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本立场优化活动设计

合集下载

新课程下小学常态体育课堂活动的优化策略

新课程下小学常态体育课堂活动的优化策略

新课程下小学常态体育课堂活动的优化策略作者:王晓霞来源:《体育师友》2012年第06期体育新课程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常态体育课堂教学应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第一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第一选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第一标准;以满足学生需要为第一原则。

应着力通过优化设计、活化过程,使常态体育课(以篮球活动课为例)成为学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充分体验乐趣的舞台。

一、活动内容新颖化新课程下的常态体育课堂应大胆地对活动内容重新选编、合理取舍,创新性地改造活动方法,把跑、跳、掷、唱、舞、走等与个体性、群体性的球类、跳绳类、体操类、武术类、健身操类游戏、比赛有机的整合,设计出新颖、趣味十足的活动内容,通过简易化、趣味化,以新颖的活动手段、欢愉的节奏第一时间吸引学生,诱发学生学、练、赛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案例1:准备活动时学生先配乐自由进行篮球的运、传、投2分钟;再进行3分钟配乐的简易篮球韵律操,以新颖的篮球操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准备活动;最后进行3分钟行进间运球叫数成团游戏,学生们按性别分成了两个大组围绕各自半场的边线以较快的速度运球,教师大声喊数后,要求在5秒钟内抱着各自的球后手挽手成圈,结队相应数字的小队。

没有成团的同学会受到一些“小处罚”—-立卧撑10次。

让学生在紧张寻找同伴的惊呼声中,抱团成功后放松的欢呼声中发出酣畅淋漓的欢笑。

反思: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常态体育课堂要以学生学习兴趣为第一选择,要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满足于学生的心理需求,要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感情上和环境中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活动方法简易化新课程下的常态活动设计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灵活、机动地改造、设计、优化。

要求通过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使课堂体育活动简单易行、生动活泼、饶有兴趣。

浅谈教学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

浅谈教学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

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守护者”和“权威的代言人”,作为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和学生平等的在一起去鼓励学生探索思考问题,使教学活动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在教学时,我常常想,我曾经也是一名学生,在教学中我就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思考,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完成学习,使学生对学习的疑惑,感兴趣的问题,理解困难的地方,都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一、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传统教学中老师会教学生很多解题方法,要学生记很多公式,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好,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障碍,把比较复杂,不容易理解的问题,由浅入深依次出示,这样解答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样学来的知识才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才能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遇渔。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是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在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往往只解决一步就结束了,学生对于自己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不是很清楚,思路也很乱,那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呢?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责备学生,学生毕竟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引导鼓励他们学会看图,明确题意。

因为现在的实际问题大都用画面来创设情境,要让学生能从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在引入时,老师也可以从一步过渡到两步。

比如老师可以先从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入:原来看木偶戏的有22人,现在走了6人。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主题: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意识和能力。

步骤:1. 导入:通过短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体现爱心、关爱他人、奉献集体的场景,启发学生对于站在他人立场上的思考。

2. 引导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有没有站在他人立场上的体验,在这些体验中学到了什么。

3. 知识传授: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站在他人立场上。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要求他们深入思考,以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设计一份行动计划。

5.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情景和行动计划,全班共同讨论和评价。

6. 总结归纳: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挥作用。

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通过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观念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活动和分享讨论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案例和真实生活中的故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这个观念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或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感受,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发展

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新探口谢安全传统观念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

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应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选择设计作业的多种途径。

丰富作业内容l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作业。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背景中提炼作业内容,通过改造,编成有新意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数的认识”,可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并列举出来,说明数的相关单位;列举与数有关的事物(如车生:请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话音刚落,个别学生就笑起来。

这笑显然带有冷嘲的味道)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位同学是想考考我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7然后写下来。

《学生开始写话)这样的顺势一抹——转问,真是一举数得。

一是站在了提问学生的立场,让他摆脱了内心被冷嘲的阴影;二是激活、唤醒和调取了学生们的感性。

教师把问题抛给了全体学生,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情感、直觉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感悟词语丰富的内涵。

于是,抽象的词语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活的画面,然后又形成了一段段生动的文字。

