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发布稿(1)
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印刷稿-20140424修改 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四年四月表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表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1000100000 定位基础1000110000 测量控制点空间数据1000119000 测量控制点注记空间数据1000120000 数学基础1000120100 内图廓线空间数据1000120200 坐标网线空间数据1000200000 水系1000210000 河流空间数据1000219000 河流注记空间数据1000220000 沟渠空间数据1000229000 沟渠注记空间数据1000230000 湖泊空间数据1000239000 湖泊注记空间数据1000240000 水库空间数据1000249000 水库注记空间数据1000250000 海洋要素空间数据1000259000 海洋要素注记空间数据1000270000 水利及附属设施空间数据1000279000 水利及附属设施注记空间数据1000400000 交通1000410000 铁路空间数据1000419000 铁路注记空间数据1000420000 城际公路空间数据1000429000 城际公路注记空间数据1000430000 城市道路空间数据1000439000 城市道路注记空间数据1000460000 水运设施空间数据1000469000 水运设施注记空间数据1000480000 空运设施空间数据1000489000 空运设施注记空间数据1000600000 境界与行政区1000600100 行政区空间数据1000600200 行政区界线空间数据1000600900 行政区注记空间数据1000700000 地貌1000710000 等高线空间数据1000720000 高程注记点空间数据2000000000 土地信息要素2001000000 土地利用要素2001050000 开发区基本信息要素2001050100 基本信息面状要素表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表(续)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2001050101 面状图斑空间数据2001050104 面状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50200 基本信息线状要素2001050201 线状地物空间数据2001050204 线状地物注记空间数据2001050300 基本信息点状要素2001050301 点状地物空间数据2001050304 点状地物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100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20010601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1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200 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20010602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2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300 不可建设土地20010603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3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400 典型企业用地20010604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4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70000 其他信息要素2001070100 文本要素2001070110 文本数据文本数据2001070200 表格要素2001070210 表格数据表格数据2001070300 图件要素2001070310 图件数据栅格数据2001070400 其他数据要素2001070410 其他数据注1:本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第5位至第10位代码参考GB/T 13923—2006。
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评价规程-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〇年四月目次前言 (1)引言 (2)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工作准备 (2)5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4)7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7)8 成果编制 (9)9 成果验收与公示 (9)10 成果应用与更新 (10)附录A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1)附录B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2)附录C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附录D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定义 (18)附录E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0)附录F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0)附录G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32)附录H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图件编制要求 (34)前言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引言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要求等。
本规程适用于依法审批的各类开发区(旅游度假区除外)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开发区相关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作者:贺伟况福民王鹏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25期摘要以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分值达到84.89,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状况良好,管理绩效较好,但用地效益有待提高。
提出了制定集约标准、设立开发区用地门槛等提高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和用地效益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水口山中图分类号 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5-183-03Evaluation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s—A Case Study of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Changning, Hunan ProvinceHE Wei, KUANG Fumin, WANG Peng*(College of City and Tourism,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2)Abstract Taking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was evaluated, by means of multi-factor assessm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land intensive use of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reached 84.89. The land use status was good and th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land use was superior while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was inferior on the contrary.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land use intensity and efficiency in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re proposed: formulating intensive standards, establishing land use threshold in development zone.Key words Development zone;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Shuikoushan我国自1984年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开发区在推动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对外窗口,对内辐射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1-3]。
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_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引言党的二十大以来,在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下国家重点关注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同时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粗放利用、闲置浪费现象时常出现,现实问题更加要求我们应当集约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
开发区现已成为城市与工业化发展的空间载体,可以说开发区的存在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
但近年来,在政府发展经济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过程中,出现了开发区盲目批地现象,一味追求园区面积扩张,导致开发区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严重失衡,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面临着紧迫的空间要求和环境挑战。
因此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特别是开发强度较大的区域有助于对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从而为实现更为合理的土地利用、高效的土地管理以及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明确发展方向。
