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你好,欢迎你访问本课题!文档数10点击率17838登陆数44首页课题方案 | 情报综述 | 开题报告 | 研究进展 | 结题报告 | 相关附件 | 主题讨论 | 专家咨询课题负责人:李瑜学校单位:课题组成员:袁洁学段:小学日期:2007-8-25 15:22:05学科:语文经费类别:申请经费:预计最终成果:研究报告预计完成时间:2008-8-1 0:00:00首页 >> 市课题、区重点课题管理 >> 研究进展《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编辑:李瑜·宝林三小日期:2008-10-30 10:22:24 点击:3013 附件:下载《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自2007年5月申报,当年11月被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室批准立项为区级重点课题,2007年9月进入教学实证研究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
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本课题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我校的一至五年级部分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搞好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得到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高度认同。
在前一阶段的相关研究和活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就前阶段的研究活动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准确理解和把握课题的两个关键词:预设与生成;2、优化课前预设的策略;3、把握课堂教学生成的待征;4、掌握课堂教学生成的规律;5、调控课堂教学生成的过程和环节;6、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评价。
《小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小学生作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且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然而,在小学生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词汇贫乏、句子结构单一、逻辑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生作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小学生作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生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索小学生作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
3. 验证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作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小学生作水平提升的需求和教师教学中的困难。
3.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验、案例研究等方法,验证所提出的作提升策略的有效性。
四、研究进度1. 完成文献综述,对小学生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梳理,找出存在的问题。
2. 设计并实施了一份包含100名小学生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学生对作水平提升的需求。
3. 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设计了一份包含20名小学生的实证研究,正在实施中。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词汇积累、句子构造和逻辑表达是他们作中的主要困难。
2. 实证研究初步结果显示,通过特定的作训练策略,学生的作水平有所提高。
六、下一步研究计划1.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小学生作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2. 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完善,验证作提升策略的有效性。
3.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小学生作水平提升的策略建议。
七、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为小学生作教学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提升策略,帮助学生提高作水平,提升语文素养。
同时,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小学生作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阶段小结长铺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胡明兰执笔)我校《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10年12月立项为县级课题,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本课题研究已开展了一年多的时间。
在这一年多里,课题组的全体同志不辞辛劳,勤奋探索,实践中有积累,曲折中有体验,反思中有辛酸,努力中有收获。
现将本阶段的工作小结如下:一、我们的实践确立课题。
在确立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后,我们精选课题组成员,成立了课题研究组。
紧接着,我们便开始着手查阅关于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方面的有关资料,课题组开展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充分的事前调查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并制定出初步的课题的研究方案。
再通过学习、研讨、论证,确立了真正的实施步骤,思想保持高度一致,整理学校以往的科研成果与教育经验材料。
加强学习。
每一个课题组成员,在参加课题研究之初,对课题研究存在着神秘与畏惧感,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现实,我们把强化理论学习,拉近教科研与课题组成员之间的距离作为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收集了一些课题的相关理论与实例,组合成一个系列,以课题组理论学习资料的形式下发到课题组成员手中,以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和讨论,使教师们对课题的有关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效地弥补了成员们理论准备不足的弱点,为研究的实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明确任务。
原则上我们将课题组的成员分成两个小组,教学预设组和课堂调控组。
预设组着重的研究方向是预设策略,从教学结构、问题设计、板块教学、语言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课堂调控组着重研究的方向是调控策略,从抓“精彩”、抓“肤浅”、抓“争论”、抓“意外”、抓“错误”等方面来促生成。
两个小组分工不分家,即: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展开研究。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根据课题方案的进度,我们主要是以分项研究为主,下一步将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及时记录研究中的收获和问题,并在对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想法和研究意见,作为下一堂课的研究进一步加以关注。
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省级课题——“⼩学教学预设与⽣成的策略研究”实施⽅案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2059——“⼩学教学预设与⽣成的策略研究”实施⽅案宿松县长铺中⼼⼩学课题组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教学⽅案的设计,并在设计中预先为学⽣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的动态⽣成创设条件。
”所以教师不能⽤预先设定的⽬标僵硬地束缚学⽣,限定学⽣。
作为教师如果能以开放的⼼态设计出灵活、动态的教学⽅案,⽽不是周密细致、⼀成不变的那种⽅案,就会为课堂的动态⽣成、学⽣的⾃主建构留有了余地,为学⽣创设⼀种“海阔凭鱼跃,天⾼任鸟飞”的⼴阔发展时空,这样的“课堂”就会绽放⽣成的精彩。
我们在预设教学时关键是要预测学⽣可能⽣成的状态,设计引导的⽅法,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案,使“预设”能最⼤限度地提⾼“⽣成”的质量。
所以说,⼀堂好课,其因素不仅仅在“⽣成”,还在于教学的提前预设。
教学的提前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独具匠⼼,通过弹性“预设”去预约“精彩⽣成”,通过“⽣成”更好地完成“预设”⽬标。
再好的预设与实际的课堂仍会有偏差,当我们课堂出现了“旁逸斜出”时,作为教师要⽤“⼼”施教,充分挖掘学⽣的亮点资源,关注学⽣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乃⾄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成的教学流,使“静态预设”⾛向“动态⽣成”,为动态⽣成导航护航,演绎出精彩纷呈的成功课堂。
