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与心脏传导装置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导管技术

(医学课件)导管技术

根据手术需要,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如心电 监测仪、呼吸机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操作后工作
1 2
固定导管
在操作完成后,需要将导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确保导管的位置和插入深度稳定。
清理伤口
对手术部位进行清理和包扎,预防感染和出血 。
3
观察病情
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处 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4
加强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和 处理并发症。
对患者进行宣教和心理疏导,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05
导管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导管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诊断性导管
01
用于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检查。
治疗性导管
02
用于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治疗,包括血管成形
术、栓塞术、溶栓术等。
监测性导管
立即停止操作,保持患者左侧卧位,吸氧, 必要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心肌梗死
神经损伤
立即停止操作,给予药物治疗,如抗凝、溶 栓等,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
立即停止操作,给予相应神经损伤药物,必 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熟悉操作规程和操作技巧,提 高导管技术水平。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并发 症。
先天性心脏病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导管技术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如心导管检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 未闭封堵术等。
心律失常
导管技术可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如房颤、 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通过导管消融 、起搏器植入等技术实现心律失常的矫正。
瓣膜性心脏病
对于瓣膜性心脏病,导管技术可用于经皮球囊扩 张术、瓣膜狭窄成形术等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和 生活质量。

电生理介入器械简介介绍

电生理介入器械简介介绍

02
电生理介入器械主要类型
心脏电生理介入器械
心脏起搏器:用于治疗心脏传导系统 异常,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 ,维持正常心跳。
心脏再同步治疗设备(CRT):用于 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调整左右心室收 缩的同步性,改善心脏功能。
心脏射频消融仪:通过导管将高频电 流引入心脏特定部位,消融异常心电 信号,治疗心律失常。
市场竞争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电生理介入器械领域的竞争也日益 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服务水平以抢占市场 份额。
法规限制
各国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法规不尽相同,电生理介入器械在 推向市场前需满足多个国家的法规要求,增加了开发难度 和成本。
成本控制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是电生理介 入器械企业面临的另一挑战,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采购 策略优化等方式实现成本控制。
膀胱功能。
脑电图仪(EEG):用于监测和 记录大脑电活动,帮助诊断癫 痫、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 ,还可用于神经科学研究。
这些神经电生理介入器械在神 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诊断中具 有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 多的治疗选择。
03
电生理介入器械的技术特点
导管技术
导管材料
电生理介入器械中的导管通常采 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如聚 氨酯、硅橡胶等,以确保在介入
控制系统
器械的控制系统需实现精确的能量输出调节,同时具备故障检测和 报警功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遥控操作
为了方便医生操作,电生理介入器械通常配备遥控操作功能,医生 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触摸屏等设备实现对器械的远程控制。
04
电生理介入器械的发展前景与挑 战
发展前景
1 2
技术创新驱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生理介入器械在设 计和功能上将持续实现突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生活质量。

电生理基本知识

电生理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心内电生理检查(Electrocardiogram Study of the Heart)是利用心导管技术,将多根导管经静脉和/或动脉插入,置入心腔内不同部位,在窦性心律、起搏心律、程序刺激和心动过速时,同步记录局部心脏电活动,经过测量分析了解电冲动起源的部位、传导途径、速度、顺序以及传导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心电现象,以研究和探讨心脏电活动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规律。

电极导管的放置: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常规要放置冠状窦、高位右房、希斯束和右心室尖部(RVA)四根多极标测导管。

1、冠状窦(CS)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标测导管至右心房,寻找位于右心房后下部的冠状窦口,当电极导管到达冠状窦口时有搏动感,然后右手一边逆时针方向旋转导管尾部,左手一边进导管,通常可进入冠状窦。

①后前位(正位)X线透视下导管呈特征性“扫帚样”上下摆动。

②导管刺激无室性期前收缩。

③冠状窦位于左侧房室环,用于记录左心房心电图,可同时记录到振幅相近的心房电图(A波)和心室电图(V波),左房刺激时可用该导管。

④右前斜位(RAO)或左侧位透视导管指向后方。

⑤左前斜位(LAO)导管插到左心缘,头端指向左肩。

2、高位右房(HRA)电极:将标测导管经股静脉、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放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并靠近右房外缘,正位下导管头端指向右侧,紧贴右房壁。