学生们将车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刻画得生动而深刻。

“尴尬”转出了“读写结合”的精彩,转出了滔滔不绝的和谐。

四、拨云见日——再组织究真理再组织是理答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或概括,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更准确、清晰、完整的答案。

f教学寨侵口<惊弓之乌)教学片段。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更赢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我觉得他善于观察,是个观察能力很强的人。

精心设计活动 打造精彩课堂——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设计

精心设计活动   打造精彩课堂——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设计

精心设计活动打造精彩课堂——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设计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主动尝试把“活动”引入课堂,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优化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富于灵活性、实效性,也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兴趣体验感悟随着《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

‘活动’是新课程教学的关键词”,“‘活动’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活动’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这些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主动尝试把“活动”引入课堂,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优化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富于灵活性、实效性,也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要让道德与法治课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更加热爱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定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准备,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备课,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开展活动,这样才能收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富于实效性。

一、了解认知提升思维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来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感觉富有趣味性、启发性,而且活动的设计应有一定的梯度与层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认知水平。

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喜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又进一步使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学习了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了思维层次,优化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

如在教学《生活难免有挫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如何应对挫折,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挫折,得先让学生认识挫折,了解挫折,知道什么是挫折,教师首先以“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事迹导入新课,让学生先初次认识挫折、了解挫折,然后进一步展示:“玉树地震、日本海啸、四川凉山火灾、抗击疫情”等图片,通过这些鲜活的画面,学生的情感被深深震撼,学生的情绪被积极调动了起来,小组合作特别积极,在学生情感升温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你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的情绪反应怎样?”,由于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七嘴八舌,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会说出自己一些难忘的挫折经历。

第4讲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学生读本

第4讲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学生读本
第4讲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学生读本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解人民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回答为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掌握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关于保障人民权益的规定,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他们可能存在一定的认同感,但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和引导。
4.学习兴趣: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较高,对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话题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这为本章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5.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已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提高学习效果。
1.理论阐述:讲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如何贯穿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靠人民、为了人民。
2.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我国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让学生看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3.知识拓展:介绍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关于保障人民权益的规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加深学生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基本概念掌握情况。
2.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阐述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3.讨论题:围绕所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三学三有课堂亮点

三学三有课堂亮点

三学三有课堂亮点一、“三学”课堂基本内涵“三学”课堂是指站稳“学校立场、学生立场、学用立场”的三学立场,凸显“课前自学、课中合学、课后测学”三个学程模块,实现“会言说、会比学、会留白”的三学目标,坚持“课程重构、教程重效、学程重生”的三学操守。

基本操作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构课程,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大单元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灵活采用“自学—合学—展学”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活动,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过程中教师基于预设,注重生成,追求课堂教学的生长性。

“三学”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少讲让学”。

“三学”课堂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师生点评、自我完善、总结提炼”六步流程。

“三学”课堂的操作工具是开发使用高质量的“活动单”或“学习单”。

二、“三学”课堂基本遵循学习质量是通过课程和教学来实现的,课程是学习活动的核心载体,课堂是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课程重构有了高质量课程,才有高质量课堂。

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对教材进行重新建构,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基于内容超越内容。

1.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不只是教科书,还包括教科书外的参考资料和学习材料,更包括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及跨学科知识。

教学绝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以本为本,照本宣科。

各地各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以满足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在三个层面展开:课程内容重构、学科知识融合、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2.实施大单元授课因循教科书编写顺序进行教学,容易将系统性、模块化知识碎片化,难以快速形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削弱了学习过程的整体性。

将课程分为单元或知识模块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要求,构建知识的逻辑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课时实施,教学效果更好。

单元划分。

单元划分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相适应,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突出学习内容整体性、过程性、挑战性,真正将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与学科本质、教育本质、教育价值统整在一起。

坚持儿童立场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坚持儿童立场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2016.12陈小平说过:“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

”所以,作为教师“授之以渔”更为重要。

在教学《宋庆龄的故居》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就坚持儿童立场,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找段落的中心句,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变化。

【教学设计】一、扣题质疑,激发兴趣1.(板书)樟树,会读吗?请你读。

能像他一样读吗?你来读。

认识吗?南京的樟树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配乐出示樟树图片)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对南京樟树的印象。

谁还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呢?设计意图:这儿的一个词和一句话,是个有梯度的设计,我们的课堂不是优等生的课堂,在课堂上,我们更要关注中差生,给他们平台,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是对学生预习的一个检查。

