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浮沉子
小学科学精品小学生论文:沉浮子的秘密
沉浮子的秘密今天科学课上,我们制作了沉浮子。
可能有些同学会问:“沉浮子是什么东西?”沉浮子其实就是用一个矿泉水瓶装上3/4的水,再用吸管和回形针组装成的一个沉浮子如的沉浮子放在水中的装置,一捏矿泉水瓶,沉浮子就下去了,一松手,它又会浮上来。
有趣极了!你想玩吗?那就跟我一起做一个吧!材料:水、矿泉水瓶、吸管、剪刀、尺子、回形针。
准备好材料后,我们就可以动手了!1.先把吸管量出5厘米,剪下来,再对折。
2.其次,把回形针从中间分开。
(不要折断)3.把分开后的回形针两头分别插入对折后吸管的两端。
4.在矿泉水瓶中装入3/4的水,最后把沉浮子放入水中,就可以玩啦!可是,大多数同学的沉浮子是“躺”在水面上的,怎么压都不沉,或者沉入水底,说啥也不上来,这是什么情况呢?别急,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只要你去微调一下回形针的位置就行了。
沉不下去的把回形针拉出来一些,增加重量;而浮不起来的把它往里塞一点,减轻重量。
这个调试的过程可是很难的,我试了20多次,每次都一点点仔细调整,可是最后还是沉不下去。
但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挂两个回形针。
因为有两个回形针的重量,所以我把第一个塞到吸管的底部(还是有点露出来的)——这个方法果然好,一捏瓶子,它居然迅速地沉入了瓶底!“耶!成功了!”我欣喜若狂,欢呼起来。
在研究中我还发现:当沉浮子沉下去拿不上来时,可以用磁铁把它吸上来;而当它浮在水面上手指却够不到时,你可以加点水,或者拧开盖子,挤压瓶子,使水位上升,使沉浮子也随之上升,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它啦!在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同学们的浮沉子也差不多一个个做好了。
在组长得到带领下,我们开始玩起来。
组长一下令:“沉”,我们就立刻挤压瓶子,使沉浮子下沉:“浮!”我们又松手,使沉浮子又浮了上来,玩的不亦乐乎。
这么神奇的沉浮子,究竟是什么道理会这么听话,沉浮自如呢?原来,当我们挤压瓶子时,吸管中原有的空气被压缩,跑出了吸管,水呢就,灌进了吸管中,而同体积的水是比空气要重的,所以挤压瓶子,沉浮子就沉了下去。
浮沉子的原理应用
浮沉子的原理应用什么是浮沉子浮沉子,又称浮沉珠或者水浮仪,是一种用来测量液体浮力的仪器。
它基于阿基米德原理,通过测量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来判断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浮沉子主要由一个测量管和一个浮子组成,测量管内装有一定量的液体,当浮子浸入液体时,液体对浮子产生的浮力能够使浮子上升,从而反映出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浮沉子的原理浮沉子的原理基于阿基米德原理,也称浮力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认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量。
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这个浮力的大小等于液体排开的重量,也就是物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
浮沉子利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浮力来判断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浮沉子的应用浮沉子的原理应用广泛,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测量物体的密度:浮沉子可通过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来推断物体的密度。
浮沉子通常使用水作为测量液体,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通过读取浮沉子上标有刻度的测量管来得到物体的密度数值。
2.确定液体浓度:浮沉子可用于测量液体中溶解了其他物质的浓度。
通过将已知浓度的液体与待测液体进行比较,可以利用浮沉子的原理来估算待测液体中溶质的浓度。
3.液体体积测量:除了测量物体的密度,浮沉子还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将浮沉子浸入待测液体中,通过测量浮子的上升高度或者液体的排出量,可以计算出液体的体积。
4.界面检测:浮沉子可以用于检测液体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位置。
通过将浮沉子浸入液体中,测量浮子与液体界面的位置,可以判断不同组分的相对含量和分离程度。
5.其他应用:浮沉子还可以用于测量气体的密度、浓度的变化等,具有较广泛的应用领域。
总结浮沉子是一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来判断物体密度和体积的仪器。
通过将浮沉子浸入液体中,浮沉子的上升高度或者液体的排出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浮沉子的原理应用广泛,可用于测量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浓度和体积、界面检测等。
同时,浮沉子还可以用于测量气体的密度和浓度变化等其他应用。
浮沉子原理解释说明
浮沉子原理解释说明
浮沉子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其重力相等,即物体所受到的向上浮力与其所受到的向下重力相等,使得物体能够悬浮在液体表面或者漂浮在液体中。
这个原理是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
他在研究王冠是否为纯金时,发现可以通过将王冠放入一桶水中来判断。
