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衔接教育问题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过渡期间,孩子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老师需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1. 教育理念不统一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问题。
幼儿园注重发展幼儿的多方面能力,注重游戏和探究,而小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学习和考试。
这种不统一的教育理念,可能会让孩子们在过渡期间感到困惑和焦虑,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 学习环境的变化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环境是有很大不同的,幼儿园中注重游戏和自由活动,而小学中更加注重课堂学习和考试。
这种学习环境的变化,可能会让孩子们感到不适应,影响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3. 缺乏个性化关注在幼小衔接阶段,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所不同,需要个性化的关注和帮助。
由于教师人数有限、工作量大等原因,很难真正做到个性化关注,可能会导致一些孩子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教育理念的统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应该加强教育理念的交流和沟通,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
要注重幼儿的发展,不仅仅是注重学习成绩,要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特长,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灌输。
只有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建立过渡期的适应课程针对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学习环境的变化,可以建立过渡期的适应课程,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可以在过渡期间增加一些有趣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加强个性化关注针对孩子们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可以加强个性化关注。
可以建立学生档案,详细记录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特长特点等,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
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建议
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建议(一)、初一班主任应该怎样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班主任在整个班级管理、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产生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方向,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的这一重要作用,在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这一转折时期表现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要求初一班主任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全班同学小学升入初中的过渡与衔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加强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初一班主任要根据政教处的工作计划,结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利用班会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从纪律、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对初一新生进行教育,让学生逐渐明白进入初中后,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该做的事情应该怎样去做;再结合学校、班级的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随机教育。
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自己照顾好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都要开展新生的入学教育,这其中也是一种衔接教育)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进入初中后他们学习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习惯,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以咱们要求初一班主任要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学校倡导的“五环式学习法”我觉得很科学:课前认真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课后及时梳理独立作业自我纠错我们不仅要把它写在墙上,而且要把它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班主任作用让学生逐渐养成这一好的学习习惯。
3、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一个班级风气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看班干部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了。
真正管理上层次的班级他们的班干部甚至小组长和科代表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因此咱们要求初一班主任要选好班干部,要培养好班干部,要使用好班干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 教 育衔接纛在的词题 曩。 对。。 策.
¨ |
t
氮 }谖 镰 . |
六 、七 年级 是 中小 学教 育过 渡 的结合部 ,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 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 育质量 影 响很 大 .但 这一 结 合 部是 基 础 教 育 中长期被忽视 的一 个薄弱环 节 一 部 分 学 生进 入 初 中后 .成 绩 明显 下 降 、兴趣 爱好 得 不 到延 续 、厌 学 甚至 辍 学 失 学 。 因此 , 对 中 小 学教 育衔接进行研 究探索很有 必要
自己 的 学 习方 法 . 怎样 面 对 暂 时 失 利状 态等都是 热门主题 :高二重新 分班 后 在 班 级 重组 的融 合 问题 上加 强指导 :高三则着重于考试心理指 导.尤其在高考前 夕,每个毕业班 同学都要测量考试焦虑状况 ,根据 情 况 给 予集 体 指 导 ,个 别 同学 再进 行单独咨询 .帮助学生顺利考试。
教 师 的 原 因 初 中教 师 对 儿 童 及 少年 学 生 心 理 发 展 特 点 了 解 不 多,对七年级新 生在小学期间的思 想状况、学习、生活等方面情 况知 之甚 少或根 本不知 :对现行初 中教 材 的 小 学中相 关 学科 内容 、要 求 等 ,也是模糊一片。反过来 ,六年 级教 师对 中学 了解大致也是如此
●
一 、 中小 学 教 育 衔 接 存 在 问题 的原 因分析
管理体制 的原 因。小学和 中学
;还是 “各 人 自扫 门前 雪 .不 管他 人
Hale Waihona Puke i一 ...一——一 .一… ~...————~ ~ 一 ~ ~ … 一… ~
—
—
瓦上 霜 ”,各 自为 政 , 缺 乏 交 流 目前 中小学之 间的衔接还处于一种 学生个体的 自然连接 .具有较 大的 随 意性 、互 异性 , 学校 教 育在 这 方 面还 没 有 起 到 主导 作 用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教育衔接。
幼儿园是儿童开始接受教育的地方,而小学是儿童正式开始接受义务教育的地方。
幼小衔接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儿童接下来的学习和发展。
然而,幼小衔接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来解决。
一、幼小衔接的存在问题1.1 学科衔接不连贯幼儿园的教育主要围绕游戏、活动、体验等,小学的教育则主要是知识传授和考试评估。
因此,在学科教学上往往存在断层,使得儿童在上小学时难以适应。
1.2 课程内容重复有些幼儿园为了追求教学效果,会在课程内容上与小学教学进行重叠。
这样既浪费了儿童的时间,又没有让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体验。
1.3 评估方式不同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依靠老师对儿童的实际观察和观察记录,小学则主要以考试为主要评估方式。
这样的不同评估方式既不利于儿童的适应性,也容易使得儿童失去学习信心。
