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中印两国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邻国,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汉朝与印度的孔雀王朝便建立了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在经济、政治、宗教等领域,中印两国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
一、历史文化交流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中国和印度之间最重要的文化交流之一。
公元1世纪初,佛教传入中国,获得了汉朝皇帝的支持和广泛的传播。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增加。
隋朝大业年间,第一批印度的佛教文献被翻译成中文。
唐朝时期,印度佛教大师玄奘(唐僧)来到中国,将印度的佛教经典翻译成了中文。
这些翻译出版的佛典,对中国的佛教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2.印度教影响中国印度教虽然并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其某些元素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
例如,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传入了印度的瑜伽术,使中国的养生术和宗教更加充实和丰富。
此外,印度教的神话故事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和艺术。
3.博物馆的成立中国和印度都有许多博物馆展示各自的文物和历史。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与印度的塔基拉玛宫博物馆分别签署了文化交流协议,在相互间进行了多次文物的交换展览。
此外,为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国还在印度开设了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
虽然在历史上中印两国有着悠久而广泛的文化交流,但在现代世界化的浪潮下,中印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面临着更广泛、更深入的挑战与机遇。
1.文化交流的发展近年来,中印两国在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日渐频繁。
许多中印两国的学者、艺术家、演员、作家等相互访问并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印度的泰姬陵等著名古迹在中国进行了展示,中国则派遣了艺术家等前往印度举办艺术活动,加强了两国文化互相的了解和交流。
2.科技合作的发展随着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印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加强。
在此方面,两国之间的合作逐渐从技术转移到了基础研究,从单个项目合作到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印度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印度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至少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就与印度有了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在我国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时,印度古人就用“秦”来称呼中国,并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
大约在公元前后,佛教已从印度传入中国。
关于佛教传入的具体时间,历史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一般倾向于这两种意见:一则为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二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天竺和尚摄摩腾和竺法兰,“白马驮经”来到洛阳,翌年在洛阳建白马寺。
不管怎么说,佛教在公元前后已传到我国是比较可靠的。
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印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到了我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和贸易往来达到鼎盛期。
在中印文化的交往中,许多拜佛求经的香客和学者络绎不绝地往来于中印之间。
为求宗教真理,他们跋涉戈壁沙漠、穿越丛林峻岭、翻过喜马拉雅山,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这是一条十分漫长、艰苦而充满危险的旅程。
不知有多少印度人和中国人未能达到终点而死在途中,据说这些香客的死亡率高达90%。
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有许多着名的佛教学者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例如,在印度学者中,以摄摩腾(1世纪)、鸠摩罗什(5世纪)、舍那掘多(5世纪)、菩提达摩(6世纪)为代表,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大量的佛教梵文经典翻译成汉文,同时还通过佛典把许多印度教文化传入中国。
在隋唐时代,大批的印度僧人居住在中国,据说在6世纪,单在洛阳境内就曾有三千行以上的印度和尚和一万户印度家庭。
可见,当时中印文化交流的规模之大。
此外,在赴印度取经的中国佛教学者中,最着名的是法显(5世纪)、玄奘(7世纪)和义净(7世纪),他们不仅从印度带回了大批佛教经典,而且也向国人大量地介绍了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
如,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绘印度教的教育制度和各种古代科学技艺:“开蒙诱进,先导十二章。
七岁之后,渐受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诂训字,诠目流别。
古代印度文化的演变和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古代印度文化的演变和对中国文明的影响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的传奇和神话故事。
印度文化和宗教的发展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前后,这个时期印度波斯人的到来,以及印度波斯语言、印欧语系、维达语和梵语的交融,极大地促进了印度文化和宗教的发展。
最初的印度信仰毫无疑问是原始宗教,这一宗教思想极其简单,主要以求生存为基础,不过这并不影响它不断地发展。
后来,印度佛教的兴起对于整个印度的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佛教主要着重于慈悲、反思和生命的平衡,这些思想在印度和中国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特别是关于修行和思想方面,印度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古代印度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于中国文化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对于世界宗教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梵语是印度的一种古老语言,也可以说是整个印度文化的基础。
在公元前400年左右,佛教的发展给这种语言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在语言学、文学、哲学、历史、审美和宗教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语言学方面,梵语的复杂性和规范的语法促使印度梵科学的蓬勃发展。
在文学方面,梵语的文学作品也一直是印度文化的瑰宝,比如史诗《罗摩衍那》和《马哈巴拉塔》。
此外,还有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印度教的发展,这是印度文明发展的另一个方面。
在印度教中,人们被划分为四个种姓,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了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在印度文化、宗教、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印度教在世界宗教中的地位和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也给中国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启迪和启迪。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印两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但古代印度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据文献记载,中印贸易已有2000多年历史。
