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讲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主讲:1一、当代西方社会理论1、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概念界定①时间概念1970年代以来的新社会学②学术概念a.对现代社会学的超越b.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概念辨析)c.实证社会学与非实证社会学60-70年代是社会科学意涵之争的重要时期。

社会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遭到人们的纷纷批评。

一系列的哲学运动,最突出的是诊释学、日常语言哲学、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和后结构主义,一齐对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正统思想进行了抨击。

赞成这些主张的批评者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涉及对经验实在的解释和整理;哲学的、审美的和道德的思考在所有经验探究中都起着作用;而且在抵御经验论证时,科学与文学的解释是相像的。

尽管这些批评者在某些基本观点上是一致的,但在其他一些同样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不尽相同。

例如,具有诊释学倾向的社会科学家对后经验主义者的概括性分析说明,采取了一种更偏重语境和描述的研究路径。

(塞德曼——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理论)2、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理性行动理论新功能主义理论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消费社会理论(布希亚)全球化理论(吉登斯)反观社会学理论(布迪厄)风险社会理论(贝克)批判社会理论(福柯)后工业社会理论(丹尼尔•贝尔)二、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特征1、 继承性(1)从研究的中心问题来看现代性: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古典社会学对现代性的态度:孔德(客观)、韦伯(悲观)、马克思(乐观)当代西方社会学对现代性的态度:吉登斯(客观)、福柯(悲观)、哈贝马斯(乐观)(2)从遵承解决问题的路径来看与以往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扬弃或者说批判继承的关系 如新功能主义等2、现实性与现实密切联系,不仅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要求其理论体系能够解释、说明现实,所提出的理论能概括、反映社会出现的新趋向、新发展。

3、 综合性(1) 社会学理论的综合莱维恩(D.Levine)于1991年提出将齐美尔的思想和帕森斯的理论相结合。

外国社会学史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_OK

外国社会学史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_OK
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缓和的趋势,学者中随之萌生了“地球村”的 概念,这种全球意识和世界一体化的开放态度,对社会学界的理论反思产生 了影响,是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学术背景条件。
31
2、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理论背景。理论发展 的内在逻辑,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帕森斯开 始的理论综合的努力,构建了被称为结构功能主 义的宏观理论体系。随着帕森斯理论统治地位的 丧失,符号互动论、冲突论、交换论、常人方法 学、文化社会学等纷纷登场亮相,被认为是分化 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学主流理论。分久必合的 发展逻辑,促使了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复兴、美国 新功能主义理论的问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着理 论综合的努力。
8
(三) 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复兴 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理论背景,我们还需要把欧洲理论的复兴
作为一个专题特别提出来作一简述,尽管上文提到的诸多新理论中也包括一 些复兴的欧洲社会学理论。
9
第二节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综合趋势的表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从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综合 趋势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我们下面先对构成整个理论综合浪潮的各支 流的状况分别作一考察,然后再总结一下这些理论综合的总的特点。
22
一、 什么是后现代 (一) 后现代的缘起
后现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各家在对“后现代”这个概念的界定上 众说纷纭,不少后现代主义者甚至根本反对给“后现代”下定义。
23
(二) 后现代的思想渊源 早在后现代思潮涌现前,就有几位思想大家揭示了现代性的困境。
24
(三) 后现代性与现代性 由于后现代状况的含混、庞杂,我们难以提出一个关于“后现代”或“后
3
二、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社会背景 (一) 世界格局的改变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摘要】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呈现出整体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整合性研究的兴起、跨学科研究的推动以及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这一趋势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多元文化对研究的影响。

我们需要从中汲取启示,促进学科交叉与合作,推动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整合性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跨学科研究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方法需要更加注重数据的质量和处理方式。

通过这些努力,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关键词】关键词:整体化趋势、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整合性研究、跨学科研究、数据驱动、多元文化、问题与挑战、启示与展望、学科交叉与合作、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学者们在探讨社会现象和问题时越来越倾向于跨学科和整合性的研究方法。

这种趋势的形成和发展背景根植于多方面因素,既包括学术界对于解决复杂问题的需求,也包括社会对于学术研究成果的实用性需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领域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复杂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学科边界往往无法完全解释和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

环境问题不再仅仅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而是需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这种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促使学者们寻求跨学科合作和整合性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整合性研究方法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支持。

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得研究者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模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和知识共享。

这种科技支持不仅提升了研究效率和质量,也拓展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论。

综合以上因素,整合性研究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2 研究意义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中,整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于研究意义的探索和思考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热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转向(20150511)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转向(20150511)


