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地球探测-专业课-综述

合集下载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培育我国社会注意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差不多原理、坚持四项差不多原那么、热爱祖国、遵纪守纪、道德优秀、具备谨慎科学态度和优秀学风,德、智、体全面进展的适应21 世纪社会需要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材。

获得本专业硕士学位除掌握地球科学基础理论和差不多技术外,还需要认识地球探测与技术方向的研究动向和应用进展,差不多上拥有独立展开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开发工作。

学位论文应拥有必定的创新性和社会应用远景。

【二】研究方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是一门猎取并办理地球资源环境等信息的应用性专业,将地球数据上涨为有价值的信息并宽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

本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有:〔1〕地质过程的多尺度模拟;〔2〕资源与环境软件系统工程;〔3〕环境资源信息探测与办理;〔3〕地球化学动力学;〔 5〕 3S 技术与应用【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已获学士学位的任职人员均可报考。

2.硕- 博连读生:已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两年内达成学位课程学习,于第四学期进行中期查核,合格者经校研究生院审察赞同即可斩钉截铁转为博士生。

3.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的任职人员和已获学士学位并有高级技术职称者均可报考。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三年,硕- 博连读研究生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A类: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任选一门〕〔1 学分〕英语〔 4 学分〕B类:大陆岩石圈动力学〔 3 学分〕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 3 学分〕C类:地质学研究方法〔 4 学分〕地球科学的计算机模拟〔 3 学分〕三维结构剖析和解说〔 3 学分〕地球化学动力学〔 3 学分〕D类:〔可选其余专业的课程〕地球信息技术〔 3 学分〕遥感地质学〔 3 学分〕应用地球物理〔 2 学分〕〔二〕博士阶段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英语地质模型与模拟地球信息技术专题六、培育方式1、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立导师,拟订培育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育工作。

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综述

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综述

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综述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是一种通过集成多种地球物理方法,以实现对地质结构、矿产资源等进行高精度探测和反演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球物理联合反演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对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梳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明确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地球物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联合反演的理论进行了探讨。

其中,地球物理学主要研究地质体的物理性质和分布特征,为联合反演提供基础数据和解释;统计学则通过对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建模和推断,以实现对地质目标的精确反演;计算机科学则为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工具和方法支持。

在方法方面,地球物理联合反演主要涉及数据采集、预处理、反演算法等环节。

其中,数据采集是获取地球物理信息的关键步骤,包括地震、重力、电磁等多种数据类型;预处理则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等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反演算法则是实现从地球物理数据到地质目标推断的核心环节,包括线性反演、非线性反演、多尺度反演等。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广泛应用于地质结构探测、油气藏寻找等领域。

在地质结构探测方面,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联合反演,可以实现对地质体的高精度探测和三维成像,为地质调查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在油气藏寻找方面,地球物理联合反演可以通过对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进行综合反演,有效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地壳探测等多个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联合反演可以对地下水分布、污染物扩散等进行精确模拟,为环境治理和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地球物理联合反演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在数据采集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型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以提高数据质量和探测精度。

在反演算法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算法,如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反演、多尺度广义反演等,以提高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球探测-专业课-名词解释

地球探测-专业课-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莫斯面: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

2、地磁日变:太阳日变化是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称为地磁日变,它的变化是依赖于地方太阳时,其基本特点:各个地磁要素的周日变化是逐日不停的进行,其中振幅易变,相位几乎不变,白天变化大,夜间较平静。

3、含氢指数:是表示物质中含氢量多少的参数,一种物质的含氢指数等于该物质所含的氢原子核数与同体积淡水中所含氢原子核数之比。

4、低侵剖面:冲洗带电阻率Rxo明显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称为泥浆低侵,低侵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称为低侵剖面。

5、高侵剖面:冲洗带电阻率Rxo明显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称为泥浆高侵,高侵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称为高侵剖面。

6、放射性涨落:在放射性源强度和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对放射性射线的强度进行反复测量,每次记录的数值不相同,而且总是在某一数值附近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涨落。

7、相对渗透率:是岩石有效渗透率和其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8、周波跳跃:在声波测井中有时初至的强度只能触发最拓近发射器的接收器而不能触发最远的接收器,要等下一周来的信号将它触发,以致错误地得出较大的传播时间,这种情况称作周波跳跃。

