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和加强舆论监督-文档资料
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2篇
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 (2)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 (2)精选2篇(一)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是指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了加强舆论监督工作的具体实施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下面是一些舆论监督工作的可能实施规定:1. 舆论监督的目标:明确舆论监督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正、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权益、推动社会发展等。
2. 舆论监督对象:详细界定了舆论监督对象的范围,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等。
3. 舆论监督方式:规定了舆论监督的具体方式,包括新闻报道、新媒体传播、社交网络监测、公众意见调查等。
4. 舆论监督机构:明确设立舆论监督机构,例如新闻出版广电管理部门、新闻媒体、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
5. 舆论监督权力:界定了舆论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发布舆论监督指导意见、行政处罚、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理等。
6. 舆论监督责任:明确了舆论监督机构和个人的监督责任,包括守法诚信、确保信息准确性、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等。
7. 舆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包括双向沟通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申诉举报机制等,以保障舆论监督的有效性。
8. 舆论监督宣传:加强舆论监督宣传,提高公众对舆论监督的了解和参与度。
以上仅是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一些常见实施规定,具体的规定可能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具体的实施规定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 (2)精选2篇(二)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法律法规依据:舆论监督工作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如宪法、新闻出版法、互联网管理规定等。
2. 舆论监督机构设立:设立专门的舆论监督机构,如新闻出版署、互联网管理部门等,负责承担舆论监督工作。
3. 舆论监督范围:舆论监督工作涵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对他们的言行进行监督。
4. 舆论监督方式:舆论监督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形式进行,包括舆论报道、相关评论、网络监督等。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黄伟平舆论,是指公众的意见或群众的言论。
舆论监督,一般是指新闻媒体针对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报道最新事态,对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监督,传播舆论,引导舆论,形成舆论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舆论监督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就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加强舆论监督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舆论监督的作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舆论工具。
西方国家称舆论监督为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立的“第四权力”,并作为制约这些权力的权力。
我们的新闻媒介,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虽不存在所谓“第四权力”,但是,我们党历来也较为重视舆论监督。
(一)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所办的报刊上,经常刊登反腐败斗争的消息。
如党中央创办的《共产党人》、**根据地的《拂晓报》、《拂晓杂志》、**察**边区的《抗敌报》,经常报道揭露和惩治腐败的消息,宣传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事迹。
建国初期,新闻舆论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起了强有力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950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决定指出:“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开展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项规定公布后,许多报刊纷纷登载人民来信,揭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检举干部中的不法行为。
同时,报刊还登出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让群众了解。
为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于1953年1月发布指示,要求宣传思想工作中不仅要对坏人坏事给予揭发和批判,而且要对好人好事给予大力宣传和表扬,使正气压倒邪气。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为重视舆论监督。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关键是要加强监督机制和保障言论自由,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1.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设立独立的舆论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媒体和互联网舆论,执法机构不得干涉其独立行使职权。
2. 完善舆情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加强对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舆论中的问题和声音。
3. 加强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舆论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舆论监督行为,保护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者的权益。
4. 注重舆论监督的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对媒体和政府的舆论宣传进行监督,通过舆论投诉渠道等方式提供公众监督的便利和渠道。
5. 提高媒体自律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引导媒体坚持真实、公正、客观的原则,提高媒体的专业水平和舆论监督能力。
6. 加强信息透明度和公开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公共事务的舆论监督,促进信息公开和真实全面的舆论环境。
7.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吸收先进的舆论监督制度和理念,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舆论监督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舆论监督制度,提高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和公信力,促进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整理]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摘要舆论监督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它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模式,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
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舆论监督都是由传统媒体来承担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媒体事业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也越发凸显,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是高科技和民主相结合的成果。
以其先天的优势,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是现代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
关键词:网络舆论;机制;完善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都被放大,两种效应之间形成博弈态势;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其影响力日益彰显,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难度也在加大。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成为网络媒体及网络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新问题。
