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学习导航学案新人教B版1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_6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设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高中数学人教A版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和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2学情分析知识多,但是都是基础知识,可以先自学再师生共同总结,教师重点强调易错的,如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3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难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和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1)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生:回忆,举例,交流.(2)从教科书中的8个例子,你能概括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吗?为了解集合的含义做铺垫,培养概括能力.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8个例子并进行思考、概括;生:阅读教科书上的8个例子,尝试概括8个例子的共同特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概括8个例子的特征,得出结论.(3)给出集合的含义.(4)你能说说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吗?引导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并引导学生自己概括集合中元素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要求说明理由.生:阅读教科书,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应当如何描述?明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可提出类似于“高一(1)班里所有学生组成集合A,a是班里的成员,b是高一(2)班的同学,a、b与A分别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生:阅读教科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6)你知道常用数集的记号吗?使学生回忆数集的扩充过程,认识常用数集的记号.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阅读教科书第3页表格中的内容.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阅读教科书,认识常用数集记号,完成教科书第6页练习第1题,习题1.1A组第1题.(7)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例1中的集合吗?使学生学习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并发现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师: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再引导学生归纳列举法的特点.生:阅读教科书,尝试用列举法表示例1中的集合,并思考列举法的特点.完成习题1.1A组第3题.(8)你从教科书第4页的“思考”中想到了什么?使学生体会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必要性,会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师:提出教科书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用列举法表示相应集合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描述法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描述法的相关内容,归纳描述法的特点.生:思考不能用列举法表示有关集合的理由,与同学讨论交流;阅读教科书,思考描述法的特点,与同学交流阅读教科书的体会,说出自己对描述法特点的认识.完成例2,交流应当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讨论两种表示法各自的特点、适用对象等.(9)通过学习,你现在能解决教科书第6页练习与习题1.1中的哪些问题?反馈学生掌握集合概念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第6页练习第2题,习题1.1A组第2题.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师:让学生先讲述解答情况,再作出评价学生,给出正确解答.(10)小结:为什么要学习集合?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归纳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生:思考、整理、表述概括的结果.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是否认识到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的必要性,有关知识是否落实,是否认识了两种表示法的特点.(11)课后作业解决下列问题:习题1.1A组第4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举几个集合实例,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对象.。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 集合的运算》_3
课题名称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三)
授课时间
学生年级
高一
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Fra bibliotek的并集与交集。
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考试大纲描述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全员参与。
思
1.通过实例学习全集和补集的定义。
2.自主做例1和例2。
3.补集的性质,例3及其变式。
1.自学思考全集、补集定义的三种语言表达方式及相互转化。
2.自主完成例题及变式。
全员参与,一小部分学生可能不能达标。
议
1.分组议对例1例2的答案,组内交流。
2.分组讨论性质。
分三次分组讨论思考环节的三个问题。
A. B.{1,3,5}C.{2,4}D.{1,2,3,4,5}
2.设全集U=R,A={x|0≤x≤6},则∁RA等于()
A.{0,1,2,3,4,5,6} B.{x|x<0或x>6} C.{x|0<x<6} D.{x|x≤0或x≥6}
3.已知集合U={x|x>0},∁UA={x|0<x<2},那么集合A=()
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
教材内容分析
集合的基本运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第三部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是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对象,在实践中应用广泛,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
高一数学人教B版必修1: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 学案
