某市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老年人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问题,医养结合模式逐渐成为了解决之道。

为了更好地了解医养结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医养结合模式已经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老年医疗保健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

同时,还有一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

调研还表明,医养结合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养老服务的主流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也能提供更全面的生活护理服务。

并且,它能够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医养结合需要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良好合作,但目前医养结合的合作模式还不够成熟。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在政策和法规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模式是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医养结合模式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促进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
作,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工作调研报告_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工作调研报告_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工作调研报告_医养结合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与日俱增。

同时,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医养结合成为解决老年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了解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情况,本次进行了医养结合工作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医养结合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探讨医养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医养结合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情况,实地访谈则主要与医养结合相关的领导和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四、调研结果1.医养结合工作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医养结合机构的数量逐年增加,服务范围涵盖了医疗、养老、康复等方面。

其中,养老照料和康复护理是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医疗资源的提供程度和质量也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2.医养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尽管医养结合工作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养结合机构的规模较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机构内部协同工作不够顺畅,医疗、养老和康复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此外,医养结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3.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趋势通过和相关领导和从业人员的交流得知,未来医养结合工作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首先,加大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数量;其次,进一步推动医疗、养老和康复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此外,加强人员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提高医养结合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五、调研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应增加对医养结合工作的资金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其次,加强医疗、养老和康复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建立医养结合工作人员的综合评价指标,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升。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作为一名关注医养结合的工作人员,我受命对医养结合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调研。

在此,我向您呈报一份关于“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背景概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服务模式,目前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能够有效地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不仅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医疗养老服务,还能够缓解我国医疗资源不足的压力。

然而,当前医养结合工作在实践中面临了很多挑战,如资源投入不足、机构落地难等问题。

因此,对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其现状,还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相关从业人员,调查内容涉及医养结合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访谈则主要采访了医养结合工作的负责人,探讨了其在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案等问题。

三、调研结果1、目前医养结合工作的网络布局不均衡,资源分布不合理,导致在部分地区医疗资源过剩,而在其他地区医疗资源却相对不足。

2、医养结合工作的机构设置比较繁琐,现有的机构体系对于老年人的医疗养老需求并不完全适应。

3、目前医养结合工作在机构细节设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医疗和养老服务的融合不够紧密、服务项目的设置不够全面等。

4、医养结合工作中,许多从业人员对此服务模式的认识不够深入,相关理念和操作方法等还有待完善。

5、未来,医养结合工作将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和资源支持,以便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得到更精准、全面、便捷的医疗养老服务。

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政策支持,推动形成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四、解决方案1、研究并优化医养结合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完善设施和设备,加强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3、发挥政府和社区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社区医养结合工作网络。

4、积极通过宣传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医养结合从业人员对相关的认识和理解。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范文(一)近日,省卫生计生委与省民政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调研组,由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计生协常务专职副会长阮诗玮带队,到厦门市爱心护理院、思明区厦港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湖里区江头街道金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湖里区禾山慧智健康养老示范点等地开展医养结合工作调研,并召开区政府领导、市、区卫生计生、民政局、街道、社区、市部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厦门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措施和做法得到了调研组的肯定。

比如,厦门市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服务范围的作法;湖里区禾山社区打造“互联网+医疗+养老”的服务体系,依托信息化平台12349呼叫中心,利用可穿戴监测设备、手机APP管理软件等,为辖区65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应急救助、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等实现医疗服务体系内信息。

思明区厦港街道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精心打造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为老人服务为切入点,打造社区、社工、社会联动服务新模式。

阮诗玮指出,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顺应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主动作为,做好医养兼融,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健康养老做出贡献。

一要加强指导。

要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监督,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和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防治、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健康服务。

二要合理规划。

要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多层次的医疗护理体系,构筑以社区和家庭为主体的“医养康护”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并逐步形成涵盖护理院、老年医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家庭医生等在内的多层次、有梯度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三要突出重点。

要开通绿色通道,重点保障失能失智老人、低保家庭、贫困家庭、失独家庭、军烈属、五保户等人群,以及高龄老人的看病就医的优先照顾。

要充分发挥医院志愿者服务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门诊导医、出院随访等服务。

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1关于20某某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一: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98.6万人,占全市人口21%,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5%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某某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随着高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多,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医养融合发展对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一)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医养融合新模式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在辖区内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对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康档案,对孤寡老人实行免挂号费、降低检查治疗费等优惠。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

