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保护探讨_黄权生

合集下载

利川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定位与思考

利川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定位与思考

利川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定位与思考(杨正龙旅游论文1)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全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给利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湖北旅游看恩施,恩施旅游看利川”。

如何重新定位利川的旅游,尽快融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并拓展到圈外,我们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强市”战略目标,利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给利川带来的全新变化,利用自身洞穴、生态、民俗、气候、旅游资源富集等特色优势,利用快速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即将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等旅游要素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通过“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二大品牌、提升三大重镇、形成四大板块,举办五大节会,推出六条线路”,将利川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建设一个中心——利川城:即把利川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旅游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战略支点,利川城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避暑休闲胜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利川是享誉世界的“水杉之乡”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

这里巴楚、巴蜀文化水乳交融,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她处在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旅游资源十分富集:世界特级溶洞——腾龙洞,世界珍稀植物“活化石”——水杉王,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木寨、大水井。

神秘的巴楚巴蜀文化、浓郁的土家苗寨风情、富集的旅游特色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宜人的夏日凉爽气候,为利川成为“中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利川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宾馆饭店改造、路网交通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旅游接待规模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利川成为“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打造二大品牌——(震撼腾龙洞、激情巴人河):1、震撼腾龙洞:腾龙洞容积总量居世界第一,集山、水、洞、林、石、峡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绝的神奇风光弛名中外,更有世界一流的激光秀及大型土家情景歌舞《夷水丽川》融如其中,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六大洞穴——震撼腾龙洞。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表 明各城市旅 游产业竞争力差距较 大 , 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各地 区应制订相关政 策, 推进旅游产业集聚 . 促进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 , 将旅 游竞争力转 变成经济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 鄂西生 态文化旅游 圈; 产业竞争 力; 主成分分析 法: 中图分 类号 :1 72 3 F 2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 7 (0 10 — 0 7 0 10 — 4 7 2 1 )9 0 5 — 4
( 以下简称“ 鄂西 圈” , ) 目的在于 以鄂西地 区丰富的生态文化 为基础 , 以发达 的旅 游业为 引擎 , 动区域联动 、 推 资源整合 、 整体开发 、 互利互赢 , 促进鄂 西地 区经济发展 。 鄂西圈” 对“ 旅 游产业 竞争力 的研 究 , 有利于对 “ 鄂西 圈” 进行 总体规划 , 发
外 的研究往往 以旅 游 目的地 为研 究对象 , 重点研究 “ 旅游 目 的地竞 争力” ruhe a 和 R t i e a 基于波特竞争优 。Cog t l i he t l c
势 的理论 , 总结出旅游竞争力分析模型 , 旅游 核心资源 、 支持
20 0 8年 , 湖北 正式提 出要建设 “ 西生态 文化旅 游 圈” 鄂
关 于旅游产业竞争力 的研究主要 集中于某一 因素对 目的地
旅游产业 的影 响。 hn和 U sl Ce ya 的研 究认 为市场 因素在提高
5 %的风景名胜 区。但 2 0 ,鄂西 圈”的旅游 总收人为 7 0 9年 “ 3 87 3. 9亿元 , 占全省旅游 总收入 的 3 .%, 仅 37 旅游潜 力 尚有
因素 、 目的地管理 、 目的地政策 、 规划 与开发 、 目的地质量等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_黄群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_黄群

