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俗乐的政治意识形态化_从鼓吹乐所见_渡边信一郎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质量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模块综合质量检测(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文学上,“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根据当代学者胡旭的研究,中国文学自觉有以下标志:标志之一是张衡《归田赋》的出现。
张衡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二京赋》。
该赋的主旨是讽谏帝王公侯节俭,但这篇花费巨大精力所作的大赋,于政教却丝毫无补。
面对着朝政日非、江河日下的局面,其道家思想开始抬头。
《归田赋》中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恬淡情趣。
赋中分明已有一个抒情主人公在,自我意识加强了,个人价值得到了关注。
此后,抒情小赋不断出现,辞赋成了文人抒情写意的工具,实现了文学的自觉。
标志之二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大约在桓、灵之世,出现了一批文人五言诗,其代表就是选录于《昭明文选》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人的自觉”。
“十九首”的内容不外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两个方面,诗人们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前途的渺茫,抒写了羁旅愁怀和离别相思,情调是悲哀而深沉的,这些慨叹正是对人生的执着与重视。
“古诗十九首”的抒情十分真实强烈,作者们对自己的种种情感,毫不掩饰,一寄之于诗。
这说明古诗的作者们不再把文学作政教的附庸,而是为满足自己的抒情需要进行创作;人的主题鲜明了,文学成了表现人生、人的命运、人的心灵的文学。
标志之三是散文创作方面新面貌的出现。
首先是各体散文的长足发展。
以文体而言,碑、铭、诔、箴、书、笺、檄、策、令、议、记、嘲、谒文、连珠等,种类繁多。
其次,东汉中后期散文逐渐趋向整齐华美。
一是在句式、音节、辞藻、用典等方面做文章,着力创造出一种形式美;二是讲究散文风神的飘逸与灵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材料二: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影响愈加广泛。
高中历史 2021届小题必练1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生版
1.(2019江苏,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2.(2019浙江选考,8,2分)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
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1.薛福成晚年曾提出“工体商用”的思想,他认为“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
郑观应也认为应“以工翼商”,“若有商无工,纵令地不爱宝,十八省物产日丰,徒弃已利以资彼用而已”。
材料表明()A.爱国实业家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B.实业救国思想已成为社会的共识C.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D.甲午战争推动商业立国思想发展2.梁启超认为,我国救亡之道,唯有变法自强。
所谓变法,其根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这一切要取得成功,就在于变官制。
据此可知,梁启超的变法主张()A.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热情B.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C.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极力阻挠D.触及政治制度层面的问题3.19世纪末,维新派郑观应曾提出“造机器,则始得机器无穷之妙用也。
各种机器自能制造,则各种货物亦自能制造。
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仍售于人,不致全以利权授外洋矣”。
据此可知,郑观应的主张()A.直接推动洋务运动兴起B.体现了晚清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C.表明“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掌握制造技术的工匠可以获得科甲出身,被批判为“过于失体”。
这主要是因为()A.自强求富主张受到社会批判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外国冲击C.重农抑商观念占据主导地位D.传统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5.鸦片战争,中西会面。
韩国文学史考试重点整理汉语版
三国统一新罗时期国文诗歌:口传歌谣——《井邑词》现存的百济唯一一首乡曲乡歌1. 四句体:《薯童谣》(薯童—百济武王)《风谣》2.八句体:《慕竹旨郎歌》(得乌谷)《处容歌》(处容郎)3.