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世界的形成

合集下载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格局正逐渐形成两极分化的趋势。

这种两极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就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形成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在技术、资本和知识的积累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给它们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着资源有限和技术落后等问题。

2.国际贸易不平衡:发达国家掌握着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它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市场机制,占据了更多的贸易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通常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

3.资本流动的不平衡:由于发达国家在金融市场和产业结构的优势,它们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风险评级的不利因素,面临着国际资本流出和财务困境的威胁。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贫富差距扩大:两极格局的形成使得发达国家的财富不断积累,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这种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导致了社会不稳定,也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2.资源分配不均:发达国家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和技术,为自身发展提供了支撑。

然而,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限,进一步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全球市场垄断: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使得它们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将会导致无法竞争的局面,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应对策略1.加强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应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应对两极格局带来的挑战。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提升自身实力:发展中国家应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放来提升竞争力。

同时,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源培养,提高国家整体素质水平,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求。

高一人教八25两极世界的形成

高一人教八25两极世界的形成

2.亚洲:⑴朝鲜问题:分裂与朝鲜战争
分裂?
根源:美苏“冷战”
2004年4月3日,朝鲜金刚山, 2006年,分离50多年 韩国探亲者洒泪告别朝鲜亲人
的兄妹短暂重逢
2.亚洲:⑴朝鲜问题:分裂与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1950-1953):二战后以 美苏冷战为背景的首次大规模局部战 争,造成朝韩长期分裂,加剧了两极 对峙格局。
2.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 义的计划与提高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
A.“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D.越南战争
雅 尔 塔 会 议
形成两极的关键因素?根本因素?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 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形势变) ⑵关键因素(中心力量): 美苏均势 ⑶根本因素: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 利益的矛盾加剧 苏联空前强大 美国独占鳌头 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曾说:“我的一边 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 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 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说明什么问题?
3.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到古巴的导 医生(赫鲁晓夫)正在给病人 弹船只,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 上。 拔牙,说:“我比你更觉得疼。” 苏联要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则坚持 要求撤除导弹。 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 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 天,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 病人(卡斯特罗)口中长满了 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 形似导弹的牙齿,痛苦万状。
掰手腕
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优势在美国
你如何评价“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1)导致世界不安宁或紧张。 (2)客观上积极影响: 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世界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侵越战争 ——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
美国侵越战争历时14年(1961年—1975年),美国 损失惨重:5.6万余人丧身,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 多亿美元。在侵越战争期间,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浪 高过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 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等标语走上 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 罩” 中发表就职演说。
侵越战争的失败标志着美国霸权政策严重受挫
东西方 初步形成的标志——签订《雅尔塔协定》 对峙格 正式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结束的标志——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局
主美 表苏 现争 形霸 式的 含义:P3 时间—— 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 实质(目的)——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序幕——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开始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结束标志——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表现— 政策方面: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德国一分为二
柏林分区占领
争霸表现一:德国分裂,修建柏林墙



• •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 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 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 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 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 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 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 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 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 者被打死。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 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 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 接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成为冷战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还表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根本对立。
材料四: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 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 势力范围之内。 ——引自丘吉尔“铁幕”演说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一.为什么 “对峙”?——“冷战”兴起的原因
1、二战胜利后,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直接原因) 2、国家利益冲突(根本原因) A、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B、苏联为确保东西边界安全,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重要原因) 4、英国对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 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 民联合抗击。
(1950—1953年)
朝鲜战争
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 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四、“冷战”Biblioteka 的“热战”2、越南战争(1961-1975年) 影响?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 梦。今天的美国人还说:“提起越南 战争,我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冷战时期的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 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具有重大影 响的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 采取冷战的方式,长期全面对峙。
要观察冷战时期的世界,首先要聚焦 美苏两级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材料一: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 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 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雅尔塔体系:美苏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冷战: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4.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开始二.美苏冷战1.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2.北约:1949年,美英法《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加剧了“冷战”3.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保加利亚等,为打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4.华约:1955年,苏联,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但美苏没有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德国: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西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线为界,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越南:二战后,越南共产党抗击法国殖民者。

1961年—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前言: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对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对付苏联。

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总结: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3.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1. 共同性质: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都规定了:如果本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显 呈 现 出 缓 和 与 紧 张 、和 平 与 动 荡 并 存 的 局 面 。一 些 地 区 和 国 家 内 部 长 期 以 来 抑
而不发的深层矛盾, 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 使世界动荡不安。世界
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近期
看 , 美 国 仍 将 保 持 世 界 唯 一 超 级 大 国 的 地 位 ,“一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还 将 继 续 下 去 。
三 、两 极 格 局 的 终 结
崩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美
苏两极格局崩溃。
原因: 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是根本原因; 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明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但从长远看,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所不同。第一, 和平过渡。它的
结 束 是 在 没 有 发 生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 是 经 过 长 期“冷 战 ”的 较 量
引起的。第二,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五个力量中心存在