1.4 学习方法不适应幼儿园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游戏、互动等,而小学更强调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儿童不适应这种转变将导致学习困难。
二、对策2.1 安排衔接课程为了解决学科衔接不连贯的问题,学校可以针对幼小衔接问题设置幼小衔接课程,来加强幼儿和小学的学科衔接,使得幼小衔接的过程更加连贯。
2.2 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的幼小衔接教师有助于解决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而专业的学科老师可以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通过小游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2.3 改变评估方式针对评估方式不同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多种评估方式,通过考试、实践、个人表现等方式来考核学生,使得学生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4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学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体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平衡学习和生活时间,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等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
小结: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安排衔接课程、改进课程内容、改变评估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小学初中衔接案例分析
小学初中衔接案例分析
引言
小学和初中是学生研究生涯中的重要阶段,衔接好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过渡对于学生的研究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小学和初中衔接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
案例一:学科知识断层
在某小学升入初中的过渡阶段,部分学生出现学科知识的断层现象。
他们在小学时的学科知识体系与初中的教学内容产生了不匹配,导致研究困难和适应问题。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学科知识断层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初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在教学中重点关注重要知识点的复和巩固。
2. 小学和初中学校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合作,确保教学内容的衔接性。
3. 学校可以组织小学和初中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分享教学经验
和教材资源。
案例二:研究压力增大
在某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普遍面临研究压力增大的问题。
初
中的研究任务更加繁重,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节奏。
解决方案
为了缓解学生的研究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研究压力。
2. 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研究状态,及时提供研究指导和帮助。
3. 学校可以开设研究方法指导课程,教授学生高效的研究方法
和技巧。
结论
小学和初中衔接是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
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和挑战,并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
小学初中衔接环境,帮助他们实现平稳过渡和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而中小学语文之间的衔接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我将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层级低,中小学阶段跳跃明显。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打牢,因此教学内容相对简单。
在中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内容会快速拓展,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文学知识,阅读更多的文章,理解更深层次的语言表达,这就导致了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跳跃,从而给学生造成了学习的困难。
对策:在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包括词语的理解与应用、语法的掌握和语句的构造等,同时也要适度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中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
在中小学阶段,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逐步增加语文教学内容的复杂度,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更高层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较少。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阅读和默写为主,对于学生写作的训练相对较少。
中小学阶段写作作文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得到系统的写作训练,到了中小学阶段就会感到写作困难,影响学习成绩和发展。
对策:在小学阶段,要适当增加学生的写作训练。
可以通过写作课、写作活动或者是写作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老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指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推广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学完课内教材后,还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他将很难跟上中小学阶段大量的阅读需求。
事实上,目前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推广工作并不充分,很多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对策:在小学阶段,可以设立课外阅读的奖励机制,开展课外阅读比赛以及各种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小学语文和中小学语文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内容断层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在中小学阶段,语文的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
这种教材内容的断层容易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感到困惑和难以适应。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合理规划教材内容的进度和难度,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地学习语文知识。
2. 阅读习惯的转变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但在中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更多的阅读和理解不同类型和题材的文学作品。
由于习惯的转变,一些学生可能在中小学语文学习中感到困惑和无法适应。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适当增加中小学阶段的文学阅读量,并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而中小学语文教学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仍然存在写作困难和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增加写作训练的内容和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表达能力,为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要采用记忆和背诵的学习方法。
