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球上的大气(5)及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温馨提示](1)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时)左右。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2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 F 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 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 1(水平气压梯度力)、F 2(地转偏向力)和F 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温馨提示](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
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怎样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或农业生产实践活动?2.热力环流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现实意义?3.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以考纲为纲| 大气受热过程。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 [考题精妙](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 D.④4[贯通知识]一、基本原理 1.大气受热过程:2.二、原理应用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完整word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含解析)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回顾】1.大气受热的过程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1)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 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 只有臭氧和收,使大气增温。
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 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 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 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锋面与天气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复习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 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暖气团势力 相当,使锋面来 回摆动的锋 主 要 区 别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移动方向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锋前锋后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而能量最强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少,来源,|虽水IS 分透过大扎流犒肘示催凰奏少)口氧原攵的很 而射是3. 气旋和反气旋练一练某校学生中午做下图的实验:将甲、乙两个规格与质量相同的玻璃箱同时放在日光下,甲箱底部放有沙土,1小时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是甲箱的气温比乙箱内的气温高。
据此完成1-2题。
F 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
读图,完成 8-9 题。
A. 增加土壤肥力B.增强太阳辐射C.减少热量散失D.降低空气湿度4. 2014年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发5.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率达80%以上,原因是()B. 夜晚山谷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空气上升成云致雨C.夜晚,近地面空气冷却快,冷空气沿谷坡沉入谷底,谷地气流上升过程中成云致雨D.夜晚,来白印度洋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推进的风力强6日〜12日北京一周天气示意图。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5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选择题(2021·滨州期中)氧气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
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A.地处热带地区,耐高温能力强B.地处高原地区,有适宜的缺氧条件C.多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D.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2.我国可以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的省级行政区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内蒙古——地形平坦,场地开阔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C.海南——气温高,适合锻炼耐高温能力D.云南——高原地形,缺氧环境适宜解析:第1题,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的中长跑运动员之所以成绩优秀,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地处高原地区,其海拔多在 2 000 米以上,有适宜的缺氧环境,利于长跑运动员训练,B正确;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气候较为凉爽,高温环境不明显,A 错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和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
第2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高原有适宜的缺氧环境是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的有利条件,而云南符合这一条件,D正确;内蒙古的地形平坦和海南的高温不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有利条件,A、C错误;西藏海拔过高,高原反应明显,不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有利条件,B 错误。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曲线表示( )A.臭氧层的高度B.对流层的高度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4.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A.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B.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C.甲、乙两处同为下沉气流D.甲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解析:第3题,由纵坐标可读出该曲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在8~18 km,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应为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分布高度,B正确。
第4题,地面是对流层的热量和水汽来源,海拔越低,水汽和热量越充足,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B正确。
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大气(2019年天津卷)【常见天气系统】读图 1和图2,回答1〜2题。
图1全国某日降水登分布图图2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1 .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A.甲B.乙C.丙D. 丁2 .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A.甲B.乙C.丙D. 丁【答案】1. C 2 . B(2019年江苏卷)【常见天气系统】图 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题。
3~4【答案】3. A 4 . A【答案】5. AD 6 . BC(贵州省2019年高考教学质量测评)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3.该月最可能是A. 3月B. 6月C. 8月D. 10 月 4.此时,澳大利亚A.①地天高云淡B.②地干热风大C.③地南风暴雨D.④地北风酷热(2019年江苏卷)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9为某记者拍A.①增大B.②增大C.③减小D.④减小摄的照片。
图10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 5~6题。
6.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 10中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 还伴有放电现象。
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 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
(天津市河西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 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 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
下图为极涡示意图。
读图回答 9—10 题。