9、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又称剩余油饱和度。

残余油在岩石孔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数。

10、测井相:将测井曲线划分若干个不同特点的小单元,经与岩心资料详细对比,明确各单元所反映的岩相,即是测井相。

11、电阻增大系数:含油岩石的电阻率Rt与该岩石完全含水时的电阻率R0之比。

12、中梯剖面:采用中间梯度装置和电剖面法测得的地电断面称为中梯剖面。

13、椭圆极化:地中二次电、磁场的频率与激发它们的一次电、磁场的频率相同, 且它们之间有相位移。

相位移的出现是与地下介质的电阻性和电感性发生联系的。

由于一次场和二次场在观测点上的空间取向不同,所以这两种场的合成结果必然形成椭圆。

地球深部探测国际发展与我国现状综述

地球深部探测国际发展与我国现状综述

澳 大利 亚学 者认 识 到 , 着不 断增 长 的财 富 , 随 人 类 社会 的地 理“ 印” 在扩 展 着 , 脚 也 需要 认 识 怎 么 样 才 能把 我们 暴露 到 自然灾 害下 的损 失减 到最 低 。然 而, 相对来 说 , 大利 亚人 免遭 一些 瞬 间发生 的灾 难 澳 性 事件 , 而这 些在 地理 位置 上 的邻 国来 说 , 是家 常 却 便饭 。澳 大利 亚并 不 是 无 法 被 伤 害 到 , 且 总 是 忍 而
针 ” 。
B ri e a. 9 6 ab n l e 1 ,1 9 ) 。俄 ezn t 1 ,1 9 ;C r o el ta. 9 6
罗斯 近 十年 部署 了跨 越 板 块 的 洲 际反 射地 震 剖 面 , 最长 达 到 3 7 m, 世 界 之 最 , 中 2 0 00k 创 其 0 0年 在 西
长期 实施 ( a az ta. 0 4 。欧洲 各 国联合 开 C v zae 1 ,2 0 )
展 了 “ 洲 探 测 计 划 ”( GT, E 欧 E URO R E, P OB E UR R D okn o p 0 1 , 成 横 穿 OB I GE W r ig Gr u ,2 0 ) 完 欧 洲 的 地 学 断 面 ( ln ele 1,l 9 ;Ge B u d l ta. 9 2 e& S e h n o ,2 0 ) 通 过横 过 阿尔 卑 斯 造 山带 深 地 tp e s n 0 6 , 震 反射 剖 面 , 立 了 碰撞 造 山理 论 和薄 皮 构 造 理 论 建
论 ( h lr t 1 , 1 9 Ec te e a. 9 6; Kn p e a., 1 9 ap t 1 9 6;
合 物 累积 的研究 , 某种 意义 上来 说 , 为 了确 保 由 在 是 于 目前 的人 类 活动 而导 致 的 日益 贫化 的资 源可 以在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介绍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介绍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介绍1. 引言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地球进行全面、深入的探测和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专业进行介绍:专业背景、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就业前景等。

2. 专业背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是在传统的地球科学基础上,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

随着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该专业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和大气等环境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来实现对地球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测。

3. 培养目标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掌握地球科学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地球系统的组成和演化过程;•熟悉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地球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具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科学研究;•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跨学科领域中开展科研工作。

4. 核心课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地球科学基础•地质学: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岩石的成因及其分类等基本概念;•大气科学:讲解大气层结构、气象要素及其观测方法等内容;•海洋科学:介绍海洋环境特征、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

4.2 遥感技术与应用•遥感原理:讲解遥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等内容;•遥感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的应用。

4.3 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和空间分析方法等;•GIS应用:介绍GIS在地图制图、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介绍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如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数据分析:讲解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地球深部探测国际发展与我国现状综述

地球深部探测国际发展与我国现状综述
COCORP ( The Co nsortium fo r Co ntinental Reflectio n Profiling) 是美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运 用多道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系统探测大陆地壳结构的 先锋 。COCORP 将石油勘探的近垂直反射地震技 术发展到穿透地壳甚至岩石圈的深地震反射技术 , 在深度和精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开辟了探 测地球深部的新纪元 。COCO RP 在美国 30 个州采 集了 11000 km 长的反射剖面 。其中最著名的探测 结果有 :发现阿帕拉契亚大规模 、低角度冲断层 ;确 认了拉拉米基底抬升的逆冲机制 ; 描绘了大陆 MO HO 的变化特征 ,包括后造山再均衡的新证据及 多起成因 (相变) 以及作为构造拆离面的可能作用 ; 新生代裂谷下的岩浆“亮斑”; 盆岭省东部的地壳规 模的拆离断层 ;填出美国内陆隐伏前寒武系层序 ;确 定隐伏克拉通典型的元古宙构造2地壳剪切带等 。 COCO RP 的成功带动了 20 多个国家的深地震探测 计划 。康纳尔大学科学家在世界范围参与了一系列 深地震探测行动 ,包括喜马拉雅/ 西藏碰撞造山带的
(3) 板块边界观测站 ( PBO) 可对沿太平洋 —北 美板块边界的变形所导致的三维应变场进行研究 。 PBO 包括 : ①由连续记录的遥感 GPS 接收器 (间隔 为 100~200 km) 组成的中枢网络 ,覆盖了从阿拉斯 加到墨西哥的广大区域可提供整个板块边界带变形 的时2空图谱 ; ②构造活动地区 (如主要断层和岩浆 系统) 内的多组应力应变计和 GPS 接收器 。
2010 年
及其毗邻地区下面大陆岩石圈和深部地幔的地震图 像的分辨率 。U SArray 由 3 部分组成 : ①由 400 个 宽带地震检波器构成的可移动遥测台阵 ,按设计要 提供某个标准网格的实时数据 ; ②由约 2400 个便携 式地震检波器 (利用自然源和炸药震源) 构成的轻便 台阵 ,用来对大型可移动台阵发现行迹的关键目标 进行高密度短期观测 ; ③一个固定的地震检波器网 络 ,提供连续的长期观测结果并扩大美国地质调查 局的国家地震网络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研、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

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

三、研究方向本学科设置以下研究方向:1、电磁勘探2、地震勘探3、地球物理测井4、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与应用5、工程物探6、勘探地球化学7、开发地球化学8、生物地球化学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课程总学分为34或以上。

