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语文高考之考生不可缺少的逻辑知识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之《逻辑和语文学习》
偷换概念是将一些看起来似乎一样的概念暗中 更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 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 。再如:
答
案
意思意思--- -1、略表谢意 什么意思-----2、意图 什么意思----- --3、解释 小意思-----------4、表示感谢 真有意思---------5、有趣 不好意思---------6、难为情 不够意思---------7、不讲义气 没啥意思---------8、必要的
语所表达的概念必须是确定的。
求婚者运用排中律知识, 猜中肖像放在银盒子里, 而赢得了爱情。
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 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 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 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 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 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 “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 在金盒里”。请问肖像在哪个盒里?
外延: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所涉及的对 象范围。每一个概念又都有它适用的范围。 比如“人”这个概念外延就涉及古今中外的 一切人的范围,中国人、外国人、欧洲人、非 洲人、现代人、古代人、大人、……;但不适 用于猩猩、猴、猿人、类人猿、……。 粉笔的概念外延涉及红粉笔、绿粉笔、……。 生物的概念 内涵:自然界中有生命现象能生长繁殖的物体。 外延:动物、植物、微生物
非本质属性: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属性,是普遍的、 共性的、是同类对象所共有的属性,反映的是一 类对象。非本质属性,是对该对象不具有决定意 义的属性。 如:人的非本质属性有脚有手、要吃食物、有 毛发、直立行走、会跳跃等等。 2、组成:内涵、外延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 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有语言 、能思维、会制造工具” 粉笔:用白垩、熟石膏粉加水搅拌制成 的,在黑板上写字用的条状物。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三段论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
例如:大前提:凡是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会死的。
有两户人家都生了儿子。
有一家的孩子死了,就将另一家的孩子偷偷地抱回自己的家。
另一家发现后与这一家争吵得不可开交,于是告到官府。
有一个知县对两个妇女说:“你们两人一人拉住孩子的一条胳膊,谁把孩子抢到手,孩子就属于谁。
”大堂上,两个妇女就动手拉了起来。
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其中甲妇女开始时还使劲,听到孩子哭喊后,就不使劲了。
而另一个乙妇女则拿出吃奶的劲,眼看就要把孩子抢到手了。
这时,知县大叫一声“停!”然后平静地说:“我现在知道孩子的真正母亲是谁了。
”他用手指了指那个不使劲的甲妇女说:“她是真正的母亲。
”请根据所给参考示例,写出知县断案的三段论推理过程。
(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大前提:________。
②小前提: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
2.有甲、乙两个人,分别身兼两职,两个人的四种职业是教师、警察、书法家和作家。
请结合以下事实,推出甲、乙二人各自的职业并写出推断过程。
①书法家到北京办书法展览前,甲约了几位好朋友为他践行。
②书法家曾跟教师讨论过书法创作技巧,要“笔法、结字法、章法兼顾”。
③教师的妻子是警察的亲姐姐,她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刘欢的歌曲。
3.仿照下面画线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材料:绝代的风姿灵魂的倔强生命的赞歌梅枫莲粉身碎骨雪花欺凌沾染铅华春桃妖娆,它不惧斗艳争芳,绽放出灼灼华光;4.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广场舞抢地盘”,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形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城市针对老年人的公共供给严重不足。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文化也不能小视。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2018年高考语文新增逻辑推理题共33张PPT
• ②不是有了创新意识,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好的 人工智能产品。
• 4.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 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的分 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 市的精英。可见,要让城市可持续开展,首要 任务是铲除雾霾之害。假设不能彻底控制雾霾 ,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进步当下城市 化质量。
•
这是假言推理省略式,省略了“假如我家做
老师的多,那么我也就会当老师〞,显然,这个
前提不真实,不能必然推出“我也当了老师〞。
例:我屡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
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大爷原来是个工人。
〔分析〕
“从工厂走出来的〞不都是工人。省去的大
前提——“凡从工厂走出来的都是工人〞是不真实
的。即使“这个人屡次从工厂走出来〞,也不能
• 如: 只有十八岁,才能有选举权。
• 充要条件:即充分必要条件。或者说是无条 件的。 关联词是: 不管〔不管〕……都…… 如:
• 不管天气如何,他都按时到校。
• 就是说“天气如何〞无所谓什么条件, 都会有“按时到校〞的结果的。反过来“按 时到校〞也不需要什么“天气〞。
2.因果关系
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 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答案分别为:
②【评“城分标市准】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开 展〞 写出一句,给2分;写出两句,给5分。句式与例句不符的不得分。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实战演练
逻辑推断题训练
•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三语文-高考逻辑知识复习专题
逻辑知识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其自身都具有同一性;如果它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
公式:A是A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划分不当”“发生歧义”“以偏概全”等。
不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公式:A不是非A违反“矛盾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公式:A或者非A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充足理由律:在思维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真实性需要确定的判断被判定为真时,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
公式: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
课本P93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鲁迅的作品”在大前提中指鲁迅著作的总称,在小前提中指“各个”作品的通称。
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
②庄子日:“请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
③“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顾客说的意思是“你弄脏了我的汤”,而服务员的回答是以为顾客关心他痛不痛,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④“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
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一般来说,需要修门铃就是因为门铃坏了,又怎么能指望“每次按门铃”都有人来开门呢,说话人或是真的未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或是为自己的不守信而开脱,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不矛盾律”。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特色专题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讲义
