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要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引言国家预算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立法机关批准实施的国家财政计划与政策,用以保障国家运转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财政工具。
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预算的规划、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一整套制度和程序。
本文将概述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作流程。
国家预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国家预算是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下:1.基本概念国家预算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立法机关批准的资金计划和政策,用以支出和收入的各项经费规定。
2.特点国家预算具有以下特点:–全面性:国家预算应涵盖国家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和支出收入项目,全面反映国家财政状况。
–统一性:国家预算应由中央政府或中央财政部门统一编制,确保国家财政政策的一致性。
–公开透明: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公开透明,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稳定性:国家预算在一定期限内保持稳定,确保国家财政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和要素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预算的规划、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一整套制度和程序。
其基本概念和要素如下:1.基本概念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预算的规划、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一整套制度和程序,旨在确保预算的合理编制和有效执行。
2.要素预算管理体制包括以下要素:–预算制度:国家预算制度是对预算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
–预算编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各级政府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
–预算执行:财政部门按照预算的规定和程序,组织各项支出和收入的执行工作。
–预算监督:通过审计、监察等手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预算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国家预算的总体情况和具体项目,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国家预算的运作流程国家预算的运作流程包括预算筹划、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价等环节。
1.预算筹划–制定财政政策: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财政政策目标和措施,为预算编制提供指导。
政府经济学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关税、社会保障税、 特种销售税
财产税、一般销售税、许可 公司所得税、个人所
证税
得税、遗产与赠与税
关税、汽油与天然气税、
财会保险税、
投资收入税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商品销售税等
工薪税、州财产税、车辆税、 土地矿产税、赌博税、保险
2020/4/23
5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 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 • 统一领导、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分税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 收入划分上实行分税制 • 明确政府职能边界,划分政府职责范围 • 预算调节一般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
2020/4/23
7
财政分权与预算管理体制设计
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划分
• 宏观经济稳定职能的政府间划分
– 受益范围 – 稳定性政策外溢性 – 稳定性政策工具 – 宏观稳定的地方政府角色
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
•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应有中央政府提供 • 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应由地方政府提供 • 具有跨域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应
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提供 • 地区间和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应主要由
教育
中央、省、地方
卫生
中央、省、地方
治安
省、地方
供水、下水道和垃圾处理
地方
消防
地方
公园、娱乐设施
地方
地区性交通
省、地方
依据 全国性公共服务
经济稳定与发展、全国性公共服 务
收入分配、全国性公共服务 收入分配、地方性公共服务 地方性公共服务、外溢性
地方性公共服务
部分国家公共服务职责划分情况
政体 国别
教育
• 预算收支范围涉及的是政府财力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 各级政府间如何分配的问题,而预算管理职权则是各级政 府在支配政府财力上的权限和责任问题。
《政府预算管理》课件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节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及改革方向
一、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一)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内容
22
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
“
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不利于
包 干
宏观经济效益提高
制
不利于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推行
”
主
要
不利于中央财政的宏观经济调控
弊
端
不利于依法理财、依法治税
20
地方总额分成收入= 地方上年实际收入×总额留成比例
增长分成收入=(当年实际收入-上年实际收入) ×(总额分成比例+增长分成比例) 例题:大连市上年实际预算收入完成130亿元, 当年完成153亿元,其总额分成比例和增长分 成比例分别为27.74%和27.26%;计算大连市 留成收入数。 130 ×27.74%+(153-130)× (27.74%+27.26%)
8
各预算单位的职权 编制本级单位预算、决算草案;按
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 出,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9
三、政府预算收支划分 收支划分—在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之 间确定哪些收支归中央管,哪些收支归 地方管;关系到中央与地方预算管理权 限的大小,资金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它 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6
改革开放以来: 一、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简称“分灶吃饭” —1980-1984 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 干,” ——1985 三、“财政大包干” 1988-1993
17
具体实行六种办法: 1.收入递增包干 以1987年决算收入和地方应得的支出为
基数,参照地方近几年收入增长情况, 确定地方收入递增率和留成、上解比例。 在递增率以内的收入,按确定的留成、 上解比例,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成,超过 递增率的收入,全部留给地方;收入达 不到递增率,影响上解中央的部分,由 地方用自有财力补足。
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效率性原则
指各级政府财政职权的配置和收支关系的划分
,应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以及财政对 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效果。(收入划分和支出
划分)
(二)政府间事权划分的通行规则
1、经济稳定职能(中央政府)
2、收入分配职能(中央政府)
3、资源配置职能(各级政府)
1、经济稳定职能的划分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垄断时期,强调政府 干经济,则重集权
(一)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 保证各级政府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要保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 要适当调动地方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
财权与事权匹配,收支划分与事权划分匹配
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公共服务均等化) 指各级政府的财权财力划分应相对平衡, 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均衡 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
