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合集下载

《气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气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气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气体的热胀冷缩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观点,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设计目标:1. 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2. 掌握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设计内容: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和资料阅读,让学生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包括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气体分子间距的变化等基本观点。

2. 实验操作:设计一系列简单实用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实验包括但不限于:- 实验一:用气球装满气体,放置在冰水中观察气球体积变化;- 实验二:用关闭容器装入气体,加热后观察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变化。

3. 数据分析:让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规律。

4. 结果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展开讨论。

5.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和内容完备度进行评分。

2. 实验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分。

3. 结果讨论:根据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进行评分。

4. 团队合作:根据团队合作的效果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进行评分。

五、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2. 参与团队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3.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六、作业安排:第一周:理论进修,介绍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第二周:实验操作,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第三周: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课件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①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②通过模拟“微粒”运动的游戏明白:热膨胀、冷收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①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②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③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④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②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②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教学重点】①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②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教学难点】①设计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③能够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地操作实验,做好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量杯、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带橡皮塞的烧瓶、玻璃弯管、滴管、红色肥皂水。

教师:(演示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细管;量杯、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皮、橡皮筋;PPT课件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主题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红墨水的平底烧瓶,上面插有玻璃细管。

师:“这个装置是我们在研究什么问题中用过的呢”?预设——生:水的热胀冷缩师:“如果我把水倒掉”,(教师演示:并擦干瓶子),“似乎这个瓶子是空的,其实里面还装着满满的一瓶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预设——生:空气。

师:“老师就知道这个问题肯定难不倒大家,的确,这个瓶子里面还有空气”。

“请问,你觉得空气也像水之类的液体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预设——生:有!师:“你能把你的猜测说得具体一点吗”?(多叫几位学生回答)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板书: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师:“到底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刚才同学们只是猜测,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测呢”?给学生几秒钟的思考。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经历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的过程,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能力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体验和自己动手进行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并用对比的方法观察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设计实验、并验证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烧杯、热水、电吹风、瘪乒乓球。

分组器材:水槽、烧杯、塑料量杯、导管、小瓶、橡皮膜、热水、冷水、瘪乒乓球、热水、气球、塑料瓶、易拉罐,自制气体热胀冷缩实验教具(小瓶、细玻璃管、胶塞、墨水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探究主题教师出示一个瘪乒乓球,认识构造外壳和里边的气体。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让瘪乒乓球鼓起来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欲望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轻松、自主地提出了所要探究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实验探究新知1、思考探讨,进行猜想:怎么才能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呢?(鼓励学生想办法)(当学生想不到好的办法时,教师可提示利用开水、电吹风解决)2、演示实验:(1)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演示:将瘪乒乓球放在杯子中,用热水浇到乒乓球上,瘪乒乓球鼓起来了。

(2) 先把乒乓球放在杯子里,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对准乒乓球瘪了的部分吹。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瘪乒乓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1)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瘪乒乓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

(2)学生先思考,在把自己的猜想与小组同学交流。

(3)师生汇总猜想的几种可能:(预计猜想情况:1、热水或电吹风里的热气渗透进去了,乒乓球里的气多了,所以像气球一样被鼓起来了;2、乒乓球可能被开水烫软了,外皮一泡,受热变大,于是鼓起来了;3、乒乓球里面有空气,被开水烫后,空气受热,体积胀大,产生一种力,将乒乓球瘪的部分撑起来了;4、开水具有修复作用,把乒乓球修好了;)设计意图:世界上很多科学发明都是根据现象进行猜想的,只有敢于猜想,才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胀冷缩》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胀冷缩》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胀冷缩》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胀冷缩》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热胀冷缩的概念、常见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一些热胀冷缩的现象有所观察,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科学的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和解释热胀冷缩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2.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3.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胀冷缩现象。

2.使用直观演示法和实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热胀冷缩的概念。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气球、塑料管等。

3.课件和教学多媒体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解释物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气球、塑料管等物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轮胎的胎压调节、热水管的防冻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并写成观察报告。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性质变化。

教材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来推测出气体的性质变化。

但是,对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气体的性质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难点:气体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性质变化的原因;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水槽、温度计、加热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教学资源:相关教学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气球在受热时的膨胀现象,引发学生对气体热胀冷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用PPT展示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体的性质变化。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湘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热胀冷缩》整体单元备课教案