§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集合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学习目标了解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概念,掌握用V enn图表示集合的方法,通过子集理解两集合相等的意义.自学导引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________________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________(或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2.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集合A 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________.3.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__________,记作________(或________).4.________是任何集合的子集,________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对点讲练知识点一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例1 (1)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2)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原集合子集子集的个数∅{a}{a,b}{a,b,c}由此猜想:含n个元素的集合{a1,a2,…,a 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多少?真子集的个数及非空真子集的个数呢?规律方法(1)分类讨论是写出所有子集的有效方法,一般按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多少来划分,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做到不重不漏.(2)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变式迁移1 已知集合M满足{1,2}⊆M⊆{1,2,3,4,5},写出集合M.知识点二 集合基本关系的应用例2 (1)已知集合A ={x |-3≤x ≤4},B ={x |2m -1<x <m +1},且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本题(1)中,若将“B ⊆A ”改为“A ⊆B ”,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规律方法 (1)分析集合关系时,首先要分析、简化每个集合.(2)此类问题通常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形定数,还要注意验证端点值,做到准确无误,一般含“=”用实心点表示,不含“=”用空心点表示.(3)此类问题还应注意“空集”这一“陷阱”,尤其是集合中含有字母参数时,初学者会想当然认为非空集合而丢解,因此分类讨论思想是必须的.变式迁移2 已知A ={x |x 2-5x +6=0},B ={x |mx =1},若B A ,求实数m 所构成的集合M .知识点三 集合相等关系的应用例3 已知集合A ={2,x ,y },B ={2x,2,y 2}且A =B ,求x ,y 的值.规律方法 集合相等则元素相同,但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防止错解.变式迁移3 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a ,b a,1,也可表示为{a 2,a +b,0},求a ,b .1.元素、集合间的关系用符号“∈”或“∉”表示,集合、集合间的关系用“⊆”、“=”或“”等表示.2.在特定的情况下集合也可以作为元素,如集合B ={∅,{0},{1},{0,1}},则此时{1}∈B ,而不能是{1}B .3.解集合关系的问题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当A ⊆B 时,A =B 或A B .(2)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关系:①先用列举法表示两个集合再判断;②分类讨论.(3)解数集问题学会运用数轴表示集合.(4)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可用V enn 图直观表示.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①空集没有子集;②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④若∅A 时,则A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2.已知集合A ={x |a -1≤x ≤a +2},B ={x |3<x <5},则能使A ⊇B 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3<a ≤4}B .{a |3≤a ≤4}C .{a |3<a <4}D .∅3.设B ={1,2},A ={x |x ⊆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A .A ⊆B B .B ⊆AC .A ∈BD .B ∈A4.若集合A ={x |x =n ,n ∈N },集合B =⎩⎨⎧⎭⎬⎫x |x =n 2,n ∈Z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5.在以下六个写法中:①{0}∈{0,1};②∅{0};③{0,-1,1}⊆{-1,0,1};④0∈∅;⑤Z ={正整数};⑥{(0,0)}={0},其中错误写法的个数是( )A .3B .4C .5D .6二、填空题6.满足{0,1,2}A ⊆{0,1,2,3,4,5}的集合A 的个数是________.7.设M ={x |x 2-1=0},N ={x |ax -1=0},若N ⊆M ,则a 的取值集合为________.8.若{x |2x -a =0,a ∈N }⊆{x |-1<x <3},则a 的所有取值组成的集合为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9.设集合A ={1,a ,b },B ={a ,a 2,ab },且A =B ,求实数a 、b 的值.10.已知集合A ={x |-2k +3<x <k -2},B ={x |-k <x <k },若A B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探究驿站】11.已知集合M={x|x=m+16,m∈Z},N={x|x=n2-13,n∈Z},P={x|x=p2+16,p∈Z},请探求集合M、N、P之间的关系.§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集合之间的关系答案自学导引1.任意一个A⊆B B⊇A A包含于BB包含A2.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A)A=B3.真子集A B B A4.空集空集对点讲练例1 解(1)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1},{2};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0,1},{0,2},{1,2};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0,1,2}.故集合{0,1,2}的所有子集为∅,{0},{1},{2},{0,1},{0,2},{1,2},{0,1,2}.其中除去集合{0,1,2},剩下的都是{0,1,2}的真子集.(2)原集合子集子集的个数∅∅ 1{a}∅,{a} 2{a,b}∅,{a},{b},{a,b} 4{a,b,c}∅,{a},{b},{c},{a,b},{a,c},{b,c},{a,b,c}8这样,含n个元素的集合{a1,a2,…,a 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2n,真子集的个数是2n -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变式迁移1解由已知条件知所求M为:{1,2},{1,2,3},{1,2,4},{1,2,5},{1,2,3,4},{1,2,3,5},{1,2,4,5},{1,2,3,4,5}.例2 解(1)∵B⊆A,①当B=∅时,m+1≤2m-1,解得m≥2.②当B ≠∅时,有⎩⎪⎨⎪⎧ -3≤2m -1m +1≤42m -1<m +1,解得-1≤m <2,综上得m ≥-1.(2)显然A ≠∅,又A ⊆B ,∴B ≠∅,如图所示,∴⎩⎪⎨⎪⎧ 2m -1<m +12m -1<-3m +1>4,解得m ∈∅.变式迁移2 解 由x 2-5x +6=0得x =2或x =3.∴A ={2,3}由B A 知B =∅或B ={2}或B ={3}若B =∅,则m =0;若B ={2},则m =12;若B ={3},则m =13. ∴M =⎩⎨⎧⎭⎬⎫0,12,13. 例3 解 方法一 ∵A =B∴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元素相同∴⎩⎪⎨⎪⎧ x =2x y =y 2或⎩⎪⎨⎪⎧x =y 2y =2x , 解得x ,y 的值为⎩⎪⎨⎪⎧ x =0y =0或⎩⎪⎨⎪⎧ x =0y =1或⎩⎨⎧ x =14y =12验证得,当x =0,y =0时,A ={2,0,0}这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舍去.∴x ,y 的取值为⎩⎪⎨⎪⎧ x =0,y =1,或⎩⎨⎧x =14,y =12. 方法二 ∵A =B ,∴A 、B 中元素分别对应相同.∴⎩⎪⎨⎪⎧ x +y =2x +y 2,x ·y =2x ·y 2,即⎩⎪⎨⎪⎧x +y (y -1)=0, ①xy (2y -1)=0. ② ∵集合中元素互异,∴x 、y 不能同时为0.∴y ≠0.由②得x =0或y =12. 当x =0时,由①知y =1或y =0(舍去);当y =12时,由①得x =14. ∴⎩⎪⎨⎪⎧ x =0,y =1,或⎩⎨⎧ x =14,y =12.