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C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B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2004年感动中国袁隆平的颁奖词
2.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 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 疗疟疾的新方法。
2015年10月5日,中 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 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 垮;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2000年科学技术 进步综合纲要
星球大 战计划

西 欧
联中国? 日 本
美 国
尤里卡 计划
今后十年科学技 术振兴政策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 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 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1970年,我国成功地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 成功发射了导弹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 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类 别
取得的成就和时间
意义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它对于打破核垄断,
国防 技术
1966年10月,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 合。
战胜核讹诈,提高 我国的国际地位, 争取世界和平,具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有重要作用
空间 技术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 功
使我国的空间技术 跨入世界先进国家
材料研读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 足的底气。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其意义就在于文化自信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 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 民族精神独立性。 第三、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 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 球卫星。(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 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 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5)代表科学家
①邓稼先
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 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 人称“娃娃博士”。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屠呦呦和青蒿素;“双百”方针的提出。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七号,一颗颗卫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飞船,展示着中国航天源源不断、催人奋进的力量——来自航天精神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探究新知(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教师解释概念:什么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错误!2.图片展示:邓稼先(1924—1986)钱学森(1911—2009)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示:国防科技。

3.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人物扫描”)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5.教师进一步提问:“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提示:(1)成功原因:“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
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新课探究
钱学森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
——易卜生54、唯书籍不朽。 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了解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林则徐》等。
新课探究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 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 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 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 貌。
③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 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 奖项。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新课探究
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如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 (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9、善待他人,体谅他人,热爱生命,努力生活。 ——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 我国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 ——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 ——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0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0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知道“两弹一星”的研制和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了解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探讨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和“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

2.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屠呦呦的“青蒿素”等成就及对人类农业、医学事业的巨大贡献,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树立为祖国科技创新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了解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理解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1.2015年9月12日“两弹一星”纪念馆正式开放。

假如你作为导游,带领一旅行团来到中国科学博物馆“两弹一星”陈列专柜前,下面是专柜陈列出的几张照片,请你根据照片向游客解说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

2.合租探究:“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1964年)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两弹一星”?请从国防力量、国际地位谈谈“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巨大意义?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探究“两弹一星”精神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____,中国导弹之父是________________“两弹一星”精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及意义,你能感悟到中国航天人的什么精神?活动二 :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屠呦呦的“青蒿素”,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1.稻田的“守望者“【探究思考】(1)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他是__________,说说他的人格魅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 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的 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 业。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意义是什么?
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 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②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 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含义 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一) “两 弹一 星”
成就 原因
1964.10.1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 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 重困难。
员的一小步,却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步。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 “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 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两弹 一星”精神。 (1)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有哪些重要意义?
1964年。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当时有核 大国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6年10月27日,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 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 在预定地点实现了核爆炸。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 弹。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人造卫星
1970年,中国 用长征号运载 火箭,成功发 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 成为世界上第 五个能独立发 射人造地球卫 星的国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文化事 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 样,体裁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 时代风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 国作家( 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越来越大。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 ,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 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 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 青春之歌 )》、话 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 )》、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 出色作品。
导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 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读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 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பைடு நூலகம்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
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
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
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炸成功。
3.早在20世纪50年代,( 毛泽东 )就发 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 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1970 )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为 世界上第( 五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的国家。
4.“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 领导下,以( 钱学森 )、( 邓稼先 )为代 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 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 民的(志气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 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核垄断),增强 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国际地位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共13张PPT)(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共13张PPT)(1)
A、1958年 B、1964年 C、1966年 D、1970年
3、被称为“两弹元勋”的是 (B )
A、杨振宁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4、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D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二号
D、神舟五号
5、“两弹一星”是指 ( D )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第18课 科学文化成就
“两弹一星” ①原子弹、氢弹 ②导弹 ③东方红一号
农业、医学 籼型杂交水稻、 屠呦呦 青蒿素
漫步太空 神舟系列飞船 一号—五号—七号
文化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一、“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和导弹 一星:人造卫星
核弹
导弹
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
1964——原子弹 1966—— 导 弹 1967—— 氢 弹 1970—— 东方红一号
航天技术
1970年,东方红1号,标志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①1999年,“神舟一号” ②2003年,“神舟五号” —杨利伟 ③2008年,“神舟七号” —(翟志刚)
时间 军事 1964
7 1970
航天 1999
2003
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无人
载人“神舟五号”
2008
农业
1973
4.行
二、交通、通信
环境改善