通过系统的基础调查与评价,全面了解了开发区目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用地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等各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适用于开发区的节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为河北河间经济开发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管理以及建立长期有效的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机制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1河北河间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概述1.1研究范围河间市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西北部,总面积为1322.44平方公里,北与任丘市、廊坊市交界,南与献县相连,西与保定市相邻,东与青县、沧县接壤。
河间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京津石三城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
河北河间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22.27平方公里,园区分东西两区,东区位于市域东北部,规划面积11.7平方公里;西区规划面积10.57平方公里。
1.2现状概况2022年河北河间经济开发区土地总面积2226.9388公顷(22.27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区:北至东大线,西至沙束路,南至大里文村北,东至臧白计村村东;西区:南至芮家屯村北,西至古洋河,东至齐会大街,北至保沧高速路南。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
使用限制代码:(N) MD_安全限制安全等级代码: + 数据集格式(N)MD_格式名称: (N)版本: (N) 003 004 ARCGIS *.E00/ ARCGIS9.3 *.SHP/ *.MDB + 数据质量信息 DQ_数据质量概述: XXX 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在影像扫描、矢量化图形、数据校正、投影变换、数据拼接、图形与属性一致性等方面有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数据库质量符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建设要求。
数据库内容包含 XXX 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全部的土地利用信息及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内容完整,能满足宏观分析和显示的需要。
数据库中各个数据层要素属性内容完备、正确,属性分类明确、完整;空间数据具有严格的拓扑关系;数据空间位置精度达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的精度要求;该数据库数据现势资料截止到 2013 年底。
该数据库符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建库要求。
数据志: XXX 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所用的数据源包括 XXX 经济技术开发区 1:2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CAD 图)、权属界线图、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外业调查手簿、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数据库中数据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CAD 图)转换后误差纠正、投影转换,并对图形数据分层。
属性字段在 ARCCATALOG 中建立,属性数据在 ARCMAP 中录入;数据入库及编辑空间数据。
+ 空间参照系统信息(C/空间数据集,N) RS_参照系统 SC_基于坐标的空间参照系统(C/采用基于坐标的空间参照系统,N) SC_大地坐标参照系统大地坐标参照系统名称: 42 001+ SC_大地坐标系统 SC_大地坐标系统坐标系统类型:坐标系统名称: 002 高斯投影 3 度分带 120 度投影坐标系统参数:(C/是投影坐标系统) + 内容信息(N) MD_内容描述图层名称:(C/矢量数据集,N)行政辖区要素(实体)类型名称:(C/矢量或表格数据集,N)属性列表:(N)图层名称:(C/矢量数据集,N)要素(实体)类型名称:(C/矢量或表格数据集,N)属性列表:(N) + 分发信息(O) MD_分发 + 数字传输选项(O,N) MD_数字传输选项在线连接:(N) + 分发者 MD_分发者分发者联系信息: CI_负责单位负责单位名称:联系人:(O)职责:(O,N)职责:(O,N)联系信息:(N) CI_联系电话:(N)传真:(O,N)通信地址: 43 XXX 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XXX 001 005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 省 XX 市 XXX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地址:(O,N)网址:(O,N) MD_元数据日期: 联系: CI_负责单位负责单位名称:联系人:(O)职责:(O,N)联系信息:(N) CI_联系电话:(N)传真:(O,N)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 XXX XXX YYYY-MM-DD XX 省 XX 市********************电子信箱地址:(O,N)网址:(O,N) http://XXX.XXX.XXX 4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四年四月目次前言 (I)引言...................................................................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工作准备 (3)6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7 开发区评价类型划分 (5)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8)10 成果编制 (10)11 成果验收与公示 (11)12 成果应用与更新 (1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3)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9)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1)附录 E (规范性附录)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3)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5)附录G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6)附录H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附录I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40)前言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引言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四年四月目次前言 (I)引言 ....................................................................................................................................................................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工作准备 (3)6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7 开发区评价类型划分 (5)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8)10 成果编制 (10)11 成果验收与公示 (11)12 成果应用与更新 (1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3)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9)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1)附录 E (规范性附录)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3)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5)附录G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6)附录H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附录I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40)前言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四年四月目次前言 (I)引言 (II)1 围 (1)2 规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工作准备 (3)6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7 开发区评价类型划分 (5)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8)10 成果编制 (10)11 成果验收与公示 (11)12 成果应用与更新 (12)附录 A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3)附录 B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附录 C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9)附录 D (规性附录)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1)附录 E (规性附录)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3)附录 F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5)附录 G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6)附录 H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附录 I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40)前言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均为规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引言为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1 围本规程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容、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要求等。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
4.1 数据库内容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等。 4.2 要素分类与编码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分类中,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 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依次按大类、 小类、 一级类、 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要素代码采用十位数字的层次码。其结构如下: XX XX XX XX X X | 大 类 码 | 小 类 码 | 一 级 类 要 素 码 | 二 级 类 要 素 码 | 三 级 类 要 素 码 | 四 级 类 要 素 码
