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3篇)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精选3篇)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下面是为大家的九年级《》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学习现代诗的根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中借物抒情的方法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土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板书)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时代,那么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
所以,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
作者简介(课件)师: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得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生:思念家乡师: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生:忧郁深沉师:通过听你觉得读时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生:稍慢师:对,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的朗读应该是稍慢且舒缓.师:要读好一首诗,不光要注意感情基调,还要把握什么朗读技巧?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师:第一、二小节语速稍慢,读出回忆。
第三小节沉郁,读出生离死别的伤痛与失落。
第四小节音调稍稍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思念,荡气回肠。
另外,在朗读时,注意重音。
比方在第一小节,那枚小小的邮票寄托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在读的时候要重读。
现在老师示范读一下第一小节。
师:下面几小节请同学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组来朗读其余几小节。
配乐朗读师总结:同学们朗读的非常精彩,很投入、很感人,下面我们来听听名家的朗读。
《乡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乡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材内容分析《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
《乡愁》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可感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情诗。
意象独特,构思精巧,形式完美,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一周回家一次,对“乡愁”有较深的感受2.学生都是十四五岁的学生,思维活跃,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厚3.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能感受浓浓的乡愁4.学生结合以前讲过的诗歌鉴赏技巧,能够理解和感悟本诗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提前预习,掌握字词,初步感受本文情感2.合作交流策略3.以问题研究和学生活动为中心的策略4.学教并重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资源准备:1.自制的《乡愁》ppt教案《乡愁》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故乡的原夜》的曲子)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大屏幕显示课题)(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故乡的原夜》的曲子)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
(点击余光中)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
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
(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
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
《乡愁》教案设计
《乡愁》教案设计乡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乡愁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2. 学会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乡愁的情感,如音乐、绘画、写作;3. 发展学生的合作与创造力,并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描绘农村风光或乡村生活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乡愁这一情感主题。
2. 学习文学作品《乡愁》:教师提供一篇关于乡愁的短文,并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解读其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乡愁的含义,并表达自己对乡愁的感受。
3. 艺术表达:学生分组进行艺术活动,可以选择音乐、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可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4. 合作与创造:学生再次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一段关于乡愁的小戏剧或短片。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展示他们对乡愁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每个小组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出或播放短片。
5. 思考与反思: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讨论,分享他们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乡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乡愁这一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播放一首富有乡村风格的音乐,如《乡村小路》。
-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传达了哪些乡愁的情感。
2. 学习文学作品《乡愁》(15分钟):- 分发《乡愁》短文,要求学生默读。
-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并解读短文中的乡愁情感表达,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和描写表达出乡愁的情感?- 文中描写的景物和细节如何帮助读者理解乡愁的含义?- 你自己对乡愁的感受是什么?3. 艺术表达(30分钟):- 学生自由选择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写作等,表达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可以讨论并相互借鉴。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作品,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4. 合作与创造(40分钟):- 学生再次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一段关于乡愁的小戏剧或短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情。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朗诵、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情。
2.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诗歌文本。
2.相关诗歌朗诵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余光中及其作品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余光中的其他作品。
二、诗歌朗诵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三、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及修辞手法。
四、诗歌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大家对这首诗有什么印象?二、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等。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三、诗歌仿写1.教师引导学生仿写诗歌,以“乡愁”为主题,要求运用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乡愁》。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主题、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朗诵、分析、解读、欣赏、仿写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余光中的《乡愁》,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听朗诵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诗歌的节奏?它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很好,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用手指敲打桌面,找出诗歌的节奏。
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通用12篇)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充满感情的朗读诗歌,准确地把握诗歌感情的发展变化,并学会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陶冶学生对诗歌艺术美情感的熏陶。
体会作者强烈的怀乡思国的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通过情境体验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谈话法,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课前欣赏佟铁鑫演唱的《乡愁》)一曲乡愁唱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
是啊,每个在外求学的学生,在每个日落的黄昏,月圆的夜晚,总是会情不自禁的想家,想起家中每天操劳的父母,想起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神,想起父亲伫立远眺的身影,想起家中门前屋后的小树,总是思绪万千,涕泪涟连。
我们想家的时候,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感受他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
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蒋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
《乡愁》教学案例
《乡愁》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乡愁》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学习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4.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乡愁》这首诗歌的内容和主题;2.学会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3.理解诗人通篇表达的情感;4.学会运用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复印《乡愁》这首诗歌;2.准备相关的课件和PPT;3.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诗歌欣赏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打开课件,呈现一些关于乡愁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乡愁的思考和回忆。
2.以“我想起那个石榴树下的小溪”引入诗歌《乡愁》,引导学生猜测诗歌的主题。
Step 2:诗歌欣赏1.诗歌导读:教师给予学生一个整体感知,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与主题,并阅读诗歌的全文。
2.师生共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研究押韵和格律以及句式、修辞手法等。
Step 3:诗歌理解1.师生共同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引导学生发表对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看法,鼓励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互动。
2.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解读并理解诗歌的意义。
Step 4:写作练习1.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乡愁的作文,可以结合诗歌中的内容,也可以自由发挥。