(二)集权和分权 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不同的国家,根据 本国的情况有不同的集权与分权的划分和 侧重。
联邦制国家则重于分权
各国的政治体制 单一制国家则重于集权 (法国/英国)
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则重于分权 (自由型/协调型) 各国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则重于集权
自由竞争时期,政府 干预程度低,则重分权
政府预算
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论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预算管理体 制
财政管理体 制
税收管理体 制 行政事业财 务管理体制
广 义 财 政 管 理 体 制
狭义财政 管理体制
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二)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中央税(国税) 中央税(国税) 国家 地方中央地方共享税 企业和个人 缴纳各项税收
地方 地方税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 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 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 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 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 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 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 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 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中央企 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 业上交利润等。 业上交利润等。
内置稳定器、相机抉择政策 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如国防
2.收入分配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履行 .
转移支付,调节地区间和居民间的收入分配
3.资源配置职能主要由地方政府履行 .
地方性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承担,如交通、 警察、消防、供水、垃圾处理、公园等
预算收支划分的方法
实行高度 集权的计 划型财政 体制
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 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 年基数上逐年递增, 年以后 年基数上逐年递增 递增率按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1:0.3系数 递增率按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 系数 确定,即上述两税地区平均每增长 即上述两税地区平均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地方的 确定 即上述两税地区平均每增长 中央财政对地方的 税收返还增长0.3%. 税收返还增长 1994年以后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将按下式计算: 年以后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将按下式计算: 年以后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将按下式计算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 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 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 地方企业所得税( 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 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 ),地方企业上交利润 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 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 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 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 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 ),房 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 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 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 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 ,(简称农业特产 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 ),耕地占用税 契税,遗产和赠予税, 耕地占用税, 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予税,土地 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体制遵循的原则
遵循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 分。 我国财政理论界对财政管理体制的认识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 狭义之分: 广义:包括预算管理体制、 广义: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和行政 事业财务管理体制 狭义: 狭义: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本章提要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论 第二节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第三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第四节 外国政府预算制度简介
第一节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遵 循的原则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正确处理 中央与地方、 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预算资金 分配关系, 分配关系,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 职责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职责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二、我国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二)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组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三)我国分税制财政预算管理体 制改革的两个阶段和改革内容
我国分税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分为两 个阶段, 个阶段, 一是1994年的初期改革阶段, 1994年的初期改革阶段 一是1994年的初期改革阶段, 二是1995年以后的陆续完善阶段, 1995年以后的陆续完善阶段 二是1995年以后的陆续完善阶段, 参见下表3 参见下表3-2:
1950年 1950年 1951∽1957年 1951∽1957年 1958年 1958年 1959∽1970年 1959∽1970年 1971∽1973年 1971∽1973年 1974∽1975年 1974∽1975年 1976∽1979年 1976∽1979年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ppt57页
得起来?这是上面的政策。”
四、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
(一)广义转移支付体系
税收返还 过渡期转移支付(2002年起改为“一般性转移支付”) 体制补助(或上解) 结算补助 专项拨款(也称专项转移支付)。
责任归属
中央 中央 中央 中央 中央 中央、地方 中央、地方 中央、地方 地方、中央 地方、中央 地方、中央 地方 地方 地方 地方 地方 地方 地方
理由
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 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 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 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 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 收入再分配、地区性服务 收入再分配、地区性服务 全国性服务、外部效应 地区性服务、外部效应 地区性服务、外部效应 地区性服务、外部效应 地区性服务 地区性服务 地区性服务 地区性服务 地区性服务 地区性服务 地区性服务
(二)消除公共产品的外溢性 (三)实现中央政府的调控意图
三、转移支付的种类
无条件转移支付(一般均衡补助) 有条件转移支付(专项补助)
无限额配套补助 有限额配套补助 非配套补助
中央对某地方政府提供1000万元转移支付,由地方政府 自主决定如何使用。
中央对某地方政府提供1000万元转移支付,指定地方政 府将这1000万元用于教育事业。
除少数国家中央(或联邦)财政收入比重 在50%左右外(如美国、德国),大部分 在60%以上(日本60%、法国84%),高 的甚至超过90%(英国95%)。我国的比 重是55%.
