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最后一片叶子》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2.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弄清人物主线、次线的关系,领会主线对描写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3.学习文中人物的人性美,理解珍爱自我生命、关爱他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2.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弄清人物主线、次线的关系,领会主线对描写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
3.学习文中人物的人性美,理解珍爱自我生命、关爱他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往今来,不论哪个社会,哪个国家,英雄人物虽然不少,但更多的却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

他们的遭遇、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能更普遍、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美国杰出小说家欧?亨利在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著名作品有《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2.基础字词
莴苣wō jù 瘟神wēn 冷飕飕sōu 鬈quán 自诩xǔ
枯黄kū
不速之客:未被邀请突然到来的客人。

冷飕飕:形容很冷。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不屑一顾:形容对某种事物很轻视,不想多看一眼。

自诩:自我夸耀。

胡思乱想: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地瞎想。

远走高飞:远远地离开,到别的地方。

有气无力: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

3.梳理情节
(1)用下列任一种方式复述。

复述:不遗漏关键情节,注意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概述:只简要介绍主要情节,不必顾及关键情节中的具体描写,特别是细节。

(2)在下列横线上用两个字填空,完成乔安西的病情发展的情节。

开端:乔安西___;发展:乔安西___,乔安西___;高潮(又是结局):乔安西___,贝尔曼___。

(病倒病重病危病好去世)
4.自主探究
(1)贝尔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中的描写读出来。

①其貌不扬、嗜酒、失意的老人。

“他已年过六旬……往下垂”“他喝起杜松子酒来没有节制”“他一心要画出个惊人之作,但至今还没开笔”。

②脾气暴躁、性格直率。

他听到乔安西“白痴似的胡想”后的语言描写。

③富有同情心、热心助人、有责任心。

自诩为保护两位年轻女画家的看家猛犬;休易找他当模特儿,按他的工作性质、性格、与休易她们的关系,自然应满口答应,可那天却回答得颠三倒四,原来,当他得知乔安西的胡思乱想后,他的心思在琢磨怎样帮助乔安西上了。

④舍己为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最后的高潮告诉我们,他不顾自己已染上肺炎,冒雨去画最后一片叶子,不幸献出了生命。

(2)小说为什么极力刻画贝尔曼是个普通的画家,且性格怪异,缺点不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才是真实的人、平凡的人,“平凡中的不平凡”更具真实感。

欲扬先抑。

(3)“最后一片叶子”在文中有何作用?为什么“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①线索作用。

“最后一片叶子”串联着乔安西和贝尔曼两个人物的活动,展开了所有的情节。

明线:乔安西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

藤叶越掉越少,读者的心也越揪越紧,藤叶即将掉完,矛盾到了高潮。

没想到最后一片叶子历经一天一夜风雨,仍傲然挂在枝头上,乔安西恢复了生的信念,脱离了危险。

象征: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画上去的,它融进了贝尔曼的爱、善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②突出了主旨。

标题是富含深意的,不仅要弄懂标题的表面含义,更重要的是弄懂它的深刻含义。

“最后一片叶子”一直不掉,乔安西就有了活下去的信念。

精神的信念可以战胜病魔。

但是,这种精神的力量,并不是女主人公原来就具备的,她曾经把自己比作“弱不禁风的藤叶”,是另外一个人物以生命为代价改变了她,这就是小说最后说的“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③主旨的另一层意义是:它象征着平凡中的不平凡。

从绘画的角度来看,这片叶子根本算不了什么杰作,是平凡的。

但是,从精神的境界上来看,这片叶子记录了一个人的牺牲,是人生真正的杰作,所以,它是平凡中伟大的象征。

三、研读课文
1.欧·亨利式结尾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使人感觉结尾并不突兀的原因是什么?
①男主人公救人和女主人公被救,是读者都愿意看到的动人结局。

②课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有许多伏笔和铺垫,有其性格的内在原因,他具备了“最后行动”的基础。

2.对贝尔曼画最后一片叶子,小说采用了侧面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大胆想象,改写为直接描写,比较一下。

这样写既节省了篇幅,又留下了悬念。

描写上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是一种类似“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更凝练、蕴蓄的写法。

这使人物形象更令人难以忘怀。

3.如果不让休易告诉乔安西“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画的,而是留给乔安西自己去发现,行不行?为什么?
4.展开想象,写出乔安西知道真实情况后的心理活动。

5.比较探究《最后一片叶子》和《猫的故事》。

用《猫的故事》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说说两篇课文在这方面的共同点。

都体现了这一精神,表现了对一切生命的珍惜、敬重、关爱,尤其是对弱小生命的救护,这是人世间的大恩德、大功德。

四、课文小结
讲述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最后一片叶子”,帮助乔安西重拾生存意志的故事,讴歌了其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表现了社会下层小人物之间互相关爱、鼓励、支持的温情。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小作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收获?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