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宗羲之遇崇祯与康熙
浅析黄宗羲的君臣关系及其现代价值
、
该 理论直接 出 自与 《 孟子 ・ 贵 民》 中 “ 盖天 下之治 乱 ,不 在 一姓之 兴亡 ,而在 万 民之忧 乐” ,该观 点承 袭孟 子 “ 民 贵 君轻 ”的政 治哲学 。 “ 但 却与儒 家 不同 ,他 将 天下为 公 的大 同的理念 引 申,摆脱 了 “ 天命 圣 人使之 为君 ”的神秘 性 ,将 天下 由神授 予下 的私权力转 换 成人格 平等 下的君 臣 共 理天 下的公权 力 。所 以说,他 的 “ 公器论 ”虽直 承孟 子 的理念 ,但 摆 脱 了神 秘色 彩。其 学说 既承袭 了儒 家民本 主 义 思想 ,又有新 的 内涵 。
在其民本主义思想体系中一切学说都是立足于民为邦本这一中心它不仅是黄宗羲用以批判封建专制的理论武器其中更包含着这位古代贤哲对人与人之间将人爱求友善修和睦选贤能以及构建平等安宁祥顺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才
浅析黄宗羲的君 臣关系及其现代价值
j |l _ 、 撼受 豫 稻 毽 , 单髓曼史 收 荨虢|。 。 ≯
关 系 。孔 子在 《 论语 ・ 八佾 篇 》 中说 “ 君使 臣 以礼 ,臣事
君 以忠 。 ”孟 子在 《 孟子 ・ 离娄 下》 中如是 表达 “ 君之 视 臣如草 芥 ,臣之视 君如猛 虎 ”的君 臣关系 。可见 ,黄宗 羲
承 袭 了孔 孟对 于君 臣关系 的理念 ,并 在平等 、互 敬的君 臣 关 系基础 上继 续发 展 。他 直接 首先否 定秦汉 以来 的 “ 君 为 臣纲 ” 的思 想, 认 为封建 君臣观 不存在 君 臣地 位平 等 ,“ 黄 的议论 实际上 已经 涉及到 了包括 君 臣在 内的人与 人之 间的 平 等 问题 。”所 以,摒弃 旧有君 臣观 念和 臣子受 仆役 的思 想就 完全 动摇 了君 主 的地 位 ,实际上 是限制 君权 ,让 君 臣 关 系更为 平衡 。而 这一理 念 ,对 于处 于封 建君主 专制 的 明 清 社会而 言 ,无疑被 视为狂 妄之 言。 此外 , 黄 宗 羲在 《 原 臣》篇还 提 出了 “ 君 臣公器论 ”。
黄宗羲在常熟事迹考--附论黄宗羲评价钱谦益
黄宗羲在常熟事迹考--附论黄宗羲评价钱谦益黄宗羲在常熟事迹考——附论黄宗羲评价钱谦益十七世纪大学者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是浙江余姚人。
学界称清初三大儒之一。
他的一生中,十几次路经苏南,前往北方各地。
只是北上路线通常沿南北大运河前行,非有事,他毋需枉道到常熟。
所以,黄宗羲到常熟的次数不多。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黄宗羲到过常熟三次。
黄宗羲第一次到常熟的线索,先得之《黄宗羲年谱》“崇祯十二年”条目记载:“赴南京,应解试。
过吴江,访周公子长生廷祚。
过句容,访周仪部仲驭镳。
至金陵,金佥院天枢光辰之弟天驷光房,以天界寺私室寓公。
公病疟,吴子远道凝求茅山道士,得药一丸,公念朋友之真切,不忍虚其来意。
些少服之。
”[1]18这里没有提到常熟,但在黄宗羲《病疟》诗云:“忆昔己卯岁(按:崇祯十二年,岁当己卯,公元1639年),此病经冬夏。
长生周廷祚厦屋中,阴气拂杯斝。
再发拂水堂钱牧斋,三发奔牛壩。
剪烛仲驭周镳斋,四发忽放赦。
国门盛文酒,尫然闭僧舍。
朗三梅朗中及眉生沈寿民,侵晨必慰藉。
密之方以智诊尺脈,好奇从肘下。
子远吴道凝截疟丸,痿顿增吐泻。
文虎陆符黄鸡方,骨鲠终难化。
我容周镕美羊肉,昆铜沈士柱言甘蔗。
霍起会有时,初不因鍼灸。
今者病重来,廿年等箭射。
殷勤问好友,一一见凋谢。
”[2]42据本诗,可以看到当年黄宗羲行走路线是:余姚——吴江——常熟——句容——金陵。
由此可知《黄宗羲年谱》忽略了黄宗羲常熟之行的细节。
黄宗羲到常熟,拜访钱谦益于拂水山庄,是礼节性拜访,还是有具体事?可从钱谦益《山东道监察御史赠太仆寺卿黄公墓志铭》找到答案。
墓主黄尊素,是黄宗羲父亲,因受魏庵集团迫害,于魏庵猖獗之时,惨死狱中。
崇祯帝即位后得到平反。
铭文云:“于是宗羲以己巳(1629年)十一月廿五日葬公。
又十余年,而以墓铭属予。
”[3]1282从己巳到己卯,可称作十一年。
但可称作“十余年”的年份不仅于此,(该《墓铭》编入《初学集》,又当在1643年之前,)为何属意当年。
黄宗羲:中国“君主立宪制”的先驱
污 公 款 的 罪 名 , 黄 尊 素 打 将
入 狱 中 , 以 酷 刑 , 其 毙 施 致
世 , 祯 皇 帝 继 位 , 党 失 崇 阉
第 1 7世孙 ,是 江 夏 黄 氏始 f 命狱 中 。 两年 后 , 熹 宗 去 明 势。 次年 , 仅 l 年 9岁 的黄 宗 羲 踏 上 为 父 申冤 路 。 最 终 ,
对 于君 主 , 宗羲 在 《 黄 明夷 待
访 录 ・ 君 》 说 : 不 以 一 己 之 利 原 中 “
据史 料 记载 ,在 父亲 得 到平 反 后 ,黄 宗羲 到绍 兴 拜 心学 学者
刘 宗 周 为 师 。 随 后 , 他 参 加 了 复
为利 , 使天 下 受其利 : 以一 己 而 不
力, 它就 可 以 制 衡 君 权 和 相 权 。
一
宗羲 对 新生 政权 充满 了憎 恨 。 当
时 , 以 明 朝 宗 室 为 代 表 的 各 种 南 其 中 , 就 包 括 原 明 朝 的 鲁 王 朱 以 海在 绍兴 建立 的鲁 王政权 。
方是 君 主 , 方是 宰相 , 一 还
有 一 方 是 “ 校 ” 这 种 架 构 不 正 学 是 现 代 西 方 资 产 阶 级 政 治 中 君 主 立 宪 制 的 雏 形 吗 ?在 西 方 , 早 提 较 出君 主 立 宪制 的是 法 国 的卢 梭 ,
明 政 权 相 继 建 立 , 在 反 清 复 明 。 i 为 避 免 君 主 成 为 天 下 大 害 , 必 须 志
职 。次 年 , 党通 过 编 制 贪 阉 个人 能否承担养 老院 的费用 。 如果 不能承担 , 社 会 服 务部 会 帮 助 其 安 排 负 担 养 老 院 的 费 用。 这种情况 下 , 府会安排 每周给 个人 留 在 政 出基 本 日用 、 服装等 日常开支。 果老人选 择 如 的养 老院 比政府推 荐 的更 昂贵 ,其 中差额将 由个人承担 。 据 《 梨洲先生年谱》 黄 记 载 , 宗羲 是 余姚 黄 氏 的 黄 祖 黄 香 的第 5 4世孙 ,生 于 11 6 0年。黄宗羲 的父亲 黄尊 素 从 小就 熟 读 儒 家经 典 . 胸
黄宗羲的故事,黄宗羲的传奇人生
黄宗羲的故事,黄宗羲的传奇人生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学者、思想家。
文人学者有很多,但能称得上“伟大”的,少之又少。