传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传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四章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是如何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1.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

①早在14—15世纪,意大利英国就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6世纪爆发的尼德兰革命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欧洲从封建主义时代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各国反封建斗争,从而使资产阶级在欧洲取得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中得以确立。

②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并完成了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由于以英国为首的西欧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各大洲之首,而世界其他各洲还基本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欧洲对外实行殖民主义政策,征服侵占统治了其他各大洲的大片土地,主宰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2.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①“一战”的一个重要结果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欧洲霸权地位遭到了严重削弱和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英国法国意大利被削弱,而美国日本则大发战争财,国际地位提高。

战后美国企图谋求世界霸权,但受到海军方面仍占优势的英国和在陆军方面仍占优势的法国的反对,欧洲仍然是当时国际舞台的中心,英国法国仍然控制着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②“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沦为瓦砾堆和贫民窟: A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摧毁沦为战败国,国土被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外投资全丧失。

B英国嬴得了战争却输尽了财富,黄金储备几乎枯竭,往日的威风一扫而光。

C法国更是元气大伤。

战争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而且贝当政府的卖国投降使法国国际威望急剧下降。

总之二战为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开始的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动最后扫除了障碍。

彻底摧毁了数百年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第8单元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8单元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联邦德国行“冷战”的表现有( )
③以联合国名义出兵朝鲜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 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这是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 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 表的演说词。他对在二战时 还是盟友的苏联大肆攻击, 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 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 信号。
材料中提到的“铁幕”指的是什么?
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冷战”的最初信号。
“二战”后,美国拥 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 与军事力量。军事上, 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 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 美国白宫 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 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 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 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 美国还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打破美为首的资义世界对社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3、军事上: 成立华约(1955)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以 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原 因: ①二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美苏战时同盟基础消失,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③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④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⑤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根本对立; ⑥二战刚结束,美苏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
1954年,越南
北方解放。图为胡 志明(中)到达巴 黎同法国谈判越南 独立问题。

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三、无形的对抗,有形的伤害——两极对峙造成的影响 1、全面冷战: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 柏林分区占领 德国一分为二
三、无形的对抗,有行的伤害——两极对峙造成的影响 1、全面冷战: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 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 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 碉堡、270个警犬桩。
苏联克里姆林宫
3、社会制度和国, 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 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 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 1945于雅尔塔)
“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 永恒的利益。” ——英国前首相 帕默斯顿(1784~1865)
对峙形式:冷战
相对于“热战”,是一种进步
“冷战”的概念(Cold war)
“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 切对抗形式。 “冷战”对峙:是指二战后美国为代表的西 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 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 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和对抗 局面。


一堵墙硬是把一 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它只是一堵墙 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 居都不能往来 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 越而被处死
三、无形的对抗,有行的伤害——两极对峙造成的影响 1、全面冷战:朝鲜的分裂——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 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朝鲜 战争). ——美国总参谋长布莱 德里利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冷战表现)
美国及其盟国方面
苏联及其盟国方面
“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提 出(1947,3)标志冷战正 式开始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的实施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 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 柏林、布拉格、维也纳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 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 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
思考: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初步形成——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 本框架
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按照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 本原则,重新划分世 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 局,称为雅尔塔体系。
请同学们认真看书,找出雅尔塔体 系形成的背景、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雅尔塔体系的看法。
1)主要特征 全面“冷战”与局部 “热战”相交织,世界长期不得安 宁。 2)主要事件 (1)全面“冷 战”:
①欧洲:德国的分裂(1949)
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 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国分裂的主要标志—— 柏林墙的修筑(1961)
德国的分裂(1949)和柏林墙
德 德意 意 苏志民 志 占主共 联 区和国 邦 共 和 国美英法 占区
2.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战时同盟 关系开始破裂。(战后主要矛盾:美苏矛盾)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 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 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 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 威胁。
3)苏联实力强大,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 政治军事大国。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 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 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控 制整个东欧地区。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5. (2017· 呼伦贝尔市高三模拟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 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 伙伴。”材料表明( B )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新格局形成 D.区域集团化发展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 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 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 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了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快,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 导的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史料应用] (2)《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中说: “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 [学会读史] 第一场热战 ……使冷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结合史料二, 史料二揭示出美苏冷战的特点,即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 概括指出朝鲜问题的实质。 “热战”并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提示:美苏冷战的产物。
跟进自测
4.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 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 此,英国( B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两极世界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

