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五杂俎》明代考据辩证兼琐闻故事综合性笔记,十六卷,谢肇制撰。
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
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大旱之年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
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
另著有《太姥山志》,并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
《五杂俎》本书是作者的随笔札记,包括读书心得和事理的分析,也记载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涉及社会和人的各个方面。
全书十六卷,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门。
其中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
天部记述天文、气候、节气和四时的人事活动。
地部记述理理、疆界、山川、河流、名胜,包括当时的海外地区,是研究历代地理的重要资料。
人部记述人的形体、心性、境遇,包括技艺、医药、术数、书画、宗教等各种活动。
物部记述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鸟兽虫鱼花卉草木、饮食服饰、文玩乐器等都有论述。
事部记述贫富、收藏、文字、职官、行政、姓氏、婚嫁等社会活动。
书中提供的大量资料有助于研究明代社会状况,作者过记事,分析是非正误有评述,有论断,对读者很有启发。
如据《西京杂记》中的“正月以上辰,三月以上巳”,驳送周密《癸辛杂识》所提出的“‘上巳’当为‘上己’,因为上旬无巳日”之说。
又谓“蜻蜓点水”非爱水,而是产卵,以备一说。
如记京都乞丐:京师谓乞儿为花子,不知何取义。
严寒之夜,五坊有铺居之,内积草桔及禽兽茸毛,然每夜须纳一钱于守岁者,不则冻死矣。
其饥寒至极者,至窖干粪土而处其中,或吞砒一铢。
然至春月,粪砒毒发必死。
许一年冻死毒死者不下数千,而丐多如故也。
但《五杂俎》同样有明人笔记以多为胜,忽略专精的通病,书中谈历代掌故部分,大抄前人笔记,又不注明出处;记录笑话,亦皆采旧文,甚为无聊,记鸟兽虫鱼,又多涉神怪。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导论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第一章辽金文学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二.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三.元好问擅长写各种诗体,而以七律和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在晚年还写了不少咏物诗、山水诗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贯的豪健之气,但艺术感染力已远不如丧乱诗了。
第二章前期元杂剧名词解释:元杂剧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1.由“四折一楔子”构成;2.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3.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
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一.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
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
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
《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
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
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包含作品赏析
第一讲先秦文学《诗经》文学常识1.关于诗歌: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要求高度集中的概括、反映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规律,一般分行排列。
他在各种文体体裁中出现最早。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歌,现统称诗歌。
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可分为有韵诗、无韵诗。
2.关于《诗经》《诗经》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
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称为经典,称《诗经》。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加上有篇名而无诗的六篇,共311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 《雅》:《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风是各地民间的曲调,采自15国,共160篇。
这些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剥削、徭役、战争、婚姻等多方面的现实生活都有反映,特别是有些作品在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时,还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愤懑、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氓【诗经·国风·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不考作家生平,文学理论分析问题:代表作,作家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别号一、初唐1、上官仪和上官体:上官仪的诗以绮错婉媚著称,时人多效仿,称为“上官体”。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文学主张: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追求浓郁的感情和壮大的气势。
3、陈子昂的评价:(主要是对诗风滴转变)•陈子昂对初唐到盛唐的诗风转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理论上提出了具体的主张,以复古来矫正文坛时弊。
•他的诗歌能够体现自己的理论主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写对现实的思考和慨叹,感情真挚充沛。
但议论过多,形象不够鲜明是其缺陷。
二、盛唐中唐1、王维(1)创作王维诗在题材上有奉和应制、游侠边塞、讽世贬俗、酬唱赠答、言志抒怀、描写妇女生活遭遇及山水田园几类。