变式迁移3 解 由集合相等得:0∈⎩⎨⎧⎭⎬⎫a ,b a,1,易知a ≠0, ∴b a=0,即b =0,∴a 2=1且a 2≠a ,∴a =-1. 综上所述:a =-1,b =0.课时作业1.B [仅④是正确的.]2.B [∵A ⊇B ,∴⎩⎪⎨⎪⎧a -1≤3a +2≥5∴3≤a ≤4.]3.D [∵B 的子集为{1},{2},{1,2},∅,∴A ={x |x ⊆B }={{1},{2},{1,2},∅},∴B ∈A .]4.A 5.B6.7解析 本题即求集合{3,4,5}的非空子集个数,共23-1=7个.7.{-1,1,0}8.{0,1,2,3,4,5}9.解 ∵A =B 且1∈A ,∴1∈B .若a =1,则a 2=1,这与元素互异性矛盾,∴a ≠1.若a 2=1,则a =-1或a =1(舍).∴A ={1,-1,b },∴b =ab =-b ,即b =0.若ab =1,则a 2=b ,得a 3=1,即a =1(舍去). 故a =-1,b =0即为所求.10.解 ∵A B ,①若A =∅,且B ≠∅,则k >0,且-2k +3≥k -2⇒0<k ≤53; ②若A ≠∅,且B ≠∅,则⎩⎪⎨⎪⎧ k >0-2k +3<k -2-k ≤-2k +3k ≥k -2且-k =-2k +3与k =k -2不同时成立,解得53<k ≤3. 由①②可得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k |0<k ≤3}.11.解 M ={x |x =m +16,m ∈Z }={x |x =6m +16,m ∈Z }. N ={x |x =n 2-13,n ∈Z }={x |x =3n -26,n ∈Z }. P ={x |x =p 2+16,p ∈Z }={x |x =3p +16,p ∈Z }. ∵3n -2=3(n -1)+1,n ∈Z ,∴3n -2,3p +1都是3的整数倍加1,从而N =P .而6m +1=3×2m +1是3的偶数倍加1,∴M N =P .。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2。
1 集合之间的关系错误!教学分析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引入集合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归纳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集合间的关系教学中,建议重视使用Venn图,这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直观图示来理解抽象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集合符号越来越多,建议教学时引导学生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关系和符号,例如∈与 的区别.三维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教学难点: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错误!导入新课思路1。
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思路2.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空:(1)0____N;(2)错误!____Q;(3)-1.5____R.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答案:(1)∈;(2) ;(3)∈)推进新课新知探究错误!错误!③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④E={2,4,6},F={6,4,2}。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课后作业 新人教B版必修1-新人教B版高一必修1数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1.集合{x∈N|x=5-2n,n∈N}的子集的个数是( )A.9B.8C.7D.6解析:∵x∈N,n∈N,∴集合{x∈N|x=5-2n,n∈N}={1,3,5}.∴其子集的个数是23=8.答案:B2.已知P={0,1},M={x|x⊆P},则P与M的关系为( )A.P⫋MB.P∉MC.M⫋PD.P∈M解析:M={x|x⊆P}={⌀,{0},{1},{0,1}},故P∈M.答案:D3.设集合A={x∈Z|x<-1},则( )A.⌀=AB.∈AC.0∈AD.{-2}⫋A解析:A中⌀与集合A的关系应为⌀⊆A或⌀⫋A,B中∉A,C中0∉A,D正确.答案:D4.已知集合A=,集合B={m2,m+n,0},若A=B,则( )A.m=1,n=0B.m=-1,n=1C.m=-1,n=0D.m=1,n=-1解析:由A=B,得m2=1,且=0,且m=m+n,解得m=±1,n=0.又m≠1,∴m=-1,n=0.答案:C5.设集合M=,集合N=,则(A.M=NB.M⫋NC.N⫋MD.M不是N的子集,N也不是M的子集解析:集合M中的元素x=(k∈Z),集合N中的元素x=(k∈Z),当k∈Z时,2k+1代表奇数,k+2代表所有整数,故有M⫋N.答案:B6.若非空数集A={x|2a+1≤x≤3a-5},B={x|3≤x≤22},则能使A⊆B成立的所有a的集合是( )A.{a|1≤a≤9}B.{a|6≤a≤9}C.{a|a≤9}D.⌀解析:∵A为非空数集,∴2a+1≤3a-5,即a≥6.又∵A⊆B,∴∴1≤a≤9.综上可知,6≤a≤9答案:B7.已知A={y|y=x2-2x-6,x∈R},B={x|4x-7>5},那么集合A与B的关系为.解析:对于二次函数y=x2-2x-6,x∈R,y最小==-7,所以A={y|y≥-7}.又B={x|x>3},由图知B⫋A.答案:B⫋A9.已知集合A={x|x=1+a2,a∈R},B={y|y=a2-4a+5,a∈R},试判断这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解:因为x=1+a2,a∈R,所以x≥1.因为y=a2-4a+5=(a-2)2+1,a∈R,所以y≥1,故A={x|x≥1},B={y|y≥1},所以A=B.10.已知集合A={x||x-a|=4},集合B={1,2,b}.(1)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对于任意实数b都有A⊆B?若存在,求出相应的a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2)若A⊆B成立,求出相应的实数对(a,b).解:(1)不存在.理由如下:若对任意的实数b都有A⊆B,则当且仅当1和2也是A中的元素时才有可能.因为A={a-4,a+4},所以这都不可能,所以这样的实数a不存在.(2)由(1)易知,当且仅当时A⊆B.解得所以所求的实数对为(5,9),(6,10),(-3,-7),(-2,-6).。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_19
1.2.1集合之间的关系一、教材分析本小节内容是在《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是下一节学习《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小节是概念课,重视教学过程,因此我选择问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概念。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忆子集、真子集、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2.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3.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
4.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准确地表示出来。
5.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空集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观察的能力。
2.初步经历用集合语言描述集合对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形、符号所带来的魅力。
