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分析与应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应用比较
业 真 实 的 成 本 信 息 , 来 越 不 能 满 足 企 业 的 成 本 管 理 和 控 制 的 越
( B 整 合 模 块 教 学模 式 采 用 的 教 学 方 式 和 教 学 方 法都 很 灵 活 C E) 而 且 多 样 。 作 为 学 生 可 以 自由 选 择 学 习 时 间 和 方 式 , 于 教 师 对 而 言 。 教 学 形 式 也 可 以多 种 多样 , 以 选 择 以课 堂 教 学 、 践 其 可 实 教 学 ; 学 场 所 也 可 以灵 活 选 择 , 如 可 以 在 传 统 的 教 室 , 以 教 例 可 在 实 训 实 践 教学 区 域 , 可 以在 企 业 的一 线 场 所 等 等 。 还
队伍 。 除 此 之 外 , 需 要 加 强 校 企 合作 , 校 利 用 自身 优 势 , 还 学 配
合 企 业 搞 好 技 术 培 训 、 理 策 划 、 发 规 划 等 工 作 . 助 企 业 解 管 开 帮 决科 研 领 域 的 问题 , 企 业 经 营 管 理 提 出建 设 性 建 议 ; 企 业 为 而 为学 校 学 生 实 习 提 供 便 利 条 件 . 通 过 相 关 部 门将 用 人 信 息 反 并
[】 邓泽 民、 2 陈庆 舍 、 化 林 , 鉴 C E 理 论 , 建 适 合 中 国 国情 的 职 邦 借 B 构
教模式 【 . J 河北职 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o 21 3 , o( : 2 )1
有利于学 习者 自学 的方式 来进 行设 计和开发的 。能力本位教育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领域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在应用范围、计算方法、数据采集方式以及精确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成本计算方法,从而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总成本的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对简单的场景,比如生产成本的计算。
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复杂多样的生产过程,能够更精确地分配成本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
在计算方法方面,传统成本法通常采用总成本除以产量的方式进行成本分配,而作业成本法则根据活动驱动成本的发生,通过活动成本驱动的方式进行成本核算。
这导致了两种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异。
数据采集方式也是两种成本法的一个重要差异。
传统成本法更多地依赖于历史成本数据进行计算,而作业成本法则注重实时数据和活动成本的采集,更具灵活性和实时性。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倾向于更精确、实时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环境和市场竞争。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总体成本的核算方法,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和企业。
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成本法适用于生产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通常涉及大量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人工、生产设备折旧等,传统成本法可以很好地核算这些成本,并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制造业、工厂和加工企业等生产型企业通常会采用传统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因为传统成本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进行成本核算,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会有更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和数据采集能力,能够更好地支持传统成本法的应用。
传统成本法也适用于那些成本变动较少的企业。
对于成本变动频繁的行业或企业来说,采用传统成本法可能会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因为传统成本法假设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例是固定的,无法很好地应对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及应用分析
较 ,可 以帮 助 企 业 深 入 了解 和 正确 认 识 作业 成 本 法 ,从而 进一 步推 动作 业成 本法 在我 国 的应用 。
一
二 、作 业成本法 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 本 法 是 :“ 个 企业所 提供 的工 作 、产 一
品或劳 务需 要企业执 行作 业 ,那些 作业 又导致 企业 承 担成本 。不 能直接 归属 于工作 、产 品或劳务 的成
本 与使成本 成 为必要 的作业 相联 系 。然 后 ,每 一项
作业 的累积 成本 再与 使作业 成 为必要 的工作 、产 品
或 劳务相联 系 ” 。
1 .作业成 本法 的涵义 。 作业 成本 法首先 根据作
业对 资源 的消耗 情况 ,将 资源 的成本 分配到 作业 活 动 中,并计算 出作 业成本 ;然后 再按 产品生产 过程
产 品成 本 。 ’
会 越 高 。所 以,在较 长的 一段 时期 以来 ,传 统成 本 法 的指 导思 想 都 把 管 理 的重 心 放 在 努 力 降 低成 本
上 ,并 且把 成本 的高低作 为衡 量企 业管 理业 绩 的重 要标准 。作 业成 本法 在提 高成 本核 算准 确性 、消除 不增值 作 业 、为 企业经 营 管理 决策提 供有 用信 息等
2 传 统成本 法 的局 限性 。 . 传统 成本法 的局 限性 主 要在 于 :传 统 成 本法 采用 的是“ 量基 础成 本计 数 算 ” 即成 本计 算 时 ,对 于 间接 费用 的分 配通 常采 , 用生产 工 时、 机器 工 时、 材料 消耗 定额 等分配标 准 。
这种分 配方 法 比较 适用 于产 品品种 少、间接 费用不
张颖丽:作业成本 法与传统成本法 的比较及 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与应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与应用在企业管理会计中,成本计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的应用情况。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特定产品或服务,以作业(或任务)为单位来计算成本的方法。
它强调对每个作业进行独立计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繁多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追踪和控制成本。
传统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是一种按部门或功能对成本进行分配的方法,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
传统成本法更注重整体成本,将总成本按照某种基础(如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等)分配到各个部门或产品上,适用于生产过程简单、结构清晰的企业。
对比分析成本分配方式作业成本法:成本分配更加精确,能够将成本直接关联到具体作业,便于实现精细化管理。
传统成本法:成本分配相对简单,以部门或功能为单位进行成本分配,缺乏细化的成本控制。
适用场景作业成本法:适合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差异性大的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分布情况。
传统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估算整体生产成本。
管理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更多关于作业绩效和成本构成的信息,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传统成本法:提供了对整体成本的把控,有利于整体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
