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设计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历史,知道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两个极端,看到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更加热爱和平。
2、培养学生搜集、积累资料的好习惯,能组织、运用资料。
3、锻炼学生用恰当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交际能力。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于战争的诗词以及成语。
2、搜集有关于战争的小说和电影,并说说你印象深的战争小说中的人物,为什么。
3、搜集有关南京的重要事件以及战争。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时常有战争伴随着我们。
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战争总共不下400次!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播放动画短片《和平之声》,这一动画截取了一些战争带来的萧条的场面,儿童期盼的眼神、悲惨的境遇等,极具感染力,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之中。
)二、准备活动:古今战事知多少?世界著名战争:逐鹿之战、平型关大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凡尔登战役、莫斯科会战、袭击珍珠港、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会战、诺曼底登陆战役。
让学生谈感想:在搜集的这些战争中有什么感受?(对战争有没有思考?谈出自己的一点体会)三、战争,为什么永不停止?1、通过演讲的形式,使学生对战争性质作较为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审视战争。
(这一环节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又是一项最基本的训练,让学生演讲,不仅要把本小组的成果展示出来,还需要学生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染力,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自我展示的个性和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2、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战争?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些战争负责?(这是课堂中的一个讨论探究问题,学生可以在进行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互相的合作能力。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设计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和平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和平的思考。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努力:介绍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会议,以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建设:介绍联合国的作用和国际法的制定,以及其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4. 冷战时期的和平斗争:介绍冷战时期各国为维护和平所采取的措施,如核不扩散条约等。
5. 当今世界的和平挑战与机遇:分析当前世界和平面临的挑战,如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以及寻求和平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历史背景,以及各个时期为维护和平所采取的措施。
2. 教学难点:分析当前世界和平面临的挑战,以及寻求和平的途径。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归纳,掌握相关知识。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引出和平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世界和平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初二语文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初二语文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八年级语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1一、教学目标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全在与历史的对比中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珍爱生命。
3.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4.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二、教学策划(一)策划理念: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将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访问调查结合;注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学习活动与情感价值和世界观的形成相结合;注重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二)策划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漫长的进程中,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并将知识的获得与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促使他们的树立为人类和平事业而奋斗的理想。
(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料搜集和校外活动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校外活动阶段,探访战场旧地,了解风情人情;开展社会调查;第三个阶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整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准备演讲、辩论。
前两个阶段都注意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第三个阶段,注重集中活动。
第一个阶段:学生分组收集资料①图片中的战争:注意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并弄清其出处来源。
②文学中的战争:描绘战争的文学作品收集,写出其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③影视中的战争:介绍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
④成语中的战争: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典故不少,搜集它们,并弄懂这些成语典故的含义。
⑤诗词中的战争:古今中外,与战争有关的诗词不少,收集起来,注意对这些作品赏析品味,理解背诵。
⑥史料中的战争:收集历史当中的著名战例,弄清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战争中寻求启发。
八年级语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了解作者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如何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了解作者的意图。
2. 教学难点: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意义和寓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意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意义和现实意义。
(2)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阐述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和追求。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结构:(1)讲解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篇章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2. 品味课文语言:(1)赏析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和表达。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欣赏美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1)教师讲解课文结构和作者意图。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状态,以及人们对和平的追求。
2. 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战争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战争事件,如三次世界大战、冷战等。
2. 和平的追求:介绍世界各国为实现和平所采取的措施,如联合国成立、国际法的发展等。
3. 我国外交政策:介绍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
4. 青少年与和平:讨论青少年如何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践行和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状态,以及人们对和平的追求。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事实,分析和平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青少年如何践行和平展开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增强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状态,引发学生对和平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战争的起源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
