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角形面积实践教学反思(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三角形面积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三角形面积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角形面积实践教学进行反思。
二、教学过程回顾1. 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3)学会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以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主线,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过程实施(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2)新授: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公式的推导过程。
(3)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1. 教学优点(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 教学不足(1)教学过程中,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讲解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不够透彻。
(2)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不够丰富,未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共4篇_1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共4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一:“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的,重点是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依据儿童“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所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在操作中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手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使其成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三角形的面积是真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吗?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小组操作,并让学生在操作中解决相关的问题:(1)任意两个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可以用S=a×h&pide;2来计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度过,在这个过程里,学生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而必须是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是等底等高的,面积刚好相差一半,也就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学生在操作中深切的体会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猜测到操作,从操作中发现并验证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愉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近一步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从猜测到验证的良好学习习惯。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本节课的基本数学思想应该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学生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思考,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从教学形式上看,我基本已经作到了,但是,要知道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三角形的面积》是在教学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进展的新的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可以找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难点是理解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
同时,打破重点的过程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的难点。
尤其是对于那局部学困生来说,通过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在抽象出此时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等的这一重要环节上,肯定会出现一局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的场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环节来辅助本节课打破重难点:1、学生掌握了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提问导入:“三角形的面积跟什么图形有关系,可以让我们想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有过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经历,因此今天我在抛出问题之后,只是稍作考虑就想到了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
学生们通过讨论活动,得出方法,很快乐,同时也找到理解决今后类似问题的考虑方向。
2、为了打破这个难点,本节课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准备了三组完全一样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
让学生在想到能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看着老师给出示的几组图形,然后把它们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不能得出我们想要的图形来。
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发现: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长方形,这样,我们只要先计算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然后除以2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了。
学生的思路顿时翻开,畅所欲言中稳固对三角形面积的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然后进一步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代换了,就得到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本节课的重点就算是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完成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
考考你的眼力,看看谁能找到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黑板预先出示如下题目和三角形图)(学生找到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叠给学生看后贴在黑板的左边。
)(1)找一找:出示几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打乱顺序后让学生找。
(2)拼一拼:这些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把贴在左边的完全一样的几对三角形让学生上台来拼成几种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合起来的大三角形,分别贴在黑板的左边。
)3、引入新课:这些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引导学生寻找思路:刚才我们这些图形都是由完全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拼成的,那么这些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联系呢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计算公式呢能否从这些拼成的图形中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出来呢2、小组合作探究。
3、展示学生的探索过程,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探索的结果与大家交流分享汇报的每一小组两人代表带着实验报告表上台来汇报实验情况,并把拼出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还有不同的拼法吗4、归纳并用字母表示公式。
(1)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分享交流,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计算吗那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一半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 2(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S=ah÷2)三、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白沙县第一小学曹立文2012年12月22日【案例背景】前些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
“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
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
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么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
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生:也很合理。
(表扬,祝贺)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 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11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12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11 引导学生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
311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
31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4、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引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2 新授421 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成已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
422 观察拼出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23 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3 练习巩固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4 课堂小结总结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4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5、教学反思51 教学设计的优点511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512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设计的不足521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在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能正确地应用。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师:如果用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做2面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小旗,你有什么办法?如果做11面这样的三角形小旗,需用多大的彩纸?生:只要沿着长方形对角线剪开,就能做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小旗。
要想解决做11面这样的三角形小旗,需用多大的彩纸?就必须知道1面三角形小旗的面积,再乘11。
(二)探索面积公式1、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生:我们小组有个简单的办法,只要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马上就可以数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师:请你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下,生: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因为每小方格代表1cm2,不满一格的按半格算。
师:这组同学通过数方格得到答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们小组想到了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也就是长方形。
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拿出直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关于三角形的面积,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生1:我认为用数格子的办法算三角形的面积不简便,如果是一个很大的三角形,要数很长时间,能像计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那样得到一个计算面积公式吗?生2:刚才他们小组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2、动手操作中推导公式师:每组拿出学具袋,袋里有2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
每一组选一种三角形研究,试一试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
小学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部分教学内容教学反思反思1: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56)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算导出的。