2.教师分享写作技巧和指导学生如何展现个人情感和感受。
Step 5:课堂总结1.回顾课堂内容,确保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理解。
2.解答学生的问题,澄清疑惑。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2.邀请一位乡村旅游从业者或农民代表来学校进行交流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乡愁的内涵和现实问题。
教学延伸:(续)3.课外拓展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乡愁题材的文章、故事或者其他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欣赏能力。
4.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一场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通过朗诵诗歌来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乡愁教案8篇
乡愁教案乡愁教案(一):教学重点: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4、阅读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3、透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1、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教具安排:ppt教学课件flash课文配乐朗读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思乡之情)“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完美的情愫。
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以前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述乡愁的诗,词,曲。
有关作品:1、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李煜的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阿!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
这天,我们一齐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幻灯片]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幻灯片]展示幻灯片后补充:1928年余光中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国民党军到台湾,台湾与大陆由于人为的长期隔绝,有近四十年不通来往,漂流到孤岛上去千千万万的同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和亲人。
《乡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详细描述: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以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活动
总结词:小组讨论 总结词:创作练习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乡愁体 验,探讨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尝试写一首表达自 己乡愁情感的诗歌或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 的深度是否合适 ,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某些内容 。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否有 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需要调 整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 达的乡愁情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主题探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乡愁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家 乡、亲人和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乡愁的文化内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写作技巧
分享自己的见解。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评 估学生对《乡愁》这首诗的理
解和记忆程度。
思维能力
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 过程,判断其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等是否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 是否能够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
感。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 是否达成,哪些地方做得好,
下节课预告
下一节课将学习《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 一,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
《乡愁》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2006年10月,我校开展“人人上一节优质课”活动。
《乡愁》一课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新诗单元,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
这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感悟体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吟诵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又可以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乡愁》具有以往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浓郁的思乡爱国之情和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和学习本诗,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的阅读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品味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造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乎完美的形式2、品味语言,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深刻理解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品味语言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音乐《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师:故乡,是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想家的时候,缕缕乡愁总是扯动人们心底最深的痛。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
你能想到哪些有关乡愁的古诗句?生1: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2: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生3: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生4: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今天我们来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乡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深入探讨诗歌内涵
教学方法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 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 歌的韵律和节奏
情境法:创设情境,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 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
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乡愁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份 主 题 为 “ 《 乡 愁 》 教 学 设 计 及 课 后 反 思 ” 的 P P T, 现 在 准 备 介 绍 “ 教 学 设 计 ” , 请 帮 我 生 成 “ 教 学 重点与难点”为标题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乡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的 PPT, 现在准备介绍“教学设计” ,请帮我生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为标题的内容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 异,提供更个性化 的教学方案
加强课堂互动,提 高学生的参与度
增加与现实生活的 联系,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所学 知识
不断反思和总结教 学经验,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乡愁》教学设计 及课后反思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设计
03
课后反思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教学设计
第二章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掌握《乡愁》的写作特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乡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我正在写一
课后反思
第三章
教学效果
《乡愁》教学案例(通用17篇)
《乡愁》教学案例(通用17篇)《乡愁》教学案例篇1案例描述师: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悲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很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沟通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生1:我搜集的诗句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生2:我搜集的诗句是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3:我搜集的诗句是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生4:我搜集的诗句是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家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观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中国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8页,先来了解。
书上的介绍特别简洁,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具体些?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中国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中国台湾师范高校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高校教授。
生2:我补充一下,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
生3:余光中诗作的特点是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意象新颖。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猎取信息,特别好。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别的政治缘由,大陆和中国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常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师: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观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致的华彩乐章。
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先听老师朗读一遍余光中的《乡愁》,留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伴随着“思乡曲”,老师范读课文。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谁说说这首诗的语调、语速、节奏?生1:这首诗语调肤浅,语速舒缓。
生2:诗歌的节奏根据课后习题三的示例,以此类推,就可以划出来。
