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的“印度梦”

合集下载

看莫迪如何布局印度经济

看莫迪如何布局印度经济
与此同时,莫迪将加大印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提高财政支出规模,据可能成为莫迪首席经济顾问的人士称,高财政支出对于印度经济复苏是必须的,现行预算中4.1%的目标已经过于苛刻。税收方面,新政府将致力于改变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过低的现状,实行直接税法并征商品及服务税。
总体上,印未来财政政策将在加大“开源”的同时,“节流”与“导流”并重,以“导流”为先,重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生产型部门倾斜。
其次,印度中央银行职能或被弱化。有分析人士称,经济增长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其中财政政策作用更突出;但若政府财政政策不力,货币政策则会走向台前,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和增长的“最后防线”。
从莫迪竞选纲领来看,他希望扭转2010年以来中央银行作用逐渐膨胀的局面,更多依靠自己的“工具箱”实现稳定和促进印度经济增长。在通胀问题上,莫迪欲从供给方入手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在农产品价格上,将着手优化供给链条和采购定价机制;在汇率问题上,莫迪主张通过吸引投资增加国际货币市场对卢比需求,扭转其贬值态势。
最后,多措并举吸引外资成为投资政策的核心。面对印度将持续作为资本短缺国家的现实,莫迪政府将致力于营造有利于长期、稳定、战略投资的政策环境。一是减少政府对外商赴印投资的干预程度,提高部分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上限;二是通过用商品及服务税取代现行的复杂税制,提高印度投资环境的可预测性;三是在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等方面酝酿大动作,营造尊重创新的环境。同时,莫迪将继承上届政府的部分政策,如针对多品牌零售业的外资准入禁令暂不取消等。
看莫迪如何布局印度经济
从莫迪竞选纲领以及各大机构的分析来看,莫迪未来经济政策会呈现三方面较为明显的特点:首先,财政政策优先“调结构”,适度“控总量”;其次,印度中央银行职能或被弱化;最后,多措并举吸引外资成为投资政策的核心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外交的三次转变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外交的三次转变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外交的三次转变作者:林民旺来源:《世界知识》 2020年第21期文/林民旺2014年5月,莫迪首次赢得印度人民院(下院)选举上台执政,旋即开启印度外交新模式。

不过,在遭遇现实的挫折后,他进行了策略上的局部调整。

2019年5月,莫迪第二次赢得人民院选举后,其外交方略进一步偏离印度过去的大国平衡,冒险性更为凸显。

第一次转变:试图扮演“领导型力量”2014年5月莫迪正式就任印度总理,印度战略界人士普遍期待他能够在促进印经济发展方面迈出突破性步伐,在外交上更加积极有为。

当时,中国舆论界同样对他存有诸多期待,普遍预计他将是专注于经济发展的务实“改革派”。

2002年莫迪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地方政府首脑)时,古邦曾发生大规模教派骚乱事件,导致莫迪的形象在美西方国家充满争议性。

加上2013年的科布拉加德事件引发印美外交风波对两国关系的冲击,当时看来,莫迪政府在推进印度与美西方国家关系方面似乎存在着不小的阻力。

然而,莫迪对印度外交的调整大大出乎了众多观察者的预料。

在大国关系方面,印度明显不再搞“谨小慎微”的平衡,而是快速推进与美国、日本的关系。

2014年9月,日本成为莫迪当选后出访的第一个大国。

同月,他又开启了对美国的访问。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回访印度,并且受邀作为主宾出席印共和国日庆典,这也是美国总统首次作为主宾参加这一活动。

在周边外交方面,莫迪政府同样打破常规,2014年5月邀请南亚所有国家领导人参加其就职仪式。

随后他访问了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等印度周边国家,试图扮演南亚领导者角色,重塑南亚地区国际关系。

莫迪的外交政策与他对印度战略定位的革新息息相关。

2012年时,印度战略界还在探讨印度要奉行所谓“不结盟 2.0战略”,其实质仍然是探索印度如何扮演好“平衡国”角色。

然而,莫迪政府上台后却将印度定位为领导型力量(Leading Power),而不再是平衡性力量(Balancing Power)。

“印度梦”和“日本梦”相通吗?

“印度梦”和“日本梦”相通吗?

