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版必修一《死水》word教学反思(3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人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的背景知识;(2)分析《死水》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死水》;(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旧社会的愤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背景知识;2. 诗歌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抑扬顿挫、对仗工整等;(2)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3)探讨诗歌的象征意义,如“死水”寓意着旧社会的腐朽与黑暗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旧社会的愤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死水》教案

《死水》教案

《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死水》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绝望情绪。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体会其深刻含义。

2、难点(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理解诗人在绝望中蕴含的希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介绍闻一多的生平事迹,引出他的诗歌创作。

(2)展示一些关于社会黑暗、腐败现象的图片或文字材料,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理解诗歌的主题做铺垫。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闻一多的文学成就、政治主张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强调《死水》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动机和情感基础。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重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挑选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4、诗歌内容分析(1)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题目“死水”的含义,以及诗人为什么以“死水”为标题。

(2)意象分析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死水”“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等,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腐朽、恶臭的氛围。

(3)象征手法探讨“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通过对死水的描写,实际上是在批判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4)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单纯的厌恶和绝望,还是在绝望中蕴含着一丝希望。

5、艺术特色分析(1)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押韵方式和节奏特点,体会其韵律美和节奏感。

(2)修辞手法找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讽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6、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人对死水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死水》这首诗。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死水》这首诗的意义。

(2)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自信心。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死水》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死水》这首诗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诗歌鉴赏和创作的教材或参考书。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诗歌鉴赏:(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死水》这首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死水》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诗歌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和创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诗歌作品,拓展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在许多高中英语教材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不同难度程度的故事。

而在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材中,有一篇名为“Dead Water”的短篇小说,中文译名为“死水”。

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小镇上的一段惊险恐怖的故事。

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Dead Water”这篇文章的教案教学设计,通过对此文章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内容以及阅读积累的技能。

以下为针对此篇文章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Dead Water”是一篇严谨精美的短篇小说,利用了惊悚、悬念等多种手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故事设置也很有张力,非常适合进行阅读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阅读“Dead Water”短篇小说,让学生们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1. 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拓展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思维敏捷度。

3. 对于学生们不熟悉的语言或文化现象进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的内容:1. 故事情节的分析:学生们将主要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以及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文学分析:学生们将探索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以使故事更吸引人,讨论故事中的语言、节奏以及它们对故事产生的影响。

3. 阅读技巧:学生们将学习一些阅读技巧,以使他们的阅读更加高效,例如如何判断故事的中心思想和结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两个问题,让学生们猜测此篇文章的大致情节。

(5分钟)2.介绍故事背景,并简要说明这篇文章的主题为何。

(5分钟)二、阅读活动1.个别阅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先阅读这篇文章。

(10分钟)2.小组讨论:将学生成小组,让学生们共同探讨从文章中所获得的东西,并寻找文章中未解决的问题。

(15分钟)3.班级讨论:组织学生们交流他们在小组中讨论的结果,并提出提出不同的观点。

(20分钟)三、文学分析1.做一些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故事的活动,例如寻找作者的语言和故事的结构。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的诗句;(2)分析并掌握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2)认识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象;2. 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3.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2.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闻一多的生平介绍资料;3. 与《死水》相关的评论文章或分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死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2)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社会意义。

4.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死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选取与《死水》风格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3)举办诗歌朗诵会,展示学习成果。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3.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是否深刻?4. 是否有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文学的热爱?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高一语文《死水》赏析

高一语文《死水》赏析

高一语文《死水》赏析《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高一语文课本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死水》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死水》赏析(一)《死水》笔法之辛辣老到、隐晦曲折,其构思之新颖精巧、虚实相映,其语言之典雅富丽、意味悠长,向来为人称道。

不过,对于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却一向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也有人认为《死水》传达了一种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认为,在《死水》里,诗人的感情可以说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

对于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诗人对现实的象征——“一沟绝望的死水”,其态度就是如此。