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及特点(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1。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二)网络舆论监督特点与优越性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公布日期】2005.08.05•【字号】宁党办[2005]60号•【施行日期】2005.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党办[2005]60号2005年8月5日)各市、县(区)党委,区党委各部委,区直各厅局委办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党委 (党组),各大型企业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自治区党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办发 [2005]11号)和中宣部《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1.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
2.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舆论监督工作。
二、坚持舆论监督工作的原则要求1.要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央和自治区的中心工作服务,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2.要服务大局。
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抓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密切关注、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着眼于党委和政府改进工作,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有效引导主流舆论-精品文档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有效引导主流舆论加强网络舆论监测与引导,是推动网络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我国民主建设与法治建设的途径。
根据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网络监测和引导网络舆论监督行为。
一、制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化解和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必要、有效行动。
制定网络舆情预警利于与早发现危机的苗头,与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与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危机预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从每天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危机的苗头,以与准确判断这种发现与危机可能爆发之间的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越大,相关职能部门越有充裕的时间来准备,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效应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强化网络“把关人”三、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度”。
面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和突发事件与敏感问题,我们新闻媒体多年来一直面临“报与不报”的困惑。
但实际上,热点、难点问题恰恰是群众最为关注的,读者最关心的。
公共事件发生后,你不报,就是把话语权拱手让给别人,就可能导致非正常渠道的捕风捉影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给事件处置带来不利影响。
谣言止于公开,要确保人们获取信息的权威准确,压缩谣言扩散的空间,必须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
同时要最大程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布最与时权威的信息,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
建立新闻发言人是一个有效举措。
通过新闻发言人,既向公众传递了权威信息,又将信息内容归口到“新闻发言人”这一权威信息源,从而使政府部门在处理舆情危机时,掌握了主动,稳定了民心。
四、加强网络舆情技控管理到目前为止,网络技术手段依然是实现网络舆论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
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网管的全天候值班监测,对负面消息进行与时清除;运用智能型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与发布;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部分重要论坛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等。
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与改进建议要点
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与改进建议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及问题(一新闻舆论监督依然脆弱面临困惑在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多变的严峻现实下,舆论监督在张扬着正义与良知的同时, 也无可奈何地暴露出诸多问题和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下列所提示的具体原因:反映群众的呼声太少, 特别是为群众参政议政提供的机会和版面太少; 在报道政务和决策方面的公开程度不高; 对党和政府的政策, 只是宣传贯彻, 从不对其利弊得失公开议论。
;不能主动积极地批评监督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和工作; 只对上负责, 不对下负责的情况相当严重; 只报喜不报忧; 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实际需要相距太远 .(二新闻舆论监督面临太大的压力和干扰,新闻官司增多。
媒介在行使舆论监督职权时,又面临着被监督者的反弹和打击报复,往往是“白监督一场”。
被监督者往往不甘心自己的问题或丑行被曝光, 他们对付舆论监督的手法更是层出不穷。
“压制”,疏通”,“堵截”,“拖延”,“应付”,“打击报复” 等手段来影响报道。
(三新闻媒体自身在舆论监督方面准备明显不足,自身问题较多。
屈服于上级权势的压力, 或被关系人情所左右, 致使涉及舆论监督的节目无法正常播出,其后果是严重挫伤了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助长了邪恶之风; 涉及舆论监督的节目采制成本偏高, 许多地方电视台往往限于财力、物力而不得不削弱,甚至放弃;“焦点”类节目形式千篇一律,形式缺乏创新,内容上不够深刻,题材狭窄,严重影响了收视效果;许多媒体在此类节目的报道中,普遍存在只重播出、刊登,不重反馈的问题,往往是仓促应战,缺乏穷追猛打的决心、气魄和手段,舆论监督的作用和效果并不理想。
(四新闻媒体“媚官、媚权、媚势、媚钱”现象严重。
放着正经事不做, 不讲究社会公德, 一味猎奇, 寻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追求感官刺激,专捡那些稀奇古怪、违背人之常理的事去宣传,去煽情,这就是舆论中的“媚俗”现象 (譬如前一段时间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南京“人蛇同居” 。
五、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制度(一)
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内容摘要】行政监督在首要价值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尽然走向腐败。
有监督才有法治,没有监督,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将推动保障。
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政府职能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
舆论监督是监督制度的一种,体现了公民对党和政府的各项事务、政策和决策的了解。
而这种体现往往会出现在与时俱进的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中。
【关键词】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一、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的定义:(一)广义的行政监督,指政党、立法机、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二)是狭义的行政监督,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或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三)是等同于行政监督检查,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管理对象(行政管理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执行行政机关决定、命令情况所实施的督促和检查活动。
而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及公务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的监督则被称作行政法制监督。
(四)是认为行政监督=监督行政,社会监督。
即指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对行政机关是否合法、合理地行使行政职权所实施的督察、纠偏等活动。
行政监督系统主要包括内部监督(自律系统)和外部监督(他律系统)。
内部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运用行政监督权力对其自身的行政活动进行监督和监察的行为。
外部监督则主要包括法制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
如网络、新闻、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对行政机关进行的社会监督。