“印度梦”和“日本梦”相通吗?印度总理莫迪8月30日至9月3日访问日本。

双方都互有所需,各有所图。

印度方面显然有进一步拓展两国关系的意愿。

莫迪已明确表示,印度“将会把印日关系发展到更新的高度”。

在联合国“入常”问题上,两国也有共同语言,但对日本没资格“入常”,印度也并非心中无数。

莫迪此访,最感兴趣的是日本的资金和技术。

当然,也有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加强合作的需要,包括联合军演和武器采购。

日本方面对印度更是寄予厚望,几乎迫不及待,不择手段进行拉拢。

日本媒体透露,日本政府正在力促将两国外务和防卫副部长级对话升格为部长级,以强化安保领域的合作,共同“牵制中国”。

莫迪上台伊始,日本媒体就大肆宣传,莫迪是“亲日派”,“很像安倍”;日本的安倍和菲律宾的阿基诺,加上现在印度的莫迪,正好形成“三剑客”,“剑指中国”。

安倍自己还在其推特上大言不惭地说,他“只关注三个人”,除其妻子和东京都右派知事外,就是莫迪。

这则消息,在国际上已成为媒体笑柄,笔者也感到很好笑。

纵观双方不同诉求和宣传重点,人们不难看出,两国看似“同床”,实则体味有异;不同的“梦”,要相通,难!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美国一直企图拼凑遏制和包围中国的“亚洲北约”,但始终未能如愿。

用一位西方朋友的话来说,美国费尽心思,但仍然“累战累败”,所谓“亚洲北约”,实际上早已是“明日黄花”。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以来,日本深知,美国所谓“战略再平衡”的实质,并不是“要平衡”,而是“怕平衡”,怕失去主导权,但它力不从心,要借力日本,拉拢印度(包括挑拨中印关系)。

因此,日本右翼领导人趁机跳到了前台,积极配合美国同中国闹腾,并为自己重走军国主义道路创造条件。

他们变着手法不断制造日本版的“中国威胁论”,先后提出了诸如“和平与繁荣之弧”、“价值观外交”和新版“小北约”(包括美、日、澳、菲、越、印)等各种遏制中国的设想。

莫迪访日,正是日本求之不得的机遇。

但日本右翼政府和媒体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印度不结盟政策具有传承性。

莫迪连任靴子落地,印度继续追寻大国梦

莫迪连任靴子落地,印度继续追寻大国梦

商界i平论|
Business Review
爹莫迪连任靴子落地,印度继续追寻大国梦
当地时间2019年5月30日,成功获得连
任的印度总理莫迪在首都新德里宣誓就职,开启他的第二个总理任期。

莫迪第一任任期
开始于2014年,他率印度人民党蠃得过半
数席位,并于同年5月就任总理。

据印度传媒研究中心此前预计,本年度
的总理大选将耗资70亿美元左右,这将超
过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的65亿美元,或将
创造“全球最昂贵选举”纪录。

此次大选较上
次费用增加近一倍,资金主要投入到社交媒 体、广告宣传,及各党派的拉票活动中。

在第一个任期期间,莫迪大刀阔斧地力
推改革,提出了“印度制造”和“数字印度”计 划,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印度GDP
增速为7.3%。

此前,受莫迪大概率连任的
利好消息刺激,印度股市在3月大涨7.7%。

莫迪政府的经济政策

莫迪政府的经济政策

莫迪政府的经济政策第一章前言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莫迪政府致力于实现经济改革和发展,并执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吸引外国投资。

本文将探讨莫迪政府在过去几年中所实施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改善就业、推动经济政策和引领印度变革。

第二章力挺制造业莫迪政府在其推动“Make in India”计划的过程中,将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莫迪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鼓励制造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关税、扩大出口市场、制定可行的税收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改进基础设施,以及强调“数字印度”的重要性。

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例如,印度汽车制造业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制造中心。

第三章金融和货币政策莫迪政府通过制定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金融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制定的政策旨在促进资金流动和促进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的目标是使印度经济变得更稳定、更健康和更具竞争力。

为此,他们鼓励金融机构制定贷款优惠政策,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政府还鼓励银行对农民和小企业创业者提供优惠贷款,以鼓励他们增加生产和创造就业机会。

第四章改善基础设施莫迪政府明确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为此一直在致力于改善印度的基础设施。

这包括公路、桥梁、机场等。

政府已经完成了一系列战略性项目,例如在连通印度的高速公路和大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总的来说,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改善印度的基础设施,并表示将继续这样做以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

