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优质公开课教案2 (1)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word教案 (1)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word教案 (1)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肥沃的土壤一、教情分析: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等动物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

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3.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1.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2.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和观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土壤的性质和成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土壤的组成和作用,土壤样本的采集和观察。

教学难点:土壤中不同成分的识别和作用,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土壤样本、工具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地面上的土壤。

2. 提问:你们对土壤有什么了解?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二、探究土壤的组成(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提供一份土壤样本。

2. 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和观察。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土壤样本,注意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气味。

三、了解土壤中的成分及其作用(15分钟)1. 教师介绍土壤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壤的意义。

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土壤,提出具体的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成分。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于实验操作,要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六、探索土壤的多样性(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

2. 学生采集土壤样本,注意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气味的变化。

3. 学生将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带回教室,进行观察和比较。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肥沃的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问题。

但是,他们对土壤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土壤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意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土壤的组成成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如土壤、水、放大镜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组成,如土壤中的岩石、有机物、水分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土壤中的不同成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品,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土壤组成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壤资源?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如减少农药使用、发展绿色农业等。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3.肥沃的土壤》优质公开课教案2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3.肥沃的土壤》优质公开课教案2

《3.肥沃的土壤》教案2教材分析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

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土壤费力地分布和来源;第二部分,说明表层土并不都是肥沃的,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为什么会有贫瘠的土壤以及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第三部分,制作肥料袋;第四部分,了解小动物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板书课题1、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一)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1、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2、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二)室内活动。

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

)(4)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5)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6)学生讨论、交流。

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3.肥沃的土壤》word教案 4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3.肥沃的土壤》word教案 4
(2)学生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探索土壤
二、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一)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二)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
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观察土壤
学生讨论、交流。
科学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方法,一种精神。现代科学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对肥料袋管理过程中会面临困难及解决方法的讨论,可以使学生从中逐渐领悟到科学精神并将其进行内化,培养学生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板书设计:
肥沃的土壤
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2)了解土壤的肥沃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土壤观察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和肥沃程度。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土壤肥沃程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认识土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思考土壤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教学活动:(1)介绍土壤的组成,如岩石、有机物、水分、空气等。

(2)讲解土壤的肥沃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土壤观察,用工具挖掘土壤,观察土壤的组成。

三、第2课时:探究土壤肥沃程度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土壤的肥沃程度。

2. 教学活动:(1)介绍判断土壤肥沃程度的方法,如观察土壤颜色、质地、植物生长情况等。

(2)讲解实验: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第3课时:保护土壤资源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土壤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

2. 教学活动:(1)讲解保护土壤资源的方法,如合理施肥、防止水土流失等。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保护土壤资源。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制定保护土壤资源的行动计划。

五、第4课时:土壤与植物生长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教学活动:(1)讲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介绍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土壤微生物观察实验。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土壤认识、土壤肥沃程度探究、保护土壤资源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第5课时:土壤的多样性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土壤是否一样。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优质公开课教案1 (1)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优质公开课教案1 (1)

肥沃的土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3.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1.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2.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交流。

【评析】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对问题的思索。

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推理,从推理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正是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

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

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公开课教学设计2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公开课教学设计2
二、拓展活动
书本P11的计算
一、观察
1.给每组准备三份颜色差异明显的土壤样本
2.引导学生从颜色、湿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3.教师指出这是分别在三个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本:某农田、某小区、某工地等。
4.学生不能提问教师可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在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本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你们认为这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1.出示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的阅读资料。谈话:经过你这段时间的观察,你认为蚯蚓能担当起这个称号吗?理由是什么?谈话: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提问: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你是否能肯定植物对土壤的肥力有影响?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其知道:
图中有两层内容:一、土壤是分层的;二、表层土的形成是各种土壤动物工作的结果。另外,图中甲虫等小生物的图片使用的是逐一放大的效果,本身并没有这么大。
教学重点、难点
动手实验,研究动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子
学生准备: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韭菜叶、香蕉皮、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盒。
教学设计
导航一、观察样本、提高认识
1.学生分组观察土壤样本,讨论有什么发现?
2.汇报交流
3.让学生将土壤样本与采集地点进行预测配对,并说说理由。
二、探究
1.提问:还记得上节课在校园里观察土壤时看到的情况吗?被落叶覆盖着的土壤有什么特点?没有被落叶覆盖的土壤又是什么样的呢?
2.谈话: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3.出示一组落叶在土壤表面腐烂、分解的图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4.激趣: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究竟会怎么变化?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得到结果的,要持续几个星期才行,能坚持下来吗?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肥沃的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土壤的组成、特点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构成,知道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土壤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对于土壤的组成、特点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土壤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基本构成,知道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壤的基本构成,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教学难点:土壤中各种成分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土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土壤的基本构成,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多样性。