记录仪上此处A波最早(靠近窦房结),通常只有高大的A波而无V波,右房刺激常用该导管。

3、右心室(RV)电极:电极进入右心房后跨过三尖瓣置于右室心尖部或右室流出道,正位导管越过脊柱左缘,可记录到大V波,A波不明显,导管刺激可见室性期前收缩,多用于右心室刺激。

4、希斯束(HB)电极:电极进入右心室后回撤,使导管顶端位于三尖瓣口处,头端指向后上方,可同时记录到振幅大致相等的A波和V波,在A波和V波之间可见一H波(希斯束电位)。

5、低位右房(LRA)电极:电极顶端置于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侧面交界处,既可记录到A波,也可记录到V波,右侧旁道时需放置该导管。

心电图pr间期正常值

心电图pr间期正常值

心电图pr间期正常值一、心电图PR间期正常值PR间期指的是心电图上P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的时间,是反映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其正常值是0.12-0.20秒。

二、PR间期异常的原因PR间期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脏传导系统的问题:心脏传导系统在心脏中扮演着传输心脏电活动的角色,其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PR间期的变化。

2.心肌病变:心肌病变影响到心脏的传导及收缩功能,也可能影响到PR间期。

3.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可能会对心脏传导系统或心肌造成影响,从而引起PR间期的变化。

4.药物的作用:某些药物可以干扰心脏传导和收缩功能,导致PR间期的改变。

5.其他可引起心脏电生理异常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

三、PR间期异常的治疗方法1.针对药物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撤离药物是解决药物引起PR间期异常的首要方式。

如有必要应尽快选择其他适合的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2.针对心肌病变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依据不同的心肌病变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调整心脏功能、药物治疗、心脏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3.针对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对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4.其他原因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针对具体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恶化。

四、注意事项1.对于出现PR间期异常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发生异常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需要密切监测PR间期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记录和评估。

3.需要避免与PR间期异常患者联系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4.需要注意控制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

5.需要定期随访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总之,针对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深入了解其病因,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

脉冲消融导管

脉冲消融导管

脉冲消融导管
脉冲消融导管是一种用于心脏疾病治疗的医疗器械。

它利用高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导管将能量传递到心脏组织中,从而破坏异常的心脏组织或异常的电传导路径。

脉冲消融导管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或铂。

它具有绝缘保护层,以确保只有导管末端部分传递电流。

导管末端附着着一个电极,用于释放脉冲电流。

在使用脉冲消融导管进行治疗时,导管首先通过动脉或静脉插入体内,然后引导到心脏特定区域。

医生会使用影像学技术,如心脏造影或超声引导,来确保导管准确到达目标位置。

一旦导管到达目标位置,医生会通过导管释放脉冲电流,产生高能量的热量。

这种热量可以破坏异常的心脏组织,例如心律失常的起源点,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电传导。

脉冲消融导管在治疗心房纤颤、心室颤动、心脏传导阻滞等心脏疾病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通过选择性地破坏心脏组织,帮助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和传导。

然而,使用脉冲消融导管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

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

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心电图肢体导联是心电图检查中最基本的一种导联方式,包括三个肢体导联:I导联(左右臂电位差)、II导联(左腿电位差)、III导联(右腿电位差)。

I导联:将左手电极和右手电极贴在下面的位置:左手电极位置:在左手腕正中央,钳子向左,向心脏方向;右手电极位置:在右手腕正中央,钳子向右,向心脏方向。

II导联:将左手电极贴在左臂中段外侧的位置,右手电极贴在右手腕直下的位置,左腿电极贴在左膝盖的前方,位置大概是“费”字的中间点。

左手电极位置:在左手肘关节和肩膀之间,离肘关节大致1/3处;右手电极位置:在右手腕内侧,离手腕关节1-2cm;左脚电极位置:在左脚踝的前下方,离踝关节2-3厘米。

III导联:将左手电极贴在左手腕上方的位置,右手电极贴在右手腕下方的位置,左腿电极贴在左膝盖的前方。

左手电极位置:在左手腕内侧,离手腕关节1-2cm;右手电极位置:在右手腕内侧,离手腕关节1-2cm;左脚电极位置:在左膝盖前方的位置,距离左膝盖大概3-4cm 的位置。