但在中小学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高层次的学习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解决小学语文在中小学衔接方面的问题,需要从教材内容的连续性、阅读习惯的转变、写作能力的提升、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对策制定和实施。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语文教育体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和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策略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策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的教育衔接过渡工作。
幼小衔接的质量关系到孩子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全面情况。
目前幼小衔接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幼小衔接过渡不平稳、教育内容衔接不紧密、学习方式切换困难等。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幼小衔接中的突出问题1. 幼小衔接过渡不平稳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由于教育体制、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差异,孩子们容易出现过渡不平稳的情况。
在小学刚开始的阶段,幼儿可能会感到陌生、不适应,甚至出现情绪问题。
这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 教育内容衔接不紧密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有较大的差异,幼儿园更注重游戏、体验、情感为主,而小学更加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
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容易出现对新内容的不适应和学习能力的下降。
3. 学习方式切换困难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这种方式的转变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需要逐渐克服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上的困难。
1. 建立幼小衔接机制教育部门应建立幼小衔接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
各幼儿园和小学要建立联系渠道,共同制定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案,并通过多种形式,如家长会、教师座谈等,加强沟通交流,保障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开展过渡适应教育小学在新生入学前,可以通过开展过渡适应教育,为幼儿提供适应小学生活的培训。
包括学校教师深入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在游戏中引导幼儿适应小学教学环境,为幼儿顺利过渡做好辅导工作。
3.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要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家长可以在家里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 加强课程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加强衔接,例如通过开发具有明显延续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小学化的教学环境等。
中小学数学衔接中的问题
中小学数学衔接中的问题中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将为他们在中学阶段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实际情况是,中小学数学之间存在一些不同,这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数学在衔接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知识承接不顺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加减乘除、面积周长、分数等。
而到了中学阶段,数学内容将更加抽象和深入,例如代数、几何、概率等概念。
这种从基础知识到抽象概念的转变,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和不适应,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知识承接不顺的情况。
二、学习方法的改变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主要以应用为主,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练习来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
而到了中学阶段,学习方法将发生较大的改变,数学学习将更加注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
这种学习方法的改变,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三、教学环境的转变在小学阶段,老师主要以板书和口头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到了中学阶段,教学环境将发生较大的转变,老师会更多地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这种教学环境的转变,可能会对一些学生造成不适应。
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设计。
在小学阶段,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维的训练,为他们在中学阶段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做准备。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要求。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一些数学衔接课程或者举办一些数学角逐比赛等形式,为小学生和中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中小学数学在衔接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相信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将会逐渐得到改善,学生们也将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小衔接问题逐渐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幼小衔接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业和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1. 学习内容不匹配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学习内容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幼儿园注重的是启蒙教育,帮助孩子建立兴趣,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而小学注重的是扎实的学习基础和学科知识的掌握。
幼小衔接之间的学习内容缺乏过渡和衔接,容易导致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困难。
2. 学习方式转变困难幼儿园采用的多是游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而小学开始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性,这两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
孩子们可能无法适应这种转变,导致学习压力增加,学习兴趣减弱。
3. 家庭教育缺乏支持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家长缺乏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过渡和发展。
这种情况导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家庭的支持和指导。
二、解决对策1. 落实统一教育标准需要建立起统一的教育标准和教学指导纲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建立衔接课程,让孩子在过渡阶段接触到未来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顺畅过渡。
2. 加强教师培训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培训需要更加系统和细化,老师们需要具备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在幼小衔接期间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3. 增强学校互动需要建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有效互动机制,可以举行家长会、教师交流会等各种形式,让幼儿园的老师和小学的老师能够相互了解孩子的学习成长情况,及时沟通孩子的问题和困难。
4. 家校合作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于幼小衔接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起点,也是建立起语言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