三、单向度的社会
2、文化艺术领域极权主义对忧患意识的消解 •艺术代表高层文化 •艺术与现实的分化本来是艺术的本质。 •现存社会是异化的社会,艺术要完成对异化 社会的超越,只有以同异化现实相对立的形 式表现自己。艺术是异化的异化。
三、单向度的社会来自马尔库塞的总体批判理论

马尔库塞的总体批判理论
一、生平和学术简介

一、生平和学术简介
• 马尔库塞,1898年7月19日生于德国柏林, 犹太商人,家庭富裕,但家庭对其影响不 大,世界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社会 政治运动(1918年“四月革命”)对其影 响很大。 •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典型代 表
三、单向度的社会
3、在语言领域,极权主义把语言僵化为操作性的管 理工具 •仪式化特征,抽出语言的具体内容,把一些语词仅 仅作为形式利用。 •在官方语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由、平等、民主 、和平之类的名词,含有一组特殊的属性,但这些 词的特殊内容在官方宣传中被抛弃了,仅仅成为装 潢门面的掩人耳目的点缀而已。 •语言一旦与内容分离,便与现实脱离,不表达现实 的矛盾。
二、社会学的感性与理性的分争
3、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延续 •结构功能论 •交换理论 •符号互动论

怎样学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1.建立内容丰富的学术档案,养成自省的学习习惯。 2.学会梳理学术思想,归纳学术档案。 3.建立问题区域,不断记录问题的发展变化。 4.列出研究计划,并不断地修改研究计划。

二、文明辩证法与爱欲解放
• 马尔库塞肯定了弗洛伊德的爱欲一元论 • 幻想作为心理过程表现为回忆和想象。回 忆是在无意识和意识中对过去经历和一种 追溯。想象是基于没有被压抑的本能,按 照快乐原则超越现实所达到的对未来的一 种展望。 • 幻想是面对未来的想象。想象否定现实, 在对未来的构想中追求自由与幸福。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对社会科学进行哲学探究的研究方法和立场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进行了综述分析。

当前的研究现状在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中,主要有四种研究方法和立场,分别是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和演化心理学。

实证主义是社会科学中最为传统和流行的研究方法和立场,其主要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关注事实和数据的量化研究。

实证主义强调定量方法和实证数据,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假设和推断结论,追求客观和普遍的认识。

不过实证主义的弊端是无法涵盖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的主观经验,很难揭示社会现象的深层本质。

批判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批判理论认为,社会现实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与人的意识和谋略密不可分的。

批判理论主张揭示社会现实的结构和力量,揭露不公正和剥削,并通过社会变革和民主改革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批判理论常常也被指责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不能成为社会科学真正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哲学流派,对现代主义的科学化和理性化进行了批判。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由权力、语言和文化建构的,批判规则和权力关系,关注记忆、词汇和故事的纷扰,强调个体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缺乏一致性和普适性,其批判和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有争议的。

演化心理学是社会科学哲学的一种新兴方法和研究领域,它基于生态遗传学原理,探讨人类社会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感受、决策和偏好都具有遗传基因和进化适应性的特征。

这一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视角,它的价值和意义正逐渐受到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视。

当前的研究趋势当前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趋势是接受和融合多种方法和立场,目的是通过交叉学科和方法的融合来实现对社会现象的更深入和广泛的理解。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_政治理论论文_3.doc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_政治理论论文_3.doc

以及杂文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借鉴其成功和合理之处。

例如,大力发展交叉、综合性新学科,加大应用性研究的比例;加强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设立大量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创建注意社科知识应用的思想库;调整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扩大一级学科的比例,减少二级学科(专业)的数量;更新或充实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的课程内容,增加按一级学科设立课程的比重,引入综合、交叉、前沿的学科知识及方法论等等。

应该说,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和社会科学院系统的研究及教学体制改革,基本上顺应了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这种杂交化和整体化的潮流。

一些大学和社科院(如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加大了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力度,成立了不少旨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知识应用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如国情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近期对大学教育的学科专业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本科生专业由原来的500多个压缩合并为250个;研究生专业(二级学科)由654种压缩合并为381种;相应增加了一级学科的数量,由原来的72种增加到88种;各种社科研究基金大大增加了对交叉性、综合性、前沿性学科以及应用性课题研究的资助;如此等等。

简言之,当代社会科学的杂交化和整体化趋势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国
社会科学研究、教学及应用的格局。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丁志刚随着当代西方社会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也竞相展现,其中就有各类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者有民主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等。

1.民主社会主义这是在西方特别是西欧影响最大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

从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法兰克福宣言》发表起,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西欧国家的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就积极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政党之一。

