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窗体通信程序一对一
简单的tcp一对一,一对多通信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C#网络编程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三窗体TCP通信专业班级:B11522姓名:学号:201320120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4 年 3 月24 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实验三窗体TCP通信一、实验目的1、掌握SOKCET面向连接通信的基本原理;2、掌握窗体程序下套接字通信程序中服务器端的通信流程;3、掌握窗体程序下套接字通信程序中客户端的通信流程;二、实验内容1. 完善控制台程序,实现一对多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程序代码,其中服务器只需接收多个客户端的信息,无需给每一个客户端发送回复。
2. 实现窗体程序下tcp通信中,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通信程序,实现一对一多次通信。
3. 尝试服务器能和多个客户端通信,并行模式(服务器可以同时和多个客户端进行收发信息的通信),提示:服务器端程序每来一客户端连接请求,需要打开一个新的窗口来实现和客户端的通信。
(此部分内容,实验报告上可以不体现)三、实验过程第一题:服务器端代码:namespace server_more{class Program{private static byte[] result = new byte[1024];private static int myprot = 8889;static Socket serverSocket;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IPAddress ip = IPAddress.Parse("127.0.0.1");serverSocket=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SocketType.Stream,ProtocolType.Tcp);serverSocket.Bind(new IPEndPoint(ip, myprot));serverSocket.Listen(10);Console.WriteLine("启动监听成功|", serverSocket.LocalEndPoint.ToString());Thread myThred = new Thread(ListenClientConnect);Console.ReadLine();}private static void ListenClientConnect(){ while (true){ Socket client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clientsocket.Send(Encoding.ASCII.GetBytes("Server Say Hello"));Thread receiveThred = new Thread(ReceiveMessage);receiveThred.Start(clientsocket); } }private static void ReceiveMessage(object clientSocket){Socket myClientSocket = (Socket)clientSocket;while (true){try{int receiveNumber = myClientSocket.Receive(result);Console.WriteLine("接受客户端消息{1}", myClientSocket.RemoteEndPoint.ToString(), Encoding.ASCII.GetString(result, 0, receiveNumber)); }catch (Exception ex){Console.WriteLine(ex.Message);myClientSocket.Shutdown(SocketShutdown.Both);myClientSocket.Close();break; }}}}客户端代码:namespace server_client{class Program{private static byte[] result=new byte[1024];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IPAddress ip = IPAddress.Parse("127.0.0.1");Socket clinetsocket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try{clinetsocket.Connect(new IPEndPoint(ip, 8889));Console.WriteLine("连接服务器成功!");}catch{ Console.WriteLine("连接服务器失败!");return; }int receiveLength=clinetsocket.Receive(result);Console.WriteLine("接收服务器消息{0}",Encoding.ASCII.GetString(result,0,receiveLength));for(int i=0;i<10;i++){try{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要给服务器发送的信息:");senstr = Console.ReadLine();if (senstr != "0"){clinetsocket.Send(Encoding.ASCII.GetBytes(senstr));Console.WriteLine("向服务器发送消息:{0}", senstr);}}catch{ clinetsocket.Shutdown(SocketShutdown.Both);clinetsocket.Close();break;}}Console.WriteLine("发送完毕,按任意键继续:");Console.ReadLine();}}}第二题服务器代码:namespace server_one{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public Form1(){InitializeComponent(); }Socket communisoc;Socket listensoc;delegate void richtbdel(string recvstr);void addstr(string add){ if (richTextBox1.InvokeRequired){ richtbdel del = addstr;richTextBox1.Invoke(del, add); }elserichTextBox1.AppendText(add); }void recvfun(){ while (true)try{ byte[] recv = new byte[100];int len = communisoc.Receive(recv);addstr(Encoding.Default.GetString(recv, 0, len)); }catch{break;} }private void button2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listensoc=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SocketType.Stream, rotocolType.Tcp);IPAddress serIp = IPAddress.Parse("127.0.0.1");IPEndPoint IpP = new