十句体:《祭亡妹歌》(月明师)《彗星歌》(容天师)《愿往生歌》(广德)《怨歌》(信忠)《赞耆婆郎歌》《安民歌》(忠谈师)《千手观音歌》(希明)《遇贼歌》(永才)《普贤十原歌》汉诗:《黄鸟歌》(高句丽琉璃王)《咏孤石》(宗法师)《返俗谣》(薛瑶)《愤怨诗》(王巨人)崔致远—初期:《秋夜雨中》《献高太尉》中期:《古意》《寓兴》后期:《蜀葵花》《熊津公山城》《题伽倻山读书堂》说话:《朱蒙神话》《温达与平江公主》《薯童和善花公主》《都弥说话》《嘉实-薛氏女说话》《延五郎与细乌女》《旁㐌說話》佛教说话:《调信之梦》《善率还生说话》《金现感虎》寓话:《花王戒》(薛聪)纪行文:《往五天竺国传》(慧超)传记小说(志怪小说):《竹筒美女》《手插石楠》《老翁化狗》《仙女红袋》(双女愤)高丽时期(一)国文诗歌(1)景几体歌(景几何如歌,别曲体)*《翰林别曲》(诸儒)——现存最早的景几体歌《关东别曲》《竹溪别曲》(安轴)《霜台别曲》(权近)(2)高丽歌谣(俗谣,丽谣,高丽长歌,高丽歌辞)《青山别曲》《嘎西里》《西京别曲》《满殿春》《双花店》《履霜曲》《悼二将歌》《动动》《思母曲》《郑瓜亭曲》《郑石歌》《处容歌》《留库毂》等(3)时调(又称短歌)* 源于新罗乡歌,和景几体歌,高丽歌谣(后成为朝鲜时代代表性民族格律诗)《何如歌》(李方远)《丹心歌》(郑梦周)《怀古诗》(吉再)(二)汉诗初期——《大同江》(郑知常)《结绮宫》(金富轼)《장생의칠석시에화답함》(李毂)《骊江迷怀》(李穑)中后期—(1)海左七贤派:이인로(李仁老) 임춘(林椿) 오세재(吳世才) 조통(趙通) 황보항(皇甫抗)함순(咸淳) 이담지(李湛之)①李仁老:《续行路难》(注:渴望扣开天门,借天河之水以洗刷污浊的世界)《行路难》《山居》②林椿《致友人》(2)李奎报1)《闻郡守数人以赃被罪》《손한장이다시화답한시의운을빌어》《중이파계하고형벌을받았다는소문을듣고》《고양이를꾸짖으며》2)对社会最下层(特别是农民)的悲惨生活和不平待遇表示深切的同情《동문밖에서모내기하는것으로보고》《新毂行》《代农夫吟》《闻国令禁农饷清酒白》*《东明王篇》(《东国李相国集》第3篇):由282句构成,是韩国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民族英雄抒情诗)(3)李齐贤——《马上》《고향생각》《蜀道》《8月17日放舟向峨眉山》《登峨眉山》《诸葛孔明祠堂》《미주에서》《黄河》*词《太常引·暮行》(栖鸦去尽远山青。
论曹丕的时代对诗歌本质的全面把握
小 说这 样
的 文 学 体 裁 具 有 观 赏性 质
是 作 为 一 种 审 美 对 象 而 被 创造 出 来 的
但 当 时 人 们 对 之 认 识 的 目的 是
为了 抨 击 它
经
》
、
否定 它
,
以 此来 企 图 说 明 立 于 正 统地 位
,
,
具有
“
诗 教 ” 巨 大 作用 的 诗 ( 主 要 指 《 诗
论 曹 王 的 时 代 对诗歌本 质 的全 面 把握
胡
大
雷
鲁迅 先 生 在
训
,
《
魏 晋风 度及 文 章 与药 及 酒之 关 系
,
》
中说
fo r
“
,
“
诗 赋欲 丽
,
”
是
“
说 诗 赋 不 必 寓教
`
反 对 当 时那 些 寓 训 勉 于 诗 赋 的 见 解
,
,
用 近代 的文学 眼光看 来
( A
r
曹不 的 一 个 时 代 可 说是
。
作品 )
。
,
当 然 不 应该是 一 种 审 美对 象
,
不 应该 具 有 观赏性 质 的
,
这 就 是 曹 王 的 时代 之 前人 们
的观 点
我 们在 前面 讲 过 一起的
,
文 学 艺 术 最 初 是 与 物 质 生 产 合为 一 体 的
,
是 与 物 质 生 产 的 实 用 目的 联 系 在
,
随 着 生 产力 的 发 展 和 社 会 分 工 的 出 现
的 观 点 是 曹王 在
典论
。
·
论文
日本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据 李 喜 所根 据 有 关 资料 统 计 ,赴 日留学 大致 情 形
是: 1 8 9 6年 l 3人 ;1 8 9 8年 6 1 人; 1 9 0 1 年2 7 4人 ; 1 9 0 2年 6 0 8人 ; 1 9 0 3年 1 3 0 0人 ; 1 9 0 4年 2 4 0 0人 ;
1 9 0 5年 8 0 0 0人 ;1 9 0 6年 1 2 0 0 0人 ; 1 9 0 7年 1 0 0 0 0
往 往 又语 焉 不详 。 如 果 从 中 国译介 、 传 播 和 接 受 马 克 思主义 文 艺理 论 的历史文 化 语境 中去 分析 、 总结
马 克思 主义 文艺 理论 中 国化 的历 史经验 与教 训 , 不 仅 可 以引领 我们 重 回历史 现场 , 还 能对 问题 的症 结 有 更清 晰 的认 知 。 日本 作 为 西方 近 现代 思想 向中 国传 播 的一 个重 要 中转站 , 在 中 国的马 克 思主义 文
福本如屠夫二郎辑译的冈泽秀虎的新俄普罗列塔利亚和夫强调理论斗争主义追求一种纯粹的无产阶文学发达史新兴文艺社1930年7月青野季吉级意识和革命意识主张严格区分纯粹与不纯的革的普罗列塔利亚艺术概论新兴文艺社1930年命意识与革命分子其研究方法主要是从想象性的7月片纲铁兵的普罗列塔利亚小说作法新兴观念而非具体的现实出发忽视了无产阶级面临的文艺社1930年7月桥本英吉的普罗文学与形具体问题而埋头于理论原则的发展与运用在阶级式胡行之辑译乐华图书公司1934年1月小斗争中重视知识分子的领导而忽视民众的作用
作者简介 : 黄念然 ( 1 9 6 7 一) , 华 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博 士生 导师, 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基金项 目: 2 0 1 1 年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 ( 1 l &Z D0 7 8 ) 。
《襄樊学院学报》2010年总目次
…
进 ( o・1) 1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蒋 少华 ( 2・ 5) 1 0
刘海 燕 ( 2・1) 1 1
关于《 三国演义》 评点研 究的再思考 ………………- ……………- ……………………………………
刘克非, 廖育武. 李春平 , 1 ・ 5 等( 1 o )
三国历 史文化研究
刘备的祖辈 、 妻妾后妃和子孙述考
。
・ … … … … … … … … …
从《 周易注》 看宋忠的易学思想( ……………・ 中) …………………………………………………・ ……………………………………・ ………・ ……- ………………
…
…
…
…
…
…
…
…
-
襄阳地方历史文化研究 。l l
汉宋襄阳习家池考辨 …- ・ …………………………………………… …………………………・ ………
元 、 、 习 家 池 考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 清 … …
余鹛飞( 3 ) 1・ 0
・ ・
…
…
…
…
…
…
…
…
…
谭 良啸 ( 0 ) 3・ 5
余鹏飞( 3・1 3)
从《 周易注》 看宋忠的易学思想 ( ) ……………… ……… …・ 下 ………………………………・ …一
论 孙刘 联 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湖北、陕西、海南、贵州)
第一章 鲁迅研究四题知识点名称内容如何看待鲁 迅在传统批 判中的偏激★★★1.鲁迅的《狂人日记》 中 ,通过狂人之口 ,把中国历史 、文明高度概括和比喻为(“吃人的筵席 ”),而 传统中国就成了(“安排人肉筵席的厨房 ”)。
2.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于传统一要(批判),二 要(继承),三要(转化)。