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为20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为12学分,含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

(一)学位课八门(共20学分)包括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二)非学位课五至六门(12学分)非学位课中的选修课由导师和硕士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硕士生原有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硕士生留有充分的选修灵活性,鼓励硕士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硕士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

导师应布置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让硕士生阅读,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方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如下几个方向:1、应用地球物理学;2、应用地球化学;3、数学地质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评价;4、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5、资源环境评价与信息处理;6、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必修课1、学位必修课(1)公共基础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 1 学期30 学时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1学期40 学时第一外国语5学分1-2学期180 学时(2)专业基础课(分专业方向)近代数学I(泛函分析与积分方程)4学分1学期120 学时(应物和仪器专业方向)近代数学II (计算方法与数值计算) 4学分1学期120 学时(其他各专业方向)应用地球物理与地球物理探测仪器方向(以下两者选一):应用地球物理学3学分2学期60 学时计算地球物理学2学分3学期50 学时应用地球化学方向:应用地球化学3学分2学期60 学时数学地质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评价方向:数学地质学3学分2学期60 学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信息机理3学分2学期60 学时(3)专业课(分专业方向)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2学分3学期(各专业方向)应用地球物理与地球物理探测仪器方向(必修1门以上):地震波理论3学分2学期60 学时重磁场理论3学分2学期60 学时电磁波理论3学分2学期60 学时电磁场理论3学分2学期60 学时地球物理测井理论3学分2学期60 学时工程环境物探理论3学分2学期60 学时应用地球化学方向(必修1门以上):应用地球化学专题Ⅰ3学分2学期60 学时应用地球化学专题Ⅱ3学分2学期60 学时应用地球化学专题Ⅲ3学分2学期60 学时数学地质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评价方向(必修1门以上):地质统计学3学分2学期60 学时数量化理论3学分2学期60 学时地质过程的计算机模拟3学分2学期60 学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必修1门以上):遥感图像成像原理3学分1学期60 学时遥感数据图像处理与应用技术3学分2学期60 学时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3学分2学期60 学时遥感地学分析3学分1学期60 学时2、非学位必修课Visual C++编程2学分1学期50 学时(各专业方向)应用地球物理与地球物理探测仪器方向(必修1门以上):地震成象理论3学分3学期50 学时随机信号分析理论2学分3学期50 学时电法勘探理论3学分3学期50 学时重磁勘探理论3学分3学期60 学时位场数据离散反演理论2学分3学期50 学时电磁波成象理论3学分3学期60 学时电磁场正反演理论2学分3学期50 学时测井信息处理与解释技术3学分3学期60 学时井中成象理论与方法2学分3学期50 学时地球物理层析成象理论3学分3学期60 学时浅层地球物理技术2学分3学期50 学时应用地球化学方向(必修1门以上):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3学分3学期60 学时地球化学数据处理2学分3学期50 学时数学地质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评价方向(必修1门以上):地学中的多元统计分析3学分2学期60 学时计算机高级编程技术2学分3学期50 学时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必修1门以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2学期30 学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2学分1学期40 学时微机制图及数字模型2学分3学期50 学时地球空间信息学2学分3学期50 学时(二)选修课(学生需咨询指导教师,从中选修2-3门)第二外国语2学分3学期40 学时科学可视化算法及系统2学分3学期40 学时区域大地构造理论2学分3学期40 学时重磁解释工作站技术1学分3学期20 学时地震解释工作站技术1学分3学期30 学时非线性地球物理学的数学方法2学分3学期40 学时储层地球物理学2学分3学期40 学时近代地球物理场中的数学方法2学分3学期40 学时计算机图形图象学2学分3学期40 学时物理模拟技术1学分3学期30 学时地球物理层析成象2学分3学期40 学时测井数据采集技术与仪器2学分3学期40 学时测井地质学2学分3学期40 学时沉积学2学分3学期40 学时油层物理学2学分3学期40 学时工程地质概论2学分3学期40 学时成岩成矿地球化学2学分3学期40 学时成岩成矿理论2学分3学期40 学时现代地化样品分析技术2学分3学期40 学时地球化学进展及趋势1学分3学期30 学时资源遥感专题1学分3学期20 学时环境遥感专题1学分3学期20 学时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2学分3学期40 学时摄影测量学1学分3学期30 学时测量与制图学1学分3学期30 学时实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2学分3学期40 学时模糊数学2学分3学期40 学时电磁测深专题2学分3学期40 学时近地表地球物理学进展2学分3学期40 学时数字图像处理2学分3学期40 学时(三)、补修课(为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所设)勘查技术方法概论2学分1学期40学时勘查技术工程学2学分2学期40学时课程学习阶段主要安排在1~3学期,其中第3学期以安排专业实践和专题文献阅读及报告为主,并做好学位论文开题前的准备工作。

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综述

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综述

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综述一、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的作用分析(一)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的发展综述化探这种方法是在近代地球化学和微迹分析技术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30年代该技术在前苏联、挪威、瑞典等国家获得推广使用,直至上世纪50年代才逐渐获得全世界的关注。

我国是在1952正式成立地球化学物探的工作机构,该方法也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地球化学物探的作用1.矿产普查方面的作用。