二、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一)舆论监督的定义描述舆论监督,西方称之为“第四种权力”。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广义的舆论监督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
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
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领导,支持和规范舆论监督工作,保证舆论监督工作的正确导向,维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益,提高舆论监督工作水平和实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舆论监督,是指省内新闻媒体在党委领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者公开报道的方式,对党的各级组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和勤政廉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并促使其解决的活动。
第三条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党管媒体,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二)遵守国家法律、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三)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四)忠于事实,准确报道,坚持真理,明辨是非。
第四条舆论监督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各新闻媒体严格自我把关,各地方和各部门积极支持和配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第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善于运用舆论监督改进和推动工作。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主动配合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制度,方便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
第六条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单位要加强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直接负责舆论监督工作;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和完善新闻媒体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舆论监督工作程序,保证舆论监督职能的正确、有效行使。
第七条对于舆论监督报道披露出来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所涉及的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对待,调查核实并及时处理。
上级领导有批示的,要及时报告。
对于被公开监督报道的问题,新闻媒体要跟踪报道有关问题的整改过程和处理结果,保证舆论监督的实际效果。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所指的网络舆论监督,更多的是在网络这个媒介的影响之下,通过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方式来形成一个巨大的舆论影响作用,从而对社会当中的不良行为,政府的失德行为等等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一种存在于道德层面的监督方式。
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全面铺开,也逐渐进行了相关的立法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网络舆论监督逐渐带有了一些法律的强制意味。
然而,目前我们不能总是停留于现状、满足于现状,而是需要积极地去思考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内在价值,与其目前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对策。
使得网络舆论监督能够真正的祛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改变政府工作的态度,真正的构建以人为本的、为人民服务的阳光政府,也能够构建风清气正的和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笔者展开了此次研究,着重围绕网络舆论监督进行了对策的探讨和问题的分析。
综合采取了文献查阅和实际调查走访相结合的研究办法,希望能够探讨出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工作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价值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一)拓宽了反腐败渠道在传统模式下,如果我们想要对政府机关单位的种种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话,那么往往需要借助纪检监察的力量,也可以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发挥主流媒体在这方面的监督职能。
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也不能够起到全面监督的作用,甚至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非常巨大的,是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发展需要的。
而网络舆论监督恰恰将这方面的不足之处予以弥补,通过网络,通过这条纤细的网线,目前的监督工作当中已经打破了现存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地域限制,所有的人民群众都已经承担起了监督工作的重要主体,他们都是国家政府履行各项职能、开展执法行为的重要监督人。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机制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机制现代社会中,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方式,扮演着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共利益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并健全机制,以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效果和能力。
首先,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舆论监督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制度规定。
政府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修订,确保舆论监督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此外,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记者和媒体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权益,保障他们的言论自由和信息公开的权利。
其次,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加大对媒体行业的监管力度。
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对于舆论监督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强化对媒体行业的监管,加强商业媒体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严惩虚假报道和造谣传谣行为。
同时,也要加大对官方媒体的监督力度,确保其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三,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但同时也存在着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等问题。
政府应当加大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加强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审核,加强对网络言论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舆论监督平台。
只有多样化的舆论监督平台才能更好地反映民意,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和社会。
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独立的新闻机构和媒体,加大非官方媒体的发展力度,增加舆论监督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
第五,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加强对公众舆论参与的引导和支持。
舆论监督不是仅限于媒体和记者的责任,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参与到舆论监督中来。
政府应当加强公众对于舆论监督的教育和培养,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舆论监督中来,让社会监督的力量更加强大和广泛。
综上所述,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并健全机制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媒体行业和网络舆论的监管、建立多元化的舆论监督平台以及引导和支持公众舆论参与,才能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效果和能力,切实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公共利益的实现。
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实施方案
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实施方案新闻舆论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需求,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不断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实施方案。