分税制改革的成效
分级财政体制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的合理调整和财
政府经济学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讲述PPT课件
2020/11/13
19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
• 弥补资金缺口,消除纵向不平衡 • 公平分配资金,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 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
力,增进社会总福利 • 矫正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地区间外溢性
2020/11/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方式
• 方式:
– 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 – 地区间的横向转移 – 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
• 纵向转移
– 一般均衡补助(无条件补助) – 专项补助(有条件补助)
2020/11/13
21
资金来源与规模确定机制
模式
固定税种
中央一般预算 收入
教育
中央、省、地方
卫生
中央、省、地方
治安
省、地方
供水、下水道和垃圾处理
地方
消防
地方
公园、娱乐设施
地方
地区性交通
省、地方
依据 全国性公共服务
经济稳定与发展、全国性公共服 务
收入分配、全国性公共服务 收入分配、地方性公共服务 地方性公共服务、外溢性
地方性公共服务
部分国家公共服务职责划分情况
政体 联邦制 单一制
中央政府负责提供 • 中央、地方政府共同负担的支出责任划分,随要
素流动性、替代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以及公共产 品和服务提供的技术特征而发生变化
内容
责任归属
国防
中央
外交
中央
全国性交通
中央
国际贸易
中央
金融与货币政策
中央
管制地区间贸易
中央
社会保障
中央
对个人的福利补贴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课件
五、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 1.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 ➢ 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 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9
第二节 我国预算体制的改革历程
实行高度 集权的计 划型财政
体制
实行“分 灶吃饭” 的预算包 干制体制
实行分税 制财政体
制
1980年
1994年
时间
10Biblioteka ➢一般来说,均衡性原则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
财政关系的纵向均衡和地方政府间财增关系的横向
均衡
➢ 纵向均衡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源与各自
的支出责任或事权范围相对称,使各级政府在行使 各自的职权或履行各自的职责时有必要的财力作保 障
➢ 横向均衡是指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 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
6
三、确立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
3
集权还是分权?
公平与效率 政治历史因素
4
三、确立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
1、公开性 是指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应以制
度或法规形式加以规定,并公之于众, 使这种财政关系的运作具有明确的依 据及预见性和透明度,减少随意性。
5
三、确立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
➢ 2、均衡性
➢
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权划分应相对平衡
18亿元,预算支出指标12亿元,该省年终 执行结果,地方实际收入为18.5亿元,实 际支出为11.5亿元,试计算该省决算收入 留解额和年终结余。
24
(二)财政包干体制的历史功效
打破了长期以来 财政统 收统支的局面
支出安排以“块 块”为 主,较好地处理 了中央 与地方的关系。
1978年 后吴波历任财 政部顾问,财 政部部长、党 组书记,财政 部顾问、党组 成员。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02
案例一: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 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府机构分联邦、州、地方三个层次,各级政府都有明确的事权、财权,实行分别立法、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的财权划分方式。美国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享受各自的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税款征收管理的权利。三级政府各自行使归属于本级政府的税收立法权、司法权及执行权,这使得美国形成了统一的联邦税收制度和有差别的州和地方税收制度并存的格局。
各级政府都有一些属于自身的税种,且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主体税种。联邦政府的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国内消费税、遗产税、关税和赠予税,其中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州政府的主要税种有销售税、州的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消费税等,其中以销售税为主体税种;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有财产税、地方政府的销售税、个人所得税等,其中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各级政府也同时采用共享税源、税率分享的形式来划分税收收入。
国 家 预 算
中央预算
地 方预 算
省(直辖市、自治区)预算 市(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县(不设区的市、区、旗)预算 乡(镇)预算
三、国家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国务院每年下达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财政部门 根据指示精神部署具体事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在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内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在每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一个月之前将本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代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并在人代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 预算草案经人代会审查和批准后才可成立。中央预算草案由全国人代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由本级人代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
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政府经济学(第四版)课件:政府预算管理
3、非税 收入
6、转移 性收入
2024/1/26
政府经单济学击(第四此版)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2
政府预算支出的分类方法
• 基单本要击求此:完处整地编反辑映政母府版职能文和财本政样职能式,反映政府活动的基本范 围和基本方向,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预算支出按部 门归– 口第管二理级的原则,适合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
政府经济学(第四版)
政府经济学 (第四版)
政府经济学(第四版)
政府预算管理
1 13.1 政府预算的含义、职能与作用 2 13.2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3 13.3政府预算的组织形式、编制与执行 4 13.4政府决算
2
政府经济学(第四版)
第13章 政府预算管理
重
点 问
政府预 算的职