化探法目前已经能够成功应用于铜矿、铅矿、镍矿、汞矿、钒矿、磷矿、钛矿、硼矿以及锡钨矿等多种矿床的普查,并且应用该方法普查磁化矿床的地质效果也获得了大部分勘测作业队伍的认可。

但是也有少部分持不同看法,这部分主要集中在锡钨矿探测工作中,如某个地区中的镍矿虽然是采用重砂法探测出来的,但也同样肯定了金属量测量的效果,只不过后者的成果得出的时间较前者稍晚一些。

实质上化探法在稳定矿物矿床的普查过程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地质效果,而有些地区采用金属量测量法对钨矿床进行普查的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辨分析的灵敏度相对较低造成的。

按照地球化学异常的组分特征能够较为明显地反映出矿产的具体分布情况。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秦岭1:5万面积的金属测量成果表明,在某地探测出以钨这种组分散量为中心、两侧为连续和不连续的铅分散量和锌分散量,最外侧则为锌分散量和汞分散量,这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西南东方向的分散量,充分反映出了该地方沿四个方向零星分布的小侵入体中的砂岩型钨、钼矿和磁铁矿等高温矿床。

此外,我国在运用水化学方法找矿上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某地质勘测局在进行1:20万综合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中,运用水化学进行探矿结果表明钨、钼、铅、锌和镍的水分散量相对较为明显,其中还有几个水化学异常区与金属量测量圈定的异常区域吻合,同时,还发现了十余种元素的水分散量,包括铅、锌、铜、钨、锡和钼等等。

通过这一成果在秦水附近的硅质岩层当中探测出了含磷的底层。

地球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地球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地球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地球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地球内外相互联系的学科。

为了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地质等各个方面,科学家们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展开研究。

本文将介绍地球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和技术。

一、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基础。

通过对地球表层和地下结构进行勘探,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地质特征和地貌变化。

地质勘探技术包括测量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探测地下水域、矿产资源等。

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有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特性,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程度等信息,推断地壳的内部结构和岩石类型。

这种方法在勘探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方面有很大应用。

电磁勘探利用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测量介质对电磁波的响应,从而推断出地下的物质性质和构造情况。

这种方法在勘探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方面有广泛应用。

重力勘探是利用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测量重力场的变化,从而推断出地下不同密度物质的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地下岩石构造和地球内部密度分布。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观测和测量的方法。

科学家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携带遥感设备,对地球表面的物理特性进行探测和记录。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和图像数据,用于研究气候、地貌、植被覆盖等信息。

遥感技术常用的设备包括多光谱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

多光谱传感器可以记录地表不同波段的反射和辐射信息,从而获取地表特征和物质成分。

雷达传感器则利用雷达波在地表和地下的反射和散射特性,获取地表地下信息。

三、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是通过对地球样品中的物质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地球的矿物成分、物质循环等信息。

常用的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有原子吸收光谱、质谱分析和同位素分析等。

原子吸收光谱是通过测量材料中原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时产生的吸光度,推断出物质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现代地震勘探近地表探测技术综述

现代地震勘探近地表探测技术综述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地质需求。

要提高资料品质,就必须获得准确的表层数据,寻找最佳的激发岩性,才能对地震资料品质的提高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该文对目前应用较多的7种近地表探测技术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不同探测方法的适用性,可用于指导地震勘探野外调查技术选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1 现代近地表探测技术1.1 动力岩性探测技术动力岩性探测技术是利用特制的钻头,通过钻取深井取上来的岩心确定表层的岩性以及不同岩性的厚度和深度。

该方法能非常准确地得到一个点的表层资料,是表层调查中作为点调查的最直观的一种方法。

对岩心解释时,是根据岩心岩性柱的实验室测试,确定地表不同深度岩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岩性成分,准确标定岩土性质及厚度。

1.2 静力岩性探测技术静力岩性探测采用的是专用设备,主要由触探主机、反力装置、探头、探杆及测量系统构成,以及其他仪器及配套工具等[1]。

施工时先使场地平整化,将反力装置地锚对准孔位后用下锚器旋转进入土中,然后安装测量系统,直至进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相对较硬的深度。

岩性探测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划分地层。

通过自动记录仪绘制出贯入阻力随深度变化曲线,该曲线代表土层力学性质的变化。

根据以往在粘性土,粉土及砂性土中进行的岩性探测与钻孔资料的对比,分别分析曲线形态、锥尖阻力qc、侧摩阻力fs 、摩阻比Rf等具有的明显不同特征,作为划分岩土类型的基本标志。

1.3 小折射技术小折射技术是表层结构调查中用于划分速度层位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地面人工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在近地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根据仪器记录的折射波到达检波器的时间,可以获得地下介质的空间分布。

小折射资料的解释首先是准确读取小折射记录中每道的折射波初至,然后根据小折射的观测系统数据,绘制出时距曲线,该曲线为浅层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根据其斜率可以获得各层的速度和厚度。

1.4 微测井微测井是利用多次激发产生的透射波时距曲线的拐点和折射段的斜率来划分低速层、降速层速度和厚度[2]。

地球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球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球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对于探索外界世界的好奇和探求地球本身的需要,日益增加。

而在这之中,地球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地球空间探测技术,是指在地球以外的空间中,通过对于外界物质及其行为的感知、记录、分析和研究,来获取人类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的技术。