( 三) 研究方法
1、最邻近指数 R
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
近程度的地理指标,求算方法为计算一个点与其最邻
近点之间的距离 d,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 da,即表示邻 近程度的平均最邻近距离( 简称最邻近距离) ,主要用
于测度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的类型理论,最邻近距离的
计算公式如下:
da = 1 /2( n / S) 1/2
园 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4
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7 个,国家 5A 级景区 8 个,国家
4A 级景区 41 个,国家 A 级景区共 201 个,此外还有诸
多文化旅游资源: 楚城遗址、古隆中、荆州古城、昭君故
里、曾侯乙编钟、龙船调等。鄂西圈优势旅游资源占湖
北省约达 70%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绝对优 势,是生态文化资源富集之地。①
3.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用来刻画空间要素的分布,度量研究对象
在区域内分布差异的对比,从而观察地域分布的变化规
律。其值介于 0—1 之间,数值越大表示研究对象集中程
度越高,反之,则表示集中程度越低。计算公式如下:
n
H=
-Σ i =1
p
i
·lnp
i
( 4)
Hm = lnn
( 5)
①摘自湖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政务信息网,鄂西圈概况: http: / / www. exiquan. com. cn / ZW / exiquan. aspx。
的空间结构。目前关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也 就有了不同角度。其中一种研究思路是以旅游目的地 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其空间结构; 另一种思路则是从构 成要素角度,提取出其中一种要素加以研究其空间结 构并说明对整体系统空间结构的影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研究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研究
旅 游 的发展 也 面临 着许 多问题 , 空 间结构与 交通结构 不合理 、 游资 源转化 力和 旅 游产品 吸 引 如 旅 力薄 弱、 旅游 市场结构 与经 济效益 急 需提 升 、 游 企业 “ 、 、 、 、 游产 业发 展 的 观念 亟 旅 小 弱 散 差” 旅 待 统一 和提 升 等 , 旅游 资源优 势 尚未 完全发挥 , 需要从 完善旅 游 空 间 结构 、 进 旅 游发 展 的基 本 促 建设 、 育重点旅 游产 业基地 三 个方 面确 定鄂 西生 态文化旅 游 圈的发展 重点 , 培 最后 提 出了鄂 西生
20 0 8年 , 中共湖 北省 委九届 四次全 会 提 出要 着 源 与旅游 开发 速率不 一 , 上鄂 西多 为山 区, 通 区 加 交 力 构建鄂 西 生态 文化 旅 游 圈 , 范 围包 括 襄 樊 、 其 荆 位 与客 源区位 比较 不利 , 当前 发 展 中 还存 在一 些 制 州 、 昌、 宜 十堰 、 门、 州 、 施 和神 农 架 等 8个 市 约 与 困难 。 荆 随 恩 ( 、 区) 州 林 ,占整个 湖北 版 图面积 近 7 。这 一发 O 1 旅 游业 区域 空间结构 与交 通结构 不合理 . 展 战略将充 分利用 鄂 西 丰 富 的生 态 资源 、 深厚 的文 目前 , 鄂西 生 态文 化旅 游 圈 的旅 游 发展 十分 不 化底 蕴 , 进鄂西 旅游 产 业 的 发展 整 合 和经 济 发展 平衡 , 源富集 区的交 通通达 性欠 佳 , 域结构 矛盾 推 资 地 方式 的转 变 。2 0 年 , 0 7 鄂西地 区接 待入 境 旅游 人数 明显 , 温冷 地 区 的发展 急 需 加强 。由 于鄂 西普 遍 处 7 74 5人 次 , 4 2 占全 省入 境总 人数 的 5 . , 6 7 入境旅 于 山岳地 区 , 恩施 、 神农 架 、 当山等 生态 文化 资 源 武 游总 收入 1 6 . 9万美 元 , 70 2 4 占全 省 入境 旅 游 总 收 丰 富的地 区 由于缺 乏铁 路 和 高速 公 路 的对 外 连 接 , 入 的 4.5 ; 1 3 接待 国 内旅 游人数 43 1 3 6 . 2万人次 , 直 无法 大 规 模 招 徕 圈 外游 客 。 以“ 江 两 山 ” 一 为 占全省 接待 国内旅 游 总 人 数 的 4 . 3 , 内旅 游 例 , 当 山一神农 架 一宜 昌三地 距离 不足 4 0公 里 , 3 0 国 武 0 收人 2 9 2 1. 7亿 元 , 占全 省 国 内旅 游 总 收 入 的 3 . 而 目前 行程需 要 8小 时 以上 , 间 成本 高。从 入境 6 时 0 。但 是 由于历史 的和现 实的原 因 , 西生态 文化 旅 游 ( 鄂 见表 1 和国 内旅 游 ( 表 2 的情 况来看 , 圈 ) 见 ) 对 旅 游圈 也面临着 一定 的 困难 和 问题 , 全 省旅 游 经 内旅 游起 到支 撑性 作 用 区域 的仍 然 仅 限 于宜 昌 、 在 神 济发展 中的龙头 作用 还 没 有 真正 发 挥 出来 急需 高 农 架 等 , 一方 面使 热点 地 区 生态 环 境 和 接待 设施 承 瞻远瞩 , 以更有 力 的措施 来 促 进旅 游 圈 的整合 与发 受 着较重 的季 节性 接 待 压力 , 一 方 面 也造 成 了其 另 展。 他 地 区的旅 游 资 源 与产 品 的 闲置 , 别 是 襄 樊 、 特 十 堰、 荆州 等地 的旅游 业发 展迟缓 , 不利 于旅游 圈的整 鄂 西 生 态 文 化 旅 游 圈 旅 游 业 发 展 中 体进 步 与形象 塑造 。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意图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着力开展国家批准的鄂东地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同时,运用后现代理念,激活鄂西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这既是湖北从长远谋划区域统筹协调,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

