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之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之我见

摘要:要创作音乐、要表演音乐,首先都要学会欣赏音乐,对于音乐中的歌词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多此一举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作者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音乐欣赏;歌词;高雅与通俗;倾听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07-01

要讨论音乐,首先要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音乐?每本音乐专业的课本可能都会给出作者自己的答案,比如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又或者是说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对于这些答案,我个人认为可以进行一些补充,除了人类可以创造音乐,很多比如动物等也可以,而且现在很多类似的声音也被音乐制作人编辑到音乐中,比如《森林狂想曲》、《四分三十三秒》等,所以我觉得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同时也是创作者有意或无意的为某种目的或表达某种情感所流露出

来的各种声音。

对于歌词是否应该出现在音乐史上,或者是说歌词是否有正确且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一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在音乐艺术领域,只要有歌词出现,音乐就变成了综合艺术,而非真正的音乐”,还提出了贝多芬在他的《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把席勒的《欢乐颂》写成了这一乐章的主题。让歌词进入到了交响乐,进而坏了欧洲音乐会上面的交响音乐不能出现歌词的这个规矩,甚至以此将音乐分

为“高雅”与“通俗”。

所谓高雅音乐或通俗音乐,本身都有别人不可替代的特点。高雅音乐,作品注重探索和创作,或单纯通过音符突出表达个性,或表达艺术感,使能够接受此类型音乐的受众范围直接提升到了有一定艺术涵养或文化素养的群体。而通俗音乐是一种对大众来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或歌词耐人寻味,或旋律朗朗上口,或表演独具一格,使得此类型音乐给大众的感觉就是风趣幽默、简单易懂,因而在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往往都是一些通俗音乐。高雅音乐一直以创新、境界等为标杆,而通俗音乐则一直追求的是简单、时尚和消遣。

大家都知道,旋律是歌曲的灵魂,那么我觉得歌词就是骨肉,它也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无论是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一首音乐作品来说,我认为歌词跟旋律是一样重要的,我们不能只追求精神方面,只注重灵魂,而对实实在在的歌词视若无睹,甚至认为歌词是音乐的累赘。

所以对于是否应该有歌词,个人认为既然出现就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对于贝多芬的交响乐,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因为以前没有过,所以才新颖,高雅音乐不也正有追求创新的特点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现代通俗音乐中的歌词确实也有些低俗的内容,但也不乏很有意境的歌词,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周杰伦的御用词作者方文山和女子天团she的金牌搭档施人诚,歌词无非也就是反映歌者的心情状态,或者说是反应词曲作者的情感,方文

山和施人诚可以将所要表达的内容用非常唯美非常有意境的语言组织起来,有人说他们的内容是低俗的,是不健康的,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是很极端的,他们是有很多表达爱情的歌词内容,可是在字里行间我们看不到任何一句不堪的话语,更何况爱情本来就是很纯洁很美好的,怎可用低俗来形容?

虽然我并不排斥歌词,但是我做过几天的试验,连续几天只听纯音乐,而且不记标题,按顺序听纯音乐,慢慢地我发现,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会有很多的联想,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歌词甚至是题目都限制了我们的思绪,控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以先入为主的先天条件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某种情绪,帮我们了解音乐这毕竟不是一种坏事,可是我们似乎更强调从音乐的纯粹来听音乐。如果我们听音乐的视听就真的只局限在了对歌词的依赖而非对音乐共识的依赖,那么我想对于一个学艺术的人来说可能这真的是一种悲哀吧,所以有时候我也在认真思考,音乐中的歌词真的已经充斥我们到如此地步了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学术交流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共同探讨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不断的交流不断的学习中一点一点的进步和成长,过程中只有交流,不论对错,很多观点都是值得我去认真考虑并且要认真吸取的。倾听音乐,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倾听是一种态度,倾听也是一种境界,音乐欣赏中的问题不是源于所知不多,而是因为倾听的太少,什么都代替不了倾听,学会享受音乐生活,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提高自己感受美鉴赏美表

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艺术生来说,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参考文献:

[1]万欣.论音乐欣赏的体验性与审美陶醉.浙江学刊,22012年第1期.

[2]周海宏.有关“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人民音乐第11期.

[3]巩伟.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4]赵丹.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北方音乐,2013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