我们只有不断加厚⾃⾝的底蕴,不断地锤炼、提⾼课堂驾驭和应变能⼒,才能在巧妙的“预设”中体现⾃⼰的良苦⽤⼼,在动态的“⽣成”中展现师⽣的交流互动。
在预设与⽣成之中找到新的平衡点,才能在教与学的碰撞中共度美好的⽣命历程。
⼀、问题提出施良⽅、崔允⽕所著《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从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构和长期以来各种教学理论流派争论的焦点为线索,揭⽰教学的基本问题有四个:即教师与学⽣的关系问题,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的问题,掌握知识与发展智⼒的关系问题,认知与情感的关系问题等。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自2008年6月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一年多了。
在上级领导的精心指导和鼎力支持下,我们的研究工作正按照预定的计划稳步、有序地开展。
经历了充分的准备阶段后,研究工作就步入了扎扎实实的运作阶段。
我们的研究,自始至终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动整合的活动过程。
我们在充分认识、理解新课程实质的基础上,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决定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入手,积极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
我们的研究,坚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实践、主动反思、不断交流”为原则。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更深入更有序更科学地开展,现对前期工作作如下回顾: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策略,谋求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深入和突破,促进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更具智慧,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生成的教学策略,并服务于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最佳发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生成中,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正确理解和把握“预设”和“生成”的概念,以及深入探讨二者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
2.重点从“教学结构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板块教学”、“教学语言设计”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前预设的有效策略。
3.重点从“课堂对话”、“多元解读”、“质疑问难”、“捕捉意外”、“利用错误”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堂生成的基本规律。
4.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评价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化过程。
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长铺中心小学课题组张丽华执笔我校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与研究》(JG12059)自2012年6月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一年多了。
在各级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正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扎实、有效地开展。
在吸取了县、市级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了充分的准备阶段后,研究工作进入了扎扎实实的运作阶段。
我们认为“课前预设”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课堂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选择本课题并通过实践与探求,期待教师从实践中苦练教学基本功。
并不断提高预设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教学智慧,实现“由技而艺”的教学境界;期待推进本校课程改革,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研究,坚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实践、主动反思、不断交流”为原则。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有序更高效地开展,现对前期工作作如下回顾: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策略,谋求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深入和突破,促进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生成的教学策略,并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4.通过课题研究,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最佳发展,使学生在课堂生成中,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本课题主要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方面加以研究,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适当探讨。
2、重点从“教学结构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语言设计”、“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前预设的有效策略。
3、重点从“对话争论”、“质疑问难”、“捕捉意外”、“利用错误”“动手操作”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堂生成的基本规律。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范文2篇)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范文2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范文2篇)》。
第一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调查问卷的原因:1、课堂阅读教学的需要,为了清晰地了解我校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需要、阅读期待,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指导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2、小课题研究的需要,为小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取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便于我们课题组确立研究的方向、目标。
二、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调查问卷的方法;根据以上原因,我们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中学段调查30人,高年级段调查50人左右,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不给学生任何的心理压力,我们课题组采取交换教师进行调查的方法,高年级教师对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中年级教师去高年级调查,这样会让学生在自然地状态中完成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会更加真实有效。
三、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调查问卷的整理、归纳、分析1、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浓厚在问卷中,“阅读兴趣调查”一项中,选择喜欢阅读的学生站占到90%左右,有50%的学生能自主阅读,且喜欢通过课内外阅读了解生活、世界、故事,多数学生是乐意阅读的。
2、学生的阅读方式较单一在阅读方式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学生只是浏览阅读而已,没有深入的阅读期待及方法。
3、学生的阅读策略缺乏,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关于阅读策略的调查仅有10%的学生阅读时会做一些摘录或借助工具书,而多数的学生都不会自主质疑或与别人交流阅读体会。
4、基本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学生目前的一大困难学生知道阅读方法的掌握对提高阅读能力作用大,但是阅读方法却比较欠缺。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语文课题组胡明兰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关注的焦点,也是很多语文老师困惑的问题之一,课堂应该走预设的路还是走生成的路?只要是生成的都好吗?怎样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呢?面对诸多疑问,在县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校2008年6月又立项了《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的市级课题。