他发现,当王冠放入水中时,水位上升了,这是因为王冠的体积占据了一部分空间而导致的。
同时,在水中王冠的重量似乎变轻了一些,这是因为它所受到的向上浮力抵消了部分重量。
这个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Fb = ρVg,其中Fb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ρ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排开液体所占据的空间(即物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如果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完全潜没,则其密度应该大于或等于液体密度;如果一个物体只有部分潜没,则其密度应该小于液体密度。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例如为什么一些物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而一些物体则会沉入水底。
这是因为漂浮的物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沉入水底的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总之,浮沉子原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原理,它不仅帮助我们解释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同时也在船舶、潜水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浮沉子
“浮沉子”简介:又名“浮沉玩偶”、“潜水娃娃”。
它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所创造。
它是玻璃制的小瓶体,其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
把它放入高贮水筒中,并使之浮在水面上。
用薄橡皮膜把筒口蒙住并扎紧,用手按橡皮膜,筒内的水和空气是在密闭的容器内。
根据帕斯卡定律,当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体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排水体积减小,所受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于是向下沉。
手离开橡皮膜,筒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排水体积增大,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
当手对橡皮膜施加的压力适当时,浮沉子便悬浮在水中的任意深度上。
浮沉子的浮沉是在外加压强作用下,靠改变它的排水体积来实现的。
潜水艇与浮沉子升降道理相同。
帕斯卡定律:加在被封闭液体上的压强大小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大小根据静压力基本方程(p=p0+ρgh),盛放在密闭容器内的液体,其外加压强p0发生变化时,只要液体仍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液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均将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
这就是说,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帕斯卡定律只能用于流体力学中,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力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帕斯卡首先阐述了此定律。
压强等于作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根据帕斯卡定律,在水力系统中的一个活塞上施加一定的压强,必将在另一个活塞上产生相同的压强增量。
如果第二个活塞的面积是第一个活塞的面积的10倍,那么作用于第二个活塞上的力将增大至第一个活塞的10倍,而两个活塞上的压强仍然相等。
浮沉子的制作:浮沉子实验形式多样。
一般都是通过外部压强的变化,改变浮沉子内部气体的体积,从而达到控制其沉浮的目的。
制作浮沉子要掌握两个要点:第一,浮沉子内部必须有一定量的气体(因固体、液体的体积不易随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要控制好整个浮沉子的平均密度,使外界压强较小时,整个浮沉子的平均密度稍稍小于周围液体的密度。
浮沉子的实验原理
浮沉子实验原理:解析水的密度变化
浮沉子实验是关于水密度变化的常见实验,通过对水密度与温度
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特性。
本文将从实验原理、实
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浮沉子实验原理。
一、实验原理
浮沉子实验是利用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来进行的。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因此在温度变化时,浮沉子的浮沉情
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具体来说,当水温升高时,浮沉子下沉的深度
会随之减小,而当水温下降时,浮沉子下沉的深度则会随之增加。
二、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浮沉子,一杯水,以及一根温度计。
2. 测量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将温度记录下来。