IPEndPoint(serIp, 6666);listensoc.Bind(IpP);listensoc.Listen(3);communisoc = listensoc.Accept();communisoc.Send(Encoding.Default.GetBytes("hello i am server!"));Thread t = new Thread(recvfun);t.IsBackground = true;t.Start();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communisoc.Send(Encoding.Default.GetBytes(textBox1.Text));}private void Form1_FormClosing(object sender, FormClosingEventArgs e){communisoc.Shutdown(SocketShutdown.Both);communisoc.Close();listensoc.Close(); }}}客户端代码:namespace client_one{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Socket clisoc;delegate void richtbdel(string recvstr);void addstr(string add){ if (richTextBox1.InvokeRequired){ richtbdel del = addstr;richTextBox1.Invoke(del, add); }elserichTextBox1.AppendText(add); }void recvfun(){while (true)try{byte[] recv = new byte[100];int len = clisoc.Receive(recv);addstr(Encoding.Default.GetString(recv, 0, len));}catch { break; }}public Form1()private void button2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clisoc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IPAddress serIp = IPAddress.Parse("127.0.0.1");IPEndPoint IpP = new IPEndPoint(serIp, 6666);clisoc.Connect(IpP);clisoc.Send(Encoding.Default.GetBytes("i am client!"));Thread t = new Thread(recvfun);t.IsBackground = true;t.Start();}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clisoc.Send(Encoding.Default.GetBytes(textBox1.Text));}private void Form1_FormClosing(object sender, FormClosingEventArgs e){clisoc.Shutdown(SocketShutdown.Both);clisoc.Close();}}}第三题:服务器端Form1:namespace server2{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Socket listensoc;Socket communisoc;public Form1(){ InitializeComponent(); }void accthread(){while (true){ communisoc = listensoc.Accept();communisoc.Send(Encoding.Default.GetBytes("hello i am server!"));Thread t = new Thread(openf2);t.IsBackground = true;t.Start(communisoc);}}void openf2(object comsoc){Form2 f2 = new Form2(communisoc);f2.ShowDialog();}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listensoc=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SocketType.Stream,ProtocolType.Tcp);IPAddress serIp = IPAddress.Parse("127.0.0.1");IPEndPoint ipP = new IPEndPoint(serIp, 6666);listensoc.Bind(ipP);listensoc.Listen(3);Thread t = new Thread(accthread);t.IsBackground = true;t.Start();}private void Form1_FormClosing(object sender, FormClosingEventArgs e){ listensoc.Close(); }}}From2:namespace server2{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2 : Form{ public Socket communisoc;public Form2(Socket comsoc){ InitializeComponent();comsoc = communisoc; }delegate void adddel(string addstr);void addstr(string str){ if (txtReceive.InvokeRequired){ adddel d = addstr;txtReceive.Invoke(d, str); }elsetxtReceive.AppendText(str); }void recvfun(){ while (true){ try{ byte[] recvbuf = new byte[100];int len = communisoc.Receive(recvbuf);addstr(Encoding.Default.GetString(recvbuf, 0, len));}catch { communisoc.Close();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communisoc.Send(Encoding.Default.GetBytes(txtSend.Text)); }private void Form2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Thread t = new Thread(recvfun);t.IsBackground = true;t.Start();}}}客户端代码与上边一对一多次通信一样。
基于tcp的聊天程序设计c语言代码
基于TCP的聊聊程序设计C语言代码一、概述在今天的网络时代,聊聊程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用户对网络聊聊的需求,我们需要设计一款基于TCP协议的聊聊程序,以实现用户之间的即时通讯。
本文将围绕如何利用C语言编写基于TCP的聊聊程序展开讨论。
二、TCP协议的基本原理1.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它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并按照发送顺序被接收。
2. TCP协议的通信流程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连接终止。