(2)维诗歌中的禅意1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主要体现在对于清幽静寂境界的追求上。
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常常流露出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意趣和“随缘任运”的思想。
《终南别业》《酬张少府》2、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1 繁荣的经济与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文人提供了物质条件。
2 学道求仙对于隐逸之风的促进。
3 游学观览的风气和集会的普及产生了大量的山水诗和送别诗。
4 晋宋到初唐的山水诗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为盛唐山水诗的繁荣做好了准备。
3、王昌龄:以七绝见重,有“七绝圣手”之称。
4、岑参(老师说岑参的艺术性更强)1 描绘了中原罕见的异域风光2 以奇特瑰丽的想象和夸张抒发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3 声韵音节多变高岑边塞诗比较:1 风格上,高偏于沉雄悲壮;岑偏于奇异明丽2 抒情方式上,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在叙事中抒发主观情绪和感受;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借助奇异的形象来表达感情3 感情基调上,高诗富于现实关怀,沉郁浑厚;岑诗积极浪漫,蓬勃昂扬。
5、李白***(重要)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墨、纵横家的成分,而以儒、道为主。
总的说来,李白思想的渊源从先秦各家思想中各吸取其中的一部分,对墨家取任侠仗义、对纵横家取游说诸侯、对道家取其隐逸放达、访道求仙和功成身退、对儒家取兼济天下,融会成自己的理想。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陈子昂初唐最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学理论和创作推动了唐代的诗文革新1.诗歌理论主张:在《修竹篇序》中阐述了其诗歌理论主张▪批评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否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并要配合优美的声律和词采▪其诗歌理论是复古旗帜下的革新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孟浩然主要内容:山水诗:1、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2、家乡自然风光《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田园诗: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过故人庄》等艺术特点:1、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A、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等B、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2、语淡而味浓。
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
因此,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
×王维主要内容:1.边塞诗和游侠诗:《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2.山水田园诗: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艺术特点:1、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论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
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
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试论嵇康诗的特色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
如《赠兄秀才入军》。
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
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
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
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第三章两晋诗坛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
在《离骚》中,当屈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
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的《游仙诗》。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
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
如曹植《游仙诗》。
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内容特点: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第一编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的发生期,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指的是秦代以前历史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
本编依据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先后顺序,重点论述介绍了以下内容:上古歌谣的保存、分类及特点;上古神话的保存、分类及艺术特点;《诗经》的名称、编集、内容、艺术特点及影响;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等重要历史散文著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重要的哲理散文;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其《离骚》、《九歌》、《九章》等楚辞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等。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神话的功能神话内容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上古神话的散失演化上古神话对文学的影响2、山海经:我国一部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知识,成书于春秋、战国之时,秦汉间又有附益。