3. 放置浮沉子:将浮沉子轻轻地放入水中,并观察它的浮沉情况。
4. 测量下沉深度:记录浮沉子在水面下沉的深度,可以使用刻度
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5. 分析结果:根据记录的温度和下沉深度数据,绘制温度和下沉
深度之间的关系图。
三、注意事项
1. 浮沉子的选用:在进行实验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浮沉子,并对其大小和密度等进行认真的考虑。
2. 测量精度:在进行下沉深度的测量时,需要保证其测量精度,以避免数据的偏差。
3. 温度稳定:实验进行时需要保持水的温度稳定,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浮沉子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密度变化规律,并且也能够更好地运用浮沉子实验来进行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浮沉子原理,物理浮沉子实验简介
初中物理浮沉子原理,物理浮沉子实验简介浮沉子原理1、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排水体积不变,所受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于是向下沉。
松开瓶子,筒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2、浮沉子的原理就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主要是靠改变G的大小来实现浮与沉。
用力挤压瓶壁,使瓶内气体被压缩,气压增大,水被压入浮沉子内,G增大了大于了F,浮沉子就下沉。
3、浮沉子原理: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改变浮力大小实现升降。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静止流体(气体或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垂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
4、小制作浮沉子的原理:它是玻璃制的小瓶体,其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
把它放入高贮水筒中,并使之浮在水面上。
用薄橡皮膜把筒口蒙住并扎紧,用手按橡皮膜,筒内的水和空气是在密闭的容器内。
5、浮沉子实验的原理是: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排水体积增大,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
浮沉子的浮沉是在外加压强作用下,靠改变它的排水体积来实现的。
6、浮沉子的制作及原理具体如下:制作:大塑料瓶灌满水,口服液瓶子灌一部分水头朝下塞进去,大塑料瓶盖上盖子。
用手轻挤瓶身,口服液瓶子下沉,松开,口服液瓶子上浮。
浮沉子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浮沉子实验的原理是: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排水体积增大,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
浮沉子的浮沉是在外加压强作用下,靠改变它的排水体积来实现的。
浮沉子实验原理: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改变浮力大小实现升降。
根据浮沉子存在两个能量传递系统的,利用外部能量守恒为技术条件实现了从重力场获取能量,并且是把重力转换为mgh,这是标准的反重力现象。
根据帕斯卡定律,当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体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排水体积不变,所受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于是向下沉。
神奇的浮沉子PPT课件
2.制作吸管浮沉子
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剪刀1把、空塑料瓶1个、 一次性纸杯1个、装水盆1个、 吸管几根、回形针几枚。
2.制作吸管浮沉子
动手操作:
先往塑料瓶中装满水,接着剪一段吸管,对半 折弯,接着用回形针夹住,然后增加回形针2-3 枚配重。
注意
吸管浮沉子配重:
1.在吸管下端悬挂多几枚回形针,增加重重。 2.将吸管里空气挤出来,吸入适量水,增加重量。反之可以将吸 管中的水挤出来减少重量。 先将悬挂着回形针的吸管放在水盆里,看到吸管是浮在水中的 时候,才将吸管转移到塑料瓶中。
……
.
20
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条件
物体在水中浮沉是受到物体重量,体积的影响。 我们可以改变物体的这些状态,让它可以在水中 自由地上浮、下沉。 如:
本来下沉的物体,可以增大其体积,让它上浮。 本来上浮的物体,可以增加其重量,让它下沉。
.
21
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1.为什么葡萄干可以在雪碧中不断地上浮和下沉?
神奇的浮沉子
主讲:周小燕
主要内容
一.神奇的浮沉子 二.浮沉子的制作 三.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四.总结与反思
.
2
会跳舞的葡萄干
玻璃瓶浮沉子
吸管浮沉子
旋转浮沉子
在科学里,用来演示液体浮力、 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以及液体对压强的 传递的装置就叫做浮沉子。由法国著 名的科学家笛卡儿发明的。
主要内容
.
23
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2.为什么玻璃浮沉子可以自如地浮沉?