其中:
3
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为 10,土地信 息要素为 20。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 0 补齐。一至四级 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二级类要素码为 2 位数字码、三级类和四级 类要素码为 1 位数字码,空位以 0 补齐; b)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符合《基础地理信 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中附录 A 的规定。 4.3 要素的代码与特征描述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各类要素的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见表 1。 表 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表
1
类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4 层 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 3.5 标识码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6 编码 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 是人们统 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3.7 空间数据 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 3.8 矢量数据 以坐标或有序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 线、 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 总称。 [GB/T 16820—2009,定义 5.13] 3.9 栅格数据 将地理空间划分成按行、列规则排列的单元,且各单元带有不同“值”的数据集。 [GB/T 16820—2009,定义 5.14] 3.10 图形数据 表示地理实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 [GB/T 16820—2009,定义 5.15] 3.11 属性数据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GB/T 16820—2009,定义 5.16] 3.12 元数据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集约利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开发区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集约利用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统一评价标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评价目标1.量化化土地利用程度:通过评价,量化化开发区土地紧凑利用的实际程度,明确各类用地的利用效率。
2.规范开发区土地利用: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的功能定位及合理用地结构,确保土地资源尽在有效使用中。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评价,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4.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引导开发区合理开发土地,避免浪费和环境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评价指标1.土地利用率:评价土地的紧凑程度,即单位面积内的土地利用面积。
可通过计算开发区不同类型土地的总利用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得出。
2.用地结构合理性:评价土地各类用地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建立合理可行的用地结构指标体系,包括产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
3.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性,包括土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4.土地环境质量:评价土地环境质量是否达标,包括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5.土地利用管理:评价土地利用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审批、用地监管等方面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三、评价方法1.数据调查与收集:对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收集,包括土地利用面积、用地结构、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数据。
2.数据分析与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土地利用率、用地结构的合理性、资源利用效率等评价指标。
3.问题识别与改进: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4.评价结果公示:将评价结果及改进意见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公开听证,充分保障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印刷稿-20140424修改 2
注4:文本数据应符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以下简称《规程》)中10.2规定的成果报告。
注5:表格数据应符合《规程》中附录F、附录G规定的工作用表。
注6:图件数据应符合《规程》中10.3条款规定的成果图件。
注7:其他数据包括基础资料汇编(含典型企业照片等)、元数据等。
6
2
0~100
M
见附录A.8
单位:%
17
开发区常住人口
CZRK
Int
7
> 0
M
单位:人
18
开发区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GDZCTZZE
Float
15
2
≥ 0
M
单位:万元
19
开发区二、三产业税收总额
ESCYSSZE
Float
15
2
≥ 0
M
单位:万元
20
开发区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
GYZSR
Float
DLMJ
Float
15
4
> 0
M
见附录A.13
单位:公顷
11
地类名称1
DLMC1
Char
26
非空
C
见附录A.11
12
地类代码1
DLDM1
Char
表5 线数据结构
序号
字段
名称
字段
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目标标识码
MBBSM
Int
10
非空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更新评价技术方案
工作图件
(一四)、工年作度准更备新评价技术步骤与方法
基础资料
工作表格
工作 准备
工作图件
规程附录F中的表F.1—F.2、表F.4—F.10、 表F.14—F.15
规程附录G中的表G.5—G.6
表F.1和表F.10可直接采用2014年度评价形成 的对应表格成果作为更新原表
不可建设土地
典型企业用地
+
(一四)、工年作度准更备新评价技术步骤与方法
叠加地籍图或地形图并结合遥感影像资料、土地供应和土地 规划资料,勾绘发生调整变化地块边界
2014、2015年新开发建设地块
2014年度评价后范围、用途、 工程建筑状况、权属、开发状 况、供应状况、建设状况、规 划用途等属性发生调整变化的 地块
属性值域说明(30条)
(二四)、开年展度土更地新利评用价状技况术更步新调骤查与方法
3.用地效益更新调查,对应《规程》附表F.2的内容。
根据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年鉴或报表、经济社会普查等资 料,对附表F.2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
(二四)、开年展度土更地新利评用价状技况术更步新骤调与查方法
调查中应确保经济数据与评价范围用地空间相对应,需 进行数据剥离的,应符合《规程》附录C的相关要求。
审核方式:人机交互
四、省级五审、核省汇级总审公核示汇要总求公示要求
(一)更新评价成果省级审核要求
3.表格数据审核
审核要求
图数一致。附录F表1、2各项数据应与开发区基本信息要素矢量数据 填报值保持一致,附录F表4、5、6、7、8、9各项数据应与开发区土地 利用状况要素矢量数据填报值或统计值保持一致 逻辑正确。各调查表、汇总表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 指标计算正确。各项评价指标现状值应符合指标定义,数值计算正确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技术方案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技术方案##########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月为了高质量完成##########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图件编制技术要点》等技术规范,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
一、工作范围本次集约利用评价的更新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范围包括如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开发区“主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
工作范围与上轮评价范围一致。
第二部分:按照管委会要求,若要划发展方向区,则按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配合进行划定,并编制上报成果,并对##########开发区“发展方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具体范围和面积以上报备案的“发展方向区"范围成果为准,发展方向区的确定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若不划发展方向区,则配合管委会和国土局上报要求的其它文件。
为开发区上报开发区类型区分。
二、工作任务与内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任务是:在上轮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要求和新“规程”的要求,以及四川省土地勘测规划研究院对本次评价的具体技术要求,通过对“主区”评价范围内近两年内有变化的资料和“发展方向区"历年的用地情况、统计数据、经济数据等的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潜力,全面掌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为开发区扩区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工作内容包括:准备工作、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潜力测算、图件编制、数据库建立、成果编制、成果验收、存档与备案.三、技术方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过程严格按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等技术规范。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