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 化了中国人★★3.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也说过, 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
4.鲁迅在《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中指斥(梁实秋)是资本家的乏走狗 。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5.“倚徙华洋之间 ,往来主奴之思 ”,说的是一类人——(西崽)。
6.早在上一个世纪初,鲁迅就明确科学的提倡必须顾及(致人性之全),反对在崇奉科学和物质文明的 同时 ,忽略精神的解放和重建。
7.“借众以凌寡 ,托言众治 ,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是( 民主)异化的结果。
8.(名词解释)文化现代性鲁迅这里衡量的“现代性 ”,不是单纯计量物质的发展程度 ,也不能简单地“ 以富有为文明 ”,最主要 的指标 ,还是要看有无高度发展的健全的人文环境 ,能否让人享有充分的精神独立与自由 。
只有“立 人 ”才能最终“立国 ”。
9.(简答)简述鲁迅眼中“西崽 ”的特点。
答 :这群“西崽 ”觉得洋人势力 ,高于群华人, 自己懂洋话 ,近洋人 ,所以也高于群华人 。
但自己又 系出黄帝 ,有古文明 ,深通华情 ,胜洋鬼子 ,所以也胜于势力高于群华人的洋人, 因此也更胜于在洋 人之下的群华人 。
鲁迅《呐喊》 、《彷徨》 的文学史地位★★★★10.鲁迅自己曾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11.茅盾 1923 年写(《读<呐喊>》)中 ,就评论说:“在中国新文坛上 ,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
12.中国现代小说,主要表现为(从鲁迅这里开始)、(在鲁迅这里成熟)、(鲁迅的作品是中国现代各体 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
晋北鼓吹《八大套》探幽
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摘 要:晋北鼓吹,是遍布晋北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组织与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总称,是山西民间吹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国吹打乐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八大套》是晋北鼓吹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套曲,由《青天歌》套、《扮妆台》套、《推辘轴》套、《十二层楼》套、《大骂渔郎》套、《箴言》套、《鹅郎》套和《劝金杯》套组成,结构庞大,曲情多变,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韵味,是祖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
2006年,晋北鼓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而引起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保护工作也将面临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在拓宽晋北鼓吹及其代表性著名套曲《八大套》音乐研究视界的同时,为拓展中国民间吹打乐研究的分支学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晋北鼓吹;八大套;曲牌由来;音乐特点晋北鼓吹《八大套》探幽◎ 卢补良位于山西北中部的忻州,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南踞中原,北控大漠,素有“晋北锁钥”之称。
长久的文明积淀,也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异常浓厚、丰富和色彩鲜明的八音音乐文化。
1960年8月9日,我就降生在这样一个荡满民间音乐文化的“中国八音之乡”——忻府区解原村,从小耳濡目染,听熟了“八音”的音乐,唱熟了“八音”的音调。
于是,孩提时的我便在不知不觉中惹上了“八音瘾”。
16岁时,正式师从同村八音世家著名传人武贵兰先生学习晋北鼓吹,从此走进了八音艺术——晋北鼓吹的神圣殿堂,成就了我的唢呐人生,至今已走过近半个多世纪。
一、晋北鼓吹的前世今生晋北鼓吹,亦称晋北鼓乐、晋北八音会,民间俗称“鼓班”、“响工”,晋西北一带则称“鼓匠”“鼓上家”,是遍布晋北城乡(尤以忻府、五台、定襄、原平为最)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组织与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总称,是山西民间吹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国吹打乐中亦占有重要地位,与浙东锣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潮州大锣鼓等并驾齐驱,跻身于中国民间传统吹打乐之林。
小议曹魏乐府的转型
小议曹魏乐府的转型作者:赵明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1期内容摘要:在社会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乐府在曹魏时期发生了重大的转型,减弱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特性,将文人乐府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改制了乐府原有的面貌,将乐府带向了新的境地。
关键词:乐府转型政治一.曹魏乐府转型的表现文人乐府在曹魏时期达到全盛。
文人乐府并不是开始于曹魏时期,两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例如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班婕妤和东汉时期的傅毅、张衡、蔡邕和辛延年等。
