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 练习四(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四(1)一、课前准备1.预先复习第3单元内容。
2.准备好黑板、粉笔、讲义、练习册等教学工具。
二、教学目标1.知道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的概念。
2.能够理解几何图形对称轴的作用。
3.能够识别几何图形中的对称轴。
4.能够运用对称轴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练习四(1)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图形,并提问:“这些图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学生参与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图形有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呢?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对称的地方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2. 讲解对称轴的概念教师用绘图板或黑板上讲解对称轴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和作用。
3. 寻找对称轴教师让学生找出图形中的对称轴,并在黑板上标出来。
4. 对称轴的作用教师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例子和教师的示范,了解对称轴对图形的作用。
5. 练习教师把练习四(1)的题目投影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识别对称轴,并在黑板上标出来。
6. 总结教师让学生总结本次课学到的知识点,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对称轴?•对称轴有哪些作用?•如何寻找对称轴?四、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四(1)的所有题目,并填写答案。
2.复习本课新学的知识,并准备好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的概念、作用和识别方法。
在练习中,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对称轴并解答问题。
这些知识将为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五年级的数学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
一、教材分析《练习四》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练习题,主要围绕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进行设计。
通过本练习题的训练,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练习题共有8个小题,涉及求一个数的因数、求一个数的倍数、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还是因数等内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能够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但是,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着对因数与倍数关系的理解不深入、解题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练习四》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还是因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还是因数。
2.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数,请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找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通过这个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探究我会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还是因数。
在探究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3. 合作交流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倍数与因数 练习四》优质课教案_8
《练习四(质数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练习四》,教材第41-43页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练习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与因数的定义,2、5、3的倍数特征,找因数,找质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第五单元学习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通分、约分等知识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通过5课时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也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利用这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节练习课将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进一步探索关于倍数、质数的相关规律。
普通的练习课,很多教师一味的让学生做练习,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而我在教学中,首先使用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导入教学,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倍数与因数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练习2、3、5的倍数特征,和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利用2、3、5的倍数特征,开展“寻找质数”的探索活动,经历质数的产生过程,发现质数分布的规律,进一步加深对质数的理解和认识。
接下来的数学故事《哥德巴赫猜想》,不但使学生了解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而且让每个学生亲自参与到验证猜想的过程中,真正的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数学数学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最后进行“自然数造句”的数学游戏,让学生根据每个自然数的不同特点,从多方面多角度的确定一个数的不同属性,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倍数与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意义,并能熟练准确的进行判断。
(2)比较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并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3、5的倍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寻找质数”的探索活动,经历质数的产生过程,探索质数中存在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练习四
四、作业
1.课内作业: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时, 是真分数。
当a时, 是假分数;当a时, 能化成整数。
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练习。
2.第2题。根据什么连一连?(大小相等的连接)
3.第3题。由学生独立思。让学生自己写出分数,然后集体订正。
5.第5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
6.第6题。先理解题目的含义。重点是“既整齐又节约”是什么意思?再组织学生看看有几种情况?
三、全课总结
课题练习四第8课时(总第27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找公因数和约分等。
教学目标
1、练习找公因数,巩固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
2、练习约分,综合运用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最简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约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分数的基本性质。(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举例说明吗?)
2.找最大公因数,约分。
(1)6的因数有哪些?9的因数有哪些?6和9的公因数有哪些?6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什么?