应用建议在对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生产工艺复杂、产品差异性大的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实现更精细化的成本管理;而对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企业,则传统成本法可能更为适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整体成本的控制。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管理需求,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在不同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最佳效果。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提要: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归纳出适合于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的特征,以便于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出作业成本法的效果。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原因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入了所谓的“高级制造环境”,其特征是激烈的竞争、持续的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顾客满意服务以及尖端的技术。
当处在高级环境之下的企业采用全新的竞争制胜策略时,成本会计制度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
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
许多企业由于大量采用了计算机技术,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下降,一般只占到企业成本的10%—20%,而各种间接费用如保证运转费、折旧费、维修费、技术费用、与产品制造相关的一般管理职能的费用等则大幅增加。
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考试大一级建造师于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哈佛大学库伯和卡普兰两位教授首次深入、系统的研究了作业成本法,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
此后,西方会计界掀起了研究作业成本法理论和实践的热潮,并在西方的一些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
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一)作业成本法的优势1、作业成本法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不仅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在分配时扭曲间接费用的缺陷,而且引导管理者的目光关注资源消耗的动因,分析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都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但它们的计算思路和应用场景不同。
传统成本法又称总成本法,是以全过程为核算对象的方法,即将每个成本要素在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按比例分摊给每一批次的产品,从而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较为简单的公司,如小型制造企业、流水线生产企业等。
传统成本法通常采用三大核算方法:作业订单法、过程成本法和批量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细小的独立作业,按照各作业的成本要素进行核算,再根据作业数将成本分摊给所承担的作业,并将最终成本累加至制成品或销售产品的总成本。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涉及多项加工或处理工序,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的复杂生产工艺,如印刷业、包装业、建筑业等。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对象不同:传统成本法以产品为核算对象,而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传统成本法将生产过程视为一个整体,把整个过程的成本分配到每个产品上;而作业成本法则是按照作业来分配成本,将生产过程拆分成一系列互相独立的小作业进行成本核算。
2.分配依据不同: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分摊依据通常是每个产品的耗用量和生产工序,包括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
作业成本法则是根据每个作业的实际支出和工作量来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要素按照作业的物理量、重量、材料用量等分布方式进行分配,而传统成本法则是用卷帘要素进行精细的分摊计算。
总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核算方法不同,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生产工艺。
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的产品和生产工艺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核算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控和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二者各自有其适用的领域和优缺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一、适用范围传统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运用于成本大且具有重复性的业务中,如工业制造、石油化工、纺织印染等领域,因为在这些领域,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线条比较固定,而且生产过程的流水线较长,需要针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和掌控,而传统成本法正是基于这些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采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基本成本,通过计算间接成本的费用分配来计算整个产品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批量大且每个单元成本相对较低的生产场景,比如定做制作类产品、装配类产品等,但是其数据来源相对要求较高,需要对过程进行比较精细的划分,并计算出作业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才能计算出单个作业的成本。
二、成本核算方法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文本为中心,即将文本上的各项指令和费用分配计入成本表中,通过总成本不断累加来计算产品的总成本。
其核算方法比较简单,直白易懂,能够明确地反映各部门和各资源投入的成本,但其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因为传统成本法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很细致,往往会把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计入最终产品的成本,并且忽略了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对于生产过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比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往往会显得不够完善。