1.2010年,中国铁路的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2.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1、20世纪60年代,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
是( )C
A、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用于解放台湾,统一中国 C、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 D、准备抵抗苏联的侵略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检测:
• “两弹一星”成就: •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 (2)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____________试验。 • (3)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升空。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自主学习]
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 时间(学习重点)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 事迹(学习难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内容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 青蒿素
题目
什么是两弹一星? 分别在什么时间取得成就?
2001年袁2月隆1平9日获江得泽国民际与农首业届最国高家奖最——高世科界学粮技食术奖奖获得者袁隆平
(1)概况: (2)荣誉:
青蒿素
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 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技带来卫生安全!
________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 ·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无人飞船是
()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 ·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从太空中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
宇宙。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 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26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26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科技文化成就》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的开篇课.《科技文化成就》这一课书来看,主要讲述两大板块的内容:科技成就、文化事业的发展。

科技成就方面,课文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开展: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面,课文主要围绕“双百”方针、优秀文化成果、文化自信展开。

从整个现代史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四个时期。

而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整个第六单元的学习奠基,特别是更有利于学习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鉴于本课书要求了解中国现代的科技成就,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这个为初三三次技术革命的学习也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的性格特征来看,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追求自我意识;情感容易激动,正处于叛逆期。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们的话语权、自主性,开展小组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竞争,把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好的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究中来、小组竞争中去。

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现代史发展都有了初步了解,建构起基本的知识结构。

从认知基础来看,初二学生对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时空观念。

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科技文化成就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知道邓稼先、钱学森②知道我国实施的载人航天工程,知道杨利伟③知道袁隆平及其籼型杂交水稻④知道屠呦呦及发现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⑤知道“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时间轴、连线、表格,知道“两弹一星”成就、载人航天成就、袁隆平及其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及发现的青蒿素、“双百”方针,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②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概括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意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5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5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能力目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教学过程】播放《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视频片段,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说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教师讲述: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今天就让我们与历史同行,来共同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进行知识梳理:(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90-----95页内容,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进行知识梳理:(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3、寻疑解疑根据目标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90----95页内容,学生先自探,自己解决不了的再小组合探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阅读,组内讨论,锻炼学生抓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4、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探讨的问题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2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2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两大板块的内容:科技成就、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视科技工作,在攀登现代化科技高峰的征途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后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飞船、杂交水稻和青蒿素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成就。

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随着新中国诞生,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所经历的历程,这对于理解新中国取得科技成就的背景有所帮助。

学生对我国近几年来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通过电视等媒体的反复追踪播报有所了解,这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了基础。

但是由于八年级学生所处的年代,他们对上世纪的“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肤浅的认识,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也不够理解。

教师应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自主查阅和探究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在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弹一星”及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主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粒种子,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 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2)材料二中的“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医药创新,让人们远离疼痛】 材料三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 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8.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 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B)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蘑菇”云起,让国人远离核威胁】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 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 星”。 (1)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 义? 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三强 6.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B) A.青霉素 B.青蒿素 C.阿司匹林 D.牛胰岛素
7.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的方针是( C ) A.“863计划” B.“兼容并蓄”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科教兴国”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3)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精神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 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等精神。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一.国防科技——“两弹一星”1、含义:“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2、成就: 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苏美法日中)3、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①振奋了民族精神;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③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父)、邓稼先(两弹元勋)。