早在汉朝时期,东西方贸易就已经开始了,然而在当时交易的并不是和欧洲国家的贸易,而是中国和印度之间。
这种交流和贸易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丰富和多元化的元素,而且这些元素也是属于印度文化和思想的一部分。
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
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哲学、科学和艺术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印度教对世界的影响的一些主要方面。
1.文化交流:印度教对世界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印度教信徒通过传播其信仰和文化的方式,将印度教的哲学、艺术和文学传播到其他地区。
这种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例如,印度的故事和神话传统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印度教的经文《摩诃婆罗多》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都受到高度尊重。
2.哲学和精神思想:印度教的哲学和精神思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教的教义之一,尼尔吠陀,它阐述了印度教的主要教义和信条。
此外,印度教的哲学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轮回转世和印度教的主要信念,印度教婆罗门教,这些概念对世界各地的精神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艺术和建筑:印度教在艺术和建筑领域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印度教的寺庙和建筑物不仅在印度,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展示了印度教的美学和雕塑传统。
比如,柬埔寨的吴哥窟就是印度教石雕和塔尖的杰作之一,其设计和建筑样式都受到了印度教的影响。
4.科学和数学:印度教也对世界的科学和数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印度教的哲学和文化促进了数学和科学的发展,如印度教数学家阿耐达和数学著作《苏拉·苏特拉》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印度教还对医学、天文学和农业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总之,印度教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宗教和哲学,而且在文化、艺术和科学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度教的理念和传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考和信仰选择,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印度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存在。
印度教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印度教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印度教和佛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两种宗教均始于印度,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经过传播后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其精神内核是“不可计算”的;佛教则相对清晰,强调个体生命的解脱,传播后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中的“涅槃”概念意味着个人的超脱和完全的自由,它所鼓励的个人解脱的理念,在中国很受欢迎。
印度教的象征着生命的特定层次和宇宙体系,以及世界的不断轮回,中文常常被称为法门;佛教的基本信条是四大名著,强调戒律、慈悲和自我修行,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
印度教在中国传播起始于西域长安(今西安市),大致始于公元前2世纪末。
当时,汉朝西域、中亚各国与印度贸易往来频繁,佚文记述了汉武帝甚至误将印度与罗马(Rome)等等城市相混淆的事情。
印度教在中国也有过发展,例如,在明代成化年间,宝展寺(位于今北京西山西五路口)的创立者法泉可以回顾印度宗教文化的重要之地印度瓦拉纳西(Varanasi)传经、教化,是中国早期接受佛法的重要人物之一。
佛教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采取了苦行、瑜伽、禅修等多种方法来追求人类的宁静。
佛教是一种精神性的信仰,早期的佛教信徒分布在印度河谷地带,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不断向外传播。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般认为始于汉朝初年的一次交通事故,当时中央亚洲的一个吸灰漫游者(搜索者)到达了中国。
他们发现汉人生活艰苦,非常需要精神慰藉,事实上这个漫游者灵机一动,决定传播佛教教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经几个阶段。
首先,各个五胡部族也有各自的佛教信仰。
接着,北方的鲜卑、匈奴等等部族汉化后逐步接受佛教教义。
最后,在唐朝时,造像和塑像、经典的翻译和传播达到了巅峰,佛教信徒的数量也开始不断增多。
佛教不仅影响着文人雅士的思想家,也影响着广大民众,成为中国的社会精神。
其中,唐朝大唐皇帝明堂殿恭迎三藏玄奘定西公,蒙受私学事,由此即刻发起“西游”旺盛热潮,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个卓越的发展阶段。
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与影响印度教和佛教是两个在亚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信仰。
这两个信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对亚洲地区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历史以及对其他文化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印度教的传播印度教在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早期印度文明,并在随后的数千年中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教义和礼仪。
在历史上,印度教的传播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古代和近代。
在古代,印度教在印度次大陆上得到广泛传播。
它在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地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随着印度教的传播,一些基于它的副产品,如佛教和耆那教等也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公元前2世纪,佛教的出现使印度教的影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一些人甚至开始转向佛教或其他宗教信仰。
尽管如此,印度教仍然在印度和其他地区保持着一定的传播力。
在近代,印度教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成为了一个国际的宗教信仰。
随着印度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印度教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大约在19世纪的时候,一些印度教的信仰者在英国和美国等地区开始了宗教传道。
这个过程继续发展,印度教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尊敬的宗教信仰。
佛教的传播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所创建的一种宗教信仰。
它的起源地在尼泊尔和印度之间。
在它的早期,佛教主要以口头传授的方式在印度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大师和随从者开始建立讲堂,把他们的教义讲授给广大的民众。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东渐至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地区,并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佛教在印度本身的传播力有所下降,但它在印度以外的地区的影响力却不断上升。
