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课时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期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附进度安排表_2020课时学
2020年春期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基
本情况本班共有XX名学生,XX名女生,XX名男生。每个孩子都活
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这样给本人的教学带来了难点。针对以上情况,本人一定要组织好
教学工作,抓典型,树榜样,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特订计划如下。
二、教学要求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
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
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
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
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
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
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
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
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
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
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
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三、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
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
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
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
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
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
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
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
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
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
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
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
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
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
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
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
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
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
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
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教学措施(一)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1、教材的编写不
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
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2、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