随着小学生逐渐进入中学阶段,一些中小衔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这些问题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需要我们及时采取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1. 阅读能力不够。
小学语文课程着重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但是随着学生进入中学,更多的学科知识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
由于小学语文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一些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导致对中学课文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弱。
2. 写作能力不足。
小学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进行更加系统化和深入的写作表达。
一些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难以胜任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二、对策1. 丰富课程设置,增强阅读素养。
针对小学语文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中小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丰富语文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可以在语文课程中增加一些中小学衔接的内容,如选取中学课文中的一些课文进行预习,引导学生进行进阶阅读。
2. 注重写作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中学阶段应该对其进行继续和加强。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些写作训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拓展课外阅读,提高知识水平。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可以开设一些阅读俱乐部或者设立一些书香角落,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4.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学术竞赛或者知识竞赛,在校内外创设一些激励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固然存在,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问题,积极采取对策,就能够为学生的中学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与实践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科学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如何让学生在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中不出现断档和缝隙,做到无缝衔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1. 知识体系不连贯在中小学阶段,数学的知识体系是分阶段进行教学的,但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知识的整体体系是需要有所衔接和延伸的。
由于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学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无法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2. 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发展变化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在逐渐增长,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变化。
但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针对学生的这些变化,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折感,进而影响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科目标设置不清晰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但目前一些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教师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有的学生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清晰,导致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与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对接,教学效果不佳。
1. 课程内容断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学习基础的算术和几何知识,而在初中阶段,则需要学习更加复杂的代数、函数和几何知识。
这种知识的转变和跳跃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初中阶段的数学时出现障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 学习方法落后由于小学和初中教学的差异性,学生在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适应全新的数学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
但由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普遍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初中阶段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需要建立新的学习方法,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如何做好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衔接工作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习惯、情感、品质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奠基工程,初中教育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初中教师缺乏对小学教育模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的了解,使小学生适应初中教学和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
为此,有必要谈谈小学和初中教育的衔接问题,以找准小学和初中的衔接点,在接力区内做好文章。
一、小学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养成哪些习惯1.养成预习新知识的习惯。
尽管小学阶段课程比较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必要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
语文、数学、英语,甚至是思想品德、科学等科目,都应该摈弃片面追求主课成绩的做法,转到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上来。
小学课程的设置对开阔学生视野、知识储备、兴趣培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引起师生和家长的注意。
2.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因为小学生书写速度慢,缺少记笔记的方法,所以教师为节省课堂时间,大包大揽课堂要点的记述,这样看似避免了许多麻烦和枝节,其实,对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是不利的。
如果平素多加训练,学生是能养成这个习惯的,也会具备这个能力的。
会记笔记的学生,同时也能表明他能跟得住课堂节奏,能把握课堂重难点。
小学生乍到初中,是不可能一下子适应知识容量大的课堂,教师往往也会陷入让学生记笔记还是继续授课的两难境地。
3.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和习惯。
常言道“学贵有疑”,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鼓励学生敢提问题的精神和勇气是非常难得的。
可以说,几乎每一堂课都有学生质疑的地方,就看教师把握不把握,愿不愿意,给不给学生这个机会,看能否掌控课堂和收放学生的思路。
质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大大增强。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活泼状态下学得的知识比静止状态下获得的知识更加生动和有效。
4.加强学生按时独立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管理。