3.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发现土壤的秘密。

4.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5.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土壤中各种成分的相互作用。

6.知识拓展:介绍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8.作业布置: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壤的奥秘。

苏教实验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表格式教案

苏教实验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表格式教案
二、学生观察林间的落叶,然后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面看到了什么。
三、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
四、寻找土壤中的烂树叶,根据落叶的变化推测落叶在土壤里是怎样变化的。
五、讨论: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
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制作肥料袋,讲解具体的步骤,给学生发塑料袋。教学来自图实验操






为蚯蚓安一个家。引导学生讨论蚯蚓的家需要什么。
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记录土壤和蚯蚓发生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




对本教案的意见或建议
课题
肥沃的土壤
重难点
1、死的动物如何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的。
2、蚯蚓在改良土壤方面的作用。
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教材分析
1、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探究烂树叶和土壤颜色之间的关系。2、制作和观察肥料袋探究动物的生活会对土壤的肥力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目标
1、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3、知道在成肥的过程中蚯蚓的作用。
4、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5、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
学生
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材料准备的情况。
学生检查自带材料。
为实验作好准备。




一、教师举例讲述:不同地方的土壤有时么不同。
巡视、指导。
一、学生到资源角领取土壤。
二、学生将土壤和他们带来的一些植物装进塑料袋。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公开课教学设计1(1)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公开课教学设计1(1)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公开课教学设计1(1)肥沃的土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3.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1.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2.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交流。

【评析】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对问题的思索。

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推理,从推理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正是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

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

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三科学下册肥沃土壤教案苏教

三科学下册肥沃土壤教案苏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2)掌握肥沃土壤的特点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学会探究实验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了解土壤的组成;(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肥沃土壤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作用;2. 肥沃土壤的特点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探究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难点:1. 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 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土壤的组成、作用及肥沃土壤的特点;(2)熟悉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3)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实验器材;(3)分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肥沃土壤。

2. 知识讲解:(1)讲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2)讲解肥沃土壤的特点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探究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提出假设;(2)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假设。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2)强调肥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2.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肥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学习土壤的肥力评价方法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土壤的肥力评价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

肥沃的土壤教案

肥沃的土壤教案

肥沃的土壤教案【篇一:肥沃的土壤教案】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3、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过程与方法: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情感价值:通过对土壤的进一步了解,认识土壤对人、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保护土壤。

教学重点: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较长的实验过程能否坚持观察教学方法:以讲解、图片及实验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本质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提问:课本8页第一幅图中,为什么上黑下浅?2、学生讨论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学习新课,研究土壤(一)探索土壤肥沃的秘密1、学生观察、比较表层土和下层土学生观察提前准备好的两种土壤,比较它们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土壤的颜色与腐殖质的多少有关)2、讲解: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二)并不是所有的土壤都肥沃1、观察课本9页下面的三幅图片并阅读图左的文字学生阅读图片及文字,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地方的土壤都一样,知道由于地理天气或人类活动的原因,导致土壤有肥沃的,也有贫瘠的2、右边的图是人类改造贫瘠土壤的一些方法(三)了解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1、观察课本11页上图2、讲解:教师讲解这幅图片中蚯蚓在做什么,及制作方法、养殖方法三、巩固—做一个肥料袋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学生观察肥料袋的制作图及步骤,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和肥沃土壤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肥沃土壤的特点。

2. 探究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土壤样本、放大镜、实验工具、教学课件。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土壤。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土壤,特别是肥沃土壤的特点。

二、探究土壤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的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特征。

2.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注意土壤的颜色、质地和结构。

3. 教师讲解土壤的组成,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和生物成分。

三、实验: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进行土壤实验,包括取样、称重、筛选等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肥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有利于植物生长。