佛教开始成为东亚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
在中国,佛教甚至与道教、儒教一起成为了三大主流宗教之一。
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印度教和佛教对文化和社会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它们影响了宗教、哲学、艺术和文学等方面,成为了亚洲文化中的两大根基性信仰。
印度教的影响与全球传播跨文化交流与宗教融合
印度教的影响与全球传播跨文化交流与宗教融合印度教的影响与全球传播:跨文化交流与宗教融合印度教源远流长,不仅在印度本土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印度教的普及离不开全球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同时也受到了其他宗教的传播和融合影响。
本文将从印度教的传播历史、跨文化交流和宗教融合等角度探讨印度教在全球的影响与传播。
一、印度教的传播历史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早期的印度教是以吠陀文化为主导,强调吠陀经文的神圣性和传统价值。
在古代印度,印度教和佛教并存发展,两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社会的主要宗教,也开始向周边地区传播。
古代印度文明的繁荣和印度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
印度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在那个时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思想家。
尤其是古印度的数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发展,为印度教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印度教的传播也与历史的大背景有关。
在古代,印度与希腊、波斯等地的交往频繁,文化交流日益深入。
随着大夏、大秦等古代中外贸易的兴起,印度教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展到更多的地区。
此外,印度教从古代到中世纪的逐渐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其他宗教的吸纳和影响,如佛教、锡克教等。
二、印度教的全球传播印度教的全球传播主要发生在近现代。
随着殖民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印度教开始进入到西方世界。
在殖民化的过程中,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大量的印度人被迁移到不同的英国殖民地。
他们带着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在异国他乡坚守自己的信仰,并通过与当地文化的交流,将印度教的传统理念和仪式传播出去。
此外,印度教的传播也得益于现代交通和媒体的发展。
全球范围内的航空、邮轮等交通工具使得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前往印度,亲身体验印度教的文化和风情。
同时,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媒介的普及,也使得印度教的各种教义和仪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到全球各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互动和交流。
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及其对亚洲的影响
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及其对亚洲的影响在亚洲古老的宗教体系中,印度教和佛教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两个宗教的传播对亚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历程以及其对亚洲社会、文化和哲学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印度教的传播及其对亚洲的影响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时代。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豪族和宗教导师的努力实现的。
他们传播印度教的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印度教的教义和信仰。
在传播过程中,印度教吸收了许多来自外部文化的元素,并融入了自己的体系中。
印度教的传播对亚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印度教充斥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和传统。
这些故事和传统渗透到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中,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例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的文化中都有着浓厚的印度教色彩。
其次,印度教的某些教义和实践方式对社会和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婆罗门教的存在导致了印度社会上的严重的阶级划分,直到今天这种社会阶级的问题仍然不能完全消除。
此外,印度教的价值观,如“卡尔玛”(因果报应的思想)也对亚洲其他国家的社会伦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佛教的传播及其对亚洲的影响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佛教起初是在印度境内传播,但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散到整个亚洲。
佛教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僧侣和修行者的漫游传播实现的。
他们传播佛教的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佛教的教义与修行方式。
佛教的传播对亚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到来使得许多亚洲国家的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佛教的美学和哲学观念影响了东南亚、中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艺术。
例如,日本的禅宗艺术、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等都是佛教文化独特表达的结果。
其次,佛教的崛起也对亚洲的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提倡的和平、慈悲和非暴力等思想观念深深地嵌入了亚洲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伦理中,对社会风气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印度教与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尽管印度教和佛教有着不同的信仰和实践方式,但在传播过程中,印度教与佛教之间产生了一定的互动。
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印度和中国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古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下,印度与中国文化有着很多共通点,例如,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联系。
本文将简要介绍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公元前5世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被中国人所接受,成为中国信仰哲学的一部分。
当时的中国人认为佛教的人文思想和传统文化相比较是有大致的异同的,他们称呼佛教为“大乘佛教”,佛经被翻译成了汉语,开创了中国佛学的历史。
佛教在中国发展着,由此也促进了汉地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当时的中国文人忙于翻译佛经,同时也翻译了一部分印度分子学、禅宗等书籍,以及一些文学作品和医学著作。
如《空性论》《四百论》等佛教著作就是来自印度。
这些书籍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中国人接受、吸收和传承。