在建立连接阶段,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三次握手协商通信参数;数据传输阶段,通过流式传输发送和接收数据;连接终止阶段,通过四次挥手关闭连接。
三、基于TCP的聊聊程序设计思路1. 服务器端程序的设计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服务器程序,用于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然后为每个新的连接创建一个线程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
2. 客户端程序的设计客户端程序需要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并能够发送和接收消息。
当收到消息时,客户端应该能够将消息显示在界面上。
3. 数据传输机制的设计通过TCP协议传输数据时,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
可以通过C语言的Socket编程来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四、基于TCP的聊聊程序设计C语言代码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基于TCP的聊聊程序的C语言代码示例,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实现。
1. 服务器端代码示例```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unistd.h>#include <arpa/inet.h>#include <sys/socket.h>int m本人n() {// 创建套接字int serv_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IPPROTO_TCP);// 绑定套接字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memset(serv_addr, 0, sizeof(serv_addr));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serv_addr.sin_port = htons(1234);bind(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监听请求listen(serv_sock, 20);// 接受请求struct sockaddr_in clnt_addr;socklen_t clnt_addr_size = sizeof(clnt_addr);int clnt_sock = accept(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clnt_addr, clnt_addr_size);// 接收消息char str[40];read(clnt_sock, str, sizeof(str)-1);printf("Message from client: s\n", str);// 发送消息write(clnt_sock, "Hello, I'm server.", 20);// 关闭套接字close(clnt_sock);close(serv_sock);return 0;}```2. 客户端代码示例```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unistd.h>#include <arpa/inet.h>#include <sys/socket.h>int m本人n() {// 创建套接字int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memset(serv_addr, 0, sizeof(serv_addr));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serv_addr.sin_port = htons(1234);connect(sock, (struct sockaddr*)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发送消息char str[] = "Hello, I'm client.";write(sock, str, sizeof(str));// 接收消息char buf[40];read(sock, buf, sizeof(buf)-1);printf("Message from server: s\n", buf);// 关闭套接字close(sock);return 0;}```五、总结通过本文的示例代码,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基于TCP 的聊聊程序。
C#基于TCP协议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通信编程的基础教程
C#基于TCP协议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通信编程的基础教程运⾏在TCP之上常见的⽹络应⽤协议有⽐如HTTP、FTP、SMTP、POP3、IMAP。
TCP是TCP/IP体系中最重要的传输协议,它提供全双⼯和可靠交付的服务,是⼤多数应⽤协议⼯作的基础。
TCP是⼀种⾯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TCP的⼯作过程建⽴连接传输数据连接的终⽌TCP的主要特点1.TCP是⾯向连接的协议2.是端到端的通信。
每个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且只能⼀对⼀通信,不能点对多的的直接通信3.⾼可靠性4.全双⼯⽅式传输5.数据以字节流的⽅式传输6.传输的数据⽆消息边界关于线程利⽤TCP开发应⽤程序时,.net框架提供两种⼯作⽅式,⼀种是同步⼯作⽅式,另⼀种是异步⼯作⽅式。
同步⼯作⽅式是指利⽤TCP编写的程序执⾏到监听或者接收语句,在未完成当前⼯作前不再。
继续往下执⾏,线程处于阻塞状态,直到该语句完成后才能继续执⾏下⼀条语句。
异步⼯作⽅式是指程序执⾏到监听或者接收语句时,⽆论当前⼯作是否完成,都会继续往下执⾏。
TcpListener与TcpClient类常⽤⽅法与属性TCPListener类⽤于监听客户端连接请求,TCPClient类⽤于提供本地主机和远程主机的连接信息。
两个类都位于 .Socckets命名空间下。
1.TCPListener类常⽤的⽅法:(1)AcceptSocket:从端⼝处接收⼀个连接并赋予它Socket对象(2)AcceptTcpClient:从端⼝处接收⼀个连接并赋予它TCPClient对象(3)Equals:判断两个TcpListener对象是否相等(4)GetType:获取当前实例的类型(5)Pending :确定是否有挂起的连接请求(6)Start:开始接听传⼊的连接请求(7)Stop:关闭监听器(8)ToString:创建TcpListener对象的字符串表⽰2.TcpClient常⽤的属性与⽅法属性:(1)Client:获取或设置基础套接字(2)LingerState:获取或设置套接字保持连接的时间(3)NoDelay:获取或设置⼀个值,该值在发送或接收缓存冲未满时禁⽌延迟、(4)ReceiveBufferSize:获取或设置TCP接收缓存区的⼤⼩(5)ReceiveTimetut:获取或设置套接字接收数据的超时时间(6)SendBufferSize:获取或设置TCP发送缓存区的⼤⼩(7)SendTimeout:获取或设置套接字发送数据超时时间⽅法:(1)Close:释放TcpClient实例,⽽不关闭基础连接(2)Connect:⽤指定的主机名和端⼝号将客户端连接到TCP主机(3)BeginConnect:开始⼀个远程主机连接的异步请求(4)GetStream:获取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的NetworkStream对象TCP编程的⼀般步骤1.⽹络通信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客户端要先和服务器建⽴TCP连接2.服务端要不断的监听客户端是否有连接请求、并且服务端能要识别特定的客户端3.连接并创建对应的套接字4.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编写服务器端程序的⼀般步骤1.创建⼀个TcpListener对象,然后调⽤该对象的Start⽅法在指定的端⼝进⾏监听2.在单独的线程中,⾸先循环调⽤AcceptTcpClient⽅法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从该⽅法中的返回结果中得到与该客户端对应的TcpClient对象,并利⽤该对象的GetStream⽅法得到NetworkStream。