(2)什么是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
二、专项练习
完成课本第57~58页“练习四”第1~6题。
1.第1题。练习找公因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学建议
练习四“练习四”一共11道题和“你知道吗”。
第1题鼓励学生再次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第2题侧重理解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第3~7题鼓励学生利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直接进行判断。
第8题则在新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9题是拓展题,探索“3个连续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
第10题将数学文化渗透到习题中,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并解决问题。
第11题鼓励学生经历寻找1~100中质数的过程,再次体会质数的含义。
“你知道吗”介绍了找质数的方法——“筛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第1题进一步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小组内完成后全班交流。
此题答案不唯一,不要求学生穷举所有的可能。
第2题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此题表格中有意多给出一列,目的是希望学生能结合题意找出摆法的种类,不依靠表中的列数猜测摆法的种类。
答案:有4种,分别是1,24;2,12;3,8;4,6。
第3题结合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练习时,建议教师鼓励学生描述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答案:5的倍数:60,35,95;2的倍数:60,72,48,84;3的倍数:60,72,48,84,93,99。
第4题建议让学生先列出6的倍数(24以内),即6,12,18,24,再列出24的所有因数,即1,2,3,4,6,8,12,24。
然后再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答案:有3种可能:6,12,24。
对不同学生可以有不同要求,不要求所有学生把3种全部找出。
第5题建议引导学生交流判断方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分层次进行,先填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
答案:奇数:1,25,37,417,23;偶数:10,12,54,102,298;质数:37,23;合数:10,12,25,54,102,417,298。
第6题本题是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巩固与综合运用。
左上问题的答案是5,右上问题的答案是13和2,中间问题的答案是36或92。
练习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例如:小明和小红去书店买书,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小红买了2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0元。
请问小明和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①分别计算小明和小红花的钱,然后相加;②先计算小明和小红买书的总本数,再乘以书的平均价格。
通过比较两种方法,引出乘法分配律。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导入实例中的两种计算方法,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举例验证乘法分配律: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规律。
(3)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分配律,然后给出乘法分配律的准确表述。
3. 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课后作业(略)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乘法分配律概念:对于任意的数a、b和c,有(a b)×c = a×c b×c。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四则运算等基本操作。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和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四则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出现理解不深刻、运用不灵活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关系,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和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方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关系。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分数和小数知识的运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准备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的妈妈做了5个苹果蛋糕,每个蛋糕分给小明和弟弟每人2个,妈妈一共给了他们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等基本操作。
如:将分数2/3转换为小数,并比较2/3和0.7的大小。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倍数与因数 练习四》优质课教案_7
倍数与因数练习四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练习四.教材第41页。
2.教材分析
倍数与因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困难.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情景探索数的有关特征,认识倍数与因数,更深刻的理解2,3,5的倍数特征.
2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7.媒体资源:PPT课件、白板。
8.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 练习四(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四(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四(1)的相关题目。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1)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四(1)的相关题目。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评价通过课后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环节。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北师大版第五册数学教案及教学计划(全册)
北师大版第五册数学教案及教学计划(全册)预备知识整除与分解质因数通过乘法因子分解,将整数分解为质数的积的形式,称为分解质因数。
如:$60=2\\times2\\times3\\times5$互质两个大于1的正整数,除了1以外不再有其他公因数,就称这两个整数互质。
如:17和18不互质,20和3互质。
含有平方因子的整式的分解形如a2x2−b2y2的多项式,可以分解为(ax+by)(ax−by)的形式。
单元一:整式的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
2.熟悉整式乘法运算的细节和特例。
3.能够运用整式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
2.整式乘法运算的特点和细节。
3.整式乘法运算的分配律和结合律。
4.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重点1.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掌握。
2.整式乘法运算的细节和特例的熟悉与掌握。
教学难点整式乘法运算的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理论授课。
2.分组批判式子相似,由简入难,练习训练。
3.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实际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复习预备知识,回顾平方差式的分解和分解质因数。
2.引入整式的乘法运算,并且介绍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
第二步:讲解1.通过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习题,讲解整式乘法的运算法则。
2.讲解整式乘法的细节和特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整式乘法的有效计算方法。
第三步:操作1.针对整式乘法运算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讲解的基础上,多做习题,加深操作的印象和印象的巩固。
2.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相似,转换为整式乘法的方式来操作式子。
第四步:归纳总结根据整式乘法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归纳总结整式乘法运算的应用。
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运算技巧,也在实际中运用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评估在该单元讲授完成后,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锻炼,考察学生对整式乘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在整体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多做习题和举一反三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整式乘法应用的实际性。
教学难点整式乘法运算的应用,需要学生掌握运用。
北师大版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PPT教学课件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②划掉除2外所有2的倍数;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③划掉除3外所有3的倍数;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北师大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3 倍数与因数
练习四(1)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练习四(1)
复习旧知
1.请划去下列不是60的因数的数。
1 15 20 16 6 18
3 4 2 60 120 30 5 12
练习四(1)
2.我会填。 (1)请写出不大于20的2的倍数:
2,4,6,8,10,12,14,16,18,20 2的倍数的特征是: 尾数是2,4,6,8,0
练习四(1)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自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偶数(2的倍数)
自然数
0质数合数Fra bibliotek0 1
练习四(1)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感谢观看
北师大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3 倍数与因数
练习四(2)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练习四(2)
复习旧知
