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 程序教学方向的嬗变推演4页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ppt(共5页)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ppt[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摘要】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全国各地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践行新课标。
课堂教学较以前有一些新变化。
如:由轻视朗读到重视朗读,由教师的一言讲堂变为师生探讨的学堂,变灌输式为探究式学习。
这些变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需要广大教师认真落实,以便日臻完善。
【关键词】新课标朗读探究式学习自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全国各地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转变观念。
使得课堂教学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变得更具民主,更有亲和力,课堂教学较以前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由轻视朗读到重视朗读以前教师备课总是把课文默读几遍之后,参考教学资料备课,上课时,几乎不让学生读课文,总以为课堂上读课文浪费时间。
新课标中规定有“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内容,学习后,教师开始重视朗读,的确,朗读的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很快把握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其产生共鸣,而且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听说写的能力,而后者则正是语文这一学科所着力培养的语文素养。
观念转变了,迅速的应运到教学实践中去。
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样的朗读,或教师范读,或让单个学生读,或大家齐声读,或分角色朗读,或配乐朗读,有时甚至让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对一篇课文进行初读、再读,或略读,或精读。
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的读音标准了,词汇丰富了,对课文的理解深化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了,真是书读百遍受益多多。
二、由教师的一言讲堂变为师生探讨的学堂新课标中说“课堂要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它为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了位。
传统课堂基本上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听着听着,有些人思想就开小差了,甚至睡着了。
新课标对师生角色定位的规定,令教师茅塞顿开。
何不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让教师做他们的引路人。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共4页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广泛实施,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
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即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转变,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
围绕《新教材》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
如丰富的图形世界,有趣的七巧板,教育储蓄,打折销售等等数学问题的学习,使数学基础知识都镶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可以拿一张纸进入课堂说“这张纸厚约0.1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作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说10米。
教师说“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同学们都惊讶不已,纷纷要求学会计算方法。
全班同学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良好。
二、建构数学模型,提出数学问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分学段目标发展性领域中要求: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可见,学生学习数学,就应当从小培养生活、生产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去构建、走进数学活动。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变化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因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教师更要体现“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积极探究,进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宽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
一.课堂提问“主动化”,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变化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做为教师的更应该在学生自读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教材内容多提出问题进行学习探究。
例如:在学习“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的严重问题”这一框时,笔者精心剪辑了一幅漫画《逃生——妈妈,您不是说鱼儿离不开水吗?》并引用“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秧”这句俗语,引导学生去探究“鱼妈妈为什么要逃离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问题的焦点上来。
我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去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探究式的学习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自主学习中既解决了问题、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学习“合作化”,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由于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们自然而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最终达到会学、乐学的境地。
同时,合作学习将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和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变化
11摘要: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调整教学模式,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达到心与心交互,情与情的交融,教学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才会快乐自由地成长。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概念,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转变忽视人的灵性和创造性的被动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用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革的核心和命脉,新课程的基本概念只有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变得鲜活。
只有在教育方式上改变,在教学方式上改革,才能适应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下面就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改进老师讲学生听,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基本的学习方式,普遍反映掌握的比较扎实。