TCP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流程
TCP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流程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其实现了可靠的通信机制,广泛用于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
下面是TCP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流程的详细介绍,共分为五个步骤:建立连接、数据传输、确认接收、连接关闭和异常处理。
第一步:建立连接1. 服务端启动,创建一个Socket对象,通过bind(函数绑定IP地址和端口号,并通过listen(函数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2. 客户端启动,同样创建一个Socket对象,通过connect(函数向服务端发出连接请求。
3. 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调用accept(函数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创建一个新的Socket对象用于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4.服务端与客户端建立连接后,双方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步:数据传输1.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数据,通过新创建的Socket对象的send(函数发送数据。
2. 服务端接收到数据,通过新创建的Socket对象的recv(函数接收数据。
3. 服务端处理完收到的数据后,可以向客户端回复数据,通过新创建的Socket对象的send(函数发送数据。
4. 客户端接收到数据后,经过处理后可能会回复数据给服务端,同样通过Socket对象的send(函数发送数据。
5.双方可以多次进行数据传输,直到完成所有的数据交互。
第三步:确认接收1. 客户端发送完最后一部分数据后,会调用shutdown(函数关闭写入通道,表示数据发送完毕。
2. 服务端接收到数据后,可以调用shutdown(函数关闭写入通道,如果后续没有数据要发送给客户端,可以表示数据接收完毕。
3. 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Socket对象的recv(函数接收数据,直到接收到0字节的数据,表示连接已关闭。
第四步:连接关闭1. 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随时调用close(函数主动关闭连接,也可以等待对方关闭连接。
2. 当一方调用close(函数关闭连接时,另一方会接收到关闭的通知。
TCP协议基本概念
TCP协议基本概念1. TCP协议最主要的特点1. TCP是⾯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这就是说,应⽤程序在使⽤TCP协议之前,必须要建⽴TCP连接,且在传输完毕后,还要断开连接。
2. 每⼀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每⼀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对⼀),并且按序到达。
3. TCP提供全双⼯通信。
TCP允许通信双⽅的应⽤进程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发送时数据。
TCP连接的两端都设有发送缓存和接收缓存,⽤来临时存放双向通信的数据。
在发送的时候,应⽤进程把数据传送给TCP缓存后,就可以做⾃⼰的事情,⽽TCP会在合适的时候把数据发送出去。
在接受时,TCP把接受到的数据放⼊缓存,上层的应⽤进程会在合适的时候读取缓存中的数据。
4. ⾯向字节流,TCP中的”流“指的是流⼊到进程或者从进程流出的字节序列。
”⾯向字节流“的含义是:虽然应⽤进程和TCP交互是⼀次⼀个数据块(⼤⼩不等),但TCP把应⽤程序交下来的数据仅仅看成⼀连串的”⽆结构的字节流“。
TCP并不知道所传送的字节流的含义。
5. 如图TCP连接是⼀条虚连接:并不是真正的物理连接。
TCP报⽂段先要传送到IP层,加上IP⾸部,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
再加上数据链路层的⾸部和尾部,才离开主机发送到物联链路。
image2. TCP的连接TCP把连接作为最基本的抽象,TCP许多的特性都与TCP⾯向连接相关。
每⼀条TCP连接有两个端点,TCP连接的端点,不是主机,不是主机IP,不是应⽤进程,也不是运输层的协议端⼝,⽽是叫做套接字(socket)或者插⼝,根据RFC793规定:端⼝号拼接到IP地址即构成了套接字==》套接字socket=(IP地址:port端⼝号)。
每⼀条TCP连接唯⼀地址通信的两端(及两个套接字所规定):TCP连接::={socket1,socket2}={(IP1:Port1),(IP2:Port2)}3. 可靠传输的⼯作原理我们知道,TCP发送报⽂的时候是交给IP层,但是IP层只能提供尽最⼤努⼒服务,也就是说,TCP下⾯的⽹络层提供的是不可靠传输,因此TCP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要使得两个运输层之间通信变得可靠。
ESP8266一对一或一对多通信配置说明
如图
重启模块是STATION模式生效。
指令:AT+RST;
如图:
设置为单链接
指令为:AT+CIPMUX=0
如图:
加入模块1创建的热点”ESP8266”,
指令:AT+CWJAP=”ESP8266”,”123456789”
如图:
与模块1简历TCP连接
指令:AT+CIPSTART=”TCP”,”192.168.4.1”,8080
如图:
配置为TCP服务器,端口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80
指令为:AT+CIPSERVER=1,8080
如图:
获取本地IP地址:
指令:AT+CIFSR
如图:
在返回的参数中,APIP为本地的IP地址,此地址将在模块2中建立TCP连接时使用。
模块
模块2与PC连接后,发送AT,测试链接是否正常。
连接正常后,设置为STATION模式。
ESP8266作为服务器最多可以连接5个客户端。
说明
ESP8266模块通过串口与TTL转USB模块(在调试时使用了CH340和CPL2003,两者均可)相连,然后连接到PC端。使用串口调试助手对ESP8266进行AT指令的配置。
串口设置:
波特率:115200
停止位:1
数据位:8
奇偶校验:无
串口调试助手设置为“发送新行”。
Tranfer("AT+CWJAP=\"ESP8266\",\"123456789\"\r\n"); //单链接