它们宣扬的以“四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思想民主、国际民主)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不但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潮之一,而且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扩散和渗透。

80年代后期苏东诸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更使这一思潮影响大增,苏东各国纷纷抛弃原有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经济制度,向民主社会主义所指导的方向演变。

前苏共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便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忠实信徒,在他的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苏共一步步向社会党性质演化,至苏共二十八大,将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取消了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

故此,有人将戈氏称为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2.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这种思潮明显受当代的西方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者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中,人类面临如生态环境、资本短缺、人口爆炸、失业、核武器的威胁等问题,只有通过共产主义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共同归宿和必然规律。

他们指出,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生产上将不再追求物质的无止境增加,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自我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即注重人本身的发展,而这正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显然,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者更多的是站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上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他们是将西方流行一时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与共产主义思想信念结合起来,为后工业社会所作的制度、体制及价值观念的解释。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二、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福柯 布希亚 鲍曼
三、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学术价值及 其对社会学理论发展趋势的影响
价值:对事物的批判性反思 影响:1、丰富深化了社会学想象力 2、拓展和延伸了社会学与其他 学科的相互连结 3、有助于突破专业化所形成的 理论自治的传统
一、什么是后现代
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置疑客观真理、理性、 同一性和客观性这样的经典概念,置疑普遍进步或 人类解放,不信任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大叙事、 或终极性解释。与这些启蒙时代的规范相左,后现 代性认为世界充满偶然性、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是多样化、不稳定的;在它看来,这个世界没有一 个预定的蓝图,而是由许许多多彼此不相连的文化 系统和解释系统组成。
一、 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理论流派 二、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 特点
一、 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 新功能主义 (二) 新马克思主义 (三) 结构化理论(又译构造论理论) (四) 布迪厄的建构论的结构主义 (五) 当代符号互动论 (六) 交换论 (七)冲突论 (八)常人方法学 (九)理性选择论 (十)女权主义社会学理论
二、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特 点
(一)多种综合并存 (二)关注宏观与微观的综合 (三)综合多采用对传统理论的重构 (四)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 实质:仍是理论对现实的反映,是对帕森斯第一次 综合的否定之否定 前景:后现代主义的加入与影响
第三节 后现代社会理论
一、什么是后现代 二、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三、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对 社会学理论发展趋势的影响
推 翻
符号互动论。 ( 第四阶段) 冲突论。 交换论。 取代 (第五阶段)综合成为必然趋势 常人方法学。 文化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是指20 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社会学思潮和学派。

以下是一些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1. 多元化:当代西方社会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涵盖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2. 微观转向:与传统社会学关注宏观社会结构不同,当代西方社会学更加关注个体的行为、态度和心理过程。

3. 文化转向:社会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文化因素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4. 全球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当代西方社会学开始关注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如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社会不平等和移民问题等。

5. 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的融合:传统上,社会学分为实证主义和诠释主义两个阵营。

当代西方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逐渐呈现出两者融合的趋势。

6. 跨学科研究:当代西方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加,形成了许多跨学科研究领域。

7.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社会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社会学家对现代性和理性主义进行反思。

8.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西方社会学开始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如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当代西方社会学是一个非常活跃和多样化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社会现实、探索社会规律,并为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势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势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势何景熙2012-7-20 14:31:27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京)1995年11期第6-11页一、西方社会学及其理论的产生社会学是一门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对于这一简明扼要的定义,社会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界几乎无人提出异议。

从人类产生的那一天起便有了社会;社会自人类而始这也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社会一旦出现,人们便开始了认识社会,研究、探索社会进而改造社会的过程。

但是,人们把对社会的认识和研究作为一门科学、一种学问,即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和研究社会则发端于产业革命时代的西方。

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18—19世纪席卷欧洲和北美大陆的产业革命不仅从社会政治制度方面为(自然)科学的自由发展扫清了道路,而且科学研究的成果又很快变成了供人享用的巨大的物质财富。

处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亲眼目睹了(资产阶级)民主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伟大变迁:“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 〕人们(中世纪时期)对神的敬奉一变而为对人的崇尚。

总之,科学改变了一切:从社会的物质生活到人们的精神生活。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西方人,特别是那些勤于思考与探索的思想家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自然)科学既然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和能量,那么人类何以不能借用自然科学的那一套方法去认识当时自己生于斯长于斯而又认识不清的社会呢?在这些发出疑问的思想家中有勇气者莫过于法国人奥古斯特·孔德了。