湘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热胀冷缩》整体单元备课教案
单元知识目标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热胀冷缩的概念。
单元能力目标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
(德育)目标
1.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2.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单元重点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单元整体备课(科学组)
学校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设计者
课型
新授课
教材版本
湘科版
单元
课题
第五单元《热胀冷缩》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热胀冷缩,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学情分析
冷热是小学生随时可感知到的,也知道温度高低可以用温度计测量。但不知道冷热感觉与温度的关系。学生知道“热胀冷缩”概念词,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清晰的感知。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感知和理解。
2.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单元难点
1.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2.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单元练习
见导学案。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气体的热胀冷缩》是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气体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再到实验室的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现象有好奇心,但还需要老师在实验设计和引导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一些关于气体膨胀和收缩的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气体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合作分享,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气体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暖瓶塞跳起等,引导学生关注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气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3.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理解气体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4.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气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气体的热胀冷缩•加热:体积变大•冷却:体积变小•分子间间隔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间隔变大–温度降低:间隔变小八.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体的热胀冷缩》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即气体在受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的性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这一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直观的感受。

但是他们对于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热胀冷缩”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术语。

四. 教学重难点1.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相关术语的记忆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法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讨论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术语。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瓶、水、温度计、气球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生活中的实例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气球在受热时的膨胀现象,引发学生对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专业术语描述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5.拓展(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热水袋、热气球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第 5 册,第 5 单元,第 3 课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科学探究
通过模拟“微粒”运动的游戏明白: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3.科学态度
善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去寻求答案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设计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模式】本课属科学探究课型,其教学结构设计如下: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

启发法
【器材和资源】
教师准备:圆底烧瓶、玻璃管、橡胶塞
小组准备: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皮;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膨胀
空气热胀冷缩
受冷体积缩小。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冷却时会收缩。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教学重点:1. 热胀冷缩的概念及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 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水、试管、火柴、尺子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热胀冷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用气球、水、试管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

2. 学生归纳热胀冷缩的概念。

四、知识拓展(5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热胀冷缩的应用实例。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热胀冷缩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练习(10分钟)练习题:1.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受热时会____,在冷却时会____。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3. 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七、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1.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热胀冷缩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其他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教师)(5分钟)教师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学生对热胀冷缩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九、课后评价(学生)(5分钟)学生评价:1. 我今天学到了什么?2. 我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3. 我对热胀冷缩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十、教学延伸(5分钟)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知识的理解。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原理。

2. 掌握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原理的解释。

2.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空气球一个- 透明玻璃杯一个- 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张贴一些气体热胀冷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发他们的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到过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什么案例可以举例说明?”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PPT简要介绍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原理,如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加剧,间隔增大导致气体体积膨胀,温度下降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减缓、间隔减小导致气体体积收缩等。

- 介绍气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如火焰的燃烧、天然气输送管道的设计等。

- 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科学实验的意义。

3. 实验演示(15分钟)- 将空气球吹气充满,然后放到温水中。

同学们观察空气球的变化并以文字和图像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 另外使用一只空气球和冷水重复实验,同样让学生观察变化并记录。

4. 实验讨论(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对于不同温度变化的反应。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互相质疑,引导他们分析现象背后的原理。

5. 拓展应用(15分钟)- 结合实际案例,如城市的煤气管道、高铁轨道的设计等,让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对于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热胀冷缩现象,设计能够控制气体体积变化的实用设备。

6. 总结归纳(10分钟)- 向学生总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学习到的知识和实验方法。

- 强调学习科学需要观察、实验和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记录能力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热胀冷缩:3,气体的热胀冷缩》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热胀冷缩:3,气体的热胀冷缩》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热胀冷缩: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气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学生能够识别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记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关注气体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探究气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尤其是与液体、固体热胀冷缩的对比。

•准确观察和记录气体体积的变化。

教学资源•气球、玻璃瓶(带密封盖)、热水、冷水、吸管(可选)、记录表、笔等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展示气体热胀冷缩的动画或图片。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热胀冷缩的原理。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与气体的某种性质有关。

2. 新课学习• 1.2.1 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演示实验:将一个气球套在玻璃瓶口上,并尽量使气球内部无多余气体。

然后分别将玻璃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气球在热水中膨胀,在冷水中收缩。

• 1.2.2 探究气体热胀冷缩•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玻璃瓶,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同时记录气球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使用吸管和墨水(可选)作为辅助工具,观察气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变化的直观效果。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体积变化图表。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 整理与小结•总结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和原理,与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进行对比。

《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

《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

《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加深他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目标- 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掌握实验方法,验证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原理。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使用热水和冷水观察气球的变化,或者使用不同温度的空气来推动小车等。

4.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5. 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与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

6. 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热胀冷缩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1. 介绍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3.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互相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4.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解释进行指导和讨论。

5. 教师讲解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联系和解释。

6.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现象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理解。

7. 针对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8.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深入研究。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2.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和解释观察结果。

3. 研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讨论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热胀冷缩》教学教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热胀冷缩》教学教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胀冷缩》教学教案第一课知冷知热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用温度描述冷热程度。