不同的是这些文人创作的乐府并没有跳出民间五言乐府诗的樊笼。
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因袭民间乐府而来的,完全没有对乐府做出明显的改变,乐府作品的内容也缺乏个性,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还很少。
所以文人创作乐府的风气不是很兴盛。
到了曹魏时期的文人乐府则就是另外的面貌了。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三祖陈王领衔创作乐府,所创作的乐府作品都数十篇,同时他们周围还聚集着一大批文人,使文人乐府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此时的文人乐府倾向于雅乐,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情怀,如曹操的《龟虽寿》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同时乐府作品追求语言的绮丽华美,如《诗薮》中写“子建《明都》、《白马》、《美女》诸篇,辞极赡丽,然句颇尚工,语多致饰,视西汉乐府,天然古质,殊自不同”,说明了当时曹植乐府雕饰的华美,也说明了当时文人乐府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现象。
曹魏文人大都以旧曲作新辞来创作乐府,达到了乐府体裁之大备。
汉末动乱,音制尽失。
《晋书·乐志》记载“汉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乐章亡缺,不可复缺。
及魏氏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河南杜夔,能识旧法,以为军谋祭酒,使创定雅乐”。
又曹植的《鼙舞歌》序云:“汉灵帝西园鼓吹有李坚者,能《鞞舞》遭乱西随段煨,先帝闻其旧有技,召之。
坚既中废,兼古曲多谬误,异代之文,未必相袭,故依前曲作新歌五篇”。
所引材料指出了当时由于懂音乐旧曲的很少,魏乐府以旧曲作新辞的情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乐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乐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中国乐律理论是汉族音乐发展史上发生的重要成果,既是汉族音乐形式上的认识,也是汉
族音乐心理、社会观念的真实写照,在乐学的发展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中国乐律理论的发展主要有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律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李颀、杨朱、徐坚等,他们的理论充分发挥了古代乐律认知的千钧一发,深刻影响了中国音乐理论的发展。
李颀,北朝时期乐学家和诗人,他是《洪武歌谱》和《周颂》的作者,被誉为“音乐史上
的第一任总理”,他认为“音乐是由文调构成的”,把音乐分为和调、男调、女调,其中男调
包括刻音、基音,女调包括大调、小调等,规定男调只能以英雄歌式表现,女调只能以宴乐歌式表现,他也为音乐和文章的配合提出了许多规定。
杨朱,晋末乐学家,乐理学家,他的《乐府疏证》及《乐章大略》开创了科学的章法体系,将现代乐理的概念引入汉族音乐,并对汉族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提出发展和完善的构想、设想和要求,他把汉音乐系统认识地分为六调:大调、秩髻、慢调、腰调、散调和演变调。
徐坚,晋末重要乐学家,他的定音《徐氏乐章》以直观形象的说明见解把汉族乐学的概念
具体把握,他的理论把六调的乐译法整合起来,把调式的发展概念落实具体有特色和大胆
地表演,徐坚除了把乐谱发展到六调之外,他还把模仿曲划分为了长模仿曲和短模仿曲,
同时介绍了“活式”,是音乐表现形式上的重要创新,对古代中国乐律理论具有极大的影响。
在音乐理论发展史上,以上三位乐学家及其理论对中国乐律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理论不仅丰富了古代中国乐律的认知,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典音乐的走向,是古
代中国乐律理论发展的贡献者。
狂欢与嬉戏台湾诗人管管的语言喜剧
在台湾现代诗的脉络里,管管即使不能算是一个异数,也无疑是一位独树一帜的开拓性诗人。
从1950年代末起,管管的写作就处在某种“前沿”的状态,动用了东西方文学艺术中众多资源,以激进的探索精神将汉语诗推向一种兼有狂欢与童趣的鲜明风格。
在《创世纪》的诗人群体(特别是痖弦、商禽、洛夫等)所汇聚而成的超现实主义潮流中,管管以其最具诙谐感和戏谑感的倾向,突出地实践了日后渐成显学的后现代写作。
从这个角度而言,管管在写作上的突破性或超前性使得他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成就和地位长期以来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所以,尽管对管管诗的评论和研究不算太少,但如何发掘管管作品中更为丰富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仍然是可以继续推进的任务。
一、超现实的狂欢及其社会指向在研讨班第5期《无意识的各种形态》上,拉康沿着弗洛伊德在《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中的论述,着重讨论了笑、笑话和玩笑的话题:“弗洛伊德说,在笑话中让我们开心的——而这正与我之前称为着迷或换喻魅惑的具有同样功能——是我们感觉到说笑话者禁制的缺失。
”[1]114“禁制的缺失”意味着大他者能指权威的下野,也就是说,符号秩序呈现出紊乱的面貌,致使能指元素本来可能具有的崇高或神圣特性发生变异,沉溺于怪诞、卑俗或嬉闹之中。
正如巴赫金在谈论拉伯雷小说中狂欢(carnivalesque )美学的收稿日期:2020-07-15本刊网址·在线期刊:http :///jhxs作者简介:杨小滨,男,上海人,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E-mail :****************。
狂欢与嬉戏:台湾诗人管管的语言喜剧杨小滨(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台北11529)摘要:管管诗中的修辞特征与文化精神,可以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符号学及其他当代理论视角来观察。