20某某年以来,组织多轮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周期免费体检率达83.29%。

一是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

我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启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签约服务。

目前,政府举办的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6.7%。

全市6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组建健康管理团队342个,覆盖912个村卫生室,开展团队服务8304场次。

二是开展居家老人医疗紧急救助活动。

20某某年,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建设运营模式,建成市养老服务平台,以“安全、健康和便捷生活”为服务主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

目前,平台“12349”养老服务热线已覆盖整个市区,24小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三是开展医疗定点服务。

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签订服务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功能。

四是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活动。

全市以“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讲师团成员以及有关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乡村,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照护服务。

这一模式在促进老年人健康、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解决医疗资源紧缺等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了解医养结合模式的相关概念、发展背景和国内外实践经验。

其次,选择了若干地区的医养结合机构进行实地访问和观察,以了解其运营模式、服务内容和用户评价。

最后,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不同参与方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的看法和意见。

3. 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水平还较低,存在着政策支持不足、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和质量不高以及服务内容不够完善等问题。

但同时也有一些地区的医养结合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老年人健康管理、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 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调研表明,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了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照护服务;二是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减轻了医疗资源的压力和社会养老服务的负担,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5. 医养结合模式的挑战调研还发现,医养结合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推行难度;二是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和运营问题;三是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之间的协同合作难度;四是老年人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的认知和接受度有限。

6. 建议与展望综合调研结果,针对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和优化,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快推进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二是加大对医养结合机构的支持力度,提升其管理和运营水平;三是加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良好的医养结合机制;四是加强对老年人和公众的医养结合理念宣传和教育,提高其认知和接受度。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服务质量,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指示,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

该方案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包括支持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和老年护理床位,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鼓励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共有11个,设有1186张养老床位(其中___开设了300张老年护理床位)。

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

同时,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了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了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

目前,全区共组建了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此外,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

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范文

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范文

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范文随着银发的浪潮到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范文(一)预计到20__年,老年人口将到达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

从20__~2025年的20年时间里,我国高龄老人将保持年均100万人的增长。

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整体养老效劳体系建立滞后。

同时,老年人存在发病率高、带病生存时间长、对卫生保健依赖性强、医疗花费高等特点。

当前的养老机构存在整体资缺乏、分布不均、缺少专业化、效劳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群医疗保健特殊需求等问题。

现就主要问题进展分析^p ,并针对医院试点建立混合所有制养老机构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一、现阶段医养结合产业化体系建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养老机构规模及标准化程度低,与医院衔接程度不高养老机构主要依靠设施建立来实现根本养老效劳功能,特别是可以针对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提供专业养护效劳,重点实现其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

然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效劳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我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二者互相独立,面对老年人生活自理才能下降的客观现象,医疗机构无法配合满足其需求。

现有患病老人不得不奔波于医院与养老机构或家庭之间,不仅耽误治疗时间,往往由于得不到有效的休息而形成小病变重的情况,增加了治疗费用,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议程。

(二)养老机构独立盈利才能较弱,依靠国家补贴情况严重目前,养老产业在可持续性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市场模糊、盈利困难、营销不畅和持续性差。

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益性质,盈利才能较弱,社会资本关注度低。

目前进入该行业的民营资本普遍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经营稳定性差,属于相对“弱势”资本。

由于目前的养老产业没有明晰的产业开展规划前景,很多养老产业投资本钱高居不下,同时又面临着老年人一方面经济承受才能相对有限,不可能承受高昂的养老效劳费用,另一方面认知、行动才能下降等客观因素,属于伤病高发“弱势”人群。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养老方式也在逐渐转变,传统的照料型养老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因此,医养结合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不少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医学需求和保健需求。

作为一项新兴的养老方式,医养结合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就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进行深入探讨。

一、调研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现代医学和保健的发展,使得老年人对养老的要求逐渐提高。

因此,针对老年人的医学和保健需求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医养结合,即医疗和养老的结合,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医学和保健服务。

因此,对医养结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国内外医养结合调查研究情况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

在美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已经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