3. 案例分析:分析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增强学生对和平的渴望。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展开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和平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世界和平的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和平的认识和看法。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资料:提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事件。
2.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美好。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教案名称: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一成语的含义和来源;2. 掌握成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正确用法;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成语“卧薪尝胆”,并与今天要学习的成语进行对比。
2. 提供一幅画面,描述一个战争场景,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和和平之间的关系。
二、讲解成语的含义和来源(10分钟)1. 使用投影仪或板书,展示出“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一成语,并解释其字面意思。
2. 讲解成语的来源,以及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广泛应用。
3. 分析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需要铸剑为犁的重要性。
三、讨论成语的正确用法(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成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在不同场景下的正确用法,并准备展示给全班。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讨论。
四、拓展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国际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世界和平。
2.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五、练习与运用(25分钟)1. 配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相关的词语搭配和句子填空练习。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于“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理解和看法。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接受学生的回答,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就今天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资源:1. 投影仪或黑板、粉笔2. 画面展示材料3. 练习册和教材相关内容4. 学生笔记本或纸张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中的积极程度。
2. 口头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对成语含义和正确用法的理解,以及他们在讨论和辩论中的发言能力。
八年级语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八年级语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能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讨论了人类社会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以及人类何时能够真正实现和平共处、铸剑为犁的梦想。
2. 重点词汇和句型:(1)词汇:战争、和平、铸剑为犁、冲突、暴力、和谐、人类、社会、梦想等。
(2)句型:何时、为什么、如何、对待、实现、追求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主题和内容。
(2)引发学生对和平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学生查找并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观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进行互动交流。
四、课堂讨论与写作1.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进行互动交流。
2.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思考,写一篇关于和平问题的短文。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练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练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是教育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国际主义观念,珍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激发同学们立志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通过你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请你完成下面的活动。
一、拟题
对于本次的实践活动,你认为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是:。
二、开场
你准备的一段简短精辟的开场白是:。
三、古今战争知多少
1、列举出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的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经过:。
结果:。
3、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4、列举在战场上的英雄人物,说说他们的英雄事迹。
5、文学与战争:
⑴ 说出古诗词中与战争有关的诗句:
⑵ 请你写一句有关战争的古今名言:
⑶ 说出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大概情节是什么?
四、自由论坛
伊拉克的战争硝烟还没有散去,伊朗、朝鲜半岛的上空又弥漫着核的阴影;而祖国的统一大
业尚未完成。
同学们,这个世界是要和平,还是要战争?谈谈你的看法。
五、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利用课余时间,拜访你身边的英雄,听听他们的英雄事迹,记记他们的英雄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八年级语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和渴望。
(2)培养学生对人类命运的关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背诵和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继续思考和探讨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对和平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背诵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运用。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与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人类的破坏,从而引起学生对和平的渴望。
八年级语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八年级语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主要内容及其论证方法。
(2)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运用。
(2)学生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和平问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2)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实践演练:(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课堂练习。
(2)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成果,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文中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论述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概述:本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论证方法,重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历史事实和统计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学案
学校:南关中学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上册、备课教师:郭培勇学案序号《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学案【教学目标】1、开阔文化视野,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读课本42—48页,感知课本内容。
2.背诵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王昌龄《从军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毛泽东《七律长征》3.积累军事成语(不少于6个)4.战争名言积累(不少于2句)二、探究提升:(一)、了解战争(列举至少两个名称)1、中国古代战争:2、中国近现代战争:3.世界大战: 4、现代局部战争:(二)、初识武器(列举几种武器名称)(三)、战争文化(列举至少两个)1、影视片断欣赏,列出看过的战争影视剧:2、歌曲欣赏,列出喜欢的与战争有关的歌曲:2、战争出英雄。