在知识更新比较缓慢的时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所谓一朝学习,终身受益。
但是如今信息飞速发展,我们生活中需要的知识需要不断补充,而这种补充来自于自我的学习,就是积极的探索性学习。
在学习中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衡量成败的根本标准。
二、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新课堂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是对问题质疑、探究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发言绝对不会“异口同声”。
有些问题是老师始料未及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加以训斥,那么就会打消学生积极性,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1.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旧的师生关系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师生已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新时代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是严父,及时纠正,绝不迁就;学生有困难,老师应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有进步时,老师应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鼓励与告诫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应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汤之于盐。盐溶于汤 中 , 才能被 吸收 ; 知
识 需 要 溶 于 情 境 之 中 ,才 能 显 示 出活 力 和 美感 。 ” 于一 堂语 文 课 , 们 可 以运 对 我
行 革有 承有 展不 因 守 , 课 变 ,继 ,发 ,能 循 旧 最 让 生 愉 的 同成 学 的 终 学 在 快 氛 中 为 习 改
氛 围当中。
悟和运用 中 ,不但打下 了扎 实的语文基
础 ,渐渐 形 成 了 适 合 自己 的学 习 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
情境 , 其心理上处于兴奋 状态 , 使 彤成 兴
趣 、 围 , 而 形 成 使 “ 习 者 对 学 习 活 氛 进 学 动 本 身感 兴 趣 ” 内 在 学 习 动机 。 的
l 盐 全 部 吸 收 了 。 境 之 于 知 识 , 如 5克 情 犹
作 业 , 学 生 在 自主 探 究 , 手 实 践 中获 让 动
传授本领 , 而在 于激 励 、 唤醒 、 鼓舞 。” 我 们也说 : 良好 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 “ 在语文课堂教学 中,我们可以采取形式
多 样 的 导 人 方 法 , 故 事 导 入 法 、 念 导 如 悬 入法 、 活实例 导入法 、 戏导入 法 、 生 游 问
、
积蓄 了语文学 习的后劲 ,而且培养 了高
尚 的道 德 情 操 ,还 逐 渐 形 成 了积 极 的 人
生态度和正确 的人 生观 ,同时也提 高了
审美 情 趣 和文 化 品 位 ,持 续 提 高 了 自己 的语 文 综 合 素 养 。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课堂 二、 创设情 境 、 优化 思维 提 效率 高课 堂效 率 作 业 是 课 堂 教 学 的延 伸 ,它 的 优 化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一、更新备课形式1、更新备课观念。
传统的教学设计(备课)可概括为“三备”和“三写”。
“三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是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这种设计常常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凭借教学经验进行,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上时,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把重点放在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出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新颖、独特、个性化,充分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组织者。
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华,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
2、创新备课思路。
把原来单一的个人备课改变为三种形式:第一,集体备课。
以学科组为单位(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学内容)组织讨论研究,强调教师的合作精神,发挥集体的智慧。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第二,个人备课。
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归纳、提升与再创造。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第三,跨年级,跨学科备课。
我从事农村教学多年,深知农村缺少专职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所以我主张跨年级备课,就是要求教师统领教材,站位要高,以中考命题为导向,服务教学,引领教学;我还主张跨学科备课,就是鼓励教师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重视例习题的设计,灵活运用教材。
有效的例习题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可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改变。
例说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word资料8页
例说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高中生物新课标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科学课程。
新课标对于高中生物学的教学,无论在教学观念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对中学生物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概念教学的两个案例片段为例,谈谈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案例一:师: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河流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的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为什么具有这种能力呢?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师: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很多。
如在森林中,当害虫的数量增加时,以害虫为食物的食虫鸟的数量就会增多,而当食虫鸟的数量就增多后,就会吃掉更多的害虫。
所以当食虫鸟的数量增多后,就会使害虫种群数量的增加受到抑制。
这种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来调节系统的工作的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那么这种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生:不是的。
师: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当外界的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丧失。
那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呢?生:与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关。
师:对。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11(人教版),看最后一段。
师:怎样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生: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也应该适度,都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新课程下的四个转变
新课程下的四个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发展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由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潮流中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将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自觉的以全部的理念和方法为指导,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引领者。
