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现场处置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隧道突水现场处置方案)
1、总则
1.1目的和依据
根据某隧道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为了对隧道突水作出快速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现场处置方案。
1.2紧急情况可能发生的地点、原因、性质和后果
1.2.1可能发生的地点:某隧道Ⅰ线正洞、平导及某隧道泄水洞。
1.2.2可能发生的原因:a)某隧道处在复杂的大型暗河(小溪口暗河)系统中,山体岩溶管道、溶隙与上部暗河构成联系的复杂网络系统。溶腔并存的破碎带、节理裂隙带、岩溶网络系统组成复杂的富水带,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扎;b)由于岩溶地质的复杂性,现有探测技术、手段和方法难以查清深部岩溶的空间位置、形态、规模和充填物的性质特征等,难以准确预测突水的位置、规模等;c)现场人员、材料设备撤离不及时。
1.2.3性质:意外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1.2.4可能发生的后果:a)人员伤亡,b) 财产损失。
4 应急后勤保障
应急保障系统在项目部应急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设以下小组:
4.1 通讯联络组:组长由项目部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办公室及相关人员组成。其职责是:确保与现场指挥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4.2 技术保障组:组长由项目部总工担任,成员由工程部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4.3疏散引导组:组长由项目部工程部长担任,成员由工程部技术人员及施工队现场负责人等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将隧道各工作面人员迅速有序疏散至安全地带。
水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水灾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矿井水文边界条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充水因素
1.1.1矿井含水层情况
矿井含水层共8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第四系含水砂层,第三系砾岩,山西组砂岩,太原组第一、第四层石灰岩,徐灰、草灰、奥灰。
1.1.1.1第四系含水砂层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其中一部分由蒸发及地表径流泄出,另外主要部分由地下径流缓慢泄于小汶河,地下水流向西南。第四系潜水由于其下数百米第三系红色粘土质粉砂岩所隔,与煤系各含水层无水力联系。
1.1.1.2第三系砾岩与二层煤距离在60~220m,平均121.4m,单层开采是冒落带及裂隙带最大高度一般为单层采厚的20~30倍,则总高度为40~60m,由于本区老顶多由砂岩组成,这样冒落裂隙带高度将达不到上述高度,故对回采无水害威胁。
1.1.1.3山西组砂岩水属物钾钠,说明该处地下水的循环条件相当差,该层在本区内无地表水补给,含水程度以所处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断层带附近及靠近次级背斜部位含水性较强,以静水储量为主,仅在西边界F22及井田北边界通过莲花山断层接受对盘奥灰水的侧向补给,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1.1.1.4第一层石灰岩厚1.40~3.29m,平均
2.36m,全区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上部质不纯,含泥质较多,下部灰褐色裂隙不发育,钻孔岩芯统计,裂隙率为3~8.4%,井下实见裂隙不发育,且多为方解石脉充填,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全区所有钻孔皆无明显消耗现象。一灰本为极弱的含水层,在井田-350轨道暗斜井揭露一灰,致密无水,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1.1.1.5第四层石灰岩为十三层煤直接顶板,厚度变化不大,全区稳定,厚5.2~9.5m,平均6.81m,水质类型属硫酸钾的钙型水。矿井揭露资料,在-510南翼总回风巷揭露四灰致密上部质不纯,含泥质较多,下部灰褐色裂隙不发育,揭露仅在局部地段有少量淋水。四灰在本井田内埋藏较深,无地
表水补给,可作为中弱含水层对待,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1.1.1.6徐灰、草灰为富水性较差的非均质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厚
7.16~22.7m,平均12.02m,据翟镇矿350号孔徐草灰混合抽水结果表明,基本无水, 2007年矿井施工徐草灰观测孔1个揭露情况,徐草灰基本无水,徐草灰含水层现阶段对矿井无突水威胁。
1.1.1.7奥灰为富水性不均一的非均质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根据矿井水文观测资料,2007年矿井在-510南翼总回风巷施工奥灰观测孔1个,开孔标高-507.4米,观测水压4.5Mpa,水位-57.4米。根据矿井中长期接续计划,预计下组11层煤第一个回采工作面,在2009年10月份投产,年度内奥灰含水层对矿井无突水威胁。
1.1.2矿井的主要水文边界
王家寨井田位于新汶向斜北翼,莲花山断层南侧。地质构造复杂,煤系地层赋存较深,上有数百米第三系红色粘土质粉砂岩(夹砾岩多层)所覆盖,割断了煤系内各主要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联系。煤系地层被数百米厚的第三系官庄组红色粘土质粉砂岩所覆盖,地表以丘陵山坡地形为主要特征,地表迳流排泄条件好,煤系内各主要含水层不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或补给微弱,富水性弱至中等。下伏徐灰、草灰无地表出露区,奥灰仅在北部边界有零星断块出露,岩溶裂隙不发育,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潜水的补给能力较弱,富水性弱至中等,以静水量为主。断层的切割错动,致使各含水层之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煤系地层内的各主要含水层无地表露头,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补给循环条件不畅,以静水为主。与相邻矿井均按防水煤柱标准留设了边界煤柱,开采后对本矿无影响。煤系下部徐草灰无地表露头,仅奥灰在北部边界接受少量大气降水补给。
1.1.3根据2008年《王家寨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批复,开采上组煤阶段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简单类型矿井,开采下组煤阶段矿井水文类型属中
等类型矿井。
1.1.4目前实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4.6m3/h,根据矿井实际开采资料分析,主要充水水源为煤系顶底板砂岩水。
1.2矿井排水系统构成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