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_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分析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局限,难以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掌握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马铃薯沉浮的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马铃薯、水、容器、称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关于马铃薯沉浮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马铃薯会沉浮吗?”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介绍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引导学生总结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吗?”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科版

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涨的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加以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为学生准备1.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钢条、做支架的木框、铝丝、镊子、火柴、水槽、冷水、酒精灯三角支架。

2.教师准备(1)实物展示台、(2)多媒体、(3)拓展练习实物(教师自带)。

教学流程(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夏季与冬季的电线图,这是一条铁路的一小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图片,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根据发现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针对这三张图片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探讨其中的一个,而其它的问题咱们回家去上网或查阅书籍寻找答案,好吗?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位同学提出的金属热胀冷缩吗?(二)推理,猜测师:根据咱们看的图片你们猜测一下,什么金属会金属热胀冷缩?学生猜测:师;猜测归猜测,推理归推理,毕竟不是事实,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呢?对,作实验寻找证据(三)引导学生探究师:这是一个什么材料制作的球?请同学们将铜球放入金属圈中,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师:将酒精灯点燃,用镊子将铜球上的金属线捏住,将铜球放在火上燃烧,烧到铜球热了,再将铜球放入金属圈中,看有什么现象?学生活动:1.实验2.讨论;铜球为什么加热后就掉不下来了呢?3.汇报,交流4.小结:铜球热胀冷缩(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铜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钢有吗?铝有吗?铁有吗?师:现在老师这有金属,钢,铁,铝,你们先讨论一下,自己选择喜欢探究什么材料,这个实验我们该怎么做,如果还需要什么辅助材料可以到老师这拿,学生活动:师:实验方案定下来了,你们在小组内进行一下分工,哪位同学作实验,哪位同学作记录,那位同学做观察,那位同学汇报.学生活动:汇报,交流:1.先读实验报告2.将实验过程在展示台上展示师:根据你们的实验,你们得出了科学结论,钢,铁,铜,铝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们想过没有,比如钢铁造的桥是怎样处理热胀冷缩的吗?请同学们将书打到37页,看这座桥,请大家读中间的这句话,: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通常都架在滚轴上.你们滚轴在桥的什么部位吗?,它起者什么作用哪?,请同学们看老师着有个模型(出示模型)那位同学能知道滚轴为什么架在桥墩上学生汇报(五)拓展延伸:师:学习钢,铁,铜,铝,有热胀冷缩的原理,我们就应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下面老师这有几个难题请帮助老师来解决,好吗?(出示小制作)哪位同学作出了猜测,这个就发给哪个组来实验,学生猜测,教师发放小制作:学生活动:1.讨论这个实验应怎样做2.填活动记录3.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的实验证实,铁,铜,铝,钢,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可不可以说: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8页学生自学课本;学生汇报自学课本情况师:部分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有没有物体热缩冷涨的现象那?请同学们在看书45页资料库.(六)巩固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师:今天我们通过对金属的探究,我们学到了有关一些金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探究科学的方法,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_____对这个问题作出推理与猜测________实验观察,寻找证据_______得出科学结论.望同学们今后就用咱们今天所学的方法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好吗?。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浮力的现象,对浮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浮力的本质和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难点: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并能运用浮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马铃薯、清水、容器、测量工具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实验小组所需的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将马铃薯放入容器中,让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浮沉现象。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马铃薯会沉浮不定?”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最新五下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PPT

教科版科学最新五下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PPT

课后习题
1.将一个物体放在水中,观察到该物体下沉,
如果将这个物体放在食用油中,它(C )。
A.一定是浮的 B.一定是沉的 C.无法判断
课后习题
2.木块能浮在水面,这说明( B )。
A.木块比同体积的水重 B.木块比同体积的水轻 C.木块和同体积的水一样重
课后习题
3.在清水中沉的物体,往清水中加入足够多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如何测量马铃薯的体积?
将固体完全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测量 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固体的体积 。
溢水杯
如何测量马铃薯的体积?
为什么橡皮和胡萝卜切小还是沉的? 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同时改变,同体积比水重
拓展:为什么同样重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同样重的物体,体积大的物体比重小,体积小的物体比重大。
拓展: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体积相同的物体,重的物体比重大,轻的物体比重小。
拓展:为什么装沙子后瓶子下沉了?
体积不变,质量变大,相比较比重变大。
拓展:做成船型的橡皮泥为什么能浮在水面?
做成船型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相比较比重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上浮
的盐,一定可以让该物体浮。 (错)
YOU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word教案(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word教案(3)