目录(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出背景(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情况(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内涵(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思路(五)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原则(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领导讲话(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实施情况(八)鄂西生态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九)鄂西圈201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业绩(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项目建设(十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市场主体(十二)鄂西圈管理机构(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出背景(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情况(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内涵(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思路(五)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原则(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领导讲话(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实施情况(八)鄂西生态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九)鄂西圈201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业绩(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项目建设(十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市场主体(十二)鄂西圈管理机构展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约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5卷本)出版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5卷本)出版
告集 》(9 7 9 9卷) 19 ~19 ,科学出版社 。
动 员全 国人 民 、社 会 团体 、非 政府 组织 以及 国外有
关 组织 等 全社 会力 量来 关 心 、支持 三峡 库 区文 物古 ⑤ 《 重庆 ・0 1i峡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科学 出 2 0 , 版社 20 年版 。 03 迹 后续 保护 和 维护 工作 ,并 通 过募 捐 、赞 助 、发行 债 券等 多种 方法 ,广泛 吸 纳 、筹 集 长 江三 峡工 程库
传说及其他 》 《 民生活中的虚拟世界——都镇湾故事 的性质与功能研究 》 《 、农 、 香溪毓秀——昭君传 说 的历 史 与现 实 》 乡村 口承叙 事 与地方 乡 民的文化 生 活空 间—— 下 堡坪 民间故事 传说 的 田野考 察 、《 札记 》 丛 书选取 了宜 昌地 区列 入 国家级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的 5 项 目进行 了调 查研 究 , 对这 些项 目 。 个 并
6 多渠道 筹 集三 峡库 区文 物后续 保 护经 费 .
① 梁福庆 、朱元 惠 :《 浅谈 三峡工 程库 区文物古迹 保护 工
作 》 《 民与社会 发展国际研讨会论 文集 》 , 移 ,河海 大学 出
版社 20 年版 。 03
② 梁福庆 :《 三峡库 区文物保护及其开发 》, 《 重庆社会科
区文物古迹保护资金 ,用于三峡库 区文物后续保护
和 日常维 护 。
( 任编 辑 :黄权 生 ) 责
《 湖北省 非物质 文化遗产研 究丛书 》( 5卷本 )出版
三峡 大学 长江 三峡 发展 研究 院 主编 的 “ 北省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研 究丛 书 ” 日前 由中 国书籍 出版 湖 社 出版 问世 。此套 丛 书共有 五本 : 谜 人 的世 界— —青 林 寺谜语 的人类学 考察 》 《 魂余 韵—— 屈 原 《 、诗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发展问题及对策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发展问题及对策
5 旅 游 线 路 协 作 、

鄂 西 生态 文化 旅 游 圈协 作 发 展 现 状
1 旅 游 政 府 协 作 、
鄂西圈 8市 ( 、 州 林区 ) 已经在不 同程 度上认识到区域旅 都
游 协作 在 旅 游 发 展 中 的 重 要 性 ,并 在 进 行 着 区 域 旅 游 协 作 实
践 。如 2 0 09年 8 共同出资组建了鄂西圈投 资有限公司 , 市 进行 相关 的资本运作 , 大资本及 资产规模 , 扩 增强 公司对鄂 西生态 文 化旅游 圈建设 的投融 资能力 。此外 , 市 ( 、 8 州 林区 ) 游局 旅 20 09年正式签署了“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圈合作协议 ”建 立了鄂 , 西 生态 文化旅游 发展 合作 协调 会议制度 , 每年轮值 召开联席会