冷战是
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竞争,形成了两个相对主导的阵营。

美国领导的西方国家主张资
本主义和民主制度,而苏联领导的东方国家则倡导共产主
义和社会主义制度。

这两个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
个领域展开了长期的对抗和竞争。

在冷战时期,世界大致被分割为两个主要的阵营:西方阵
营和东方阵营。

西方阵营由美国领导,包括北约成员国和
其他与美国有关系的国家。

东方阵营由苏联领导,包括华
约成员国和其他与苏联有关系的国家。

这两个阵营之间存
在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冲突。

两极世界的形成还与冷战时期的经济格局有关。

美国和苏
联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军事和经济强国。

他们之间进行
着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争夺盟友和影响力。

这导致了全球
的政治和经济分裂,形成了两极世界的格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冷战的结束,两极世界的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苏联解体后,东方阵营的统一性瓦解,西方阵营逐渐扩大。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也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不存在明显的两极世界。

总之,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由于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竞争。

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两极世界的格局逐渐发生了转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共12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共12张PPT)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意识形态差异的竞争和国家利益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为什么不是热战而是冷战?
1.残酷的二战刚结束,世界人民都不想 再陷入水深火热中,美苏也希望尽快恢 复经济。 2.两国势力均衡,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3.核武器的出现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2、转变的过程
材料二: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
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
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 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苏的想法分别是什么?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
他们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演说词(部分):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
〔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 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 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 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 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 都城……(西欧)不仅以 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 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 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 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遏制共产主义 铁幕
强烈谴责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从盟友到对手的演变过程: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
战后西欧日本等国的衰落,美苏国力增强
两国争当世界霸主
丘吉尔“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 出台
(2)世界主要国家力量的对比
西欧 消耗兵力、财力
衰落
美国
大发战争财
企图成为 世界霸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21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21张ppt)

2、表现:
冷战
欧洲:德国分裂(1949) 亚洲:朝鲜半岛分裂(1948)
(重点欧洲) 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热战
(重点亚洲)
亚洲:朝鲜战争(1950 — 1953) 亚洲:越南战争(1961—1973)
3、影响:
(1)积极: 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总体保持和平; ②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亚非拉国家掀起了不结盟运动,促进第三世界崛起。
(2)消极:
①恶化了国际关系(两大阵营对峙); ②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局部战争不断,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
探究: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 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②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③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界各地有驻军;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并拥有占世界3/4的黄金储备量。
杜鲁门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 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 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 事实料力仅3次:主于要(美苏国国联;家二苏战军政后驻治)扎拥在力有欧量世亚界许对上多比最地强区发大;生的19陆变49军年化,苏整联个爆军
高二历史复习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课标及其解读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基础知识梳理
【时空坐标】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的爆发。同时,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 相互借鉴, 推动了世界发展。
二 、两 极 格 局 的 演 变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根 源 于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 20世 纪 50年 代 后 期
起, 世界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 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 欧洲共同体在很多
果, 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表明
()
A.人 民 群 众 是 实 践 的 主 体
B.主 要 矛 盾 决 定 事 物 发 展 的 方 向
C.量 变 是 质 变 的 前 提 和 必 要 准 备
D.新 事 物 具 有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和 远 大 的 发 展 前 途
参考答案: 1.B 2.D
( 责任编辑: 陈盈)
后, 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50年代
后期起, 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美苏争霸中, 双方互有攻
守, 关系时而缓和, 时而剑拔弩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
来了极大的危害, 也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阻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与其针锋相对, 于1955年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必随德国的崛起而破产;
• 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 的矛盾;
• 对侵略战争的制裁无具体措施
对比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雅尔塔体系:
• 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 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 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 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 间的矛盾
6、讨论了联合国问题,就安全理事会的表决程序达成了协议,并 决定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以便成立联合国。会议还决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苏联、美国、英国、中国和 法国。
寇松线Curzon Line
英国外交大臣G.N.寇松向苏俄和 波兰建议的停战分界线。1919年12月8 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 决定重建波兰国家。以民族边界线作 为波兰东部边界,这条线沿布格河划 分波苏边界,在北部把比亚韦斯托克 地区划入波兰版图。波苏战争期间 (1920年4月-10月), 1920年7月11日, 苏俄红军击退波兰干涉军时,寇松代 表英国政府建议苏波以这条界线为停 火线举行和平谈判,在比利时的斯帕 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波苏双方承认寇 松线为波苏边界线,当波军转入反攻 后,波兰政府拒绝承认寇松线。根据 1921年3月18日的《里加和约》,寇松 线以东立陶宛的一部分和西白俄罗斯、 西乌克兰划归波兰。1945年8月16日, 波苏两国签订边界条约,规定两国边 界以寇松线为基础划定。
2)都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3)都建立起了作为体系支柱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和 国际联盟。 2、 不同点: 1)后者比前者更具有进步性。 首先,作为两个体系支柱的联合国和国际联盟有着根 本的区别。 其次,雅尔塔体系第一次将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 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国际关系准则。 再次,在对战败国的处置方面,雅尔塔体系非军事化、 非纳粹化的原则,对德、意、日民主化进程有积极作用。