由于家世的关系,黄宗羲很早就开始卷入晚明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中,他是在血海深仇中成长起来的。
中年时期,他又碰上了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次改朝换代。
种种内忧外患,让他的一生历尽劫难,在百折不挠、颠沛坎坷之后,终于成长为一代大师。
为父杀人黄宗羲是浙江余姚人。
他的父亲叫黄尊素,是晚明非常着名的政治家,曾担任过监察御史,这是一个监督百官、控制舆论的重要官职。
在黄尊素为官的时候,朝政被以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所控制,黄尊素则属于与阉党对立的东林党。
他很有智谋,是东林党中具备政治智慧的佼佼者,在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中,往往出谋划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被阉党记恨在心。
1626年年初,黄尊素被诬告贪污,抓捕至京师,随后被拷打至死,年仅43岁。
死后5天,他的尸体才被人从监狱中挪出,当时全身已经腐烂,以至于无法辨认,极其凄惨。
当时,17岁的黄宗羲一直在狱外等候。
作为长子,他陪着父亲从家乡一路到京师。
父亲的被杀,使得少年黄宗羲痛不欲生。
他第一次认识到了政治的无耻与黑暗,内心充满了愤怒,一心想报仇雪恨。
两年后,新登基的崇祯皇帝清除了魏忠贤等阉党,开始为被害的东林党平反。
黄宗羲闻讯后,立刻进京讼冤。
血气方刚的他在袖子里藏着一根铁锥,看见仇人,便扑上去将他刺得遍体流血,以发泄自己的怨恨。
报仇之后,又“狂哭”。
当时,仇恨使他整个人陷入了一种疯癫的状态。
崇祯皇帝听到这件事情之后,感慨地说黄宗羲是“忠臣孤子”,特意下旨追封黄尊素为太仆寺卿。
抗清岁月在为父亲报仇雪恨之后,黄宗羲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可惜没考中。
不过,作为忠臣之后,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很多名士也乐意提携他。
黄宗羲先是加入晚明最大的政治社团复社,又遵照父亲的遗命,拜大儒刘宗周为师。
年轻的黄宗羲在读书之余,不断结交各地读书人,扩大自己的影响。
1636年,黄宗羲参加了复社与阉党余孽阮大铖之间的斗争。
论黄宗羲对宦官制度的批判——从制度史的视野审读《明夷待访录》
《 明夷待访录》 了多遍, 来重行研读, 读 近 感到
历史研 究后提 出的“ 黄宗羲定律” 以其特有 的原创 , 力冲破 了时光的阻隔, 至今还是人们议论纷纷的话 题。 二是范 围广泛, 涉及政治、 经济 、 军事、 法律、 教
募兵再到屯兵,是明亡 的重要 因子。三是观点新 颖, 基于史实但不拘泥于史实, 经过理论升华后提 出了许多惊世骇俗 的见解。 财计》 如《 篇的“ 工商皆 本” 《 、 学校》 篇的“ 公其是非于学校” 等命题 , 己具 有近代意义上的价值 。 对宦官制度 , 黄宗羲是从批评 的态度着手 的:
之处于声色犬马之中, 或俟皇帝玩得兴头上时去打 扰, 从而达到擅权 的目的。 ④ 二是 “ 格局 己定” ,即宦官制度 已经高度 强化 了。 有见于宦官乱政的崇祯 , 也无助这一格局 的打 破。 这一格局的形成, 与朱元璋废相有关 。 宰相没 有了, 就命大学士入值文渊阁, 行宰相之职权。黄 宗羲以为,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吾以谓有宰相之 “ 实者, 今之宫奴也 。盖大权不能无所寄, 彼宫奴见 宰相之政事坠地不收, 从而设为科条, 增其职掌, 生 杀予夺,出自宰相者, 次第而尽归焉。⑤ ” 政务集中
育 、人 才选 拔 等 许 多 方 面 。 《 原君 》 原 臣》 置 、《 、《 相 》 《 官》 《 吏》 篇 , 、宦 、胥 等 是对 政 治 制 度 的探 讨 。 《 原法》 篇在 对 “ 一家 之 法” 天 下之 法 ” 比较 中, 与“ 的 批 判 了前 者 而 把 希 望 寄 托在 后者 。 《 法》 原 是对 法
历史趣谈:黄宗羲:为父伸冤锥刺皇后外孙 康熙三请他被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宗羲:为父伸冤锥刺皇后外孙康熙三请他被拒导语:一、锥击宦官一伙,刚毅果断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明朝熹宗时期的御史(监察官),由于上书弹劾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祸乱朝政,被逮捕一、锥击宦官一伙,刚毅果断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明朝熹宗时期的御史(监察官),由于上书弹劾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祸乱朝政,被逮捕入狱,并死在了狱中。
明思宗(即崇祯皇帝)继位后,对朝政进行改革,黄宗羲觉得为父亲申冤的机会到了,就写好了申诉状,带了一把锥子进京申冤。
等他赶到北京的时候,父亲的冤案已经得到了平反,大宦官魏忠贤等人也被赶出了朝廷。
但是,宦官的势力还没有清理干净,那些魏忠贤的帮凶们有的还在逍遥法外。
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追究魏忠贤的同党帮凶,要一网打尽。
崇祯皇帝接到他的建议书后,给刑部下了命令,指示要快速查办那些宦官团伙。
1628年五月,刑部开庭审理魏忠贤的心腹许显纯和他的帮凶崔应元,黄宗羲作为受害者的家属到庭对证。
由于许显纯是前朝孝定皇后的外孙,审讯的官员碍于皇族情面,问案非常软弱,许、崔二人百般抵赖,气焰还很嚣张。
黄宗羲在边上越看越生气,也不顾什么审案的规矩,抽出在衣袖里藏着的那把从老家带来的锥子就向许显纯猛刺,大声喝道:“你们这些混蛋害死我的父亲,作恶多端。
铁证如山,现在还敢狡辩!”那把锥子是很锋利的,扎到身上,血流如注吓得许显纯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我招,我招。
”但招供同时又说:“我是皇后的外孙,按照法律,应当从轻地发落。
”黄宗羲义正辞严地驳斥:“你罪大恶极,害了多少忠臣的性命,即使是真正的皇族子孙,也够杀头的份了,何况你一个外亲。
”又当众痛打崔应元,并把他的胡须扯下了一大把,拿去祭生活常识分享。
黄宗羲:课徒讲学以终,致死不仕清廷
黄宗羲:课徒讲学以终,致死不仕清廷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是我国古代研究赋税制度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
