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时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限时测试)-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第5课时答题技巧限时测试
(时间:45分钟,分数:70分)
1.(2015届北京东城区普通校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30分)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

今老矣,犹志其一二。

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

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

此孔氏之遗法也。

”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

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

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

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

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

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

②绞:言语伤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手缉.而校之缉: 收集整理
B.然后申.之以弦歌申: 反复说明
C.有兼.人之才兼:超过
D.其蔽也贼.贼:偷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世其.庶矣乎甘辛咸苦,皆其.性也
B.广之以.读书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C.傅说之.诏其君非此之.谓也
D.而.况余人乎?凡学而.不读书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
B.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C.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
D.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

(5)用斜线(/)给上文中的划线处断句。

(6分)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6)文中“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等方面的实践就是学习,为什么一定是读书才算学习呢?请概括孔子不同意子路这种说法的理由,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子路这一说法的认识。

(不少于200字)(12分)
2.(2015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20分)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

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

五十年内,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

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

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

人有咎先生谑者。

其客陆德先叹日:“套毋咎先生谑。

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厦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

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

中书程守训奏请开矿,与大玷【2】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

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瑞先至,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

一邑骚动,先生日‘无患’。

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

瑞怒诃,谓县官不素服。

先生日:‘非也,俗礼吊则服素,会此来度也,故不服素而服绯。

’挡意少解,复诃日:‘令刺称眷何也?’先生日:‘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

’踏大笺,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

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

’岿日:‘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

’先生耳语日:‘套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思甘心于套左右者甚众。

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岿走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

’先生日:‘徽人恨守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

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会先入虎穴也。

’挡日:‘会言是,我即回京,以套言复命矣。

’当涂徽州,得以安堵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己未,两计两黜。

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

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调芫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眨损也。

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谈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
注释:【l】通籍:僦官。

【2】鸡:太监。

【3】剌:名帖。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有咎.先生谑者咎:责备
B.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摘:揭发
C.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硝先至赚:盈利
D.一邑骚动,先生日“无患.” 患:担忧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B.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
C.渠是.以观望瓜洲公言是.,我即回京
D.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4)下列对文中人物称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德先对邢隆始终以“趟”相称,流露出他对邢隆的轻视。

B.邢隆对王思任前后称呼不同,反映出他对王思任态度的变化。

C作者在文中称王思任为“先生”,表达了他对王思任的敬意。

D王思任晚年改号为“谑庵”,不是自我贬损,而是以示自谦。

(5)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

(3分)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画竹之法,不贵拘泥成局,要在会心人得神,所以梅道人能超最上乘也。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什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动孤南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圆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郑板桥《画竹题记》)
3.(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一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20分)沈束,字宗安,会稽人。

父侭,邠州知州。

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

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

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
死事忠。

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

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

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

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

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

司业赵贞吉以请
宽束得罪
..,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

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

徐阶劝,得免。

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

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

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

岁月积深,凄楚万状。

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

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

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

”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

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

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旋擢南京右通政。

复辞疾。

布衣蔬食,终老于家。

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

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擅政:擅长政事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
..得罪:获罪
C.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疏解:疏通调解
D.衰病侵寻
..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束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6分)
②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5分)
参考答案:
1.(1)D 【解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D项,贼:(残)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B【解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项“其”字,第一个是语气词,表推测语气,“大概”;第二个是代词,“它”。

B项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用”。

C项“之”字都是助词,第一个取独,第二个提宾。

D 项“而”字,第一个表递进关系,“何况”;第二个表转折关系,“却”。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
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B项,凭借(通过)学习来增长才干(提高、完善自己)。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B【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B项,非作者,是苏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共5分,“/”处必断。

每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解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本句大意为:虽然这样,(但是)孔子曾经对子贡说:“赐,你认为我是
广泛学习而后能牢记不忘的人吗?”(赐)说:“是的。

不是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

我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事情的始末。

”是“一以贯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第一问:孔子认为不读书学习,即使有好的品德追求也会做错事,甚至做坏事。

或:不读书学习,就会不知古训(不明事理),不辨正误,就会出现问题。

(意思对即可,3分)(子路强调实践活动也是学习,质疑只有读书才是学习这种说法。

孔子针对子路的观点进行反驳:认为不读书学习,即使有好的品德或高尚的追求,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孔子本身并不反对实践也是一种学习。


第二问:子路的观点要辩证看待。

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通过实践活动实际地作用于对象,使人的认识不断地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人们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感觉经验。

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开始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

不进行改造和变革对象的实践活动,没有直接经验,人的认识就无从开始,也就根本不可能有认识。

第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诸多隐匿的方面呈现出来,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

他们把实践作为“源”,而把认识作为“流”。

【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此题注意结合生活实际,2分。

认识与思考,4分;其中观点态度1分,分析阐释3分。

语言3分。

给分要点:1、联系实际,例子恰当、具体,2分。

2、有自己的观点,1分。

对于子路的观点,学生可同意也可反对。

3、结合例子对观点的分析阐释共3分。

较深刻充分的,3分;言之成理,2分;说理不清,1分。

4、语言流畅,有表现力,3分;语言通顺连贯,表意清楚,2分;有错别字、病句或表达不通顺,酌情给1分或不给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我自幼向先父学习,听从他言语(的教诲),观察他做事的方式。