认识常见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摄氏温度计的基本读法和写法。

了解人类观察、感知冷热的科学史。

2.科学探究经历用感觉器官感知冷热到用温度计准确测量的过程。

初步学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科学态度、STSE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摄氏温度计的基本读法和写法。

难点:初步学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不同温度的水、红水温度计演示实验材料:演示用温度计、体温计、水银温度计等其他温度计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导入语: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要判断物体的冷与热,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介绍相关科技史。

古人制作豆豉时需要用感觉器官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是否适宜。

(3)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来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呢?(二)新课学习1.感知冷热(1)出示实验材料:事先调试好的有明显温差但又确保安全的三杯水。

(2)体验活动:请把手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段时间,同时把手放入温水中。

(3)汇报感受:活动中我们对冷热程度的判断一样吗?(4)小结:虽然我们常用皮肤的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但难免会出现感觉不可靠和不准确的情况。

(5)设问:怎样更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原来,我们可以采用借助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学习使用温度计(1)简介摄氏温标的由来: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后来人们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2)观察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重点关注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学习读、写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①课件展示教材P47下方三幅温度计图。

三年级科学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

三年级科学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装置进行研究,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判断空气的体积大小变化会不会受温度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乒乓球训练室内,波波和彬彬要打乒乓球。

这时,波波却发现乒乓球瘪了,不能再用了,彬彬提出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开水里试试。

问题:这样乒乓球就能鼓起来吗交流:对琪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通过实验,探究瘪了的乒乓球在开水中能否鼓起来,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然后尝试解释原因。

二、活动探究1.活动1:乒乓球能鼓起来吗提示:我们在打乒乓球时容易把乒乓球压瘪。

问题:瘪了的乒乓球受热后会重新鼓起来吗任务:把瘪了一个小坑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要求:观察并描述乒乓球的变化,注意不要被热水烫伤。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

汇报:瘪了个小坑的乒乓球在放进热水后慢慢鼓起来了,乒乓球恢复原样。

问题:如果乒乓球破了,还能重新鼓起来吗交流:根据恰当的理由说出自己的判断。

示范:将瘪了一个坑又破了一个洞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结果乒乓球没有变化。

问题:为什么破的乒乓球不能重新鼓起来和什么原因有关。

交流:是否和乒乓球内的空气有关呢没破的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会膨胀,所以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破了的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会流出去了。

2.活动2:会变化的肥皂膜问题:如果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空气的体积变大了吗任务:探究温度变化时,空气的体积怎样改变。

要求:把肥皂液抹在烧瓶口,形成肥皂膜。

将烧瓶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肥皂膜的变化。

也可以用手捂热烧瓶而不放进热水中。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肥皂膜是否会变化的实验。

汇报:经过实验发现肥皂膜在烧瓶放进热水时膨胀了起来,放进冷水中会凹陷了下去。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3 气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3 气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第 3 课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科学探究能设计实验搜集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能够有顺序地观察和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33 .科学态度、STSE能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思路或方法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能用辩证的观点对待气体的热胀冷缩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问题一提出猜想一验证猜想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发现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安全有序地组织教学。

教学准备:瘪乒乓球、热水、烧瓶、气球、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带软管的胶塞、烧杯、水槽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乒乓球,被我不小心踩了一脚,虽然没有破,可是瘪了。

谁有办法恢复其原状吗?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教师演示:根据学生的方法,用热水烫乒乓球。

学生观察结果。

4.提问:为什么用热水一烫,瘪的乒乓球就会恢复原状呢?学生解释和推测。

5.教师先用针在瘪乒乓球上钻一小孔,再将其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乒乓球是否复原。

接着拿出该瘪乒乓球让其冷却,然后用透明胶封住小孔,教师:把这个用透明胶封住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你的猜想依据是什么?6.引入新课:是乒乓球的外皮受热膨胀起来了,还是乒乓球里的空气膨胀,把球的外皮鼓起来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吧。

二、探究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提问:空气到底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你们能根据教师为你们准备的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2.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设计实验之前,先思考三个问题:A.空气会流动,我们得好好想想把它装在什么样的容器中呢?B.我们用什么样的办法使空气受热、受冷呢?C.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观察空气有没有膨胀或收缩呢?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和设计实验方案。

4.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并适当进行引导和完善。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实验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2. 难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水、玻璃杯、热水、冷水、尺子。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夏天汽车爆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2. 探究活动一:观察气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a. 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气球,观察其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

b.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热胀冷缩现象。

3. 探究活动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a. 将水倒入玻璃杯中,用尺子测量水的体积。

b. 将玻璃杯放入热水中,测量水的体积。

c.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总结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4. 总结:让学生谈谈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某个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如冰箱里的饮料瓶。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热胀冷缩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较强。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 学生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2. 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物体会有热胀冷缩现象?九、教学修改:1. 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操作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2. 增加课后实践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