他比照了历代税赋改革,发现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黄宗羲将此称为“积累莫返之害”,被后人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这个定律在2016年随着我国取消农业税而失去了现实意义。
黄宗羲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后学尊称梨洲先生。
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殁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10—1695年)。
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为人正直,是主张改革朝政的东林名士,官至监察御史,因揭露魏忠贤罪恶,被阉党诬陷迫害致死,年仅43岁。
当时黄宗羲才17岁,他受父亲遗命就学于名儒刘宗周。
黄宗羲自小受家庭影响,逐渐养成重气节、轻生死、辨是非、严操守的品质。
父亲死后他决心效法越王勾践,立志卧薪尝胆以报父仇。
崇祯元年黄宗羲写好奏疏,怀藏铁椎赴京向新皇帝申冤。
到北京正逢崇祯帝拿下魏忠贤,平反了前朝冤案。
但当时阉党的余孽还很多,黄宗羲上书请求追究参与陷害父亲的余党,崇祯帝准奏。
在刑部会审中黄宗羲严词驳斥魏党的狡辩,慷慨陈词,使主谋二高官被判死刑。
黄宗羲还联合一众被害官员子弟,用铁椎砸死直接杀害被诬陷官员的恶霸牢头,并在狱中公祭忠魂,一时哭声震天,轰动京城。
连崇祯帝听后也叹息:“忠臣孤子,甚侧朕怀!”毕竟黄宗羲深受传统教育,有抱负、有气节。
当清朝的政权已巩固,复明无望时,他便隐于民间,专研学问,著书立说,课徒讲学以终,致死不仕清廷。
黄宗羲讲学,一是讲究实学,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二是集中经史,各种自然科学,还包括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在他的思想和学风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清初的浙东学派。
这个学派研究范围较广,以史学为主,兼及经学、文学和自然科学。
学生中有成就的不少,如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李邺嗣、陈言杨等,使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开枝散叶。
七十岁后黄宗羲停止讲学,全力从事著书立说。
清史记载:“宗羲之学,出於蕺山,闻诚意慎独之说,缜密平实。
明朝崇祯皇帝和清朝康熙皇帝谁更优秀?只能说生不逢时
明朝崇祯皇帝和清朝康熙皇帝谁更优秀?只能说生不逢时本文导读:康熙的个人才能是很强的,但也是在清朝盛世的基础之上,才有一番作为,如果崇祯帝替换了康熙,国家也将会是个盛世——因为崇祯帝在某些方面,跟康熙存在相似之处。
崇祯帝和康熙都是少年英雄,有着雷厉风行的一面,康熙一上位就扳倒了鳌拜,崇祯帝一继位就弄死了魏忠贤,对于两个十七岁的少年而言,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城府、需要狠心决断,需要会把握时机。
崇祯继位后,有一次因生病免传早朝,被大臣提意见后连忙检讨自己,此时的大明有中兴之象。
崇祯帝不但勤政,而且一连下了六道“罪己诏”,这在历代皇帝中都是少有的,说明他不但勤奋而且谦恭、沉稳持重,可勘大用。
像我们平常人能时时做自我检讨的并不多,更何况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懂得自省、并且时时加以纠正自己、砥砺自己、刻苦自己的人,他首先是一个有品格的人。
一个有品格的人做了皇帝,我们不能说这是国家的不幸。
而康熙的勤奋好学,大都体现在学术上,康熙是个学霸型皇帝,比起征战沙发,他更喜欢看书学习,他对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知识很感兴趣,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著述。
《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都是康熙组织编辑出版的。
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一个太平盛世,才能让皇帝这么闲。
康熙在位做出了很多成绩,被神吹的几大功绩有:平定三藩,大破准噶尔,驱逐沙俄。
好了,康熙面临的主要敌人是三藩之乱的祸首,吴三桂。
可这吴三桂的实力并不足与让清朝有灭亡的危险,吴三桂跟朝廷打得交道年限非常长,彼此的脾性摸得很透,他不算是一个恐惧的敌人。
虽然史书宣称吴三桂宣布造反后,常德、长沙、岳州、衡州沦陷,广西、四川大员纷纷反清,福建耿精忠反,南方半壁江山似乎被吴三桂收入囊中。
实际上吴三桂没那么厉害,王辅臣、耿精忠之类就是废物点心,首鼠两端,他真正可调用的兵力有限。
而崇祯在康熙那么大的时候,他面临的敌人是什么?是长达十年的农民起义。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17~18世纪,欧洲历史上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在同时期的中国,思想上也极为活跃,主要的思想家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
其中黄宗羲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生平经历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学者尊为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他是东林党人黄尊素之子。
黄尊素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
为了给父亲报仇,19岁的黄宗羲出袖中锥刺阉党余孽许显纯,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颇为震动,人称“姚江黄孝子”,崇祯帝叹称为“忠臣孤子”。
黄宗羲归乡之后,发奋读书。
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
崇祯四年(1630),在南京经友人介绍参加复社,成为社中活跃人物之一。
这年,还加入了由名士何乔远为首领的诗社;后来,黄宗羲与万泰、陆符及其弟黄宗炎、黄宗会等在余姚组织过“梨洲复社”。
