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合集下载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基本过程。

2.了解耳朵的构造及职能。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学生能够模拟听力实验,感受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因素。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发扬钻研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深入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声音的传播过程。

2.耳朵的构造及职能。

3.如何进行简单的听力实验。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比如书、桌椅、黑板等,询问他们能否听到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注意和探究。

二、感性认识声音的传播(10分钟):1.发出折纸声或手拍声并让学生体验声音的传播。

2.用模拟的传播实验板模拟声音的传播,让学生一起探究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如隔音、材料等。

三、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30分钟):1.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学生认识到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了解声音传播的三个条件(介质、振动、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式(球面传播、波前传播)。

2.通过视频展示燃烧时产生的声音、乐器发声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声音的产生过程。

3.通过学生讨论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传播的应用,比如水下传声器、电话等。

四、了解耳朵的构造及职能(2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学生了解到耳朵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及各部位的职能。

2.通过模拟听力实验,学生感受到各部位对声音的传播和接收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与拓展(1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并让学生说出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让学生自由探究声音传播的其他应用场景,如热带雨林中的嗷嗷声、城市交通中的嘟嘟声等。

四、教学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和新知,再次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声音的观察和探究。

教学工具:黑板、粘贴纸、卡纸、折纸、传播实验板、视频教材、图片教材、耳朵模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第4课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科学探究目标:
1. 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2. 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人耳各部分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耳的模型,鼓膜的演示材料,杯子,塑料薄膜,食盐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人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参考教案.docx20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参考教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

你们有没有思索过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用桌上的橡皮筋、纸、直尺做实验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

学生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说一下,你是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的生1: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

生2:用手抖动纸发声。

生3:拨动直尺发声。

师:在实验过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生:看到了物体在振动,听到了声音,说明了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

师:你们的实验都做得非常成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敲击音叉,音叉发声,请你们用手触摸一下有什么感觉教师先示范,学生后动手做生:麻!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教师将所设计的有结构的材料,有层次或有序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独立支配它,有技巧地指导学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师:我们把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如弹奏的吉它,叮咚响的泉水,均是声源。

现在大家用手摸颈部喉头部分,一起读和想“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师: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刚才喉部的感觉。

生:发声时喉头在振动,发声停止喉头振动也停止,讲话时的声带是声源。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声源发出的。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为后续学习声音的特性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对其产生的原理和传播过程还不够了解。

通过生活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掌握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的介质和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生活实例分析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耳机、细线、泡沫球、硬纸板等。

2.教学多媒体:声音传播的动画、实验过程的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桌子、拍手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呈现声音传播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同时,展示实验器材,引发学生的兴趣。

3. 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吗?”引导学生思考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5. 拓展(10分钟)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空气、水、固体等。

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多样性。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耳朵的构成和功能,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传播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耳朵的结构,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身边的声音和耳朵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理解声音的传播和耳朵的内部结构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耳朵的构成和功能,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耳朵的奥秘,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耳朵的构成和功能,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难点:耳朵内部结构的认知,声音传播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耳朵的模型和图片,了解耳朵的构成。

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耳朵模型、图片、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杯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耳朵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耳朵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耳朵的构成和功能,重点介绍耳廓、耳膜、听小骨等部位的作用。

同时,通过动画或图片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是如何通过耳朵被听到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实验一:让学生吹气球,感受声音的产生;实验二:让学生将塑料杯相互碰撞,观察声音的传播。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等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耳朵的内部结构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认识较少,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了解人耳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2.难点:耳朵的内部结构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利用模型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耳朵的内部结构。

3.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耳朵模型、声音传播的实验材料(如气球、塑料管等)。

2.制作PPT,展示耳朵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声音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耳朵和声音的关系。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耳朵的结构图,讲解耳朵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功能。

同时,展示声音传播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用气球模拟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气球的振动过程。

实验二:用塑料管模拟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观察声音在塑料管中的传播情况。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耳朵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本,引导学生了解耳朵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在听觉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耳朵的神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耳朵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他们对于耳朵的内部结构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不多。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深入了解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耳朵的内部结构,知道声音是如何通过耳朵传到大脑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探究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耳朵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认识到耳朵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耳朵的内部结构,声音的传播过程。

2.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耳朵的保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耳朵的构造。