这位以宣传实证主义哲学起家的学者终于在1839年首先提出应当以研究自然那样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观点,并且在他的著作中首次倡导建立一门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社会学。

同时孔德还以不懈的努力为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学这门科学自孔德而始,后人则尊孔德为“社会学之父”。

因此,与自然科学的许多门类(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相比,社会学毕竟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精选文档】

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精选文档】

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城市发展为例【内容摘要】:西方社会的资本主义社会运转方式已经存在了近400年,在全球化、信息化、世俗化的今天,西方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郊区化、逆城市化等新的特点的分析,初步讨论西方社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西方社会郊区化逆城市化一、西方社会城市及城市化综述“城市化”这一术语是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出现的,西班牙的一位工程师塞尔门写的一本书叫做《城市化的理论问题》,第一次用了“城市化”一词。

西方的城市化运动自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后的六七十年代,城市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城市已经成为西方人口的主要聚居区。

西方城市化的高水平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表现。

城市作为独立的、高效的经济运行实体,有力地推进着西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城市能够非常有效地将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人力、组织、文化、技术等资源聚合在一起,并加以合理的配置,已达到最优化的运行方式,使城市的运行处于一种良性发展。

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仅依靠产业的推动,城市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现代西方城市的功能不是其生产水平有多高,而是要有能力组织起社会生产。

在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中,城市更象是一个组织者、管理者、指挥者。

城市规模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规模过小则不具备足够的聚合力,无法有力地吸引各种资源,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

西方城市的发展已经表明,城市的规模越大,其运行效益越高。

“美国3/4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聚集在大都市区,日本8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大都市圈。

这种大都市区或城市群,1990年全世界已有34个。

”[1]城市经济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点,城市功能的完善为城市经济创造了规模效益。

西方国家目前已实现高度城市化与高度现代化的相结合。

西方城市的发展,是西方工业化的结果。

工业化所要求的人力、资本、技术的聚合,使城市这种最适合的发展模式脱颖而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相互推动中不断实现的。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何雪松)| [<<] [>>]--------------------------------------------------------------------------------自社会学创立以来,西方社会学家就试图以不同的理论视角去观察社会:孔德、斯宾塞这两位早期的社会学创立者持论迥异,“三圣”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理论立场相差甚远。

在帕森斯之后,社会学更是流派纷呈,成为一门多范式的学科。

国内学者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介绍多数以社会学家个人的思想体系或者各个理论流派为主,缺乏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的整体认识。

笔者曾试图厘清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总结出六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注:何雪松:《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脉络》,《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

)但近年来若干新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尤其是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全球化与身体纬度的引入。

因此,本文尝试从整体上把握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并总结出十大趋势,且旨在由此启示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一、经典依然处于核心地位社会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回归经典,不断回到早期社会学家那里寻找理论智慧。

经典的不断再现不是简单的理论回顾,而是后世社会学家对经典理论进行不同的解读或扬弃。

这里以马克思和帕森斯为例来说明经典的核心地位。

作为经典社会学家的马克思对社会学的发展有着持续而广泛的影响,查特林(Zeitlin)认为整个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就是与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对话过程,无论是韦伯、齐美尔还是曼海姆都深受马克思的影响。

(注:Zeitlin Irving,Ideology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logical theory.New Jersey,1990.)尽管在美国,马克思一度受到冷遇,在帕森斯为其奠定学术地位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帕森斯详细讨论了马歇尔、韦伯、齐美尔的思想,却很奇怪地仅用4页的篇幅论述马克思的学术思想。