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行为,只有做到这四个转变才能确保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教育理念的感召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一个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而在这的过程中教师掌握着学生发展的舵,为了能够使学生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发展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关系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应由“教”向“导”转变。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引导者。
这一角色定位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由台前走向幕后,由表演者转变为导演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必须紧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自己的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以“学”定“教”,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
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努力营造一个欢快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导演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多给学生以鼓励;对学生自己不能把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做方法的给予者。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促进者。
二、转变课堂模式新课程下的课堂应“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为指导理念,还课堂于学生。
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是导致新课改的推进缓慢不前,学生素质不高,教学效率整体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缺少动力的源泉。
新课程下的“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生的学代替老师的教,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才是真真的主演。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新课标下,教学改革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 程序教学方向的嬗变推演
新课程标准下程序教学方向的嬗变推演作者:王爱胜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06期新课程标准已经出台,新课程即将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天。
在这个春天里,将是一派程序教学、技术实验、人工智能、开源设计、移动应用设计等百花争艳的局面。
在此情形之下,从教学一线到教育媒体都是群情激昂、跃跃欲试,这非常令人鼓舞。
特别是,本次课标修订从理念、内容到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酝酿与打造,把计算思维、人工智能、开源设计等纳入其中,给一线教学带来更时尚、更前沿的方向,这的确值得期待。
当然,有些媒体或舆论借此东风,推出了程序教学、创客教育成为新课程的核心等稍有夸张的观点或倡议,也有殷切地盼望人工智能教育从小学抓起的美好愿景等,欢欣的气氛展现的场面很大、角度很新,这是一种可喜的序幕,也希望是能够持续的故事。
但是,教育是面对全国人民素质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教育,在主观的激情过后,毕竟还是要面向客观现实,让理想照进现实,用现实推动理想,这才是正常的教育秩序。
为此,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去设计、实施、推进新课程,程序教学也是如此。
本文在此不讨论程序教学在新课程教学、新高考评价中应占有的份量,也不讨论新课程中程序教学在全国中学的实施程度,更不讨论新课标中程序教学是不是核心主体。
本文只对程序教学在新课标、新课程实施中,受客观现实的影响可能发生的方向嬗变进行讨论,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所预见,注重把控,及时调整,防止在盲目狂热中因受到冷水的浇泼而失望,折中、钝化课标的期望。
不论是小学科,还是大学科,只要面向考试,就要小心教学走向应试化。
信息技术学科不论是仿真式的操作题、概念还是分析式的填空题,一直很难走出应试的窠臼。
观察以往各地的学业水平考试甚至相关的高考,想要充分体现真实的能力还是比较难的。
虽然,这并非是考试的初衷,也不会因此阻碍教学的推进,但对程序教学而言预先知道这种最普通的“俗化”路径,就可以适当地避免,或者采用更多技能创新式教学来纠正或弥补程序教学本来的意义。
论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论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倍感亲切、生动、真实,也容易激发兴趣。
现代数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一书中对“做数学”的理念阐述得非常清楚。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与其呆板地学数学不如快乐地做数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通过操作,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尽量创设一种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
1 激发兴趣,开启知识的大门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只有在求知欲很强,兴趣很浓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才敏捷,想象力才丰富,才能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色彩的学科,犹如罩着面纱的楼兰姑娘,只有在撩开面纱的刹那才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
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撩开知识的“面纱”,营造神秘的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教师把一个三角形放入信封里,拉出一个锐角让学生猜,这里面会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有的学生猜是锐角三角形,马上有学生反驳说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既然凭一个角无法确定,那么就露出两个角,再来猜一猜。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从教学走向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从教学走向教育新课程标准(NCS)下的课堂是一种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教育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育的变化。
首先,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转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应试的要求。
而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全面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素质。
其次,教学内容的改变也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的重要变化之一、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以讲解教材内容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关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课题教学,选取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项目教学,将多个学科间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育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授为主,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促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育是一种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教育模式的转变。