①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②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③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9. D 10 . B(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龙泉中学 2019届高三5月联考)细颗粒物(PM2 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学案.docx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必系徇建][増分提能]气候特征类题冃答题规范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i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
在高考屮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 的设问形式来呈现。
【典题示例1(经典高考题)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角度二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气候资料图判 气候 成 —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气候分布图断 类型 因海陆位置1 + ■地形地势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描述M 城气候特征。
气候资料图表 和区域分布图分析气温资料 和降水资料我国新疆冬季气温低9夏季气温高9全年降水 少;而新疆深居内陆又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 昼夜温差大,大陆性强答案: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技法点拨角度一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气候资料图表从气温高低和年较差大小两方面总结气温特征区域分布图分”气温资料和齐降水资料归,从降水量多少、季节分 配和年际变化三方面总 结降水特征oe«市台古渣 o 口岸 •石油0天笳花—古丝级之路—•国界=-级路—河流・s«-等高线喝汐渓【素养提升】(2017・四川乐山二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分布图一—两地气温特征一两地气候 资料图表两'地降水特征气候类型 分布图从降水量多 少、季节分配 比较两地降 水差异材料一上图中甲国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理想之地,然而当地农业欠发达,粮食反期依赖进口。
湖北省万宝粮油在甲国A地开发了农业区,有多位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 长期指导并带动当地农民进行水稻种植。
材料二上图中A、B两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下图)。
专题05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提升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解析版)
【一轮复习·必刷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专题05地球上的大气专题提升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全国·模拟预测)低空急流是一种发生在对流层低层强而窄的气流带。
“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存在一支低空偏东风急流,被称为“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简称东风急流)。
东风急流是导致塔里木盆地暴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5月份东风急流发生的频率在下降,风速在增大。
下图示意东风急流不同季节的风速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1.春季,东风急流导致塔里木盆地暴雨频率高的原因是()A.风速大,从太平洋带来充足水汽B.东风急流与其他气流相遇辐合上升C.春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D.带来暖湿气流沿山地地形抬升冷却2.近年来,5月份东风急流的变化对塔里木盆地降水的影响表现在()A.降水总量变少B.降水频率升高C.极端降水量减少D.降水强度增大3.春季,东风急流给塔里木盆地除了带来暴雨外,还可能带来()A.沙尘暴B.泥石流C.滑坡D.寒潮【答案】1.B 2.D 3.A【解析】1.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十分有限,难以在塔里木盆地形成暴雨,A错误;东风急流与来自西部的气流相遇,不同性质的气流相遇后辐合上升,冷却致雨,形成暴雨,B对;春季,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地表水短缺,可蒸发水汽少,C错误;塔里木盆地地势低平,山地少,D错误。
故选B。
2.根据材料中“近年来,5月份东风急流发生的频率在下降,风速在增大”可知,由于东风急流发生的频率下降,降水频率也随之下降,B错;风速增大会导致降水强度增大,极端降水量增加,降水总量可能增加,D正确,AC错误。
故选D。
3.本在春季东风急流与其他气流相遇时,如果其他气流水分条件不足,易发生沙尘暴天气;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东风急流不是寒潮形成的条件。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5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案新人教版
第5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2.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
3.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
4.各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综合思维:结合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分析各个分层的温度变化及其原因。
2.区域认知:结合材料,说明不同地区对流层厚度的差异及其原因。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说明大气组成和大气分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1)氧: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4)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水汽和杂质(1)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2)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1)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大气中臭氧减少。
(2)城市中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比较密集,使大气中的杂质增多。
(3)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从地面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2.各层特征比较垂直分层气温特点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顶部气温降至-60 ℃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升高先下降后上升—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拓展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成分变化特点二氧化碳大致夏季较少,冬季较多;乡村较少,城市较多,重工业发达的城市更多杂质一般说来,陆地多于海洋,城市多于乡村,冬春季节多于夏秋季节水汽因海陆位置、纬度、地势而有差异,大致低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海洋多于陆地影响对流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越高,对流层越厚。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全章整合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整合[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识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专题一利用“高低规律”判读等值线(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根据不同等值线弯曲部位的变化特点,利用“高低规律”,可帮助掌握等值线图的准确判断方法。
1.“高低规律”的基本原理与内容所谓“高”,是指等值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即每条等值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值线数值递增的方向,这时弯曲所示部分为低值(相对)区域。
“低”与“高”相反,即等值线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弯曲所示部分为高值(相对)区域,即“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2.“高低规律”的应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则该部分所示地形为山谷(低);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则为山脊(高)。
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高压脊。
同理,在海陆位置或季节条件之一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高低规律”判断季节或海陆位置。
[专题练习1] 下图为“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受低压槽控制,阴雨天气B.甲地气压一定比乙地高C.甲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D.乙地吹西南风专题二气候类型图及其判读1.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图中给出了12个月份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图中的每个点与横坐标的垂直交点是该段时间的气温值,与纵坐标的垂直交点则是该段时间的降水值。
2.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折线图实际上是点状图的一种,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接起来。
在判断时,我们可将它当作一幅点状图来看待,读出每个月的气温、降水数据。