当代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概貌

当代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概貌

当代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概貌黄育馥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一些早期社会学家(如孔德㊁斯宾塞㊁涂尔干等)就已经开始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教育了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㊂一方面,西方社会现代化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从而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西方社会上的一些似乎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如失业㊁犯罪㊁污染等)日趋严重,致使人们把越来越大的希望寄托于教育,把它视为医治社会弊病的良药㊂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㊂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社会学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发展:一是传统的功能主义教育社会学理论取得新发展;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教育社会学领域;三是出现了激进的微观研究理论㊂本文拟对近30年来西方教育社会学的新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作一简要介绍㊂一功能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在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中,功能主义占据着显赫的地位㊂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如英国的H.斯宾塞㊁法国的E.涂尔干㊁美国的C.库利等都是功能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而当代英国的B.伯恩斯坦㊁法国的P.布迪厄和美国的T.帕森斯㊁R.特纳和E.霍帕则对功能主义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在西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㊂1.伯恩斯坦和他的社会化理论社会化即社会成员借以获得个性并学会其所在社会的规范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㊂社会化的目的在于使某一社会或群体的成员彼此之间达成某种一致,使他们按照同样的规范,在追求的目标和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上取得一致㊂涂尔干的社会化论在传统的教育社会学中曾占据着重要地位,他认为,教育是实现社会化的有效手段,它的目的是使个人社会化,而教育的过程也正是将社会规定的价值标准强加于儿童,使他们成为社会人的过程㊂涂尔干的这一理论对英国教育社会学家B.伯恩斯坦产生了重要影响㊂B.伯恩斯坦(1924 )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社会学教授㊂20世纪60年代初,他曾就社会阶级与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关系开展研究,提出了他的社会化理论,并因此而成为英国教育社会学界的知名人物,后驰誉欧洲和整个英语世界㊂伯恩斯坦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证人的社会化问题的㊂他认为,语言是人类相互作用的主要工具,儿童通常都是通过运用语言来接受教育的,因此,语言的学习左右着个人的社会发展,是个人社会化的条件㊂儿童的初级社会化过程是在家庭中,尤其是在与其母亲的关系中进行的,家庭阶级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社会阶级不仅所使用的语词汇数量不同,而且语言类型也有差异㊂伯恩斯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语言习惯:一种是精密型的,又叫详析语法,主要由中上层阶级使用㊂这些阶级重视子女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抽象概念的认识,使用的词汇较多,从而有利于儿童进行逻辑思维和认识人际关系㊂另一种语言习惯是封闭型的,又叫局限语法,主要由下层阶级使用㊂下层阶级不重视培养子女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的句子较短㊁词汇较少㊁词不达意的情况较多㊂伯恩斯坦说,由于学校内使用的语言习惯是精密型的,所以,中上层阶级的子女在入学时已经对它十分熟悉,而下层阶级的子女则必须从头学起,这就妨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造成了中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子女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㊂伯恩斯坦的这一理论后来被有些人用于对所谓 可教育性 的研究,即认为下层阶级的子女由于在语言和文化上遭到了剥夺,因此与中上层阶级的子女相比,可教育性较差,这也正是造成不同阶级的子女学习成绩不同的原981当代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概貌 җҗ091җҗ 专题二社会学理论因所在㊂虽然伯恩斯坦认为上述观点曲解了他的理论,并在其后来的著作中否认在语言习惯与社会阶级之间有必然联系,但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显然带有这样的含义㊂70年代以来,伯恩斯坦又运用语言学中 代码 分类 框架 的概念来分析正规教育的课程及其变化㊂这些概念在后来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㊂伯恩斯坦的理论还被用来解决一些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补偿教育(指英美等国政府向偏僻或贫困地区提供经费以加强对下层阶级儿童的教育)中得到应用㊂2.布迪厄和他有关 文化资本 的理论P.布迪厄(1930 )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50年代曾从事人类学研究,后来转向社会学研究,并对教育社会学和文化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论述㊂他关于 文化资本 的理论对那些关心教育的性质和功能的社会学家影响很大㊂布迪厄十分强调文化在维持现有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㊂他认为,文化都是 专横的 ,因此,个人在通过社会化过程获得某种文化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这种文化专横㊂阶级社会中存在不同的文化,因而也存在不同的文化专横㊂教育体系也有其自己的文化专横,这种文化专横是统治阶级的文化专横的变种㊂教师的权威是由统治阶级授予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是由统治阶级的文化决定的,而教育的过程则正是试图将统治阶级的文化强加于来自其他文化的儿童的过程㊂结果,统治阶级的子女觉得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很明白易懂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而被统治阶级的子女则会有迥然不同的感觉㊂布迪厄得出结论说,统治阶级的子女之所以在教育中占优势,是因为他们拥有文化资本㊂布迪厄将他有关文化资本的理论归纳为以下几点:(1)有些儿童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儿童优秀;(2)儿童的学习成绩受到他从家庭中获得的文化的巨大影响;(3)统治阶级的家庭为其子女提供了文化资本,从而使他们在学校里表现出色;(4)教育体系的文化与统治阶级的文化相似;(5)统治阶级的文化规定了评价学生的标准;(6)教育拥有免受外界干预的自主性,因为它使统治阶级的权力和文化合法化㊂。

