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典阅读《家》阅读指导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家》》优质课教案_6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家》》优质课教案_6

《家》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巴金和他的作品。

2、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过去那个充满苦难、激情与理想追求的时代,感受现代文学经典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的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作品的内涵。

【学习方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巴金简介: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逝世于2005年10月17日,享年101岁。

原名李尧棠,字芾(fei,第四声,取“蔽芾甘棠”)甘,笔名巴金。

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和《第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神》《鬼》《人》,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五集)。

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二、整体感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了解《家》的主要内容。

《家》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

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高家)的没落和分化,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

2、试简述《家》的思想内容。

《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呜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3、家庭背景“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家》教案(通用20篇)

《家》教案(通用20篇)

《家》教案《家》教案(通用20篇)《家》教案篇1活动目标:1、熟悉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念诗歌。

2、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引起孩子爱家的思想。

活动准备:纸、笔、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诗歌欣赏。

1、老师朗读诗歌一边。

2、妈妈在诗歌中都做了哪些事?爸爸又做了哪些事?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3、我又能做些什么?妈妈和爸爸是怎么说的?二、读诗歌。

1、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的念诗歌。

2、老师让幼儿知道这首诗歌是由问答句组成的,并让幼儿讨论用怎样的语气来念问答句。

3、将幼儿分成数组用幼儿讨论出的方法分别来念问答句。

让幼儿说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在用正确的方法集体念一边。

三、仿编诗歌。

1、想一想,在家里爸爸和妈妈分别都干哪些事?2、幼儿仿编诗歌,并把自己家的事加在诗歌中。

《家》教案篇2活动设计背景从幼儿对家的认识入手,通过图片展示、语言交流,学会儿歌,感受家的温馨。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都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3、尝试学习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尝试学习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图片(白云、草地、树林、小河、小羊、小鱼、等)轻音乐、多媒体活动过程一、导课1、拍手(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我这个小娃娃,亲亲热热在一起,我们都爱这个家)。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向个客人,我们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出示白云、小鱼、小鸟、蝴蝶、小羊图)。

你们想知道小客人们的家都在哪呢?(想)好,那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家》,你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听,看看我们的小客人的家到底在哪呢?二、朗诵儿歌《家》小朋友们,你们听的可认真了,那你们知道了小客人的家在哪吗?白云的家在哪呢?(蓝蓝的天空)小鸟的家在哪?(密密的树木)小羊的家在哪?(绿绿的草地)小鱼的家在哪?(清清的河水)蝴蝶的家在哪?(红红的花儿)你们说的真好!你们上幼儿园快乐吗?(快乐)那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巴金的生平经历。

了解《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2.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整体感知。

3.深入感悟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及其对读者的影响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整体感知。

2.深入感悟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及其对读者的影响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观看根据巴金原著改编的电影《家》)三、教学过程:1、导入:从观后感引入,带领学生走进巴金的《家》。

2、引导学生浏览导读内容,了解作家巴金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明确: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1928年在巴黎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同年底回上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巴金参加了救亡运动,这时期,他写了《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以及描写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砂丁》《萌芽》还写作出版了多卷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继续写了《激流三部曲》的《火》《憩园》《寒夜》以及为数众多的散文、短篇小说、游记、童话等。

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巴金的艺术风格。

他的文笔热情奔放,语言凝练清新,被誉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各种文字,驰誉海外,被国际文艺界目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巨擘。

《家》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不同遭遇以及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惨命运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一带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3、结合电影情节及导读内容,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分组讨论:(1)小说中“觉慧”“觉新”这两个人物的个性特征教师引导明确: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反抗者,家族的叛逆者,他体察到封建家族的虚伪,黑暗和腐朽,下决心要做自己的主人。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家》》优质课教案_5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家》》优质课教案_5

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1.了解《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2.了解《家》的主要内容,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

3.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整体感知,了解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典型人物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学生可以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家》原著,查找资料并做读书笔记。

2、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根据巴金原著改编的电影《家》。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这是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的颁奖词。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经典,走进世纪老人巴金,感受他的名著《家》的无穷魅力。