首先,要加强舆论引导,提高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正确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对新闻报道的主题设置和内容策划,提高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贴近社会热点,更加贴近国家发展大局。
其次,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新闻报道能力和素质。
同时,要加强对新闻报道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新闻舆论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虚假新闻和不实信息的打击力度,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再次,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要加强对国际新闻动态的及时跟踪和报道,提高国际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国际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新闻报道的国际传播能力,提高国际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中国声音传播得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持久。
最后,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独家性。
要不断探索新闻报道的创新模式和新闻传播的新途径,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独家性,增强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公共效益。
同时,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团队建设,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综上所述,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实施方案,需要加强舆论引导,提高规范化建设,拓展国际化视野,推动创新发展。
正确应对社会舆论监督-参考
政府如何正确应对社会舆论监督?近年来,社会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外部的支持因素以及自身的独特优势,促进社会舆论监督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
但随着其影响力的扩大,社会舆论监督也给政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那么,政府该如何正确应对社会舆论监督,做到既保障了公民监督的合法性和积极性,又规范管理了公民的社会舆论监督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监督应对意识对于政府单位以及领导干部而言,要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开门接受监督要做到真开门、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正确对待、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不愿接受监督,甚至千方百计回避监督、抵触监督。
1. 不害怕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对政府及政府官员进行全方位的社会舆论监督。
与政府或者政府官员相关的问题事件频频爆出,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谴责,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被处以相应的惩罚。
例如之前爆出的“躲猫猫”、“钓鱼执法”等事件就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自媒体给民众带来的社会舆论监督便利性,政府对违规官员的惩处强度等因素,导致很多政府官员对社会舆论监督都存在害怕的心理。
他们认为社会舆论监督一定都是揭自己的丑,其实不然。
政府官员要正确认识社会舆论监督对自己的鞭策作用,不害怕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对于合理的意见要加以改进,不合理的意见要恰当处理。
2. 不忽视相对于一些政府官员害怕社会舆论的监督,有些官员有着更大的错误观念,他们直接选择了忽视,认为一个群众或者小众的社会舆论监督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就算会有影响,也不足以掀起千层浪。
而民众往往在发现了问题后,是希望得到及时回复和解决的,若政府没有反应,必将会激发民众的不满情绪,从而极易导致其更激烈的言行。
一旦引起了民众的热议,就容易引发舆情危机,那对相关的政府官员来说就有可能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3. 不抵制在处理社会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有些政府官员担心民众爆出的社会问题会影响其仕途,于是会采取一些强硬甚至暴力的手段,来压制民众反馈的社会问题。
切实有效地加强舆论监督
切实有效地加强舆论监督第一篇:切实有效地加强舆论监督切实有效地加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大众传媒或其他舆论形式,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团和社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的监督活动。
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改善行政管理职能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社会上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还会进一步增多,舆论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将会更加复杂。
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保障群众舆论监督权。
1.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一是制定舆论监督法规。
我国尚未出台舆论监督法,支持和保护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机制也不够完善。
在专门法出台之前,可由各地制定保障舆论监督的相关制度和规定,积极探索从党纪条规的角度完善对舆论监督权利的保障体系,推动舆论监督保障体系的建设。
二是制定信息公开法。
实践证明,我国亟待通过政府信息立法来调整目前公共信息的传播状况。
只有通过法律规定了哪些信息是该公布的、哪些是该保密的,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才有利于民众知情权的实现和更好地保护国家机密。
相关机构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使民众的知情权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在信息公开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党政机关应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广度与深度,1用严格的制度措施来保证公开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2.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
一是健全社会舆论所反映问题的查处机制。
对于社会舆论反映的有关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或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向监督主体反馈。
同时,对那些利用舆论监督权恐吓他人或因为监督失当、失实、失误给被监督对象造成严重伤害者,也应当追究其相关责任。
二是健全舆论监督的保护机制。
党政机关要密切关注舆论监督主体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问题,正确运用有关党纪法规,及时排除舆论监督的各种干扰,给监督主体以更大、更多的精神支持和物质鼓励,以保护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1]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舆论监督越来越高度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新闻媒体这一特殊形式,大力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本文将阐述舆论监督的意义,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问题;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这表明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新闻舆论监督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形式,指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政策和社会权力中的偏差行为进行评说、披露和制约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
它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作用。
通过新闻媒体这一特殊形式,大力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关于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发育成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这给新闻媒体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阐述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一)新闻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没有直接界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力,只是以相关的法律依据间接地确认其各项权利,支持和保护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机制仍不够完善。