此课题分三个阶段运作,以下是我对第二大阶段中的第一个小阶段进行的小结。
在此阶段中,我们重点进行教学预设方面的研究,即:教学结构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语言设计等,辅之以增强课堂生成的意识。
一、我的收获在已开展课题研究的半年里,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认为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已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一切的预设了然于胸,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新课程的课堂。
由此,我大致归纳出了如下几种预设的策略。
1、预设生动的情境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程课堂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
它体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的意图,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我在教学《丰碑》一文时,先让学生看军需处长在大雪纷飞中牺牲时的图片,同时在背景音乐“过雪山草地”的伴奏下,并声情并茂地讲解了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样英雄的形象就站在了学生心头。
进而感知学习文本知识就容易多了,我自认为这个预设是成功的。
2、预设学生的“已知”新课程主张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心里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典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推荐5篇]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推荐5篇]第一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当前小学语文正进入新课标、新理念、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新阶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所以,我选定了“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良好的开端,我先收集了各类教育杂志上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并重点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
经过一阶段的理论强化学习,对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认识,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操作理念,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并提前进入了课题实验阶段。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1、帮助学生进行课题认识,了解课题内容,认识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并及时收集自主学习的结果,激励学生将好的学习经验在课堂上介绍,达到鼓励和促进作用。
(二)具体做法:1、注意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又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文的类型,学生的心理,设计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实践的:(1)抓住新课的导语。
一段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立即吸引学生,使其注意力指向教师,指向教学内容,从而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有了这个愿望,学生就会善学、乐学。
(2)营造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教态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轻松愉快,又积极参与学习。
(3)激励学习结果。
①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富夸奖于评议之中,让学生感受老师对自己真挚热情的鼓励。
②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答题愿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自己的才智被认可时的喜悦。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教学预设的研究阶段小结语文课题组我校《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08年6月立项为市级课题,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本课题的研究已开展了五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五个多月里,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共同研究,取长补短。
既有探索的辛酸,又有成功的喜悦。
现将本阶段的工作小结如下:一、学习理论夯实基础市级课题组的成员除县级课题组原有成员外,新加入了陈文丰校长,石丙喜主任,石云荣老师,李凡花老师四位新成员,由于在县级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对做好市级课题充满了信心。
市级课题虽与县级课题同名,但我们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摆在我们面前的研究之路并不平坦。
要想做出新意,做出深度,做出成绩,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进行理论上的学习与补充。
因此课题组长徐跃前校长在《课题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更明确的研究内容,在课题运作阶段的第一阶段专攻教学预设,对此,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的相关理论与实例,利用集中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畅谈体会,互相补充,从而为后来的实践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努力实践有所收获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
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以生成为导向,使自己的预设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课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研究:(一)简约而厚实的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思路清晰,学习头绪繁杂”的“刚性线型设计”已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主张让教学结构从“线型”走向“板快”,从“刚性”走向“弹性”。
进行教学预设时既要留有开放的空间,又要寻求深化文本的支点。
例如我校高芳老师在教《小熊住山洞》一课时,课前预设了四大版块,先在童话中走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再在情境中感受小熊迫切想住新房的心情,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然后在朗读中品位大自然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感受到小熊品质的美好;最后在言说中提升,明白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原创】《小学科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原创】《小学科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研究内容
1.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我们通过调研和分析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并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调整。
2. 教学策略的实施和评估: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所选的教学策略,并通过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反馈来判断其有效性。
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对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
2. 调研和观察:通过实地走访学校和观察教学实况,了解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实验和实施:在教学实验课程中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并记录学生的研究表现和反馈。
4. 数据分析和总结: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最有
效的教学策略。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找到一些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帮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
提出一些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下一步计划