2.今天我们一起认识(板书完整:宋庆龄故居的)一起读课题。

读了课题,联系我们刚才的对话,你有什么问题?你真会提问,你们的提问老师在预习单中也见到,真棒。

是的,樟树随处可见,极其普通,为什么作者偏偏要介绍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让我们捧起书,走进课文,一起欣赏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设计意图:善于“问”是儿童的天性使然。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敢问、会问,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产生了一种探究学习的欲望。

这种学生自己质疑、解惑的学习,才是真正以生为本的教学。

二、检查预习、学会概括1.看了你们的预习作业,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好厉害,字音找得真准,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用你们优美的嗓音把这些词语读出来。

2.这课生字并不多,这些词语你认识吗?读得真好,谁还想来读读,一起读。

粗壮稠密瞻仰崇敬繁衍后代舍不得蓬蓬勃勃四季常青3.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发现我们班同学的书写真是漂亮。

请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这课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怎样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呢?3个左窄右宽,一个左右均等的字,注意区分好位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坚持素养导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系统性和整体性。

教学设计至少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的全面分析,进行整体设计。

.坚持素养导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核心素养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

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发展水平和阶段性要求,注重建立具体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重视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阶段性和层次性。

要改变以往过于关注课时目标设计的习惯,转向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要依据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规划设计学年(期)目标、单元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目标,形成连贯的、有层次、有结构的教学目标体系。

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注重全面分析一是课程标准分析。

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与评价建议等各部分的核心要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要求等关键问题。

二是教材分析。

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特征。

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找出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概念,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知”与“行”有机结合,知识变活——基于学生立场,改善教学设计

“知”与“行”有机结合,知识变活——基于学生立场,改善教学设计

教育 以“ 学生 为本 ” 。 我们在教学过程 中都要 为孩子可持 续发展奠基 。为了孩子们 能学到数学 , 学好数学 , 用好数学 , 我们在教学过程 中要基于学 生的立 场 , 将学生 的“ 知” 与教学 中的“ 行” 有机 结合 。 来 改善我 们的教学过程 . 从 而将数 学知
识变 活。本课题从 以下三个 方面入手 , 改进教学行 为让 学生 能体会数学的乐趣 。
验 和情感 出发 . 将“ 知” 与“ 行” 有机地结 合 , 使 学生所 学 的知 识技能活起 来 ,真正使学习 的过 程变成生命 成长 的快乐历

学 生已有生活经历决定了其对数学的思考 , 对数学 的学
习态度 . 所 以在数学课堂上 , 大部分教学活动 的设计 , 教师需
要 从 学 生 已 有 经 验 的 基础 上 出发 ,教 学 数 学 新 知 识 的 学 习 ,
规律” 。
学生数学学 习过程 中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 习的结果 ,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变化 和发展。在新是 否积极主 动地 参与数 学学 习活 动” 、 “ 是 否乐 意与同伴进行交流 和合 作” 、 “ 是否 具有学 习数
学 的兴趣 和热情” . 应该重视了解 “ 学生思维 的合 理性 和灵活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
如教学《 人民币的认识》 一课 , 让 一年级 的小 朋友来认 识
人 民币 ,对于现在 的他们缺乏用人 民币的经验 ,特别是元 、 角、 分之间 的进率 的理解 , 所 以我将 元、 角、 分 之 间的关 系作
为难点 , 并 通过操作活动来加强认识 突破此难点。设计如下 :
兴趣 是学习成 功的秘诀 , 是求知欲 望的基础 . 特别 是低

提升活动育人价值,优化活动实施策略

提升活动育人价值,优化活动实施策略

提升活动育人价值,优化活动实施策略作者:许洋来源:《教育界》 2021年第33期厦门第二实验小学许洋【摘要】学生活动的设计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一起策划、组织,发挥活动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工作时可能萌发出新的视角、新的重点和新的内涵。

文章以“大手拉小手,我们一起去秋(春)游”活动为例,谈了如何提升活动的育人价值,优化活动实施策略,从而实现学生工作实践的变革。

【关键词】大手拉小手;关注学生;学生工作实践【基金项目】思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综合课题“小学生跨年级交往的价值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Z2018X0049。

一、“大手拉小手”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用个别“明星”小干部替代大多数学生少数学生担任大、中、小干部,多数学生则是无“一官半职”的“群众角色”。