管管的超现实美学往往与狂欢风格融合在一起,以怪诞卑下的方式冲击了原本神圣的符号。
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可以一窥管管诗学中向怪诞与肉体的降格具有怎样的颠覆性潜能。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PPT优秀课件
二、兼收并蓄的文化新成就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科技成就
时间
文学
书法
绘画
科技
魏晋 南北朝
(1)以曹操父子 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2)东晋陶渊明 田园诗 (3)南朝骈文 (4)南北朝民歌
东晋“书圣”王羲 之 隶书、草书、行 书、楷书等各种 书体均已完备。
东晋出现专职画家 代表:顾恺之 (“以形写神”, 《女史箴图》《洛 神赋图》)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西汉
儒学独尊
一、多元活跃的文化新格局
东汉
魏晋 南北 朝 隋朝 唐朝
唐中期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 东汉末,道教产生
贵儒、尊道 魏晋玄学
三教合归儒
三教并行
儒学复兴
明成化帝朱见深《一团和气图》
宗教:精神慰藉、情感宣泄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 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 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 人们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 平安。
观音菩萨形象由男性变为女性
佛教盛行的原因: 统治阶级的扶持;社会动荡,人民寻求寄托;佛教本身具有欺骗性, 宣扬来生幸福;经济利益驱使;佛教本土化。 危害: 广修寺庙,耗费财物;争夺劳动力,影响财政收入;威胁中央集权。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
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三、合和共生的交流新盛况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特点? (1)交往范围广(对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广泛) (2)交往领域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 (3)交往渠道多(官方、民间、贸易、宗教等) (4)双向学习,兼收并蓄
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小班鼓吹乐初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小班鼓吹乐初探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而要实现文化自信,就必须要注重充分的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中主要针对杨小班鼓吹乐初探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小班鼓吹乐文化自信哈尔滨音乐学院/王蕾艺术研究 非遗拾遗 2020·6日知录上说:“鼓吹,军中之乐也,非统军之不用。
今则文官用之,士庶用之,僧道用之。
金革之器,遍于国中。
”东北的鼓吹乐与全国的鼓吹乐同属一脉。
杨荫浏先生说:“他们既有着继承关系,又有各自发展,自由分开的关系。
”据《后汉书·高丽传》记载,汉武帝刘彻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古地名),赐鼓吹伎人。
”这是史籍中目前关于鼓吹乐传入东北的最早记载。
根据笔者的走访与调查,发现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存在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小班鼓吹乐棚。
杨小班鼓吹乐棚形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创始人杨殿甲于1904年扶余开棚,1919年在肇州县创立名号至今。
百年间,杨小班鼓吹乐棚由最初的一人发展到第二代的7人,第三代10人,第四代5人,第五代4人,伴随着杨小班鼓吹乐棚历史的演变,点点滴滴并非像编年体一样简单枯燥,而是充满着动人的细节和迷人的线索———记录了大东北的历史缩影和肇州县移民的故事。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民间音乐发展演变的微观样本,并呈现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社会横切面。
一、杨小班鼓吹乐起源根据第三代传承人杨成伟老师的口述,在他小时候经常跟随着他的父亲和爷爷(杨殿甲)也就是杨小班第一代传承人一起“上活儿”。
杨老师说:他小的时候,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当时还没有成立新中国。
他印象较深的是他9岁的时候,一位姓潘的地主家过60大寿,想请鼓吹乐班前去助兴,当时这家主人的家丁找到了杨殿甲,就把他们一行人带到了祝寿现场。
而往来的宾客及主人一看来的除了杨殿甲,其余的都是年轻的小孩子,大的也不过十几岁,便唏嘘不断。
西晋乐制新变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西晋乐制新变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贺威丽
【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17)003
【摘要】与曹魏乐制相比,西晋乐制新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统合南北乐署、乐人;乐律“标准器”制作及校正;清商乐的整理与雅化;“新声辞”雅乐制作;鼓吹署隶属太常.西晋乐制新变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礼乐歌辞创作的兴盛;文人乐府诗创作的繁荣;强化了文学创作中的摹古倾向;促进了诗歌语言、形式的变化;促成了乐府诗批评的兴起.