——《2003年感动中国》巴金颁奖词2、引导学生阅读“背景介绍”,了解巴金其人其作品。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等职。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春天里的秋天》《第四病室》《寒夜》《灭亡》《憩园》《月夜》等。

散文集:《海行集记》《忆》《短简》《控诉》《龙·虎·狗》《爝火集》等。

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鲁郭茅、巴老曹”3、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导读”的内容,并根据学生自己前期所做工作,了解故事梗概、明确人物关系。

《家》课文教案精选六篇

《家》课文教案精选六篇

《家》课文教案《家》课文教案「篇一」关于课文《家》的教案关于课文《家》的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以船、港湾、岸为喻的写法和比喻意义,体会作者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2.学习课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与题解1、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

1962-1968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广西深山老林中。

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而闻名,此外主要作品还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等。

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2、题目解说【明确】“家”是人们很熟悉的名词,以此为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

周国平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二、文章结构分析(1)段落分析第一部分(1):由对人生的比喻引出对家的思考,并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16):由三个比喻句作为小标题,抒写自己对人生对家由浅入深的哲学思考。

第一层(2-6):由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实况深入思考,得出家是一只船的结论。

第二层(7-12):由人生是一次远航想到家是温暖的港湾,是休息放松的乐园。

第三层(13-16):在前两节的基础上,用“永远”一词把家的本质特征给以鲜明的定位――家是永远的岸。

三、重点句子剖析1、中心句:(1)家是一只船。

【剖析】这句话来自于引子中“人生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这是作者用一个比喻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基本观点。

家是本体,船是喻体。

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

家是港湾,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名著《家》指导教案之二

名著《家》指导教案之二

福鼎二中学科电子教案主备教师第周星期(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名著《家》指导教案之二课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况《家》故事梗概,理清《家》的故事情节,明确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2、技能目标:(1)能够理清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2)提高分析小说人物的能力。

(3)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

3、情感目标:通过对小说内涵的理解,体会小说的人物情感,培养热爱名著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1)能够理清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2)提高分析小说人物的能力。

(3)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提高分析小说人物的能力。

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策略阅读法,分析法,鉴赏法教学内容备注教学过程一、导入《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二、品味语言思考、品味:这一个“黑洞”将吞噬多少年轻的、鲜活的生命!注意这句话在书中反复出现几次。

琴的果敢令人敬佩!请对照原著第五章阅读琴写给她同学许倩如的信。

对觉新,我们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觉慧的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富有诗意和冰清玉洁的环境渲染了觉慧与鸣凤爱情的浪漫和美好。

觉新,痛苦的人!社会变革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觉慧的痛苦也正是我们的教学过程思考。

请联系鲁迅《〈呐喊〉自序》里有关铁屋子的那段议论。

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注意作者在这里插入的这句议论。

社会动荡时期弱女子们命运的悲哀。

请注意觉慧和觉民对待办刊物的不同态度。

三、具体情节体会请阅读原著第26章,鉴赏对鸣凤这一形象的心理描写。

你如何看待觉慧对鸣凤的爱?希望能有新颖的、独到的见解。

注意觉慧的话,思考梅去世的真正原因。

觉慧的果敢和无畏让人感觉痛快淋漓。

《家》教案通用

《家》教案通用

《家》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家》。

详细内容包括:1. 熟悉生字词,如“家”、“亲人”、“灯火”等。

2. 阅读课文,理解家的意义,体会家的温暖。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家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家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培养思乡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意义,体会家的温暖。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的印象,引出家的话题。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指导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生字词: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家的感悟,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6. 课堂分享: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7. 例题讲解:老师针对家的重要性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检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家的意义2. 生字词3. 课文结构分析4. 思乡之情表达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学生完成作文后,老师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家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在课堂分享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流畅,需要加强锻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家的诗句、名言,进行课堂分享,丰富对家的认识。

同时,开展“我心中的家”绘画活动,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家》周国平教案教学设计