越往高处人越少,班级组织整体呈金字塔形结构,管理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角色分工,对工作性质进行定位,使班级中产生了两个明显的层面:一个是管理层,由极少部分学生所组成;另一个是被管理层,由大部分学生所构成。

两个层面之间极少进行流动。

这种状况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了不利影响:大部分学生是被管理层,多数时候都处在被动服从的地位,导致他们的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十分缺乏,缺乏自我营销、自我管理的观念;那些长期处于管理层的学生,因为始终担任班干部,优越感日渐浓厚,逐渐生出“官本位”的思想,缺乏责任意识,对权利与义务产生错误的认识,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

显然,这些都不是新时代所期望、所需要的“主动、健康”新人。

(二)用“盲从”替代学生主动提升自我的可能所谓“盲从”,是完全服从于他人的安排,生活在他人为自己设计的生活世界中。

我们所设计的“大手拉小手”教育系列活动主要集中在管理早读、午休、眼操、卫生……这些都属于班级管理方面。

学生只要按教师安排的去完成任务即可,原本有的一些实际生活体验因此被替换,原有的成长需要被遗忘,他们仅仅作为执行者而机械地遵守规则。

基于学生立场的问题设计

基于学生立场的问题设计

基于学生立场的问题设计所谓学生立场就是学生的需求,这其中不仅包括学生自身进展的需求,还包括教育实践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问题是实现课堂构建的关键,目前在课堂问题设计中,笔者尝试从学生立场动身,对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问题有效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一、基于实际学情,设计教学问题学情是小学语文教师课堂问题设计的根本动身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论是基于语文学问积存,还是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对于所要学习的新学问都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熟悉,而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观点缺乏细致了解,常常消失问题设计盲目、频繁,难以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相契合。

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一些启发性、铺垫性的问题,在了解、摸索学生实际状况的同时,完成新课的有效导入。

例如在《观潮》一课的学习中,一些学生对于钱塘江大潮已经有所耳闻,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力量,养成了肯定的学习习惯,语文根底学问积存也相对扎实。

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中,为检验学生在预习中是否收集了钱江潮的相关资料,是否對课文形成了初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钱塘江大潮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否用几个简洁的词语说一说对钱塘江大潮的印象?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回忆预习的内容,并实现了对文本的再一次梳理,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阅读教学导入。

教师不能仅仅站在成人的立场思索教学中预设的问题情境,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做一些换位思索,心中要有学生,时时揣摩学生面对教师抛出的探究问题会怎么想。

二、基于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问题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问题设计中,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分析与利用,依旧实行整齐划一的方式设计课堂问题,导致问题消失过难、过易等现象,难以兼顾不同学生对学问探究的需求,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堂的积极性。

基于此,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动身,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学生差异设计有层次、有区分的问题,并将问题与学生的不同层次相契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回答下列问题。

基于学生立场 构建趣理课堂新样态

基于学生立场 构建趣理课堂新样态

基于学生立场构建趣理课堂新样态作者:唐琼芳邓启萍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9年第02期【摘要】小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从学生立场出发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本文从语文大阅读课程、数学玩创课程、科学主题学习社区以及艺术融合学习四个方面出发,呈现了基于学生立场的趣理课堂新样态。

【关键词】大阅读玩创课程主题学习融合学习小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精神张扬与成长的课堂。

因此,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应站在学生立场上,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校围绕趣理课堂改革的研究,从关注教学者视角走向更多关注学习者(学生)视角,并研究思考:既有童趣味又有学生味的学科样态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让课堂趣理相生呢?一、语文“日月星”大阅读课程。

让阅读力生长拔节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我们认为:语文是趣理的家。

这里的家,不仅仅是现象的家,还应该是精神的家,文化的根。

语文趣理课堂应该是文本文化精华不断被发现、学生精神不断成长的地方。

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归结为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大阅读教学的尝试,在低中高三个年段中开设“日月星”大阅读课程。

语文“日月星”大阅读课程以海量阅读为抓手,学生在经历“老师导读一学生试读一伙伴共读一分享研读”的过程中,阅读力拔节生长。

“日课程”指低年级学生每天利用午读20分钟时间,在教师带领下一起诵读经典绘本,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等方式,达到整体提升读写能力的目的。