自 20 0 8年湖北 省政府提 出构建鄂西旅游圈的政 策以来 , 鄂 西旅游圈在交通 方面进行了很大协作 。如 2 1 00年武神 ( 当 武
山一神农架 ) 公路 竣工 , 不仅使 武 当山至神农 架旅程 由 6小时
缩短 为 4 小时 , 而且 串起了鄂西旅 游圈 内几大知 名景点 , 兼具
鄂西 圈各地都 充分认识到 了协作发 展的重要性 , 也想通过 与其他地方协作 来促进本地旅 游经济发 展 , 在具体实 施时 由 但 于缺乏可操作性 的 、 实实 在在的协作 条款 , 故而影 响协作成效 。 目前 鄂西圈专 门的旅 游协作机 构是 湖北 省鄂西 圈 建设领 导小 组办 公室 , 负责 鄂西圈 建设总体 规划 、 项规划 、 ( 、 区 ) 专 市 州 林 及其县 ( ) 市 级规 划 、 点建设项 目实施 的具体 衔接 落实 工作 , 重
业 标准 、 旅游信息平台 、 旅游专业 人才 、 旅游生态 环境和旅 游结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整合分析及对策研究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整合分析及对策研究
旅游环线 , 不仅使神农 架至武 当山旅程 由 6小 时缩 短为 3~ 5小 时 ; 而且 将 串起 鄂 西生态 文化旅游 圈内知名
摘要 : 西具有 丰富的 生态文化 旅游 资源和 开发 潜 力。该 区域 生 态文化 旅 游整合 应 以丰 富 鄂 的 生 态旅 游资 源为基础 , 以深厚 的文化 底蕴 为灵魂 , 以发达 的旅 游 产 业为 引擎 , 以文化 旅 游 产品
为 纽 带, 以产 品优 势互补 , 市场 互补为 条件 , 强 区域 间合作 , 成大旅 游、 加 形 大市场和 大产业 , 动 推 鄂 西地 区各 类 资源整合 、 经济 结构调 整和发展 方 式转变 , 实现 经济社会 快速 、 以 协调发展 。 关键词 : 西地 区; 游 经济 ; 鄂 旅 区域 整合 中图分 类号 :5 2 7 文 献标志码 : 文 章编 号 :0 9— 8 4 2 1 ) 4— 0 6一 5 F9. A 10 2 5 (0 0 0 0 5 O
袁本 华 : 西 生 态 文 化 旅 游 整合 分析 及 对 策研 究 鄂

个完整 的旅 游 区域 。神农架机 场建 成后 , 武汉到神农 架将 有原来 9小时 车程缩短 为飞行 5 0分钟 , 实现 “ 时
空” 飞跃 。武广 高铁带来 的游客将旅行半 径扩大到神农架 ,野人 ” 乡不再遥 不可及 ; “ 之 十漫高速 全线通 车 , 从
共同构成了多元文化 的风格。长江旅游经济带的开发与鄂西生态文化无障碍旅游经济圈的打造, 将把湖 北 省 和我 国东 、 西 部旅游 业连 成一个 有机整 体 , 现 了巴山楚水 的无穷 魅 力。 中、 展
2 旅 游线路 的联 贯性 .
鄂西在地理学上是相对一致且地域相连、 行政区域一致的地理单元 , 区域旅游开发与区域旅游活动使 得鄂西在生态文化旅游经济时空上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性与连续性。随着环“ 一江两 山” 交通沿线生态 景观工程建设启动, 必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联系贯通 , 并与众多旅游点、 线连接, 呈网络辐射状 , 同构成 共

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一、关于旅游资源1. 利用鄂西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自然资源与文化艺术资源,综合利用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关注,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2. 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完善相关景区、旅游景点的建设,提升景区绿化、保护自然生态等,使游客能够有更多可选择的旅游体验。

3. 用创新的思维,对既有的景点加以利用,比如将古旧建筑升级改造,布置教育性质展览,塑造鄂西独特的文化气质,让游客有更多的学习和欣赏机会,使旅游景点更加有吸引力。

二、关于宣传1. 精准的宣传,以鄂西的优势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布宣传文章,制作宣传片等,向全国及国外游客推广鄂西旅游。