能
题
复式
政府预 算的编
2024/1/26
单击此处政编府经济辑学(母第四版版)标题样式 5
13.1.1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体系与预算年度
• 政单府击预此算体处系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根 而 的–据确统第国定一• 二家的整第政预体三级权算。级结级构次、 和行预政算区单域位划按分一和定财的政方管式理组体合制成
中央预算–、第地四方级预算 五级预算构成我国的预算体系
4.明确财政支付方式。
5.规范财政支付程序
6.推进预算编制改革。
2024/1/26
单击此处• 政1编府3经.济辑4学政(母府第四版决版)算标题样式 24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1二3.4级.1 • 政府决算的含义与决算的组成
• 第三级 13.–4.第2 »四第•级五决级算草案的编制
• 决算的审核分析、审查批准与预算 13.4.3 监督
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28.09.2020
3
二.政府预算的原则
1.完整性 2.公开性 3.真实性 4.年度性 5.统一性 6.法律性
28.09.2020
4
三.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
(一)部门预算的改革(2000年开始)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2001年开始) (三)绩效预算的改革(2002年开始)
28.09.2020
14
4.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 2)调剂地方公共服务的外部效应; 3)调节地方收入差距; 4)中央政府的偏好(对地方产业的偏爱); 5)稳定经济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萧
条时,增加补助)。
28.09.2020
15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1年中 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 草案的报告》进行测算,今年财政总收入的“蛋糕” 中,中央政府约占49%,地方政府约占51%; 而在支出方面,中央所占的比重不足20%,地方 要占80%以上。
1.按预算形式不同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我国目前采用单式预算。
2.按预算编制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 基预算。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增量预算。
28.09.2020
2
3.按预算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应其经济效果可分 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4.按预算收支管理范围不同可分为:政府总预算、 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28.09.2020
5
四.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
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 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制度。
实质上该体制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之间集权与分权关系的一项制度。
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4小论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论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一、概念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在特定的行政体制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调节政府间财力分配的基本制度。
具体地说,它是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预算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处理政府财权财力划分的一项制度,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反映着特定经济基础的要求并由其所规范和界定着财政的一切活动,它由财政分配关系所决定,必须与各个特定时期的财政分配关系相适应。
因为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以制度的形式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集中与分散的财政分配关系,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历史上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曾遇到过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中的集权与分权问题,主要是通过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来解决的。
因此,在各级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就成为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
二、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也称高度集中的顶算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蕊本特点是财力与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
地方组织的财政收人全部上缴中央。
地方一切开支由中央核拨。
这种“统收统支。
的预算管理体制使地方的财权很小,机动财力很少。
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
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年份里,曾实行过这种类型的体制。
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对集中必要的财力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起过积占。
建立规范化的中央预算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宏观调控和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预算管理体制这是实现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关键。
三、分税制的重要意义与其他类型的预算管理体制相比,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上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1.明确划分了各级政府的事权。
划分事权是实行分税制的前提条件,即只有在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各级政府行使职能的需要。
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般转移支付
M公共品 地方财政提供两种公共品 M和N。转移支付前的预算线 为M1N1。上级拨付一般性转移 支付,不规定资金用途。转 移支付后地方财政预算线平 移至M2N2。两种公共品的比 例不发生变化。 O’’ O’ O
2018/10/10
M2 M1
N1
N2
N公共品
21
专项(有条件)转移支付
2018/10/10
18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概念和必要性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是指中央政府将财政资金无偿的在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进行拨付, 以达到各预算主体收支相对平衡的预算调节制度。
实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
1、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各级预算主体收支不对称) 2、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 (公共品外溢性) 3、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4、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控制和引导)
2018/10/10
16
(某省08年收入18亿,增收分成比例50%. 09年预算收入20亿,预算支出12亿.)