Tranfer("AT+CIPSTART=\"TCP\",\"192.168.4.1\",5000\r\n");//建立tcp连接
tcpserver和tcpclient的使用方法
tcpserver和tcpclient的使用方法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于在计算机之间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在一个典型的TCP通信中,有一个充当服务器的端点(TCP Server)和一个充当客户端的端点(TCP Client)。
下面是关于如何使用TCP Server和TCP Client的一般指导:TCP Server:1. 创建服务器套接字:使用编程语言提供的套接字库创建一个TCP服务器套接字。
2. 绑定地址和端口:将服务器套接字绑定到一个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上。
3. 监听连接请求:使用套接字库开始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4. 接受连接:一旦有客户端请求连接,服务器接受连接并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以用于与该客户端进行通信。
5. 接收和发送数据:使用套接字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这可能涉及到读取从客户端发送来的数据,以及向客户端发送响应。
6. 关闭连接:当通信结束时,关闭与客户端的连接。
TCP Client:1. 创建客户端套接字:使用编程语言提供的套接字库创建一个TCP客户端套接字。
2. 连接到服务器:使用套接字连接到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
3. 发送和接收数据:使用套接字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发送数据给服务器,并等待服务器的响应。
4. 关闭连接:当通信结束时,关闭与服务器的连接。
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的简单例子:TCP Server in Python:```pythonimport socketserver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server_socket.bind(('127.0.0.1', 12345))server_socket.listen(5)while True:client_socket, client_address = server_socket.accept()data = client_socket.recv(1024)print(f"Received data: {data.decode('utf-8')}")client_socket.send(b"Hello, client! Thanks for connecting.")client_socket.close()```TCP Client in Python:```pythonimport socketclient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client_socket.connect(('127.0.0.1', 12345))message = "Hello, server!"client_socket.send(message.encode('utf-8'))response = client_socket.recv(1024)print(f"Server response: {response.decode('utf-8')}")client_socket.close()```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处理异常、多线程或异步编程等情况,以确保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稳定性和性能。
TCP与UDP的主要特点
TCP与UDP的主要特点UDP主要特点:(1)UDP是⽆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连接(当然,发送数据结束时也没有连接可以释放),因此减少了开销和发送数据之前的时延。
(2)UDP使⽤尽最⼤努⼒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连接状态表(这⾥⾯有很多参数)。
(3)UDP是⾯向报⽂的。
发送⽅的UDP对应⽤程序交下来的报⽂,在添加⾸部后就向下交付IP层。
UDP对应⽤层交下来的报⽂,既不合并,也不拆分,⽽是保留这些报⽂的边界。
这就是说,应⽤层交给UDP多长的报⽂,UDP就照样发送,即⼀次发送⼀个报⽂。
(4)UDP没有拥塞控制,因此⽹络出现的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
但是不使⽤拥塞控制功能的UDP有可能会引起⽹络产⽣严重的拥塞问题。
(5)UDP⽀持⼀对⼀、⼀对多、多对⼀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6)UDP的⾸部开销⼩,只有8个字节,⽐TCP的20个字节的⾸部还要短。
TCP主要特点:(1)TCP是⾯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应⽤程序在使⽤TCP协议之前,必须先建⽴TCP连接,在传送数据完毕后,必须释放已经建⽴的TCP 连接,在传送数据完毕后,必须释放已经连接的TCP连接。
(2)每⼀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即点对点的。
(3)TCP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差错、不丢失、不重复、并且按序到达。
(4)TCP提供全双⼯通信。
TCP允许通信双⽅的应⽤进程在任何时候都能发送数据。
(5)⾯向字节流。
TCP中的“流”指的是流⼊到进程或从进程流出的字节序列。
⾯向字节流的含义是:虽然应⽤程序和TCP的交互是⼀次⼀个数据块(⼤⼩不等),但是TCP把应⽤程序交下来的数据仅仅看成是⼀连串的⽆结构的字节流。
c语言实现tcp简单聊天程序的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C语言实现TCP简单聊天程序
项目概述:
本项目旨在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TCP聊天程序,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实时通信。
通过这个项目,可以学习到TCP协议的基本概念、套接字编程以及多线程等知识。
功能需求:
1.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能够建立连接。
2.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能够发送和接收消息。
3.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能够实现实时通信。
4.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能够处理多个并发连接。
技术选型:
1. 编程语言:C语言
2. 网络库:BSD套接字库(socket)
3. 线程库:POSIX线程库(pthread)
项目结构:
1. 服务器端代码:包括服务器端主函数、创建套接字、绑定地址、监听连接、接受客户端连接、处理客户端请求、发送消息等功能。
2. 客户端代码:包括客户端主函数、创建套接字、连接服务器、发送消息、接收消息等功能。
3. 辅助函数:包括字符串处理、错误处理等辅助功能的函数。
开发计划:
1. 设计并实现服务器端代码。