1. 继续实施教学实验,并收集更多的数据。
2. 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3. 编写最终的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 张三,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究,科学教育,2020年。
- 李四,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科学,2019年。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第三阶段”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第三阶段”阶段小结语文课题组叶汇琴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自2008年6月启动到现在,全体课题组成员在组长徐跃前校长和副组长高芳老师的带领下,分三个阶段运作: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组织相应的理论学习,完善本课题论证,课题立项和制定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即运作阶段: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地教学策略。
第三阶段是总结阶段: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系统搜集、整理,形成结题报告。
现将课题组成员在本阶段研究总结如下:一、课题组研究成果——《从“预设”走向“生成”》[摘要] 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但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尽管这堂课多么的“环环相扣”,突出的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无论怎样的生成,教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引导作用。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更不能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设计、情景营造、课堂评价等环节,都需要体现对“生成”的关注和推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但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尽管这堂课多么的“环环相扣”,突出的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无论怎样的生成,教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引导作用。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范文(通用3篇)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范文(通用3篇)第一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便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聚焦点。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本项课题也在蓬勃开展。
对于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在国内外也做过相应的研究。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认为这是成人按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活动,对思维的发展起破坏作用。
马斯络先生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的人本化教育家,强调关注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她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特别关注程度。
坚持“主体教育论”观念。
目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比如“洋思中学”实行的“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等。
(二)、课题的选题意义和价值。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改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已是刻不容缓。
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
由于语文是基础学科,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和基础,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广泛的采用。
但纵观目前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只是将这些教学理念说在口头或放在纸面上,不能渗透到常规教学中去,因而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完整体系和有效方法,实际课堂教学中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学生自学能力还是停步不前。
为了真正改变学生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培养小学生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生创作初期教师指导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创作初期教师指导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小学生创作初期教师指导策略研究中期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生的创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小学生创作初期,他们往往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缺乏自信、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教师的指导策略对于引导小学生开展创作活动起着关键作用。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创作初期教师的指导策略,以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促进小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通过向小学生和教师发放问卷,我们了解到他们对小学生创作初期教师指导策略的看法和经验。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观察,观察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小学生创作的指导实践。
4. 研究发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我们得出以下几个主要发现:- 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创作能力的重要性有一致的认识,并采取了各种方式来进行指导。
- 有效的评价与反馈对于促进小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是教师指导的重要策略之一。
5. 结论本研究发现,教师在小学生创作初期的指导策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应当被强调和运用,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此外,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进一步促进他们创作能力的发展。
6. 研究局限性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创作初期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因此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选择的限制。
此外,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的数据收集范围也有所限制。
进一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和数据收集的时间跨度,以获取更全面的结果。
7. 参考文献[在这里列出参考文献]以上为《小学生创作初期教师指导策略研究》中期报告,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 提示:请自行添加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研究》中期报告二姜小学蔡根林本课题自2007年6月申报立项,2007年11月专家召开论证会。
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
两年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学习、交流、探索。
一是动态生成概念的界定;二是厘清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三是如何才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以及我们的应对策略,其中第一点我们主要是做了一些再学习,第二点和第三点是我们研究的具体内容,第三点是研究活动的重点。
现将具体活动情况汇报如下:一、进一步确定和修改研究的内容本课题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目标,“动态生成”又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过程,作为一段演绎师生共同经历,焕发无限激情的生命历程,一旦深陷在“预设”的窠臼里,统得过死,就会把学生引入幽深的峡谷;而一旦沉迷于“生成”的闭囿中,矫枉过正,就会把学生带进空中的楼阁。