2.感悟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数学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县城高中普通班高一学生。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三节数学课,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集合的两种表示法,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本节课类比实数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这种类比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集合关系本质并用集合语言描述出来对于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已知任意两个实数a,b,如果满足a≥b,b≥a,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b.2.若实数x满足x>1,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呢?x≥1时呢?3.方程ax2-(a+1)x+1=0的根一定有两个吗?二)、预习导引1.集合相等、子集、真子集的概念(1)集合相等:①定义:如果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反过来,集合B的每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②符号表示:A=B.③图形表示:(2)子集①定义: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②符号表示:A⊆B或B⊇A.③图形表示:或(3)真子集①定义: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②符号表示:A B或B A.③图形表示:2.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设A={x|p(x)},B3.∅(1)∅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2)∅是任意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课堂讲义要点一有限集合的子集确定问题例1写出集合A={1,2,3}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解由0个元素构成的子集:∅;由1个元素构成的子集:{1},{2},{3};由2个元素构成的子集:{1,2},{1,3},{2,3};由3个元素构成的子集:{1,2,3}.由此得集合A的所有子集为∅,{1},{2},{3},{1,2},{1,3},{2,3},{1,2,3}.在上述子集中,除去集合A本身,即{1,2,3},剩下的都是A的真子集.规律方法 1.求解有限集合的子集问题,关键有三点:(1)确定所求集合;(2)合理分类,按照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依次写出;(3)注意两个特殊的集合,即空集和集合本身.2.一般地,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其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跟踪演练1已知集合M满足{2,3}⊆M⊆{1,2,3,4,5},求集合M及其个数.解当M中含有两个元素时,M为{2,3};当M中含有三个元素时,M为{2,3,1},{2,3,4},{2,3,5};当M中含有四个元素时,M为{2,3,1,4},{2,3,1,5},{2,3,4,5};当M中含有五个元素时,M为{2,3,1,4,5};所以满足条件的集合M为{2,3},{2,3,1},{2,3,4},{2,3,5},{2,3,1,4},{2,3,1,5},{2,3,4,5},{2,3,1,4,5},集合M的个数为8.要点二集合间关系的判定例2指出下列各对集合之间的关系:(1)A={-1,1},B={(-1,-1),(-1,1),(1,-1),(1,1)};(2)A={x|x是等边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3)A={x|-1<x<4},B={x|x-5<0};(4)M={x|x=2n-1,n∈N*},N={x|x=2n+1,n∈N*}.解(1)集合A的代表元素是数,集合B的代表元素是有序实数对,故A与B之间无包含关系.(2)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故A B.(3)集合B={x|x<5},用数轴表示集合A,B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B.(4)由列举法知M={1,3,5,7,…},N={3,5,7,9,…},故N M.规律方法 对于连续实数组成的集合,通常用数轴来表示,这也属于集合表示的图示法.注意在数轴上,若端点值是集合的元素,则用实心点表示;若端点值不是集合的元素,则用空心点表示.跟踪演练2 集合A ={x |x 2+x -6=0},B ={x |2x +7>0},试判断集合A 和B 的关系.解 A ={-3,2},B =⎩⎨⎧⎭⎬⎫x |x >-72. ∵-3>-72,2>-72, ∴-3∈B,2∈B ∴A ⊆B又0∈B ,但0∉A ,∴A B .要点三 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范围问题例3 已知集合A ={x |-3≤x ≤4},B ={x |2m -1<x <m +1},且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B ⊆A ,(1)当B =∅时,m +1≤2m -1,解得m ≥2.(2)当B ≠∅时,有⎩⎪⎨⎪⎧ -3≤2m -1,m +1≤4,2m -1<m +1,解得-1≤m <2,综上得{m |m ≥-1}.规律方法 1.(1)分析集合间的关系时,首先要分析、简化每个集合.(2)利用数轴分析法,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形定数,还要注意验证端点值,做到准确无误.2.涉及字母参数的集合关系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跟踪演练3 已知集合A ={x |1≤x ≤2},B ={x |1≤x ≤a ,a ≥1}.(1)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B ⊆A ,求a 的取值范围.解 (1)若A B ,由图可知a >2.(2)若B ⊆A ,由图可知1≤a ≤2.四)、当堂检测1.集合A ={x |0≤x <3,x ∈N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A.4B.7C.8D.16答案 B解析 可知A ={0,1,2},其真子集为:∅,{0},{1},{2},{0,1},{0,2},{1,2}.共有23-1=7(个).2.设集合M ={x |x >-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0}⊆MB.{0}∈MC.∅∈MD.0⊆M答案 A解析 选项B 、C 中均是集合之间的关系,符号错误;选项D 中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符号错误.3.已知M ={-1,0,1},N ={x |x 2+x =0},则能表示M ,N 之间关系的V enn 图是( )答案 C解析 M ={-1,0,1},N ={0,-1},∴N M .4.已知集合A ={2,9},集合B ={1-m,9},且A =B ,则实数m =________.答案 -1解析 ∵A =B ,∴1-m =2,∴m =-1.5.已知∅{x |x 2-x +a =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a|a≤1 4}解析∵∅{x|x2-x+a=0}. ∴{x|x2-x+a=0}≠∅.即x2-x+a=0有实根.∴Δ=(-1)2-4a≥0,得a≤1 4.五)、课堂小结1.对子集、真子集有关概念的理解(1)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即由x∈A,能推出x∈B,这是判断A⊆B的常用方法.(2)不能简单地把“A⊆B”理解成“A是B中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时,则A中不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3)在真子集的定义中,A、B首先要满足A⊆B,其次至少有一个x∈B,但x∉A.2.集合子集的个数求集合的子集问题时,一般可以按照子集元素个数分类,再依次写出符合要求的子集.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个数的规律为: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有2n-2个非空真子集.。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_0