你最崇拜的英雄是谁?举出一个例子说给大家听听。
3、你知道未来战场有哪些尖端武器?举例说明。
4、请以“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主题拟一条标语。
四、当堂检测:1.请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2.请写出至少四句有关军事的成语:3.请写出两句有关战争的名言:五、作业:请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题写一篇文章。
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课后反思:课后自读材料补充: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是非法无效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钓鱼岛回归中国。
八年级语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了解课文作者的生长背景,感受作者的文学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生长背景,认识历史,关注和平。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作者的生长背景和文学风格的理解。
3. 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感情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作者的生长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 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5. 课堂讨论,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6. 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关注和平,热爱生活。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8. 课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课文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讨论的积极性。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达和思维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Peace Day(和平日)活动,通过观看相关影片、举办讲座或进行和平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和平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
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
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一、古今战争知多少以下三项活动任选其一。
通过讨论,可以使我们对战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在书店、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
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杀害我国同胞,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消灭敌人,是民族自卫,是正义战争。
请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3邓小平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范围内仍时时燃起战争的硝烟。
请你关注近几年媒体有关战争(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反恐战争等)的报道,了解主要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记住过去,珍惜今天。
请从下面三项中选择一项,开展活动。
1在你的家乡附近,也许就有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战争遗址,如长城、虎门销烟池等。
班上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寻访战争遗址。
事前查找资料,访问当地老人,了解情况;考察中拍摄资料,做好记录;考察结束后写一篇日记,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触。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设计学科领域:历史与文化年级段: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斗争,认识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出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和平,树立为实现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斗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实现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
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图片、史料等。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追求和平?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斗争。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4. 案例分析教师播放历史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和和平斗争事件。
学生分析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认识和平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是什么?我们如何为实现世界和平做出贡献?2. 课堂讲授教师讲授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斗争,重点讲解联合国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3. 实践活动4. 情感升华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斗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联合国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3. 学生对实现世界和平的态度和信念。
4.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活动所提高的分析史料、提出观点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历史》2. 多媒体课件: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图片、纪录片、史料等。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课题综合性学习一: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课时执教时间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进而开阔文化视野,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3、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英雄故事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以“战争”为话题,多角度地认识战争的残酷,正义和非正义,阐明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活动,提高对战争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要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影片导入《南京大屠杀》片断。
让学生充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二、古今战争知多少三、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记住过去,珍惜今天。
请收集一些英雄的故事,如王二小、张自忠、赵一曼、杨靖宇、牡丹江八女兵、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给同学们讲一讲看谁讲得生动感人。
四、文艺作品与战争描写战争的诗词、成语、名言五、知识抢答六、战争是非,赏析提升。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第二个问题: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第三个问题: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第四个问题: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七、活动收获,拓展延伸。
请你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设计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设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设计1一、活动背景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是战争单元,单元后面有一个综合性学:《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教师结合本单元的学,向学生提出了一个以“战争”为话题的研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1.认识目标:通过电脑网络调查、文献调查、访问调查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战争。
2.能力目标: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就所收集到的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时通过研究,让学生更加热爱和平,引导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三、难点:如何搜集资料,对资料如何分析综合,形成观点四、活动时间:第三周——第十一周五、参与对象:初二(3)班六、活动过程1.第三周①活动主题设计:通过全体学生的头脑风暴,敲定研究主题。