越来越多的新闻也官司表明,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诉讼的热点。
我国的司法机关在审理这类案件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法律根据掌握标准不尽一致,导致案件审理结果千差万别。
由于缺少专门的法律规定新闻媒介无法得到授权性的法律规范的有效保护。
新闻记者遭到威胁、谩骂、殴打的事件在各地也时有发生。
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2019年精选文档
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也改变了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
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发表意见建议,提供信息线索,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平台。
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深刻认识网络舆论监督的优越性与存在的问题,积极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
一、六大优势,让网络舆论监督先行一步传统媒体在舆论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公众参与度受限、交互性较差等。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网络传播速度快互联网是电子的虚拟世界,它传播的信息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图文并茂地发布到世界各地。
从BBS、博客,到各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再到个人维权网站甚至是专门舆论监督网站的出现,各种网络形态的并存与互动,使得舆论监督的广度和力度也就随之提高。
2、网络舆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继续领跑全球互联网。
网民职业分布广泛,而其中能利用互联网表达自己意愿的人,大都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关心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与维权意识,分析问题有一定的深度。
他们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随时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评价。
因此,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
3、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传统媒体的报道一般呈单向性,来自各方面的评论、反馈、辩解及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交流。
而开放的网络平台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问题大胆地发表意见和看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实时交流;同时,这种交流形式能使相隔千里的民众有种面对面、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顺利实现意见的交流和自由碰撞,并最终促成舆论的形成。
网络舆论监督情况汇报
网络舆论监督情况汇报网络舆论监督是当前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民意、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促进社会进步。
为了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是网络舆论监督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们建立了严密的监管体系。
我们设置了专门的网络舆情监督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强了监管力度。
同时,我们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了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共享。
其次,我们加大了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
谣言是网络舆论的一大威胁,它会引起社会恐慌,干扰社会秩序。
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反击措施,对于散布谣言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同时,我们通过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让大众不易受到谣言的诱惑。
再次,我们加强了网络信息的甄别和筛选。
在庞大的网络信息中,有部分信息会引发社会争议,我们加强了对这些信息的筛选和甄别,确保只有真实、客观、合法的信息能够传播出去。
我们还联合了专家学者和权威媒体,对重要事件和热点话题进行评论和解读,提供权威的信息供公众参考。
此外,我们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讨论和引导。
我们设立网络舆论监督平台,让公众能够畅所欲言,提供意见和建议。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网络舆论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表达观点,增强公众对网络舆论的参与度。
最后,我们注重舆论监督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我们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让公众了解我们的工作成果。
我们还主动接受媒体的采访,积极向大众传递舆论监督的理念和方法。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网络舆论监督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信息量大,我们要提高对信息的筛选,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客观、合法。
其次,网络谣言仍然屡禁不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
最后,网络舆论监督工作需要与公众密切配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确保舆论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民意和社会需求,为社会稳定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引导舆论整改措施
引导舆论整改措施引导舆论整改措施舆论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偏颇的舆论,甚至出现不负责任和不客观的报道,这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管机制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应加强舆论监管,成立专门的监察机构来监督和引导媒体的舆论发展。
这些机构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了解公众的关切和意见,及时纠正和修正错误的舆论,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其次,媒体自身也需要加强规范管理。
媒体是舆论的主要传播渠道,其责任更加重大。
媒体应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对新闻报道进行审核和调查,杜绝虚假报道和夸大事实。
媒体也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记者的专业素养和报道质量,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客观。
第三,公众的素质和意识也需要提升。
公众应具备辨别舆论真伪的能力,不以传闻为依据,而是要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判断。
人们要注重多方面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避免片面和主观性的判断。
同时,公众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并勇于对错误的舆论进行辨识和批评。
第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核心价值观是对于舆论引导至关重要的指导思想。
媒体应加大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让公众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教育系统中,也要加大对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舆论发展经验和理念。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舆论监管模式和管理方法,学习先进的新闻报道技术和新闻编辑理念,提高我们自己的舆论传播水平。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全球舆论的发展和交流,促进舆论整体向着发展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总之,引导舆论的整改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和手段,才能够实现舆论的正确引导,提高社会公众的舆论认知能力,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
新闻舆论工作意见建议
新闻舆论工作意见建议尊敬的领导: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建议,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第一,加强舆情研究和监测能力。
舆情的变化是及时反映社会关注焦点和舆论态势的重要指标,对于新闻媒体和政府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议加强舆情研究和监测能力,提高对当前社会热点、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的敏感度,做到及时准确地反映和引导舆情发展。
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舆情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分析精准度和预警能力。
第二,加强新闻素质建设。