3)若实际收入15亿, 留成收入15*60%=9亿 增收分成0 可分得9亿BACK
2018/10/10
17
思考 :为什么中央要把大量的资金无偿的划给地方使用? 为什么不在分税制中把大税种或税种的大比例直接划归地方?
1)若实际收入24亿, 留成收入20*60%=12亿 增收24-18=6亿 增收分成收入6*50%=3亿 可分得12+3=15亿
2018/10/10
15
(某省08年收入18亿,增收分成比例50%. 09年预算收入20亿,预算支出12亿.)
2)若实际收入19亿, 留成收入19*60%=11.4亿 增收19-18=1亿 增收分成1*50%=0.5亿 可分得11.4+0.5=11.9亿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IV)
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预算的种类
按照预算编制形式分类,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入和支出汇集编入一个总预 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复式预算则是将预算按照收支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成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按照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以本年 度预算为基础,根据下一年度的发展计划和收支预测进行适当的调整。零基预算则是从零开始,对每一项支出进行重新评估 和审核,根据其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排序,并按照优先顺序进行资源分配。
02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财政收支管理体制,它规定了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在财政收支方面的 权利和义务,以及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原则、制度和组织形式。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体制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改革的原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 的需要,需要进行改革。
改革的目标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财政管理制度,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改革的内容
包括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收入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 进预算公开透明等多个方面。
改革的意义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财税 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05
预算的绩效管理与监督
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政府预算管理》课件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省
以 下 分 税 制 不 完
不 尽 科 学 和 完 善
转 移 支 付 制 度
善
28
二、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划清事权,理顺关系 第二、收支编制推行“因素法” 第三、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第四、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29
第六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资金在政府间无偿转移
一 、
不同于政府对企业、个人的转移支付
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原则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第三节 地方机动财力的确定及其分配 第四节 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 第五节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及其评价 第六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1
第一节 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原则
一、预算管理体制概念
预算管理体制是规定中央与地方、地方上 下级之间收支范围划分和预算管理权限的一项 根本制度,其实质是正确处理政府预算管理的 集权和分权问题。
14
第四节 预算管理体制发展与演变 计划经济时期:
一、统收统支管理办法(1950—) 二、分类分 成办法(1951—1957) 三、“以收定支,五年不变”(1958 四、总额分成,一年一变(1959-1970)
15
五、定收定支,收支包干(19711973) 六、固定比例分成,超收另定分成 比例(1974-75) 七、收支挂钩,总额分成(1976八、增收分成,收支挂钩(1978部 分地区试行-
(一)预算收支划分依据
参见P93—
10
(二)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 1.事权和财权相一致的原则 事权是确定财权的基本依据和前提,财
权是事权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的保证。 2.确保中央宏观调控需要的原则 3.收支挂钩,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4.保证各级政府都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原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ppt 74页)
税
税源普及全国、流动性大、调
源
节功能大的税种,应归中央税
范
围
税源比较固定、税基较为狭窄
的税种划为地方税
将税源广阔、流动性强的税种
划为中央税,有利于控制税源
防止税收流失。将调节功能大
效
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有利于调
率
节收入分配不公和稳定经济。
民代表大会的职责权限;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 职责权限;
(3)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 责权限;
(4)财政部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职 责权限。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纵向不平
衡,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存在着横 向的不平衡,需要通过转移支付制 度进行调节。预算调节的方法主要 是补助金。
b、各项财政支出,不再由中央归口下 达,均由“块块”统筹安排,调剂余 缺。
c、包干比例和补助数额由一年一定改 为一定五年不变。
(2)“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 干”的体制形式(1985~1987年)
(A)按第二步利改税以后的税种划分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按隶属关系 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根据地 方的收支基数,确定地方收入的分成 比例和上解补助数额,一定5年不变。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1953~1979年)