【总页数】6页(P49-54)
【作者】贺威丽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文学理论在西晋的新变——儒道调和——以“旁观者”葛洪为中心 [J], 罗佳艺;段祖青
2.西晋的礼乐对文学的影响 [J], 李茫茫
3.论梁武帝时期的乐制变革及文学影响 [J], 贺威丽
4.接受与影响:论二陆与西晋文学 [J], 刘运好
5.接受与影响:论二陆与西晋文学 [J], 刘运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乐府风格论
汉乐府风格论王运熙邬国平乐府诗是汉代文学苑圃里一丛异彩映人的奇葩,它们中的艺术精品,经过不同时代、怀有不同审美意识的批评家反复品鉴,获得了充分的肯定,从而显示出自己永恒的艺术活力。
汉代乐府诗的产生与流传同朝廷的音乐机构有直接的关系。
汉初设有太乐官署,掌管雅乐。
至武帝又出现新的变化,《汉书・礼乐志》和《艺文志》分别都有武帝“立乐府”的记载,乐府是掌管俗乐的官署。
从此,朝廷乐官并有雅、俗两部。
这既是健全汉朝礼乐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发展艺文事业的一件大事。
这种机构的主要职能除了制订乐谱、训练乐工、配乐演唱以供统治者各种仪式和娱乐的需要之外,还要广泛征集歌词。
雅乐的歌词主要出自上层人物之手,俗乐的歌词主要采自各地风谣,即所谓“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汉书・艺文志》)这些为乐府机关配乐演唱的歌词即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西汉末叶,哀帝裁并乐府机关,以行政手段扶植雅乐,抑制俗乐,然而,社会普遍的重视乐府、嗜好俗乐的风气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东汉朝,各类乐府诗依然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从而使乐府文学得到了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现存两汉乐府见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及杂曲歌辞中。
郊庙歌辞为刘邦姬唐山夫人和司马相如等文人所作,鼓吹曲辞有少量民间歌谣,相和歌辞与杂曲歌辞主要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四方风谣和一部分文人及乐工写的接近民歌风格的作品。
自然,即使是民歌,有的也已经过乐工的整理、加工、润色,与当时劳动人民口耳传承的本色歌谣已不完全一样。
这几部分汉乐府,体制、内容、风格都具有不同的特点(相和歌辞与杂曲歌辞较多一致的地方,可把它们视为一类),而文学价值最高的是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一些比较完整的作品。
本文拟对汉乐府风格作一比较全面的阐说,而文学成就突出的那部分作品又是我们论述的重点。
一汉乐府名分四门(郊庙、鼓吹、相和、杂曲),实归三类(相和、杂曲性质相似),各类作品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它们不同的用途和演奏特点,而这又赋予了它们各自某些基本的风格特征。
中国古代“鼓吹”考略
作者: 杨浩
作者机构: 江西省婺源县博物馆 助理馆员
出版物刊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页码: 31-36页
主题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 鼓吹乐 鼓吹署 黄门鼓吹 鼓吹令 批评指正 前后部鼓吹 俗乐 学识水平 太常
摘要: 鼓吹,好似一朵奇葩,曾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大放异彩,自汉魏、迨唐宋、及明清,翻开历代史志,我们都能寻觅得到她那闪烁的倩影。
铿锵的鼓点,悠扬的箫音,好似就在耳旁缭绕回旋,余音不息。
本文拟就纵横二方面对“鼓吹”作番考略工作,限于学识水平,定有谬误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汉魏六朝间鼓吹乐的分类综述
汉魏六朝间鼓吹乐的分类综述
王怡康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鼓吹乐,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乐种,从最初产生到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类型,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相关著作中,对于这一乐种的分类方法多而不一.本文就尝试对建国以来音乐实史著作以及论文中涉及汉魏六朝间鼓吹乐分类的部分进行综述.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王怡康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06级中国音乐史,河南,开封市,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汉魏六朝音乐赋命名、分类及范畴研究 [J], 孙鹏
2.南朝鼓吹乐分类之辨析 [J], 于雨琴
3.建国以来山东鼓吹乐研究综述 [J], 孙航;王鲁彦
4.汉代鼓吹乐分类之辨析 [J], 于雨琴
5.简述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新词及其分类 [J], 王云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国时期的文学批评与文艺思潮
三国时期的文学批评与文艺思潮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随着战争的加剧和政治制度的动荡,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和创新。
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文学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他们的贡献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三国时期的文学状况三国时期,由于战争频频,社会动荡,使文化交流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珍品。
三国时期没有出现过像先秦、汉代那样繁荣的文学盛世,但文学在这个时期却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发展。