与此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作业为中心的,即首先将一批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个独立的作业上,再根据每个作业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通过对每个作业的分解和计算,使成本计算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实际生产的情况。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比较详细,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避免因为一些无关成本的存在而导致的成本计算失真,但是也会带来一些方面的麻烦,比如在作业定义上有时会因为工艺的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定义,这样会导致分摊的总成本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作业成本法需要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门及工作流程的划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作为企业管理者,了解和掌握成本计算方法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在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成本计算方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成本计算方法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浅谈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作业可以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可以是一项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可以是一项服务的提供过程。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每个作业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进行精确计算,实现对作业成本的准确和及时控制。
作业成本法强调的是作业的过程和成本的追踪,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作业成本法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是基于全成本法,即将成本平均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这样的方式在今天的企业环境下已经显得不太灵活和准确。
而作业成本法能够针对每个作业进行精确的成本计算,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作业的真实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更准确和详细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将一切费用和成本都与作业相关联,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作业成本的构成和动态变化。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往往只提供总成本的统计数据,无法直观地了解作业的细节和成本的构成。
而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每个作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和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利润。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能够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对作业成本的实时追踪和计算,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成本。
相比之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需要更多的手工输入和计算,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和延误。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领域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正确选择和灵活应用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传统成本法。
传统成本法是指在会计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依据主要是上期成本,经过加权平均等方法计算本期成本。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成本核算简单,易于掌握,适用范围广泛。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计算期初存货成本,然后是计算本期生产成本,最后是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相对简单,需要掌握和处理的数据量较小,因此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
其次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或者作业单元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作业单元成本,通过对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从而得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成本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比较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首先是核算依据的不同。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上期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作业单元成本。
传统成本法更注重对整体成本的计算,而作业成本法更注重对细分成本的计算。
最后是适用范围的不同。
传统成本法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
作业成本法适用范围较窄,适用于大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依据、核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上都存在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并灵活运用,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这里所说的传统成本计算法,实际上是指传统的间接成本分配法。
传统的间接成本分配法,是指以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台时等作为分配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按传统成本计算法,某产品的成本是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
一般情况下,间接成本的计算公式是:某产品间接成本=该产品直接工时(或台时等)总数×间接费用分配率式中间接费用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间接费用分配率=)(单位直接工时产量间接费用总额⨯∑ 在这种方法下,从总体看,生产的产品产量越多,决定间接成本费用分配率的公式中的分母就越大,从而使间接成本分配率就越小。
在间接费用总额和单位工时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越高,间接费用分配率就越低,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
这就导致许多企业为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而进行大批量的产品生产。
当增加的产品销售不出去或不能马上销售出去时,就会增加存货成本;当产品由于积压变质而报废时,其损失将远远大于由于增加产量而形成的产品成本节约额。
再从各种产品分别看,各种产品分摊的间接费用又与产量成正比,实际上,间接费用并不与产量成正比。
但是,这种分配方法在几十年前是合理的。
因为当时的大多数公司只生产少数几种产品,构成产品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且这两种成本占产品成本的很大部分,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很小,因此,用少量的制造费用构成产品成本主体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导致的扭曲是非常小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比较准确的。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公司及其生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成本中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不具有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