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与学生实际需要相关的教学内容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全面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的转变新的高中数学教学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一、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转变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
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地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转变以前的高中数学教材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是教学的内容仍然有许多不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例如,从前的高中数学教材,无论学生今后发展方向如何,不论学生继续学习或就业,不加区别使用同一套教材,学习相同的内容。
现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和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和内容,满足个性化的发展。
又如,从前高中数学教材中没有的向量知识、概率统计知识、算法等与社会进步、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知识都加进来,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较好地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
三、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满堂灌,学生听得也很乏味。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r程序教学方向的嬗变推演
新课程标准下r程序教学方向的嬗变推演
王爱胜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8(0)6
【摘要】新课程标准已经出台,新课程即将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天.在这个春天里,将是一派程序教学、技术实验、人工智能、开源设计、移动应用设计等百花争艳的局面.在此情形之下,从教学一线到教育媒体都是群情激昂、跃跃欲试,这非常令人鼓舞.特别是,本次课标修订从理念、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王爱胜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课程标准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思考 [J], 尹干闽
2.把握方向与时俱进——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J], 柳燕
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的发展方向 [J], 贾玉洁
4.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的发展方向 [J], 贾玉洁
5.走近一个戏剧人借助田汉戏剧作品进入戏剧情境的嬗变(下)r——艺术与爱情价值方向的迷失 [J], 田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转变滁州二中高大然二0一0年九月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转变摘要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科学知识的更新也在加速进行着,作为科学知识、信息传播手段之一的教育教学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阐述一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转变;教师;学生;教学方式;评价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居于教育核心地位的课程也在发展中不断的改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必须与时俱进,其发展的步伐必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
作为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下的生物课程也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上做出多角度的调整与变化。
下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学校及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地自我调整与适应,以期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对教师自身而言,不仅要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还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由过去的一言堂向引导启发式教育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满堂灌、一言堂,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标下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标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引导者、激发者和培养者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要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同时熟练掌握运用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处理有效信息的方法,即要授之以“渔”,而不简单的授之以“鱼”。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式转变教案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式转变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生的记忆和死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而且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宗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形成性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认识传统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差异;2)了解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3)学习掌握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3)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掌握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传统语文教学方式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差异;2.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3.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和总结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引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兴趣。
2.分析教学内容通过课文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理解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宗旨和目的。
3.探讨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分小组探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转变【摘要】当今社会是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将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不远的将来,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信息技术,就如同现在的人看不懂报纸一样寸步难行。