特色专题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越来越重视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中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等试题;作文题(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仿写题(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需要思考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然而,在整个学习阶段,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逻辑推理方面的知识,缺少科学系统的逻辑推理训练。
在这种状态下考查考生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更能看出一个考生的思维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充分发挥高考为高校选拔和输送人才的目的。
可以预见,未来高考还会继续加强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并且题型会越来越丰富。
因此,研究逻辑知识和语文学习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
逻辑是个多义词,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主要包括概念、命题、推理等内容。
主题一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的思维形式。
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主要是本质属性;外延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关于概念的考查]题型一概念理解1.阅读下面材料,找出选项中性质不属于材料所论述的悲剧的一项( B)悲剧的审美价值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悲伤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为情而死。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的致远号巡洋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仍然开足马力,冲向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最后致远号巡洋舰沉入海中,舰上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及当地群众的转移,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弹尽粮绝之后,他们跳下悬崖。
2018届高考语文题题清(逻辑推断) 安乡一中 龚德国
第六节逻辑推断一.思维图表二.典例引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7年全国卷Ⅱ第21题)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
③。
解题分析:(1)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这则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①通过对普洱市、九寨沟县等改名后知名度获得提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实例得出结论“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②介绍“我市”因为“名字不响亮”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情况。
③材料认为只要“我市”更名就能够促进经济腾飞。
2. 重点把握句间逻辑关系材料的第一部分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分析,是采用了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
因为“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具体原因不止城市改名这一个,所以结论是武断的。
(犯归纳推理错误)第二部分:“(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这个推断是强加了因果关系,因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不只名字不够响亮一个。
(强加因果)第三部分:“(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句子虽含有条件关系,但“更名”这个条件未必能够得出“经济腾飞”的结论。
(错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3. 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根据题目对第一部分推论错误的解析,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逻辑关系的角度确定后面两个推断的错误。
答案分别为: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二.模拟试题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下面文段的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②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道路交通标志或指示线不清晰、道路中间莫名出现隔离带、连续井盖事先无提示等问题,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因此,解决道路标志与实际脱节和不符的现象,需要社会各界认真规划、治理。
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目的是,给驾驶者或行人提供引导、提示。
如果提示本身就成问题,把人搞得晕头转向,何谈引导?道路标志牌设计不合理、标志不清会影响道路通行,导致交通拥堵,必然导致交通事故。
对此,路标设计者和城市交通的管理者,还需再多用点心。
①归结原因错误,应当修改为:________。
②划分责任错误,应当修改为:需要交通部门认真规划、治理。
③定性不符合事实,应当修改为:________。
2.请参照①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材料三: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__?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河北衡水中学,安徽毛坦厂中学这些高考“加工厂”对在校学生,尤其是高三毕业生始终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年都有很高的高考重点率,可见对学生严格管理,就能有高考成绩的提升。
我校目前学生普遍存在自律性不够的问题。
没有高度地自律,就不可能有正确地学习态度。
所以只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不但能够有高考成绩上的突破,更会得到家长和社会地认可。
①对于学生的严格管理并不一定能提高成绩。
高考思维逻辑知识点归纳
高考思维逻辑知识点归纳高考是每一位学生所面对的一次重要考试,它不仅检验了学生在各学科知识上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在高考中,思维逻辑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思维逻辑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对高考思维逻辑知识点进行一次归纳。
一、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是研究人类思维规律的学科,它有自己的基本概念。
首先是命题,命题是陈述句,它有真假之分。
其次是逻辑联结词,如“与”、“或”、“非”等,在逻辑推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还有命题的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当且仅当”等,它们能够将两个或多个命题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
二、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研究的是命题之间的关系和推理的方法。
在高考中,命题逻辑经常出现在数学和语文等科目中。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命题的合取、析取、否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题目,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谬误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它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高考中,谬误经常出现在语文、作文等题目中。
常见的谬误有偷换概念、非黑即白、诉诸感情、攻击人格等。
了解和分析这些谬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答题时更加准确和合理。
四、推理方法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逻辑学中的核心概念。
在高考中,推理经常出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
推理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学会运用推理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五、逻辑谜题逻辑谜题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设计的一种题型。