2.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宣传,可以通过专业旅游资讯平台,或大型社交平台,将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3. 开放互联网,大力推广旅游文化,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培养游客的旅游文化意识,使更多游客知道并能够旅游访问。

三、关于旅游项目1. 继续推进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整合各种旅游资源,丰富现有的旅游项目,增加特色旅游线路,特别是将有故事传说,山川景色著名的地方,传统文化民俗,制作成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

2. 立足本土,以群众参与为原则,致力为游客提供客观、新颖、真实的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和完善各种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和游客的满意度。

四、关于联络服务1. 加大与外媒的联络力度,增强鄂西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前来旅游。

2. 加强与社会的联络服务,建立全社会多种多样的旅游相关服务网络;建立联络服务中心,实现快速的旅游服务。

3. 用智能系统搭建联络服务,满足游客各类服务需求,实现客户自助服务,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五、关于数字化1. 推动旅游业数字化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把旅游服务数字化,实现更快捷的旅游服务。

2. 建立旅游联网平台,将游客的信息、景点的描述等旅游信息数字化,建立数据仓库,方便游客查询旅游信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户外旅游体验质量研究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户外旅游体验质量研究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户外旅游体验质量研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一个以生态与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圈,它由鄂州市、利川市、十堰市、恩施市和神农架林区共同打造,以丰富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为特色,为游客提供了独具魅力的旅游体验。

在旅游消费已成为国内市场消费的主流趋势的背景下,提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体验质量,成为促进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景区环境质量研究景区环境是影响游客体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研究景区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游客对景区环境主要特征的感受,包括旅游资源的优劣、游客与自然环境的互动等方面。

通过借助网站口碑等途径,监测游客对景区的评价,收集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活动轨迹和记录,以此得到更为客观的数据,针对游客对景区环境体验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提高旅游体验质量。

二、游客满意度研究游客满意度是评价旅游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研究需要通过对游客的访谈或购票数据等途径,了解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流程、服务质量、价格水平等主要因素的关注,从而判断游客对旅游体验的综合评价。

在分析游客满意度的基础上,可以为景区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反馈信息和对策建议,以改善旅游体验质量。

三、旅游接待能力研究旅游接待能力是指景区管理部门提供的旅游服务能力,包括接待游客的物质保障、技术能力和管理体系等。

旅游接待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游客在景区中的旅游体验质量。

通过对旅游接待能力进行研究,可以明确景区管理部门的服务瓶颈,开发出更具适应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效提高旅游体验质量。

综上所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户外旅游体验质量研究,应该从景区环境质量、游客满意度和旅游接待能力三个方面入手,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目标。

鄂西明天更美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解读

鄂西明天更美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解读

鄂西明天更美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
解读
胡贵玉;陈芳
【期刊名称】《中华建设》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着力增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态功能,把鄂西建设成为综合性旅游圈、生态文明圈、特色文化圈,科学发展圈,促进鄂西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日前经湖北省委常委会原则通过、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给我们展示的美好蓝图。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胡贵玉;陈芳
【作者单位】《中华建设》编辑部;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言献策——湖北省政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常委专题协商会综述 [J], 刘丽琼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解读 [J], 鄂研文;陈志勇;王宇华;鲁民
3.科学的规划美好的蓝图——许克振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 [J], 常贤波
4.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编制 [J],
5.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共商西部高职教育发展大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
教育联盟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鄂西圈旅游发展探讨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鄂西圈旅游发展探讨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鄂西圈旅游发展探讨杨万娟;柳德才;熊吉峰;汪伟;曹诗图【摘要】目前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位置。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旅游开发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从打造生态文明旅游产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普及生态教育、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与对策,以期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及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可持续发展【作者】杨万娟;柳德才;熊吉峰;汪伟;曹诗图【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8一、引言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斥巨资全力打造由襄樊、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荆州8个市州(区)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以发挥鄂西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体制、机制等瓶颈,使其成为国内外有名的旅游胜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平衡湖北东西部发展。

[1]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它将引领人类放弃“重功利”、“重物欲”的消费模式与享乐主义行为,避免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后果。