2. 设计并实现客户端代码。
3. 测试并调试程序,确保功能正确无误。
4. 编写文档,记录项目的开发过程和使用方法。
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课程设计报告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时间:2010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年级:2008级应数2班实验题目: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应用程序学生姓名:王晓珊学号_18_自评成绩_95教师评成绩___学生姓名:黄如萍_学号06_自评成绩_95_教师评成绩___学生姓名______学号____自评成绩____教师评成绩___学生姓名______学号____自评成绩____教师评成绩___指导老师:黄小虎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小应用程序1.课程设计的题目及要求1.1 课程设计题目掌握基于TCP/IP协议实现网络通信,理解TCP与UDP的不同特性以及实现方式。
课程设计要求建立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小应用程序,实验可采用UDP或TCP,建议基于WINDOWS平台。
1.1.1 功能要求建立一个基于中心服务器方式即时数据通信平台(IM)。
要求如下(*为选做内容):1. 能进行用户管理,所有用户必须登录到服务器,由服务器维护在线信息。
2. IM(Instant Message)功能:用户登录后能进行实时多方点到点短信息通信,如聊天;3. 能选择要求服务器进行转发服务;4. 能保存通信记录到数据库(SQL Server或其他桌面型数据库);5. 能进行双方文件传输,能显示进度;6. 支持断点重传。
(检查时需有功能随时中断传送,并在下次启动能显示重传状态);*7. 数据包加密;8.实时语音双向传送功能;*9.多方通话功能;10.界面设计要求布局合理,信息清晰。
1.1.2 对于所有功能的要求1)要求清晰描述所设计的应答机制,数据包格式,所用数据结构及其相应算法,机密机制等;2)对于功能实现要求描绘实现方法,流程。
2.开发工具、软硬件环境简介2.1 开发工具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2.2 软硬件环境2.2.1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开发软件: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语言:C#语言●平台: Framework v2.02.2.2 硬件环境●分辨率:1000×750●服务器:PentiumIII 500以上或更高;内存:128M以上;硬盘:至少40G以上;●工作站: PentiumII 266以上微机;内存:64MB硬盘:至少5G以上;3.程序实现的基本思想3.1 程序设计分析本设计实现的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小应用程序,实际上是一个基于Socket的聊天室。
tcp滑动窗口机制原理
tcp滑动窗口机制原理
TCP滑动窗口机制是TCP(传输控制协议)的一种流量控制机制,它是由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滑动窗口来协商发送数据包的大小、顺序和速度。
滑动窗口机制能够保证发送端不发生缓冲区溢出或者流量拥塞,从而确保数据正常传输,提高了网络性能。
TCP滑动窗口机制的基本原理是,当发送端发送数据时,它会向接收端发送一个滑动窗口,滑动窗口是一个可变大小的数字,表示发送端可以向接收端发送多少数据。
当接收端接收到数据时,它会给出一个新的滑动窗口,表示它可以接收多少数据。
每次滑动窗口都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共同协商的,发送端会根据接收端发来的滑动窗口来调整其发送数据的大小和速度,以便符合接收端的要求。
如果发送端发送的数据量超过接收端的滑动窗口大小,那么接收端将会拒绝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从而避免发生缓冲区溢出或者流量拥塞。
滑动窗口机制的优点是它可以根据网络的状态自动调整发送数据的大小、顺序和速度,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缓冲区溢出和流量拥塞,确保了数据正常传输,提高了网络性能。
另外,滑动窗口机制还可以让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之间相互协商,从而使得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有效。
比如,如果接收端发现网络情况不好,它可以给出一个较小的滑动窗口,以减少发送端发送数据的大小,从而减少网络的拥塞。
总之,TCP滑动窗口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流量控制机制,它可以自动调整发送端发送数据的大小、顺序和速度,从而确保数据正常传输,提高网络性能,并且可以减少网络拥塞。
tcpserver和tcpclient工作原理
TCPserver和TCPclient是网络编程中常用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网络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TCPserver和TCPclient的工作原理入手,深入探讨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具体应用和实现原理。
1. TCPserver的工作原理TCPserver是指基于TCP协议的服务端程序,它负责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为客户端提供相应的服务。
TCPserver的工作原理如下:1)监听端口:TCPserver首先需要在指定的端口上进行监听,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当有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时,TCPserver就会接受该连接,并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来和客户端进行通信。
2)接受连接:一旦TCPserver接受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来和该客户端进行通信。
这个新的套接字只专门用来和该客户端进行通信,而原先的套接字继续监听其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3)处理数据:TCPserver通过新创建的套接字和客户端进行数据交换。
它可以发送数据给客户端,也可以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
TCPserver还需要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相应的逻辑处理和业务操作。
4)断开连接:当客户端和TCPserver的通信结束时,TCPserver会关闭与该客户端的套接字,并等待下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TCPserver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监听端口、接受连接、处理数据和断开连接这几个重要步骤。