第五章增加对外贸易莫迪政府认为,增加对外贸易是印度经济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已经对外贸易进行了不断积累,尤其是对于那些与印度相关的产业。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使印度更具竞争力,并增加印度与各国的贸易和商业往来。

举例来说,政府推出了地方制造计划、数字印度计划和印度馆计划,以便为印度企业开拓新市场提供支持。

第六章保护制造业莫迪政府也致力于保护印度本土制造业。

莫迪与印度的“改革开放”

莫迪与印度的“改革开放”

莫迪与印度的“改革开放”作者:李俊强来源:《祖国》2017年第07期关于印度,关于莫迪,最近的大热点莫过他引领印度走向“改革开放”。

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地方选举最重要战场——北方邦以压倒性优势取得胜利。

根据计票结果来看,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拿下北方邦议会403个议席中的324席,这也意味着人民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北方邦的单一执政权,这也创下了1977年以来印度地方选举中最大的优势记录。

相比选举前的分析,选举后的分析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莫迪及其所在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并未受到先前“废钞令”的负面影响;与之相反,莫迪成功让民众相信,相比对民众生活所造成的困难,“废钞令”更有利于打击腐败。

对于“废钞令”,不但国内舆论看错了莫迪,甚至印度舆论也看错了莫迪。

对于这一点,不得不说,莫迪出了一手好牌。

这次的“废钞令”对于我们国内舆论界也是一个警惕,我们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想当然的看待印度、看待莫迪,对待印度我们应该像对待美国一样,多去印度走走,多去印度做做调研,多请印度专家来中国参加研讨会,多听听印度专家和民众对我们的意见。

事实上,印度“五邦选举”后,国内舆论也仔细做了分析,并参考了印度国内的分析,对这次选举做出了客观可信的分析,这是一个好的现象,重要的是,我们以后还应继续保持这种态度,不要总是等到事后才反思。

虽然印度实力较中国还差很多,但是,我们已经不能忽视来自印度的声音了。

政治上,北方邦在上议院的最高席位为30个,这一次的北方邦大胜,作为一个关键性的政治晴雨表和试金石,将有效提升和巩固2019年全国大选即莫迪连任的可能性,并极大提升莫迪掌控国会两院的可能性。

莫迪给国内和国外的最大印象就是“改革者”,例如,“莫迪新政”、“土地改革”、“劳工改革”、“废钞令”等,虽然有些由于反对党的阻挠而未成功。

但印度在“莫迪新政”的影响下悄无声息地出现新气象。

官员的下午茶时间取消了;出行禁坐头等舱;开会禁住五星级酒店;经济增速也从此前5%的低谷有所回升……在国际舞台,莫迪通过频繁的外访,积极推销“印度制造”计划,旨在营造一个“亲商业”的国际形象。

印度聚焦748(世界期待莫迪加快推进全面经济改革)

印度聚焦748(世界期待莫迪加快推进全面经济改革)

印度聚焦第748期 2014年12月1日世界期待莫迪加快推进全面经济改革2014年5月26日,莫迪宣誓就任印度新总理;2014年11月26日,莫迪内阁执政恰好满半年。

回顾过去的180多个日日夜夜,莫迪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其治下的国内经济建设也成效初显。

一、“莫迪经济学”初显成效“印度制造”是莫迪上台后提出的最具影响力的口号。

莫迪“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构想,其目的是吸引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进驻印度。

11月中旬,韩国钢铁企业浦项制铁宣布,将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建立汽车用钢材加工工厂,投资额达到2千万美元。

该邦是莫迪长期担任首席部长的“故乡”,同时汽车产业正不断聚集,因此还是象征印度经济改革和产业振兴的地区。

以浦项制铁为代表,海外企业对这个构想纷纷给予了回应,明确显示出积极投资的姿态。

在将放宽对外资限制的房地产领域,日本Tama Home公司9月也决定进驻印度。

此外,对于在印度全境完善互联网等IT基础设施的“数字印度”构想,全球IT企业给予了关注。

美国IT企业思科系统11月宣布了年内向印度投资17亿美元的计划。

此外,日本软银也计划在今后10年里,向印度的互联网产业投资1万亿日元。

数据显示,从2014年5月至9月,外国对印度直接投资达到127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4%。