塑料瓶受到挤压,将水 压进小玻璃瓶中,因此 小玻璃瓶变重,就下沉。 反之,松手,水从小玻 璃瓶中跑出来,小玻璃 瓶变轻,就上浮。
.
24
浮沉子的原理及制作(初中物理实验)
“浮沉子”的原理及制作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物理学家帕格尔斯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1650)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下)物理教材中学习浮力后的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其中还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先让我们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做个浮沉子吧!开动脑!筋,相信你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所需器材—个大饮料瓶(可乐瓶、雪碧瓶、纯净水瓶皆可);浮沉子材料:小玻璃瓶、小药瓶、笔的外壳、笔套等一端开口、另一端密闭的小瓶(能放人大瓶中);扎丝一段(细铁丝、细铜丝、细铅丝皆可).制作方法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2.在小瓶(如图1所示)开口端缠绕几圈细铁丝,让小瓶恰好能开口向下竖直浮在水面上,再在小瓶中装适量的水后将其倒扣(开口朝下)在大瓶的水中,小瓶中的水量需仔细调节,调节到小瓶能竖直浮在水中,且使之底部刚浮出水面为宜(露出水面的体积不能太大,如果浮沉子露出水面的体积太大,则实验时使它下沉所需的力就会越大).拧紧大瓶瓶盖,这样浮沉子就做好了.浮沉子做好了,那我们就一起动手来做实验吧!用力挤压瓶子,我们可以看到小瓶下沉(如图3所示);松手,就看到小瓶又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手对大瓶用力的力度变化,我们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任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的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有趣的同时,聪明的你一定会思考,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奥秘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浮沉子的核心部分——一个普通的小瓶,开口端缠绕细铁丝,内装适量的水.小瓶瓶口缠绕的一点铁丝是作为配重,起降低重心的作用,使小瓶能开口向下,竖直浮在水中.另外,小瓶下端是开口的,水可通过瓶口进出瓶体.当水流人瓶体时,浮沉子的重力(瓶和瓶中水总重)增加;当水流出瓶体时,浮沉子的重力减少.这与潜水艇的原理类似.再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操作浮沉子的过程: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沉子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如图3所示),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这些气体的压强增大(波意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帕斯卡原理),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图4所示).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浮沉子的重力增大,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它就会下沉.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中被封闭的气体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而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就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浮沉子就向上浮.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现在你知道浮沉子是怎么一回事了吗?用你做的浮沉子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
物理浮沉子的制作过程
物理浮沉子的制作过程如下:
2.准备材料。
需要一个矿泉水瓶和一个口服液空瓶,以及适量的
水。
3.装水。
在矿泉水瓶中加入约500毫升的水,在口服液空瓶中加
入约半瓶的水。
4.放入口服液空瓶。
将口服液空瓶倒着放入矿泉水瓶中,使其漂
浮在水面上。
5.测试。
用力挤压矿泉水瓶,观察口服液空瓶的运动情况。
如果
挤压矿泉水瓶,口服液空瓶会下沉;松手后,口服液空瓶会上浮。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时,瓶内的空气被压缩,水被压入口服液空瓶中,增加了口服液空瓶的重量。
由于口服液空瓶的体积减小,它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减小,因此受到的浮力减小。
当口服液空瓶的重量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它会下沉。
松手后,压缩的空气恢复到原来的体积,水被排出,口服液空瓶的重量减小,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此它会上升。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浮沉子是如何通过改变内部气体的体积来控制沉浮的。
浮沉子的原理及制作
浮沉子的原理
小瓶体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把它放入饮料瓶中,并使之浮在水面上。将饮料瓶盖紧密封,用手挤压瓶身,瓶内的水和空气是在密闭的容器内。根据帕斯卡定律,当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体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 平均密度变大 ,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大于水的密度 ,就向下沉。手离开瓶,瓶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手对瓶身施加的压力适当时,浮沉子便悬浮在水中的任意深度上。浮沉子的浮沉是在外加压强作用下,靠改变它的重力来实现的 体积不变
材料:软饮料瓶,装口服液的瓶子 制作方式:1、先把饮料瓶装满水,放在一边 2、小瓶子里装大约一半水,记下小瓶子里的水量 因为几乎都不可能一次成功,方便失败后调整 。 3、把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的小瓶子口用食指堵上,倒扣进饮料瓶,注意别让小瓶子里的水漏出来,拧紧盖子,捏饮料瓶,如果不下去说明小瓶子里水少了,如果下去不上来,说明水多了。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浮沉子的原理及制作
——教师:李友华
什么是浮沉子
通常我们将既能上浮也能下沉的物体称为浮沉子。 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 1596—1650 所创造。
浮沉子的制作
漂亮的浮沉子
谢谢
演讲结速,谢谢观赏
Thank you.