现在我年纪大了,还能记得其中的一些。

父亲平素不经营产业,(幸而家中)有一些田地,没有衣食之忧;有几千卷书,亲手编辑校对整理,(把它)留给子孙。

(他)说:“读这些书籍,对内修养身心,对外管理他人,足够了。

这是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化方法。

”父亲留下来的教诲,现在还在耳边回响。

他遗留下来的书籍(仍)在木柜中,(我)要把它们再留给子孙,(如果子孙中)有能接受这些书并且践行其中的内容,我们的后代就差不多(很好了)。

孔子教化人的方法,是从如何洒水扫地这样的家务劳动、如何待人处事开始的,等到他们把这些都做好了,再用礼乐来反复说明,用读书来丰富提高。

(所以)说:“道就在其中。

仁者见到它,就能从中体会仁;智者见到它,就能从中发现智。

颜回、闵子骞从这里得到的是德行,宰予、端木赐从这里得到的是言谈技巧,冉求、子路从这里得到的是为政本领,子游、子夏从这里得到的是文采,都是凭借他们自身的才能而成就自己。

就像农夫开垦田地,种植草木,草木大小长短、甘辛咸苦,都是它们的本性使然,农民没有增加或减损什么,滋养它们而不伤害本性罢了。


孔子说:“(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么好学罢了。

”像孔子这样的人尚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完善,然后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古人知晓道理一定要通过学习,学习提高一定要通过读书。

傅说告诫他的君主,也说:“向古训学习,才能有收获。

”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子路在孔子看来,有过人的才能却不安于学习,曾经对孔子说:“只要直接去治理百姓管理祭祀就行了,不一定死读书才算是学习。

”孔子批评他说:“你听说过‘六言六蔽’吗?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凡学习却不读书的人,都是子路这样的人。

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

虽然这样,(但是)孔子曾经对子贡说:“赐,你认为我是广泛学习而后能牢记不忘的人吗?”(赐)说:“是的。

不是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

我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事情的始末。

”是“一以贯之”,不是多学习就能够达到的,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批评了吗? 说:我指的不是这个。

老子说:“学习要日有增益,探求大道要日有减少(从而接近于道的本义)。

”用日日增加的学问,探求日日减少的道,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

2.(1)C【解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C项,赚: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D【解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项,“以”前是“用”,后是“来”;B项“且”前是“而且”,后是“况且”;C项,“是”前是代词,他,后是“这样”;D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C【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D【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不是自我贬损,
而是以示自谦。

”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临事处理的态度方面: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处之泰然)、胸有成竹、举重若轻、智勇兼备……
劝止邢隆的策略、才能方面:口齿伶俐(三寸之舌、对答如流、慧心妙舌、辩才无碍)……
解郡县之厄的人格方面:敢作敢当、当仁不让……
【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参考译文:画竹的方法,不必崇尚、拘泥于已有的格局,关键是领悟其精神,这就是梅道人(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嘉兴人)能够超越上品佳作的原因所在。

竹子的体态,瘦硬有力特立高耸,枝枝凌雪傲立,节节挺拔高入云霄,有如士人君子般豪气凌云、不被俗世所压服的品格。

所以我画竹,不只为竹子绘神,也为竹子注入生气。

瘦硬有力,这是它的神态;
豪迈凌云,这是它的本性;依靠于石头,却又不受石头的限制,这是它的节操;竹子形貌衰败,然而不失刚直的气概,这是它的品性。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

先生作县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轻视上级官吏,仕途困顿,三次做官,三次都被罢免。

做官五十年间,大半时光在山林居住,纵情于山水,并且在闲暇的时日闭门读书。

自庚戌年,游览天台、雁荡山,眼界非凡,于是写下《游唤》。

读过此文的人评价他笔锋犀利,气势很盛,眼光独到,文辞尖锐,任意描摹,尽情刻画,名声兴起传扬。

王谑庵先生,聪明冠绝当世,说话灵活巧妙,和别人诙谐逗趣,开口便说,丝毫没有顾忌畏惧。

有人责备先生戏谑。

他的门客陆德先慨叹说:“诸位不要责备先生戏谑。

先生为官管理政务,揭发坏人坏事,以及评论文章、写诗,无不是用戏谑的方式行事。

先前在当涂,凭借着一番话就解决了两郡(当涂、徽州)的危难,这不可说不是先生戏谑的功劳。

中书程守训上奏请求开矿,与大太监邢隆一同离开京师,想要先从当涂开采,为难了先生。

程守训在瓜洲逗留,却骗大太监邢隆先到(当涂),并且强制地方官员行下官礼。

整个郡县惶恐不安,先生说‘不要担忧’。

疾行到池黄,身着红色的官服,递上名片,称是邢隆的亲戚。

大太监邢隆愤怒地呵斥(先生)身为县官为何不穿青袍。

先生说:‘不是这样,按常理来说慰问、吊唁应穿青袍,您来到这里应该庆祝,所以没有穿青袍而穿红色的官服。

’大太监(愤怒的)神情稍稍缓和,又呵斥说:‘你的名帖上为什么说是我的亲戚?’先生说:‘我原本是安阳状元的女婿,与您有亲戚关系。

’大太监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