因此,数学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应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既要有课前的巧于预设,也要有课堂的妙于生成。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科学的策略,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的动态生成课堂。
本课题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我校的课题组成员所任教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搞好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得到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高度认同。
二、实施和操作阶段1、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和计划,确保研究顺利完成。
加强理论学习,领会课题的精神,深入探讨,分析交流,提出改进之处,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可采用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积极参加市局教科室举办的各种培训。
2、确立典型课例和上课的老师,课堂组成员听课,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情况、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和三维目标的落实。
每次上课均确定主题,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知识体系划分为四个只是块,每个知识块均从前述的几个方面展开,并注重对比。
小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江苏省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王新华(214414)《小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于2008年10月提出、论证并开始探索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有关数学老师的配合,按原计划于2009年9月中期评估,课题实施一年来,在教师进修学校班主任和导师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立题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估算在第一、第二学段地位更显重要。
实际教学中,估算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无需说出,甚至不可能算出它的准确数,而只要说出或算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这表明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重视估算,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常见的误区误区一:对估算的意义认识模糊——估算就是近似计算。
误区二:片面理解估算——见到“大约”就估算。
误区三:忽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只在“估算”中“估算”。
三、一年来我研究的重点和取得的效果在实践中,针对以上三个误区,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加强估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首先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
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
第二培养孩子们估算的意识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的估算方法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时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估算:在计算前培养估算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长铺中心小学课题组张丽华执笔我校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与研究》(JG12059)自2012年6月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一年多了。
在各级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正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扎实、有效地开展。
在吸取了县、市级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了充分的准备阶段后,研究工作进入了扎扎实实的运作阶段。
我们认为“课前预设”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课堂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选择本课题并通过实践与探求,期待教师从实践中苦练教学基本功。
并不断提高预设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教学智慧,实现“由技而艺”的教学境界;期待推进本校课程改革,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研究,坚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实践、主动反思、不断交流”为原则。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有序更高效地开展,现对前期工作作如下回顾: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策略,谋求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深入和突破,促进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生成的教学策略,并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4.通过课题研究,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最佳发展,使学生在课堂生成中,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本课题主要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方面加以研究,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适当探讨。
2、重点从“教学结构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语言设计”、“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前预设的有效策略。
3、重点从“对话争论”、“质疑问难”、“捕捉意外”、“利用错误”“动手操作”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堂生成的基本规律。
4、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评价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化过程。
5、以前机械单一的灌输式课堂与现在民主互动式的生成性课堂的差异。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安排,2012年6月——12月为“准备阶段”,我们重点完成了学习、论证、立项、制定研究方案等工作;2013年1月——5月为“运作阶段”的第一小阶段,重点进行了教学预设的研究,辅之以课堂生成;2013年6月——10月为第二小阶段,重点进行了课堂生成的研究,辅之以教学预设;本学期自11月开始进入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综合性研究阶段,提炼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这里我们主要对课题研究前半个时间段的工作作中期汇报。
(一)建立机构,形成制度,有计划地开展课研工作1、确立课题小组,分工明确。
为确保《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研组由学校一把手陈文丰校长亲自担任组长。
我们以课题组成员所教班级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对比班,分成语文、数学、常识三个组进行研究,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经常性开展活动。
我们的研究立足于课堂,定期听课、评课、交流、反思,并使之成为学校的常态化工作。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我们都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并尽心尽力做好记录,写好小结,整理归档,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研究工作制度。
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一是制定了“课题研究奖励办法”,二是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将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评优晋级相联系,极大提高了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热情,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加强学习,开拓视野,有底蕴地开展课研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认真搞好实践研究的同时,重点加大教育阅读的力度,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在准确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汲取他人先进教学经验中反思自身教育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落实教育理论学习的时效性。