3、地方财政包干体制(1980~1993年) 4、分税分级预算管理体制(西方国家普
遍实行、我国1994年开始实行)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体制的特 点有:
(A)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较高, 大体占1/3左右。
(B)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 比重较高,大体1/2~3/4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10/26
19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
• 弥补资金缺口,消除纵向不平衡 • 公平分配资金,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 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 力,增进社会总福利 • 矫正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地区间外溢性
2017/10/26
20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方式
• 方式:
– 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 – 地区间的横向转移 – 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
• 收入划分上实行分税制 • 明确政府职能边界,划分政府职责范围 • 预算调节一般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
2017/10/26
7
财政分权与预算管理体制设计
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划分
• 资源配置职能的政府间划分
– 居民和地区的异质性偏好 – 规模经济 – 外部性 – 受益范围 – 试验和创新的需要
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划分
•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应有中央政府提供 • 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应由地方政府提供 • 具有跨域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应 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提供 • 地区间和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应主要由 中央政府负责提供 • 中央、地方政府共同负担的支出责任划分,随要 素流动性、替代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以及公共产 品和服务提供的技术特征而发生变化
内容 国防 外交
责任归属 中央 中央
依据 全国性公共服务
全国性交通
国际贸易 金融与货币政策 管制地区间贸易
中央
中央 中央 中央 经济稳定与发展、全国性公共服 务
社会保障
对个人的福利补贴 环境保护 教育 卫生 治安 供水、下水道和垃圾处理 消防 公园、娱乐设施 地区性交通
中央
中央、省 中央、省 中央、省、地方 中央、省、地方 省、地方 地方 地方 地方 省、地方
2017/10/26
32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与完善进程
• 2004年 • 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 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 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2005年对出口 退税负担机制做出进一步完善,在维持2004年经 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的基础 上,超基数部分由中央、地方按照92.5:7.5的比 例分担;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 部分年终专项上解。
-个人所得税、汽车牌 照税 公司所得税、个人所 得税、增值税、工资 税、资本收益税 公司所得税、个人所 得税、遗产与赠与税
联 邦 制
财产税、一般销售税、许可 证税
公司所得税、个人所 得税、社会保险税、 投资收入税 --
工薪税、州财产税、车辆税、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土地矿产税、赌博税、保险 商品销售税等 行业税、财产税
• 纵向转移
– 一般均衡补助(无条件补助) – 专项补助(有条件补助)
2017/10/26
21
资金来源与规模确定机制
模式 代表国家 日本 固定税种 印度 德国 加拿大 瑞典 丹麦 具体办法 中央所得税、法人税、酒税、消 费税、烟税的一定比例 联邦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的一定 比例 增值税的一定比例
中央一般预算 收入
法律依据 宪法 宪法及其修正案 基本法 宪法 宪法、地方自治法
联邦制
美国 德国 英国
单一制
日本
中央、都道府县、中央、都道府县、 市町村 市町村
2017/10/26
14
政府间收入划分
• 收入划分的方式
– 分税种 – 分税率 – 分税基
政府间收入划分原则
• 流动性税基的税种划分给中央政府 • 具有再分配性质、以支付能力为基础的税种划分 给中央政府 • 税基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平衡的税种划分给中央 政府 • 收入易发生周期性波动的税种划分给中央政府 • 税负容易跨域转嫁的税种划分给中央政府 • 与税收相替代的其他收入来源
2017/10/26 28
中央地方收入划分
中央固定 收入 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铁道部门、各 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 业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 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等。
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纳入共享范围的企 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资源税 中央与地方 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为中央收入,其 共享收入 余资源税为地方收入;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分享97%,地方 (上海、深圳)分享3%。 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 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城镇土地使用 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 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 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予税,烟叶税,土 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第10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提纲
• 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和类型 • 财政分权与预算管理体制设计原理 • 中国的分税制改革与完善