3.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将图中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接即得到该图,也可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降水资料都位于图中的封闭曲线之内。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含解析)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回顾】1. 大气受热的过程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1)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收,使大气增温。
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 锋面与天气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复习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主要区别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锋前锋后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锋面力度较大r较小小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少,来源,|虽水IS分透过大扎流犒肘示催凰奏少)口氧原攵的很而射是3. 气旋和反气旋练一练某校学生中午做下图的实验:将甲、乙两个规格与质量相同的玻璃箱同时放在日光下,甲箱底部放有沙土,1小时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是甲箱的气温比乙箱内的气温高。
据此完成1-2题。
F 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
读图,完成8-9 题。
A.增加土壤肥力 B.增强太阳辐射 C.减少热量散失 D.降低空气湿度4. 2014年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发 5.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率达 80%以上,原因是( )B. 夜晚山谷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空气上升成云致雨C. 夜晚,近地面空气冷却快,冷空气沿谷坡沉入谷底,谷地气流上升过程中成云致雨D.夜晚,来白印度洋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推进的风力强6日〜12日北京一周天气示意图。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1地球上的大气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
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A.平流层B.臭氧层C.对流层D.高层大气2.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①机内温度过低①飞机颠簸强烈①太阳辐射强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中曲线所示为大气中臭氧浓度分布随高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看出,臭氧层分布于()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4.若大气中臭氧含量大幅度减少,可能造成()①皮肤病发病率增加①降水大幅度增加①高层大气升温①农林牧业减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图中大气层界线以下()A.海拔越高,气温越高B.空气对流显著,天气复杂C.冬季较厚,夏季较薄D.天气晴朗,利于飞行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某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数码代表各种辐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按照该科学家的设想,氦气球上升停止的大气层是()A.对流层B.电离层C.平流层D.高层大气7.对流层大气的热能主要来源是()A.①辐射B.①辐射C.①辐射D.①辐射8.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A.减弱①辐射B.减弱①辐射C.减弱①辐射D.增强①辐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A.a处气流下沉,b处气流上升B.①处气压最高,①处气压最低C.c处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D.①处气压最高,①处气压最低10.图示①①之间的风向为()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安徽九华山(30.5°N,118°E)地处长江南岸,最高峰1342米。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作业手册-详答
课时作业(六)1.C 2.B[解析] 第1题,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之一是空气中含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尘埃,对太阳辐射具有较强的反射作用,从而使地面得到的太阳光少,能见度降低。
第2题,大雾主要发生在晴天,由于晴天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弱,夜晚地面降温快,水汽易凝结。
晴天时大气削弱作用弱,白天温度高,气流上升运动强烈,有利于扬尘产生,空气中凝结核多,促进了雾的形成。
3.B 4.B[解析] 第3题,珠穆朗玛峰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主要还是地面辐射,阳坡岩石裸露带吸收太阳辐射最多,地面辐射强,温度较高,对流运动较强。
第4题,一日之内,11—15时气温最高,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
5.B 6.D[解析] 第5题,结合图示等压面分布可知,近地面湖泊为高压,陆地为低压,所以此时近地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①②两地之间风由②地吹向①地,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其风向为东北风,故两地之间小船上的旗帜飘向西南。
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湖泊气温,为白天,则③地气温高于②地的。
①地盛行上升气流。
②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
7.B8.A[解析] 第7题,结合图示知,该地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结合选项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第8题,造成图示风向不断改变的直接原因是地转偏向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地球的自转。
9.D10.A11.C[解析] 第9题,夏季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普遍高温,城市热岛强度相对较小;冬季气温低,但城市中心区供暖条件好,且人口多,人为排放热量多,与郊区平均气温差值大,热岛强度最大。
读图可知,丁曲线所示热岛强度最大,应为冬季情况。
第10题,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市区人口密集,各类生产、生活活动集中,人为排放热量多导致的。
而随着市区面积的扩大,路面硬化面积增大(下垫面改变),人为排放热量增多,加剧了市区与郊区的温差,使城市热岛强度增大。
大气环流主要影响较大范围地区的热量交换,对城市热岛强度影响不大。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规范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
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来呈现。
典题示例(经典高考题)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描述M城气候特征。
[思维流程]答案: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技法点拨角度一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三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答题术语素养提升(2017·四川乐山二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图中甲国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理想之地,然而当地农业欠发达,粮食长期依赖进口。
湖北省万宝粮油在甲国A地开发了农业区,有多位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长期指导并带动当地农民进行水稻种植。
材料二上图中A、B两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下图)。
(1)比较A、B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2)与B地相比,说明A地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3)C河上修建了大量水库,发展灌溉农业,分析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对入海口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从海拔、洋流、天气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从年平均气温上来看,气温A地高于B地。
由图可知,A地海拔低于B地;且A地离海洋较近,受莫桑比克暖流增温作用影响更明显;A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而B地降水多,云量多,太阳辐射少。
因此,A地的温度高于B地。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要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2019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太阳辐射 ――→ 地面增温 ――→ 大气增温(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感性认知——试一试][理性归纳——记一记]阅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 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 大气逆辐射。
2.大气中的能量直接来源是__B__(字母),根本来源是__A__(字母)。