对于后者,由于诗人的热情隐含在猛烈的讽刺与巧妙的揶揄里,难以被人觉察,闻一多对人们不理解他的心意感到委屈,他在给学生臧在克家的一封信中说:“你还口口声声随着别人人云亦云的说《死水》的作者只长于技巧。

天呀,这冤何处诉起!”“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

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

”闻一多心中的“冤”,心中的“痛”,心中的“火”,分别是什么呢?通过以上两段谈话不难看出,“冤”乃在于人们误以为《死水》技巧胜于思想,误解了作者的创作根底和表现主旨。

这心中的“痛”和心中的“火”就需要联系《死水》的内容来具体分析了。

“痛”和“火”互为因果,密切相关。

痛,是悲愤痛苦、失望绝望的凝聚,旷持日久的煎熬痛苦无疑会激发作者的满腔怒火,而烈火在心,忧心如焚,当然只会增加作者的挣扎和抗争的痛苦。

《死水》在冷峻严酷中充溢着一股股不可遏止的烈火,我认为,《死水》中的“火”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诗人对现实的黑暗、丑恶、腐败和罪恶的满腔怒火;二是指作者对光明、希望、抗争和新生的如火热情。

必修一语文《死水》教案

必修一语文《死水》教案

必修一语文《死水》教案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沈从文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耀一种光明。

作品上,以一个“老成懂事”的风度为人所注意,是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读《死水》容易保留到的印象,是这诗集为一本理智的静观的诗。

在作品中那种安详同世故处,是常常恼怒到年青人的。

因为年青人在诗的德性上,有下面意义的承认:诗是歌颂自然与人生的,诗是诅咒自然与人生的,诗是悦耳的柔和的东西,诗是热烈的奔放的东西,诗须有情感,表现的方法须带一点儿天真,……这样或那样,使诗必须成立于一个概念上,是“单纯”与“胡涂”。

那是为什么?因为是“诗”。

带着惊讶,恐怖,愤怒,欢悦,任情的歌唱,或谨慎的小心的低诉,才成为一般所认可的诗。

纤细的敏感的神经,从小小人事上,作小小的接触,于是微带夸张,或微带忧郁,写成诗歌,这样诗歌才是合乎一九二〇年来中国读者的心情的诗歌。

使生活的懑怨与忧郁气氛,来注入诗歌中,则读者更易于理解同情。

因为从一九二三年到今天为止,手持新诗有所体会的年青人,为了政治的同习惯的这一首生活的长诗,使人人都那么忧愁,那么忧愁!社会的与生理的骚扰,年青人,全是不安定,全是纠纷,所要的诗歌,有两种,一则以力的叫号作直觉的否认,一则以热情为女人而赞美。

郭沫若,在胡适之时代过后,以更豪放的声音,唱出力的英雄的调子,因此郭沫若诗很快就占领过国内青年的心上的空间。

徐志摩,则以另一意义,支配到若干青年男女的多感的心,每日有若干年青人为那些热情的句子使心跳跃,使血奔窜。

在这样情况下,有两本最好的诗,朱湘《草莽集》同闻一多的《死水》,两本诗皆稍稍离开了那时代所定下的条件,以另一态度出现,皆以非常寂寞的样子产生,存在。

《草莽集》在中国抒情诗上的成就,形式与内容,实较之郭沫若纯粹极多。

全部调子建立于平静上面,整个的平静,在平静中观照一切,用旧词中属于平静的情绪中所产生的柔软的调子,写成他自己的诗歌。

死水教学反思

死水教学反思

死水教学反思《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

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死水教学反思(一)第二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重心就放在第二自然段上,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简要带过,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帮学生理清思路,首先这一段写了人们为泼水活动所做的准备,其间通过“早早”和“早已”两个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心情,并通过“滴香水”、“撒花瓣”等体会人们所做的精心准备;然后写了泼水的盛大场面,抓住“互相追赶”、“拿瓢灌”、“端盆泼”等了解泼水时的情景;最后这一段介绍了清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牢记“吉祥如意”这四个关键字。