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乡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乡愁”,如此浓烈的味道,如此深沉的情感。
这是一种和故乡、和故人、和往事相关的情感状态,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文化。
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课文精读》中,由亿晓倩先生作词,周杰伦先生作曲的歌曲《乡村》成为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中表现的乡愁之情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灵,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故此,我们设计了这一节有关“乡愁”的主题活动。
一、教学目的1.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发现、思考与认识,以及对于“乡愁”这一情感状态的感受与理解;2.促使学生明确社会责任感和文明责任感,增强乡村和社区意识;3.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乡愁”情感状态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了解海内外一些有关乡村、农夫等的文化现象。
2.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吸收乡愁情感时,走出自己的视野,探讨乡村文化现象,培养自己与周围发生互动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 活动一:研读周杰伦的歌曲《乡村》,欣赏中华民乐《清明上河图》,搜集乡愁情感的氛围。
2. 活动二:开设“我和乡村的认识”板块,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乡村的认识,以及自己最不愿意丢掉的东西是什么,这些东西对于乡愁的构建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 活动三:和家人一起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了解乡村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写下对于自己的乡愁情感的感受,以及自己所期望的乡村的未来发展方向。
4. 活动四: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了解社区文化现象。
鼓励学生细致观察,深入体验,展现自己的文明形象。
通过参加文化活动,了解社区与乡村的融合,以及文化的作用。
四、活动设计详细活动一:全班展示个人的乡村认识和各自心中的乡愁步骤一:展示乡村认识在课前请同学们准备,自己对于乡村的认识,并准备好一些相关图片资料或视频素材。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村认识,展示自己的相关资料,并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乡愁》教学案例(6篇)
《乡愁》教学案例(6篇)《乡愁》教学案例篇一《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
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
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
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
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
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
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乡愁教案篇二【教学设想】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情感根源,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乡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难点: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参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其实,现当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请学生自己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再请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学生指导:体会是只可意会的,并非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有部分达到即可,而且很难检查,主要是落实节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笔标出。
教师下去指导顾问)3.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
教师补充: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乡愁》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提高 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 字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 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乡愁》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现代诗,创作于1972年。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生的阅读视野。
05
学生活动设计
分组讨论
1 2
小组内交流
学生分组,每组4-5人,组内成员轮流分享自己 阅读《乡愁》后的感受和对文本的理解。
小组间讨论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各组的讨论 成果,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3
教师引导
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中的主题 、情感、意象等要素,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 力。
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学生 的学习情况和进步表现,促进家 校合作,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
展。
THANK YOU
观察课堂表现
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 参与讨论、发言情况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和兴趣。
记录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及时记录在 学生的学习档案中,为 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提供反馈意见
针对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 化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 己的学习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创意写作
仿写练习
学生模仿《乡愁》的写作风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想象为素材 ,创作一篇类似的诗歌或散文。
续写练习
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乡愁》续写一段情节或描绘一个场景,拓展 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创意表达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乡愁》(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乡愁》(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学问与力量: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培育同学鉴赏诗歌的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肤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肤浅的思乡之情,让同学体会美。
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肤浅的思乡之情。
课时支配:一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乡愁四韵.家乡,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她是我们生命的根。
出门在外的游子谁不思念家乡?罗大佑唱的这首《乡愁四韵》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这首《乡愁四韵》的是台湾闻名诗人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诞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现居台湾,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月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刚才我们听的《乡愁四韵》便是其中闻名的一首。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闻名的怀乡诗《乡愁》。
二、整体感知1、同学自读《乡愁》,划出诗的节奏,并初步感知诗的情感。
2、同学再读《乡愁》,完成下列任务:(1)思索: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你是依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2)标出重音,并说明理由。
(3)确定朗读的语速、语调。
3、(1)同学相互争论(2)师生共同探讨,明确。
a感情基调:愁闷肤浅或哀伤怅惘或肤浅中带着哀伤b重音:1、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老师顺势讲解:(托物寄情)、(渗透诗人情感的形象要重读)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个人的家乡之思--祖国之思)乡愁(托物寄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能否删去?明确:(这几个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3、“这头、那头”;“里头、外头”:明确:(无比思念,却不能见面,真令人销魂。
)c语速: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感动的或紧急的,语速应快;表现的内容是哀思的、低沉的或抒情的,语速应慢;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语速应不快不慢。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教学简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教学简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教学简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2.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马思聪《思乡曲》(二)出示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三)余光中简介(四)教师范读全诗,注意节奏和重音(五)学生齐读全诗(六)分析全诗(思想内容)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眷恋母子深情绵长夫妻恩爱厚重绮丽迷人生死悲痛巨大最感人思乡哀愁绵绵无尽最惊人由个人思乡之情到普遍的家国之情的升华(七)分析全诗(艺术特色)1.意象新颖、单纯、明朗、集中、强烈2.正语反出3.形式美(1)结构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活泼,流动,生机蓬勃。
(2)音乐重章叠句,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八)总结是我国民族传统和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九)拓展阅读,席慕蓉和李广田的《乡愁》,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
(机动)(十)拓展迁移仿写:乡愁是幸福是欢乐是痛苦是爱是(十一)作业:1.背诵余光中的《乡愁》2.课外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10首并背诵3.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写出对诗中四个意象的理解。
(机动)(十二)结束曲:《送别》(机动)。
《乡愁》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乡愁》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情感目标:体会海外游子拳拳的爱国之心,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
3.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透过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乡愁》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20世纪70年代写的一首小诗。
诗歌以乡愁为线索,运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谱写了一首海外游子思乡恋国的凄美愁曲。
为此我的课程设计思路是:以诵读为主要手段,引领学生从诵读中领会诗歌情感,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刻意义,进而激发和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流浪歌》的主旋律中初步感知游子羁旅伤别之情。