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内除了可以得到基本养老服务外,还可以得到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而在韩国,由于家庭照料负担过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正在逐渐得到推广。

近年来,中国也在推进医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北京老年医养结合照料中心、上海普陀医养结合社区等养老机构已初步建立。

三、中国医养结合现状经过对国内多个城市的医养结合机构进行调研,我们发现,中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缺乏统一规范,缺乏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规范化的监管体系。

其次,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人才队伍建设也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最后,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还缺乏统一的机制和标准,因此养老机构之间的质量参差不齐,经营模式较为简单粗糙,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四、医养结合发展对策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问题和挑战,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和规范,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养老服务的标准和质量。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针对这一趋势,国家不断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医疗和养老服务的优化和融合发展。

在这种趋势下,“医养结合”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一份“医养结合调研报告”,以探讨这一议题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不断增长,使得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压力日益加剧。

同时,老年人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疗保健服务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这种趋势下,推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融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为了深入了解“医养结合”在我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完成本调研报告,了解社会对“医养结合”的需求,对推进“医养结合”方案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议。

二、调研意义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1.了解“医养结合”的现状;2.分析“医养结合”带来的影响;3.探究“医养结合”在未来的发展方向;4.为“医养结合”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两种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1.社会对医养结合的认识和期望;2.医院和养老机构的合作情况;3.医养结合项目落地情况和运营模式的分析;4.医养结合在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结果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各地虽然推出了很多医养结合项目,但实际落地和推行的情况却不如预期,主要原因如下:1.法律政策尚未健全目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对于医院和养老机构的合作及医养结合项目的规范化操作等方面,还需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和落实。

2.资金缺乏在医养结合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资金来源是一大难点。

目前,因为管理体制不完善,而且目前的养老照料业务“由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方式,还未完全脱离财政补贴。

3.服务标准不统一现阶段,养老服务领域所有类型的服务都处于完善标准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

养老服务的不规范,也影响到了医养结合项目的落地。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养结合的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调研报告通过对几家医养结合机构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医养结合工作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和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撰写,旨在推动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1.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医疗和养老服务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目前医养结合工作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选择了几家医养结合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他们的运营模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问卷,广泛收集了老年人、家属和医养结合机构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3. 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3.1 机构规模不足目前的医养结合机构大多规模较小,床位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

3.2 服务内容缺乏多样性现有的医养结合机构主要以医疗为主,养老服务的内容相对较少,无法满足老年人全面的健康需求。

3.3 人员配置不合理部分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4. 建议和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4.1 增加机构规模政府应支持和鼓励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机构规模,增加服务能力。

4.2 丰富服务内容医养结合机构应增加养老服务的内容,例如开展康复训练、兴趣爱好培养等活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3 加强人员培训医养结合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以提供更好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5.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目前医养结合工作的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养结合模式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医养结合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旨在为未来的医养结合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先制定了一份问卷,涵盖了医养结合的各个方面,如机构设施、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

随后,我们选择了多个医养结合机构进行实地访谈,通过对机构负责人、工作人员、居民等的访谈,进一步了解医养结合工作的具体情况。

二、机构设施和规范从我们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医养结合机构的设施和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机构设施完备,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同时针对医疗保健方面也有相应的配置。

然而,还有一些机构的设施条件较差,存在着房屋老旧、空间狭小等问题。

另外,部分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加强对居民的监护和护理工作。

三、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调研表明,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涵盖了居住、膳食、健身等多个方面,力求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许多机构还建立了与医院的合作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医疗保健服务。

然而,由于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一些机构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人员配备和培训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人员配备和培训是医养结合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医养结合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一些机构在人员配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机构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还不够,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和内容,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不足。

五、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对于医养结合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为医养结合工作提供支持和规范。

同时,社会各界对医养结合工作也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然而,仍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认知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和社会教育。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报告摘要: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养老关怀。


调研报告对医养结合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
等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报告内容:
1. 医养结合的背景和定义:报告首先介绍了医养结合的背景和定义,解释了为什么医
养结合是老龄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医养结合的现状分析:报告详细分析了目前医养结合的现状,包括政策环境、机构
设置、服务内容等方面。

并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评估。

3.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报告预测了医养结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医养结合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报告分析了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
的对策和建议。