治疗方法:心电图肢体导联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法,通过贴上电极,记录心电图信号,诊断心脏病变。

通常情况下,检查前无需空腹,但最好不吃过多、过于油腻的食物,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激动或紧张。

1.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脱掉上衣,胸前贴上心电图导联贴片,以保证记录的心电信号质量。

一般来说,电极的粘贴应该保持整洁,不要有肥皂、油脂等影响导电的物质。

如果皮肤有擦伤、烧伤等情况,需要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贴片。

2.取样录入安装好导联以后,医生会开始记录心电信号,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尽量保持身体安静,不要突然的移动身体,以免影响心电图记录的信号质量。

3.结束检查检查结束后,患者需要把导联贴片撕下,同时清洁皮肤,不要让电极上留下粘着物。

需要注意的事项:1.心电图检查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过敏、瘙痒等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检查的情况。

心电图各导联应怎么放颜色依次为何[007]

心电图各导联应怎么放颜色依次为何[007]

心电图各导联应怎么放颜色依次为何[007]心电图各导联应怎么放颜色依次为何心电图各导联应怎么放颜色依次为何心电图是一种重要的心脏疾病诊断工具,它包含12个导联。

每个导联的颜色都是有规律的。

其中前六个导联是标准导联,在心电图诊断中最常用。

它们的颜色依次为:黄色、绿色、红色、蓝色、橙色和紫色。

后六个导联被称为附加导联,它们的颜色依次为:黑色、粉色、棕色、灰色、白色和绿黄相间。

颜色的顺序有一定规律,主要是为了方便医生在诊断时能够快速找到对应的导联:1. 黄色代表“RA”(右肢臂),也就是在右臂上的导联,而且在标准导联中,RA通常是地球电极。

2. 绿色代表“RL”(右肢腿),也就是在右腿上的导联,而且在标准导联中,RA通常是地球电极。

3. 红色代表“LL”(左肢腿),也就是在左腿上的导联。

4. 蓝色代表“LA”(左肢臂),也就是在左臂上的导联。

5. 橙色代表“V1”,也就是在胸壁第四个内肋间右缘的导联。

6. 紫色代表“V2”,也就是在胸壁第四个内肋间左缘的导联。

7. 黑色代表“V6”,也就是在腋中线水平导联。

8. 粉色代表“V3”,也就是在V2和V4之间的导联。

9. 棕色代表“V5”,也就是在V4和V6之间的导联。

10. 灰色代表“V4”,也就是在胸壁第五个内肋间左中缘导联。

11. 白色代表“V5R”,也是一种胸前导联,但不是标准导联。

12. 绿黄相间代表“V7”和“V8”,也是一种胸前导联,但不是标准导联。

治疗方法对于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应该根据异常具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类型如下:1.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是指心脏节律的不规则性。

治疗方法取决于心律不齐的类型和原因。

轻度和暂时的心律不齐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心律不齐持续时间很长,或者是由严重的疾病引起的,则需要长期治疗。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肌缺氧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治疗心肌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缓解心肌缺血引起的症状。

米勒导管 pv loop

米勒导管 pv loop

米勒导管pv loop
米勒导管(Miller catheter)是一种在心脏电生理研究和射频消融术中常用的诊断工具。

这种导管的设计使其能够在右心室中记录到希氏束电位(His bundle potential),这是电信号从心房传递到心室的关键部位。

希氏束电位的记录对于确定心脏传导系统的准确位置非常重要,从而指导射频消融术等心脏介入手术。

PV loop(肺静脉环)则是指在心脏电生理研究中,通过米勒导管等工具在肺静脉周围形成的电生理环路。

肺静脉是心脏的一个重要结构,与心房相连,常常是心律失常(如房颤)的起源地。

通过在肺静脉周围形成电生理环路,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心律失常的起源,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综上所述,米勒导管和PV loop在心脏电生理研究和心脏介入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医生更加精确地诊断和治疗心脏相关疾病。