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特色

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特色
⑥ 因而福柯的 “ 社会条件 ( 包括社会的运行机制等) 。 考古学” 社会学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知识社会
学理论,它比传统西方社会学理论家有关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更深入地揭示了社会运行机制与知识或真 理的构成之间的关系。 其次,将一些边缘的或新出现的社会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 。这些社会问题主要包括: ( 1 ) 传统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所忽视的一些边缘的社会问题。 社会现象中有许多是中心问题, 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社会均衡与社会冲 突、社会变迁及其动力、婚姻、家庭、个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动机等; 有些则是边缘问题,如犯罪、癫 狂、性、同性恋、监狱、个人的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当然,这种区分也是相对的,但由社会学创 始人孔德所规定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 ( 即社会秩序与社会进步 ) 及其具体化的问题或
② 风 。 这种风险社会是全球化意义上的风险社会 ,因此称之为 “全球风险社会 ” 或 “世界风险社会 ” 险社会或全球风险社会是由反省现代性及其在全球的扩展所导致的。在全球风险社会,风险的规避或抵
御依赖于制度的安排及信任。因而吉登斯除了研究风险、风险社会之外,还研究风险社会中的信任问 ③ 福山的 “ 题、现代性与信任的关系等问题。 信任” 社会学理论从文化角度研究了 “道德性 ” 社团的
,实现了社会学理论的第三次大综合 形成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 “综合范式”
按照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说法,研究范式是科学家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及共有的 “模型 ” 或 “框 ,因而某一个科学家的研究取向不是研究范式, 而只有众多的科学家大致都具有这样的研究取 架”
⑥ 例如西方 ,研究范式才正式形成。 向,并且对这种研究取向形成了一种信念及 “模型” 或 “框架” 个别学者在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时, 强调制度因素的作用, 这只是一种研究取向。 而西方新制度主义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

Major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ies
作者: 何雪松
作者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出版物刊名: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70-77页
主题词: 社会学理论;外国;全球化;社会建构主义;社会理论中心;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全球化;
女性主义
摘要:本文总结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1)经典依然处于核心地位;(2)宏观与微观的理论整合;(3)社会理论与历史的融合;(4)全球化成为重要理论议题;(5)社会理论中心的转移; (6)后现代思潮的冲击;(7)社会建构主义的勃兴;(8)女性主义的挑战;(9)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10)
将身体带入社会学理论.文章的最后部分讨论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对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的意义.。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整体的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整体的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整体的趋势[内容提要]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了长期的专业化分化和初步的交叉、融合之后,已大踏步地向杂交、综合和整体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学科界限已经模糊;交叉、横断、边缘性的学科分支、研究领域和理论流派大量出现;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的产生途径以及理论的应用方式得到了更新。

简言之,跨学科交叉研究以及杂交化和整体化已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基本的趋势。

在人类即将迈向新世纪的时候,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表现、成就和问题作简要的回顾、检讨与展望,对于我们跟踪国外社会科学的新发展及新成就,加强跨学科研究,更新我国21世纪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与教学体制的改革,促进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近现代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分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整体化(古代)到专业化(近现代)再回到整体化(当代)的发展过程。

近代各门实验科学在分化出来以前,是以自然哲学这一整体化的形式存在于哲学的母体之中的;而近现代各门经验社会科学在分化出来以前,则以道德哲学或人文知识的方式存在于哲学的母体之中。

可以说,在文艺复兴以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其研究与教学事业是整体化的。

自文艺复兴开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实验自然科学纷纷从自然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

从16世纪开始,人文社会研究也试图以某种方式获得经验确证,从而发展出系统的世俗知识,即开始了社会研究的科学化的努力。

但是,近代的经典科学观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笛卡儿的二元论,即物质与意识、人与自然、物理世界与社会及精神世界的分离。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分界。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1663年托马斯胡克为英国皇家学会草拟的章程宗旨中得到清楚的证明。

胡克写道:皇家学会要通过实验手段增进关于自然万物的知识,完善一切手工工艺、制造方法和机械技术,改进各种机器和发明,学会无涉于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语法学、修辞学或逻辑学。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15.1 复习笔记社会学理论在不同的时代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理论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学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关。

当代西方社会学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既出现了社会学理论的综合趋势,又出现了强调断裂和差异的后现代社会理论。

我们下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分别加以阐述。

一、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背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像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就其学科的理论发展而言,也是一个有“分”有“合”的过程。

1.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翻开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从奥古斯特·孔德提出社会学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约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是社会学的奠基时期,以提倡实证主义,主张“普遍的和谐”,试图建立资产阶级人道教的法国学者孔德和信奉进化论、有机论思想的英国思想家赫伯特·斯宾塞为代表。

(2)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以主张社会唯实论和集体主义论的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和主张社会唯名论、提倡建立“理解社会学”的德国理论家马克斯·韦伯为代表。