PPT常用编辑图使用方法
1.取消组合
2.填充颜色
3.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沉浮子实验的原理
沉浮子实验的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沉浮子实验的原理。
你们看啊,这沉浮子就像是个会变魔法的小玩意儿。
一个小小的瓶子或者其他什么容器,里面装上适量的水,再放个比水稍微重那么一点点的东西进去,嘿,它就能在水里上上下下的,可有意思啦!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其实啊,就跟咱生活中的好多事儿一样,有它内在的道理呢。
你想啊,当我们挤压瓶子的时候,瓶子里的水压就会变大,那沉浮子里面的空气就被压缩了呀,体积变小,整体的比重就变大了,于是它就乖乖地沉下去啦。
反过来呢,我们一松手,水压减小,空气又膨胀开来,沉浮子整体变轻了,不就又浮起来了嘛!这多像我们有时候的心情啊,压力大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放松下来就又变得轻快啦!
就好比我们走路,有时候遇到上坡路,就感觉脚步沉重,就像沉浮子被压下去一样。
但等走过了这段坡路,到了平地上,不就又轻松自在了嘛,就像沉浮子又浮起来了。
做沉浮子实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有各种创意呢!可以换不同形状的容器,看看沉浮子的表现是不是一样;可以改变沉浮子里面的东西,看会不会有不同的效果。
这就好像我们平时尝试不同的事情,总会有新的发现和乐趣。
而且啊,这个实验还能让我们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
那就是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沉浮子会根据我们的操作而改变状态一样。
我们在生活中也不能总是用一种眼光去看待问题,要学会灵活应变,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
你们说,这沉浮子实验是不是特别神奇又有趣?它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现象背后蕴含着大大的道理。
所以啊,别小看了这些看似简单的实验,它们可都是知识的宝藏呢!让我们通过这些实验,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发现更多的奇妙之处吧!。
浮沉子的工作原理
浮沉子的工作原理
浮沉子是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仪器,用于测量液体中的密度。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来推断液体的密度。
浮沉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浮子和一个悬挂在其上的重物。
浮子通常由一个密度相对较小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或木材,而重物则用于保持浮子垂直悬挂。
当将浮沉子放置在液体中时,浮子会浮在液体表面,并根据液体的密度来决定其升起的高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子所受到的浮力与液体中排开的液体质量成正比。
由于浮子的重量与浮子所占据的体积成正比,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浮子升起的高度来间接测量液体的密度。
为了精确测量浮子的升起高度,通常在浮子上标记出一系列的刻度。
通过观察浮子与液体表面的交界处来测量升起高度,然后可以通过对应的刻度来确定液体的密度。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浮力仪器的测量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浮沉子进行密度测量时,需要考虑并校正与测量相关的误差,例如液体温度、浮子表面张力以及液体的溶解物等因素。
总之,浮沉子通过利用浮力原理来测量液体的密度。
通过观察浮子的升起高度并对应刻度,可以推断出液体的密度。
这种测量方法简单实用,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工业等领域中。
浮沉子实验步骤及内容
浮沉子实验步骤及内容
嘿,你问浮沉子实验步骤及内容啊?那咱就来好好说说。
这浮沉子实验呢,可好玩啦。
首先得准备材料哦。
找一个大一点的瓶子,像饮料瓶就不错。
再准备一个小一点的瓶子或者吸管啥的,能放进大瓶子里的就行。
这小瓶子或者吸管就是咱的浮沉子啦。