现有晋郭璞注本,全书共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
书中记述各地山川、道里、部落、物产、民俗等情况,多及异物灵怪,充满了神奇色彩,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宝库。
3、诗三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
收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成书,公元前6世纪。
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诗和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
有“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①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②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笔记5篇《玉壶清话》在南宋时已有《玉壶野史》的别称,宋元时均著录为十卷。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玉壶清话》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又称《玉壶野史》,十卷,北宋文莹撰。
《玉壶清话》是文莹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作于荆州的又一部野史笔记,内容、体例与两年前所撰《湘山野录》、《续录》相仿。
本书前八卷近一百六十条,杂记北宋开国至神宗朝百年间君臣行事、礼乐宪章、诗文逸事、市井见闻等;而第九卷《李先主传》、第十卷《江南遗事》,则详细记录了五代后期南唐政权“累世之隆替”、“圣贤治乱之迹”,是研究五代史和北宋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谈诗论文之语,清曹溶则冠以“玉壶诗话”辑入《学海类编》,显现它的诗话价值。
明初编修《永乐大典》后,逐渐散阙,仅得前五卷流传,天一阁范钦等人抄访得后五卷,遂合成十卷刊行。
《玉壶清话》现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说郛本》;称《玉壶野史》则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
今有:《玉壶清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玉壶清话》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鸡肋篇》宋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三卷。
北宋末年庄绰撰。
庄绰字季裕,约宋钦宗靖康年(1126)前后在世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说是太原人(历史上太原也曾有清源之称),误。
生卒年均不祥,约北宋末前后在世。
状貌清癯,人目为“细腰宫院子。
”北宋末年,历摄襄阳尉、原州通判等。
宋室南渡后,历任建昌军通判、江西安抚制置使司参谋官,最高官职是“朝奉大夫知鄂州、筠州”。
庄绰学有渊源,是一个考证学家、民俗学家、天文学家、医药学家,对针灸尤有研究。
著有《本草节要》、《明堂灸经》、《脉法要略》,皆已散佚;今尚存世的有《膏肓腧穴灸法》二卷和《鸡肋篇》。
庄绰博物洽闻,又喜游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见闻广博,《鸡肋篇》中记载了大量全国各地民俗、物产、饮食和医药知识,对我们认识宋代社会以及生产生活状况有一定帮助,如记载“皂荚”的制作过程:“京师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食,谓之‘水晶皂儿’”;定州丝绸织花的独特方法:“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杼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涑水记闻》通行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南唐近事江南余载》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
北宋郑文宝撰。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
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
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
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
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
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
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
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
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
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
”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
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本、《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03年版。
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唐语林》历史轶事故实笔记,专记唐代历史轶事、风俗民情、名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侯鲭录》宋代名物考据辩证类笔记,8卷。
南宋赵令畤撰。
赵令畤(1051—1134),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
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后。
哲宗元祐六年(1091)签书颍州公事。
苏轼知颍州,与他共治颍州西湖,并荐之于朝;因此与苏轼、陈师道等来往甚密,日相唱和。
后被人告发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
不久依附内侍以求晋升,颇被清议所非。
高宗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
亦赵令畤能文,但文集已佚。
他所作的咏张生崔莺莺故事的12首《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是研究宋元说唱文学与戏剧文学的重要资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块里程碑。