例如,佛教概念中的“涅槃”和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天下大同”有很大的相似性,表明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有过相互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为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思想观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梵文的传播梵文是印度的传统语言,也是佛教信仰中必要的书写语言。
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一样,梵语是印度文化的精华。
在古代印度和中国两国之间形成的文化交流中,梵文传入中国,也吸收了中国各种文化艺术的影响。
例如,唐代的一位学者王勃就在翻译完佛教经典“楞严经”后创作了《大雁塔前序》一文,这在体裁、思想、语言等方面吸收了大量印度佛经以及唐诗文学的元素,是两国之间交流的重要产物之一。
印度教萨满教传入中国在古代的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印度教也是另一个重要的传播对象。
印度教被认为是古印度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对印度文化影响深远。
印度教传入中国,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印度教信仰的基本原则是宇宙的统一,这一思想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萨满教也是印度教信仰的一部分,它的灵魂是一种受到动物和自然控制的灵魂,它能够掌控大量的宗教仪式。
这种传统印度文化在中国也产生了相似的表现,例如喜庆之日或丧葬日,人们会举行各种祈求或求神的宗教仪式。
印度教和佛教在东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播
印度教和佛教在东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播东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是宗教交汇的重要区域,其中印度教和佛教是两个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宗教。
这两个宗教的传播,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塑造了东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面貌。
一、印度教在东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播印度教的传播,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印度次大陆地区。
斯坦格曼紧密联系着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由于该宗教的信仰系统、文化和哲学传统等方面对印度教的影响和涵盖,如光明及黑暗的神、轮回转世、吠陀文献等等。
因此,印度教在印度次大陆地区被广泛接受并发展壮大。
公元前一世纪,印度教开始向外传播。
首先传入的是克什米尔地区,随后又传播到波斯及中亚地区。
当时,尤其是在什叶派教派中广受欢迎。
在公元8世纪至10世纪之间,伊斯兰教席卷伊朗,这促使更多的印度教徒逃至阿富汗和中亚地区。
随着印度教传播者不断增加,该宗教开始在东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落地生根。
印度教在东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公元前2世纪至6世纪之间,当时印度周边地区,如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半岛一带,曾受到印度和斯里兰卡南部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传入的主要是印度教“神话”方面的知识,旨在陶冶人民的道德观念,例如在印度尼西亚传播的《拉玛史诗》和《摩诃婆罗多》等印度史诗。
第二阶段始于公元7世纪,也就是唐朝中国时期。
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加强,印度教形式和宗教传统开始进入中国。
此外,在东南亚广大地区,佛教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宗教。
这也与唐朝和印度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唐朝天衣无缝的稳定时期有关。
第三阶段始于公元11世纪,这时印度教在东南亚和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播已经非常成功。
印度教对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例如印度教在印度尼西亚的影响,导致印度教徒成为了该国的文化和社会精英。
同样,印度教也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佛教在东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播佛教起源于印度,是由释迦牟尼创立的一种教义。
世界主要宗教的历史发展与传播
世界主要宗教的历史发展与传播世界上有许多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等。
这些宗教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和传播方式各不相同。
下面将就这些宗教的历史发展进行简单探讨。
一、基督教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是一种脱胎于犹太教的宗教。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基督于公元30年左右在巴勒斯坦地区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亡,三天后他复活并升天。
这个事件被认为是基督教的最重要的信仰基石。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受到了很大的迫害,但随着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转变信仰和313年的米兰勅令,基督教逐渐得到了宽容,终于在公元380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信仰。
从此以后,基督教逐渐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传播,并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起源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其创始人是先知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生活在麦加市,曾担任商人和牧羊人。
他在40岁时开始接受来自上帝的启示,并建立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穆罕默德逝世后迅速传播到阿拉伯半岛各地,最终形成了伊斯兰帝国。
伊斯兰帝国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实体之一,几乎覆盖了整个阿拉伯半岛、伊朗、土耳其、北非等地区。
伊斯兰教通过贸易和征战的方式传播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非洲等地,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大真谛和八正道,旨在帮助人们摆脱苦难和痛苦,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开悟。
佛教在印度境内传播所需的时间较长,但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大帝阿育王的统治下,佛教开始迅速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包括中亚、中国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于东汉时期,最初由汉朝使者和佛教僧侣带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在唐朝时达到鼎盛。
佛教也在其他亚洲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至今是世界上重要的宗教之一。
四、印度教印度教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印度,并在印度境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印度教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创始人,而是从古印度时期以来一直在发展和演变。
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印度教和佛教是印度两大重要的宗教,它们的兴起和传播对印度以及整个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教义、传播等方面探讨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一、印度教的兴起与传播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古印度文明时期。