4.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课堂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耳朵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耳朵模型、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与耳朵相关的现象,如“你们知道耳朵有什么作用吗?”“你们见过耳朵的内部结构吗?”等。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耳朵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耳朵的各个部分,如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等。

同时,简要介绍这些部分的作用,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与研讨2.提问:你们发现耳有哪些结构?来说说看。

(预设: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3.讲解:耳郭形如喇叭,有收集声音的作用;鼓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是有弹性的椭圆形、淡灰色、半透明的薄膜,能接收声波并产生相应振动;听小骨是将声音传递到内耳的小型骨头,也是人体最小的骨头;耳蜗是内耳中主管听觉的装置,因形似蜗牛壳而得名;听觉神经是由内耳向大脑传递听觉的神经。

耳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它们是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

探索二:感受耳郭的作用1.出示:A4纸。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用纸卷成的“喇叭”听声音,感受耳郭的作用。

3.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在活动中的发现。

小组1: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发现借助“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响亮。

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小组认为借助“喇叭”听声音,就是加大了耳郭,说明加大耳郭听到的声音更清晰。

主持人:其他小组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小组2:此活动还能说明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4.小结:耳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收集声音。

探索与研讨探索三:模拟鼓膜的振动1.出示: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等。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3.研讨汇报。

组内研讨帮助卡并以波的形式传播。

那么要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就得从认识我们的听觉器官——耳的结构和功能开始。

人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的耳郭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中耳的鼓膜可以产生振动,起到传导声波的作用,听小骨向内耳传递声音信号,内耳的耳蜗可以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再传递给听觉神经,进而让大脑感知。

四年级科学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新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新版)教科版
(2)耳廓的作用是(),鼓膜的作用是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耳道(),听觉神经()。
(3)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声音小时,鼓膜振动()。
(4)鼓膜很薄而有弹性,如果外界声音特别大时,会使鼓膜()。
2、为什么同样的声音因远近不同,听起来会不一样?
3、判断
(1)增加耳廓的大小,可使声音听得更清晰。()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音沿什么物体传播比较快?
3、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二、设问导学
1、激趣导入。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同学们,我们能听到很多声音,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
2、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三、自学解疑。
1、你知道耳朵的结构吗?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
(2)许多动物的耳廓可转动,是为了听到各个方向的声音。()
(3)我们遇到巨大的声音时,要张口或捂耳。()
(4)如果鼓膜破了,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5)听小骨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五、拓展延伸
既然声音大引起我们耳鼓膜的振动大,过强的声音有时会把我们的耳鼓膜振破,伤害我们的听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重点
鼓膜的作用
学习难点

小学科学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现象,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通过本文的教案设计和讲解,学生将能够清楚地了解和理解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了解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 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答与声音相关的问题。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要点】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耳朵是我们听到声音的器官。

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段音乐,播放给学生听,引导学生与音乐一起感受声音的美妙。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是什么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展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释物体振动与声音的关系,并举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2. 继续介绍耳朵是我们听到声音的器官,通过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理解耳朵的重要性。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准备一根细木条,让学生在手指上轻轻摩擦木条,观察和听取产生的声音。

2. 让学生将手指放在桌子上,让另一名学生用木条轻轻摩擦桌子,再让学生观察和听取声音。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声音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2. 强调耳朵是我们听到声音的器官,并回顾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设计一些与声音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六、拓展延伸(30分钟)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深入了解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提供一些有趣的声音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观察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各种声音,但对声音产生的原理可能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理解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2.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分子运动解释,人耳听觉频率范围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

2.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3.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扬声器、耳机等。

2.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介质?”让学生进行思考。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明白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和被听到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耳朵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生活中每天都与声音打交道,但很少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原理。

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和被听到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耳朵的工作机制。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验器材(如耳朵模型、声音发生器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简短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耳朵,激发学生对耳朵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耳朵是用来做什么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同时,呈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让学生对声音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耳朵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内容包括:用耳朵模型展示耳朵的结构,用声音发生器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耳朵的工作原理。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精选14篇)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精选14篇)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精选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精选14篇)教案模板是教师用来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规范性文档,可以帮助教师有组织地进行教学。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等。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声音的基础知识,他们知道声音可以听到,也可以看到。

但是,对于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的介质等深层次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途径,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介质。