第一单元沉与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一、教材分析:《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科学》五下《沉和浮》单元的第七、八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

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上我把原两教时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作了一定的选择,如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观察同一个马铃薯两种不同的沉浮表现来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在主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调制两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让学生明白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再用弹簧秤测出浮力的大小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大小不同。

最后通过教师演示以及课件的帮助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并留下课外探索的作业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索的氛围里完成学习目标。

在整个教学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调制液体来探索液体的性质,并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有效解决问题,懂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愉快。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极参与探究身边的科学活动。

三、教学重点: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液体的性质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证明不同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五、教学准备每组学生材料:一个马铃薯、食盐和白糖、3只杯子、两根筷子、一个弹簧秤和一个钩码等。

老师准备材料:课件、天平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 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 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科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不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化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在对比实验中,注意可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难点】如何测量出马铃薯的体积,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过程】一、实验(媒体)再现,引入新的思考1.观察:马铃薯在一杯液体中下沉,在另一杯液体中上浮,看到这样的现象,你的猜想是什么?【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讨论:你将设计怎样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得出: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你准备怎样测出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呢?学生讨论认为: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有沉有浮,测量马铃薯的浮力难度比较大,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已有的科学实验的方法、科学知识等都是这节课研究的基础,教师要合理使用。

】二、实验: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1.小组讨论:你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实验的步骤与方法。

2.小组合作分工,进行实验,做好记录。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观察发现:。

3.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记录单,汇报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及时评价)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有:。

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有:。

讨论得出:钩码的体积相同;液体不同,钩码受到的浮力不同。

【设计意图:“同体积”是这节课研究的关键,设计中我们力求引导学生感受到钩码的体积相同;液体不同,钩码受到的浮力不同。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2-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2-教科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得出结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1.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 用测力计测算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运用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每组:钩码、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记录单、天平、塑料块、油、酒精、浓糖水、水槽教师:马铃薯、天平、量筒、食用油、清水、盐水、酒精、少量高锰酸钾、试管、自制简易比重计、课件等一、观察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马铃薯,你们觉得把它放到这两杯不同的液体中会是什么情况呢(清水、浓盐水)?(请同学演示)注意:先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接着,再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浓盐水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设计意图:保证变量的唯一性,使实验更科学。

)实验现象:一个杯中的马铃薯上浮,一个杯中的马铃薯下沉。

思考:为什么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情况不同呢?(受到的浮力大小不一)二、课堂探究活动一:测算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过度:我们怎样证明,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呢?(为了实验的方便我们用钩码来代替马铃薯)1.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出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钩码、水槽、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实验步骤: 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

2.钩码完全浸没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测量在液体中的重量。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4.交流分析:各组展示实验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重点实验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马铃薯沉浮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物体浮沉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能设计实验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体浮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马铃薯沉浮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体浮沉的条件。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如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浮沉条件–上浮:物体重力小于浮力–下沉:物体重力大于浮力–悬浮:物体重力等于浮力2.影响浮沉的因素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1-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1-教科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糖水、一块抹布、一双筷子、酒精灯、火柴、木夹子、2个铁片、滴管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火柴、滴管、木夹子、2个铁片、浓糖水、40克食盐或40克白糖、2只烧杯、一双筷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小小的魔术,魔术的道具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蔬菜——土豆,又叫马铃薯。

老师的桌上有标有1号和2号的两杯液体,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表演这个魔术,谁愿意到前面来试一试?师:请你拿起马铃薯先轻轻放入1号杯中,大家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把马铃薯放入1号杯中,它沉了下去。

师:(用夹子将马铃薯取出用抹布擦干)请你再将这个马铃薯轻轻放进2号杯中,大家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把马铃薯放入2号杯中,它浮了起来。

师:刚才我们观察到了:马铃薯在液体中有沉有浮。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课题)(播放PPT)师:为什么马铃薯在液体中出现沉浮两种情况呢?同一个马铃薯,液体的量是相同的,影响沉浮的因素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生:因为马铃薯是同一个,液体的量是相同的,影响沉浮的因素可能与杯中的液体有关。

(播放PPT)(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不同的实验现象冲击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考角度从马铃薯转向液体,这是学生第一次思维的碰撞,也是学生亲自探究的开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精品课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精品课件)