这些虚假的、失真的成本信息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成本失控和降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作业成本计算法正是以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弊端而产生的。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其主要的差异体现在计算成本的对象、计算方法和使用范围等方面。
传统成本法是以部门、产品或项目为单位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企业将成本分配给各个部门、产品或项目,以确定其成本费用,并将其纳入公司的综合成本账户中。
传统成本法采用分摊的方式将企业的间接成本合理分配给直接成本,以便更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提供决策支持。
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根据作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计算,作业成本被视为单位成本,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于批量生产和生产线作业,特别适用于标准化和重复性的生产过程。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和控制每个作业的成本,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支持。
在计算方法上,传统成本法通常采用总量法进行成本计算。
总量法是一种分摊法,根据每个项目的权重,将间接成本分摊给各个部门、产品或项目,以求得每个项目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采用分配法进行成本计算。
分配法是根据作业的特点和消耗资源的程度,将间接成本按比例分配给每个作业,以求得每个作业的单位成本。
在使用范围上,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等。
传统成本法提供了一种基于部门或产品的费用分配方法,可用于计算和监控企业的整体成本,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而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批量生产的企业,特别适用于需要准确计算作业成本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控制和优化生产过程。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应用比较——以××机械加工企业为例
表 1 成本项 目 直接 材 料
直接 人 工 制 造 费用 合 计
1
2 3
整备 作业
材 料 处 理 备 料
产品每批 的整备 次数
材 料 的搬 运 次数 、 离 距 生 产 车 间 原材 料 耗 用金 额
4
5 6 7 8 9 1 O
装配
制造费用( ) 元
合 计
1 73 0 50
22 3 65 0
6 50 7 9
1 9 9 55 0
780 9 8
15 8 98 0
2 50 50 (
6 8 0 10 (
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以x 机械加工企业为例 , x 分别运用两种方 法对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行核算 , 并对其核算结果进行 比较 , 进一步
产品 名 称 车 用轴 承 自拴 螺 丝 轴 承 座 合计
直接材料( ) 元
直 接人 工 ( ) 元
1 00 20 0
30 0 50
70 0 00
20 0 20
900 0 0
200 6 0
2 00 80 (
80 ( 3 0
分配。 这种对间接费用分配的不 同使得两种成本下产 品成本的核算
接计人或分摊 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 , 资源一产品” 而作业 成本 即“ 。 法则是 以“ 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 ” 为指导思想 , 将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采用直接追溯法计入产品成本 ; 间接费用的分配 以作业为 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 , 因为作业成本法认为生产导致作业 这是 的发生 , 而作业又导致 间接费用的发生。 这实际上是在资源消耗 和 产品成本之 间加起了一座桥 梁——作 业 , 通过作业的分离 、 归纳和 组合, 最后形成各种产品的成本 , 资源一作业一产品”传统成本 即“ 。 法 以总量为基础 , 采用单一的分配率来 分配间接费用 , 而作业成本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摘要】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成本法主要以产品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所有生产成本分摊到产品上,以便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分配给作业,并根据实际作业量来确定成本。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泛;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更精准地确定成本,适合于多样化生产。
两种方法在成本核算原理、分配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如成本分配对象、成本分配基础等。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差异、特点、成本核算1. 引言1.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总成本按照某种分配基础分摊到各个产品或部门上,来确定单位产品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加详细和精细,将成本按照不同的作业或任务进行跟踪和核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成本情况。
传统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更注重整体性和概括性,较为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成本固定、结构简单的企业。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能满足那些生产过程复杂、需要详细核算成本的企业需求,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成本信息来辅助管理决策。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概述可以看出,它们在成本核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管理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进行管理,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经营和决策。
接下来,本文将具体分析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情况。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传统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计算成本的方法,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传统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归为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将间接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上。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它按照制造产品消耗的资源和时间来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追踪每个独立作业的成本来计算产品成本。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法的优点在于易于使用,其计算速度较快,尤其适用于生产量大,而生产线上工作时间和所需资源状况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整个生产线的总成本,还可以进行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性支出之间的区分,计算不同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和决策。
传统成本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和其他类型的组织。
但是传统成本法也存在缺点。
该方法可能忽略了一些关键的成本因素,如装置寿命、产品的维修和保养成本等。