明朝灭亡后,在浙江一带举行抗清斗争。
曾经招募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在余姚举兵抗清,达数年之久。
复国失败后,顺治十年(1653)返回故里,课徒授业,著述以终,至死不仕清廷。
主要成就黄宗羲成就恢宏,领域极广,主要包括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释道等,而史学造诣尤深,清政府撰修《明史》,他身历明清更迭之际,认为“国可灭,史不可灭”。
于是停止讲学,悉力著述。
曾经参与修纂《浙江通志》。
在史学上,他主张论史注重史法,强调征实可信;在政治思想上,他看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的抨击,并且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他的政治思想主张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黄宗羲一生著述包含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等,共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
主要影响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他的思想主张,是在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背景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对君主专制的批评,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被成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和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家。
康熙成就了黄宗羲
康熙成就了黄宗羲□关捷黄宗羲是伟大的思想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称。
他在清初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其举动可谓惊天动地。
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这在专制时代简直是不要命的奇葩,这怎么可能呢?那么,他以及他的思想究竟是如何在那个世道中生存并发展的呢?细读历史,不得不为康熙点赞。
如果说黄宗羲是伟大的人物,那么,必须要承认康熙的伟大。
首先,黄宗羲抗过清而居然能够活命,并且还拥有极大的生存空间和话语权。
崇祯十七年春,即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在煤山用一根绳子勒死了明王朝。
这年五月,南京弘光政权建立,巨奸阮大铖为兵部侍郎,将黄宗羲作为东林党抓捕入狱。
一年后,清军攻下南京,弘光政权崩离,黄宗羲乘乱脱身返回余姚。
这一年的六月,余姚的孙嘉绩、熊汝霖起兵抗清。
黄宗羲闻讯,当即变卖家产,召集黄竹浦600余青壮年,组织“世忠营”积极响应。
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黄宗羲指挥“火攻营”渡海到达乍浦城下,因力量悬殊失利。
一个月后,兵败,清军占绍兴,他与王翊残部入四明山,驻杖锡寺结寨固守,后因为他外出的时候,部下扰民,山寨被当地百姓毁掉,他只好潜居家中,后来,又因为清廷缉拿,避居化安山。
顺治六年,黄宗羲朝拜明鲁王,升左副都御史。
这年冬天,为了抗清,他与阮美、冯京第决定出使日本,到那里去乞兵,结果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未成而归。
从此后,黄宗羲返家隐居,不再任职鲁王行朝。
顺治七至十一年,他遭到清廷三次通缉,仍捎鲁王密信联络金华诸地义军,派人入海向鲁王报清军将攻舟山之警。
顺治十年九月,他有点心灰意冷了,回到家中开始著书讲学,康熙二年至十八年(1663年-1679年),在慈溪、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撰成《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黄宗羲放下武器回家讲学写作,也就竟然没了事,朝廷居然既往不咎,任其讲下去写下去。
黄宗羲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黄宗羲(4)
黄宗羲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黄宗羲(4)第四节持节尽瘁众望所归“人生七十古来稀。
”到康熙十八年(167年),黄宗羲已年满70岁了。
但是他并没有因年高体衰而颐养天年,而是更加勤奋、刻苦地著述和讲学,不仅给当时的知识界培养了万斯同、万斯大等一批著名经史学家,而且还为后世写下了五十余种、近千卷的著述。
清初,几十年的战乱使广大人民饱受涂炭之苦,迫切要求安定和统一。
清朝第三任帝康熙亲政之后,励精图治,力谋使清王朝的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康熙皇帝很清楚,抗清武装斗争虽已过去,但许多汉族知识分子还是以明朝为正统,对清朝仍心存敌意。
像黄宗羲这样的大学者,品德清高,学识渊博,是学术界和人民心目中极有声望的人物,如果能争取他们为清政府所用,对于安定社会,振兴文教,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于是,清政府及其官员曾先后四次聘请黄宗亲出什做官。
早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年初,黄宗羲的弟子董允瑫由北京南返。
在临出发前,当时的清朝侍读学士叶方蔼专门赋五古诗一首,交董允瑫转赠给黄宗羲。
这首五古诗的结句说:“勿著羊裘去,苍茫烟水滨。
”这首诗显然是在试图规劝黄宗羲结束隐逸生涯,出来为清廷效力。
但是,黄宗差却丝毫没有动摇隐居著述的念头和信心。
多年的曲折艰难的经历和广博精深的学识,使他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及其罪恶本质有了透彻的认识。
他已不再留恋覆亡的明王朝,因为那已如昨日尘烟般远远逝去;也不再跟抗清斗争失败时一样仇恨和敌视清王朝,但也不会向之屈膝投靠。