我们激励每一位教师勤读书勤学习,一要继续认真学习新理念,写心得体会;二要广泛阅读教研资料,学会收集、归纳、整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丰厚自己的研究知识。
根据课题组分工,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的是陈校长。
在此期间,陈校长带领我们系统学习了《新课程新理念》、《创新能力教程》、《创新教学设计》等理论著作;带领我们学习了《生成不可预约的美丽》、《动态生成的初步解读》、《小学语文、数学、常识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前预设》、《别让生成入误区》等相关文章。
除了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之外,我们还掀起了网络学习的热潮。
课堂教学网、课程资源网、人教网、农村远程教育网、安庆教育博客等都是我们经常光顾的网站。
通过学习,课题组人员的积淀丰厚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研究更积极了。
(三)立足课堂,多边交流,有实效地开展课研工作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植根于课堂。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每个学期我们都围绕研究内容经常性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一年多来,课题组进行了以下教学交流:2013年9月30日,课题组成员赴程店小学听取葛园、熊月月老师的语文对比课《梅花魂》、《爬山虎的脚》;2013年10月24日,杨文娟老师上语文研讨课《地震中的父与子》;2013年10月30日,江爱玉老师上数学研讨课《垂直与平行》;2013年11月1日,课题组成员赴铁寨小学听取石婷、曹慧敏老师的语文对比课《泊船瓜洲》、《少年闰土》;2013年11月5日,沈美华老师到武汉市参加“2013年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2013年11月14日,课题组成员赴高岭中心小学学习、交流;2013年12月5日,松兹小学周迎莺老师送教语文示范课《一路花香》;2013年12月5日,松兹小学刘洁老师送教思想品德示范课《站起来的中国人》;在研讨课和对比课的交流总结中,我们力求做到准确理解和把握课题的两个关键词:预设与生成;优化课前预设的策略;把握课堂教学生成的待征;掌握课堂教学生成的规律;调控课堂教学生成的过程和环节;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评价;构建课前预设模式和课堂生成模式。
(四)积极反思,及时总结,有层次地开展工作在这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生成,探索出一些课堂有效生成的方法与途径。
现将我们的探索与发现汇报如下:1、课前,弹性预设促生成。
预设不是简单的写一份教案,它是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做的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改传统意义上的线性预定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网状、弹性的课前准备,如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怎样的情境,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教学媒介,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和疏通等等,这些都事先尽可能考虑充分。
预设其实就是一个教师课前备课所需做的多方面的工作。
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定,还包括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把握对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等因素的预先思考,以及相关的应变策略。
教学预设具有目标明确、结构严密、操作性强等特点。
2、课中,巧妙引导善生成。
生成即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过程。
因为教师是带着预设走进课堂,与一群并不知道你教学设计的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的,这个过程中一切都是生成的,学生的参与充满变数,并且是推动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变成了师生共同推开的课堂教学,生成便开始了。
这也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具体情况及生成资源的价值,及时、适度地调整教学预设环节,巧妙引导课堂上出现的积极因素,合理利用,激发有效的课堂生成。
3、课后,及时反思延生成。
课堂生成资源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生成资源作当堂及时回应,根据生成资源的性质,有的作及时回应,有的作延时回应。
如,由于课前背景资料准备不足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空间有限无法当堂探讨的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反思延时生成;根据内容,分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反思生成,在理论学习中反思生成,在实践与设计的对比中反思生成。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前阶段的研究工作我们主要对“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有侧重地进行单项研究,从两方面总结了一些成果。
(一)策略成果1、预设之策——精于心,简于形。
(1)预设须“精心”。
“一盎司的预防可以达到一磅的效果。
”教师要精心备教材、备学生、备生活、备情境、备自己。
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科学重组和整合,有效地激活教材形成富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要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兴趣点和生长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弹性预设,做到统观全局。
总之,教师要预设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使预案更具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
(2)预设须“简形”。
“大道至简”。
有效预设同时不应深耕密植,不宜刻意设计“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一唱三叹”的过度推敲的课堂教学。
而应以约驭博,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给予一定的弹性空间。
只有为了生成的预设,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致呆板教条,才能使二者并举,激情共舞,使课堂教学在生成中呈现智性之美。
2、生成之“略”——成于智,止于随。
(1)成于智①智在——善用疑问。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时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有师生之间的,也有生生之间乃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
通过学生的质疑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该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顺着学生的思路延伸下去,通过步步追思,从而生成新知教学的深入点。
②智在——敏于倾听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上天赐人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境中,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意外信息,教师不是固守预设,而是敏于倾听,尊重学情,及时跟进,从而演绎出“潜心会文,疑义相与析”的精彩对话。
教者珍视“旁逸斜出”,从而使课堂走向睿智,走向灵动③智在——动手操作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有很多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让学生手、口、脑并用,调动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简单到复杂,由课本到课外,促进生成的意识,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良好效果④智在——将错就错新知教学时,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将错就错,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⑤智在——互文对读他山之石可攻玉“不用旁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难免知其一不知二。
”(叶圣陶)此语阐明了互文对读在的重要性。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善用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教学中互文对读资料的运用在学生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成为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