2.难点: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振动的物体(如尺子、橡皮筋等)、介质(如空气、水等)、耳朵模型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声音的知识,如声音可以听到、可以看到等。

然后提问:“那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的介质等知识,同时结合实验材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认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科书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探索未知的世界。

但是,对于人耳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能通过实验观察耳朵的听觉反应。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耳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难点: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听觉反应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验、讲解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耳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展示人耳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准备实验器材,如耳朵模型、声音发生器等,用于学生实验观察。

3.准备教案和PPT,用于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耳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耳朵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对耳朵的好奇心。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人耳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结合讲解,让学生了解耳朵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耳廓、耳膜、听小骨等。

同时,解释声音是如何通过这些部分传入大脑,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耳朵的听觉反应。

每组分发一个耳朵模型和一个声音发生器,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声音发生器的音量,观察耳朵的听觉反应。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耳朵的结构,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以及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耳朵的结构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耳朵的结构,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以及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对耳朵的保健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耳朵的结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难点:声音是如何通过耳朵听到,以及耳朵的保健。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耳朵模型、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器材。

2.课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听力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同时,展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拓展(5分钟)讲解耳朵的保健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耳朵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由声波传播而来。

2.认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的构造,并简单了解它们的功能。

3.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差异。

4.引导学生关注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教学准备1.教材《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教师准备声源、鼓膜、模型耳朵等展示材料。

3.实验室或音响设备,用于进行声音传播实验。

4.PPT及多媒体设备,用于呈现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通过播放音乐或环境声音,先让学生感受一下身边充满不同的声音。

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振动音带来的声音,例如敲打不同的物体等让学生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

知识讲解1.音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成波动传播。

声音也是一种波动,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成为声波传播。

2.声波的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沉闷。

3.耳朵有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外耳能够收集声音并保护内耳,中耳能够传递声音信号,内耳能够感受声音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4.不同介质的声波传播速度不同,例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水中传播速度为1499米/秒。

操作实验1.用实验室设备或音箱播放声音,使用手心或一个小盒子可以更清楚的感受到声音。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声音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区别。

例如加入风机或水,观察声音传播的变化。

2.以绘制模型耳朵为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耳朵的构造,以及不同部位在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分组讨论1.引导学生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例如不要使用音量过大的耳机或长时间接触噪音环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噪音对听力的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家中减少噪音干扰的方法。

例如使用垫子或地毯减少声波的反射,或使用窗帘、隔音门等进行隔音。

总结回顾1.回顾本次课所学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同时也要环保守法,减少噪音污染带来的危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本节课要研究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聚焦板块,通过“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这一问题的思考讨论,从而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

探索板块,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让学生推测耳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它们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通过学生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及模拟记录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

对耳郭和耳膜结合实验说出他们的理解。

通过观察听诊器,了解其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

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郭的作用。

3.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自制鼓膜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实验时的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对于鼓膜的保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难点:耳的各部位结构及功能。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听诊器。

小组:A4纸、学生作业本。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听觉原理,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耳的结构,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听力的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所接触,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探究声音的秘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耳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声音的传播条件。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影响听力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动画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耳模型、声音传播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听力小游戏,引导学生关注耳朵和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耳的构造和功能。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互动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影响听力的因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人耳,还有哪些动物能听到声音?它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耳朵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保护听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包括耳郭(又名耳廓)、外耳道等。

耳郭负责收集空气里的声波。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等。

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外耳与中耳以它为界。

鼓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也会产生振动。

3.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前庭等。

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而听小骨就会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听觉神经属于神经系统,不属于内耳。

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郭》;实验步骤:(1)把一张A4纸卷成圆锥状,用双面胶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

(2)在一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3)把"喇叭”小的一端紧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学习耳朵结构及其功能。

观看视频完成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证明耳郭有什么作用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用裸耳能听到微小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的时候,听的更清楚了。

实验分析: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听得就更清楚。

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

实验结论: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鼓膜》;实验材料: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碱面等。

实验步骤:(1)把气球皮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球皮模拟鼓膜)。

(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碱面。

(3)用音叉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鼓膜”是怎样振动的,上面的碱面是如何变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
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

师介绍
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
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
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

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
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
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
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

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

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交流反馈:
五、总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38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