他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我年轻时,拜刘蕺山为师,但在那时,我喜欢同气节刚劲的人交往,井且好高骛远,总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而同时又免不了受科举恶习的沾染,因此,所学的知识太浮躁了!天移地转,经过多少年的艰难曲折和困苦经历,使我深受再造和启迪。
如今,将所有的藏书都一一翻阅细读,心中许多凝塞问题才找到了答案。
所以,我真为过去所掌握的东西太浅薄而深感悔恨!”(黄炳豆《黄宗羲年谱》第五十九岁条)因此,当接到叶方蔼的赠诗后,黄宗羲当即次其韵仍作五古诗一首奉答。
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与历史家
家庭变故:黄宗羲的母亲在他年幼时便去世,父亲被害后,他与家人被迫 流离失所。
家庭背景
父亲:黄尊素,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害 母亲:姚氏,知书达理,对他成长有重要影响 家族:世代书香门第,黄宗羲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婚姻:妻子为王闰之,育有三子一女,家庭和睦
02
黄宗羲的思想
章节副标题
政治思想
主张限制君权,以防止暴政
强调天下为主,以实现人民当 家作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倡学校议政,以实现民主监 督
主张以法治国,以保障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
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黄宗羲认为天道与人道相互贯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民本思想:黄宗羲强调以民为本,认为君主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反对君主 专制。 批判精神:黄宗羲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儒学在实践中存在诸 多弊端。 学术独立:黄宗羲主张学术独立,认为学术应不受政治干扰,以追求真理为 目标。
教育思想
提倡“实学”,注重实践和应用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 强调“明道救世”,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提倡“以民为本”,反对君主专制
历史观
黄宗羲认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黄宗羲强调历史的必然性,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不是偶然的。
黄宗羲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目的的,人类社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天 下大公”。
著作的影响和评价
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黄宗羲的著作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 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对社会变革的推动:黄宗羲的著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推动思想解放 和促进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居杂咏黄宗羲》原文与赏析
《山居杂咏黄宗羲》原文与赏析黄宗羲山居杂咏正确读音山居杂咏朝代:清代作者:黄宗羲原文: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shānjūzáyǒng cháodài:qīngdàizuòzhě:huángzōngxī yuánwén:fēngdíláoqiúqǔjuéguò,yīránbúfèiwǒxiángē。
sǐyóuwèikěnshūxīnqù,pínyìqǐnéngnàiwǒhé!niànliǎngmiánhuāzhuāngpòbèi,sāngēnsōngmùzhǔkōngguō。
yīdōngyěshìtángtángdì,qǐxìnrénjiānshèngzheduō。
黄宗羲的作品山居杂咏欣赏,其创作的背景介绍黄宗羲山居杂咏黄宗羲一生有很高的成就,他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的建树。
比如文学、思想、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等,可谓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全面人才。
黄宗羲的一生十分坎坷,早年努力学习知识,想要通过思想上的革新来挽救明朝摇摇欲坠的朝廷。
黄宗羲作品欣赏黄宗羲的理想抱负还没能以实现,崇祯十七年,明朝覆灭。
黄宗羲积极参加当地的抗清运动,后来黄宗羲被清朝***曾前后三次进行缉拿。
黄宗羲在看清形势之后,便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隐居后黄宗羲致力于学问方面的研究,期间写了大量的书籍,收到后世的推崇。
而黄宗羲的《山居杂咏》则表明了自己坚贞不屈的人格节操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黄宗羲的人生选择
黄宗羲的人生选择作者:王淼来源:《领导文萃》2024年第10期明清易代之际,有很多文人士大夫自觉地选择与异族统治者武装对抗的道路。
夏完淳所谓:“长安无限屠刀肆,犹有吹箫击筑人。
”黄宗羲即是一位“吹箫击筑人”。
黃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年间曾出任御史一职。
黄尊素在北京任职两年,因弹劾魏忠贤被削职归乡。
天启六年,党祸爆发,黄尊素受酷刑而死,彼时的黄宗羲才17岁。
崇祯元年,黄宗羲来到北京,他是为指控将父亲陷害致死的直接责任人而来,指控的对象主要是曹钦程、李实、许显纯、崔应元四人。
当初这四人分工坐实,将黄尊素迫害致死。
刑部会审许显纯、崔应元之日,许、崔二人甫一出现,早已等候在此的黄宗羲突然跃起,从袖中拔出一柄长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向走在前面的许显纯,当场令其“血流被体”。