4. 成功案例分析:报告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医养结合案例,包括国内外的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5. 结论和建议:报告总结了调研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建议包括政府加大对医
养结合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和推动医养结合的创新等。

报告的意义:
本调研报告对于了解医养结合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了医养结合事业的健康发展。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照顾。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在医养结合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对医养结合进行调研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进行医养结合调研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梳理。

从文献中我们了解到,医养结合的目标是为老年人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旨在延缓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衰退。

在国内,医养结合一般以机构为主,包括养老院、医疗机构等。

而在国外,较为先进的医养结合模式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结合。

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医养结合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医养结合能够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健康需求。

其次,要做好医养结合,需要完善的政策和机制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医养结合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加强医疗和养老机构的合作,提升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最后,医养结合需要专业的团队和技术支持。

医疗团队要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术,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面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医养结合的服务水平和效果。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是一种创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照顾和医疗服务。

在未来,我们期望能够加大对医养结合的支持力度,推动医养结合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医疗和养老机构能够加入到医养结合的行列,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今,医疗保健取得实质性进展,技术的变革和临床实践的进步改变
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组织形式。

但是,由于医疗资源不合理分配的不足,
年老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等因素,医疗及养老问题仍然是当前社会
挑战的重中之重。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将医疗和养老结合,解决医养结
合问题,成为减轻社会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调查内容
(一)对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分析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群,我们对其需求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
大部分老年人群拥有多重的医疗需求,从健康状况的检查到慢性病的治疗,以及老化所带来的心理问题,老年人都有着多种不同的需求。

(二)养老设施资源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群的养老设施资源较为有限,包括老年人
的康复及其他设施,特别是对老年人的护理设施相对落后。

这就是当前有
关养老设施的重要缺陷。

(三)医养结合的服务瓶颈
从一些典型机构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医养结合存在一些瓶颈,比如医
疗机构的实施难度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有关特定服务和项目的
设立尚未到位;人员素质、资源保障不足和专业性不高;管理权与实施权的
落实问题;。

市政研室卫计局开展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汇报

市政研室卫计局开展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汇报

市政研室卫计局开展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汇报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城市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医疗和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因此,医养结合模式在近年来逐渐兴起,被认为是解决老年人医疗和养老难题的一种新模式。

为深入研究该模式,改善老年人服务,市政研室卫计局展开了一次医养结合模式调研。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医养结合模式在老年人服务中的应用情况,为我市未来的老年人服务提供参考。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为多家医院、养老院以及医养结合机构。

调研方法1.实地访谈调研人员实地走访多家机构,与机构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医养结合模式在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情况。

2.统计数据调研人员通过调取机构的相关数据,了解医养结合模式在老年人服务中的效果和影响。

调研结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医养结合模式在老年人服务中具有以下优势:1.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医养结合模式不仅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还提供养老、康复等服务,能够更加全面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促进资源共享医养结合机构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集成在一起,能够促进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提高服务质量医养结合机构拥有专业的医疗服务团队和养老服务团队,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服务。

但是调研人员同时也发现,目前我市的医养结合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机构数量不足目前我市的医养结合机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老年人服务的需求。

2.医保政策尚未完善医养结合机构与医保政策尚未完全对接,导致老年人在使用医疗服务时存在一定的不便。

3.服务内容有限目前我市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尚未充分发挥医养结合的优势。

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医养结合模式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机构的发展。

2.加快机构的建设加快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提高老年人的服务水平。

医养结合工作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工作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工作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和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难这一问题渐趋突出,尤其是养老中的医护需求愈来愈旺盛。

面对养老的医护需求,传统的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服务能力,医院又无法提供养老基本服务,而“医养结合”模式既能给医院减轻病人长期“压床”的压力,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还能解决老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问题。

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威海市荣成市民政局在对全市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3个机关科局、8家养老机构、4家医疗机构、5个城乡社区,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开展座谈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如何有效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研,摸清了荣成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查找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荣成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截止2016年末,荣成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8.7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28%,超过了全国16.1%、山东19%、威海25%的比例,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2.8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达3.37万人,分别占老年人口总量的3%、15%。

近年来,荣成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形势,针对老年人对生活照料需求和健康服务需求相叠加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实际,围绕“老有颐养、病有良医”目标,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健康养老需求。