然后呢,往大瓶子里装上水。
水可不能装太满哦,不然等下没地方操作啦。
装个大半瓶就差不多了。
接着,把浮沉子放进大瓶子里。
如果是小瓶子呢,最好在里面装一点水,别装太多,不然沉不下去啦。
要是吸管呢,可以用橡皮泥啥的把一头封住,再装一点水。
这时候,你就会看到浮沉子在大瓶子里飘着或者沉在底下。
别着急,好玩的还在后头呢。
用手轻轻挤压大瓶子。
哇,你会发现浮沉子往下沉啦。
松开手呢,浮沉子又浮起来啦。
这是为啥呢?嘿嘿,这就是浮沉子实验的奥秘所在啦。
当你挤压大瓶子的时候,大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水就会被压进浮沉子里。
浮沉子里面的水多了,就变重了,所以就下沉啦。
松开手呢,大瓶子里的压强变小了,浮沉子里的水又会被挤出来。
浮沉子变轻了,就浮起来啦。
我给你讲个例子哈。
我有个小伙伴,他对浮沉子实验可好奇啦。
我们一起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一会儿挤压大瓶子,一会儿松开手,看着浮沉子上上下下的,兴奋得不得了。
我们还比赛看谁能让浮沉子沉得最快、浮得最快。
最后我们都觉得这个实验太有趣啦。
所以啊,浮沉子实验步骤不难,只要准备好材料,按照我说的做,你就能看到神奇的现象哦。
浮沉子原理
浮沉子原理
浮沉子原理,又称浮沉法,是一种利用液体密度差异来分离固体颗粒的物理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固液分离工艺中。
浮沉子原理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浮沉子原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密度的颗粒在液体中的浮力差异,通过调节
液体的密度和流速,使得密度较大的颗粒沉降到底部,而密度较小的颗粒浮到液面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通过调节液体的浓度、粘度和流速等参数,来控制固体颗粒的分离效果。
浮沉子原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在煤炭洗选过程中,利用密度差异将煤
和石灰石等杂质分离;在矿石选矿中,利用密度差异将有用矿物和废石分离;在化工生产中,利用密度差异将固体颗粒和液体分离等等。
可以说,浮沉子原理在固液分离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浮沉子原理也在环保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
污水处理过程中,利用浮沉子原理可以将悬浮物和废水有效分离,净化水质;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利用浮沉子原理可以将有用物质和废弃物分离,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可以说,浮沉子原理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浮沉子原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固液分离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
重要的社会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浮沉子原理的机理,不断改进其应用技术,推动其在工业生产和环保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浮沉子原理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浮沉子的小作文
浮沉子的小作文
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超级有趣的浮沉子!
你们知道吗,浮沉子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道具。
上科学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浮沉子,哇,那可真是太神奇啦!就一个小小的瓶子里装着一个小玩意儿,它居然能一会儿浮起来,一会儿又沉下去,就好像在跟我们玩游戏一样。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呀?老师就开始给我们讲解啦。
原来呀,浮沉子是利用了压强的原理呢。
我们自己也动手做了浮沉子,我找了一个小瓶子,然后用一根吸管和一个回形针做了一个简单的浮沉子。
我把它放进水里,嘿,真的可以浮起来沉下去呢,我玩得不亦乐乎!