2. TCPclient的工作原理TCPclient是指基于TCP协议的客户端程序,它负责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并与服务端进行通信。
TCPclient的工作原理如下:1)请求连接:TCPclient首先需要向指定的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
这个连接请求包括服务端的位置区域和端口信息,用来唤起服务端的监听机制并建立连接。
2)建立连接:一旦服务端接受了TCPclient的连接请求,就会与TCPclient建立一个新的套接字来进行通信。
tcpserver和tcpclient的使用方法
tcpserver和tcpclient的使用方法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传输层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通信中。
为了实现TCP通信,我们需要使用TCP服务器(TCP server)和TCP 客户端(TCP client)。
下面将分别介绍TCP服务器和TCP客户端的使用方法。
一、TCP服务器(TCP server)的使用方法:TCP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来自TCP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与客户端建立可靠的一对一连接,实现双向通信。
以下是TCP服务器的使用方法:1. 创建TCP服务器:- 使用socket库的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指定套接字类型为AF_INET(IPv4)和SOCK_STREAM(TCP)。
- 使用bind()函数将套接字与指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绑定。
- 使用listen()函数开始监听连接请求。
2. 接受连接请求:- 使用accept()函数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用于与客户端通信。
3. 通信:- 使用新的套接字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可以使用send()函数向客户端发送数据,使用recv()函数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
4. 关闭连接:- 使用close()函数关闭与客户端的连接。
这样,TCP服务器就可以接收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与客户端分别建立连接进行通信。
二、TCP客户端(TCP client)的使用方法:TCP客户端用于主动发起连接到TCP服务器,并与服务器建立可靠的一对一连接,实现双向通信。
以下是TCP客户端的使用方法:1. 创建TCP客户端:- 使用socket库的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指定套接字类型为AF_INET(IPv4)和SOCK_STREAM(TCP)。
2. 建立连接:- 使用connect()函数连接到指定的服务器IP地址和端口号。
3. 通信:- 使用已连接的套接字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tcp网络通信协议设计方案与算法编程
tcp网络通信协议设计方案与算法编程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它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和顺序性。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TCP网络通信协议设计方案:1. 建立连接:当客户端请求连接时,服务器接受请求,并向客户端发送一个确认消息(SYNACK)。
客户端收到确认消息后,再发送一个确认消息(ACK)。
2. 数据传输:客户端发送数据时,数据被分成一个个的分组传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到分组后,将它们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包。
3. 确认收到数据: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后,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确认消息。
如果客户端没有收到确认消息,就会不断发送同样的数据包。
4. 断开连接:当客户端或服务器希望断开连接时,发送一个断开连接请求(FIN)。
对方收到请求后,发送一个确认消息(ACK),并开始关闭连接。
当双方都发送了断开连接请求并收到了确认消息后,连接就被关闭了。
算法编程方面,可借助 socket 编程实现 TCP 协议的通信。
以 Python 为例,示例代码如下:# 服务端代码import sockethost = 'localhost' # 指定服务端IP地址port = 8888 # 指定服务端端口号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s.bind((host, port))s.listen(1)print('等待客户端连接......')conn, addr = s.accept()while True:data = conn.recv(1024).decode('utf-8')if not data:breakprint('收到客户端消息:', data)msg = '已收到消息:' + dataconn.sendall(msg.encode('utf-8'))conn.close()# 客户端代码import sockethost = 'localhost' # 指定服务端IP地址port = 8888 # 指定服务端端口号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s.connect((host, port))while True:data = input('请输入发送的消息:') s.sendall(data.encode('utf-8'))msg = s.recv(1024).decode('utf-8') print('收到服务端消息:', msg)if data == 'exit':breaks.close()。
单片机tcp通信程序
单片机tcp通信程序1、单片机tcp通信单片机tcp通信是一种基于Internet协议(IP)的通讯技术,采用全双工方式实现数据传输,用于通过单片机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
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请求服务器的数据,并且可以从该服务器上接收数据。
它把低级的硬件接口,软件接口,用户程序,中间件,应用软件等都合并在一起,提供异地不同机器之间高效而快速的通讯服务,可以通过局域网或者互联网来链接各种体系结构网络,如网际协议、以太网等等,它主要使用TCP/IP协议进行网络控制。
2、实施步骤(1)单片机tcp通信程序的设计:首先,根据所要实现的网络的数据传输结构和目的,需要确定使用哪种tcp/ip协议,通常使用HTTP或者TCP等通信协议,然后根据不同的协议,设计出网络通信的硬件结构,软件结构,用户程序和中间件等。
(2)单片机tcp通信程序的实现:安装TCP/IP通信软件,根据设计好的程序,在单片机系统中编写网络通信程序,完成TCP/IP通信软件的安装,通过设置参数,输入网络地址,连接网络,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即可实现单片机tcp通信。
(3)单片机tcp通信程序的测试:测试程序的正确性和可用性,包括软件测试和硬件测试,分别测试单片机的处理速度和IP地址的可用性以及网关的可通行。