一、发展历程地球空间探测技术的历程,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天象、制作天文仪器了。

西元1000年左右,阿拉伯数学家和航海家开发了星盘、八字仪和用水平仪和望远镜测量星角的方法,建立起了天文学的基本结构。

17世纪末,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开创了现代天文学的时代。

而到了20世纪初,Einstein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引领着天文物理学走向了新的高峰。

而对于地球空间探测技术的真正萌芽,则要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和苏联开始发射人造卫星进入轨道,以便监测地球的自然情况、天气变化等等。

在此基础上,美国NASA也开始推进载人航天计划。

从那时开始,地球空间探测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逐渐显现出了更广泛、更具有吸引力的前景。

二、技术发展的成果地球空间探测技术的潜力与价值,在科学、环境、资源、战略等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科学领域中,地球空间探测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解决多个学科领域内的难题,如测定地球尺度、追寻动植物迁徙的规律等等。

在环境领域中,这项技术又可以帮助减少环境污染、缓解气候变化、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等等。

在资源领域中,它可以有效地寻找地质矿产、监控地表水资源、探测石油气藏等等。

在战略储备领域中,它则可以帮助国家在进行军事侦察、发射人造卫星等方面占据先机。

而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都做出了突出的成果和贡献。

例如,美国成功发射了月球着陆器,苏联拍摄了第一张最早的月球摄影,中国成功地发射了被誉为“太阳神”、“月兔子”的人造卫星。

现在,这些技术和成果已经深入到相关领域中,产生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采样收集资料、实验室分析、数学建模和模拟等多种方法。

1. 实地观察: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对自然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

科学家通过直接观察地质地貌、地貌演化、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收集实际数据和样本资料。

2. 采样收集资料:科学家通过采集岩石、土壤、水体、气象数据等实物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和实验室检测,以获取不同领域的地球科学研究数据。

3.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回来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如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同位素测试等。

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地球科学数据。

4. 数学建模:地球科学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地球物理模型、气象模型、地质模型等,通过数学建模对自然现象进行描述与预测。

科学家可以利用现有的数学工具和技术,构建模型以模拟和解释地球现象,验证和完善理论。

5. 模拟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虚拟实验,科学家可以对地球科学系统进行探索和实验。

模拟实验可以提供对现实环境无法观测到的物理过程和地球变化的理解。

综上,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采样收集资料、实验室分析、数学建模和模拟实验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科学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演变过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基础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基础
2.为什么要设置“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定位:专业课程; 主要内容:地球信息及其获取、数据分析与应用基本概念 主要目的: 建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体系的整体概念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地球探测、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 定位系统、宽带网络及仿真—虚拟等现代高科技的高度综 合和升华,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数字地球”实 质上是信息化的地球,包括地球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部过程。它形成新的产业,将 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1)壳幔边界
在 地 壳 下 面 30-60km 深 度 处 , P 波 速 度 从 6-7km/s , 跳 到 8km/s以上,它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这个界面是南斯拉大 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Mohorovicic)在1909年研究阿尔卑斯地 区的区域地震P波震相时发现的,因此,这个界面又称为莫霍 间断面(通常用Moho或M表示)。
(2)上下地幔的过渡层
从1956年开始澳大利亚地震学家布伦(Bullen)对地幔做了 进一步地分层的研究,认为地幔由上地幔、过渡层(速度变化 不均匀)和下地幔(速度变化均匀)组成。
2.1地球层圈的特征(8)
(3)幔核边界
在地幔内部,速度随深度而增加,在大约2900km处,P波速 度突然从13km/s下降到8km/s左右,在地球内部出现第二大间 断面。这是美国的地震学家古登堡(Gutenberg)于1914年通过 大量天然地震震相分析首先提出的,该界面又称为古登堡界面。
2.海底扩张说
20世纪50年代,随着海底调查积累了丰富的海底地质和 地貌资料,尤其是古地磁学的进展,导致赫斯(1962)和迪茨 (1961)几乎同时提出海底扩张的观点。海底扩张作用是大洋 岩石圈在洋中脊处裂开,炽热的地幔岩浆从这里涌出,冷却 固结成新的大洋岩石圈,并把先期形成的岩石向两侧对称地 推挤,导致大洋海底不断扩张。

浅地层剖面探测综述

浅地层剖面探测综述

浅地层剖面探测综述李平;杜军【摘要】Marine geophysical survey techniqu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rine geology investigations, in which Sub-bottom Profiler Probe with the low-cost and high-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marin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Sub-bottom Profiler Probe is to use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of sound waves in the water and underwater sediment to detect the shallow stratum structure under the seab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ub-bottom Profile system and its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uppression methods are analyzed. The main audio diagram typ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海洋地球物理技术在海洋地质调查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浅地层剖面探测因其成本低、效率高,在海洋地质调查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浅地层剖面探测是利用声波在水中和水下沉积物内传播和反射的特性来探测海底浅部地层结构和构造的.本文阐述了浅地层剖面仪发展历程,针对浅地层剖面探测,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和压制方法,并对主要剖面声图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期刊名称】《海洋通报》【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7页(P344-350)【关键词】地球物理技术;浅地层剖面探测;综述【作者】李平;杜军【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5浅地层剖面探测是一种基于水声学原理的连续走航式探测水下浅部地层结构和构造的地球物理方法[1-3]。