印度教的兴起与传播与古印度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古印度的社会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苦行者。
婆罗门是印度教的祭司和学者阶层,他们掌握着宗教知识和权力。
刹帝利是军人和统治者,吠舍是农民和商人,苦行者则是寻求解脱的人。
印度教的教义主要包括吠舍经典、奥义书和法典等。
其中最重要的经典是《吠舍吠檀经》和《摩诃婆罗多》,它们阐述了印度教的信仰和道德准则。
印度教的传播主要通过口头传统和宗教仪式进行。
婆罗门们通过讲授经文和举行仪式来传播印度教的教义和信仰。
此外,印度教还吸纳了当地的宗教和信仰,形成了多元化的教派和信仰体系。
二、佛教的兴起与传播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佛教的兴起与印度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密切相关。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谛和八正道。
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它们阐述了人类存在的苦难、苦难的原因、苦难的终结和实现解脱的方法。
八正道则是实现解脱的具体指导。
佛教的传播主要通过僧侣的弘法和修行。
僧侣们放弃世俗生活,投入到修行和传教中。
他们四处行走,传播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佛教的传播不仅限于印度,还传到了其他亚洲地区。
在中国,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佛教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不仅带来了宗教信仰,还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交流。
三、印度教与佛教的关系与影响印度教和佛教在起源和教义上有一定的关联,佛教可以看作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
佛教的兴起对印度教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印度教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
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
1.宗教和哲学传播: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两者都
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传播到东南亚、中亚、
中国等地区,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宗教、哲学和文化发展。
印度教也在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部分东南亚国
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宗教文化。
2.文学和艺术影响:古代印度文学,如《摩诃婆罗多》、《薄
伽梵歌》等,对周边地区的文学和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
这些文学作品传播了印度的宗教、哲学和文化价值观,深刻影响了邻国的文学和艺术创作。
3.数学和科学贡献:古代印度也对周边地区的数学和科学发
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度的数学成就,如十进制数制、零
的概念、三角学等,为周边地区的数学体系和科学方法提
供了重要基础。
4.法律体系影响:古代印度发展了一套复杂的法律体系,如
《玛奴法典》。
这对周边地区的法律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尤其是在东南亚和斯里兰卡等地。
5.语言和文字影响:印度的梵语、巴利语和梵文字的传播,
对周边地区的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总的来说,古代印度文化通过佛教和印度教的传播、文学和艺
术的影响、数学和科学的贡献、法律体系的影响,以及语言和文字的传播等方面,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影响使得印度文化成为该地区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印度教对中国的影响
印度教对中国的影响唐玄奘从西方世界取得真经回来布道,诞生了属于中国特色的佛教,这个西方世界其实就是古印度,那你知道印度教对中国有多少影响吗?下面是分享的印度教对中国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是印度的近邻,中国和印度人民的友好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远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宗教、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两汉以后逐渐频繁,隋唐时达到高潮。
宋元时期更加深入发展,明清时期虽受到西方殖民主义者等人为的阻碍,仍然有所接触,到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传入我国,逐渐茁壮繁荣,结出丰硕的果实,由佛教孕育的佛教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很早就传入中国,但它的宗教活动在我国很少,解放前只在天津建立寺庙。
印度教大概与佛教同时传入我国,先后在我国边疆地区和大陆本土建立寺庙,并进行宗教活动,印度教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学、数学、医学在我国古代有过广泛的影响。
印度教的宗教哲学思想在长期历史过程中,与中国的佛教、道教进行过交流,中国藏地还出现过以印度教哲学基础;;吠檀多主义为主旨的宗教派别。
因之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在回顾这种文化的交流历史中曾说:“印度则交通自古,贻我大祥,思想、信仰、道德、艺文无不蒙贶,虽兄弟眷属,何以加之!”①这是十分确切的。
印度教与中国的关系是人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印度教在中国的影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本文试图对上述种种问题作一鸟瞰式的阐述。
一印度教传入中国的渠道与建庙活动经过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在何时传入中国边疆和内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很多学者认为大概与佛教同时,根据中印史籍的记录和考古发掘出来的遗迹,可以推断,印度教传入我国大概有四条渠道:(一) 是从印度科罗曼德耳海岸,经马六甲海峡、马来群岛,至我国的广州、泉州或其它海港。
这条路线被称为“海上的丝绸之路”。
它已为泉州发掘出来的大量印度教历史文物和我国沿海地区的地方史籍所证明;(二) 是由印度阿萨姆(古代称为伽没洛国) 进入上缅甸。
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
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
那你知道印度宗教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印度教文化绵延了四千余年,起伏跌宕;有其昌盛辉煌的时代,也有其衰落低沉的时期;但是,它历经沧桑,一直延续至今。
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印度教的信仰与文化,伴随着商贸往来和移民迁徙,也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并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约在公元前后,随着印度移民,印度教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各国。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大军侵入印度后,印度教的思想流入欧洲。
公元前后,伴随着佛教,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传入我国。
到了近现代,印度教吠檀多思想已在欧洲北美广泛流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还建立起一些以印度教教义为主旨的宗教社团,其影响波及到欧洲,在西方青年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一、印度教在南亚印度教自古产生于南亚次大陆。
在这里,除了印度以外,它还流行于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锡金等国;在孟加拉国,虽然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但是仍然有12%的人口信仰印度教,甚至在巴基斯坦也有少量的印度教徒。
1.尼泊尔大约在公司前6世纪,即佛陀时代,印度教就已经传到尼泊尔。
当时,居住在吠舍离(今属北者世王打印度比哈尔邦)的李查维人(汉泽佛经中译为离车、利车、离车毗等),被摩揭陀国阿门败,逃到尼泊尔,在尼泊尔建立了李查维王朝。