传统成本法通常难以适应生产批量小、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或者需要进行追踪多个作业或产品的情况,并且会产生过多的平均成本,不能很好地反映每个产品的个别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针对每个生产过程或作业进行成本核算,更能够准确地追踪每个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可以避免通常以平均成本为基础作出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因为它能够提供关于不同产品实际成本的数据。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能够更精确地计算人员和机器的利用率。
对于小批量或单品生产,或者生产流程复杂的组织,作业成本法更加适用。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
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每个作业的成本都能够准确计算。
此外,该方法可能会忽略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中的一些成本,如前期开发和研究成本、产品质量损失等。
综上所述,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
传统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量大、产品重复性高的组织,而作业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批量小、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的组织。
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需要针对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对比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不同之处
对比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不同之处
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
对于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在方法上的区别:
1、传统成本法:制造费用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分配依据。
2、作业成本法:
① 认发生制造费用的一个或多个作业环节,如维修机器作业、搬运作业、质量检验作业等;
②根据作业量的大小,将制造费用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
③依据相应的成本动因,如维修工时、搬运数量、检查次数等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在分配路径上的区别
1、传统成本法的分配路径:
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部门-产品”。
2、作业成本法的分配路径:
间接费用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作业-产品”。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不同:
1、传统成本法的特点:
当企业生产多样性明显,生产量小、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成本分配偏低,而生产量大、技术要求低的产品成本分配偏高。
2、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制造费用按照成本动因直接分配,避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扭曲。
参考内容:/zjzcgl/cwgl/201406/169805.shtml。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随着工业化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企业将生产成本管理视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具体的成本管理方法有许多种,例如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
这两种方法在应用中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本文将从精度、适用范围、复杂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1. 精度作业成本法是将生产实际发生的成本通过分摊到不同生产作业上来计算的。
这种方法对于大批量、分散型制造业比较适用,由于比较深入的细化,所以更为准确。
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材料和人力资源,因此计算精度需要专业的系统来保证。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更为简单和直观,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分配到成本中心或者按照产量比例计算成本的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生产工艺比较单一的企业,计算精度只需考虑具体的情况而不必过于繁琐。
综上,作业成本法在计算成本时更为细致,更加精确,但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计算精度比较直观,但不够精细。
2. 适用范围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限制较大,基本上只能用于那些不同产品较多且不同程度较大时才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那些多样化的企业,就需要更加详细的成本分类来进行费用的协调。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产品种类不多,生产过程单一的企业,更加适用于这种企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那些大型多元化的企业,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生产过程单一,产品种类简单的企业。
3. 复杂度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来说,比较复杂。
首先是在成本分类和分配方面的复杂度,其次是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压力。
这里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协调才能确保数据准确。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只需要较好的识别主成本,很多信息就可以普通化,但由于生产过程复杂,可能会忽视了一些细节。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上以及成本分类这些方面工作更繁琐,复杂度更高。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分析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分析比较张焱赵小娟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成本库;成本核算一、关于传统成本法的相关概念(一)传统成本法的概念(二)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将其基本原理理解为:计算基于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并且把其分为三个类别,直接材料、人工以及制造成本,然后直接根据直接成本计算,间接成本分配的原理,以及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是根据一定的分配原则分配给相应成本对象。
(三)传统成本法的由来成本管理理论的基础是成本核算,它出现在十五世纪中期,但却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才日趋成熟。
它的产生来自于人们对销售利润和损失的渴求。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技术不成熟,导致市场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卖方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产品,没有太多选择。
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成本核算只是一个附加功能。
当时,生产者只在产品售出后使用库存方法,并推出销售成本以计算销售损益。
由于产品销售后的成本必须计算,反向轧制方法的缺点在于通常无法满足产品定价的需要,也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公司的有关损益情况。