电生理标测导管结构

电生理标测导管结构

电生理标测导管结构电生理标测导管是一种用于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工具。

它结构复杂,包括导丝、电极、封闭结构以及连接器等部分。

导丝是整个导管的核心部分,它的外层主要由聚乙烯和聚酰胺材料制成,内层则涂有一层金属,如铂铱合金,以提高导电性能。

电极是连接在导丝末端的部分,用于接收心脏发出的电信号。

封闭结构是导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保护导丝和电极免受外界物体的干扰。

连接器则用于连接导管与外部设备,如心电图机,以便将电信号转化为可读的心电图形式。

电生理标测导管的使用非常方便。

在进行心脏电生理学检查时,医生首先会将导管插入患者的静脉或动脉,通过血管系统将其引导至心脏。

导管的灵活性使得它能够穿越血管的弯曲和狭窄部位,轻松到达目标位置。

一旦导管到位,医生就可以使用外部设备对心脏进行电生理标测。

电生理标测导管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检测心脏节律异常。

通常,心脏的正常节律由窦房结控制,但某些疾病或心脏问题可能导致节律紊乱。

通过导管上的电极,医生可以准确测量心脏节律的各个参数,如心跳频率、心室率和窦房传导时间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节律异常,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电生理标测导管还可用于定位心脏疾病的病变位置。

导管上的电极能够感知心脏不同部位的电信号,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的电信号,医生可以准确确定病变的位置。

这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准确的病变定位信息,帮助医生更精确地完成手术或治疗操作。

总之,电生理标测导管是一种在心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结构复杂,功能强大,能够提供准确的心脏电信号测量和病变定位信息。

通过它的使用,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并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心脏导管检查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

心脏导管检查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

心脏导管检查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发表时间:2011-07-04T11:21:30.3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郝芳[导读] 最常见的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原因为导管机械性刺激心内膜,使局部心肌兴奋性增高而产生异位节律。

郝芳(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心电图室山东寿光 262700)【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030-02 心脏导管检查是由外周血管插入各种功能的导管至心腔和血管,借以了解心脏血液动力学改变,结合造影对复杂性心脏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可提供精确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资料。

近年来介入性导管术获得长足的进展,已成为心导管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心导管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检查,检查过程中心导管不可避免地要碰撞心肌,同时造影剂亦对心肌和传导系统有刺激作用,因而心电图必定要发生相应改变。

1 心脏导管检查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类型心脏导管检查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为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但严重心律失常亦有发生。

心导管检查过程中发生的心律失常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性静止,严重者可发生心搏骤停,亦可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心导管检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如房性早搏、偶发或频发室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另外尚可出现ST段抬高、压低、U波产生、T波倒置或波幅升高,Q—T间期或Q—Tc间期的延长,P波振幅减低,QRS波群增高等。

2 心脏导管检查过程中心律失常分型心律失常是导管检查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几乎每例均有轻重不一的心律失常。

2.1根据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程度分型,可分为轻重两型。

2.1.1轻型指心律失常为偶发、一过性或撤去导管后即消失,不引起低血压,不需药物或器械处理,亦不需要终止心导管检查者。

2.1.2重型指心律失常伴有低血压,需要药物或器械转律治疗或需终止检查术,甚至死亡者。

导管消融的原理

导管消融的原理

导管消融的原理
导管消融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其原理是通过导管将高频电能输送到心脏组织中,产生热能消融该组织,以破坏异常的电信号传导路径或节律生成源,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患者体内插入射频导管,使其靠近心脏区域。

2. 导管末端的电极释放高频电能。

3. 这些高频电能会通过组织传导到异常的细胞,产生热效应。

4. 热能破坏异常细胞,以实现消融的目的。

导管消融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手术方法,通过导管来直接处理异常细胞,避免了传统手术的缺点,如创伤大、恢复缓慢等。

它可以被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扩心病crtd原理

扩心病crtd原理

扩心病crtd原理CRT-D是一种用于治疗扩心病的重要技术,它通过植入一种叫做CRT-D的装置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CRT-D是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缩写,它结合了传统的起搏器和除颤器的功能,能够改善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从而有效治疗扩心病。

扩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和心室扩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

这种疾病常常会引起心律不齐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大困扰。

CRT-D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植入在患者身体内的电极和装置来改善心脏的传导系统。

CRT-D的装置会定期向心脏发送电信号,以确保心脏的起搏和收缩同步进行。

同时,如果心脏出现严重的心律不齐,CRT-D会自动检测到并进行电除颤,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CRT-D的植入手术通常很简单,患者只需进行局部麻醉即可。