)一曲《流浪歌》唱出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陈星的歌声唤起了多少阔别家乡的游子们的心酸痛楚,而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表达思乡愁绪的方式,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吗?2.生自由回答(如李白的《静夜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3.师总结:人是故乡美,月是故乡圆。
毕竟“洛阳虽好不如家”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也与思念有关,它就是余光中的《乡愁》。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体会这首乡愁诗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思乡诗有什么不同?二、作者简介生于中国江苏南京,父亲余超英,母亲孙秀君。
但是母亲为江苏武进人,妻子为常州人,故又以江南人自命。
抗日战争时在四川读中学,感情上亦自觉为蜀人。
曾自言:“大陆(中国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其写作风格:以诗歌创作为主,复以散文及评论扬名。
其诗作多发抒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对环保的指涉,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
《乡愁》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整理
《乡愁》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整理人教版《乡愁》教学案例岳晓芹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第一课,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四篇课文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亮,想象丰富,语言美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但这一些必需由同学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
通过阅读提高同学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引导同学体验和理解作品,提高观赏诗歌的力量。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致的构思和近趋完善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妙愿望,具有剧烈的现实感和鲜亮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行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育和提高同学鉴赏诗歌的力量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致的构思和近趋完善的形式。
2、培育同学有感情的朗诵力量、品尝语言的力量、自学探究力量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肤浅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同学对祖国的喜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
一、导入新课。
叶落归根,故土思情。
家乡,永久是每个游魂牵梦萦的地方。
离开家乡,有时带着向往、幻想去追求自己的抱负,有时带着孤独惆怅和一份肤浅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顺、最留恋的地方。
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殊是台湾同胞,由于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二、简介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吧,哪个同学依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熟悉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余光中,台湾当代闻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诞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
人教部编版(2016)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学生对修辞手法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认识,难以深入理解其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提升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区分不同风格和表达技巧,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交流。但也有一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导致讨论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控,确保讨论能够紧扣主题,提高讨论效果。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深感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使他们能够在诗歌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重要性。《乡愁》这首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愁的力量和美的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诗句和比较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乡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乡愁在不同年代的人心中的意义有何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
案设计)
人教版《乡愁》教学案例
岳晓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第一课,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四篇课文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但这一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
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
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
一、导入新课。
叶落归根,故土思情。
故乡,永远是每个游魂牵梦萦的
地方。
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
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
同学们想家的时
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
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
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
二、作者简介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
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
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
三、指导朗诵。
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播放课件。
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
朗读深沉、图文
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
)
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
(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
)
-
3、划分诗的节奏。
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的外在体现,“感
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
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
们打开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
(生边小声试读边快速标出朗读节奏,师来回巡视着,
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
4、老师作示范朗读。
(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
)
5、指名朗读
四、分析、解读本诗。
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抒发诗人对家乡对
祖国的思念之情。
)
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
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
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
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生六人
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
)
(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
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
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
每当要回家时,望
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
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
而现在,作者己经
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
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
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
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
艺术匠心。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
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
(生议论
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
小
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
)
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
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
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
和深度。
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
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
(三分钟后,师生齐背)
五、激情抒怀。
(
播放课件)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
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
不论漂泊多久,不
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
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
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
大陆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
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
到那时,“月圆人也圆”!
六、迁移拓展。
1、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
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
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
打个比方。
(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整理起来,就是
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尝试做诗人了。
七、布置作业
创作一首盼望台湾回归的小诗。
板书设计
乡愁
于光中
小时侯邮票思乡
长大后船票
后来坟墓怀亲
现在海峡爱国
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
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
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
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
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
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
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