(四)传统成本法的缺点1.影响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在传统成本法下,高品质、低复杂度的产品成本总是比其实际成本高,其毛利率往往被低估;低质量、高复杂性的产品的成本总是比其实际成本较低,其毛利率往往被高估。
因此,错误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能导致产品毛利率信息失真,从而导致公司做出不适当的业务决策。
2.对产品的控制力不足传统成本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综合信息的提供方面,将导致在使用时出现一些问题,不利于我们发现成本改善的方法,残缺的成本信息为成本控制提供了错误的方向,从而导致成本改进和成本控制无效。
3.信息相关性较弱传统成本法不能核算无关的成本信息,并致使我们做出错误决定,出现一些与成本无关的产品成本,这会使相关性减弱。
二、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它能为我们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可以让管理者做出更加明确的决策,它起源于西方国家,这种核算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一、本文概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至关重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和传统成本法(Traditional Costing)是两种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活动中,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
而传统成本法则通常采用简单的成本分配标准,如直接劳动小时或机器小时。
本文将分析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这两种成本法是如何被应用的。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该企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在成本分配、产品定价、利润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基于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该企业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从而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二、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通过识别企业的各种活动并计算这些活动消耗资源的成本,进而将成本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细致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在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这类企业通常具有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如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验等)识别并分类,然后根据每种活动的实际资源消耗来计算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主标题]——[副标题] 姓名: [你的名字] 学号: [你的学号] 班级: [所在班级] 专业: [所在专业]指导教师:职称:教授二0一一年十月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分析与应用2006级会计7班××【摘要】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相应的公司结构亦随之转化,在这种情况下,制造成本法就出现了严重扭曲信息的现象,针对传统成本法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西方理论界和实业界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即ABC法,本文从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具体运用,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种种优势,尽管作业成本法存在诸多优点,而且在美、日、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那些竞争激烈,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尚不具备实行ABC法的条件,因此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运用还存在各种矛盾和阻碍,所以,我们应积极为这一科学方法的推行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分析与应用近几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应运而生。
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
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
一、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分析(一)传统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是20世纪初,早期资本主义公司发展的产物,它以制造成本法为主,将全部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并将全部制造成本分配到个别产品中去,当时材料和人工费用是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对而言,随着生产环境的发展变化,在公司标准成本体系建立后,材料、人工费用直接归集于产品,间接费用则使用一些其他方面的分配标准,如直接人工、机器工时或直接材料成本等进行分配,这种方法在劳动生产率不高,企业产品品种单一的粗放型经济环境中的企业还算基本适应。
(二)作业成本法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哈佛商学院的Kaplan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ooper教授)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 ctivityBased Costing,ABC)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在考虑角度和计算方法上与传统成本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本文拟就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与传统成本法做以下分析。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实施作业成本法首先要理清其基本概念,即作业、成本动因、成本库等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关键性概念。
作业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具体活动。
如签订采购合同、运送材料、入库前材料检验、出库材料的运送、加工等等。
没一项具体活动就是一项作业。
一项作业对于任何加工或服务对象都必须是重复执行特定的或标准化的过程和办法。
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引起相关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
成本动因按其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
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耗用量与作业量之间的关系;作业动因是指作业消耗量与企业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发现和确认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关键。
成本库指对各种资源耗费的简单组合。
为了减少费用归集和分配次数并相应简化作业成本计算的过程,可以将相同或相近性质的作业并为一组形成同质作业。
由一系列的同质作业相联系的间接计入费用集合,被称为同质成本库。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的产品、服务需要过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
即“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因而,产品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