但所记故实,多为习见者,而且以讹传讹。
有些条目,即采自唐宋人笔记,如《封氏闻见录》、《唐国史补》、《刊误》、《江邻几杂志》等。
其考辨之语,亦无新异,唯谈诗文者,颇有可取。
由于作者在元祐年间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如卷七记王安石对当时填词的另一种见解:“荆公云: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此外,像卷四记苏轼在韩子华家即席赋诗,因韩子华的舞姬鲁生为游蜂所蛰,故有“窗摇细浪鱼吹目,舞罢花枝蜂绕衣”,上句用典故点破“鲁姓,下句言蜂蛰事。
虽是叙席间谈笑,则可为苏诗作注。
卷中记黄庭坚父黄庶的《怪石》诗句:“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禄辟邪眠碧苔”就很怪诞恣肆,可见江西派的家学渊源。
又如记苏轼长子苏迈少年时所作诗句:“叶随流水知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苏轼笑为“村长官诗”,这类零章断句当代辑录,亦有助于研究宋诗,考证宋人轶事。
《侯鲭录》通行本有《稗海》本,《知不足斋》本。
今有:《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侯鲭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2001年版,;《侯鲭录》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简介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简介笔记5篇《朝野类要》五卷,分为十二类,按类排比材料,每条各标小题,共两万余字,分门别类地对宋朝的各种典章制度以及习俗用语的由来与变迁做了扼要的介绍。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朝野类要》介绍宋朝的各种典章制度、习俗用语的由来与变迁类笔记,五卷,南宋赵升编纂。
赵升,字向晨,文昌(今属海南省)人。
生卒年均不详,宋理宗端平末(1236))尚在世。
生平事迹不详。
赵升生平唯一的最直接的史料,就是赵升本人的《朝野类要序》:“仆自幼入京都,观公朝仪刑政事名理,及闻夫缙绅间众所称谓,皆蒙然无所知识。
求之于书,甚为简略,或无载记,后历闻诸师友老先生指诲。
岁月浸久,虽曰强记,终不如弱文。
遂寄之毫楮,姑目曰朝野类要。
逮今岁自九江归舍,而旧所记述,间为鼠蠹之余,弃之可惜。
又以好事者来需,第须别录。
既病且懒,遂移书札之费,增而锓之于木。
不独有以应酬,亦足以广四方之见闻。
惟其宫禁内职,不复纪录。
非曰缺文,实不敢也,观者当察焉。
端平重九、文昌赵升向辰识于双桂书院”。
端平是宋理宗年号,丙申是公元1235年,可见作者最早死于1235年重阳节之后。
宋代公牍文字和士大夫的一些习用词语,有许多是我们不懂的,如“上庠”、“补混”“捧恩香例”、“进拟”等,以及“诏书”、“制书”、“手诏”、“御札”的区别,“白麻”、“堂剳”、“白剳子”等含义,这部书是可以当作辞典来查阅的。
所以近代以来,已为学者们所重视。
80年代出版的最大的汉语辞书《汉语大词典》就引述了许多《朝野类要》的条目,《中国历史大辞典》的《宋史卷》中有关制度史的词条,几乎就是《朝野类要》的现代语译。
此外,《宋史》点校本的校勘记,也广泛利用了《朝野类要》。
《朝野类要》所解释的词条,也被各个领域的学者和文人所重视。
比如,“新闻”一词的出处、依靠妻族而得官的“裙带官”、形容长篇奏疏的“万言书”、防止官僚间结党营私的“禁谒”,以及“脚色”、“爵禄”“清要”等,不断被反复引用。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蒿庵闲话》有乾隆四⼗年(1775)刻本;嘉庆重刻本;⼭东书局光绪⼗五年(1889)刻本。
下⾯是的⼩编为你们整理的⽂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蒿庵闲话》偏重于经史训诂⽅⾯考证的笔记,⼆册,张尔歧撰。
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东济阳今店⼦乡张稷若村⼈。
⾃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百家。
以诸⽣⼊清,不求闻达。
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讲说三代古⽂于母前,愉愉如也。
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以终。
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
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
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蒿庵闲话》是张尔岐⼊清“废举⼦业”以后⼆⼗年间的作品。
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
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 “此书⾃叙谓⽆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闲话之⽐。
”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
顾炎武《⽇知录》卷⼗四“丧礼主⼈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
诗⽂部分举韩愈《送⽂畅序》、《送⾼闲序》和《送⽂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公《送⽂畅序》有儒名墨⾏、墨名儒⾏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以此名归之。
今观其学,⽌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谓之兼爱可乎。
⼜其《送⽂畅北游》诗,⼤以富贵相夸诱,⾄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与世俗惑溺⼈何异。
《送⾼闲序》为蓄有道⼀段,亦以利害必明⽆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进,为胜于⼀死⽣,皆不类儒者。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笔记整理一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背诵: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携藏。
二汉赋赋赋者,铺也,铺采擒文,体悟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赋之创始人:荀子、宋玉荀子又称为“赋祖”、“赋体之父”。
著有《礼》、《知》、《云》、《蚕》、《箴》宋玉的《九变》开悲秋之先河,称为“赋之先导”。
著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多以问答形式。