+ §1.2.1集合之间的关系目标重点:子集的概念目标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预习自学】 1: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如果集合A 中______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作集合B 的________,记作_____或______(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注(1)A B ⊆有两种可能:①A 中所有元素是B 中的一部分元素②A 与B 是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2)判定A 是B 的子集,即判定“任意x A x B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4) 易混符号:①“∈”与“⊆”②{}0与∅子集的维恩图表示法2Q 的元素,那么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分别记作_________或_________3: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B 的______,记作:_______或________,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真子集的维恩图表示法注: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判定A 是B 的真子集,即判定“任意x A x B ∈⇒∈,且存在00x B x A ∈⇒∉”;A=BΦA4、含n 个元素的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真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_,非空真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5: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_________________,反过来,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___________,记作A =B (读作集合A 等于集合B );注:(1)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相等;(2)A B ⊆且B A ⊆⇔A=BC A6、集合关系的传递性:A B ⊆,B C ⊆⇒A C ⊆; A B,B C ⇒A C7、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设A={x|p(x)},B={x|q(x)},如果_______,则x A x B ∈⇒∈.于是x 具有性质p(x)⇒x 具有性质q (x ),即______,反之,如果______,则A 一定是B 的子集。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 集合的运算》_20
1.2.2交集、并集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必修- -》的第1.2.2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和并集。
本节课安排了一个课时,本课时所要讲解的是交集与并集。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中会感觉比较困难。
另外教材中通过图形和文字把概念进行了直观的描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时注重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转化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运算的含义,会利用定义求简单的交集与并集。
(2) 能够用集合语言和图形表示交集和并集。
(3) 让学生体会到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会利用图形求无限集的交集并集的运算,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例导入分析,然后再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结论的过程,给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
(2)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3) 通过数学语言的描述,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通过语言的相互转化,让学生感受各种形式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并集概念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教学难点:(1)交集与并集的理解与运用,(2)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两节课刚刚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基本关系,对集合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于集合之间关系的表示也掌握了图示法等的集合表示方法。
但是学生刚从初中阶段过渡来,对问题的理解留在初中阶段的直观性、具体化、形象化的认知阶段,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很困难,这是学生的不利因素,这也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三、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①集合A={1,2,3},集合B={3,4,5},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为{1,2,3,3,4,5};②集合A={1,2,3},集合B={3,4,5},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为{1,2,3,4,5};③集合A={1,2,3},集合B={3,4,5},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为{3}.答案①二)、预习导引1.并集与交集的概念(1)A∩B=B∩A,A∩A=A,A∩∅=∅;(2)A∪B=B∪A,A∪A=A,A∪∅=A;(3)A⊆B⇔A∩B=A⇔A∪B=B.要点一集合并集的简单运算例1(1)设集合M={4,5,6,8},集合N={3,5,7,8},那么M∪N等于()A.{3,4,5,6,7,8}B.{5,8}C.{3,5,7,8}D.{4,5,6,8}(2)已知集合P={x|x<3},Q={x|-1≤x≤4},那么P∪Q等于()A.{x|-1≤x<3}B.{x|-1≤x≤4}C.{x|x≤4}D.{x|x≥-1}答案(1)A(2)C解析(1)由定义知M∪N={3,4,5,6,7,8}.(2)在数轴上表示两个集合,如图.规律方法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应看清集合中元素的范围,简化集合,若是用列举法表示的数集,可以根据并集的定义直接观察或用Venn图表示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若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可借助数轴分析写出结果,此时要注意当端点值不在集合中时,应用“空心点”表示.跟踪演练1(1)已知集合A={x|(x-1)(x+2)=0};B={x|(x+2)(x-3)=0},则集合A∪B是()A.{-1,2,3}B.{-1,-2,3}C.{1,-2,3}D.{1,-2,-3}(2)若集合M={x|-3<x≤5},N={x|x<-5,或x>5},则M∪N=________.答案(1)C(2){x|x<-5,或x>-3}解析 (1)A ={1,-2},B ={-2,3}, ∴A ∪B ={1,-2,3}.(2)将-3<x ≤5,x <-5或x >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M ∪N ={x |x <-5,或x >-3}. 要点二 集合交集的简单运算例2 (1)已知集合A ={0,2,4,6},B ={2,4,8,16},则A ∩B 等于( ) A.{2}B.{4}C.{0,2,4,6,8,16}D.{2,4}(2)设集合A ={x |-1≤x ≤2},B ={x |0≤x ≤4},则A ∩B 等于( ) A.{x |0≤x ≤2} B.{x |1≤x ≤2} C.{x |0≤x ≤4} D.{x |1≤x ≤4}答案 (1)D (2)A解析 (1)观察集合A ,B ,可得集合A ,B 的全部公共元素是2,4,所以A ∩B ={2,4}. (2)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与B ,如下图.则由交集的定义可得A ∩B ={x |0≤x ≤2}.规律方法 1.求交集就是求两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和求并集的解决方法类似. 2.当所给集合中有一个不确定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分类的标准取决于已知集合. 跟踪演练2 已知集合A ={x |-1<x ≤3},B ={x |x ≤0,或x ≥52},求A ∩B ,A ∪B .解 ∵A ={x |-1<x ≤3},B ={x |x ≤0,或x ≥52},把集合A 与B 表示在数轴上,如图.∴A ∩B ={x |-1<x ≤3}∩{x |x ≤0,或x ≥52}={x |-1<x ≤0,或52≤x ≤3};A ∪B ={x |-1<x ≤3}∪{x |x ≤0,或x ≥52}=R .要点三 已知集合交集、并集求参数例3 已知A ={x |2a ≤x ≤a +3},B ={x |x <-1,或x >5},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由A ∩B =∅,(1)若A =∅,有2a >a +3,∴a >3. (2)若A ≠∅,如下图:∴⎩⎪⎨⎪⎧2a ≥-1,a +3≤5,2a ≤a +3,解得-12≤a ≤2.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12≤a ≤2,或a >3}.规律方法 1.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的运算,利用数轴分析法直观清晰,易于理解.