综合起来,主要探索并逐步推行了四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一)养中有医。

养老机构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开办医疗机构,按照床位在500张以上、150—500张、150张以下的标准,分类设置护理院、医务室、巡诊室。

比如,荣成市万福苑老年公寓建设老年护理院,一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设置床位230张,设立了内科、中医科、慢性病康复科等特色科室,医疗设施设备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标准,并与荣成市人民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到2016年8月底已经收住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人161名,入住率达70%,投资3000万元的二期工程将于2016年年底前投入使用;荣成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服务园区,配套设立了专业康复机构—荣成中康医院,主要以康复为特色,集康复、治疗、保健、预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荣成市盛泉养老公寓投资4000万元建设养老护理院,设置床位360张,设立康复理疗、中药保健、临终关怀等4个科室,配备医护人员23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摘要:对某市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以及医养结合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提出从供给侧进行改革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推进医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养老是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截止2016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63万人,且在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200万,2030年6168万,2050年9750万。

老年人口基数大、失能率突出,养老服务问题已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高度关注。

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仅从需求侧改革或者单方面强调某一供给主体的作用是不够的,必须将政府、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社会力量等多方供给主体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是很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失能老人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自2013年先后发布十几个关于医养结合的重要政策,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结合起来,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医养结合延伸和拓展了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具体有健康咨询、疾病诊治、护理、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医养康护”四位一体模式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等为一体,是养老服务的新型模式,可以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医养结合试点。

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还有什么困难和制约因素?有必要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对某市12家医养结合机构进行了整群抽样现况调查,样本含量占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总数的2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截至目前,该市现有养老机构210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3处,农村幸福院391处,各类养老床位数3.7万张。

全市医养结合机构57家,对其中12家医养结合机构实地调研,养老床位数合计3370张。

调查显示该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护理员分布不均。

医护人员数量(53±67)人,标准差较大,入住老年人人数(158±79)人。

大多数从业者只持有初级资格证书,持有高级资格证书的人员较少,“医中代养” 模式医护人员比较充足,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较高,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和康复护理服务;“以养设医”模式医护人员2-15人,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较低,流动性大,服务能力和满意度较低。

从人员构成来看,年轻人少,50~60岁年龄组占比60%以上,女性占90%以上,导致发展潜力小。

从工资待遇来看,该市养老护理员的月平均工资在2500~3000元,大部分公办养老机构为养老护理员缴纳“五险”,民办养老机构为养老护理员缴纳“五险”少。

养老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劳动强度较大,服务欠规范,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该市有一所职业学院承担全省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任务。

2013年以来为该市培养了大批初、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和管理人员, 2015年该学院新上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不断培养专业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护理机构人才的需求压力。

2017年该学院对403名医学生进行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和考试,拓宽临床医学专业向医养结合方向就业的渠道和引导,以解燃眉之急。

三、讨论医养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人,人才培养是关键。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形成“制度牵引、问题导向、道德至上、资源整合、合理使用”的全要素运行模式。

(一)加大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该市培养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数量尚不能满足养老事业发展需求,急需加快培养力度。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医养结合培养和输送批量化、专业化的老年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医养康护等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和人才培养,需要相当长的提前量。

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养老服务队伍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差,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门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相关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力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求。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突出强调重点人才培养,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

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要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大培养力度,满足社会需求。

医养结合照护师复合型人才培训,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于2016年11月在北京举行,旨在探索建立科学、系统的医养结合型照护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训体系,持续培养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职业化程度高的一线服务人才,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2017年6月山东省民政厅委托某职业学院在青岛市城阳社会福利中心举办6期全省医养结合专题培训班,来自全省17个市的医养结合机构负责人、一级医院院长、二级医院分管院长600余人参加了专题培训,学员纷纷表示收获巨大,对推进医养结合模式落地,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护服务增强了信心。

(二)提高现有人才的工作效率完善专业人才评聘和使用机制。

民政、人社和卫生等部门应加大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到某市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周恒忠 司纪雷 郭广宇 王纪凤◆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19.174区域经济一、前言京津冀一体化是当前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决策,同年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政府主管部门提出“高校迁移”是因为我国的高教资源大都集中在北京,使北京成了全国高等院校数量最多、师资最足的地方。