(3)以1937年《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的出版为始点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是社会学理论史上著名的“帕森斯王朝”试图综合杜尔克姆、韦伯、马克思、弗洛伊德等人在内的多家理论于一体、强调均衡与稳定的结构功能主义独霸天下的时期。

至此阶段,社会学理论的中心已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4)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直至70年代末,是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的“群雄割据”时代。

在此阶段中,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动(如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越战浪潮、校园骚乱等),使帕森斯理论固有的不足更加暴露,于是符号互动论、交换论、常人方法学、戏剧论、冲突论、文化社会学等纷纷向帕森斯理论发起挑战,使帕氏王朝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①文军2012-8-5 12:07:41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成都)2007年1期第113~119页【内容提要】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各种思潮迭起,理论流派错综复杂,表现出了八个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1)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2)不同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3)各种思潮在经历重构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4)对古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与批判性拓展;(5)理论及其建构方法的反思性不断加强;(6)理论的现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功能不断强化;(7)理论发展的危机意识日益增强;(8)欧洲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崛起及其中心地位的回归。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这些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社会学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会学理论/社会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作者简介】文军,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20006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不仅是各种思潮迭起,流派繁多,而且相互之间错综复杂,难以辨识。

其中有两个最为突出的现象:一是在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的关系上,相对狭隘的社会学理论愈来愈融会在更为宽泛的社会理论之中,社会学理论无论在理论旨趣和思维方式,还是研究对象和表现形式上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理论,以至于许多社会学家不再宣称自己从事的是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而是社会理论的研究;二是在主流与非主流理论的问题上,两者之间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不仅是由于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并逐步渗透到了各种主流社会学理论之中,从而形成彼此交错,相互交织的局面,而且也是由于主流社会学理论内部本身开始发生分化,其研究范式和理论形态很难再维持长期以来的一贯统一的面相了。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主流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还是各种非主流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在当代理论境遇和社会脉络(contexture)中,都开始表现出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趋势。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至少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体性特征和发展趋势:一、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当今社会科学中已是如此分化和多样,以至于这不仅破坏了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整体性,使理论研究变得支离破碎,而且也使主流社会学理论家难以对社会世界获得整体上的概念。

今天,面对过于且越来越繁多的专业化理论,社会学家不得不更多地采取宏观的、整体的方法来应对。

犹如乔纳森·特纳(Jonathan H. Turner)和大卫·鲍兹(David E.Boyns)所指出的:在一个更具包容能力的有关社会世界是如何呈现的研究中,专业化理论会得到最好的发展,这种研究只有综合性的宏大理论才能提供。

[1]与之相似,贝利(Kenneth D. Bailey)也像涂尔干一样主张社会学理论家应该研究复杂的现代社会,“唯有这样做,社会学才可以说自己是研究整体社会的,否则也就是研究社会的一部分而已”[2]。

尽管有这么多人关注,但仍有一些人并不担忧社会学的目前状况。

例如,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 Alexander)和菲利普·史密斯(Philip Smith)就认为,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多元化及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都有助于该学科的整体发展。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社会学理论的这种过度分化状态,但在各种理论的分化之中出现各种多元综合的理论趋势将是确定无疑的。

因此,针对当前社会学理论四分五裂的状况,许多西方社会学者认为理论家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促进各个可以利用的理论传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在各个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之间牵线搭桥,以实现理论的比较、综合与发展。

这种多元理论综合不同于以往理论综合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流派的理论观点糅合在一起,而是在不同理论全面整合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

其特征不仅表现在对不同理论观点的全面吸收与概念创新上,而且在方法论与研究范式层面也努力实现系统整合。

尤其在主流社会学与非主流社会学、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行动理论与结构理论的综合上表现出了突出的特征。

例如,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卢曼的“一般社会系统理论”(General Theory of Social Systems)、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Strncturation Theory)、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tion)、布迪厄的“结构主义实践理论”(Strncturalist Theory of Praxis)、科林斯的“普遍化解释模型”(Generalized Explanatory Models)、瑞泽尔的元理论化(Meta-Theorizing)主张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系统理论(the New System Theory)都表现出了对一种理论综合的追求。

这些理论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企图超越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传统中的二元对立。

尽管其最终的效果如何还有待社会学家们的认同和检验,但至少表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已由以往专注于冲突、分裂的危机意识正逐步转变为注重综合、整合的稳定意识,这种意识的树立无疑预示了一个新的理论时代的到来。

二、不同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多元综合也为不同理论方法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契机。