4.1 数据库内容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等。 4.2 要素分类与编码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分类中,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 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依次按大类、 小类、 一级类、 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要素代码采用十位数字的层次码。其结构如下: XX XX XX XX X X | 大 类 码 | 小 类 码 | 一 级 类 要 素 码 | 二 级 类 要 素 码 | 三 级 类 要 素 码 | 四 级 类 要 素 码
I
பைடு நூலகம் 引
言
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开发 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等法律、 法规, 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等标准规范,制定本标准。
II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 数据库结构、 数据文件 命名规则、数据内容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依法审批的各类开发区 (旅游度假区除外)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建设 及数据交换工作。各类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 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其他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 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开发区相关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工作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880.1—2005 语种名称代码 第1部分:2字母代码 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2009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50137—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CH/T 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要素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GB/T 17798—2007,定义 3.4] 3.2 空间要素 包含空间位置的地理实体的抽象, 它是在地理实体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主要包括点、 线、面等基本类型。 3.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图规范
(2014 年度试行)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次
前 言............................................................................................................................................... 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总则.............................................................................................................................................1 4 一般规定.....................................................................................................................................2 5 评价范围示意图.........................................................................................................................5 6 土地利用状况图.........................................................................................................................6 7 闲置土地分布图.........................................................................................................................7 8 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分布图.........................................................................................................8 9 典型企业分布图.........................................................................................................................8 10 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分布图...............................................................................................9 11 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潜力分布图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必备图件图幅配置 ................................. 11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开发区土地分类 .................................................................................12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必备图件要素表达图式..........................14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必备图件样图 .........................................2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发布稿(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四年四月目次前引1 2 3 4 5 6 7 8 9101112言 (I)言 (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总则 (1)工作准备 (3)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开发区评价类型划分 (5)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8)成果编制 (10)成果验收与公示 (11)成果应用与更新 (12)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录录录录录录录录录A(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3)B(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C(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9)D(规范性附录)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1)E(规范性附录)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3)F(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5)G(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6)H(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I(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40)前言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引言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要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四年四月目次前引1 2 3 4 5 6 7 8 9101112言 (I)言 (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总则 (1)工作准备 (3)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开发区评价类型划分 (5)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8)成果编制 (10)成果验收与公示 (11)成果应用与更新 (12)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录录录录录录录录录A(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3)B(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C(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9)D(规范性附录)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1)E(规范性附录)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3)F(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5)G(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6)H(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I(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40)前言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引言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要求等。
本规程适用于依法审批的各类开发区(旅游度假区除外)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各类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其他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开发区相关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2002 GB/T21010—2007 GB50137—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等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