李查维人把他们所信仰的印度教也带到尼泊尔。
李查维王朝的国王们,多数崇信湿婆神,也有少数推崇毗湿奴神。
在当时的尼泊尔,既有印度教信仰,又有佛教信仰,二教并行不悖。
公元8世纪,尼泊尔国王把印度教改革家商羯罗大师请到尼泊尔,大力宣讲印度教,并排斥佛教,故使印度教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14世纪,马拉王朝著名的国王贾耶斯提蒂马拉(1382-1422)极力推广印度教,使种姓制度在尼泊尔确定下来。
此后,马拉王朝的历代国王都尊崇印度教,不断修建神庙,迎请印度的婆罗门担任神庙祭司,供奉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大神,使印度教在尼泊尔的影响逐步超过佛教。
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与影响印度教与佛教作为两种重要的宗教体系,不仅在印度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对各个领域的影响。
一、印度教的传播与影响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在数千年的传播过程中发展壮大,并深刻影响了印度国内的宗教、文化以及社会制度。
印度教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 文献传播:印度教的教义和信仰体系通过丰富的文献体系得以传承和表达。
《吠陀经》、《奥义书》等重要经文成为印度教的基石,通过文献的传播,印度教的思想和教义得以广泛传播。
2. 口头传统:印度教强调师徒传授和口头传统的重要性。
宗教导师通过口述和讲授,将印度教的教义和价值观传承给下一代,这种传统成为印度教在社会中传播的重要手段。
3. 社会风俗:印度教的信徒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婚礼、宗教仪式等,借此机会将印度教的思想和信仰传播给更多的民众。
这种通过社会风俗传播的方式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的传播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印度国内,印度教成为了主要的宗教之一,对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印度教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对印度文化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印度文化独具特色。
此外,印度教的传播还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的宗教和文化都受到了印度教的影响。
二、佛教的传播与影响佛教起源于印度,由释迦摩尼所创立。
自佛陀的入灭到现在,佛教经历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形成了多个教派和流派,并对全球范围内的宗教、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 传统道场:佛教建立了许多寺庙和宗教场所,这些地方成为僧侣开展宗教活动、传教和学习的场所。
通过传统道场的存在,佛教的信徒得以亲身体验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2. 译经传播:佛教经典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书面文字的翻译和传播工作。
早期的佛教经典通过翻译成各种语言,使佛教的思想能够延伸到更广阔的地域和人群。
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与传播印度教和佛教是两个在亚洲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宗教,它们的起源和传播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复杂性。
本文将分析印度教和佛教的起源,探讨它们的传播方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印度教的起源与传播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印度次大陆。
印度教的起源不是由一个特定的创始人所倡导,而是源自古印度阿利安人的信仰和传统。
印度教的核心信仰是多神教,信奉许多神祇,其中最重要的三位是印度三主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印度教崇尚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观念,认为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是由前世所累积的因果决定的。
在印度教的传播过程中,教义分化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而复杂。
早期的印度教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由于印度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印度教教义的宽容性,印度教融入了许多地方信仰和习俗,并逐渐扩展到了整个印度次大陆。
二、佛教的起源与传播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一位古印度王子释迦牟尼(又称佛陀)所创立的。
佛陀的出生地是尼泊尔的蓝毗尼园,后来他在经历了一段修行和觉悟的过程后,开始传播他的教义。
佛教的核心信仰是四谛和八正道,主张通过禅定和慈悲为基础的修行,追求解脱和觉悟。
佛教抛弃了印度教的多神教观念,强调人人都可以成佛。
佛教的传播与印度教有着不同的特点。
佛教最初主要以修行僧侣的方式传播,通过他们的行脚和讲经活动将佛陀的教义传遍了印度次大陆。
之后,佛教传播到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和东南亚。
在中国,佛教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印度教和佛教对社会的影响印度教和佛教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对印度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度教强调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佛教则主张的平等和解放。
这两种观念对印度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分化,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使得中国建立了比较平等的社会结构。
其次,印度教和佛教对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古代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古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复杂的宗教之一,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印度。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印度教典籍里记录的一些神秘传说和神话故事。
古代印度教起源于印度次大陆,是由阿里安人种族移民带入的。
在古代印度的许多地区,人们信仰着各自的神祇,但这些种族和地区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交错重合。
古印度教文化多种多样,根据地区,印度教在教义、仪式和神祇上有所不同。
然而,印度教一直是以四个主要的教义为支柱:1.吠陀经典的宗教信仰,2.瑜伽形体和精神上的练习,3.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信仰,4.非暴力和爱的教义。
这些主要教义形成了印度教的基础,也影响了现代文化和宗教。
古印度教的神祇是多元的,古代印度教有大量的神祇,但其中数十名是最为受欢迎和广受尊崇的神祇。
其中最著名的是梵天、湿婆、毗湿奴和神女孔雀母。
每个神祇都代表着不同的品德、质量和属性,在不同的神谱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例如,梵天象征着文化与知识,湿婆象征着毁灭和再生,而孔雀母则是美的象征。
印度教历史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宗教教义和神祇,因此印度教与当时的刻板印象并不相符。
在神秘的印度城市,人们可以经常看到印度教的庙宇、祭坛和舞蹈表演,所有这些都代表着印度教的古老信仰和样貌。
古印度教也流传着重要的哲学和文化,例如乌梨帕纳舍德拉、拉马亚那、马哈巴拉塔等著名的印度史诗和哲学著作与其紧密相关。
在印度教文化的背景下,瑜伽和冥想也在古代的印度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践。
这些实践于20世纪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起来,成为寻找精神上平静与平衡的人士的首选方式之一。
在印度教中,轮回转世和因果关系是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根据印度教的转世和轮回信仰,人们的灵魂会在生命结束后重生到另一个新的身体中去,这个过程以轮回不息的方式继续进行。