5、“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调、勇于攀登二.航天成就:1、19992、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完成出仓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农业科技: 20世纪70年代(1973,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四.医学成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医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五.文化事业的发展:1.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当时优秀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衣”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街上人群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课件
高考制度的恢复,调动了亿万青年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在全 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高等教育、整个 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走向新秩序的开始,从此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走上正轨。推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的确立。
请按照时间梳理科技发展大事件(成就)
1986年
1988年
“863”计划
A.经济建设 B.国防外交
C.文学艺术 D.民族宗教
2.某文学社展开一次“我读书我快乐”的文化节,小刚同学搜集整理
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准备阅读。他不可能搜
集到的是( C )
A.《青春之歌》 B.《红旗谱》
C.《红楼梦》
D.《红岩》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下图是
1985
教育事业受到摧残“ 文
1966 -
革”,教育事业重大挫折
1976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有步骤地实行义务教育。
1995
2000
科教兴国战略
实现了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 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成为新中国哪一领域的重要方针( C )
【问题】 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探究: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 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 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 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5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把 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 积极而有步骤地予以实施。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 战略。 (1)从材料看,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7、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
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 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
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
人物扫描
邓稼先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
科技强国的夙愿。1948年到1950年 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 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 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 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 毅然回国。
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 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 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小知识:你知道什么是导弹吗?
导弹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是一种 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 攻击目标。按射程远近分为近程(小于1000 公里)、中程(1000~5500公里)和远程或 洲际(5500公里以上);导弹按照装药分, 可分为常规导弹,核导弹;按发射点和目 标分,有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空地导弹、 空空导弹、潜地导弹、岸舰导弹等,等。
时间
7年零4 个月
4年
4 年零7 2年零8 个月 个月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5、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 )就发
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 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
C.翟志刚 杨利伟
D.邓稼先 袁隆平
A 5、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
6、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
1986年,根据(王淦昌 )( 王大珩 ) ( 杨嘉墀 )、( 陈芳允 )四位老科 学家建议下,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 术研究发展计划,并且因为四位科 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 1986年3月而得名“( 863计划 )”。
相关史事
《863计划纲要》选择
_生__物__技___术___、__航__天__技__术___、 _信__息__技___术___、__激__光__技__术___、 _自__动__化__技__术___、_能__源__技__术___、 _新__材___料__等领域为高技术研究
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
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神舟1号”飞船发射升空
1999年11月20日凌 晨6点,我国第一艘 航天试验飞船“神舟 1号”在酒泉航天发 射场成功发射并安全 返回,实现了中华民 族飞向茫茫太空的一 次历史性跨越。
C.邓稼先 D.莫言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了。
材料二中国人实现了迈步太空的梦想,宇航员的一小步,却是中华
文明的一大步。
材料三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
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
2、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 歌》、话剧《茶馆》、大型音 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 《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 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2012年,中国作家莫___言__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越来越大。
2、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 为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 “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 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3、实践出真知,袁隆平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提出了水稻杂交 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 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神舟5号 载人飞船 2003.10.15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 利伟
2008.9.25
翟志刚 太空漫步
神 州 七 号 发 射 成 功 神七航天员(左起: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九号飞船
2012.6.16
2013年神十返回 航天员张晓光、聂海胜、王亚平。
相关史事 8、“863计划”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青蒿素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 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青蒿素 ),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 ) 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由于对人类生命健 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 2015年 ) 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 ) 。
“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 导弹、东方红一号 Nhomakorabea漫步太空
神舟系列飞船
农业、医学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文化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一、连线题:1、两弹一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 1964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6
第一颗导弹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
一、连线题:2、载人航天工程
结合材料,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 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6、“两弹一星”发射成功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 家领导下,以( 邓稼先)、(钱学森)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 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 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 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的重点,促进高技术研究的发 展。
相关史事
9、“973计划”:
1997年我国制订了国家重点基 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 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 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 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 展开研究。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右图人物是谁?
袁隆平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 和人造地球卫星。(最初的“两弹” 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 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 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原子弹” 研制成功: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你最喜欢哪位科学家?他 (她)的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 学习?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不畏艰险 勇于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 逝世,享年62岁。
人物扫描
钱学森
1911--2009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 “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 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 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 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 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 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 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 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 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 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 了功勋。
神州一号
翟志刚
1999年11月
神州五号 神州七号
杨利伟 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 2008年9月
一、连线题:3、科学家及其成就
袁隆平 屠呦呦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杂交水稻之父
青蒿素
籼型杂交水稻
诺贝尔生 理或医学 奖
2012年
4、“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
A 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科学家代表有(
)
他的主要成就是 什么?
20世纪70年代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他被誉为“ 杂交水稻
之父”。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堂讨论: 如何看待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首先,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 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
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
B 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 、 2015 年 米 兰 世 博 会 中 国 企 业 联合馆主体为“中国种子”,旨 在向全世界宣传杂交水稻,下列 最适合担任该馆形象大使的是
B ( ) A.屠呦呦 B.袁隆平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外国 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 即没有运载工具。
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 导弹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 美国估计我国至少要花10年才 能研制出导弹。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 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