在高考中,逻辑谜题广泛出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
逻辑谜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解决逻辑谜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高考思维逻辑知识点的归纳包括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谬误、推理方法和逻辑谜题等方面。
高考语文有关的逻辑知识考点
致流感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不止不开窗换气这一种。
② 条件关系不当。预防流感,不一定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有效。
③ 条件关系不当。早睡早起,不一定就能避免得流感。
主题三 推 理
1.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 的过程。
[关于推理的考查]
题型二 三段论推理 2.现在假定: (1)所有的因纽特人都是穿黑衣服的。(2)所有的沙巴州土著人都是穿 白衣服的。(3)绝对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4)H是穿白衣服的 一个人。
请根据以上假定,判定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并写出正确结论的大前 提和小前提。 ①H是沙巴州土著人。②H不是因纽特人。
这则材料意在说明( D )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B.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的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论推理 2.三段论推理是以一个一般性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
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 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广告中运用 “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运用“中国元素”本是值得肯定的,但 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一致,如果仅仅简单地模仿 和运用,缺乏对文化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 “恶之花”。
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
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仿照下面的示例,完成后面的
题目。
示例: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大前提)
张三是公民。(小前提)
所以,张三要遵守法律。(结论)
现在假定: (1)所有的因纽特人都是穿黑衣服的。(2)所有的沙巴州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 的。(3)绝对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4)H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
考生不可缺少的逻辑知识
考生不可缺少的逻辑知识语文知识主要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指“语法”,主要是管语言运用对不对以及是否规范的问题;“修辞”是关于语言美不美的问题,即怎样使语言优美生动的问题;“文”主要是文章的章法结构;“逻辑”是讨论关于思维是否严密,语言是否严谨的问题。
学点逻辑知识,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王力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逻辑思维的提高;要紧的是教学生怎样运用思维。
思维合乎规律(事理),说的话,写的文章才准确、通顺、严密,层次清楚,有说服力。
如果违背思维的规律,不懂得如何运用概念,作出判断,那么我们也就很难说清楚一句话,写清一件事。
为了消除语文学习中的逻辑错误,下面介绍一些中学生必需具备的逻辑知识。
◆逻辑的三种主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一、概念及其有关内容介绍概念是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
概念是用词语表示的。
词语,包括词和短语。
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够表示概念,能够表示概念的是实词。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
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一般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呈反比关系。
就是说,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多,另一个必定小;一个少,另一个必定大。
在科技说明文中和语言表达题中阅读时,注意概念和词语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句的含义。
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全同关系(同一关系):两个概念内涵不一样,外延却一样,两个概念就呈现全同关系。
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包含关系(属种关系):两个相关的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
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
逻辑和语文学习2018
ab
a b
a
b
a b
矛盾关系
a
b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反对关系
概念和词语的关系
• 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 • 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 • “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 念。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 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 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 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国人有上百种说法, • 一个字的有“亡”“故”“薨”;两个字的有“断 气”“长眠”“物化”;三个字的“回老家”“上西 天”“见阎王”;四个字的有“与世长辞”“百年之 后”“驾鹤西去”;基督教有“上天堂”“下地狱”; 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去见马克思”。这些是 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 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给词语下定义? 所谓下定义(解释词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 句揭示概念的 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 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概 念:
概念间 的关系:
语言表达方式是词语
全同关系
如:“偷”与“窃”;“母亲”与“妈妈”
包含关系
新课导入
•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 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 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 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 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 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 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 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 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 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执法官不好处理, 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 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 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语文逻辑常识学习材料2018.3.5
丰都实验中学高2019级语文逻辑常识学习材料编辑整理人余朝佐逻辑与语文学习的关系密切。
目前高考题型中考察熟语成语运用就是逻辑概念问题,病句修改中的词语搭配、列举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等等都是逻辑问题,至于作文、阅读中的论证方法——摆事实简单枚举法、讲道理的三段论推理、类比推理法、比喻论证法,反驳中的归谬法……都涉及逻辑知识的。
在语文学习中,语法、修辞、逻辑三者密不可分。