结论是: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S△=1/2×ah),同时还推出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这两点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学目标的要求。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另外一半,这一半在实际生活中也常遇到,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十分重要。
如:生活中出现下列的问题,如何解决即: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另一半的被教学中遗漏的知识就有了派场。
即:图(4)中两个空白的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因为图4中的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X高÷2,也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剩下的空白部分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也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既它的面积也可以用S=1/2ah计算公式来计算。
故,我们可以导出:“在同一条线段,底相连而高相等的诸多三角形面积之和等于该线段的长乘以它们相同的高除以2,这个结论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各小三角形面积来验证。
”这种推导的结论也可以用解决部分组合图形的面积。
正常做法: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的面积减去中间三角形的面积。
即:1/2(a+b)h-1/2bh=1/2ah(图5)。
因上图阴影部分的两个小三角形是底相连且高相等(即:高是梯形的高),使用上述推导的结论就会使运算大为简便。
学生就可以直接用S=1/2ah(或S=1/2bh)得出结果。
使用这种方法,不但简化了计算过程,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优秀6篇)
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优秀6篇〕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每小组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小组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模型;一条红领巾;多媒体课件。
一、动手操作,发现规律1、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好〕。
请大家拿出信封内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听好了,既然是游戏当然就有游戏规那么,请想一想,如何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
2、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根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以下四种折法:4、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师: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生: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如果我们知道长方形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生1:长方形的面积是30某20=6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0÷2=300〔平方厘米〕师:如果我们知道正方形边长为3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为什么?生2:正方形的面积是30某30=9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900÷2=450〔平方厘米〕师:如果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为40厘米,高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为什么?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某20=8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00÷2=400〔平方厘米〕:通过动手操作,即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15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1《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传统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猜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它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结合动手操作猜测后,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三、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如:求绿地面积,求红领巾面积,求安全警示牌面积,最后又回到求公园绿地面积,每个环节都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习不但互动有趣,而且富有生活气息。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西师版)五年级第九册。
二、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三、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四、教学策略设计(1)导入新课时激励学生求新知——诱导自主学习。
(2)探索新知时鼓励学生自学尝试,合作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3)内化新知创新设疑,讨论质疑——创新自主学习(4)巩固新知时激励学生自主解答,讲解思路——巩固自主学习。
(5)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为学生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五、过程设计本课教学总时间为40分钟。
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应用来展开的。
教学环节可分为情境创设、操作交流、练习反馈和全课总结。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去参观了王伯伯的养虾池,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谁能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张爷爷家的养蟹池吧。
(课件出示情景图),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一号蟹池的形状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那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一)操作引入1、提问: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我们能不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样也设法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三角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试着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底是 6 米,高是 4 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
学生很快算出:6×4=24(平方米)2、课件出示一块三角形的草坪,提问:怎样求出这块三角形草坪的面积呢?(二)操作探究,推导公式1、动手操作(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试着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3)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2、汇报交流(1)学生展示拼组的图形,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3、推导公式(1)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2)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 2 倍,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1、出示例 2:红领巾的底是 100 厘米,高 33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学生读题,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角形面积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三角形面积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面积》为例,通过实践反思,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体会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风筝、三角形屋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三角形物体面积是如何计算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面积。
2. 探究新知,合作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做铺垫。
(2)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其底和高与三角形底和高相等,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 = 底× 高÷ 2。
3. 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面积。
(2)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一个三角形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求其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回顾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情境创设方面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然而,在情境创设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如: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点。
2. 教学方法运用方面本节课采用了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讲解和引导。
三角形面积教学案例
三角形面积教学案例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础的形状之一,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是学习几何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案例演示如何教授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案例一:等边三角形我们首先介绍等边三角形,即三条边长度均相等的三角形。
请学生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测量出三条边的长度,然后使用公式S = (边长^2 * √3) / 4计算出其面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并解释公式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回答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案例二:直角三角形接下来我们讨论直角三角形,即一个角为直角(90度)的三角形。
请学生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标注出直角所在的边。
然后要求学生测量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并使用公式S = (直角边1 *直角边2) / 2计算出其面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
案例三:一般三角形最后我们研究一般的三角形,即既不等边也不直角的三角形。
请学生画出一个一般的三角形,并测量出三个边的长度以及对应的高。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海伦公式,S = √(p(p-a)(p-b)(p-c)),其中p为三边长之和的一半,a、b、c为三边的长度。
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得到该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这些案例的引导教学,学生可以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如何计算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通过本文的教学案例,我们了解了如何教授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首先介绍了等边三角形的计算方法,然后讨论了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并对一般三角形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案例的难度和要求,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希望本文的教学案例能够帮助到各位教师和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提高几何学的学习效果。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案及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版第八册数学第二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把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引导同学乐观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展动手操作、观看、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力量。
4培育同学在生活实际中发觉问题、独立思索、创新思维,用旧学问转化为新学问来解决新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是同底(长)等高(宽)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教学预备:教学软件、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
12 12 20 14
7
14 8 10
4.拓展练习。
电脑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将在2021年申办什么?世博会。
我
们的城市将以新的面貌迎接这次盛会,请你想方法把街道两旁的旧建
1
筑换新颜。
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给旧建筑加顶。
问:加上去的彩钢板是什么外形?要几块?电脑显示各种外形的彩钢板。
供同学选择。
(电脑显示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学再计算面积。
算对了,彩钢板就贴在旧建筑顶上。
四、总结。
今日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学会了什么?