《家》周国平教案教学设计

《家》周国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家的概念与内涵2. 家的意义与价值3. 怎样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家》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家的温暖,培养家庭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散文《家》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深入挖掘家的内涵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阅读:让学生阅读散文《家》,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 讲解与分析:对散文《家》进行逐段分析,讲解家的概念、意义和价值。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体会家的温暖。

5. 例题讲解:分析散文中的精彩语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篇关于家的短文,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家的概念与内涵2. 家的意义与价值3. 营造温馨的家爱与关心沟通与理解责任与担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散文《家》,谈谈你对家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要点:(1)家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

(2)家是心灵的港湾,给人力量和信心。

(3)营造一个温馨的家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反思:自己对家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家庭中的责任与担当。

3.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周国平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与讲解。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与处理。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教案(3).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教案(3).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教案(3).docx《家》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高中生学习十分紧张,时间比较匆忙,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一些名著小说,可谓十分困难,同时阅读名著的兴趣不浓,阅读的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名著导读时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入了解名著的精髓。

2.面对繁杂的小说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大胆删减,将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及情节上,通过情节发现人物性格,通过性格分析提炼小说主题,让学生把握重点。

3.根据实际,进入高一新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十分不足,可提前让有条件的学生在网上观看《家》的电影,这样可俣导读教学更加紧凑,效果更加明显。

教学目标:1.通过导读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进而自觉地阅读名著。

2.让学生通过《家》的学习,了解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社会,了解当时青年人的处境,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时代。

3.让学生懂得青春的美好,热爱青春,热爱生命,做自己的主人。

教学重点:1.《家》中人物及情节的把握:通过人物描写及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家》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家》的时代意义。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设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的性格,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了解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塑造形象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通过导读让学生了解《家》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家是离你心灵最近最亲的地方,家就是你心的那份永恒的挂,家就是当你遇到暴雨的候避的港湾?‥“家”在大部分人心中都象征着美好和幸福,家是生活的,家是心灵的港湾,然而在20 世20 年代家又是一种怎的情况呢?在巴金的《家》中,何青春美的女子会无端命,何极情的慧会弃家而去,在我走《家》,一起去体会巴金的与恨。

二、作品分析1.代背景(新旧代交替、新旧力搏斗的背景下)《家》写作于1931 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革命初期── 1920 年冬至 1921 年( 秋) 的生活。

《家》语文教案

《家》语文教案

编号:__________ 《家》语文教案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家》语文教案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课文内容解析1.2 生字词教学1.3 文本主题分析1.4 文化背景介绍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重点3.2 教学难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讲解5.4 小组讨论5.5 课堂练习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设计6.2 板书结构设计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设计7.2 作业布置与批改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方法调整8.3 学生反馈与改进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9.2 社会实践与活动建议9.3 家庭教育指导建议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课文内容解析《家》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通过描绘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关爱,展现了家庭的美好。

1.2 生字词教学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些生字词,如“温馨”、“亲情”、“关爱”等,需要学生掌握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1.3 文本主题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家庭,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美好,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1.4 文化背景介绍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家庭文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美好,增强对家庭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学习。

3.2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家庭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族的记忆-----巴金《家》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使他们的课外阅读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2.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课前复习1.帮助学生了解《家》这部作品的主要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2.指导诵读《家》中的片段《鸣风之死》。

3.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质疑,为课堂议读做好准备。

(二)课堂学习创设情景1.导入给学生创设情境,带领他们走进巴金的《家》。

介绍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2.多媒体朗读片段《鸣风之死》。

质疑解难(点)3.分析“鸣凤之死”的必然性。

组织讨论:假如我是鸣凤……结论:性格、教养和环境引诱着鸣凤在湖水中找到了归宿。

总结:鉴赏小说要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分析比较(线)4、与《家》中其他女性对比分析鸣凤之死的意义。

5.分析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6.从《家》或另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其他封建制度迫害人的例子。

迁移拓展(面)简要介绍《家》这部名著其他方面的特色,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三)作业阅读原著或原著片断,在积累本上完成读书笔记。

巴金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2005年10月17日去世),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