若出现参数应注意分类讨论,最后要归纳总结.2.建立不等式时,要特别注意端点值是否能取到.最好是把端点值代入题目验证.跟踪演练3 设集合A ={x |-1<x <a },B ={x |1<x <3}且A ∪B ={x |-1<x <3},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如下图所示,由A ∪B ={x |-1<x <3}知,1<a ≤3.四)、当堂检测1.若集合A ={0,1,2,3},B ={1,2,4},则集合A ∪B 等于( ) A.{0,1,2,3,4} B.{1,2,3,4} C.{1,2} D.{0}答案 A解析 集合A 有4个元素,集合B 有3个元素,它们都含有元素1和2,因此,A ∪B 共含有5个元素.故选A.2.设A ={x ∈N |1≤x ≤10},B ={x ∈R |x 2+x -6=0},则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2}B.{3}C.{-3,2}D.{-2,3} 答案 A解析 注意到集合A 中的元素均为自然数,因此易知A ={1,2,3,4,5,6,7,8,9,10},而直接解集合B 中的方程可知B ={-3,2},因此阴影部分显然表示的是A ∩B ={2}. 3.集合P ={x ∈Z |0≤x <3},M ={x ∈R |x 2≤9},则P ∩M 等于( ) A.{1,2}B.{0,1,2}C.{x|0≤x≤3}D.{x|0≤x<3}答案 B解析由已知得P={0,1,2},M={x|-3≤x≤3},故P∩M={0,1,2}.4.已知集合A={x|x>2,或x<0},B={x|-5<x<5},则()A.A∩B=∅B.A∪B=RC.B⊆AD.A⊆B答案 B解析∵A={x|x>2,或x<0},B={x|-5<x<5},∴A∩B={x|-5<x<0,或2<x<5},A∪B=R.故选B.5.设集合M={x|-3≤x<7},N={x|2x+k≤0},若M∩N≠∅,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k≤6解析因为N={x|2x+k≤0}={x|x≤-k2},且M∩N≠∅,所以-k2≥-3⇒k≤6.五)、课堂小结1.对并集、交集概念的理解(1)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可兼”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 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两个集合A,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2)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集合的交、并运算中的注意事项(1)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可直接根据集合的“交”、“并”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2)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到.。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预习导航1.维恩(Venn )图我们常用平面内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用这种图形可以形象地表示出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图形通常叫做维恩(Venn )图.2.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的概念思考1“∈”与“⊆”有何区别与联系?提示: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就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是指单个对象与对象的全体的从属关系;而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也就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是指由某些对象组成的部分与全部对象组成的全体之间的包含关系.从属关系(∈)一般只能用在元素与集合之间,包含关系(⊆,)只能用在集合与集合之间.在使用以上符号的时候先要弄清楚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还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1∈N,-1∉N,1∈{1}等,但不能写成0={0}或0⊆{0};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N⊆R,{1,2,3}⊆{1,2,3},{1,2,3}{1,2,3,4}等.3.子集、真子集的性质(1)规定: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都有∅⊆A。
(2)任何一个集合A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3)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则A⊆C.(4)对于集合A,B,C,如果A B,B C,则A C。
人教课标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之间的关系》导学案1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学习要点: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集合关系与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二、新课学习:(一)子集、真子集的概念1、本班所有姓王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与本班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间的关系.2、教材提供的实例.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 集合B 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 ,记作 ,读作 .若集合P 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 的元素,那么P 不包含于Q ,或Q 不包含P 记作若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 . 记作 ,读作 用维恩图表示包含、真包含和不包含:(二)子集、真子集的性质传递性:空集是 ,是 的真子集.(三)集合相等1、2、(四)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1.推出符号:⇒ 已知{}{}Q x x R x x ==是有理数,是实数容易看出Q 是R 的子集,所以“若x 是有理数,则x 是实数”是正确命题,这个命题还可以表述为“x 是有理数推出x 是实数”“推出”一词用符号“⇒”来表示。
即:2.集合关系与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 设{}{}(),()A x p x B x q x ==。
如果A B ⊆,则x A x B ∈⇒∈于是x 具有性质()p x ⇒x 具有性质()q x ,即()p x ⇒ ()q x反之,如果()p x ⇒ ()q x ,则A B ⊆如果()p x ⇒ ()q x 和()()q x p x ⇒都是正确的命题可表示为()()p x q x ⇔(符号“⇔”是互相推出的意思) 如果()()p x q x ⇔,则A B =,如果A B =,则()()p x q x ⇔(五)例子例1、写出集合{}1,2,3A =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例2、说出下列每对集合之间的关系(1){}{}1,2,3,4,5,1,3,5A B ==(2){}{}21,1P x x Q x x ====(3){}{}21,,C x x n n Z D x x Z ==+∈=∈例3、判定下列集合A 与B 的关系(1){}{}12,36A x x B x x ==是的约数是的约数(2){}{}3,5A x x B x x =>=>(3){}{},A x x B x x ==是矩形是有一个内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课堂练习:1、教材第13页练习2、补充练习:已知集合A=},52|{≤<-x x }121|{-≤≤+=m x m x B 且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课后作业:。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1)(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1)的全部内容。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重点)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判断集合间的关系.(难点、易混点)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并会应用.(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子集与真子集阅读教材P10~P11“例1”以上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子集与真子集定义符号语言图形语言(Venn图)子集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A⊆B(或B⊇A)真子集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A B(或B A)2.子集的性质(1)规定: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都有∅⊆A.(2)任何一个集合A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3)如果A⊆B,B⊆C,,则A⊆C。