整篇课文学完以后,学生基本上都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新课程是一门永远也学不完的课,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1、《最后一次演讲》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把学生快速带入那个战火纷飞、黑暗恐怖的旧中国。

2、能够通过师生互动的赏析及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且赏析到位,朗读效果较好。

3、上课一开始就把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三美,象征,艺术手法等)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课堂中能就势引导而水到渠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4、在探究“青蛙”的象征意义时,运用了对比(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和毛泽东的《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死水》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解读并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能够欣赏并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分析、对比等方法,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通过研究、鉴赏等途径,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的解读。

2.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死水》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死水》诗歌,了解作者闻一多先生的相关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朗读《死水》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和探究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4. 鉴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2)学生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首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步骤1. 分析诗歌主题:《死水》通过对“死水”的描写,表达了对旧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新时代的渴望。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出发,理解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向往。

2. 解读象征手法:诗中的“死水”象征着旧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教师引导学生识别其他象征元素,如“老鼠”、“猫头鹰”等,并分析它们在诗中的意义。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的诗篇;(2)分析并掌握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3)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2)认识诗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3. 诗歌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复杂意象的解读;2. 诗歌创作手法的分析;3.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美感;(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5. 情感体验:(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诗人的民族精神;(2)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死水》诗歌;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 写一篇关于《死水》诗歌鉴赏的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和图片,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精选一些典型的象征手法的例子,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

2023最新-《死水》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死水》教案优秀6篇

《死水》教案优秀6篇一、教学目标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6篇《死水》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阅读第一小节: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⑴、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死水读后感

死水读后感

死水读后感死水读后感(精选1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死水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死水读后感篇1《死水微澜》是李劼人先生写的一部反映1900年左右四川乡土风情的小说,也是他最受推崇的一部小说。

小说描写了甲午战争到xx条约签订的几年间成都郊区天回镇袍哥和洋教两股力量的起落消长,以及古城死水微荡的历史波澜。

作为一名四川成都的文学家来说,李劼人先生的这部作品以故乡四川为背景,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氛和地方色彩。

比如:小说中对于妇女的描写就非常有特色。

当时巴蜀地区道德文化积淀相对浅薄,贞操观念的淡薄为四川女性的种种“出轨”创造了社会环境,形成了女子们的“川辣子”气。

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文化因子,使得川妹子既叛逆又现实。

在蔡大嫂生活的天回镇,就有很多同样不守规矩的小掌柜娘,她们也并未遭到过多的道德谴责。

蔡大嫂当然不是什么新女性,她只是一个为生活所累的女人,在她身上自然谈不上个性解放、妇女独立的命题,但是,正因为有了蔡大嫂这样的大胆叛逆的女子,才能在这沉寂的川西坝搅出波澜,正因为有了这反抗的气魂,才能有打破“死水”的希望。

又比如:小说在环境的勾画上,具有浓烈的地方风味,里面描绘的赶尝东大街花灯火炮、赶青羊宫等,都是蜀地鲜活的民俗风情的写照,方言、行话的使用,更给小说增添了几分活的生命力,但是,这种浓郁的地域性特点,并没有影响到小说宽广的时代视野。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先生对于四川的文化是非常了解,有研究的。

而这一切又说明李先生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成都。

作为一名以李先生的故居“菱窠”来命名学校的老师,我觉得首先就应该培养孩子们这种热爱家乡的情感。

比如那次世界文化遗产日,我带着孩子们去参观了李劼人爷爷的故居——菱窠博物馆。

孩子们如饥似渴的仔细阅读着李劼人爷爷的资料,并不时地做着笔记。

死水的读后感

死水的读后感

死水的读后感死水的读后感《死水》一诗相当成功地实践了闻一多自己的诗歌主张,不愧为诗人众多诗作中的精品。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死水的读后感,欢迎参考!死水读后感一作者憎恶的“死水”不仅仅是路旁的一个臭水沟,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死水读后感。