新闻是传递信息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引领舆论的力量源泉。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道德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议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培养和教育,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稳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和职业精神。
同时,对于违反新闻伦理标准、造假抄袭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也要加大,保持行业的良性竞争环境。
第三,加强舆情引导和评估应对能力。
舆情的引导和应对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制定和措施保障。
建议建立健全的舆情应对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和调控有争议的舆情事件,以更好地真实反映社会情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要加强对舆情引导的跟踪评估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舆情应对策略,保持对舆情事件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第四,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督和管理。
新闻媒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诚信和专业性是被广泛关注的。
因此,建议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力度,落实新闻从业人员的资格准入规定,加强系统治理,打击虚假新闻和造谣传谣的行为。
同时,要重视对各类网络平台的规范和管理,净化互联网舆论环境,打造良好信息传播的空间。
总之,新闻舆论工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敏感度和责任心,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社会繁荣和发展。
谢谢。
此致。
敬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和加强舆论监督
正确的舆论监督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抑制社会丑恶现象,不正确的舆论监督则会造成思想混乱,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因此,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不断改进和加强舆论监督。
我个人认为,要改进并加强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好以下四个原则。
坚持以大局为重的原则
以大局为重,就要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宏观意识,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感觉敏锐并全面把握、全面分析,从而形成一种战略意识。
没有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的舆论监督,往往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容易引发不良的社会反应。
要从全局考虑,深化舆论监督的主题,加强预见性,明确目的性,讲究方法和艺术,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以大局为重,就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允许自行其是,更不允许反其道而行之。
新闻媒体和记者不得公开发表和散布违反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
法令的言论,不得擅自对有关政策法规说三道四,以免误导公众。
以大局为重,就要讲究时宜。
一个时期的批评报道,要掌握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在总量上予以控制;要审时度势,把握最佳时机;要从政治的高度,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把握好分寸,坚持有理有节的原则,不图一时的轰动效应。
以大局为重,就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为重,关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眼于积极的社会作用,使舆论监督有利于安定团结、统一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解决问题,有利于平衡心态、引导舆论,有利于反腐倡廉、促进改革。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舆论监督的价值取向必须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因此,在舆论监督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舆论监督中,要善于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开展舆论监督。
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个问题、一个事件的发生往往取决于诸多因素,但起决定因素的是最主要的矛盾。
在舆论监督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运动,但在各个发展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
被根本矛盾规定和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有些激化了,有些暂时或局部地解决了。
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不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就会不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舆论监督报道必须做到真实无误,这是由新闻规律所决定的,更是对舆论监督特殊的要求。
舆论监督报道因为直接影响到
被监督客体的声誉和利益,即便是事实准确无误,被批评者也往往会上门问罪;倘若在报道中个别问题失实或不准确,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舆论监督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准确。
要做到真实准确,就必须深入客观地了解情况,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舆论监督所涉及的问题多是复杂且有争议的问题,当事人和旁观者由于各自综合素质和立场、角度的不同,会对事实产生不同的判断,记者必须学会对调查采访到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去伪存真。
不仅要做到具体材料的真实,更要做到本质的真实。
所谓本质的真实,其含义有两层:一是要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揭示事物深层次的本质;二是要考虑事物与大千世界的普遍联系,反映整个社会生活时代的本质,进而揭示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鲁迅先生说过:“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这一论述对于今天我们在舆论监督中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仍然不无裨益。
坚持建设性的原则
舆论监督的基调是以大局为重,帮忙不添乱,这就决定了舆论监督必须具有建设性。
舆论监督应该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
我们的舆论监督是通过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批评,争取读者的关注与呼应,形成强大的
舆论“场”和“势”,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促使问题早日解决。
在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首先考虑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如何解决,怎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舆论监督要有始有终。
只讲批评,不问后果,只能起到揭露阴暗的作用,人民群众看不到处理结果就会丧失信心,也会助长黑暗势力和落后势力的嚣张气焰。
实践证明,舆论监督“打连发”比“打单发”效果更好,联合行动比“孤军深入”效果更好。
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
良好的愿望有时候并不一定有良好的效果,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重视舆论引导,通过事实给人以启示,通过分析把公众引向理性认识的高度,并通过入情入理的分析和诠释,促使有关部门或个人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问题,或亡羊补牢、或防患于未然。
所以,在舆论监督中,不仅不要片面地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更忌人为地制造热点。
揭露问题、抨击时弊是为了追求光明,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建设性的健康心态。
新闻舆论监督的建设性还在于:不仅仅把焦点局限在具体的事件和人身上,而是把目光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舆论监督,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如“山西黑砖窑事件”经媒体报道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后,就对《劳动合同法》的问世起到了“催生”作用。
舆论监督的选题要在寻找事件焦点与社会意义的最佳结合
上下工夫,并非一定要选取重大事件,从小事入手同样可以挖掘出深刻的社会意义,关键在于能否以建设性的心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事件所包容的社会意义,把新闻批评放在社会思考的层面上,用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思想理论水平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舆论倾向。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