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
黄元山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7)004
【摘要】鄂西生态文化圈是湖北成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中的重要内容,它将以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支撑,推动湖北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在未来生态文明、绿色繁荣进程中抢占到先机.正确把握优势与不足,运用一切可用的科学手段,才能园满实现构建鄂西生态文化圈的根本目标.
【总页数】5页(P153-157)
【作者】黄元山
【作者单位】恩施州委党校,湖北恩施,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2
【相关文献】
1.十堰旅游发展战略思考——基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分析框架 [J], 肖鸾
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体化旅游发展策略思考 [J], 曾婧
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体化旅游发展策略思考 [J], 曾婧;
4.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 [J], 黄元山;
5.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写蓝图谱华章强化领导者影响力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农水结合是灌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浅谈监理日记的规范化管理渭南市水资源费征收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浅谈陕西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
及发展建议合理利用渔业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分析扶风县水利发展现状及对策汉阴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加强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思考以水养水自我发展一汉阴县南窑村人饮工程管理侧记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户外旅游体验质量研究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户外旅游体验质量研究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户外旅游体验质量研究鄂西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

目前鄂西地区的户外旅游体验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户外旅游体验质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鄂西地区的户外旅游体验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景点设施不完善。

部分景点的服务设施不足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如厕所、停车场、餐饮等设施的不足。

这不仅给游客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他们的旅游体验。

鄂西地区需要加大对景点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鄂西地区的户外旅游体验质量问题还表现在景区管理不规范。

一些景区存在管理混乱、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遇到安全隐患、秩序混乱等情况。

为了提高旅游体验质量,鄂西地区需要加强对景区管理的监管和整改,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游客旅游过程的安全和顺畅。

鄂西地区的户外旅游体验质量问题还涉及旅游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

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导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技巧不足等问题。

鄂西地区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以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鄂西地区的户外旅游体验质量问题还包括旅游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部分景区存在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旅游环境的卫生和美观。

为了提高旅游体验质量,鄂西地区需要加大对旅游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力度,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户外旅游体验质量问题涉及到景点设施、景区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环境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鄂西地区需要加大对旅游设施的建设投入,加强对景区管理的监管和整改,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鄂西地区的户外旅游体验质量,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秀美山川——关于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思考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秀美山川——关于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思考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秀美山川——关于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圈的思考
李天万
【期刊名称】《学习月刊》
【年(卷),期】2010(0)2
【摘要】湖北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

实现生态、文化、旅游的大发展.环境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助推器”和“支撑点”.这也是环保部门当前和令后一段时期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总页数】1页(P71)
【作者】李天万
【作者单位】利川市环境保护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实现山川秀美新礼泉 [J], 刘文理;张宗平
2.关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建山川秀美大西南的意见 [J], ;
3.贯彻批示精神再造秀美山川——关于陕西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的思考 [J], 周万龙;;
4.加强生态建设打造秀美山川 [J], 金龙;赵林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阿勒泰 [J], 张继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切入点 加快推进鄂西圈建设

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切入点  加快推进鄂西圈建设

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加快推进鄂西圈建设
佚名
【期刊名称】《政策》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正>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需要"两圈两带"战略的有效实施。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战略可谓助力生态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自实施鄂西圈战略六年来,鄂西圈建设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推动区域联动和资源整合,实现整体开发和互利共赢,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了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速推进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总页数】3页(P4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湖北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J], 包国强
2.关于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建议 [J],
3.振兴三峡库区生态文化旅游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J], 严羡兰
4.坚持项目驱动加快资源整合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 [J], 李乐成
5.高层纵论“鄂西圈”——推进鄂西生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高层论坛言摘要 [J], 吕东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15期2009年8月人 民 长 江Y angtze R i verV o.l 40,N o .15A ug .,2009收稿日期:2009-02-10基金项目:宜昌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发基金(2007KF16)作者简介:黄权生,男,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文章编号:1001-4179(2009)15-0010-0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保护探讨黄权生1刘一婷2(1.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 2.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是鄂西发展的机遇,但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

鄂西虽然森林覆盖率增长,但森林的总蓄积量非常低。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建设存在农村产业制约和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

农村实现林副生态农业模式转换是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提,鄂西农村人口转移、农村人口城镇化是鄂西生态保护的关键,农村燃料更替是落实鄂西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关 键 词:环境保护;产业选择;燃料更替;湖北/西部开发0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湖北省委(鄂发[2008]11月18日16号)/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0指出,要以鄂西(鄂西生态文化圈包括襄樊、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市(州、林区))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业为引擎,促进鄂西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崛起0的重要战略支点。