推测与验证
推测: 同体积的浓盐水和清水轻重一样吗? 盐水重还是清水重? 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它们的重量相同吗?
新课学习
比较同体积下的清水、浓盐水和马铃薯的 重量 三者体积相同
分别量出50毫升的清水和浓盐水,再用排水 法量出50立方厘米的马铃薯,分别称出三者 的重量。做好记录。
新课学习
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天平,首先看看天平是否平衡。 2.烧杯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要先放两张质量 相同的纸。 3.小组合理分工,有序合作。 4.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器材,摆放整齐。
新课学习
清水
浓盐水 浓糖水
酒精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新课学习 (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N)
0.6N 0.4N 0.5N 0.8N 0.18N 0.3N 0.2N 0.12N
新课学习
结论: 钩码在不同的液体里,受
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想一想: 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
力为什么会不同呢?
新课学习
Hale Waihona Puke 大小都是一样的。 ( ╳ )
2. 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说明它受到的浮力小
于重力。 ( √ ) 3. 根据比重计在液体中沉浮的状况,测出液体
的密度,判断液体的质量。 ( √ )
课外作业
分享一下,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谢谢观看
随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比重计)是测量比较液体的密度的仪器。 2.软木塞浮在油上,塑料块浮在水上,葡萄浮在 糖浆上,(软木塞)最轻,( 糖浆 )最重。 3.液体( 比重 )越大,越能让物体浮起来。 4.马铃薯在不同液体里,受到的( 浮力 )不同。
随堂练习
二、判断题
1. 马铃薯在浓盐水、清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5年级)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5年级)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请你总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 么因素有关?
感谢收看!
实验示范:测量小球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实验二:比较相同体积不同液体的重量
方法1:用天平比较同 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 浓盐水的轻重。
方法2:用电子秤比较同 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 浓盐水的轻重。
我们发现:相同体积马铃薯比清水重,马铃薯会沉;
相同体积马铃薯比浓盐水轻,马铃薯会浮。
推测塑料块的沉浮:
塑料块在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的沉浮情况如何?
比较物体轻重:根据物体的沉浮情况,判断物体的轻重。
结论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 物体会上浮或漂浮 与同体积的液体相等的物体 物体悬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 物体会下沉或沉底
同样我们既可以根据物体的比重大小关系来判断沉 浮情况;也可以根据沉浮情况来判断比重大小。
比重计
比重计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和物 体浮在液面上平衡的条件制成的,是 测定液体轻重(密度)的一种仪器。
五年级 科学学科
1.8探索马铃薯沉 浮的原因
执教老师:王勇兵
本课所需物品
科学记录本 笔
钩码和 杯子和水 测力计
食盐、酒精 糖、味精 和小勺子
回顾: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
清水
浓盐水
浓糖水
味精水
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吗?在哪种液体 中受到的浮力最大,在哪种液体中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注意 1. 检查弹簧秤指针是否在零刻度。 2. 测量时钩码要全部浸入液体中。 3. 读数时手要竖直拿稳弹簧秤,目光平视指针刻度, 仔细观察弹簧秤的指针变化,作好记录。
现象:50g钩码浸没在不同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物体在不同 的液体中受 到的浮力大 小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中浸入不同的深度,所受到的压力不同,比重计就是
利用这一关系比较液体轻重的。
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 象?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 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石 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木 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 体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 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有关)
质量相同的纸。
3、使用小刀要注意安全。
4、小组合理分工,有序合作。
5、实验完后整理好器材。
实验结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 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同体积的浓 盐水比马铃 薯重
所以——
在清水中沉
在浓盐水中浮
相同体积下(糖浆)最重,(软木塞)最轻。
铜砝码在水里是沉 的,在水银里是浮的。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解释原因吗?
大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为 1 牛
清水 在液体中的重力 受到的浮力
浓盐水
浓糖水
酒精
1、分别量出50ml的清水、浓盐水。
2、用排水法量出体积为50立方厘米的马
铃薯。
3、将清水和浓盐水分别与马铃薯称,比
较它们的轻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注意:
1、正确使用天平,先取下胶套,再看天平
是否平衡。
2、烧杯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应先放两张
学习目标
1、感知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 小不同。 2、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 据,整理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3、认识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可能是一杯清水
可能是一杯盐水或糖水
为什么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来自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用钩码来代替马铃薯。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银1立方米重13600千克, 铜1立方米重8900千克,所 以水银能浮起铜砝码。
补充出示数据:水
比重计它用一根密闭的玻璃管,一端粗细均匀,内壁 贴有刻度纸,另一头稍膨大呈泡状,泡里装有小铅粒或水 银,使玻璃管能在被检测的液体中竖直的浸入到足够的深 度,并能稳定地浮在液体中,也就是当它受到任何摇动时, 能自动地恢复成垂直的静止位置。当比重计浮在液体中时, 其本身的重力跟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相等。于是在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