一个月后,会审李实等人,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
更让人惊骇的是,当刑部提审两个曾经对黄尊素等人刑讯逼供的狱卒时,黄宗羲与几个同难的东林党人的后人一起冲上去,以棍棒共棰之,将两人当场打死。
黄宗羲“义勇勃发,自分一死,冲仇人胸”的作为,让他一时名震天下。
当他为父伸冤后返回故里时,四方名士纷纷迎接,并均以做他的朋友感到光荣。
崇祯皇帝念及黄宗羲是忠烈之后,并没有追究他擅杀的责任,自此之后,黄宗羲在士林声名鹊起。
复社是明末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团体之一。
像那些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青年才俊一样,黄宗羲也加入复社,多次参加复社重大的集体活动并与复社的头面人物诸如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侯方域等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复社的岁月虽然很短暂,却令黄宗羲受益终生。
与复社才子们的交往,让他眼界大开。
与冒辟疆、侯方域们的张扬不羁相比,黄宗羲显得内敛而持重,缺少浪漫的情调,但他从复社才子们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
1644年的甲申之变,对于复社所有的成员都是一个命运转折点。
在南京建立的弘光小朝廷中,复社的死敌阮大铖成为实际的掌权者,黄宗羲也成为阮大铖重点追捕的对象。
有关黄宗羲的励志故事1500字左右
有关黄宗羲的励志故事1500字左右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伟人大多出生于动荡的时代,黄宗羲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成长为一代思想大家。
晚年的黄宗羲提出裸葬自己引起了家人的不解,但黄宗羲最后还是以裸葬入土,那黄宗羲为何坚持要裸葬自己呢?黄宗羲的生平简介黄宗羲,字太冲,或德冰,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
是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和教育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称。
黄宗羲所生活的明清之际,是一个矛盾尖锐、空前动荡的时代。
自万历到崇祯,明王朝的宝船逐渐破败为漏舟。
朝堂之上东林党与阉党斗争不断,外有女真侵扰虎视眈眈。
作为官方哲学的宋明理学,也逐渐暴露出了腐朽性。
科举体制下培养出的状元、榜眼、探花郎,皆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软弱俗儒。
三股浪潮的交织,促成了天崩地坼的局势,也造就了黄宗羲这样的时代英豪。
青年时代的黄宗羲,勤奋好学、研习经史,这也是书香门第培育后代的经典范式。
他原本可以安心地投身书卷,然而天有不测,他的父亲黄尊素在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中遇害。
黄尊素原本与东林党人并无交往,移居京都后,交往渐频,黄家寓所成了东林党人的活动据点之一。
他仗义执言,多次上书痛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罪行,无奈被削职还籍。
黄尊素自然成为了阉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天启五年,他与高攀龙等七人一同蒙难,史称“七君子”。
而此时黄宗羲,仅有十五六岁的年纪,父亲的遭遇无疑是极大的刺激。
黄宗羲的祖父书写下“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八个大字,贴在黄宗羲每日出入处的墙壁上,他的母亲要他时刻不忘祖父的教诲。
于是黄宗羲一边苦读,一边学习搏击之术。
终于黄天不负,崇祯即位,翻案昭雪,黄宗羲与东林党人的遗孤一同入京诉冤。
刑部提审阉党,当堂对簿之时,黄宗羲从袖中掏出锥子,直刺杀父仇人的胸膛。
事了,最终扶其父亲的灵柩南归。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封建君主制。
黄宗羲是“东林七君子”黄尊素的长子,与弟弟黄宗炎、黄宗会合称“浙东三黄”,和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家”。
黄宗羲与中国的史学思想
黄宗羲与中国的史学思想黄宗羲是中国明代末期、清代初期的一位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而且对现代中国的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对中国的史学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且被视为中国史学思想的开创者。
一、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黄宗羲于1610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年少时接受了私塾教育,后考入福建乡试并且通过。
随后,他开始了长达12年的差役生涯,期间他不断阅读经史书籍,并且参加一些学术活动。
1645年,明朝灭亡,黄宗羲反对清朝,随后被流放到远离中央的南京。
在流亡南京期间,黄宗羲写了一些关于历史、政治和哲学的著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明夷待访录》和《洪秀全传》。
黄宗羲的思想包含广泛的领域,他的作品不仅涉及到历史、政治和哲学,而且还包括了经学等领域。
其中,他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重构。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走出儒家经学的束缚,从新的角度理解历史和文化,才能真正地推进文化的创新和进步。
在黄宗羲看来,历史的任务就是探索事物的真相和实质,而经学却是拘泥于经文字面的解释,离开了实际应用。
因此,他认为经学应该受到历史学和人文学科的影响,从而实现适应时代的更新和创新。
二、黄宗羲对中国史学思想的影响在历史研究领域,黄宗羲对中国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史家应该立足于事实,关注于实质在黄宗羲看来,史家需要了解事物的真相和实质,而非拘泥于文字一面。