北京市拥有200多所高校,211工程高校是天津9.7倍,是河北29倍;研究生机构是天津的51倍,是河北的68倍。

这一数据反映出三地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即要协同发展,则必须要解决教育这个根本问题。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人才交流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大熔炉,所以“高校迁移”是三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早在提出“京津冀一体化下高校迁移”之前,北京市为了实现疏解规划和促进高校发展,已经实施了“高校郊区化”。

如: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已经在良乡大学城建立了新校区;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在昌平大学城建立了新校区;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大兴建立起了新校区等。

北京实施“高校郊区化”是为了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扩招的大趋势,解决了大学房舍紧张以及硬件设施不足,推动了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这样的做法在很多学者看来有利有弊。

郑师晨 董伏霖 朱 倩◆摘要:京津冀一体化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三地将迎来爆炸式的发展机遇。

其中教育问题受到了广大民众、教师和学生的密切关注。

2016年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指出,北京将疏解部分高等教育功能,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等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

报告出台,人们开始讨论京津冀一体化下的“高校迁移”的可行性及实施带来的系列问题和影响。

立即引发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迁移”的可行性以及其实施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的广泛讨论。

本小组就高校迁移问题进行专题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形式了解已迁移至北京郊区高校的情况及现状,收集了在校学生及周边民众对于以前的高校郊区化意见和反馈;通过网上问卷形式对全国(主要京津冀三地)各行各业群众进行了京津冀一体化下“高校迁移”问题的问卷调查,收集了人们对于“高校迁移”的认可度、可行性、利弊性看法的数据,揭示京津冀一体化下的“高校迁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个人发展、高校发展、京津冀三地发展的利弊。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高校迁移;高校郊区化京津冀一体化下高校迁移认知调查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和社会地位;专业院校要加强养老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储备养老专业人力资源,提升发展潜力。

人才培养离不开人才的合理使用。

用人单位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真正将人才的价值发掘出来;同时用人单位要对体现价值的人才做出相应的回报。

建立“人尽其才”的实践平台和“人获其‘财’”的价值平台,用人单位才能够获得人才的有效供给,并进一步推动人才的供需均衡。

青岛市在激发养老护理人员活力方面成效显著值得借鉴,该市现有养老护理员2800人,其中高级以上占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

2015年全国护理员技能大赛,青岛市获得团体一等奖;2015年青岛市6人当选全省齐鲁和谐使者;2017年20人获得青岛市和谐使者。

榜样的力量有效激发和提高了现有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推进医生自由执业制度落地医生自由执业涉及人事上的改革,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能够吸引优秀的医护人才就职并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全科医生是医养结合的主力军。

全科医生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在社区贴近居民,从生到死整个生命周期,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将临床与预防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说,全科医生是医养结合的主力军,必须从供给侧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力度,使全科医生真正肩负起照顾老年人的神圣使命。

杭州市从人才建设的供给侧发力,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团队。

一是建立以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为主,全科护士或其他卫技人员配合的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团队,为自愿签约的居民开展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

建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有偿签约服务收益可纳入绩效工资专项奖励;二是建立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团队,开展日托型和机构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三是建立社会服务队伍,逐步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康复、护理服务。

国家卫健委十分重视医养结合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医养结合能力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重点加强老年专科医院、老年医学、护理等急需、紧缺的人才的培养,从供给侧发力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1] 韩鹏飞 ,张宁 ,王健.综合健康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指标控制状况的影响. [J]上海预防医学, 2017 , 29(01) :73-75.[2] 黄佳豪 , 孟昉.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 [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 , 7(06) :63-68.[3]李虹,澳大利亚的家庭老年护理服务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J]医院管理论坛, 2014 , 21(8) :52-56.[4] 杜超 ,张梅奎 ,严云卷.院校合作探索医养结合养老人才培养新模式. [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7 , 33(6): 457-459.[5]韩艳 ,任妙栋 , 吴峥 , 荣超. 医养结合视阈下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研究——以杭州市的500位老年人为例. [J]《经营管理者》, 2015(31) :166-167.(作者单位:周恒忠、郭广宇,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司纪雷,淄博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王纪凤,淄博职业学院医院)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19.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