湖北省要/中部崛起0首先要对经济相对落后的鄂西进行/西部开发0。

湖北省6a 前就提出了产品西进、企业西进、产业西进、科教西进的/东拓西进0的开发战略。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是湖北省实施/东拓西进0、/西部开发0战略的具体实践。

首先要增强鄂西境内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尽量杜绝生态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战略地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其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

而鄂西的农村发展相对滞后,是湖北/西部开发0的难点和重点。

本文就鄂西农村/西部开发0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提供借鉴。

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建设面临的挑战1.1 生态环境的挑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的提出是鄂西历史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

专家指出大坝修建仅是对大坝附近的城市经济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对周边经济(农村)整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却十分有限。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就是要对鄂西农村进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和整体开发。

专家指出,湖北山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应考虑生态性,要使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没有水土流失,没有污染等。

鄂西森林覆盖率除了神农架林区勉强可望达到75%外,其他地区都没有达到该标准。

5经济研究参考6指出,近年来湖北省境内长江、汉江水质污染严重,Ñ、Ò类水河段减少,水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汛期则涝,枯季旱,时空分布不均,林木的乱砍滥伐加剧了这种不均的趋势。

全国两会在讨论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工程的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6中指出,丹江口水库年平均入库径流量为388亿m 3,但近年来却减少了92亿m 3。

这除了该地区降水减少,工农业用水增加外,还与汉水上游地区的森林蓄水能力停滞不前或增长缓慢有关。

现在虽然鄂西森林覆盖率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许多地区森林覆盖率甚至超过50%,但森林蓄积水分能力停滞不前或增长缓慢。

现在鄂西森林覆盖率虽达到50%左右,但成材林的比例很低,甚至不足1%,鄂西百年前与当今森林覆盖率相差无几,而木材蓄积量相差至少为10~30倍。

对水土的涵养不仅与森林覆盖率相关,更与木材蓄积量相关,例如鄂西许多支流过去可以行船,但现已不再可能。

该地区的荒山虽都种上了树,但是成材林中的大树却已被砍光。

由于鄂西山区山陡坡度大,一旦森林破坏,水土必然流失,滑坡比鄂中丘陵平原强度要大得多,而今水土流失强度更是较过去大数倍,具有普遍性,这都是森林破坏造成的恶果。

1.2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现在森林覆盖率缓慢增长勿庸置疑,但不是参天乔木林的增长,增加的是几乎难以涵储水分的幼林与疏林,实际上成材林停滞不前,甚至一直在下降,现已很难找到成材的杉树和松树。

整个鄂西的森林覆盖率是将灌木、幼龄林、竹林、薪炭林、疏林、经济林等都统计在内的覆盖率。

例如恩施州200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2%,这些都归功于国家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措施,森林植被有所恢复。

但是计算森林覆盖率仍然是将灌木、幼龄林、竹林、薪炭林、疏林、经济林等都统计在内的简单累加。

据当地农民讲,树一旦可以用作建材,就被悄悄砍掉,整个幼树林,一直保持着/青春0,10a 没有变化,出现了树长不大的/高原0现象,但是森林覆盖率是年年上升,而这种普遍现象往往不为地方政府重视。

第15期黄权生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保护探讨2005年5经济研究参考6指出湖北整体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尤其森林蓄水能力急剧下降,这不仅影响南水北调,也影响湖北的水电,也必然影响西电东输的实施,长此以往,必然会对鄂西乃至湖北的生态产生恶劣的影响。

1.3环境瓶颈与产业制约鄂西目前森林覆盖率和百年前虽同为50%左右,但因其森林蓄积量的差异,使得该地区的涵养水分能力和保持水土的能力相差甚远,即鄂西还缺乏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的生态保障。

历史上鄂西的森林非常多,到清末森林面积可能有所减少,但相对华中,其植被保存要完好得多。

巨木提供的不光是木材,还有各种林产品,如各种植物果实、菌类、木耳、药材,各种动物产品可提供动物肉、毛皮等。

而现在野生药材很难采到,动物也鲜见。

解放后整个鄂西地区都是以种植业为主体,其次为牧业,而林副业的比重则相当小,产业结构单一,不够合理。

鄂西在产业选择上应重回到以林牧副为主体的建设思路上来。

山区开发若以种植业为主,其他林牧畜果等业仅是作为家庭副业,就难于形成规模经营,也难以形成大的交流市场,特别是难以形成山区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与平原地区难以形成对等的交流地位,这样就会使山区农业产生结构性贫困。