从诗人闻一多创作、发表、出版《死水》的有关情况可看楚“死水”象征的社会现实:一、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死水》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

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二、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

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

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

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

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

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

这个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诗歌中反映的厌恶、失望是作者理想中美丽的祖国形象在现实面前碰壁后产生的一种过激-情绪,读后感《死水读后感》。

而隐藏在揭露丑恶的背后,是对祖国无比强烈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利益而献身的决心。

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课文《死水》的教案一等奖

课文《死水》的教案一等奖

课文《死水》的教案一等奖《课文《死水》的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死水》的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鉴赏本诗借物描写抒情曲折达意的协作特点。

教学重点:以美为丑以美写丑的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七子之歌》你们会唱吗?(齐唱)作者是谁?二.闻一多简介:现代诗人,著名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的,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我们要写闻一多颂!”()三.填空:“——————,户枢不蠹。

”的上联——流水不腐。

流动的水不会变质。

因为它有生机和活力,水中会有水草生长,游鱼小虾生存。

相反,不流动的水就会因为缺乏生机和活力而变成一潭死水,时间一长,还会变臭。

正如咱们西安的护城河东北段,因为城墙没有全线贯通,水就变成了一潭死水,虽武警官兵几次清淤,但很难治本。

因此政府决定将火车站那段城墙连接起来,也是更好更完整地保护古城墙。

但现在你从那一段地方路过时有什么反映或感觉?——避之惟恐不及。

但咱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诗却就是以“死水”为题的。

作者为何要写死水?他笔下的死水有什么特点呢?请先一起诵读《死水》。

四.鉴赏本诗1.他笔下的死水有什么特点呢?——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2.死水里有什么?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白沫花蚊青蛙3.作者对这一潭死水的评价是——“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4.“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但远远看上去效果怎么样?铜——绿成翡翠,铁——绣出桃花。

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

死水——酵成绿酒,白沫——如同珍珠5.看到这么“美”的一潭死水,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感到恶心,令人发呕,想到了绿头苍蝇,散发着难闻臭气的鲜花。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繁华美好,实际腐朽肮脏不堪。

5.怎样理解死水和死水中的现象?怎么理解本文的写法?——本诗写于1926年4月。

作者22年赴美留学,26年怀着对祖国的强烈思念回国,但看到的是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度失望,在《发现》一诗中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死水》(新格律诗)

《死水》(新格律诗)

《死水》(新格律诗)1、写作背景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

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

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2、板书设计死水丑恶无可救药彻底失望死水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静态描写绿酒、珍珠(变成、咬破)——动态表现丽语写丑恶(反讽)自吹自擂无耻吹捧——听觉感受愤慨至极无情诅咒呼应首节3、写作特色(1)寄托(隐喻)和象征寄托:一沟死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鲜明的批判精神象征:①美国社会;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国现实。

(2)反讽手法的运用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氛围来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

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丑写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绘画美的语言色彩《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水,但所用的语言却有十分鲜明的色彩。

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4、延伸阅读《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死水》读后感