我同桌看到我玩得这么开心,也凑过来,说:“哇,这也太有意思了吧!让我也试试。
”然后他就拿去玩了,结果他一开始还弄不好,着急地说:“哎呀,怎么我弄的就不行呢?”我笑着说:“别着急呀,多试试就好啦。
”后来在我的指导下,他也成功啦,高兴得手舞足蹈的。
回家后我还迫不及待地给爸爸妈妈表演了浮沉子的神奇,他们也觉得特别好玩。
爸爸还说:“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呀!”我就想,科学可真是太神奇啦,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浮沉子,里面居然有这么大的学问。
你们说,浮沉子是不是很有趣呀?它就像是一个藏着秘密的小盒子,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去了解这些有趣的科学现象,这样我们就能发现更多好玩的东西啦!这就是我对浮沉子的看法,你们呢?。
浮沉子实验工作原理
浮沉子实验工作原理
浮沉子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物质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基于物质的密度差异。
该实验通常在液体中进行,液体中会加入不同密度的浮沉子或浮沉剂。
根据浮沉子与待分离物质的密度差异,待分离物质会分布在不同的位置。
实验中,待分离物质首先与添加的浮沉子混合均匀,形成一个混合液。
混合液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待分离物质会沉淀到液体的底部或浮在液面上,形成两个不同的相。
接下来,通过相应的操作将上下两相分离,这可以通过离心或简单的倒置等方式进行。
分离后,我们可得到上下两个相中的不同物质。
浮沉子实验的关键在于控制浮沉子的密度以及混合液的静置时间。
如果浮沉子的密度适合待分离物质,那么待分离物质将能够有效地与浮沉子发生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静置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分离效果。
总之,浮沉子实验通过利用物质的密度差异,通过混合和分离的步骤,实现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程。
《神奇的浮沉子》-广西兴安县兴安中学教科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科通用技术教材版本无知识点名称神奇的浮沉子设计者视频时长6分15秒微教案设计思想先用一个实验引出浮沉子,接着讲述浮沉子原理和定义,通过展示两位同学的错误做法,再叙述正确的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需找更多的制作方法和更多可以作为浮沉子的物体,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浮沉子中关于浮力的知识已经学过,但是对于浮沉子原理可能一下子没有办法理解,对于浮沉子实验,学生产生好奇,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从而会乐意对浮沉子进行研究制作。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懂得浮沉子的原理,能成功制作玻璃瓶浮沉子和塑料管加回形针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浮沉子,掌握浮沉子的制作方法,并且懂得思考浮沉子的其他做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
情感与体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养成对科学的分析和探究的习惯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策略,让学生们通过观看实验,启发学生们的自主思考,使学生们产生兴趣,带着问题和疑问,怀有求知心,经过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讨论和总结,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重点难点重点:懂得浮沉子的原理和制作方法难点:浮沉子的原理教学过程1.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提出疑问。
2.接着介绍浮沉子的原理和定义,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3.引导学生有制作的欲望。
4.接着通过给出两个同学做不成功的例子,让学生知道制作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然后引出正确的做法。
5.最后,扩展知识,介绍吸管加回形针也可以作为浮沉子,让学生能发挥创新,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也引导学生想出其他能制作浮沉子的材料,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操作。
微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们观察,引发思考,引起制作的欲望,让其有目标的进行上课。
在讲述原理和制作方法时,特地减慢讲解速度,让学生能有时间消化吸收,不足之处就是在讲述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衔接,可能整个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周小燕
主要内容
一.神奇的浮沉子 二.浮沉子的制作
三.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四.总结与反思
会跳舞的葡萄干
玻璃瓶浮沉子
吸管浮沉子
旋转浮沉子
在科学里,用来演示液体浮力、 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以及液体对压强的
传递的装置就叫做浮沉子。由法国著
名的科学家笛卡儿发明的。
主要内容
一.神奇的浮沉子 二.浮沉子的制作
挑战: 看看谁能做出更多个能不同 时下沉上浮的吸管浮沉子!
要内容
一.神奇的浮沉子 二.浮沉子的制作
三.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四.总结与反思
关于浮沉子,你 有什么疑问吗?