“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他是中国第一位表现出忏悔精神的伟大人物。

时代背景(新旧时代交替、新旧势力搏斗的背景下)(论世):《家》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

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不断觉醒,不断反抗,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家庭背景(知人):“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

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

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

你可以想象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

”——巴金内容概括:时间: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地点: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主要人物及情节:四世同堂(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命运为线索。

)一、高老太爷、陈姨太二、克明、克安、克定三、觉新、瑞珏(梅芬)、觉民、琴、觉慧(鸣凤)四、海臣《家》故事梗概: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

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

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

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

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孙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

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

)人物与情节: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革命者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瑞珏身亡鸣凤: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鸣凤投湖高老太爷:专横、虚伪、腐朽、冷酷《家》的思想内容:《家》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

成都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

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

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1.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

2.《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3.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家》的人物形象:《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可大致分为压迫者(卫道者,统治者),牺牲者,反叛者三种类型。

(1)压迫者的形象包括冯乐山和高老太爷与克明,克安,克定两代地主的形象。

高老太爷性格特征:专横、虚伪、腐朽、冷酷具体表现:1、囚禁觉慧2、包办婚姻(觉民、鸣凤、婉儿等)3、大肆举办生日活动4、年轻玩女人,年老养姨太小说描写高老太爷临死前破例对觉慧表示的宽厚,就是相当深刻的一笔;表明作者即使是对反面人物,也没有简单化,而是努力展示其性格的多面复杂性。

(人之将死,其行也善。

)(2)牺牲者的形象:梅,瑞珏,鸣凤梅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瑞珏是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瑞珏身亡鸣凤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鸣凤投湖(3)叛逆者的形象:觉慧,觉民,琴性格特征: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具体事例:大胆——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活动,创办《黎明周报》,批评大哥奉行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是“懦夫哲学”;支持二哥觉民的逃婚;他敢于怒斥陈姨太等人的迷信行为;他无视“门当户对”的森严教规,大胆的同丫头鸣凤恋爱。

最后,他义无反顾的从封建大家庭出走,奔向了“充满着未知的新的生活的上海”。

幼稚——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

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

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

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

觉慧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觉新:集以上三种人物性格于一身的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他的富有特征意义的语言就是"没有办法".觉慧被祖父软禁了,觉新说"这有什么办法呢?"觉民的幸福要被断送了,觉新也是"据我看是没有办法了";连觉新的妻子瑞珏被赶出公馆去生产,他还是"然而我又有什么办法?"具体事例:1. 屈服于封建家长制。

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

他自己饱尝了包办婚姻所带来的无穷痛苦,却又苦苦哀求觉慧劝阻觉民不要逃婚。

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

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

他明知世上无鬼,却又顺从地参与"捉鬼"的勾当。

2.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

觉新矛盾性格的根源⑴"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承担着维护封建家族长治久安的责任.⑵"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使他对封建家庭产生不满,并有了改良旧家庭的愿望。

作者对觉新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觉新形象对当时社会的意义:对于封建宗法制度采取妥协,改良的办法是不行的,只有进行坚决彻底的反抗斗争才有出路。

主题概括:1.控诉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压迫者受害者)2. 2.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觉新)3.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觉慧等)《家》的启示:1.《家》在明确的告诉人们;敢于奋斗,做自己的主人,就可以在旧制度崩溃时获得新生;而懦弱胆怯,屈从环境和命运,必然成为牺牲者。

2.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3.“巴金小说的价值,不只是在现时代,而特别在将来的时候要保留着。

因为他的小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转变。

这好似一部影片,在上面有无数的中国人所表演的悲剧,作者个人的经历的叙述,在很多青年心中引起了共鸣。

为什么《家》会有这样的收效呢?唯一的原因就是她代表了中国大多数青年的自传。

”附:教案解读这次作课我选择的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名著导读《家》。

作为导读我选择了一个切入点《鸣凤之死》,以此掀开整部小说的一角,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女性群像,探寻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把学生带入这部充满苦难与激情的作品中,引发学生走近名著,读懂名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