过去林业成/竭泽而渔0的砍树业,对生态的破坏较大。

鄂西各县林业出现负增长,没有了大量森林的依托,以林业为依托的林副业必然走向萎缩,也使森林蓄积量急剧下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的建设则为鄂西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

1.4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鄂西山区应放弃以粮为主的种植,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1)实行/以粮换林0。

鄂西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其已十分脆弱的生态植被破坏较大,对此须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0的措施,以限制种植业。

/以粮换林0是湖北/西部开发0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前提。

(2)工业(程)反哺。

鄂西地区应放弃以粮为主的种植业,以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各种第二产业反哺农村地区,从环境保护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的建设来看这都是应该而且有可能性的。

国家要/把投入巨大工程的巨额投资用于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用于在人口外迁条件下形成高科技含量的规模化山地林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道路,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更大和更深远。

0国家支持鄂西山区在人口外迁条件下形成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规模化林副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道路。

(3)实现大农业综合生态发展。

鄂西要让森林植被恢复到百年前的森林水平(是以单位森林蓄积计算),甚至更高,就必须林牧副渔多产业发展,走出过去以粮食种植的/越垦越穷,越穷越垦0的怪圈,建设生态农业,走/林果、草牧、粮农0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路子,同时利用现在发达的科学技术,大力开发鄂西生物资源,并结合该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开展生态旅游,/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的建设则会取得应有的成果。

2解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瓶颈的必由之路首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建设面对的障碍是该地区的农村人口过多,特别是从事种植业的人口过多,故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是森林保护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在实行退耕还林和对天然林保护后,农村燃料对森林资源的消耗是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0生态功能实现的最大障碍。

其中,解决农村灶口和牲口消耗薪柴燃料是保护农村森林的关键。

2.1农村人口外迁整个鄂西农田以坡地和陡坡地为主,而由于修电站、基础建设和南水北调,将征用一些肥沃的坝区土地,而鄂西承载着三峡后靠移民的安置任务,造成本来就人多地少的人地矛盾更加尖锐,也直接影响着该地的生态环境。

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是减少从事农业人口的总量。

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改善区域人口结构,实现人口合理再分布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鄂西农村部分人口向外迁移,农村常住人口比例下降,就会大大降低对森林的消耗。

以唐家城村为例,其户籍人口变化虽不大,但是实际常住人口大大减少,是户籍人口的一半。

1993~2003年10a间人口增长率为-60.9%,除了计划生育因素外,主要还是人口外(城市)迁的结果。

如鹤峰县1995年因劳务输出和经商而不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有1.5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7.4%,但是该年绝对剩余劳动力有2.9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2.2%, 5经济日报62005年12月25日报道,秭归2005年在外打工就业的人口达到6万人,鄂西人口的劳务迁徙潜力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人口减少后森林植被得到一定的休养生息,为减轻库区生态压力作出了贡献。

2.2人口质量的提高目前城市市场技术工人十分紧缺,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自身缺乏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因此劳动力的培训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减轻农村生态压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另外,转移农村劳动力关键是农村的教育问题,教育跟不上,观念落后,也造成计划生育不能落实,人口数量降不下来,人们也会为生存不得不砍树,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一句空话。

教育与培训要面对所有的农民。

宜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上走在鄂西其他地区的前列,间接为改善库区的生态做出了贡献,其中社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作用功不可没。

2.3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早在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教授就提出了大力发展小城镇,一方面可以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人口城镇化;另一方面城镇建设和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把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吸引进来,减轻人口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

2004年湖北省城镇人口为2627.8万人,占总人口的43.7%;农村人口为3388.3万人,占总人口的56.3%。

但是鄂西城镇化低于湖北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例如2005年,十堰城镇化水平达到29%,2003年宜昌为31.5%,恩施不足20%。

2004年重庆提高城镇化水平1.72%,新增城镇人口52万人,云南也提高城镇化水平1.5%。

而宜昌2000~2003年4a 才提高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