手术中,医生会将电极通过静脉导管植入到心脏的特定位置,然后将装置植入到患者的胸部。

植入后,CRT-D会根据患者的心脏情况调整起搏和除颤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通过CRT-D的治疗,扩心病患者可以获得明显的改善。

首先,CRT-D能够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从而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其次,CRT-D能够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减少心律不齐的发作,提高心脏的稳定性。

最后,CRT-D还可以预防猝死事件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当然,CRT-D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

植入手术可能会导致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而且CRT-D的电池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

此外,CRT-D并不适用于所有扩心病患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植入。

总的来说,CRT-D作为一种治疗扩心病的重要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患者在接受CRT-D治疗前,应该充分了解其原理和风险,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能够为更多的扩心病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前平面:根据日冕轴的方向将人体分为前部和后部的纵断面。

2.矢状面:是将人体按矢状轴线方向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断面。

3.水平面:指与水平面平行的部分,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4、正中面: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简称正中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5、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6、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7.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基质组成的细胞群。

8、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9.系统:由许多与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器官组成的器官群,相互配合,完成连续的生理功能。

(人体有九个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内分泌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省略,下同。

)10.细胞:由原生质组成,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11、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成。

它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络、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2.染色质:细胞核内分布不均的物质,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它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3、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表现形式。

14.内皮:它是一种单层扁平上皮,排列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的表面(其无细胞表面光滑,细胞非常薄,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15、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心管形成。

16.松质骨:位于骨骺和其他类型的骨板内,由许多板层或杆状交错的骨小梁组成。

17.骨密度:位于长骨、短骨和扁平骨表面,坚硬。

肌节: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部分称为肌节。

每个肌节由1/2亮带+暗带+1/2亮带组成。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

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一、基本操作需知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02射频消融指南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二、血管穿刺术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