语法,是研究怎样把话说通的学问;逻辑,是研究怎样把话说对的学问;修辞,是研究怎样把话说好的学问,即“通顺·合理·生动”。
逻辑是语言表达的真,语法是语言表达的善,修辞是语言表达的美。
可以说,你的语言美不美,别人不以为然,你的语言合乎不合乎语法,未必有人追究,但是假若你的语言不合乎逻辑的话,交际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不仅会闹出笑话,极有可能别人根本不明白你的意思,甚至还可能产生误会。
打个比方:如果语言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修辞是人的服饰,词语是人的躯体,逻辑是人的灵魂。
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应该了解几方面的逻辑知识。
一,概念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概念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会逐渐发现,每一件事物都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性质,即事物的特有属性。
概念就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比如我们看见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通过反复的观察、比较,发现有一类交通工具,他们以内燃机作动力,装有橡皮轮胎,主要在马路上行驶。
这就是这类交通工具区别于火车、飞机、轮船的特有属性。
它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就有了“汽车”这个概念。
一般说来,概念是用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者词组来表达的。
词和词组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是词和词组的思想内容。
比如“汽车”这个概念是用偏正合成词来表达的,“坐汽车”这个概念是用一个动宾词组来表达的。
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
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
如"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
写作重点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
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语文知识主要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指“语法”,主要是管语言运用对不对以及是否规范的问题;“修辞”是关于语言美不美的问题,即怎样使语言优美生动的问题;“文”主要是文章的章法结构;“逻辑”是讨论关于思维是否严密,语言是否严谨的问题。
学点逻辑知识,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王力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逻辑思维的提高;要紧的是教学生怎样运用思维。
思维合乎规律(事理),说的话,写的文章才准确、通顺、严密,层次清楚,有说服力。
如果违背思维的规律,不懂得如何运用概念,作出判断,那么我们也就很难说清楚一句话,写清一件事。
为了消除语文学习中的逻辑错误,下面介绍一些中学生必需具备的逻辑知识。
◆逻辑的三种主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一、概念及其有关内容介绍概念是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
概念是用词语表示的。
词语,包括词和短语。
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够表示概念,能够表示概念的是实词。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
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一般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呈反比关系。
就是说,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多,另一个必定小;一个少,另一个必定大。
在科技说明文中和语言表达题中阅读时,注意概念和词语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句的含义。
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全同关系(同一关系):两个概念内涵不一样,外延却一样,两个概念就呈现全同关系。
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包含关系(属种关系):两个相关的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
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
高三年级语文基本的逻辑知识补充共54页文档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三年级语文基本的逻辑知识补充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逻辑1
语文试题中的逻辑(1)【导入】一个人思维的形成、思想的成长、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支撑——高考语文考纲制定负责人温儒敏。
一.论述类阅读题目设置(一)读懂社科文1.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和阅读习惯,把握主要观点,不纠结于术语和语言严密性;——观点2.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整体把握文本的结构,划出“角度性标志语”、“结构性标志语”过渡句,中心句,观点句。
——结构(二)题目设置第一题,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概念、句子)第二题,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结构、思路、论证方法)第三题,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推断(判断、推理)第一题,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概念、句子)(一)辨别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辨别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同一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此类题,常常用偷换概念或扩大外延的方式。
【范例1】2018全国卷I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判断正误并阐释原因:【范例2】[2017全国Ⅱ]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原文】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判断正误并阐释原因:提示一:理解词语(概念),一定注意比对该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概念内涵与外延。
提示二:如果原文大概念换成选项中小概念,选项是正确的。
如果原文小概念选项中换成大概念,是以偏概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生不可缺少的逻辑知识作者:井永战语文知识主要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指“语法”,主要是管语言运用对不对以及是否规范的问题;“修辞”是关于语言美不美的问题,即怎样使语言优美生动的问题;“文”主要是文章的章法结构;“逻辑”是讨论关于思维是否严密,语言是否严谨的问题。
学点逻辑知识,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王力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逻辑思维的提高;要紧的是教学生怎样运用思维。
思维合乎规律(事理),说的话,写的文章才准确、通顺、严密,层次清楚,有说服力。
如果违背思维的规律,不懂得如何运用概念,作出判断,那么我们也就很难说清楚一句话,写清一件事。
为了消除语文学习中的逻辑错误,下面介绍一些中学生必需具备的逻辑知识。
◆逻辑的三种主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一、概念及其有关内容介绍概念是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
概念是用词语表示的。
词语,包括词和短语。
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够表示概念,能够表示概念的是实词。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
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一般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呈反比关系。
就是说,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多,另一个必定小;一个少,另一个必定大。
在科技说明文中和语言表达题中阅读时,注意概念和词语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句的含义。
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全同关系(同一关系):两个概念内涵不一样,外延却一样,两个概念就呈现全同关系。
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包含关系(属种关系):两个相关的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