如果人的行为不当,他们的灵魂可能会转生为生活在更低阶层中的人,而高尚的人则可能会指引他们的灵魂进入更高的生命形式。
在古代印度教文化中,非暴力和爱之道也是驱动因素,为人们提供了关于爱和无暴力的精神道德教育。
高一选修历史笔记6课知识点
高一选修历史笔记6课知识点历史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的成就与转变。
作为高一学生,我们选修历史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了解过去,认识现在,为未来做好准备。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历史课程分别阐述了不同的时期和事件,这里,我们将讨论高一选修历史笔记的第六课,这一课将带领我们了解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个古老的贸易通道,它将中亚、西亚、印度及中国之间联系在一起。
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交换,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通过丝绸之路,中亚的车师、大秦、大唐、大食等国家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在经济交往的基础上,丝绸之路见证了许多文化的交融。
例如,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得佛塔和清真寺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得以修建,这体现了宗教的交流和包容。
另外,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中亚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唐代的盛唐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地区,同时,中亚的舞蹈、音乐、艺术也影响了中国。
二、交趾陶交趾陶是越南的瓷器,它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东南亚的。
交趾陶的传播和流行,反映了东南亚地区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这种陶瓷器有着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成为东南亚地区的贵族和寺庙使用的重要器物。
交趾陶的瓷器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景物和人物,还加入了东南亚风格的图案和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
三、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传播伊斯兰教和印度教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宗教,它们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和东南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伊斯兰教在中亚、西亚、印度和中国广大地区传播,建立了伊斯兰教堂和教育机构,带动了商业、科技和文化的繁荣。
同时,伊斯兰教的传播也促进了中亚、印度和中国的文化交流,例如,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字母等都是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的结果。
而印度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成为了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宗教。
印度教信徒建立了寺庙和修道院,它们以独特的建筑和雕塑艺术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参观者。
印度教和摩尼教的传播和在地化情况
纪以来,泉州城区出土大批印度教石刻。
以湿婆为题材的象祀神图
泉州开元寺须弥座上的人形狮子“毗湿奴”雕像
泉州开元寺保存的印度教石刻
• 图1:毗湿奴的十臂人狮象,用手剥裂恶魔 的肚子。
• 图2:恒河与新月神话中的湿婆。南印度雕 刻的湿婆形象照例有四臂,分别执有战斧、 达莫如鼓、三股叉和法宝。
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
• (六)闽南摩尼教文化 • 1.摩尼教文化在闽南地区传播情况 • 此外, 晋江东石摩尼光佛木雕像以及离草庵寺不 远的晋江青阳镇的一些族谱中对明教徒活动的 记载, 足以证明直到14世纪, 该教仍在福建活动。 因此, 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所 仅存的最完整的摩尼教史迹, 也是摩尼教在世界 上的最后消亡地的有力史证。
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
• (六)闽南摩尼教文化 • 1.摩尼教文化在闽南地区传播情况
• 摩尼教的遗迹在福建各地都有发现。莆田市 涵江区有摩尼教残碑, 镌“清净光明大力智 慧……摩尼光佛”字样、莆田县北高后积村万 灵宫西侧百龄古树下有摩尼教残碑、漳州市 浦南镇陈元光墓侧发现摩尼教经幢残件等,这 些遗迹都见证了摩尼教在福建曾经的兴盛。
泉州草庵
泉州草庵正统十年的刻字
泉州明教碗
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
• (六)闽南摩尼教文化
• 2.摩尼教文化在闽南地区在地化情况 • 摩尼教传入中亚后, 吸收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成分;进入中国内地后, 又依托道教;但传
入福建时, 与民间巫术结合, 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举不仅改变了摩尼 教原来的性质, 而且使之朝着驱鬼逐魔的民间宗教方向发展。不拜偶像 本是摩尼教徒必须恪守的十诫之一, 但自摩尼教传入中国后, 注入传入地 的民俗世风, 也逐渐出现了偶像崇拜, 使福建摩尼教徒也制造所谓“图像 妖像”供民间崇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学研究・其他宗教与信仰1996年第3期印度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黄心川中国是印度的近邻,中国和印度人民的友好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远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宗教、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两汉以后逐渐频繁,隋唐时达到高潮。
宋元时期更加深入发展,明清时期虽受到西方殖民主义者等人为的阻碍,仍然有所接触,到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传入我国,逐渐茁壮繁荣,结出丰硕的果实,由佛教孕育的佛教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很早就传入中国,但它的宗教活动在我国很少,解放前只在天津建立寺庙。
印度教大概与佛教同时传入我国,先后在我国边疆地区和大陆本土建立寺庙,并进行宗教活动,印度教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学、数学、医学在我国古代有过广泛的影响。
印度教的宗教哲学思想在长期历史过程中,与中国的佛教、道教进行过交流,中国藏地还出现过以印度教哲学基础——吠檀多主义为主旨的宗教派别。
因之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在回顾这种文化的交流历史中曾说:“印度则交通自古,贻我大祥,思想、信仰、道德、艺文无不蒙贶,虽兄弟眷属,何以加之!” 这是十分确切的。
印度教与中国的关系是人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印度教在中国的影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本文试图对上述种种问题作一鸟瞰式的阐述。
一 印度教传入中国的渠道与建庙活动经过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在何时传入中国边疆和内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很多学者认为大概与佛教同时,根据中印史籍的记录和考古发掘出来的遗迹,可以推断,印度教传入我国大概有四条渠道:(一)是从印度科罗曼德耳海岸,经马六甲海峡、马来群岛,至我国的广州、泉州或其它海港。
这条路线被称为“海上的丝绸之路”。
它已为泉州发掘出来的大量印度教历史文物和我国沿海地区的地方史籍所证明;(二)是由印度阿萨姆(古代称为伽没洛国)进入上缅甸。
再由缅甸通往我国云南省和西南地区。
这条路线从云南省剑川县石窟中所见到的造象以及大理发现的印度密教的遗迹可以证实;(三)第三条是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即从克什米尔,越葱岭,沿着天山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它是佛教传入我国的主要径道。
七世纪玄奘去印度时见到在印度到中亚的要道“威镇河西”的伽毕试国(今阿富汗喀布尔北之贝格兰姆)有“天祠数十所。
异道千余人或露形,或涂灰,连络髑髅。
以为冠髟曼” 。