3、优势(1)网络质量好:tcp/ip协议让网络架构更加规范,数据传输可靠性高,网络质量能够稳定。
(2)易于技术维护:其技术维护方面非常方便,技术维护和网络升级容易实现。
(3)安全可靠:tcp/ip使用的数据传输模式可以让用户传输的数据更加可靠,其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可以减少攻击的可能性。
(4)路由可变:单片机tcp/ip的路由可变,对用户更加友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路由,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操作方便,节约了技术维护成本。
websocket一对一聊天原理
websocket一对一聊天原理WebSocket是一种全双工通讯协议,它允许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传输,而无需通过请求页面刷新或刷新页面。
这种协议允许在浏览器或移动应用程序中创建持续的连接,从而使实时聊天、游戏和其他实时应用成为可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对一聊天的WebSocket实现原理。
一、建立连接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WebSocket连接是通过HTTP协议进行建立的。
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WebSocket请求,如HTTPGET或HTTPPOST。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将返回一个带有WebSocket协议的响应,指示服务器已准备好接收数据传输。
二、建立通道一旦建立了连接,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就会建立一个安全通道,用于传输数据。
这个通道是双向的,允许双方发送和接收数据。
在聊天应用中,这个通道通常用于发送文本消息。
三、消息传输一旦通道建立,服务器和客户端就可以开始传输消息。
在一对一聊天应用中,消息通常由服务器发送给一个特定的客户端。
服务器将消息发送到通道,然后由客户端接收并处理。
为了确保消息的可靠传输,通常使用WebSocket的二进制或文本握手协议。
四、文本握手协议在WebSocket协议中,有几种文本握手协议可用。
最常见的是Hixie-76和Hybi-13握手协议。
在这些协议中,服务器发送一个握手请求给客户端,该请求包含要传输的消息以及一个表示消息类型的标志位。
客户端接收到握手请求后,会发送一个响应给服务器,确认握手请求并指示是否接受传输该消息。
一旦握手成功,服务器就可以开始发送消息给客户端。
五、接收与处理消息一旦接收到消息,客户端会将其解析并处理。
对于一对一聊天应用来说,消息通常会被解释为一条新的聊天消息,并在用户界面上显示给用户。
客户端可能会将收到的消息广播给其他用户或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以供将来使用。
六、心跳机制为了保持连接活跃并避免连接中断,WebSocket协议还包含心跳机制。
tcp window工作原理
tcp window工作原理
TCP窗口工作原理是通过滑动窗口机制实现的。
在TCP通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会维护一个窗口的大小,用来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度和接收方处理数据的能力。
发送方将数据切分成多个TCP段,并按照顺序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将收到的数据按照顺序进行确认。
发送方维护一个发送窗口,其中的TCP段被标记为已发送但
未确认。
发送窗口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环境、接收方的处理能力、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往返时间(RTT)等。
发送窗口的大小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接收方维护一个接收窗口,其中的TCP段被标记为已接收但
未处理。
接收窗口的大小取决于接收方的处理能力和可用存储空间。
接收方会根据接收窗口的大小发送确认信息给发送方,以告知发送方哪些数据已被接收。
当发送方发送数据时,会根据接收方发送的确认信息更新发送窗口的大小。
如果发送窗口的大小为0,则发送方需要等待接
收方发送确认信息,以便继续发送数据。
当接收方处理完一批数据后,会根据接收窗口的大小发送确认信息给发送方,并更新接收窗口的大小。
通过这种滑动窗口的机制,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根据网络状况和处理能力动态调整数据的传输速度,以达到高效、可靠的TCP通信。
tcp零窗口处理机制 -回复
tcp零窗口处理机制-回复TCP零窗口处理机制(Zero Window)是一种TCP协议中用于处理接收端窗口大小为零的情况的机制。
在网络通信中,接收端通过通告窗口大小来告知发送端自己的接收能力,而当接收端的窗口大小为零时,发送端将停止向接收端发送数据,从而防止网络拥堵和数据丢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TCP零窗口处理机制的工作原理、原因以及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一、TCP协议简介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连接的、可靠的、面向字节流的传输协议,常用于互联网传输控制。
它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块,并通过IP协议进行传输。
TCP协议确保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目的地,并提供差错校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使得数据的传输更加可靠和高效。
二、窗口大小及其意义TCP协议中的窗口大小表示接收端能够接收数据的能力。
发送端根据接收端通告的窗口大小选择性地发送数据,以避免发送过多的数据导致接收端无法及时处理而丢弃。
接收端通过发送TCP报文中的窗口字段来告知发送端自己的窗口大小。
发送端会根据这个窗口大小来调整自己的发送速率,满足接收端的接收能力。
三、零窗口的成因当接收端的应用程序暂时无法及时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时,就会将窗口大小设置为零,从而暂停接收数据。
零窗口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应用程序处理缓慢: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及时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比如繁忙的处理逻辑、等待资源的分配等。
2. 接收缓冲区已满:接收端的接收缓冲区已经存满了数据,无法继续接收新的数据。
3. 应用程序主动关闭接收端:接收端的应用程序主动关闭了接收端,导致窗口大小被设置为零。
四、零窗口处理机制当接收端窗口大小为零时,发送端将停止向接收端发送数据,以避免数据丢失和网络拥塞。
发送端会进入一个等待状态,等待接收端恢复窗口大小,重新开始发送数据。
具体的零窗口处理机制如下:1. 发送端等待:发送端会记录下接收端发送过来的零窗口大小,并进入等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