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张衡《归田赋》、《两京赋》杨雄《甘泉》、《河东》古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背诵:归田赋张衡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渊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凉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丗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
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三魏晋南北朝类别:诗、文、赋、小说、文论文论:曹丕《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风气之先,之后有陆机《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建安文学以五言诗为主、次之赋建安风骨:1、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感时、伤乱、惜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侯鲭录》取汉代娄护合制美食五侯鲭的故事作为书名,意即多方采取合制成的精品。
全书8卷,诠释名物、习俗、方言、典实,记叙时人的交往、品评、佚事、趣闻及诗词之作。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侯鲭录》宋代名物考据辩证类笔记,8卷。
南宋赵令畤撰。
赵令畤(10511134),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
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后。
哲宗元祐六年(1091)签书颍州公事。
苏轼知颍州,与他共治颍州西湖,并荐之于朝;因此与苏轼、陈师道等来往甚密,日相唱和。
后被人告发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
不久依附内侍以求晋升,颇被清议所非。
高宗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
亦赵令畤能文,但文集已佚。
他所作的咏张生崔莺莺故事的12首《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是研究宋元说唱文学与戏剧文学的重要资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块里程碑。
但所记故实,多为习见者,而且以讹传讹。
有些条目,即采自唐宋人笔记,如《封氏闻见录》、《唐国史补》、《刊误》、《江邻几杂志》等。
其考辨之语,亦无新异,唯谈诗文者,颇有可取。
由于作者在元祐年间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如卷七记王安石对当时填词的另一种见解:荆公云: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此外,像卷四记苏轼在韩子华家即席赋诗,因韩子华的舞姬鲁生为游蜂所蛰,故有窗摇细浪鱼吹目,舞罢花枝蜂绕衣,上句用典故点破鲁姓,下句言蜂蛰事。
虽是叙席间谈笑,则可为苏诗作注。
卷中记黄庭坚父黄庶的《怪石》诗句: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禄辟邪眠碧苔就很怪诞恣肆,可见江西派的家学渊源。
又如记苏轼长子苏迈少年时所作诗句:叶随流水知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苏轼笑为村长官诗,这类零章断句当代辑录,亦有助于研究宋诗,考证宋人轶事。
《侯鲭录》通行本有《稗海》本,《知不足斋》本。
今有:《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侯鲭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2001年版,;《侯鲭录》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
《曲洧旧闻》追述北宋历史轶事以及诗文评的笔记,十卷。
南宋朱弁撰。
朱弁(1085~1144)字少章,号观如居士。
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
建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高宗诏为忠义守节,有司提议论朱弁之功应晋升数级,因曾劝宋高宗恢复中原,得罪秦桧,仅授奉议郎。
绍兴十四年四月病逝。
其侄孙朱熹写有《奉使直秘阁朱公行状》,《宋史》即据此立传。
他在留金期间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诗作,深切婉转,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诗人。
元好问《中州集》收入38首。
另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等传世。
还著有《杂书》一卷,《骫骳说》一卷,《聘游集》四十二卷、《书解》十卷、事迹见《宋史》本传。
《曲洧旧闻》写于留金期间,主要记述北宋太祖以来诸帝及名臣遗闻轶事,无一语及金,显然寓有怀念故君与家国之思。
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文人逸事,对宋代文学的研究很有价值。
书中对蔡京等有所揭露,推崇司马光而对王安石不满,对名臣言行记述得甚为详细,兼有诗文与考证,亦有神怪谐谑之谈。
《四库全书》将该书四卷全部收录,称朱弁写《曲洧旧闻》意在申明北宋一代兴衰治乱之由,深于史事,有补实。
书中还不时回忆故国家乡景物,寄托自己对遥远的家乡的思念。
他写道:新安郡婺源境中产一种草茎,叶柔弱而不长,叶类似甘菊叶,俗呼蔗,今讹为遮字。
吃起来有苦又有甘甜味。
性温、行血,尤宜产妇。
煮熟揉去苦汁,产后多服之无害。
因此,又叫苦益茶。
这里的医家无一人知道。
《文献通考》载弁《曲洧旧闻》一卷,但宋刻本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本已明十卷,《文献通考》可能是将十误记为一。
通行本有《宝颜堂秘笈》本、《说郛》本、四部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稗海》本,《知不足斋》本等。
今有:《曲洧旧闻》中华书局1985年版;《曲洧旧闻》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版;《曲洧旧闻》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三编,2007年版。
《闻见前录闻见后录》追述北宋代历史轶事类笔记,20卷。
邵伯温撰。
该书又名《河南邵氏闻见录》或《邵氏闻见前录》,前字乃是后人所加,为的是有别于邵伯温之子邵博所撰《邵氏闻见后录》。
邵伯温(10371134),字子文,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
元祐中,以荐授大名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徽宗即位,上书数千言,欲复祖宗制度。
知果州,请罢发输沪南诸州绫绢、丝绵数十万以宽民力,后擢提点成都,弟子赵鼎评其一生为谓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宋史邵伯温传》)。
邵也是理学家,丰富了理学穷理尽性的命题。
著有《河南集》、《闻见录》、《皇极系述》、《辨诬》、《辨惑》、《皇极经世序》、《观物内外篇解》等。
《邵氏闻见录》全书20卷。
主要辑北宋轶闻,大都信实。