《死水》读后感

《死水》读后感我对闻一多的了解仅仅局限于,1930—1932任教于山东大学国文系院长。

有《红烛》、《死水》两部诗集,闻名于世的《最后的演讲》。

后来写论文,开始看到他的《周易》、《诗经》、《庄子》、《楚辞》才明白为什么郭沫若对其的评价如此的高。

闲来无事,回忆高中学习过的一篇篇经典作品。

面临硕士毕业,再回头看当时语文老师要求高中语文课本中,所有作品都全文诵读的用意。

能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了时间的炙烤,岁月的磨练后,静静的躺在沙滩上的金子。

当我闭着眼睛坐在图书馆三楼的角落中,默诵《死水》时,突然发现原来闻一多在告诉我们他的孤独,度日如年的.孤独。

闻一多的文学创作应该受到了庄子极大的影响,比如在“以丑为美”上,《庄子》一书中支离疏、叔山无趾、哀骀它、佝偻粘蜩老人。

这些外表奇丑的人,往往德全而形不备。

“清丑入图画,视之如古铜古玉。

”的人物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拥有着极高、极纯粹的地位。

这种以丑为美的极致,在闻一多那里发挥到了极致。

“绝望”、“罗琦”、“翡翠”“云霞”、“绿酒”这些在文学中具有绝美意象的文字,一个又一个罗列在你面前。

本该营造出夕阳西下,云霞漫天中,一个美若诗的女子在漫步。

闻一多在他们的前面加上了“油腻”、“霉菌”、“死水””花纹”。

那个时期是知识分子的悲哀,国家不幸,诗家幸。

当这种有思想、有个性、有灵魂的士、心境应该很苦吧,想到这些难免有凄凉之感。

将近而立的我,从诗歌中读出了闻一多的孤独、绝望。

《死水》是闻一多对这个世界最后的观望与希冀。

绝望到最后,索性把美好毁灭给人看。

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这篇闻一多唯一入选中学教材的诗歌。

欣赏闻一多的诗歌,索性找一无人的角落,冷气开足,配以以只有一个声部的卡农。

从帕哈贝尔到庄子,从庄子到闻一多。

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炫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微的一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远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在细小处,幽僻里,在诗人的严重,皆闪耀一种光明。

论闻一多的《死水》

论闻一多的《死水》

论闻一多的《死水》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自读导言:一、《死水》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二、《赞美》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解说:诗歌的魅力主要表现为意象美和语言美,把握住这两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读程序:一、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二、查字典,给生字新词注音并解释。

三、听读,朗读,默读全诗。

四、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若干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五、研读,思考,回答(题目请见后面自读思考)。

六、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七、熟读《赞美》,背诵《死水》。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理解难度很大,因此,必须设计一系列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

掌握时代背景和作者简况也很重要,是理解诗作的一把钥匙。

)自读指导:《死水》一、重点难点分析1.第四节为全诗的重点,对全诗内容进行总汇。

“这里断不是美的存在”是对“死水”本质上的批判;“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对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种种情景的总括;“造出个什么世界”是对旧中国的诅咒,集中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2.反讽手法。

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

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

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

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二、表现手法解说1.艺术构思独具匠心。

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最后一次演讲》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把学生快速带入那个战火纷飞、黑暗恐怖的旧中国。

2、能够通过师生互动的赏析及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且赏析到位,朗读效果较好。

3、上课一开始就把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三美,象征,艺术手法等)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课堂中能就势引导而水到渠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4、在探究“青蛙”的象征意义时,运用了对比(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和毛泽东的《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青蛙”在本诗中的内涵。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教学语速稍微有点快。

2、课堂的内在结构还不够严密。

第二篇: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最成功的环节就是带领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悟其蕴含的情感,也让我明白语文教学所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情。

正所谓“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和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死水》这首诗歌本身就已经充裕着诗人浓厚的情感,它或许没有唐诗宋词的绮丽优美,也不如散文那般温柔细腻,但是它却用铿锵有力的字眼唱出了自己的风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好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也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恰当运用鼓励性语言,能起到“充氧助燃”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提问评价学生答案更是如此。

教师绝不能用尖刻的语言侮辱学生,伤害学生,应该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如:古翠翠同学朗读《死水》时感情充沛,很成功,便应作出肯定的评价,“朗读得太好了,真是孺子可教也!”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妥切,也应该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想想怎样回答更精彩”等等,让他们不至尴尬,保存下次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而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敢于打破常规,鼓励有独创性的见解。

语文教材收录的多为名篇佳作,许多问题也早有定论,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问答的开放性。

因此,学生的回答即使有悖于传统认识、有悖于教师设计问题的初衷,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该予以肯定,予以鼓励。

反思:
1,导语激发学生思考现代诗的不同风格。

2,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能把握朗读的语气,体会不同风格诗的不同读法。

3,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相互问答,此处的引导方法是备课中的重中之重。

4,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老师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解决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