智能地球探测专业介绍

智能地球探测专业介绍

智能地球探测专业介绍智能地球探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它是应用现代先进技术,通过对地表、大气、水文等地球各要素进行监测、探测和分析,获得真实、准确的地球环境信息,从而实现对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智能地球探测专业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智能地球探测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利用航空、卫星等遥感平台采集到的电磁波辐射能,通过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手段获取地形地貌、植被生态、资源能源等方面的信息。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成为现代地球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2.地球物理探测地球物理探测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观测、测量地球的物理参数,例如地球重力、地电、海洋流体等物理场,建立地球模型,预测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探明水文地质、矿产资源等地质体。

地球物理探测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保护和资源勘探等领域,为现代工程、农业、渔业、水利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3.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智能地球探测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它主要关注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监测对象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生态、噪声振动等环境要素,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准确地评估环境风险和承载能力,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智能地球探测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它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将现代城市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集成,形成空间数据库,实现城市在线更新和智能决策支持。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公安防范等领域,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总之,智能地球探测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地球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高端的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智慧、可持续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地球探测知识点总结

地球探测知识点总结

地球探测知识点总结地球探测的基本原理地球探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仪器和设备对地球和其周围环境进行观测和记录,以获取地球及其环境的各种信息。

通过对地球物理、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和观测,人们可以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形貌、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大气和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地球探测的手段地球探测的手段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等。

其中,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船舶等载体携带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和大气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技术,可获取地球表面地形、植被、土壤、水体等多种信息。

卫星定位技术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卫星系统对地球上的物体进行精确定位。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通过地震、地磁、电磁等方法对地下结构和资源进行观测和研究的技术,常用于矿产勘探、地质构造研究等领域。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是通过对矿物、水、土壤、岩石等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和测试,以获取地球环境和资源分布的信息。

地球探测的应用领域地球探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地质勘探领域,地球探测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寻找矿产资源、油气田、地下水等自然资源,以支持资源勘探和开发。

在环境监测领域,地球探测技术可以监测大气和水体污染、土壤侵蚀、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以提供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的科学依据。

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地球探测技术可以帮助人们监测土壤养分、植被生长、水资源利用等情况,以支持农业生产和森林管理。

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地球探测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取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息,以支持城市规划和建设。

地球探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探测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未来,地球探测技术将继续向多波段、高分辨率、全球覆盖、动态监测等方向发展,以获取更加精确、真实的地球信息。

同时,地球探测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地球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和应用。

地球科学研究方法

地球科学研究方法

地球科学研究方法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学科。

地球科学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变化和演化,以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实验、数学模型和遥感等多种手段。

本文将介绍地球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实地观察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研究人员可以直接接触到地质样本、观察自然地貌、记录地质现象等。

实地观察可以提供大量的实证数据,为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素材。

例如,地质学家通过实地观察地壳运动的痕迹、地层的堆积顺序和化石的组合,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古生物的进化过程。

实地观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前往野外进行观察和采样,对地质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测试,然后结合现有的理论知识进行解读。

例如,地球物理学家可以通过在地表上设置测量仪器,获取地球的物理特征和变化。

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和测量结果,他们能够推断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规律。

实验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制定实验方案、设立实验装置和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模拟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和过程,以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地球化学家可以通过实验室中的模拟实验,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形成、矿物转化和物质迁移等过程。

实验可以控制外界因素的干扰,加快实验过程,提供可重复性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物质变化和反应机制。

数学模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人员可以对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

数学模型可以对地球的系统性质和行为进行描述和预测。

例如,气候科学家通过建立气候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数学模型往往基于一定的假设和理论基础,通过数学方法对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模拟结果。

数学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系统性质和调控机制。

遥感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固体矿产勘探主要地球物理方法及可能解决的地质问题(重、磁、电、震、测井、放射性)?重力勘探:(1)盐岩是一种沉积矿床, 主要产于古内陆盆地的不泻湖或滨海半封闭的海湾。

由于盐岩的密度比围岩低,因此当盐矿有一定规模时,应用重力勘探的效果很好。

(2)应用重力法勘探金属矿床有两个途径,一是在有利条件下直接寻找矿体;另一个是研究金属矿床赋存的岩体或构造以推断矿体的位置。

磁法勘探:磁测在固体矿产勘探的作用主要是直接找矿与间接找矿。

(1)磁测是作为找磁铁矿床的方法而产生并长期发展的,随着精度的提高和理论发展,不仅能发现磁铁矿床,而且可以解决勘探方面的问题:确定矿体的深度、产状要素、磁化强度和估算磁铁矿石的储量。

(2)在间接找矿中,主要是用磁测查找在空间上或成因上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岩石、矿化带等控矿因素。

此外,利用所寻找矿种与磁性矿物的共生关系找矿,也属于间接找矿。

电法勘探:激发极化法:寻找含铜磁黄铁矿、寻找铅锌银多金属矿、斑岩型铜钼矿等。

自然电场法:自然电场法是进行硫化金属矿和石墨矿快速普查和详查的有效方法,还常常利用自然电场法的面积性普查观测成果,对石墨化或黄铁矿化地层和构造破碎带进行地质填图,提供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地段。