“月课程”指在高年级中每月开设主题阅读。

2018年上学期,每月的阅读主题分别是:三月份主题是“走进春天”;四月份主题是“走进经典”;五月份主题是“走近动物”;六月份主题是“走进童话”。

例如,如何引导学生读动物小说呢?在动物小说导读课上,教师以《金色的脚印》《再被狐狸骗一次》两篇动物小说为例,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利用鱼骨图列出小说情节,理清文章线索,感悟小说主题。

生本理念下政治学科教学问题链层次递进设计研究教学案例

生本理念下政治学科教学问题链层次递进设计研究教学案例

生本理念下政治学科教学问题链层次递进设计研究教学案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本理念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层次递进设计在教学案例中的运用。

通过分析政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以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评估教学效果,并总结生本理念下政治学科教学问题链层次递进设计的实践意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本研究,可为政治学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政治学科教学、生本理念、层次递进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效果评估、实践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本理念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将学习者置于教育的核心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来实现教育目标。

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生本理念的应用也逐渐引起了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政治学科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国际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成为当前政治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本理念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政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层次递进设计在教学案例中的运用,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探索生本理念下政治学科教学问题链层次递进设计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政治学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本理念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并针对政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研究层次递进设计在教学案例中的运用,以及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旨在为提升政治学科教学质量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生本理念如何应用于政治学科教学中,探索其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2. 分析当前政治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发现问题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 研究层次递进设计在政治学科教学案例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以期加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体系性;4.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挖掘层次递进设计在不同教学场景下的具体应用效果;5. 最终通过教学效果评估,总结生本理念下政治学科教学问题链层次递进设计的实践意义,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带着问题上路 基于生长落地

带着问题上路 基于生长落地

带着问题上路基于生长落地作者:唐琴詹璐璐来源:《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21年第10期宜昌市伍家岗区外国语小学基于“从生活开始、以生长为向、与生命同行”的办学理念,自2020年8月起,从分析当前学生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负担过重入手,以作业改革来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尝试把童年时间还给孩子,把陪伴空间交给家长,回归教育本来的生长样态。

一、生长是“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的坚守(一)问卷调查,溯本求源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们的学生真实的作业现状是什么,他们普遍需求、呼唤什么类型的作业,我们要有心理预期和心灵关怀。

为此,学校教导处面向全校学生组织了一次作业问卷调查,其中包括记录作业的方式、作业类型、作业时长、作业批改、作业量、作业讲评、期待的作业等内容,以期透过“问卷调查”道现象、溯本源、辨方向。

(二)靈犀讲堂,引路导航学校结合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灵犀讲堂”,以“透过现象溯‘本源’,迭代思维话‘减负’”为主题给予专业引领,与全体老师们一道分析数据、研判问题、谋寻走向。

大家对作业进行了再认识,对作业的关键要义进行了再厘清,也明确了优化作业设计的“三性”:1.指向目标的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即我们的作业设计应指向具体的学业目标,以目标明确的作业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才能促进真实学习的发生。

2.面向全员的作业设计的关照性。

(1)关照年段特点——着眼认知,螺旋上升低年段将激趣理念植入作业设计的探究中,中高年段将深化内核理念、培养高阶思维作为作业设计的核心导向。

(2)关照班级学情——着眼现状,保质补短只有基于现状调研的作业设计才更具实效性,明确班级优势与薄弱点,在保证必须达成的学业目标的基础上去有针对性地补己短处。

(3)关照个性差异——着眼发展,体现分层作业设计的目的必须以保障学生的发展利益为根本,要“目中有人”“因人而在”,在作业内容上和形式上因需设计,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基于学生立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以《四季》一课教学为例

基于学生立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以《四季》一课教学为例

2021.04(下)《四季》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

全诗采用拟人手法以及叠词,通过“春天尖尖的草芽、夏天圆圆的荷叶、秋天弯弯的谷穗和冬天顽皮的雪人”四幅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四季图,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这是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接触的第四篇课文,此时的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课文的概念,更没有掌握朗读的方法;对课文的学习也不得章法,只能跟着老师被动接受新知;对模仿表达的形式初次接触,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立足这一系列学情,我仔细研读教材,认真思考:在这堂课上学生要学什么,要获得怎样的情感体验,要提升怎样的语文能力,从而实现《四季》的教学价值。