(4)如果A B,B C,则A C.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是∅。
( )(2)正整数集是自然数集的子集.()(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解析】(1)集合{0}是以0为元素的集合,是非空集合,故(1)错;(2)∵对任意x∈N+,都有x∈N,∴N+⊆N,故(2)正确;(3)∵空集不是空集的真子集,但是空集的子集,∴(3)对.【答案】(1)×(2)√(3)√教材整理2 集合的相等阅读教材P11“集合的相等”~P13“思考与讨论"以上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集合相等定义符号语言图形语言(Venn图)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反过来,集合B的每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A=B2如果A⊆B,B⊆A,则A=B;反之,如果A=B,则A⊆B,且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自主整理1.集合之间的关系(1)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或B包含A),记作A⊆B或B⊇A;若集合P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的元素,那么P不包含于Q,或Q不包含P,记作P Q.(2)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3)Venn图(维恩图):在平面内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用这种图形可以形象地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如图1-2-1:图1-2-1(4)简单性质:①A⊆A,也就是说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②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都有∅空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③若A⊆B,B⊆C,则A⊆C;若A B,B C,则A C.④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B且B⊆A,则A=B;反之,若A=B,则A⊆B 且B⊆A.(5)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设A={x|p(x)},B={x|q(x)}.如果A⊆B,则x∈A⇒x∈B;反之,如果p(x)⇒q(x),则A一定是B的子集.如果A=B,则p(x)⇔q(x);反之,如果p(x)⇔q(x),则A=B.2.交集与并集(1)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由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B的交集,记作A∩B,即交集A∩B={x|x∈A且x∈B}.(2)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由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 的并集.记作A∪B,即并集A∪B={x|x∈A或x∈B}.(3)简单性质:①A∩A=A,A∩∅=∅,A∩B=B∩A;②A∪A=A,A∪∅=∅∪A=A,A∪B=B∪A;③A∩B⊆A∪B;④A⊆B⇔A∩B=A,A⊆B⇔A∪B=B.3.全集与补集(1)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2)如果给定集合A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由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在U中的补集,即若U是一个集合,A⊆U,则A={x|x∈U且x∉A},全集通常用矩形区域表示,如图1-2-2.图1-2-2(3)简单性质:①(A)=A;②A∩A=∅;③A∪A=U.高手笔记1.对于给定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到底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还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应用相应的符号.“∈”与“⊆”这两个符号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书写上都很相近,要仔细识别和书写.判断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关键是要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2.注意子集符号的应用.A⊆B是指A B或A=B.若A B,可形象理解为B中元素至少比A中元素多一个.A=B可从A的元素与B的元素完全一样去理解.3.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个子集.再结合空集、真子集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得出:共有2n-1个非空子集,2n-1个真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4.在学习中应了解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实质上即是生活中的“部分”“全体”“剩余”等概念在数学中的抽象与反映.5.“集合用图很方便,子交并补很明显”,将满足条件的集合用Venn图或数轴一一表示出来,从而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这是既简单又直观且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要注意灵活运用.名师解惑1.如何正确理解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剖析:(1)集合间交、补、并运算的结果仍然是一个集合.就如同两个数进行加减等运算后结果仍然是一个数一样.(2)交集:要从x∈A∩B,则x∈A且x∈B来理解,要理解这里的“且”.①A∩B是一个新集合的表达式,是由A与B的所有的公共元素组成的;②当A与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它们没有交集,而是交集为∅,同时结合集合的一些特征去理解.(3)并集:x∈A∪B,则x∈A或x∈B,这里的“或”是指x∈A,x∈B,x同时属于A与B这三种情况.(4)补集是在相对于有全集的情况下才有的,所以谈到补集,一定要首先给出全集.2.处理集合运算问题时应注意什么?剖析:(1)处理集合运算问题时,要注意化简集合的表达式.如果集合中含有字母,要注意对字母分类讨论.(2)在解决有关集合运算题目时,一要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如“所有”“且”“或”等;二要把握它们各自的实质;三要借助数轴,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3)Venn 图在集合中起到数形结合的作用,由图可以把一些不明确的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4)在学习子、交、并、补集的概念时,应注意对“任何一个”“都”“所有”“或”“且”等词的理解,“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忽略了“交集”概念中的“所有”两个字就会错误地认为“若A={1,2,3},B={2,3,4},则A∩B={2}”.“并集”概念中的“或”与生活用语中的“或”含义不同,生活用语中的“或”一般是或此或彼,必具其一,不兼有,“并集”概念中的“或”是可兼有的,但不必须兼有.讲练互动【例题1】设集合A={-1,1},集合B={x|x 2-2ax+b=0},若B≠∅,B ⊆A,求a 、b 的值.分析:由B≠∅,B ⊆A,可见B 是A 的子集.而A 的子集有三个:{-1}、{1}、{-1,1}.所以B 要分三种情形讨论.解:由B ⊆A,知B 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A.