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国画工作室的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画工作室的一些建议以及学习国画对自己的益处
接触国画已有一些日子,而在这一段时间,虽短而我切身受益。

我也意识到国画不仅仅是可以培养人的气质,陶冶情操。

启发人们的价值观(面对事物有自我的评价)。

而对于我自己所修的专业更是受益匪浅。

国画形象是表现性的形象,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是经过概括了的提炼的形象。

是现实的升华和内心的表达。

所以,学习国画会让人们学会一种更高的艺术的思维方式。

国画通过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更能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通过国画的学习提高了我的观察能力。

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

我通过短期的玩墨,玩笔发现笔的运用如侧画,坚画会产生不同笔迹,墨加水量多、少会产生浓墨,焦墨,湿墨等多种不同观赏感观效果。

而对于自己的专业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会在关键时刻提醒着自己要用不同的角度方法去解决问题。

而国画更像是促进我的思维发展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看上去不美的东西,在画的时候可以进行主观处理。

(比方说这个女孩手的比例看上去不舒服,而绘画的时候可以自己想象成,或者加工成舒服的比例。

)中国画十分重视对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要求画面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构图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处理空间具有及极大的灵活性。

美术课堂的讲解范围广泛涉及艺术、文学、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常识。

所以,美术课堂真的可以当作一本趣味性极强的百科全书。

也许是唯一一个永远都没有枯燥的重复、永远都不会出现固定法则的学科。

美术永远有新的课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感受、不断寻求自己的观念与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习惯。

所以绘画晨练着自己。

对于在国画工作室段时间,也见过些学姐学长的作品。

个人觉得学习的的创作中只有力求传统,博采群长, 中西融洽,并以大自然为基调, 深入生活, 才能创作出了具有个人风格的国画作品。

在绘画中想与画画本身无关的东西太多肯定画不好,一辈子都画不好。

我觉得只要静下心勤奋,跟老师好好学,多看多学习好画,多看古画,其中有数不尽的大师的精华——构图、造型、用笔、用色。

把传统的东西做好,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个性。

而艺术是会表达的,好的作品自己也会说话,只要认真一定可以有所作为的。

”墨守成规,生搬硬临,只能是死路一条,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在踏实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语言,才能独成一家,有所建树。

中国画讲究“韵”,而“韵”不妨从诗歌及其它艺术类型开始,因为诗画相通,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是相互发明。

“韵”在东方艺术美学里是一个重要的范畴,九世纪时,印度人阿难陀伐弹那(欢增)撰《韵光》一书,专门阐述诗歌里的“韵”:“诗家之景为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中国画论中对于“韵”的讨论要远远早于中国诗论,诗歌美学中的“神韵”说始于明代,倡盛于盛清的王士祯,而中国画论的“气韵”之说,始自六朝南齐人物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提出绘画“六法”作为品评当时人物画的标准,六法为: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采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转移模写是也;
从此,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画根本性审美标准,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谓“由气韵生动一语,也可以穷中国艺术精神的极谊。

”但实际上中国绘画史从人物画的“气韵生动”第一义,延伸至山水画“六要”的第一、第二要旨,再演变为在气韵中突出“韵”,在
这个理论演化的过程中,“韵”的本体性地位和功能得到了认知上的突出和强化,同时强调至极至,也对中国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人物画之“韵”来自于所谓魏晋风度,也即当时的人伦鉴赏标准,指一个人的情调、个性,有清远、通达、放旷之美,而这种美流注于人的形相之间,从形相中可以看得出来的,把这种神形相融的韵,在绘画上表现出来,这即是“气韵”的“韵”。

有一点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同于印度和日本人谈“含蓄”(“韵”)以女人、花为标准,中国六朝时代则专谈男子之“韵。

六朝伊始,中国人“物感”意识开始觉醒,所谓“物感”,即人与物的交流互感,人从自然万物中感受到了自然宇宙生命的活泼、真实,并从而赋于大自然活泼、真实的人类情感,所谓登山观海,情满意溢,南朝画家王微在《叙画》这篇非常著名的山水画论文中说山水有情,“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意即仰观秋云,临风而立,人与大自然的感情相互映证,在人与物交流互感中,体会一种无言之美。

人将自己的感情与大自然打通尤其是与“以形媚道”的山水打道,则人的精神面貌必燦然一新。

“物感”意识的觉醒首先促成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勃兴,自陶渊明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山水田园诗俨然成为中国诗歌的主唱,而原来仅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山水景物终于成为绘画的主要表现对象。

正是在这样的话语氛围的感召之下,产生了唐末荆浩的《笔法记》(一名《画山水录》),荆浩作为一个伟大的山水画家,以他的博学、多识和山水画创作实践,将谢赫的“六法”分析、整理,提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六法”之“气韵”与“六要”之“气、韵”实际上打通了人物画与山水画的界限,以人物画的价值标准来准则山水画。

或者说以山水画的价值标准来深化人物画的价值标准。

徐复观解释“气韵”之“气”——常常是由作者的品格、气概、所给与作品中力的、刚性的感觉;“气韵”之“韵”——一个人的情调、个性、有清远、通达、放旷之美。

所以应该让大家多见识些名画~名作。

中国画作为一个传承文化、历史等信息的艺术语言,其当下的继承和创新一直令人关注。

作为中国画工作室应具备浓厚的文化气息,不求通晓今古,但求略知一二。

所以应该让大家都能够有说出自己想法见解的机会。

而不仅仅是大家增加了友谊,更是交流技艺,提升创新的一个平台。

李丹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