在散文方面,三国时期的散文基本上仍沿袭着汉代的传统。
东汉末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动荡的加剧,散文内容涉及的方面更广泛,学术性、哲学性、文化性、政争性的篇目增多,但是思想及文学性质同前代一样。
随着文人“清虚无为”思潮的兴起和文化人才的汇聚,散文的形式和风格逐渐多样化,逐渐有了局部的起色,可是总体上仍然没有那种“雄韬伟略”的呕心刻骨,文学界的繁荣景象再也看不到。
在诗歌方面,三国时期的诗歌,受到了汉朝诗歌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诗人,往往是文艺兼备,名利兼得。
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陆逊、孔融、曹操等人,都是三国时期有影响的文学巨擘。
诗歌对于三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成为了三国着墨最多的文学形式。
从诗歌的题材来看,三国时期的诗歌除了政治、战争等题材外,也出现了不少的田园诗和山水诗等田园风格作品,细腻婉约,柔美清新,流传至今。
(文艺性)另外一方面,由于三国时期的动荡和人才荟萃,自然孕育了许多文化人才和文学批评家。
二、三国时期的文学批评1. 贾谊贾谊是西汉末年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汉朝以来文学流派的发展,以及鼓励儒家学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新书》中,贾谊对文学流派的分类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文学应该牢记朴素、自然的宗旨,呼吁文人要在文化、品德上进行全面的涵养,并强调文学需要向现实生活借力,着眼社会实践,更要重视文学的娱乐性。
贾谊的这些文学批评思想,对后来各种文学学派的孕育与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官渡也。,,汉第五曲5翁离6,今第五曲5旧邦6,言曹公胜袁绍于官度,还谯收藏士卒死亡也。,,汉
20
第31卷第10期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第六曲5战城南6,今第六曲5定武功6,言曹公初破邺,武功之定,始乎此也。,,汉第七曲5巫山高6,今
有所思应帝期惟庸蜀期运集12嗣丕基拔江陵
芳树邕熙天序于穆11克淮南受魏禅
上邪太和大晋承运期惟大梁15平瀚海宣重光
君马黄金灵运10定汝颍哲皇出
雉子班于穆我皇13圣道洽平东夏
圣人出仲春振旅14受魏禅擒明彻
临高台夏苗田16服江南
远如期仲秋狝田17刑罚中
石留从天道18远夷至
务成唐尧19嘉瑞臻
宫廷音乐中居有正式的位置,是在后汉王朝,其进而变为宣扬王朝权力正统性来源的工具亦即政治意识形
态化,则发生在曹魏。本报告即拟对这一变化过程及历史特征略作阐述。
一
汉代宫廷音乐制度的整备,是在后汉第二代皇帝明帝时期。这种音乐制度,总称为/大予乐0,由大予
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乐、百戏等四类组成。在这之后,中国古代的乐制就是以上述后汉四类乐中的/大
在这里作为问题的,则是记载中所见北周宣帝在位时开始改变短箫铙歌,使之讴歌王朝创业故事和宣扬王
朝权力的正统性和文德、武功这一点。
兹请参照根据5宋书#乐志6、5隋书#音乐志6的记载而制成的/历代鼓吹乐乐曲名表0。这里所列
举的三国时期魏朝以后的曲名中,短箫铙歌诸曲所填新歌辞,清楚地显示出了讴歌王朝创业故事和文德武
第七曲5屠柳城6,言曹公越北塞,历白檀,破三郡乌桓于柳城也。,,汉第八曲5上陵6,今第八曲5平南
荆6,言曹公南平荆州也。,,汉第九曲5将进酒6,今第九曲5平关中6,言曹公征马超,定关中也。,,汉
第十曲5有所思6,今第十曲5应帝期6,言曹文帝以圣德受命,应运期也。,,汉第十一曲5芳树6,今第十
一曲5邕熙6,言魏氏临其国,君臣邕穆,庶绩咸熙也。,,汉第十二曲5上邪6,今第十二曲5太和6,言魏
2. School ofHistory, 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 Shanghai200241, China)
Abstrac:tIt is in theEasternHanDynastywhen popularballad, as a kind ofbanquetmusic, possessed an off-i
予乐令0条本注,大予乐令是属于太常府的官署/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0。
大予乐、周颂雅乐为大予乐令所直接掌管。/大予乐令0条刘昭注补所引5汉官6称:/员吏二十五人,其二
人百石,二人斗食,七人佐,十人学事,四人守学事。乐人八佾舞三百八十人。0可知大予乐令之所属,除了
二十五名职员之外,还有乐人、舞人三百八十名。
时,仍在民间继续传唱同时也作为宫廷飨宴音乐的二十二曲短箫铙歌中的十二曲乐曲仍在行用,
它们的歌词内容则被改变为讴歌王朝的创立及其权力的正统性。曹魏
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10)10-0019-04
在古代中国,民间歌谣被称为郑声、俗乐,不被列入宫廷音乐之中。民间歌谣作为飨宴(宴会)音乐在
玄云玄云20成礼乐
黄雀伯益
钓竿钓竿
这显然是一组魏王朝创业故事的叙事诗:讴歌曹操自汉末混乱之中崛起,通过官渡之战等著名战役的
决胜,打下了魏王朝的基础,在文帝、明帝二朝,文德、武功告成,从而到了天下太平的时代。这样一种改变
短箫铙歌歌辞以讴歌王朝的创业故事、并宣扬王朝权力的正统性和文德、武功,并非始于北周,而是从三国
改其十二曲,而5君马黄6、5雉子斑6、5圣人出6、5临高台6、5远如期6、5石留6、5务成6、5玄云6、5黄爵6、
5钓竿6十曲,并仍旧名。是时吴亦使韦昭改制十二曲,其十曲亦因之。而魏、吴歌辞,存者唯十二曲,余皆
不传。晋武帝受禅,命傅玄制二十二曲,而5玄云6、5钓竿6之名不改旧汉。宋、齐并用汉曲。又充庭十六
魏朝开始的。
三
二十二曲短箫铙歌,在后汉时代,是以箫(排箫)、茄(纵笛)作为主要伴奏乐器而演奏、歌唱的民间歌
21
渡边信一郎,等曹魏俗乐的政治意识形态化谣(俗乐)。后汉时,它被列为宫廷音乐之一,主要是用于作为飨宴(宴会)时演奏的音乐。曹魏时,仍在民
间继续传唱同时也作为宫廷飨宴音乐的二十二曲短箫铙歌中的十二曲乐曲仍在行用,它们的歌词内容则
被改变为讴歌王朝的创立及其权力的正统性。广大民众所知悉也可能为其所歌咏的乐曲,在这里被新置
于作为讴歌王朝权力由来及其正统性这样一种政治性意识形态的位置上,及至隋代,仍然在继续发挥着这
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泷辽一.三国时代鼓吹乐在文化史上的意义[M] //载氏.中国音乐的再发现.东京:第一书房, 1992.