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

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形成:“北约”、“华约”的成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易错微析美苏冷战中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例题1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的成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华约的建立答案:D解析: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D。

例题2二战后初期,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局面。

“不战不和”的局面是指()A.冷战的两极格局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世界的多极化D.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对峙答案:A解析:二战后的冷战,形成两极格局,美苏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对抗,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局面。

答案A。

1.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和平。

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B. 冷战C.朝鲜战争D.中东战争2.历史上,世界政治格局曾多次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为()A.两极格局B.美国独霸C.一超多强D.多极化趋势3.某班开展“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探究活动。

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A.《共产党宣言》B.十月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北约”“华约”的建立4.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崛起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D.欧洲走向联合1.【答案】B【解析】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B。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两极格局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及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等,对于两极格局形成相信很多朋友也是有很大的疑问。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为协调彼此行动,斯大林(苏)、丘吉尔(英)和罗斯福(美)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多次举行会晤。

随着战争局势的日益明朗,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几次会议上,三国首脑就联合国的建立、处置德国等问题最终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这些协议是以雅尔塔会议为中心确定的,其内容和具体实施构成了战后世界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新划定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及委托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评价:雅尔塔体系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进步性。

但是,雅尔塔体系具有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定》。

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2、二战后的美苏力量和关系的变化二战后西欧列强普遍衰败,而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则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苏联的军事实力也迅速增长,成为唯一可以抗衡美国的国家;美苏由二战时的合作关系走向战后对抗。

华约和北约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建立(12国、西欧和北美针对苏联)1955年,《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统称《华约公约》签订,以苏联为首的7个国家社会主义建立(8国,东欧和苏联,抗衡北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德国、朝鲜的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基本史实。

2、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

3、运用: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和设置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教学过程】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问:二战结束后,美苏为何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的敌对关系?英国前首相帕默斯顿曾说过一句外交名言:“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苏关系的变化当然首先是共同的敌人消灭了,也就失去了结盟的基础;其次,是战后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美苏两国之间产生巨大的利益冲突。

接下来我们战后国际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又导致美苏之间什么样的利益冲突。

1、力量对比资本主义世界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经济:工业产量占53.4%;黄金储备占74.5%出口贸易占32.4%;工业产量占53.4%;黄金储备占74.5%出口贸易占32.4%。

军事: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

政治:控制操纵联合国由此看,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既然美国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那么战后它想怎么做呢?看材料: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从材料中看,美国战后有何野心?(美国在妄图依靠本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

)那么美国的野心是否能够得逞?为什么?不能,因为它的野心遭到来自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阻碍。

社会主义世界苏联: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战后苏联军事实力: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9390万发炮弹;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战后初期年均生产4万架飞机。

由此看,苏联虽在二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仅次于美国,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战后苏军驻扎在从欧洲中部的易北河到亚洲的三八线的广大地区。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美国的称霸的道路上遭遇到苏联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存在差异的劲敌,所以对苏联必须采取强硬的遏制政策。

那么,美国如何遏制?能否运用战争手段将苏联消灭?当然不能原因:(1)、大战刚歇,人心思定。

(2)、苏、美势均力敌。

2、方式:“冷战”:“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二、形成---美苏“冷战”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这是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演说词。

他对在二战时还是盟友的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2、形成“冷战”就是不打仗的战争。

那么除了打仗之外还可能有什么形式的较量呢?政治、外交手段、制造国际舆论、经济封锁和制裁等等。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节课中到底有哪些除了大打出手之外的争夺方式。

美国--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中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美国为什么要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什么?A.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B.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 诱引东欧各国,孤立打击苏联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为了推行冷战政策,美国不仅在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而且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

军事:北约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苏联--政治: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苏联帮助东欧各国发展党组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同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

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其目的是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军事: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三、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一)消极影响:两强相争,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核威协) ,形成全面“冷战”和爆发局部“热战”的局面。

1、全面“冷战”全面“冷战”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

(1)德国分裂:◆背景: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冷战”是不是一定没有武力对抗?在全面冷战的同时,在亚洲也出现了一些局部“热战”(3)古巴导弹危机:一度接近核战争的边缘◆原因:古巴独立后,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1962年7月下旬开始,秘密向古巴运送进攻性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10月中旬,美国根据U2型飞机的侦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

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撤出进攻性武器,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热势。

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2、局部“热战”亚洲:出现了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1950、6~1953、7)1950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①背景: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内战。

②概况: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③特点: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侵越战争(1961~1973年)◆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

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时间:1961年—1973年◆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板书设计】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二、形成---美苏“冷战”三、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本课小结】所谓雅尔塔体系是指苏美英三大国在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后反思】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