甚低频法:寻找低阻金属矿。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新疆阿舍勒铜矿的应用。

地震勘探:这种地震勘查技术对于矿区的深、浅目标的探测非常详细。

在复杂的条件下,可以完成对多种地震波的分析。

对于金属矿区,尤其是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产区域,可以对多类型地震波展开数学和物理模拟分析,并进行研究,则可以得到地震勘查波的最佳的组合类型。

完整的诠释系统基于此便形成了,大大提高了找矿效率。

测井:电阻率测井:寻找光卤石矿,钾盐矿。

泥岩具有低电阻率,石膏、硬石膏具有高电阻率。

光卤石矿、钾盐矿、泥岩和粘土的视电阻率较小;石盐岩、石膏的视电阻率较大。

井径测井:寻找石膏矿。

泥岩段的井径都大于钻头直径;石膏段井径近似等于钻头直径;砂岩段使井径小于钻头直径。

综合测井:寻找天然碱矿。

天然碱层在测井曲线上反映是:大井径,高声波时差,高中子,低微电极,低密度,低自然伽马。

放射性:利用中子—热中子测井方法对岩层氢含量反映灵敏的特点,用来确定煤层、石膏等含氢量多的固体矿。

测量地壳内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强度,以发现放射性元素矿床,探明矿体大小,确定放射性元素含量,并指导铀、钍矿和钾盐矿的开采。

此法还用来寻找与放射性元素共生的其他非放射性矿床,如磷块岩矿、铝土矿、稀土和稀有元素矿床等。

2、灾害地质调查中的主要方法?(地裂缝、岩溶、采空区、滑坡)重力勘探:由于洞穴及其低密度充填物与围岩间有相当大的密度差,能够引起可探测的重力异常。

因此,高精度重力测量可以发挥作用。

在地震灾害预报的研究中, 重力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磁力勘探:滑坡——小面积的微磁测,可以研究滑坡构造岩石的次生结构组织,可以预测滑坡过程的发展,圈定滑坡发育中有潜在危险的台地区。

喀斯特溶洞——喀斯特体实际上无磁性,但是充填其中的沉积物,往往具有弱磁性。

裂隙带——根据裂隙带岩石的磁性变化,判断裂隙与构造破碎带。

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是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下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是岩溶探测的有效方法,其以岩体、充水或充泥溶洞及空洞的导电性差异为物理基础。

也可以用来寻找煤矿采空区、泥石流堆积体,对滑坡体进行定位与稳定性分析。

地质雷达:通过宽频带时域发射天线,向介质发射高频短脉冲电磁波。

地质雷达发射的高频电磁波传播速度主要与不同地层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

用于勘察岩溶坍塌、地裂缝、滑坡、活动断裂,孤石与不良地质体,煤田采空区、陷落柱等地质灾害。

地震映像法:继反射波多次覆盖技术后,近年来发展的一门工程物探新技术,通过采用固定的偏移,一发多收的方式探测岩土介质性质,是以物性差异为基础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可用于查明岩溶区基岩地质条件,瑞利面波法:瑞利波勘探是按照测网的布置,在测点上逐点进行观测,每一个测点根据地质任务和勘探深度的要求,测得一条频散曲线。

在地裂缝勘察、地下空洞调查,探测煤矿巷道方面等有较多应用。

阵列声波测井: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能够识别地层裂缝。

由于声波通过裂缝时,信号能量会出现衰减,表现在波形图上就是声波幅度减小。

声波幅度衰减程度受裂缝的渗透性、裂缝倾角(低角度裂缝、高角度裂缝)等因素的影响。

3、提高信噪比与分辨率的措施与意义(采集方面、处理方面)?电法勘探:(1)供电电流与信噪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噪声较大时,则要求供电电流也增大。

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好的信噪比。

(2)在频率测深中选择最佳收-发距问题是极重要的。

其原因在于,首先,随着收-发距的减小可缩小体积效应范围,因而增加研究地电断面的详细程度,提高其分辨能力。

其次是,随着收-发距的减小,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信噪比。

(3)调频连续波用于探测埋深小于2 m,要求测厚精度分辨率高的目标体。

发射信号根据预先设置的频率间隔连续扫描。

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的差频与目标体深度有关。

其优点是分辨率高,信噪比高。

地震勘探:提高分辨率、信噪比措施:采集:(1)选择合适的野外采集参数:加密时间与空间采样,使获得的高频成分不产生混叠。

(2)对震源的要求:比常规震源有更宽的频带,在此频带范围内振幅谱向高频方向增强,性能稳定。

(3)接收条件要求为:选用模数转换时位数较多,系统噪音较低的地震仪。

严格施工,掌握好检波器与大地的耦合。

较高的覆盖次数,排列长度与常规的基本相同,接收点距减小。

(4)运用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随机干扰,当组内各个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地区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m倍。

(5)多次叠加对随机干扰的压制原理与组合相同,若道集内各道的炮检距足够大,使得各道间随机干扰互不相关,则n处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数字处理方法主要有:反褶积、反Q滤波、谱白化处理反褶积:这是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步骤,常用的有脉冲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和零相位反褶积3种.反Q滤波:反Q滤波也称大地吸收补偿反褶积,补偿了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对高频成分的吸收作用。