作者早年逢王安石变法,中年经过元祐党争,晚年遭遇靖康之祸,故其见闻极为丰富。
本书对王安石变法所记颇多,还记载了一些北宋初年的朝章制度及逸闻趣事。
本书的内容大体有这样几类:一、记录王安石变法中变法者与反对变法者的言行、思想、逸事,甚至连一些家庭琐事也不厌其烦地记入卷中,为后世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具有独特价值的历史资料。
邵伯温对双方代表人物如王安石、司马光等各有褒贬,但总的来说,他盛赞的还是那些反对变法的人物,对他们思想道德、政治立场的肯定程度要远远大于变法者。
二、记载了北宋时期朝廷和宫廷中的一些典章制度、轶闻趣事。
本书对邵雍的描述含有一些虚诞文字,但也可以使后人从其日常起居、过从交游等方面了解这位大学问家的道德文章。
三、前16卷记宋太祖以来故事,其中杂及北宋著名文人王禹偁、柳开、穆修、尹洙、欧阳修、苏洵、王安石等,有助于了解北宋古文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本书也有很多纪事不实甚至是恶意诽谤之处,原因在于邵伯温对于变法的政治偏见和党争之见。
但总括来看,《邵氏闻见录》是一部研究北宋历史尤其是熙宁变法的十分有价值的史料笔记。
《邵氏闻见后录》30卷,邵博撰。
邵博(?1158)字公济,洛阳人,邵伯温之次子。
生平事迹不详。
只知绍兴八年(1138)赐同进士出身,绍兴九年除秘书监校书郎,不久知果州。
《邵氏闻见后录》虽亦辑北宋轶闻,但参以经义诗话,论古事较多,内容不免芜杂,但关于诗文的评论比《邵氏闻见录》丰富。
其中卷十四至卷二十七,比较集中地记述宋代著名文人轶事,以苏轼为详,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辙等次之。
书中所记轶事往往得之亲闻,比较可靠,保存了不少文学史资料。
其谈诗,上起楚辞、乐府,中有唐之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下及北宋各大家,其中不乏卓见。
如认为杜甫诗所以独立千载之上,不在于字字句句有所本,其功夫在诗之外。
其论文,涉及司马迁、曹植、王勃、韩愈、柳宗元、樊宗师、李商隐及北宋欧、王、曾、苏诸大家与李格非。
书中认为韩文自经中来,柳文自史中来,欧文和气多英气少,苏(轼)文英气多和气少,亦可备一说。
《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通行本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今有:《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商务印书馆1935年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容斋随笔》宋代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的文史笔记,74卷,南宋洪迈撰。
洪迈(1123~1202)。
字景卢,别号野处。
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
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
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官至宰相。
父亲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迈时年仅七岁,随兄适、遵攻读。
他天资聪颖,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
绍兴十五年(1145),绍兴十五年(1145)洪迈中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
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
其时洪皓已自金返国,正出知饶州。
洪迈便不赴福州任而至饶州侍奉父母,至绍兴十九年(1149)才赴任。
二十八年(1159)归葬父后,召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
三十一年,授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三十二年春,金世宗完颜雍遣使议和,洪迈为接伴使,力主土疆实利不可与。
朝廷欲遣使赴金报聘,迈慨然请行。
于是以翰林学名义充贺金国主登位使。
至金国燕京,金人要迈行陪臣礼。
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及暮不给饮食,三日乃得见。
金大都督怀中提议将迈扣留,因左丞相张浩认为不可,乃遣还。
洪迈回朝后,殿中御史张震弹劾迈使金辱命,论罢之。
乾道二年(1166),知吉州(今江西吉安),历知赣州婺州。
后因孝宗召对,力主抗战得到嘉许,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又进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深得孝宗信任。
淳熙十三年(1186)拜翰林学士。
光宗绍熙元年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
二年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
嘉泰二年(1202)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敏。
除《容斋随笔》外,今尚存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
《容斋随笔》共《五笔》,74卷,1220则。
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
据作者自述,该书写作时间历经近三十年。
该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评论,史料、典章、物产考察、宋代专著评介、天文、历算、星相等几个方面,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
《容斋随笔》不但涉猎广泛,而且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
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
其中对一些历史经验的总结亦颇有见地,许多资料为官方史志所不载。
该书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卓然超越众多的同类著作之上,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南宋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
明人李翰说:洪迈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将其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容斋随笔》也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书。
早在延安时代,他就将该书赠给谢觉哉阅读。
1972年又将此书送给他青年时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周世钊。
1959年10月30日,毛泽东出京巡视,指名要带的有限书籍中,就有《容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