他主张史学要关注于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力求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以建立一个客观的史学真理。
2.史家应该从理论和经验双重角度探究历史黄宗羲主张史学研究需要注重理论和经验相结合。
他认为,史家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既要注重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去验证和探究理论的真实性。
同时,他也提出了“用事实论义理、重义理而不重想象”的史学方法,强调了史学研究需要站在思想和理性的高度进行文化的审视和思考。
黄宗羲《致道济手札》鉴藏:党人游侠硕儒
黄宗羲《致道济手札》鉴藏:党人游侠硕儒《续汝帖》刻二十二:黄宗羲《致道济手札》《续汝帖》一瞥忠臣孤子崇祯元年(1628年),刑部大堂审讯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人。
黄宗羲上堂作证,异常平静地完成了所有法律程序。
他突然脸色一变,从怀中掏出一把锥子,冲向许显纯,疯狂地戳去。
官吏们赶紧夺了锥子,将浑身是血的许显纯押下。
黄宗羲转身又奔向崔应元,一顿拳打脚踢,把他的胡子拔掉。
父亲黄尊素因反对魏忠贤,被迫害致死。
黄宗羲将胡子放在父亲的灵前,在狱门拜祭,哭声直达皇宫。
崇祯皇帝听了,叹道:“忠臣孤子,甚恻朕怀!”嗜书成痴黄宗羲自幼读书,好窥群籍,不琐守章句,“窃买演义如《三国》、《残唐》之类数十册,藏之帐中,俟父母睡熟,则发火而观之”。
母亲心中忧虑,父亲却说:“亦足开其智能。
”黄尊素被捕前,将黄宗羲托付于一代大儒刘宗周门下,又嘱咐他:“学者不可不通知史事,将架上献征录涉略可也。
”黄宗羲扶灵归乡,发愤读书,“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每日丹铅一本;迟明而起,鸡鸣方已,两年而毕”。
黄宗羲嗜书成痴,“旁求之九流百家。
既尽发家中藏书读之。
不足,则抄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斋黄氏;吴中则绛云楼钱氏”。
他穷年搜讨,每遇好书,薄暮,一童肩负而返,连夜抄录,次日归还。
此《致道济手札》,即为搜求图书之作也。
崇祯三年(1630年),黄宗羲到南京,适逢乡试,朋友劝他应举,不第而归。
遇东阁大学士文震孟,同舟至吴门。
文震孟读了落场卷,嗟叹久之,说:“异日当以大著作名世,一时得失,不足计也。
”落日狂涛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渡江。
刘宗周决意殉国。
黄宗羲闻讯,徒步200余里去见老师。
刘宗周水米不进已有20多天,但微微点头而已。
黄宗羲不敢哭,泪痕承睫。
诀别了老师,黄宗羲带着弟弟宗炎、宗会与族人数百举起义旗,人称“世忠营”。
他驻军江上,与张煌言等拥立鲁王朱以海。
黄宗羲建议“沉舟决战,由赭山直趋浙西”。
次年六月,率3000人,渡过杭州湾,由海宁攻海盐。
我心中的黄宗羲作文800字
我心中的黄宗羲作文800字
明朝自万历中期之后,政治日益腐败。
尤其是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勾结熹宗的乳母客氏朋比为奸,操纵朝政。
当黑暗腐败的政治浊流行将吞噬整个明王朝时,有一股清流在与之对抗,那就是东林党。
黄尊素正是东林七君子之一。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黄尊素疏陈时政十失,弹劾魏忠贤。
魏忠贤得知后,勃然大怒,记恨于心。
此后,形势急转直下,在朝东林党人相继遭到迫害,黄尊素未能幸免。
作为长子的黄宗羲陪父亲赴狱,别离之际,黄尊素对儿子谆谆教诲。
聆听父亲最后的训诫,黄宗羲不禁失声痛哭。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黄尊素被害,年仅43岁。
噩耗传来,悲痛的黄宗羲每每“夜读书毕,呜呜然哭”。
家庭的惨变,不仅让黄宗羲立下了为父报仇昭雪之志,更坚定了他奉行东林党人的忠义精神之决心。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崇祯帝即位后,清除和屏斥阉党,魏忠贤及其阉党倒台。
黄宗羲见为父申冤的时机已到,便“袖长锥、草疏,入京颂冤”。
次年五月,刑部会讯阉党许显纯、崔应元,许显纯狡辩自己为孝定皇后的外甥,律有议亲之条,要求从轻发落。
当堂对簿的黄宗羲愤怒难当,随即抽出锥子,刺击许显纯,又殴打崔应元,拔其须。
最后,许、崔二人认罪伏法。
是年六月,会讯李实、李永贞、刘若愚三人,当年构陷黄尊素的李实想逃脱罪责,便暗中托人给黄宗羲送去3000两白银,央求其不要出庭对质。
黄宗羲当即奏明崇祯帝,又在当堂对簿时锥刺李实。
长锥刺仇,东林遗孤的复仇举动震惊朝野,19岁的黄宗羲也因此名满天下,被人们誉为“姚江黄孝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黄宗羲之遇崇祯与康熙
题记:想写一篇关于黄宗羲思想的读书札记,先要介绍其生平。
在读黄宗羲的传记与年谱时,触动了横亘胸中多年的两点感慨,便忍不住写下了这篇文字。
说古又何必道今?读者自由联想好过作者强作解人。
黄宗羲,可以算是有清一代思想家兼学问家之中,成就最高的一位。
清初大兴文字狱,乾嘉学派起“出品”的是训诂辞章大家,无关思想;晚清西学东渐,严复、梁启超等人有启蒙之功,但算不得学问大家。
而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当推黄宗羲居首,黄乃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誉。
黄宗羲,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清康熙三十四年(16 95)在家乡寿终正寝。
他的一生经历传奇,受知于两朝三帝。
其父黄尊素,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东林党人。
天启二年尊素任监察御史,多次冒死上疏言朝政之失、劾魏忠贤阉党;天启六年(1626年),被阉党害死于诏狱,是同期殉难的杨涟、左光斗、周顺昌等“七君子”之一。
当锦衣卫旗尉赴苏州逮捕周顺昌等人之时,引起苏州城士民公愤而击杀使者;城外人也要攻击欲逮捕黄尊素的朝廷使者,“尊素闻,(恐这种有大逆不道之罪的群体事件酿成大事变,于士民不利)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
真一敢作敢当之汉子也!