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

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

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

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腔起搏系统 (Single Chamber)
• 起搏导线植入心 房或心室 • 根据需要起搏或 感知的心腔而定
双腔起搏的优势
• 提供房室同步
• 减少房颤的发生 • 降低栓塞和中风的风险 • 减少新的充血性心衰发生 • 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双腔除颤器
• 1、单腔与双腔 ICD 的心室除颤功能一样, 两者显著不同的是起搏功能 双腔 ICD 的心 脏起搏功能为房室顺序性 DDD 起搏,而单 腔 ICD 则为 VVI 起搏显然,双腔起搏功能 远比单腔 ICD 具生理性 能更好地维护患者 的心功能。 • 2、能分别计算心房波和心室波的数量,对 心动过速的类型与机制做出诊断,提高了 诊断室速与室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中心静脉置管过程
• 并发症: 误穿动脉 气胸和血气胸 导管错位 心率失常 导管堵塞 感染 导管脱出及断裂
起搏器与除颤仪
• 人工心脏起搏(artificial cardiac pacing)
• 除颤器(defibrillator)
人工心脏起搏器工作原理: 监测心电、电激心脏
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人工心脏起搏:就是
字母
V=心室 A=心房 D=双腔 S=单腔
V=心室 A=心房 O=无 D=双腔 S=单腔
P=简单编 O=无 I=抑制 程 P=抗心 T=触发 M=多功能 动过 O=无 程控 速起搏 D=双 C=遥测 S=电转 腔 R=频率应 复 答 D=P+S
心脏起搏器的种类和特性
固定频率型起搏器(AOO,VOO) 按需型心脏起搏器(SSI,AAI,VVI) DDD起搏器(全自动型心脏起搏器) 房室顺序起搏器(DVI) DDI起搏器 VAT起搏器 心房同步心室按需型起搏器(VDD起搏器) 三腔起搏器
心房电极放置部位
最终双腔电极导线位置X线象
心房及心室导线的安置
ICD
CRT
• • • • 三腔起搏 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分别置入电极 使心室同步收缩 左室电极通过冠脉窦进入左室侧壁及后壁 静脉,在心外膜起搏 • 适用于心电图QRS大于120ms或超声提示 左右室不同步
CRT-D
起搏器的埋置
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
Left Atrial Pressure
=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Airw
静脉导管
•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 CVC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中心静脉导管
两种静脉导管的比较
PICC
感染率 操作者 穿刺难度 2%以内 经过培训的护士 在可见血管穿刺 穿刺成功率高 长期输液的病人 化疗病人 早产儿
Left Ventricular Compliance
①反映肺部的循环状态。在通常的呼吸和循环下,肺动脉楔压基本 上与肺静脉压力一致,能正确反映肺循环的扩张或充盈压。 ②肺动脉楔压与左心房平均压密切相关,一般不高于后者1~2mmHg。 ③肺动脉楔压的正确和连续观测是判断肺淤血及其程度较有价值的 指标。可以间接监测左室功能。
用低能量 电脉冲 暂时或长期地 刺激心脏 ,使
之发生激动,以治疗 严重心动过缓 ,心脏起
搏也可用以终止或 控制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
律失常,称为抗心动过速起搏。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标识码
位置 第一字母 第二字母 第三字母 第四字母 程控 频率应答 遥测功能 第五字母
分类
起搏心腔
感知心腔
响应方式
抗心动过速 及除颤功能
Swan-Ganz导管置入并发症
心律失常 严重心律紊乱,如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颤动时应立即拔除心导管,给予药物治 疗及急救处理
气囊破裂 感染 肺栓塞(球囊充气时间不要大于15S) 肺动脉破裂(在漂浮导管插入过深时可能出现) 导管打结
心电监护仪
五导联电极安防位置
LA 黑 左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RA 白 右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LL 红 左腋前线肋缘处 RL 绿 右腋前线肋缘处 C =c4 棕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导管位置确认
拍X光片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 • 上肢贴在体侧时,导管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内,第二肋间 隙水平
• 上肢外展90度时:导管应位于上腔静脉,第三肋间隙水平。
• 是一条放射显影的导管。使用时可通过放 射影像学确认导管及其尖端位置。 • 禁忌:乳癌术后患侧臂的血管
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点位置、体表标志
CVC
26%—30% 医生 不可见血管穿刺 穿刺成功率低 重症急诊病人 大手术病人 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 静脉营养治疗 放置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 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
对象
PICC的静脉选择
血管 贵要静脉----首选 肘正中----次选 头静脉----第三选择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90% 放置于此
常用右颈内静脉穿刺点(次选左锁骨下)
距离
压力
右心房 15~25cm 0~6mmHg 右心室 25~35cm S 15~25mmHg D 0~8mmHg 肺动脉 40~45cm S 15~25mmHg D 8~15mmHg 肺动脉楔压 约50cm 6~12mmHg
正确的导管尖端应接近肺门,因为气囊充气时,导管会继 续漂向外周
刺激 起搏 除颤 小块心肌 整个心脏
心肌兴奋 依次 同步
电极面积 数mm2 数十cm2
电流 数µA 数A
除颤较起搏:电极面积大1,000倍,电流强1,000倍;
静脉通道
颈内静脉
头静脉
首选 90% 锁骨下静脉
X线上心脏解剖 heart anatomy in X-ray
起搏器类型
一、单腔起搏器 二、双腔起搏器 三、三腔起搏器(CRT 抗心衰起搏器) 四、起搏除颤器(ICD)
适应症:
• • • • 危急病人ARDS时发生左心衰竭 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塞 区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临床意义
估计左右心室功能:主要反映左心室前负荷 和右心室后负荷。 区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通过压力的波形分析确定漂浮导管的位置。
肺动脉楔压(PAWP)
肺动脉楔压(PAWP)
• 采用一个或两个切口。 • 埋在胸大肌筋膜前,囊袋大小适中 电极导线与起搏器正确连接,并盘 起后埋在起搏器后面
提醒植入医生正确连接导线与起搏器
X 光透视应由植入医生操作!
导线断裂
电极脱位
起搏器感染
皮肤溃破
心肌穿孔
Myocardial perforation
漂浮导管
• 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 • 构造:
三导联心电监护位置
胸腔引流
• 引流气体:引流位置在锁骨中线与第二肋 间隙 • 引流液体:引流为主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 间的第6或7肋间隙 • 脓肿:引流位置在脓肿的最低点
应用封堵器治疗PDA
封堵器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