附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
S正=aa
S长= 长宽
S三= 底高2
S = ah 2
周全
2。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这为三角形面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还能为后续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等知识提供方法和思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
2、操作法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剪拼、拼组等操作活动,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的彩旗、三角尺等,提问:如何计算这些三角形物体的面积呢?2、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分组实验(1)每个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尝试用这两个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展示交流(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拼组结果,可能会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
(2)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本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渗透“转化”的思想在课的开始,学生把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平均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借助长方形的面积算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初步感到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有一定的联系。
课中,通过两次的实践操作,学生更加明白了其实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在课的结尾,我再适时进行了总结: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就可以动脑筋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就知识。
这样,“转化”思想贯穿于课的始终。
二、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三角形进行拼摆,再让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对黑板上的图形做及时的补充;在小组合作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也尽量让学生对其他各组的推导过程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让学生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了可以用许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三、重视数学的应用性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把一块长方形花坛平均分成两半,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开呢?如果平均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那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课中,我又让学生求红领巾的面积、算出标志牌的大小。
这些都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性。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方式太过单一,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只让学生进行了拼摆,其实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完全有可能想出如割补、折叠的方法。
我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强,就没有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2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第九册第25——26页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1、在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能正确地应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如果用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做2面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小旗,你有什么办法?如果做11面这样的三角形小旗,需用多大的彩纸?
生:只要沿着长方形对角线剪开,就能做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小旗。
要想解决做11面这样的三角形小旗,需用多大的彩纸?就必须知道1面三角形小旗的面积,再乘11。
(二)探索面积公式
1、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生:我们小组有个简单的办法,只要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马上就可以
数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请你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下,
生: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因为每小方格代表1cm2,不满一格的按半格算。
师:这组同学通过数方格得到答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小组想到了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也就是长方形。
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拿出直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关于三角形的面积,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认为用数格子的办法算三角形的面积不简便,如果是一个很大的三角形,要数很长时间,能像计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那样得到一个计算面积公式吗?
生2:刚才他们小组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2、动手操作中推导公式
师:每组拿出学具袋,袋里有2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
每一组选一种三角形研究,试一试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
(以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探索情况?
生1:我们小组用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2:我们小组选择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我们小组选择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在这些小组的介绍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那么,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
(教师一边说,一边电脑课件闪烁演示)
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如果面积用S表示,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S=ab÷2 。
师: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生: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练习:你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吗?这些图形的面积在计算时,同哪些因素有关?
出示:
2.提问:图(4)是一个什么图形?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同哪些因素有关?
3.揭题:大家猜得究竟对不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大胆地提出假设,为新课展开做好铺垫,同时激发学生急于想验证假设的认知欲望。
】
二、新课展开。
(一)实践活动。
1.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如下一套图形。
(同桌合作)
(1)测量各平行四边形(含长方形)的底和高,算出面积,并填入表格内。
(2)找出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将相应的编号填入表格内。
(3)分组讨论:
①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请填入表格内。
②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4)汇报、交流,初步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初步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又从找对应关系中,渗透了对应关系的教学。
】
2.验证。
(1)拿出如右图的三角形,要求剪一刀或两刀,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汇报、交流:学生有几种剪拼法,就交流几种。
如:
①
6×4÷2 6×(4÷2)
=12(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
②
6×4÷2 6÷2×4
=12(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验证,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同时从启发学生应用不同的剪拼法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二)归纳、小结。
1.从上面的实践活动中,你能说出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三角形的面积同哪些因素有关?证明“三角形面积=底×高÷2”。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怎么写?(板书:S= ah÷2)
(三)应用。
例一块三角形钢板,底是8米,高是2.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试做后,反馈、评讲。
【设计意图:通过试做例题,让学生及时把发现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应用于实践,同时起到及时巩固作用。
】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①底8米,高7米②底5分米,高12分米③a:4厘米,h:2.5厘米④a:20分米,h:5.4分米
2.课本35页第②题,看图填写答案。
(每一格代表1平方厘米)
这些三角形的高都是____厘米,底都是____厘米。
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是:□×□÷2=□(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进一步促进全体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第3道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
(二)分层练习。
A组学生:做选择题。
①求右图面积的算式是()。
A.9×4÷2
B.15×4÷2
C.15×9÷2
D.15×4
②求右图面积的算式是()。
A.5.2×3.5÷2
B.5.2×4.1÷2
C.4.1×3.5
D.4.1×3.5÷2
③求下图面积的算式是()。
A.25×20
B.18×25
C.18×20
D.18×20÷2
B组学生:做课本第15页第
②题:在格子图上画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并在表中分别填上所有三角形的底和高。
(图、表见课本。
略)
C组学生:先求出下面三个三角形ABC、BCD、BCE的面积。
再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使A、B、C三层的学生在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方面均有提高,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研究了哪些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你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总结了所研究的方法,真正体现出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导之以“渔”。
】
五、布置作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