小学生时间观念一般比较差,有时候难免仓促地完成作业,这种情况很普遍,得需要教师耐心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引导他们认真仔细地去完成每一道题目,且养成及时纠正作业错误的习惯。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小衔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各地对幼小衔接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幼小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
本文将针对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不同步。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前教育强调通过游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而小学教育则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的分化。
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步,导致很多幼儿在升入小学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2. 教师之间协作不足。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致幼儿的学习过渡存在断裂。
学前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往往对于孩子的认知和发展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也影响了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3. 家长参与度不高。
家长在幼小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进程缺乏了解,也很难和学校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这使得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不畅,影响了幼儿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过渡。
4. 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前教育更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更加注重成绩和考试。
这导致幼小衔接时,学校往往无法全面了解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更难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二、对策建议1. 建立幼小衔接协调机制。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应建立定期协调会议,讨论教学内容的同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幼儿学习情况的沟通,以确保幼小衔接的连贯性和顺畅度。
2.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学前教师和小学教师应加强交流,互相了解彼此的教学理念,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和能力。
3. 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需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同时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
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小学语文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衔接问题,导致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出现了一些困难。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在中小衔接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学生基础薄弱: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学习动力等原因,语文基础薄弱。
这让他们在升入初中后,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对复杂的语文知识。
2.学习方法不恰当:小学语文教育强调记忆和填鸭式教学,而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这让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方法在中学教育中没有作用。
3.课程设置不连贯: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中学语文教育则更加侧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等。
这两者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导致学生在中小衔接时出现了阶段性的困难。
4.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小学语文教育大多停留在课堂教学和书本记忆,学生缺乏实践机会,难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建立个性化的教学体系: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语文教育。
这样不仅能够弥补因背景和环境不同而导致的学习差异,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调整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
这样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就不会只是记忆书本内容,而是能够理解课文,积累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应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挑战。
3.加强课程衔接: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程设置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如在小学中引入一些初中课程的内容,或者在初中中渗透一些小学的教学理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注重实践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5.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动力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中小衔接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小衔接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引言中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中最为基础的一环,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在中小学阶段,衔接问题尤为重要。
良好的中小衔接能够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到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避免因此造成的心理和学习上的困难。
二、中小衔接需要注意的问题1. 学科知识差异从小学到初中,各个科目之间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例如,在语文方面,初中语文强调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而在数学方面,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因此,在升入初中后,许多学生会感到难以适应这些新要求。
解决方法:针对不同科目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上灵活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新环境。
2. 学习方式变化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小学时期,教师通常会采用传统授课模式;而在初中,则更加注重探究式和合作式教育模式。
这种变化对于学生来说,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创新,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参与,从而逐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3. 学业压力增大随着升入初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也会相应增大。
初中课程更加繁重,作业量也会增多。
同时,许多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和社团活动,增加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负担。