基于这些思考,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我精心设计了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上课兴趣(一)猜谜调趣。

低年段学生充满童趣,对于猜谜这一类的游戏有浓厚的兴趣。

上课伊始,通过有趣的“看图猜季节”游戏导入新课,丰富生动的画面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许 芳——以《四季》一课教学为例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生本理念所衍生的“以学定教”教学思想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

本文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以学定教,只有立足学生教语文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实现其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本理念 以学定教基于学生立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形象感知。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季图,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季节,说一说理由。

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并能抓住不同季节的特点,感知四季不同的美。

(三)激发情感。

通过“看图猜季节”的游戏,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四季之美,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随文识字,突破学习重点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在识字上打破了以往孤立的认识生字词,再指导朗读课文,而是将生字词随同课文一起学习,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

26770221_强化作业“_三力”,保障“_双减”落地

26770221_强化作业“_三力”,保障“_双减”落地

根据郑州市中原区教育局作业建设有动力、有活力、有张力的“三力”指导原则,中原区各中小学结合校情、学情等实际,探索出了不同的作业设计和管理模式,切实保障作业减量提质,促进“双减”落地见效。

“四三制”作业增效让学生爱上学习郑州市实验小学 于乐打开学习空间,作业赋能学生成长中原区工人路小学 张严明能力。

设计长程作业,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三年级科业篇53区域教育·郑州市中原区“双减”工作作业教研记录,周五下午年级长审核作业是否超时,统筹调配各科作业时长。

运行过程中,班主任、学科教师根据本班情况进行微调,一周实施结束后,由班主任及年级长对当周作业内容、时长及完成情况进行确认并签字,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周五,教导处进行公示并备存,同时德育主任公示作业量情况。

“2233”作业管理,减负不减质郑州市第六十四中学 王西川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作业管理,实行科学减负,做到“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郑州市第六十四中学施行了两统一、两监控、三保障、三评比的“2233”作业管理模式——“两统一”是作业管理总体要求,即统一作业时长、统一作业内容。

学校要求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内容,必须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教研组审核、年级统一公示。

作业时长及作业数量严格按照学校统一要求执行,初中生每天作业不超过1.5小时。

“两监控”是学校作业管理运行机制,即教务处通过教研组负责监控作业“质”,政教处通过年级组负责监控作业“量”。

学校建立了“教务处—教研组—任课教师”和“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的双主线作业管理运行机制,从作业设计、作业审核、作业监督和作业公示四个方面实施全过程、多维度的作业管理。

“三保障”是学校作业管理的工作原则,即保障作业有公示、保障课业有质量、保障时间有控量。

学校先后制定了《备课组先周作业设计制度》《年级作业公示制度》《教研组作业审核制度》等,要求减少作业数量、丰富作业形式、提升作业质量,坚持作业形式、内容、时长公开化和透明化,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师反思、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基于项目化设计的习作教学新路径探索

基于项目化设计的习作教学新路径探索

基于项目化设计的习作教学新路径探索发布时间:2022-07-24T02:44:59.96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5期3月作者:吕沁璐[导读] 在新课改教学政策的推动之下,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课堂迎来了项目化的设计创新模式,因为结合项目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吕沁璐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东湖小学摘要:在新课改教学政策的推动之下,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课堂迎来了项目化的设计创新模式,因为结合项目化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丰富学生的习作学习课堂,在写作教学的实践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生本理念的具体要求来重视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推进项目化设计的习作教学实践路径,根据新课改政策所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在语文习作课堂当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积累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运用经验,进而提高写作学习课堂当中的授课效率。

本文将从项目化设计的习作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展开分析,围绕语文教师具体的项目化设计习作教学路径进行实践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项目化设计;写作教学;课堂实践引言:项目化设计的习作教学课堂,重视语文教学所组织开展的课堂活动,结合主题项目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写作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学习能力的充分锻炼。

尤其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语文作文学习的起步学习阶段,所以,更应该重视项目化的习作教学模式,运用主题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组织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来锻炼写作思维,从而不断推动学生写作学习技能的培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项目化设计的习作课堂模式的积极意义,立足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实际能力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写作学习平台当中完成对自身写作技能和思维的培养目标。