(图注:黄宗羲像,图片来自网络。
)
崇祯皇帝朱由检甫即位,黄宗羲即怀锥入京伸冤。
他到京时,魏忠贤已伏诛,便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等阉党党人。
适逢朝廷会审党人许显纯、崔应元,黄宗羲作为受害者家属出庭作证;对簿之时,黄宗羲“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又殴应元,拔其须归祭尊素神主前;又追杀牢卒叶咨、颜文仲,盖尊素绝命于二卒手也。
……于(阉党仇人李实)对簿时,复以锥锥之。
狱竟,偕(被害)诸家子弟设祭(诏)狱门,哭声达(宫)禁中。
思宗(即崇祯帝)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
”(《清史稿·黄宗羲传》)
以今天眼光视之,黄宗羲的复仇,不同于武侠小说中的英雄,痛打的是落水狗,算不得大智大勇;于公堂行私刑,置王法于何地?但当时的人不这样看:那年头言忠并言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宗羲之举乃在人情之中,不算过分。
崇祯帝,对他的行为,也抱持充分的同情性理解。
如果黄宗羲“宽宏大量”,反为杀父者开脱罪过,与构陷其父的阉党和忠实执行恶令的狱卒“一笑泯恩仇”,那是要被人们视为悖逆天理人伦的!
中国人知人论事,一向是尊重天理与常情的。
御厨易牙烹了自己四岁的儿子让齐桓公品尝人肉的味道;管仲临终警告齐王说,易牙这样做没有人性,不宜为相。
勾践向吴王示忠爱,尝吴王粪便测病;伍子胥一眼看透此人是装蒜。
吴起亲自为士兵吮吸疽痈,其母叹其必死;《三国演义》里讲到“刘备摔阿斗”,民间知是“收买人心”……不按人性的常情常理出牌,必有奸诈,就是这样,古往今来永不变。
当然,现代社会,讲人道主义,在事实真相明确、是非不被混淆的前提下,对仇人讲饶恕,对“坏人”讲宽容,不计前嫌那又是一回事。
南明时期,黄宗羲是东林党之后的“复社”领导人之一,被阉党阮大铖指为东林党余孽受到迫害。
清兵南下时,黄宗羲曾组织“世忠营”武装抵抗。
鲁王监国时,授职左副都御史(相当于今之中纪委副书记),也曾作为副使“乞师日本”而抵长崎,惜日本非申包胥哭秦庭时之强秦,无功而返……反清复明无望,宗羲乃奉母返里门,毕力著述和讲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朝廷下诏征博学鸿儒,翰林院掌院学士(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党校校长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叶方蔼向皇帝举荐黄宗羲,后又有以都御史监修明史的徐文元、刑部尚书徐乾学举荐,黄宗羲都以年老力辞。
康熙十七年,离清兵初入关的顺治元年(1644),不过34年;这一年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要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世璠兵败自杀,三藩之乱才告结束;而征服台湾郑氏王朝要到康熙二十三年。
因此,我们不能不佩服康熙皇帝的自信与大度:天下尚未完全平定,战争尚未结束,他就可以对曾经参与抗清战争的黄宗羲、顾炎武等前朝名士“既往不咎”地加以延揽了,这与明末不遗余力排斥异己的风气多么地不同!
难道不可以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清初的皇帝有这种海纳百川的自信与度量,才使得天下归心,成就了满族王室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国267年?黄宗羲等前朝遗民,虽然不愿违背“忠君”的臣节,不愿事二主,但是显然对新朝新君是认同了:一不拒绝与新朝的官员私人交往;二不反对子女和子弟出仕新朝,比如让门人万斯同做了《明史》的主编之一,其子黄百家也入朝参与修史。
这在伦理上无懈可击。
因为黄宗羲自己不仅做过南明小朝廷的官,且早在天启三年他十四岁时,就被“补仁和博士弟子员”念书,享受了朱明王朝的恩惠。
比他小两岁的“同学弟”顾炎武说得好,“天下(社会道德、民族文化)兴亡,匹夫有责”,而“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没有食过朱明王朝俸禄的人包括黄宗羲的子孙和门人,有什么义务要忠于前朝呢?
康熙二十九年,黄宗羲年已八十有一。
“二月,圣祖仁皇帝问徐尚书乾学:…海内有博学洽闻、文章尔雅、可备顾问者?‟乾学对曰:…以臣所知,止有浙江黄宗羲,学问渊博,行年八十,犹手不释卷……‟圣祖曰:…可召至京,朕不任以事,如欲回,即遣官送之。
‟乾学对:…前业以老病辞,恐不能就道也。
‟圣祖因叹人才之难如此!”(《黄梨洲先生年谱》)
崇祯皇帝与康熙皇帝于黄宗羲,都可算有知遇之恩了。
不过,前者是体谅和尊重他的情感,后者是一再希望用其才。
但是黄宗羲毕竟没有做过他们的官,所以本文题目叫“之遇”。
黄宗羲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既是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还是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著作等身,我认真读过的有《明儒学案》,我佩服的是他对天文历算居然也那么精通。
开篇说过黄受知于两朝三帝,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誉。
除了崇祯与康熙二帝,还有“宣统元年,从祀文庙”(《清史稿》卷四百八十)。
谁都知道这宣统帝是个傀儡,但是这时的中国正大讲立宪,他的文臣谋士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他们发现了黄宗羲思想的现代性,让他“从祀文庙”,那是一种很崇高的褒扬。
在当代,黄宗羲的学术研究仍有启迪作用。
学者秦晖在《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一文中总结道: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层层剥削;不管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
2003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参加湖北省人大代表讨论时说:“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进…黄宗羲定律‟怪圈。
”并称“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
”黄宗羲若九泉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