3.填写下列内容,完成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吸收 地面辐射4.阴天的夜晚温度不会太低,主要得益于2.因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因此 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大气的削弱作用:是指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4.大气的保温作用:是指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弥补地面热量的损失。
5.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二)热 __C__(字母)。
1.形成过程:1.热力环流是大气中最简单的环流,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理解热力环流的几个关键点:(1)大气的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2.图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 升,冷下沉。
力环流气压高低)(2)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的气压,总是低空高于高空。
(4)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受热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②冷却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读下面两图,图示区域均位于北半球,完成下列问题。
1.代表高空风的是甲图,代表近地面风的是乙图。
2.F1、F2、F3分别代表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中形成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力的名称对水平运动的影响方向影响促使产生水垂直于等压水平气压平运动,既线,由高压指梯度力影响风速又向低压影响风向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地转偏北半球向右向,不影响向力偏,南半球向风速左偏风的直接原因是F1(填字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球上的大气(5)及答案【地球上的大气---考点复习】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太阳的异常活动。
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即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
同时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链接----(2019·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B.5月~9月
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
【答案】1.C 2.B
【解析】
2.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地球上的水---考点复习】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根据发生的领域,自然界的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见下表:
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动态水资源季节分配,如修水库和植树造林。
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动态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但人类活动对动态水资源的利用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动态水资源的循环周期,也会出现枯水现象。
因此动态水资源的利用应以不超过更新速度、不受污染为前提。
沼泽大面积排干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我们应保护沼泽。
例如我国三江平原沼泽的利用和保护;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人类生产或生活活动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相关练习
1、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等压距为2 hPa),完成1~3题。
1.若图示时刻西安多阴雨、乙处以晴朗天气为主,则甲、乙两处的气压差最有可能是()
A.9 B.12
C.15 D.18
2.若图中甲处多雨且A天气系统正以240 km/天的速度向正东方向移动,则24小时内西安的天气变化最有可能为()
A.晴转阴,气压持续升高
B.晴转阴,气压先升高后降低
C.阴转晴,气压持续下降
D.阴转晴,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3.若此时北京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则西安风向最有可能是()
A.东风B.西风
C.南风D.北风
解析:1.C 2.D 3.D
第1题,由西安多阴雨可知其位于暖锋前方,结合气压值分布可知,甲处气压值范围是998~1 000 hPa,由乙处以晴天为主可知其为高气压控制,其气压范围为1 012~1 014 hPa,所以甲、乙两处气压差范围是12~16 hPa,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15。
第2题,由甲处多雨可得出A为低压槽,其为暖锋,由图中西安、郑州距离及低压槽的移动速度可知,西安会经历一次暖锋天气,天气会由阴转晴;由图中等压线向东平移可知,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故D项正确。
第3题,北京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说明此时最有可能受快行冷锋控制,由此可以确定甲为高压中心,乙为低压中心。
西安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该处等压线指向东南方,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风向应该是北风。
故D项正确。
2、(2019·桂林模拟)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回答1~3题。
1.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C.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
D.②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1月③地的盛行风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3.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比较,正确的是()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解析:1.C 2.C 3.D
第1题,①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第2题,③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
第3题,①地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高温不同期,但多雨期都是7月左右。
3.(2019·南昌十校联考)如图为非洲赤道低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N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
(2)推测P、Q两地7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3)描述1月赤道低压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N地位于赤道以北,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西南季风迎风坡及几内亚湾暖流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第(2)题,两地水温高低,要结合月份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P地位于海洋内部,而Q地离陆地较近,受陆地影响大。
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降温慢,同时,由于Q地附近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所以7月份P地水温较Q地高。
第(3)题,读图可知,1月份赤道低压带的位置西段位于北半球,而东段位于南半球,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角度考虑。
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但是由于西部海洋面积大,而海洋升温速度慢,陆地升温快,导致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东段朝南,而西段位于北半球。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7月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N地处迎风坡;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
(2)P地水温较高。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P地距大陆较远,冬季水温较高;该海域盛行离岸风,Q地产生上升流,水温较低。
(3)东段位于南半球,西段位于北半球。
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东段赤道低压带移动到
南半球,西段为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半球气温较低,赤道低压带停留在气温较高的北半球。
4、(2019·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
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
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答案】1.B 2.B 3.A
【解析】
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
故选A。
【点睛】第1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为“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
第2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第3题考查的还是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区域地形的认知,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