研究对象定下来,那么,“战争”有什么可以研究的呢?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全体学生的头脑风暴,学生敲定以下研究主题对象:A.战争给我们带来什么B.人数在战争中有什么作用C.武器在战争中有什么作用D.影响谋略的因素有哪些E.战争中的古镇是怎样的②选好小组长,分好小组,每组选定研究主题。
强调组员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
宣布对小组合作的评价方案及各种奖项。
以同学推荐和自愿为原则,经老师确认后,落实小组长人员,再以自由组合为原则,自然分组,有些组人数过多或过少,经他本人同意后由老师调配,使到各组人数大致相同。
再以自愿形式各组选定以上六个主题中的一个为研究。
③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对做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德育评分,督促做得欠缺的小组抓紧完善。
A.引导学生如何制定研究计划:一个计划,包括主题对象、目的、实施目的的步骤、措施、方法、时间安排等。
并展示一个计划范例。
B.各组撰写研究计划,由老师审核、指导修改C.各组敲定研究计划2.第四周:搜集资料各小组围绕研究对象主题搜查资料:图书、网络、实地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全在与历史的对比中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珍爱生命。
3.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4.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
二、活动策划
(一)策划理念: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将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访问调查结合;注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学习活动与情感价值和世界观的形成相结合;注重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二)策划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漫长的进程中,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并将知识的获得与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促使他们的树立为人类和平事业而奋斗的理想。
我们麻城市地处大别山南麓,地理位置险要,自古就是兵家
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著名的柏举柏大战场,三国时期,曹操亦曾率部征战于龟峰山下,至今仍有楹联留于人间,到了现代,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以王树声大将,为代表的一大批共和国将领,王树声同志的家乡乘马岗乡是全国闻名的将军之乡,至今那里还留下了许多旧战场遗址,还有许多见证过当年战斗的老人及其后代,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走进乘马岗,走近那里的人们,去感受战争,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情。
(三)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料搜集和校外活动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校外活动阶段,探访战场旧地,了解风情人情;开展社会调查;第三个阶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整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准备演讲、辩论。
前两个阶段都注意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第三个阶段,注重集中活动。
第一个阶段:学生分组收集资料
①图片中的战争:注意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并弄清其出处来源。
②文学中的战争:描绘战争的文学作品收集,写出其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③影视中的战争:介绍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
④成语中的战争: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典故不少,搜集它们,并弄懂这些成语典故的含义。
⑤诗词中的战争:古今中外,与战争有关的诗词不少,收集起来,注意对这些作品赏析品味,理解背诵。
⑥史料中的战争:收集历史当中的著名战例,弄清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战争中寻求启发。
注意收集岁月长河中,在战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⑦想像中的战争:展开合理的想像,描绘示来战争的情形,注重由现代战争引发想像,感悟未来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⑧数据中的战争:收集二战,两伊占海湾战争的有关数据,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第二个阶段:校外活动:参观访问调查
开展活动前,各组应预设调查访问重点
活动分四组进行:第一组:参观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史博物馆,了解麻城人民在为新中国成立及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产生的英雄人物及其动人事迹。
侧重了解有关“黄麻起义”、“红四方面军建军”鄂、豫、皖苏区建立等有关史料。
第二组:旧战场纪念地采风:深入麻城市乘马岗乡杨泗寨、得胜寨等地参观,了解当年红军战士在此地战斗的情况。
第三组:将军故里今昔,深入到王树声同志、张才千同志、陈再道;王宏坤等同志故乡,听将军的后裔进述将军的故事,
激发学生们对将军们为中国革命胜利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
高贵品质。
请将军故里的民间艺人为学生教唱红色歌谣。
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大别山》等。
第四组:前往河南新县田铺乡河铺村,探访许世友将军故居,瞻仰墓地,了解其生平事迹,了解将军传奇的一生。
第三个阶段:整理资料,为活动展示作准备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准备,同学们手中已经掌握的材料比较丰富,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它们,使之系统化,材料按下列线索进行整理:①影视欣赏;②图片展示;③讲述故事;④知识竞赛;⑤发表演说;⑥开展辩论
第四个阶段:活动展示
展示过程:第一板块,影视欣赏,放影电影《太行山上》,利用战争的画面,创设活动情景。
第二板块:展示战争图片,让图片直观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
第三板块:英雄故事讲述,讲一讲历史上的战斗英雄,麻城籍的将军故事。
第四板块:战争知识竞赛①背诵有关战争诗词;②展示有关战争的成语、典故、名著;③介绍有关战争的文学名著;④经典战例汇集等内容都可以做为竞赛范畴。
竞赛可以从必学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几个方面设题。
第五板块:发表演说。
演说话题可以从“红军精神”、“长征精
神”、“缅怀历史”、“珍惜和平”等几个方面确定话题,让学生发表演说。
第六板块:辩论。
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辩题“世界将会有永久的和平”乙方辩题“世界不会有永久的和平”。
第七板块:办一期专栏,展示学生写作的调查报告或参观访问心得、日记等。
三、活动反思
(一)语文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它是通过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世界观的。
我们这次活动,是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历史课,也不是政治课,因此应该遵循语文的学科特点,活动的安排和展示,突出语文味,如演讲、写调查报告等。
(二)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如在访问的时候,有的学生羞于开口,老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大胆交际,问访向前,要求全体参加访问的学生要写好访问提纲。
(三)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注意收集。
麻城的红色歌谣已经被列入黄冈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活动中,红色歌谣的收集工作还做得不够。
四、活动训练题设计
1.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年,班里开展了纪念活动
——“长征颂”诗歌朗诵及演讲比赛,赛后,将有关文稿编辑成册,已经确定了两个栏目:㈠回忆长征;㈡民族脊梁。
现在,请你继续完成下面三项工作:
⑴设本文集再设两个栏目:a.________ b. ________
⑵为本文集取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⑶请向你的朋友,写一封简短的推荐信,推荐本文集。
(2分)
2.请以“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主题拟两条标语。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学作品都与战争有关系,请选择一部作品,按要求填写卡片
《水浒传》、《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妮日记》(3分)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作者及国籍(朝代)_________ 我最难忘的情节________ ;我最难忘的人物:
___________
关于此人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战争智慧,也是生活智慧,请选择下面列举计策中的一计,调动你的生活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例来说明它在生活中的运用(2分)
以逸待劳声东击西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
我能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参加辩论双方的观点,你赞成哪一方面的观点,试为该方写一段辩论词(3分)
正方:战争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反方: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阻碍历史的发展。
我赞成________方观点,我的辩论词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