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1.为什么葡萄干可以在雪碧中不断地上浮和 下沉? 2.为什么玻璃浮沉子可以自如地浮沉? 3.为什么挤压塑料瓶,水就会跑到小玻璃瓶 中? 4.为什么吸管浮沉子可以不同时上浮下沉? ……
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条件
物体在水中浮沉是受到物体重量,体积的影响。
我们可以改变物体的这些状态,让它可以在水中 自由地上浮、下沉。 如:
本来下沉的物体,可以增大其体积,让它上浮。 本来上浮的物体,可以增加其重量,让它下沉。
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葡萄干放在雪碧中, 雪碧中的二氧化碳 气泡附着在其表面, 是葡萄干体积增大, 因此就上浮。等到 浮到雪碧表面时, 二氧化碳气泡破裂, 葡萄干体积变下, 因此下沉。
三.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四.总结与反思
浮沉子的制作
1.玻璃瓶浮沉子
2.吸管浮沉子
1.制作玻璃瓶浮沉子
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空塑料瓶1个、小玻璃瓶1个、一次性纸杯1个、 装水盆1个。
1.制作玻璃瓶浮沉子
动手操作:
先往塑料瓶中装满水,接着往小玻璃瓶中装约 1/3的水。接着将小玻璃瓶倒着放入塑料瓶中, 将塑料瓶的盖子盖好,挤压塑料瓶,即可看到 玻璃瓶浮沉现象。
注意
小玻璃瓶的配重: 装了水的小玻璃瓶在放入塑料瓶之前,要先配 重。先将装了水的小玻璃瓶倒着先放在水盆或 装了水的一次性纸杯中,看到小玻璃瓶是浮在 水中的时候,才将小玻璃瓶转移到塑料瓶中。
为什么要先给小玻璃瓶配重?
1.小玻璃瓶水过多,还没挤压塑料瓶就沉下去。 2.小玻璃瓶水过少,不管使多大劲都无法是玻璃 瓶沉下去。
塑料瓶受到挤压,将水 压进小玻璃瓶中,因此 小玻璃瓶变重,就下沉。 反之,松手,水从小玻 璃瓶中跑出来,小玻璃 瓶变轻,就上浮。
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3.为什么挤压塑料瓶,水就会跑到小玻璃瓶中?
气体压缩,气压增大。
挤压塑料瓶,塑料瓶变形体积 变小,塑料瓶颈出气体压缩, 气压增大,传递到水中,将水 压进小玻璃瓶中。
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4.为什么吸管浮沉子可以不同时上浮下沉?
不同的吸管浮沉子经过配 重后,重量都不一样,受 到挤压后,吸管就会进水, 重量就会增加,越重的浮 沉子,越容易下沉。
主要内容
一.神奇的浮沉子 二.浮沉子的制作
三.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四.总结与反思
总结和反思
你的浮沉子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到的? 你最多可以做几个吸管浮沉子可以不同时下沉 和上浮? 从浮沉子活动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谢谢!
1.为什么葡萄干可以在雪碧中不断地上浮和下沉?
上 浮
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2.为什么玻璃浮沉子可以自如地浮沉?
塑料瓶受到挤压,将水 压进小玻璃瓶中,因此 小玻璃瓶变重,就下沉。 反之,松手,水从小玻 璃瓶中跑出来,小玻璃 瓶变轻,就上浮。
浮沉子中的科学原理探究
2.为什么玻璃浮沉子可以自如地浮沉?
2.制作吸管浮沉子
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剪刀1把、空塑料瓶1个、 一次性纸杯1个、装水盆1个、 吸管几根、回形针几枚。
2.制作吸管浮沉子
动手操作:
先往塑料瓶中装满水,接着剪一段吸管,对半 折弯,接着用回形针夹住,然后增加回形针2-3 枚配重。
注意
吸管浮沉子配重:
1.在吸管下端悬挂多几枚回形针,增加重重。 2.将吸管里空气挤出来,吸入适量水,增加重量。反之可以将吸 管中的水挤出来减少重量。 先将悬挂着回形针的吸管放在水盆里,看到吸管是浮在水中的 时候,才将吸管转移到塑料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