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和类型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涵义
•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 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算收 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 • 预算收支范围涉及的是政府财力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 各级政府间如何分配的问题,而预算管理职权则是各级政 府在支配政府财力上的权限和责任问题。
• 收入分配职能的政府间划分
– 人口完全流动与收入再分配 – 人口不完全流动与收入再分配 – 识别成本 – 地区间收入再分配 – 作为保险的收入再分配
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划分
• 宏观经济稳定职能的政府间划分
– 受益范围 – 稳定性政策外溢性 – 稳定性政策工具 – 宏观稳定的地方政府角色
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
29
地方固定 收入
2017/10/26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与完善进程
• 1994年 • 分税制改革。延用包干体制下的中央地方 财政支出范围;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 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核定地方净上 划中央收入基数,实行税收返还和1:0.3增 量返还;逐步建立较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 度。
2017/10/26
30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与完善进程
• 1997年 • 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由50:50改 为80:20。后将税率从3‰调增到5‰增加的收入 全部作为中央收入,并从2000年起,分三年将证券 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逐步调整到中央97%、地方 3%。 • 金融保险营业税税率由5%提高到8%后,提高3个 百分点增加的收入划归中央;2001年前起,分三 年将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降至5%,中央分享 部分随之取消。
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1971-1973
1974-1975 1976-1979 1980-1985
定支定收,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补贴),结余留 用,一年一定
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 干 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部分省(市)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财政包 干(分灶 吃饭)阶 段
1985-1988
1988-1993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财政包干
分税制
1994年至今
按照统一规范的基本原则,划分中央地方收支范围, 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动因
• 财政包干使边际利益大部分留在地方政府, 造成财力过度分散 • 强化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 • 强化地方政府与所属企业的利益关系 • 财政包干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难以稳定
中央或联邦政府一般预算收入中 斟酌确定
2017/10/26
22
中国分税制的改革与完善
2017/10/26
23
建 国 以 来 财 政 体 制 沿 革
实行时间
1950 1951-1957 1958 高度集中、统收统支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以收定支,五年不变
财政体制简述
统收统 支阶段
1959-1970
31
2017/10/26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与完善进程
• 2003年 • 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四大国有 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中石化及中海油等企业外, 其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与地方按统一 比例分享。2002年所得税收入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 2003年以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中央因改革所 得税收入分享办法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 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了保证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的顺利实缴纳的所得税,按分公司(子公司)所在地 的企业经营收入、职工人数和资产总额三个因素在相关地 区间分配。
2017/10/26 27
中央地方支出责任划分
国防、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 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 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 中央财政 费,中央安排的农业支出,中央负担的国内外 支出 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本级负担的公 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 业费支出。 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民兵事业费, 地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改 地方财政 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农业支出,城市维护和 支出 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 费以及其他支出。
中央(联邦)收入
个人所得税、法人税、遗 产税、证券交易税等
地方收入
居民税、财产税、车辆税、 土地拥有特别税等 市政税、营业房地产税
共享收入
消费税(中央地方分 税目共享) --
单 一 制
个人所得税、公司税、资 本利得税、印花税、遗产 税、增值税、消费税
法国 匈牙利 德国 美国 加拿大 澳大 利亚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房地产税、居住税、财产转 增值税、消费税、关税、 移税、专利税、电力税、工 遗产税、交易税 资税、娱乐税、汽车牌照税 公司税、消费税、增值税、 建筑税、地皮税、地方自治 关税、土地税、商业税等 税、旅游税 关税、矿物油税、烟税、 烧酒税、保险税、交易税 关税、社会保障税、 特种销售税 关税、汽油与天然气税、 遗产税、财产税、机动车辆 税、赌场税、其他交通税 财产税、一般销售税、许可 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