汉第一曲5朱鹭6,今第一曲5初之平6,言魏也。/初之平,义兵征。神武奋,金鼓鸣。迈武德,扬洪名。
汉室微,社稷倾。皇道失,桓与灵。阉官炽,群雄争。边韩起,乱金城。中国扰,无纪经。赫武皇,起旌旗。
麾天下,天下平。济九州,九州宁。创武功,武功成。越五帝,邈三王。兴礼乐,定纪纲。普日月,齐晖
光。0,,汉第二曲5思悲翁6,今第二曲5战荥阳6,言曹公也。,,汉第三曲5艾如张6,今第三曲5获吕
鼓吹曲,一曰短箫铙歌。,,蔡邕5礼乐志6曰:/汉乐四品,其四曰短箫铙歌,军乐也。黄帝岐伯所
作,以建威扬德、风敌劝士也。0,,则短箫铙歌,汉时已名鼓吹,不自魏、晋始也。崔豹5古今注6曰:/汉乐
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也。短箫铙歌,鼓吹之一章尔,亦以赐有功诸侯。0然则黄门鼓吹、短箫铙
歌与横吹曲,得通名鼓吹,但所用异尔。汉有5朱鹭6等二十二曲,列于鼓吹,谓之铙歌。及魏受命,使缪袭
曲,梁高祖乃去其四,留其十二,更制新歌,合四时也。北齐二十曲,皆改古名。其5黄爵6、5钓竿6,略而不
用。后周宣帝革前代鼓吹,制为十五曲,并述功德受命以相代,大抵多言战阵之事。隋制列鼓吹为四部,唐
则又增为五部,部各有曲。唯5羽葆6诸曲,备叙功业,如前代之制。
据之,在这两种鼓吹乐中,后汉时代的/鼓吹乐0中有短箫铙歌二十二曲,被用于宫廷的飨宴音乐。这
都府立大学, 2008.
Political Ideology in CommonMusic ofCao-W eiDynasty:
Based onW ind and DrumMusic
Dubianxinyilang1, trans. byMU Fa-song2
(1.DepartmentofCulture, Kyoto PrefecturalUniversity, Kyoto, Japan;
思悲翁战荥阳宣受命贤首山2出山东征陇西
艾如张获吕布征辽东桐柏山3殄关东迎魏帝
上之回克官渡宣辅政道亡4战韩陵平窦泰
雍离旧邦时运多难忱威5灭山胡复恒农
战城南定武功景龙飞汉东流6立武定克沙苑
巫山高屠柳城王玉衡鹤楼峻7战芒山战河阴
上陵平南荆文皇统百揆昏主恣淫慝8擒萧明平汉东
将进酒平关中因时运石首局9破侯景取巴蜀
[2] 增田清秀.乐府的历史研究[M].东京:创文社, 1975.
[3]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4] 杨荫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0.
[5] 渡边信一郎.北朝乐制史的研究)))以5魏书6乐志为中心[M] //2004年度~2007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研究成果报告书.京都:京
少府是皇帝的家政机关,黄门鼓吹也具有很强的作为内廷乐官的性质。少府所属的黄门鼓吹,不仅有一百
三十五名乐人,而且在隋唐时代也还拥有被称之为散乐的百戏(杂技)。
如上所述,后汉时期的乐制,总称为/大予乐0,由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百戏等
四类组成。总共五百四十二人的乐人、舞人(太常大予乐令所管乐人、八佾舞人三百八十名,少府、承华令
收稿日期:2010-10-11
作者简介:渡边信一郎(1949)),男,日本京都人,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教授,文学部长。
曹魏俗乐的政治意识形态化
)))从鼓吹乐所见
渡边信一郎1著,牟发松2译
(1.日本京都府立大学 文学部,日本 京都; 2.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241)
摘要:民间歌谣作为飨宴(宴会)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居有正式的位置,是在后汉王朝;曹魏
19
2010年10月
第31卷第10期 襄樊学院学报Journal ofXiangfanUniversity Oct., 2010Vol131 No110门侍郎为首的冠以黄门之名的官员、官署有若干个,因而黄门鼓吹作为少府所属的乐官,是没有疑问的。
予乐0作为原型而展开的。
表1 后汉大予乐乐官表
乐官名所掌音乐
太常卿大予乐令大予乐
周颂雅乐
少府卿承华令黄门鼓吹
百戏师
短箫铙歌
百戏
大予乐,是郊祀、宗庙、上陵礼等国家大礼时所用音乐。周颂雅乐,是仅次于郊祀、宗庙的辟雍、飨射、
六宗、社稷等国家祭祀、仪礼时所用音乐。这两者构成雅乐。据5续汉书志6第二十五5百官志二6/太常大
明帝继体承统,太和改元,德泽流布。/惟太和元年,皇帝践阼,圣且仁,德泽为流布。灾蝗一时为绝息,上
天时雨露。五谷溢田畴,四民相率遵轨度。事务澄清,天下狱讼察以情。元首明,魏家如此,那得不
太平?0
表2 历代鼓吹乐乐曲名表(5宋书#乐志6、5隋书#音乐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