这种多理论方法之间的对话在上一代曾经被默顿(R. K. Merton)视为“并不是持有各种理论的社会学家之间相互赞同的融合,而是潜藏着深层的危机”,但在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这些对话不仅强调理论多样性的作用,而且认识到并不断推动各种不同理论之间的联结与互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同一个目标。

[3]在传统的社会学看来,以实证主义社会学为特色的主流社会学,由于其较为成熟的理论、范式和相对稳定的方法技术与经验研究,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已开发的社会学”(developed sociolosy),而以人文主义社会学和批判主义社会学为主的一些反实证主义社会学却由于其相对空洞的框架或范式而被称为“低度开发的社会学”(underdeveloped sociology)。

[4]不仅如此,实证主义社会学与非实证主义社会学之间也缺乏应有的交流和合作。

尽管从社会学理论发展史来看,一些人文主义或批判主义的社会学家(如韦伯、马克思、舒茨等),其理论思想中也含有实证的元素,但多半是属于一种学术的非自觉意识和行为,而不是有意识在促进实证主义社会学与人文主义社会学或批判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对话。

实际上,实证主义社会学与非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论并没有本质上的矛盾,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研究方法的倾向性是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两种方法论完全不可融合。

从整个学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人们越来越期望有一种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论出现,以摒弃原有的二元对立局面。

因此,到当代社会学时期以后,实证主义社会学与非实证主义社会学对立的局面开始发生变化,随着大量非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涌现,实证主义社会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争吵和相互批判以后,开始愈来愈重视与各种其他理论流派之间的对话,其中包括实证主义社会学本身之间和实证主义社会学与非实证主义社会学之间的对话。

例如,埃利亚斯(N. Elias)的“构型社会学”或“过程社会学”就是将微观层次的个人行为与宏观层次的国家联结起来进行分析的典范。

尽管不同的理论家对理论对话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当代许多理论家认为理论对话往往是通向理论终点的途径,在一些理论家那里,理论之间的对话是达致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比如,理论工具的建构、广泛或局部的理论综合、理论的重构等等。

但除了这些工具性的应用之外,对话本身也已经被看作一项重要的工作。

列文(D. N. Levine)就认为,理论与方法的对话是拯救社会学理论进一步分化的一剂良方,当代理论家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这种“对话的精神”,特别是通过考察多种形式的社会知识来建立一个共同的概念体系,使得社会科学家们可以就他们的分歧之处进行建设性的对话,这样,可供他们选择的范围也会更加宽广。

[5]以这种对话为基础,列文还展开了对齐美尔和帕森斯两人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研究。

安东尼奥(R. J. Antonio)、格拉斯曼(R. Glassman)、维里(N. Wiley)等人在马克思和韦伯之间展开对话的工作也体现了这一主张。

[6]三、各种思潮在经历重构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理论“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理论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多元综合和跨学科研究的趋势,不仅有关社会理论的著作在数量上急剧增长,而且许多以前被遗忘或者容易忽视的问题都被纳入到了社会理论的考察范围,从身体、语言、欲望、情感、消费、同性恋到观念、旅游、历史、空间、文化、全球社会,几乎很难有什么问题可以逃过社会理论无所不在的目光。

一些以前在传统社会学理论领域中被长期忽视或者很少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在经历一系列的理论重构之后发生了重大“转向”,其中富有重要影响力的如后现代转向、女性主义转向、文化转向、空间转向、身体转向、历史学转向、语言学转向等等,都对传统社会学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这些理论转向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非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兴起和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一系列转向,其动力来源与其说是理论内部建构的紧张,还不如说是社会现实的挑战。

[7]非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从许多容易被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所忽视的现象和行为领域出发,不仅弥补了传统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一种新的理论关注形式。

比如,社会学理论的文化转向,并不是说在传统的主流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缺乏对“文化现象”的社会学关注,而是对当代各种社会现象开始注入一种“文化视野”的关注形式,使得传统的文化社会学从“The Sociology of Culture”转向了“Cultural Sociology”。

当然,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也潜藏着许多危机,虽然社会学理论在数量上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但许多社会思潮更像是一种“理论的通货膨胀”,还没有让人细细品味就已经迈入了“世纪末状态”,理论的更替似乎比理论的创新来得更快。

尽管这种末世论(eschatology)的论调多少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但的确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当代社会学理论所表现出来的短暂性特征,主流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要想再像以前那样获得持久稳定的霸权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四、对古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与批判性拓展最近几年涌现出的许多社会学研究日益渗透到了对古典理论的重新诠释之中,并出版了许多著作,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几乎涉及到了所有主要的古典理论家,包括孔德、斯宾塞、马克思、涂尔干、韦伯、齐美尔、米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