在丝绸之路上的克孜尔和敦煌千佛洞的佛教艺术宝库中,我们也可看到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助弥猴”的本生壁画(克孜尔石窟第179窟)和印度教象头神等画象(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四)第四条是由印度经尼泊尔,越喜玛拉雅山进入我国西藏的古道,这是印度佛教和印度密教传入藏地,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反过来传入尼泊尔和其余南亚地区的孔道。
印度教徒在我国建庙和活动,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可以推知在新疆地区要比汉地为早。
玄奘在《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中曾提到,和田地区在七世纪以前曾有涂灰外道,即湿婆派的活动。
在《西域记・屈支国》说:库车城东有印度教寺庙。
另外,新疆罗布卓尔等地发现有石祖、陶祖和木祖(祖是生殖器)的遗迹。
在云南白族聚居的剑川石窟石钟寺区第8号窟中发现正座有作莲花型的女阴,当地人称为“阿盎白”,意为“姑娘的生殖器”。
在女阴旁还有印度教的天王像和佛像。
可证对林加的崇拜很流行。
在剑川石钟山石窟中还出现有外国人和西域僧人的造像。
云南大理在唐时已由缅甸(骠国)和中原分别传入佛教,当时密教(当地人称为阿叱力或阿门者梨教)很流行,这种密教是佛教和印度教的混合形式,崇拜大神摩诃迦罗(大黑天,M ah k la,在印度教中是湿婆的别名,湿婆在破坏世界时的黑暗形相,佛教密宗也崇奉此神)。
在剑川石钟山第15号窟及禄劝密教达拉摩崖石刻中都有大黑天造像。
很多印度僧人驻足于大理。
王崧本《野史》载:“丰礻右时(唐穆宗821—824年)西僧赞陀口屈哆建鹤庆元化寺”,施行密法。
邓川大阿拶哩段公墓志云:“唐贞观己丑年(629年)观音(人名——引者)自乾竺(印度——引者)来,率领段道超、杨法律等五十姓之僧伦,开化此方,流传密印……迨致南诏奇王之朝,大兴密教”。
《古滇说》又云:“有菩提巴波自天竺至,以秘咒丹书神位。
”南诏王世隆于872年立铁柱于弥陀并崇奉大黑天神,在故宫中迄今还保留着《大理国张胜温画佛长卷》(1190年),画中绘有大圣大黑天、摩诃首罗(大自在天)和印度国王像,这足证印度教密教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影响。
印度教在汉地建庙,据目前所见最早的记录是《唐大和尚东征记》。
该书载:“天宝九年(750年)广州有婆罗门寺三所,并梵僧居住,江中有婆罗门(印度)、波斯、昆仑(爪哇)等船,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可见当时广州已有印度教的寺庙。
泉州古称刺桐,是世界有名的海港,印度商人聚集于此,建庙的时间可能要比广州稍后一些。
据《诸蕃志》记:“雍熙间(984—987年),有僧口罗护那航海而至,自言天竺国人……买隙地建佛刹于泉州之城南,今宝林院也。
”同书又云:“王命国师作法,有诵咒书符。
”口罗护那的活动很象印度教徒的活动,他所建立的寺院可能是印度教的寺庙。
湿婆的象征是林加,形似竹笋,是印度教徒崇拜的对象,泉州人称之为石笋。
泉州有一条河流还叫笋江。
泉州石笋崇拜的出现,据《泉州府志・古迹》记,大概在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以前,石笋崇拜出现以后,当地人认为是秽物,引起官方的重视,府尹曾派人去破坏。
元时,马可波罗称誉泉州是“世界最大的商港”,“印度船舶运来商人之珍珠宝石,咸集此城,以获重利”。
根据《清源金氏族谱》记载,印度教徒曾在此建立番僧佛寺,这个寺的遗址在今泉州南门内,并有很多出土文物可证。
近几年来,泉州出土约有二百多方印度教的文物,其中除大量棱形或其它形状的石制林加外,有印度教很多主要神礻氏的石刻造像、雕像,如毗湿努、湿婆、黑天、婆婆娣、吉祥天女、罗摩、迦罗那和人狮等。
另外,还有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和《往事书》等等神话和民间故事的浮雕。
用古泰米尔文写作的有关印度教的碑铭,大部分雕品形象栩栩如生,造型十分美丽,堪称宗教文物中的精华,它是中印艺术交流的结晶。
从以上泉州出土的文物以及克孜尔、敦煌和剑川石钟山石窟所见的壁画、雕像、文物等遗迹,并参照我国史籍中的记载,完全可以说明印度教几个主要派别,即毗湿努派、湿婆派和性力派等都在我国有所传播。
二 印度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流传我国保存有大批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史料和文物,可惜这些史料还没有作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些史料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流传在中国不少的印度教的梵文经典。
如《薄伽梵歌》、《摩诃婆罗多》、《莲花往事书》、《摩醯姆那赞》、《湿婆神赞》等,以及印度教哲学、文学著作,如《数论颂》、《胜论七句义》、《胜宗十句义论》、《罗怙世系》(迦梨陀婆的著名长篇叙事诗》、《益世嘉言》、《诗光》、《波你尼经读本》等等。
这些梵文原典大都是十一世纪以后的抄本;(二)我国翻译或记录的印度教经典、教义和行事,印度教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对我国影响的史实;(三)婆罗门教——印度教与佛教相互斗争和渗透的历史记录;(四)印度教在中国边疆和沿海地区建寺和活动的记述和遗迹;(五)印度教在中亚、东南亚传播的历史,这些记述对于了解印度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印度教的意识形态占有统治地位的时代,印度的一切科学文化知识都垄断在婆罗门的手中。
婆罗门在执行祭祀、解释吠陀经典中,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被称为祭祀的辅助学科,如天文学、语言学、音韵学、逻辑学、医学、工艺学、数学(祭坛学)等。
这些具有实用的知识随着佛教、印度教传入我国,对我国发生过一定的影响。
例如瞿昙悉达在公元718年译出印度的历书《九执历》,并且编了一部《开元占经》。
我国的佛教高僧一行参考印度的《九执历》创造了《大衍历》。
印度的数学最早是为婆罗门建立祭坛测量服务的,以后发展成为科学分支之一,我国在隋唐时曾译出多种印度的《算经》和《算法》,对我国有过一些影响。
印度教医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末年安世高翻译的佛经中就有《人身四百病经》、《人病医不能治经》,在隋唐时一直流行着许多“胡方”,据《隋书・经籍志》载,有《婆罗门诸仙方》、《婆罗门药方》和《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等等。
公元八世纪下半叶,藏族医学家宇妥・云旦贡布,曾综合了汉地医学、西藏民间医学和印度医学,编著了《医方四续》,奠定了藏族医学的理论基础。
我国在语言、文学、绘画、音乐方面都曾受过印度的影响。
西藏翻译过研究吠陀梵文文法的《波弥你经》和史诗《罗摩衍那》(节译本),汉译《杂宝藏经》卷一之“十奢王缘”(吉迦夜和瞿曜于472年译出)和《六度集经》第四十六之《未名王经》(康僧会于251年译出)就是《罗摩衍那》最早传说的形式。
《罗摩衍那》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很多研究者认为该书中的神猴诃努曼的形象是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模型。
三 印度教与道教道教是我国固有的宗教。
我国道家的著作《道德经》在七世纪曾应东印度王尸鸠摩(童子王)的请求,由玄奘译成梵文,在印度传播。
关于印度教和道教的关系,近年来印度、中国、日本的学者都很关注,发表了不少论文,我国学者刘仲宇教授在研究道教中被后世推为“众经之祖”的《度人经》(《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与婆罗门教的关系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该经“以大梵为主神,宇宙经历劫运的演化图景,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等等,都是直接来自婆罗门教,或是从中引申、讹变而成的。
其中‘大梵隐语’之类对诸天的赞美之辞,译自婆罗门教经典,但经过了浓缩改写”!。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历史根据,醒人耳目,但还需要深入研究。
道教的宇宙观和吠陀的创世论确有很多共同之处,有些道教经典也把道教的“道”称为“大梵”,大梵是最高的实体,宇宙的终极,并由大梵演变出神魔和世界上的一切,例如《度人经》写道:“是为大梵,天中之天,郁罗萧台……上极无上。
”《空洞谜歌之章魔王灵篇》中的《色界魔王之章》说:“梵行诸天,迂回十方。
无量大神,皆由我生。
”《度人经》中提出,“元始初劫,化生诸天”,《元洞玉历》中对化生宇宙还作具体的阐述。
印度教的密教或性力派与中国道教也有过因缘。
道教和密教在修行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例如密教认为,世界是由男女和合而产生的,道教主张“阴阳抱合”,两者都崇拜女性;道教和密教都重视精神和肉体的修炼,密教的修行法中有“双身”(“交合”),道教中则有“合气之术”;两者都从事内、外丹的修炼,道教认为是“长命术”,密教则认为是保持肉体的“不朽之术”,印度湿婆派中还有专门从事外丹修炼的水银派等等。
印度密教经典《度母秘义经》、《摩诃支那功修法》、《风神咒坦多罗》、《须弥山坦多罗》等都说密教修行方法之一的“支那功”(Cinacara)是向中国学习的。
《度母经》和《风神咒坦多罗》还传说在公元四世纪时伐湿斯塔(殊胜,Vesistha)为了学习“支那功”曾来我国游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