文章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模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探求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模式,寻找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标教学模式转变【正文】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是美妙的、甚至算不上是一个有益的字眼。
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学生来讲,一提起学习,他们会感到厌倦、压抑、枯燥、羞辱,惟恐躲之不及。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原本是人的生命本性的肯定和发挥,却变成了对生命的否定与压迫?为什么自然而然的享受,却变成了命中注定的一场苦役?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而言,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们谈到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教材陈旧,课堂教学与时代发展脱节,课堂上学不到自己想学的东西;2、不知道所学的东西有什么用;3、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脚跟脚地学”的学习方式打击了一批学生的学习兴趣;4、没有考学压力,课堂上老师放任自流,没有收获;5、老师只会书上有的,学生遇到问题问老师也没用;6、考试前背一背就可蒙混过关,无须平时用功;...…从这些问题可以透视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模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都需要发生根本的变化,改革应从以上这几个方面抓起。
于是我开始思考: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应该如何改变?在其它学科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海淀区自主开发了一套信息技术教材。
以此为契机,我和我的同事们也开始尝试应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信息技术教学。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与实践,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的转变新的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形式的呈现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程序教学方向的嬗变推演
新课程标准已经出台,新课程即将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天。
在这个春天里,将是一派程序教学、技术实验、人工智能、开源设计、移动应用设计等百花争艳的局面。
在此情形之下,从教学一线到教育媒体都是群情激昂、跃跃欲试,这非常令人鼓舞。
特别是,本次课标修订从理念、内容到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酝酿与打造,把计算思维、人工智能、开源设计等纳入其中,给一线教学带来更时尚、更前沿的方向,这的确值得期待。
当然,有些媒体或舆论借此东风,推出了程序教学、创客教育成为新课程的核心等稍有夸张的观点或倡议,也有殷切地盼望人工智能教育从小学抓起的美好愿景等,欢欣的气氛展现的场面很大、角度很新,这是一种可喜的序幕,也希望是能够持续的故事。
但是,教育是面对全国人民素质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教育,在主观的激情过后,毕竟还是要面向客观现实,让理想照进现实,用现实推动理想,这才是正常的教育秩序。
为此,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去设计、实施、推进新课程,程序教学也是如此。
本文在此不讨论程序教学在新课程教学、新高考评价中应占有的份量,也不讨论新课程中程序教学在全国中学的实施程度,更不讨论新课标中程序教学是不是核心主体。
本文只对程序教学在新课标、新课程实施中,受客观现实的影响可能发生的方向嬗变进行讨论,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所预见,注重把控,及时调整,防止在盲目狂热中因受到冷水的浇泼而失望,折中、钝化课标的期望。
方向一:应试化的语法教学
不论是小学科,还是大学科,只要面向考试,就要小心教学走向应试
化。
信息技术学科不论是仿真式的操作题、概念还是分析式的填空题,一直很难走出应试的窠臼。
观察以往各地的学业水平考试甚至相关的高考,想要充分体现真实的能力还是比较难的。
虽然,这并非是考试的初衷,也不会因此阻碍教学的推进,但对程序教学而言预先知道这种最普通的“俗化”路径,就可以适当地避免,或者采用更多技能创新式教学来纠正或弥补程序教学本来的意义。
应试程序教学的语法教学典型的特征就是以繁琐的语法常识讲解为主。
新的程序教学将更多地采用Python这门灵活而开放的语言,如果想讲更多的语法那就太漫长了。
单是模块导入,各种不同功能的模块就让人眼花缭乱,更别说根据不同的环境去安装繁杂的工序。
因为Python更多的是面向过程入门,而不是面向对象入门,如果纠结在命令和语法的细节上,教学进程将会非常缓慢,再加上传统课堂的教师讲解,那又将重回到死气沉沉、不知所云的教学。
更可悲的将是用大量的对照习题研究变量、表达式的值,分析程序的执行过程等应式技能训练了。
克服这种现象的方法是: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在编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知识、技术能力,抛弃详细的语法讲解;练习、测试以编程任务为主体,大幅减少填空、选择这类教条式记忆。
方向二:大众与精英教育的混搭教育的目标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也是一个最受关注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面向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在上一轮课标中就已经有了很好的限定,即通过“必修+选修”的方式处理。
在程序教学方面,必修只有一部分关于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在选修中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因为上一轮新课程走向了统一选修的局面,多数学
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师资和当地的情况集体选择了一门选修课,程序教学在经济中偏下的地区都被忽视了。
这一轮课标在结构上又有很大的变化。
首先,必修一“数值与计算”会大量地进行程序教学的一般方法教学,对基本的编程技术、算法设计进行基于计算思维的学习;其次,在选择性必修中通过“数据与数据结构”对编程中常用的数组、链表、队列、栈、树等存储结构,以及排序与查找、迭代与递归等经典算法进行学习,这就进一步强化了编程的专业化学习;最后,在选修中通过“算法初步”对较高难度的贪心、分治、动态规划、回溯等进行深化学习。
另外,在移动应用设计、开源设计、数据管理等领域也涉及相关的编程语言,从应用开发的角度进行编程学习。
可以说,整体上程序教学应在教学中占有更多的分量。
但教学实践中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教师们可能会对课标、教材的学习方向产生分歧。
虽然在必修一“数值与计算”中明确通过1.6、1.7两条提出了基本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的要求,但毕竟前面五条是基于数据、信息及数字化等方面的内容。
可见,此必修中的程序设计仍然是面向大众、基于计算思维的一种普及教育、素养提升,并非单纯面向编程教育。
即使教材、教学都用更大量的内容占用学时,但其难度、深度也都是面向大众的素养。
这样做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因为编程虽然很重要,但毕竟国家是需要各种人才的,这些人才都了解、体验到计算思维是合适的。
过度要求学生编程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应该的。
青少年阶段是知识储备期,更是技能成长期,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也好,国家人才储备战略也好,多样化人才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都指向一个公理:编程教学不具有
强制性。
再说,编程本身是一种比较耗时的学习过程,偏向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不宜耗费大量的编程学习时间。
而后面选择性必修、选修的设定也都是有针对性设计的。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以进行选择性必修、选修,避免再次出现统一选修,只有给对编程热爱的学生更多的独立氛围和时间,才能真正实现利用编程教学进行IT精英教育的目标,避免因为大众和精英教学的混搭而再次出现不伦不类,精英方向上浅尝辄止、大众方向上又强人所难的问题。
另外,在编程教?W的方向上还存在一些具体的任务模仿式学习、项目探究式学习、竞赛专项式训练等教学方向,这都期待教师针对学生提高效益,把课标深化落实而不是只作旗帜。
等过几年,浪花淘尽,我们一起再次审视编程教育是脚踏实地还是呐喊摇旗时,就自然会发现预先分析教学的定位、方向是多么现实而重要了!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