3.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过程。
4 总则4.1 评价目的通过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全面掌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动态监管、规划计划管理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2 评价范围与对象4.2.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范围包括主区和发展方向区。
主区为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的开发区界线范围。
发展方向区为主区以外属开发区管理机构通过代管等方式实际管辖且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未来发展用地空间。
4.2.2 4.2.3 4.2.4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应参照《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实施方案》划定。
未划定发展方向区或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未通过审核的开发区,评价范围为主区。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象为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4.3 评价原则4.3.1 政策导向性原则评价工作应以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划为前提,以国家对开发区管理的各项政策为导向,充分体现开发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4.3.2 综合性原则评价工作应从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等方面,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综合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4.3.3 因地制宜原则评价工作应充分考虑开发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标准。
4.4 工作体系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三个方面。
4.4.1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简称“用地调查”)是指依照本规程的要求,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基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的过程。
4.4.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简称“程度评价”)是指在用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标现状值,确定评价指标理想值,计算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过程。
4.4.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简称“潜力测算”)是指在用地调查和程度评价的基础上,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和管理潜力,推算尚可供地年数的过程。
4.5 工作程序与方法4.5.1 工作程序a)b)c)d)工作准备;划定评价范围;用地调查;确定开发区评价类型;e)f)g)h)程度评价;潜力测算;成果编制;成果验收与存档。
4.5.2 技术步骤a)开展用地调查;b)根据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划定标准和要求,确定开发区评价类型;c)计算评价指标现状值;d)确定评价权重;e)确定评价指标理想值;f)进行评价指标标准化;g)计算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h)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推算尚可供地年数;i)编制评价成果。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见附录A。
4.5.3 技术方法4.5.3.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整体评价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外业踏勘与内业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4.5.3.2 用地调查应在地籍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地形测绘等成果基础上,结合实地踏勘、遥感影像或航片判识、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
4.5.3.3 程度评价应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其中,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可采用特尔斐法,理想值确定可采用目标值法、经验借鉴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
4.5.4 技术约定4.5.4.1 4.5.4.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设定评价时点。
评价工作中采用的数据应与评价范围相对应。
各类数据的口径、来源、处理方式等情况应在成果中予以说明。
4.5.4.3 用地调查应根据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的要求开展。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见附录 B。
4.5.4.4 4.5.4.5 评价工作中用地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应根据附录C进行。
数据应使用符合本规程要求的计量单位。
5 工作准备5.1 工作表格准备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和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的要求,按照附录F、附录G准备工作表格。
5.2 工作图件准备评价工作应按照本规程10.3的要求,准备工作图件。
其中,工作底图应采用覆盖评价范围、反映评价时点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地籍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航空遥感影像图等。
6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6.1 一般规定6.1.1 6.1.2 用地调查是程度评价和潜力测算的基础性工作。
用地调查应分别对主区和发展方向区的基本信息、用地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土地供应状况和典型企业情况等进行调查。
6.1.3 应充分利用现有成果,收集各类资料,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或报表、经济社会普查、土地利用调查,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成果资料。
6.1.4 用地调查中,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按照本规程4.5.4和附录C的要求填报工作表格。
填报结果应经开发区相关主管机构或经相关主管机构认可的单位确认。
6.1.5 6.1.6 根据需要,可对评价范围内的全部企业进行调查。
调查工作中,应在资料整理、数据校核的基础上,开展汇总分析工作,填报附录F的相关表格,开展数据库建设。
6.2 调查内容6.2.1 基本信息调查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开发区名称、级别、审批类型、设立时间、审批单位、管理机构和地址、主导产业、土地面积、扩区或调整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规划资料等。
6.2.2 用地状况调查6.2.2.1 按照附录B表B.1的要求,依建设状况分类,对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土地的情况进行调查。
a)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中,明确各类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建筑基底面积、建筑面积等,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应调查建筑物构筑物基底、露天堆场和露天操作场地的总面积;b)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中,明确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等,明确其他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权属和开发状况等;c)明确不可建设土地中河湖及其蓄滞洪区土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土地和其他不可建设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权属等,并说明其确认依据。
注 1:6.2.2.1涉及的“用途”,对应附录B中B.1.2.1和B.1.2.2.1定义的按建设状况划分的土地利用类型。
6.2.2.2 按照附录B表B.2的要求,依供应状况分类,对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尚可供应土地和不可供应土地的情况进行调查。
a)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分为划拨土地和有偿使用土地。
明确各类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供应时间、供应方式、招标拍卖挂牌情况、使用年限、土地使用者和规划用途等;b)明确尚可供应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权属和规划用途等。
c)明确不可供应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权属等,不可供应土地对应按建设状况划分的土地利用类型中的不可建设土地。
注 1:依6.2.2.2调查“用途”时,“用途”涉及现状用途(对应已建成部分)、批准用途(对应未建成部分)两种情形,对应附录B中B.1.2.1定义的按建设状况划分的土地利用类型。
注 2:6.2.2.2中的“规划用途”是指按照城乡规划确定,并与附录B中B.1.2.1定义的按建设状况划分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应的用途。
6.2.2.3 按照附录B表B.3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分类,调查评价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类型等情况,汇总相关数据。
6.2.3 用地效益调查6.2.3.1 用地效益调查主要针对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的投入产出情况及人口承载水平开展调查,包括开发区常住人口、二三产业税收总额、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工业(物流)企业税收总额、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总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