解决方法: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 社交环境变化从小学到初中,孩子所处的社交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小学时期,孩子主要与同班同学相处;而在初中,则需要面对更多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新的社交环境。
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三、结论中小衔接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针对不同方面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度过这个重要阶段,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中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的断层:小学和初中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可能会发现一些课程内容与小学时期的学习经历不连续,导致学习难度增加。
2.教学方法的不同:小学和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小学教师通常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而初中教师则可能更侧重于讲授和笔试。
这种变化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不适应。
3.学生心理的变化:进入初中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社交压力,对自我认知产生迷茫,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4.学习环境的变化:小学和初中的学习环境也有很大不同。
初中的学习科目增多,作业量增大,学习时间长,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5.评价和反馈机制的不同:初中和小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也存在差异。
初中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包括笔试、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这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不适应。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小学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对方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做好课程的衔接工作;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调整学习心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则需要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教育部门也需要
进一步完善中小衔接的政策和制度,为中小学生提供更顺畅的学习路径。
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幼儿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站,是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性质、内容、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随之而来的幼小衔接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此,研究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对促进幼儿幼小衔接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1. 教育目标的差异幼儿园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的教育目标则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
这使得幼儿在小学入学后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教育目标,进而带来压力和不适应。
2. 教育内容的差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简单,注重游戏和体验式的学习,而小学的教育内容更加深入和系统。
这使得幼儿在小学入学后很难适应课程内容的繁琐性和抽象性。
3. 教育方式的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多为玩耍、体验式和活动式教学,小学的教育方式则更多地是老师讲解和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教育方式的转变很容易影响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动力,降低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4. 班级管理的差异幼儿园相对于小学而言,班级的管理更为宽松,幼儿享受到更多的自由。
而小学对班级管理更为严格,需要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这使得幼儿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班级生活的暴露度、管理方式和规章制度。
以上问题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既会阻碍幼儿的学习效果,又会影响幼儿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的形成。
总之,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过程。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学校和家长必须加强协作,找出合适的改进对策,为孩子未来的学习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衔接教育问题:应学校和部分家长的要求讲一下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学,顺便汇报介绍一下我们兰江中学的教育管理情况:一、小学毕业班与初中衔接教学(近期、暑假家长应指导孩子做的几方面:)初中阶段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中间阶段,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成熟期,心理形成的定型期,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学习知识的关键期。
做好初中教学与小学、为初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教育重在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初中则是在小学积累基础上的重新开始,初中教育与小学教育不仅有学习上的衔接,还有习惯的衔接、心理的衔接、兴趣的衔接等等;小学和初中都要创造条件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变“突变”为“渐变”,在“渐变”中实现“无缝”衔接和平稳过渡。
如何搞好中小学教育衔接呢?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差异,然后再寻找对策。
一、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初一新生在学习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不适应,也就是中小学之间的差异。
1、不适应中小学教材的变化。
2、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3、不适应初中学习方法的变化。
4、不适应家长辅导方式的改变(一)、不适应中小学教材的变化: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小学虽设有多门课程,但考查科目多,考试科目仅限于语文、数学、自然、英语。
主要学习的其实就是语文、数学两科,因此课时多,课堂密度小,新知识学习节奏慢。
而初中开设的课程有10门之多,仅中考必考文化课科目就有五门。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相差无几,但相比看,中学科目多,课堂信息量大,节奏快。
其次,在教学要求上,初中在注重基础的同时突出能力培养。
特别是从新课改实施,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强调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
这样学生就由小学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中学主动猎取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求理论解释,这对中学生来讲确实是一个大的飞跃。
第三、习题的编排上。
小学的习题与例题相似性大,易于摹仿,考试题目与习题区别度小,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变化较大,层次突出,强调“活学活用”。
“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以及开放性试题的引入仅靠一味摹仿例题,背会习题是不够的,所以考试后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感叹:这些题都背过了可还是考不高。