一、小学语文习作课堂项目化设计的积极作用分析(一)有利于提高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习作课堂当中所开展的项目化活动设计,显著积极作用体现在有利于提高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班级系列活动主要借助学生参与的形式,将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因而真正的班级活动,需立足学生实际,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设计,并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只有用心经营,用心谋划,艺术化地设计班级系列活动,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体验,丰富班级文化,实现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

一、突出学生主体,坚持全员参与
班级活动体现的是班级文化,其参加的主体是学生。

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活动的主体意义,并在设计班级活动时,将全员参与的理念贯穿到活动制作的全过程,优化活动策略,让全体学生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员参与,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还包括在活动设计、意见征求中积极吸收并采纳学生的有效意见,并发动全体学生共同设计,共同组织班级活动。

班级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而这一场所为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只有鼓励学生亲自体验与历练,才能积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实现班级建设的良性发展。

例如,笔者针对教室黑板报的设计而制定班规,要求学生六人一组,每周一期,轮流编辑制作。

在设计制作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拟定本期主题,而具体的细节设计则交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

板报设计初期,由于学生缺少经验,板报设计出的整体效果差强人意,但后来经过分析总结,学生逐渐摸索出实战经验,根据出版周期顺序,提前一周进行谋划,久而久之,体裁与细节的展示纷纷得到了教师与其他班级的认可。

二、突出教育渗透,坚持润物无声
对于学生来说,教育分为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

有形教育是课堂教学,教师借助说教、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接受教育;而无形教育则是于潜移默化中渗透“树人”教育,比如借助校园文化、班级活动等。

因而班主任组织的班级活动,需要体现一定的教育性与目的性,将教育理念渗透到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此外,这里倡导的教育并不一定专指知识的教育。

为此,班主任既可以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设计班级活动;又可以结合学校活动,渗透自己
坚持生本立场优化活动设计
杨富民
(渑池县天池镇笃忠中心小学,河南三门峡472421)
摘要:用心经营,用心谋划,艺术化地组织设计班级系列活动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体验的热情。

教师在设计班级活动时,要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释放天性,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实现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及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本立场;活动设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9-0019-02
的教育理念,以便达到活动与教育的双赢。

例如课本剧展演活动,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中场面感强、对话较多的片段,组织学生进行编排,通过学生表演、生生互动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对于这类班级活动来说,其教育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即加深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

而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多数是被动参与,但教师也可以将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比如学校运动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长进行组队,对于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安排其做后勤服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服务意识;针对意志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参加长跑比赛等等。

如此长期坚持,就是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突出安全第一,坚持做好预案
班主任要具备安全意识,并在活动中强化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习得和掌握应对安全事故的技能。

当前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学生被“圈养”,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多样,而众多原因中,学校活动预案的不完善是其重要诱因。

因而对于班级活动来说,教师最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

小到班级活动,大到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都需要做好预案,并且将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这里的安全教育,一方面是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保护技巧;另一方面是指班级在组织大型户外活动时,要坚持做好预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对于班级活动而言,教师既要结合学校实际,常态化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如地震演习、救火演习、急救常识等等,借助演练活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又要在活动前对学生强调安全知识,重申安全纪律,并发动家长积极参与,以“亲子游戏”的名义组织活动,有效提升活动的安全性。

四、突出平台搭建,坚持个性释放
班级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组织班级活动,除了要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及凸显班级文
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释放学生个性。

而教师只有借助活动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个性,才能在班级中发觉可塑之才,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综合课程实际,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有针对性地组织班级活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自行组织。

如此一来,学生个性得以释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众多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形式中,最具意义与影响力的是学生自行组织、设计、参与的活动。

而这种组织方式,在将学生推到前台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天性释放提供了一个舞台。

另外,针对班级“地下”活动,只要不干扰班级的正常秩序,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都应该给予便利,为学生成长、个性释放创造条件。

现如今,虽有诸多的班级活动,但这些活动更多的是依据学校要求及立足考核需要而进行的,学生多数是被动参与。

这种活动虽然成效显著,但在实际操作中较易受到学生的抵制。

因此,班级活动要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释放天性,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此外,班级活动的自主开展,在丰富班级文化的同时,也可为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小瑾.如何开展班级活动[J].班主任之友,2013,(1).
[2]富伟丽.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J].江西教育,2015,(4).
[3]林蕊.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安全教育活动[J].新课程学习(中),2016,(9).
【责任编辑孙小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