谱白化处理:它对有限频带进行纯振幅滤波后,外推此频带之外的频率成分,达到扩展频带的目的。

意义:提高信噪比能减小干扰波的干扰,有利于对数据进一步的处理解释,便于发现更加微小的异常。

提高分辨率有助于发现更加微小的异常,从而达到精细探测的目的。

(还可自行发挥)4、弹性波场的特征及可能的应用(能源、矿产、工程、检测)特征:(1)波前、波后和波面波前和波后的大小(面积)一般会不断地扩大,它们的儿何形状取决于波源的分布和介质的性质。

波面是波前的“遗迹”,波面是同相的、等时的和静止的。

(2)地震勘探涉及的地霡波传播的基本规律:包括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费马原理、惠更斯原理。

(3)地震波的类型: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的方向来区分,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按照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来区分,地震波又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路径的特点来区分,又可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

(4)频谱特征:总的来说,反射波的能量主要分布在30~70Hz的频带内;折射波的能量主要在30~45Hz的频带内;而面波的主要能量分布在10~30Hz的频带内,具有低频的特点。

应用:能源: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

可以对深部的盆地构造、断层构造实施定位,从而寻找油气藏。

还可以用来寻找煤矿界面。

矿产:探测沉积层控矿床、探测似层状金属矿、探测控矿构造(断层、接触带、岩体)、探测与金属矿有关的不均匀体。

工程:划分第四系地层、研究土的工程力学性质、研究地基的震动特性、对地下空洞及掩埋物进行探测。

检测:对滑坡体、破碎带、基岩完整性进行评价。

判断公路,铁路的路基路面压实度和抗压、抗折强度及路面的载荷能力。

7、能源勘探中的主要方法?(重磁方法用于早期寻找构造边界,磁法方法划分火成岩、沉积岩)重力勘探:首先利用小比例尺重力异常图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构造单元,圈定沉积盆地的范围;其次根据中等比例尺重力异常图进一步圈定出有利于油、气藏形成的地段,寻找局部构造;还可利用大比例尺高精度重力测量直接寻找与油、气藏有关的低密度体,为钻井布置提供依据。

磁法勘探:大多数沉积岩几乎都是无磁性的,而下伏火成岩和基岩通常是弱磁性的。

因基底面起伏能在上覆沉积岩中产生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起伏,确定基岩的起伏能为油气勘查提供有用资料。

目前,磁测在油气构造普查中的作用,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以相对少的投资,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面积反映区域与局部构造信息的磁场资料;②可以比较详细地确定进一步投人比较昂贵的物探方法的工作地段;③预测油气远景构造。

电法勘探:应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可以确定沉积盆地下伏高阻基底的起伏, 在有利条件下还可以对沉积岩系进行电性分层, 研究沉积岩相带的变化和沉积盖层的构造,并可作为普查石油、天然气田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之一。

地震勘探:地震烃类指示是指地层中所含的石油及天然气,在地震时间剖面上所给出的显示或所蕴含的信息,如地层反射系数的变异,吸收系数、波的频率和速度的变异,以及地震时间剖面上的亮点、平点和暗点的出现等。

地震烃类指示分析方法,从前主要是采用振幅异常的简单分析方法,而很少同地层参数研究相结合,因此成功率比较低。

但到目前为止,该方法已发展成一套较完整的程序,其中包括:亮点、平点、暗点分析、还有地层吸收特性,频率特性、速度特性、地层参数研究和合成记录分析等。

测井:综合解释油气水层:(1)油层:在解释油层时要特别注意水层的电阻率及围岩电阻率。

一高:高电阻率。

三低:低自然伽玛、低中子孔隙度、低体积密度。

二大: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大,但比水层异常幅度小。

一小:井径小。

(2)气层:自然伽玛、井径、自然电位、电阻率曲线基本上同油层,与油层所不同的是中子孔隙度、体积密度比油层低,两条曲线出现交叉,声波出现跳跃。

(3)水层:四低:低电阻率、低自然伽玛、低中子孔隙度,中子孔隙度比油气层高;低体积密度,但比油层、气层高。

一小:井径小。

8、重与磁勘探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重磁法的主要优势有哪些?重力勘探领域:(1)识别断裂构造;(2)研究地球深部构造与地壳结构;(3)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就是指所划分的地台区和地槽区。

(4)石油与天然气普查与勘探:(5)寻找古潜山和封闭构造;(6)探测储油构造中的油气藏;(7)盐矿探测;(8)勘探金属矿床;(9)水文地质调查;(10)工程勘察。

重力勘探优势:(1)野外测量使用的重力仪轻便,观测简单,采集数据方便,所以重力勘探具有经济、勘探深度大、且能快速获得大面积上的信息等优点。

磁法勘探领域:(1)研究地壳磁结构;(2)应用于区域和深部地质地球物理调查;(3)根据磁异常划分不同岩性区和圈定岩体;(4)应用于火山机构及金伯利岩筒填图;(5)根据磁异常推断断裂、破碎带及褶皱;(5)成矿区的圈定和划分:含油气远景区,金属成矿区;(6)石油、天然气勘查中的应用;(7)寻找各类金属矿与非金属矿:铁矿、铜镍矿、锡矿、硼矿、乌砂矿;(8)研究滑坡地段与发现喀斯特地带、裂隙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