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如“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反对关系:在同一个大概念下面的两个小概念,如果两个小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大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小概念之间就有反对关系。
如“导体”和“绝缘体”,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在两者之间还存在有“半导体”,因此它们之间是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如“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恰恰等于其属概念(上位概念)的外延“国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
注意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并列概念之间的关系。
并列的概念,原则上应该是同一个大概念下面的小概念,大小概念并列在一起是不合逻辑的。
二、判断在概念明确的基础上,逻辑思维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正确的判断又是合乎逻辑推理的基础。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类型主要有:1.单称肯定判断——是断定某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2.单称否定判断——是断定某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3.特称肯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4.特称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5.全称肯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6.全称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应注意的问题:特称判断“有些”、“有的”所表明的逻辑性质与现代汉语中的“有些”、“有的”的语法性质是有区别的。
生活中的“有些”是指“仅仅有些”。
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是指我们班仅仅有一部分学生是团员,而其他部分学生不是团员。
逻辑中的“有些”是指“至少有些”。
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是指我们班至少有些同学是团员,其他部分不清楚,也有可能全部都是。
三、推理推理是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有三种: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或者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
这是一种前提和结论一致的推理。
◆“不合逻辑”语病分析不合逻辑的句子常常表现为概念使用不恰当(用错了概念、暗中更换概念、大小概念并列使用等)、判断不合理(自相矛盾、一面与两面意思不协调、否定不当、判断当中前后的概念不能配合、主客倒置、强加因果等)、推理不正确等形式,这些主要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周密而产生错误。
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
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合事实。
例1.(2005年北京卷)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应是“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多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
与生活实际不符)2.不合事理。
就是句子表达的语意与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
例2.(2007年海南、宁夏卷)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夷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来的、凸出来的建筑物铲平、消除,使成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3.判断失真或以偏概全例3.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不少”或“大多”,删去后面的“都”字)二、概念并列不当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概念之间有种属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包含着外延小的概念,种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
例4.(2007年湖北卷)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水产品”与“鱼”、“虾”、“甲鱼”、“牛蛙”概念之间有种属关系,不能并列在一起)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交叉关系,交叉关系的概念在使用时也不能并列。
例5.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也有交叉关系,都不能并列使用)3.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
概念从内涵上说,总有一定的意义范畴,比如“江湖河海”属于自然风物,“亭台楼榭”属于人文景观,不同范畴的概念也不能并列使用。
例6.(2006年江西卷)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三、表述前后不一致1.自相矛盾(句子前后说法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7.(2007年江西卷)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
因为是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
可改为“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2.前后失应(一面与两面不协调、提承不一)。
主要指三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8.(2005年浙江卷)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与否”造成两面对一面的问题)3.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造成关系错位,表达混乱。
例9.(2006年全国卷)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毛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主客颠倒,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四、否定不当(否定词之间、否定词与反问句多用)。
一句话中用两个否定词,就是肯定的意思,句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否定词就很容易引起逻辑的混乱。
1.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例10.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2.“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11.(2005年江苏卷)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避免”和“不”都是否定,应改为“怎样才能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或者“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五、分句间关系不当1.强加因果关系(复句分句间关系不成立或者不充分等)。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12: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2.轻重倒置(主要为复句分句位置不当)。
并列复句并不是每一个分句间是并列的,递进等偏正复句更要应注意。
例13.(2007年重庆卷)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不合事理。
也可以看作连词误用,将“和”改为“甚至”)3.推理无据。
推理是由已知的判断引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应该是自然而合理的,如果不合理,就会造成句子不合逻辑。
例14.(2005年北京卷)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整体进步”与“可喜一步”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故两者之间不存在“不仅……而且”的递进关系)六.词序不当。
词语间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等)安排要合理,否则会造成句意不合逻辑。
例15.(2007年安徽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中的“发展和重视”应该为“重视和发展”)“不合逻辑”是病句中辨别难度较大的类型之一。
因为句子虽不合逻辑,但是结构完整,成分相互搭配,因此,有较大的迷惑性,复习时要掌握方法,不断提高辨析能力才是关键。
◆在语言表达题中涉及的逻辑知识——下定义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