又B≠∅,故集合B 有三种情形:B={-1}或B={1}或B={-1,1}.当B={-1}时,B={x|x 2+2x+1=0},故a=-1,b=1;当B={1}时,B={x|x 2-2x+1=0},故a=b=1;当B={-1,1}时,B={x|x 2-1=0},故a=0,b=-1.综上所述,a 、b 的值为⎩⎨⎧==1b -1,a 或⎩⎨⎧==1b 1,a 或⎩⎨⎧==-1.b 0,a 绿色通道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考虑到集合B 的所有可能的情况,这是处理集合与其子集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另外,此题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结合根的判别式求解.此题容易发生的错误是:没有注意题中的已知条件,又多加上B=∅的情形,从而画蛇添足!变式训练1.已知A={x|x 2+4x=0,x∈R },B={x|x 2+2(a+1)x+a 2-1=0,a∈R ,x∈R },若B ⊆A,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分析:含参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可能是空集、单个元素集或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需要对此进行讨论.对于条件B ⊆A 不能忽略了B=∅这种情况.解:由已知得A={0,-4}.由于集合B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a+1)x+a 2-1=0的实数解的集合,该方程对应的解有两个、一个或者无解,因此集合B 有如下几种可能:(1)A=B,即B={0,-4}.∵0和-4是方程x 2+2(a+1)x+a 2-1=0的两根, 由韦达定理有⎩⎨⎧==+0.1-a -4,1)2(a -2解得a=1. (2)B A,此时又可以分两种情况:①当B ≠∅,即B={0}或B={-4}时,Δ=4(a+1)2-4(a 2-1)=0,解得a=-1.代入方程得x=0,因此B={0}满足条件.②当B=∅时,Δ=4(a+1)2-4(a 2-1)<0,解得a<-1.综上,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1或a=1.【例题2】已知集合A={x|x<-1或x>2},集合B={x|4x+p<0}.当B ⊆A 时,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分析:由B ⊆A,可知B 是A 的子集,利用数轴图示的方法,先把A 表示出来,然后再画出A 的子集即可求出B.解:集合A 、B 都是以不等式的形式给出的数集,欲求满足B ⊆A 的实数p,可先将“定集合A”在数轴上表示,然后再根据集合B 中不等式的方向,确定p 与集合A 中端点-1或2的关系. ∵B={x|4x+p<0}={x|x<4p -},将集合A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1-2-3).图1-2-3∵B ⊆A,∴4p -≤-1,即p≥4. 绿色通道若给出两个与不等式有关的数集之间的包含关系求参数范围时,常借助于数轴表示数集,以帮助解题,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画出来,从而直观、清晰地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分类讨论、等价转化、数形结合思想常使集合问题简捷化.变式训练2.(2007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1)设集合A={x|-1≤x≤2},B={x|0≤x≤4},则A∩B 等于( )A.{x|0≤x≤2}B.{x|1≤x≤2}C.{x|0≤x≤4}D.{x|1≤x≤4}解析: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如图所示.由图得A∩B={x|0≤x≤2}.答案:A3.A={-2≤x≤5},B={x|m+1≤x≤2m -1},B ⊆A,求m 的值.分析:解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问题通常可以借助数轴,本题需要对集合B 进行讨论.解:①当B=∅时,∅⊆A,符合题意,此时m+1>2m-1,解得m<2.②B≠∅,由题意画出数轴如图所示:则⎪⎩⎪⎨⎧≤--≥+-≤+.51221,121m m m m解之,得2≤m≤3.综合①②,得m 的取值范围是m≤3.【例题3】设A 、B 、I 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 ⊆B ⊆I,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A)∪B=I B.(A)∪(B)=I C.A∩(B)=∅ D.(A)∩(B)= B 解析:思路一:根据题意画出维恩图如图1--2-4,借助于图形的直观性,对照选项A 、B 、C 、D即可选出错误选项.图1--2-4思路二:根据题意A⊆B⊆I构造集合A、B、I,不妨设A={1},B={1,2},I={1,2,3},利用特殊值代入法可选出错误选项.思路三:根据集合的反演律选出错误选项.即(A∪B)=(A)∩(B);(A∩B)=(A)∪(B).对A选项,(A)∪B=(A∩(B))=I;对B选项,(A)∪(B)=(A∩B)=A;对C选项,A∩(B)=(A∪B)=∅;对D选项,(A)∩(B)=(A∪B)= B.答案:B绿色通道对于有关集合运算的问题,如果题目给出的集合是无限数集,可以结合数轴来帮助解决;如果给出的集合是有限集合,可以借助Venn图帮助解决问题.另外,通过此题的求解我们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A)∩(B)=(A∪B),(A)∪(B)=(A∩B).变式训练4.(2007吉林高三期末统考,文1)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A)∩(B)等于( )A.{1,6}B.{4,5}C.{2,3,4,5,7}D.{1,2,3,6,7}解析:思路一:观察或用Venn图得(A)∩(B)={1,3,6}∩{1,2,6,7}={1,6};思路二:观察或用Venn图得A∪B={2,3,4,5,7},则(A)∩(B)=(A∪B)={1,6}.答案:A5.已知集合U={x|1<x≤7},A={x|2≤x<5},B={x|3≤x<7}.求:(1)(A)∩(B);(2)(A∪B);(3)(A)∪B);(4)(A∩B).分析:首先把题目给出的集合(数集)在数轴上正确表示出来,在正确识别题目给出的集合符号后就可以得出结果.解: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集合U 、A 、B,求出A∩B={x|3≤x<5},A∪B={x|2≤x<7},A={x|1<x<2或5≤x≤7},B={x|1<x<3或x=7}, 于是得 (1)(A)∩(B)={x|1<x<2或x=7}; (2)(A∪B)={x|1<x<2或x=7}; (3)(A)∪(B)={x|1<x<3或5≤x≤7}; (4)(A∩B)={x|1<x<3或5≤x≤7}.【例题4】设a 、b 是两个实数,集合A={(x,y)|y=ax+b,x∈Z },B={(x,y)|y=3x 2+15,x∈Z },C={(x,y)|x 2+y 2≤144},讨论是否存在实数a 和b 使得A∩B≠∅,(a,b)∈C 同时成立. 分析:把A∩B≠∅转化为方程组有解的问题.解:由A∩B≠∅,知方程组⎩⎨⎧+=+=153x y b,ax y 2有解, 即方程3x 2-ax+15-b=0有解.∴Δ=a 2-4×3×(15-b)=a 2+12b-180≥0. ①由(a,b)∈C,得144≥a 2+b 2. ②由①②,得180-12b≤a 2≤144-b 2. ③由③,得(b-6)2≤0⇒b=6.把b=6代入③,得108≤a 2≤108,∴a 2=108,即a=±63. 把a=±63,b=6代入方程3x 2-ax+15-b=0, 解得x=±3,这与x∈Z 矛盾.故不存在实数a 、b 满足条件.黑色陷阱本题容易出现求到不等式②后由于该二元二次不等式组难以求解,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或者求出a=±63,b=6后下结论:存在实数a 、b 满足条件.后一种错误忽略了集合A 、B 中x∈Z 的条件,造成结论的错误.事实上,本题解法较多但由于题中所含字母较多,若不善于梳理,就容易造成思路混乱.变式训练6.已知A={x|-m 2≤x<4},B={x|2<x<-4m+1},若A∪B={x|-1≤x<5},求m 的值.分析:由于集合A 、B 都是无限数集,A∪B 可以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分析,因为A∪B 有元素-1,故只能-m 2=-1,同时-4m+1=5.如图:解:由已知作出数轴如图,根据题意,可知⎩⎨⎧=+= 5.14m --1,m -2解得m=-1. 教材链接1.[思考与讨论]两个非空集合的交集能等于空集吗?举例说明.答:能,当A 与B 无公共元素时,如A={1,2},B={3,4},显然有A∩B=∅.2.[思考与讨论]如何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平行与重合?答:设两条直线分别为l 1,l 2,则当l 1∩l 2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平行,当l 1∩l 2=l 1=l 2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