为了进行战略性盈利分析,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控制成本,企业会计算价值链成本。
价值链成本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耗用作业成本的总和。
二、新经济环境对传统作业成本法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尤其是自动化和电脑化日益普及的现代化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不但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相应公司的结构也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素质也相应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制造成本法系统就出现了严重的信息扭曲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费用间接分配引起的,当资源消耗数量并不能归集于某个成本中心或产成品时成本信息的扭曲便会产生,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成本分配不准确,造成以下两种形式的成本信息扭曲:1.价格扭曲,当成本系统过于综合,平均成本被用于替代特定价格时,价格扭曲就会发生。
2.数量扭曲,当成本的间接分配使用了产品消耗资源不完全比例的分配基基础时,数量扭曲便会发生,比如,当直接人工工时被用来作为分配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就往往被高估,而用先进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因为需要的工时很短,只需承担很少的间接,在现代的制造环境下,以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多比重的制造费用,如与工时不相关的质量检测费,生产调整准备成本等,必然会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直接费用计量不当也会带来成本信息的扭曲,比如,在实际废料率已发生显著变动后,原来的平均废料率指标仍被使用,人工费用标准的计算往往忽略了这样的事实:管理者让技能素质低的人去参与生产复杂的产品,却不改变人工费用标准,造成直接人工费用计量不当。
(二)共同成本与联合成本分配的误导性分配共同成本或联合成本时,常带有较大的主观性,联合成本指在一种生产过程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所发生的生产成本;而共同成本的出现则往往意味着多种产品的生产正在使用同一种不可分离的资源,公司对于此类成本采用的分配方法往往带有一定的误导性。
成本只能被归集于公司产出的一个自集,即公司产品,比如公司产出包括有形产品(商品)和无形产品(服务),成本系统却只将成本分配到有形产品,如果无形产品的成本很小或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这种处理并不会引起报告成本的扭曲,然而,当大量无形产品的成本都被分配到有形产品中,就会引起部分有形产品的成本偏高。
(三)成本归集不合理造成在产品的成本不合理一些与生产的产品无关的成本被归集到产品中,如超额生产能力成本,机器设备的剩余生产能力并没有使已生产的产品受益,将其折旧费计入这些产品成本显然不合理,又如在产品的生产周期之初,工程成本与维护成本都很高,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新产品的工程成本与维护成本都被分配到了当前正在生产的产品中,,而不是分配到开发新产品的项目中,这就使当前正在生产的产品中的产品须承担较高的费用。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冲击衍生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使得历史成本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发生动摇,因为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是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日,而是在合约签定之时。
这就带来了何时确认、确认什么、如何计量以及怎样披露等一系列问题。
三、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一)使成本分配更趋合理,从而有利于部门决策传统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是采用机器工时或人工工时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单产品成本是各种各样的,是由复杂多变的因素引起的。
而并非全由数量因素所决定,故全部与数量相关的成本动因对这些成本费用进行分配时必得到歪曲的信息,而作业法首先是确定间接费用分配的合理基础----作业,然后找出成本动因,且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所汇集的成本可以按其具体代表的成本动因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使之归属于各个相关产品,因此它缩小了间接费用的分配范围,由全车间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进行分配,增加了分配标准,由传统的按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多种标准分配。
以某联合钢厂为例,该厂研制生产出一种新型钢材,以作业成本法为其定价决策,我们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1.直接成本的归集作业直接成本包括该项作业耗费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及专项费用,其中专项费用是指定生产某项产品而专门制造的各项工具的全部费用,包括自制的和外购的专业工具费用,一般是委托加工材料或工具的费用,根据实际一次计入成本。
2.制造费用的归集生产过程中典型制造费用的归集,一般归集为以下几类:一是维护维修费,由于引起这类费用的资源动因,都与设备有关,因而此类费用可以直接归集进入包括设备在内的作业中心。
二是固定资产折旧及税金可根据作业中心占有资源比例进行归集。
三是水、电、气等能源,动力费用这类费用原则上应根据相应的资源动因分配到相应的作业或作业中心。
计算资源动因费率,第N种资源的资源动因费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定时间内X资源的总耗量与X资源动因总量之比,即每单位资源动因所引起的资源消耗的数量。
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分配,有了资源动因费率之后,可根据每项作业消耗的各种资源动因费率数量,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进行分配,每项作业从各种资源分配所得的费用之和,即为每项作业的制造费用分配额。
作业成本的计算、生产过程中的各作业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专项费用之和,即为该项作业的生产成本。
(二)使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更为有效在传统成本法中,高产量的产品成本被高估,获利水平被低估。
相反,低产量产品成本被低估,导致利润被高估,在作业成本法下,管理当局对于那些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可适当降低其价格,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对于那些规格特殊、价格弹性高的产品,则可以提高其价格水平,若顾客接受,企业则可以赚取更高的利润,若顾客不接受,企业则可以减少此类产品的生产,将多余的生产力分配到获利更高的产品中去。
仍以某钢厂为例,在得出该产品的作业成本后,我们进一步计算该产品中各作业的利润。
在得出的生产中各作业成本的基础上,可根据各作业的复杂程度、重要性、并参考企业短期经营目标,分别制定各项作业的利润率。
以求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
然后我们再确定企业的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包括产品流通中的广告、推销、运输等费用。
由于广告、推销等是实现其价值的生产手段。
并且此项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加。
因此,在确定产品价格时也必须考虑销售费用这一因素。
最后确定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都由生产过程中各道作业程序的作业成本之和、各作业的附加利润以及产品的销售费用三部分组成。
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销售价,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价格下限和合理的价格弹性空间,即用作业成本法得出的产品单位成本,要求价格的下限至少能够补偿其损失,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长期利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