所以要学会思考,要学会学习,是对初中生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学生感到难度较大。
有的学生非常形象地说:“小学学习,我们可以细嚼慢咽,仔细品味,但在中学的感觉是狼吞虎咽,感到吃不了,既便吃得了,也消化不了”。
(这里感觉到小学时的语文基础很重要,这对以后中学解题分析能力的提高很重要。
(二)、不适应中学教师教学方法。
首先,不适应教师的管理方法。
从群体管理上看,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两科,六年小学生活师生朝夕相处,情深意浓,而进入初中,学生要接受十几位老师的共同教育,通常一天要换五、六位老师,学生对老师感到陌生,由于教师紧缺,除语、数、英、科学兼任两个班的课外,其余教师兼任3—4个班的课,老师对学生也感到陌生。
师生间交流的机会明显减少,加上班额又大,课节多,个别辅导也困难重重,老师们感觉:找学生谈话都不容易。
而学生对老师的称谓也变为“科学老师”、“数学老师”、“电脑老师”。
从班级管理看,小学的班主任基本是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是一种“保姆式”的管理,而中学阶段,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及教育规律,实行自主型教育方式,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协调发展”。
班主任是引导者、指挥者、学生见班主任的机会相对少了,爱打“小报告”的在初中也行不通了,感到不习惯。
有的同学说:“小学时,班主任时时和我们在一起,告诉我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做,进入了初中,好像一下子没人管了,觉得很不踏实。
”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学会了逢场作戏。
班主任“在”与“不在”,是否是班主任的课都有了讲究,以至于有的同学班主任的课学的好,作业按时完成,其他的课视教师的严厉程度而定。
其次,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
1、不适应中学教师的讲课。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导致学生由小学时跟着教师教鞭走,到拿起书本自己走这一变化学生适应难度大。
“靠天吃饭”行不通,“靠自己吃饭”才是初中生,这是每一位学生应该知晓的。
另外,初中老师讲课节奏快、内容多,需要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强化记忆,需进一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2、不适应教师课堂提问。
过去的课堂提问是有所侧重的,学生为提问而积极准备。
而在初中探究式、发现式的新课堂里学习,小组间发言成为主要形式,小组代表发表讨论的结果,另外加上初中学科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班额大,同一问题的提问面也明显减小,有的同学甚至几节课都得不到提问,因此有的学生误认为初中课堂轻松多了,自我要求降低,于是导致轻轻松松地学习,糊里糊涂的不及格。
3、不适应作业布置的模糊性。
小学作业量化性强,一遍、两遍……,中学既有可量化的书面作业,更有大量的无法量化的模糊作业,如初中强调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我检测、课外阅读、动手实践等,这些不可量化的作业要靠学生主动完成,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部分学生沿袭过去的传统,仅做可量化的作业,这样,有的学生反倒觉得上初中后轻松怡然,并不像人们所感到的紧张。
实质上完全不然,请家长注意及时提醒督促。
(作业后让学生自己预习、复习等)4、不适应教师辅导的整体性。
小学教师辅导以个别辅导为主,由于初中教师授课班级多、课节多、班额大,所以在坚持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同时,更侧重于集体辅导。
由于方式的变化,初一学生误认为:中学教师管得松,有机可乘,出现了课上不认真听,课下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等现象。
这些学生学习的结果就是成绩直线下滑。
(三)、不适应中学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下倡导中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近几年,中考命题发生显著的变化,总的说已由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仅靠小学阶段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已远远不适应中考形势的变化。
(四)、不适应家长辅导方式的改变。
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家长的辅导方式也与小学发生了变化,不再与孩子共同学习,不再给学生辅导,有的学科也没法辅导,所以只能对孩子一味地督促。
而上了中学的孩子最烦的就是家长过多的督促,而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总之,由于中小学教育的差异,以及“新学校、新教师、新同学”,全新的陌生环境,会给学生的心理、交往、学习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变化,希望家长能结合这些差异帮助学生找准应对措施,树立信心,迎接新生活的挑战。
针对中小学教师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也会采取相应措施。
二、教育对策:1、开展入学教育周活动,帮助学生熟悉学校。
在新生入校为期一周的军训和入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要穿插进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自我推荐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一开始就在规范中学习,在学习中规范。
,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新的规则,新的生活,新的同学,让新生尽快地融入新的班集体中。
2、选好班主任,注重班级管理层次性、科学性。
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我们每一级班主任是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经过综合考核选拔而成,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有一流的工作业绩,经过他们的科学管理,带出了一支支蓬勃向上的优秀班集体。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班级管理采用“扶—导—放”的三步走,扶中有导,导中有放,最后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请家长放心,如果您的孩子我们的班主任,定能让其发挥出最大潜能,班主任的工作定会让您满意。
三、几点建议(家长对策):1、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单就晚上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而言,面对几门功课的作业,初一学生往往出现丢三落四,先松后紧的现象,家长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做作业的计划性,每个学生不妨设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当天的作业,然后有目的、有计划的逐一完成,作业完成后或进行重点科目的预习,或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全部完成后,按课程表整理好书包,让孩子在9点前必须休息。
2、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21世纪人的基本素质,家长要帮助学生掌握“四先四后”的学习方法。
①、先预习后听课,以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②、先复习后作业,以提高作业的质量。
③、先理解后记忆,强化记忆效果。
④、先思考后请教,提高自学能力。
要鼓励孩子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做到“四到四多”,眼到、心到、口到、手到”,提倡多感官感知教材,提高学习水平,鼓励孩子“多思、多疑、多议(合作学习)、多动”防止被动接受知识。
各位家长,让孩子“学会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请家长们积极配合,尽快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更多地参与学生学习。
一项研究结果初一是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阶段,也是世界观形成时期,播种下良好的行为,将会收获学习、生活的累累硕果,终生受益无穷。
各位家长,为学生的一生奠基,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许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孩子送进最好的大学,但是我们却要通过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兰江中学健康的发展,都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个人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发展其特长。
相信,在各位家长的鼎力协助下,你把孩子送进兰江中学,三年后我们将会交给您一份满意的答卷,还您一个健康发展的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