五、保护土壤资源(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壤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意义。

2. 学生提出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如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等。

3. 教师总结,强调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和肥沃土壤的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

三科学下册肥沃土壤教案苏教

三科学下册肥沃土壤教案苏教

三科学下册肥沃土壤教案苏教第一章:认识土壤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定义和组成;2. 掌握土壤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介绍土壤的定义,解释土壤由哪些组成部分构成;2. 土壤的功能:讲解土壤的基本功能,如支撑植物生长、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等;3. 土壤的重要性:强调土壤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教学活动:1. 观察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外观特征;2. 土壤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的功能和重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土壤样本的记录;2. 实验报告;3. 小组讨论的参与和表现。

第二章:土壤肥力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肥力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土壤肥力的定义:解释土壤肥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土壤肥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介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如有机质、养分、水分、质地等;3. 土壤肥力的测定:讲解如何测定土壤肥力,以及测定结果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教学活动:1. 土壤肥力实验:进行简单的土壤肥力实验,让学生了解土壤肥力的测定方法;2. 小组讨论:讨论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评估方式: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的质量;3. 小组讨论的参与和表现。

第三章:有机质的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质的概念和来源;2. 掌握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有机质的定义和来源:解释有机质的概念,介绍有机质的来源;2. 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讲解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如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等;3. 有机质的测定:讲解如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以及测定结果对土壤管理的指导意义。

教学活动:1. 有机质实验:进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实验,让学生了解有机质的测定方法;2. 小组讨论:讨论有机质的作用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估方式: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的质量;3. 小组讨论的参与和表现。

苏教版《肥沃的土壤》教案精美版1

苏教版《肥沃的土壤》教案精美版1

6.肥沃的土壤【教材分析】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

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 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科学探究:1.能够制作肥料袋。

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科学态度: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

【教学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小铲子、塑料袋、易腐烂的菜叶果皮、洒水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土壤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

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4.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生结合课本P10插图,了解做肥料袋的方法。
学生阅读注意提醒:
(1)选择容易腐烂的植物,如:香蕉皮、韭菜叶等。
(2)要记住往塑料袋中放了哪些物品,以便今后查寻、对照。
(3)可在袋中放入一两条蚯蚓。
(4)每隔几天要进行一次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二、探究
1.提问:还记得上节课在校园里观察土壤时看到的情况吗?被落叶覆盖着的土壤有什么特点?没有被落叶覆盖的土壤又是什么样的呢?
2.谈话: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3.出示一组落叶在土壤表面腐烂、分解的图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4.激趣: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究竟会怎么变化?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得到结果的,要持续几个星期才行,能坚持下来吗?
教师公布答案,请学生将其和预测结果对照。
4.学生提出问题。
5.学生猜测。
二、探究活动
1.初步了解枯死的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学生汇报。
(2)学生作出假设,推测原因。
(3)学生阅读:落叶落到土壤表面后,会逐渐腐烂。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我们称为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
教学重点、难点
动手实验,研究动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子
学生准备: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韭菜叶、香蕉皮、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盒。
教学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第一课时
一、观察样本、提高认识
1.学生分组观察土壤样本,讨论有什么发现?
2.汇报交流
3.让学生将土壤样本与采集地点进行预测配对,并说说理由。
3.学生分组制作肥料袋,填写第一阶段实验报告。
第二课时
一、了解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学生阅读: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阅读P11资料,了解更多土壤动物对改变土壤肥力的作用。
3.学生汇报。
4.了解肥沃的表层土的形成过程。
5.给学生观察P9图,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汇报。
1.出示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的阅读资料。谈话:经过你这段时间的观察,你认为蚯蚓能担当起这个称号吗?理由是什么?谈话: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提问: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你是导,使其知道:
图中有两层内容:一、土壤是分层的;二、表层土的形成是各种土壤动物工作的结果。另外,图中甲虫等小生物的图片使用的是逐一放大的效果,本身并没有这么大。
二、拓展活动
书本P11的计算
一、观察
1.给每组准备三份颜色差异明显的土壤样本
2.引导学生从颜色、湿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3.教师指出这是分别在三个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本:某农田、某小区、某工地等。
4.学生不能提问教师可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在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本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你们认为这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肥沃的土壤
教学内容
3.肥沃的土壤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
目标
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