(1)1-100中哪些数是质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位聪明的数学家想出了个寻 找质数的简单方法,在右面的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百数表中: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6课时 练习四(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四(1)一、教学目标1.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2.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其他方式展示一些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减法概念。
然后介绍减法符号及其含义。
2. 基础知识讲解1.讲解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教授正整数减法和整数减非负整数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了解减法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3. 练习环节3.1 练习一1.展示计算题,让学生轮流做出答案。
2.回答问题:“减法与加法的不同之处在哪里?”3.2 练习二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加深对减法概念及其应用的理解。
3.3 练习三让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编制并解答减法计算题目,加强学生对减法运算的运用能力。
3.4 练习四(1)1.展示题目:“小明有 10 元钱,他买了一个 5 元的玩具和一个 2 元的饮料,他还剩下多少钱?”2.让学生口算作答,并进行讨论。
3.在黑板上展示解题步骤,并加以讲解。
3.5 练习四(2)让学生解答其他类似的应用题,加强对减法的应用能力。
4. 总结归纳通过课堂练习,总结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回顾和复习,加强学生的巩固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减法计算的应用题作为作业,并要求学生练习口算减法运算。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中及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对减法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布置作业并批改,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四》教案及教学反思
4. 出示教材第 48 页练习四第 5 题和第 6 题。
0.35m³=( )dm³
2.04dm³=( )cm³
5300dm³=( )m³
2800cm³=( 325mL=( )L
师:同学们想一想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生:1m3=1000dm3,1dm3=1000cm3。 由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由低级单位换算
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师:回答正确,真棒,请同学们完成第 5 题和第 6 题。
学生填空,交流结果。
5. 出示教材第 48 页练习四第 7 题。
一个棱长为 6cm 的正方体药盒,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
表面积:6×6×6=216(cm2) 体 积:6×6×6=216(cm3) 学生自主计算,通过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6. 出示教材第 49 页练习四第 8 题和第 9 题。 一个长方体水箱的容积为 200L,这个水箱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 50cm 的正方形,水箱的高 是多少 cm?
于下结论要好得多,学生一时不能发现的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们充足的
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这时教师绝对不能暗示、替代,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
授之以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体积和容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单位的换算和测量不规则物体的 体积。 师:学习了这么多,下面我们来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下练习四的问题。 二.巩固练习: 1. 出示教材第 48 页练习四第 1 题。 用棱长为 1cm 的小正方体拼成下列两个图形,它们所占的空间一样大吗?为什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练习四|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练习四|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为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练习四的详细规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练习四。
该部分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具体涉及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华。
2. 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分数线的概念为基础,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分数线的概念为基础,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4. 混合运算:通过例题讲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四中的题目。
2. 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一款面包原价2元,现在打8折,请问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分数拆分成几个同分母的分数的和或差,并尝试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3 练习四(1)教案与反思精品
练习四(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江缘学校陈思梅
一、填一填。
1、写出48的所有因数:(),48的因数中,奇数有
(),偶数有()。
2、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的,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
是()。
1是所有自然数的()。
二、将下表补充完整。
有24个同学表演团体操,把队伍排列情况填写在下表中。
三、想一想。
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2,3,4,6,8,12,16,24,48
1,3
2,4,6,8,12,16,24,48 二、
三、10或20。
【素材积累】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摘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摘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旧摘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7课时 练习四(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7课时练习四(2)一、教学目标1.了解单位的概念和记法,能换算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2.能够熟练地作数量的加、减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板书教学法、听说结合、体验法;2.学法:记忆记忆、体验学习。
四、教学流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师为学生扫清思维障碍,使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对此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长度单位的知识点和加减法运算的知识点。
(2)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问题:1.告诉我1米等于多少分米? 2.求出3米2分米加上1米3分米的结果。
2. 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入新知识,建立桥梁,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因此,应采取下列教学策略:(1)给予示范: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事物,如:尺子、卷尺、米尺等,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标出正确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理解新知识:让学生试着把若干种长度单位进行换算,让学生感受到单位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运用新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例如:给学生出一些算数练习题,让他们进行计算。
3. 讲授课文(1)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课文并思考,教师可给予适当引导。
(2)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理解,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纠正。
4. 操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则要注意以下教学策略:(1)操练小组测试:把学生分成数个组,让他们进行加减法的小组测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感。
(2)练习训练:向学生提出一些练习题,例如求5米减2分米等,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训练。
5. 总结和归纳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让学生基于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因此,教师应采取如下教学策略:(1)总结要点:教师向学生讲授新的知识点,并总结出其中的要点,为学生提供方便。
(2)归纳结果:将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案
Lesson plan of exercise 4 in unit 3 of mathem atics volume 5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 dition
北师大版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
“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
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
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
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
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
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
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千克 3 kg=()g
4吨=()千克 6000 t =()kg
4千克500克=()克 3吨70千克=()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
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
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
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