由于对“莫迪经济学”的期待,印度股市持续走高。

代表性股价指数、孟买SENSEX指数5月下旬以后上涨了约15%,徘徊在历史最高点附近。

二、印度经济的隐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印度企业的业绩还并未达到市场的预期。

构成SENSEX指数的30家主要公司2014年7至9月的净利润合计达到约587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84.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6%,与4—6月的两位数增长相比出现回落。

在经济好转易于反映到业绩上的消费相关企业中,最大汽车企业玛鲁蒂铃木、最大日用品企业Hindustan Unilever(联合利华的子公司)等排名靠前的企业的利润增幅相比4—6月出现扩大。

莫迪怎样赢得连任

莫迪怎样赢得连任

莫迪怎样赢得连任作者:袁野来源:《党员生活·中》2019年第07期印度“世纪选举”落下帷幕。

5月23日,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取得了超过300个议会席位。

许多印度人认为,莫迪政府比往届政府更高效,更清廉,更能让印度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同期,被这个政党疏远了的少数族裔正在体验恐惧。

在今天的印度,无人能与莫迪比肩莫迪自比为印度的“守望者”。

他一再强调自己“出身卑微”,但他的政策令亿万富翁们愈发富有、民众失业率高企。

尽管存在这样的矛盾,68岁的莫迪还是带领他的政党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得到了该国现代历史上最强有力的代言人。

“他强硬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谦逊,以及对穷人的宽宏姿态——例如建造数以千万计的厕所,帮他成为近50年来首位连续在选举中赢得议会多数的印度总理。

”美国《纽约时报》评论道。

“这是渴望如厕的母亲的胜利。

”5月23日晚,莫迪对支持者们发表演讲称,“这场胜利是为了那些挥汗如雨养活别人的农民。

”许多印度人视莫迪为民族主义者的象征,是令印度提升国际地位的最佳领导者。

在莫迪领导下,印度更加靠近美国,对邻国态度强硬,几乎与巴基斯坦开战。

在莫迪治下,私刑案例飙升,穆斯林议员减少到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右翼的印度教徒敢于推动极端议程,例如要求把刺杀圣雄甘地的南度蓝姆·高德西标榜为“英雄人物”。

在今天的印度政坛,无人能与莫迪比肩,甚至连接近都做不到。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有分析人士形容,莫迪在印度“高于生命”,是“电影里才有的角色”。

他率领的印度人民党是印度最富有、最具侵略性的主要政党。

该党树立起一个图腾,莫迪似乎也乐于此道。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忧心忡忡地表示,“强人政治”正在威胁印度的民主。

在演讲中,莫迪喜欢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就像正在为一个伟大的人代言。

“你愿意看到莫迪消灭闯入家园的敌人吗?”他在一场竞选集会上高声疾呼。

提及印度在2月对巴基斯坦的空袭,他说,“难道你的胸膛里不充满骄傲吗?”作为“印度最好的领导人”,他“同宇宙的节奏保持一致”从4月11日到5月19日,超过6亿印度人走进100多万座投票站,票箱从喜马拉雅山脉一路延伸到安达曼海的热带岛屿;投票率达到67%,是印度有史以来最高的。

《莫迪的世界:扩大印度的势力范围》读书笔记模板

《莫迪的世界:扩大印度的势力范围》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1
第一章引言
2
第二章好坏参 半的遗产
3
第三章邻国优 先
4
第四章巴基斯 坦问题
5
第五章反思中 国
01
第六章拥抱 美国
02
第七章亚洲 在召唤
03
第八章向南 看
04
第九章提升 软实力
06
译后记
05
第十章作为 领导大国的 印度
第一共和国 第二共和国 莫迪时代?
在世界舞台上的优柔寡断 团结进步联盟政府第一届得之而第二届失之 印度的区域 “危险中的印度:安全顾问” 不负责的程度 莫迪的世界
海洋花环:印度的港口链 中国的基地与地点 海上的当务之急 被争夺的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中国海军在斯里兰卡 聚焦毛里求斯 莫迪在南太平洋 海洋外交:超越和平区
莫迪的词典 宗教与对外政策 莫迪的佛教 德里与海外移民 构想一个更伟大的印度 超越防御性的多边主义 瑜伽与民主 反现代的印度教特性
延续与变革 经济优先 对全球化的自信 地区中的印度 文明身份 印度能成为领导大国吗? 战略最佳点
复兴印度的地区主义 解决与达卡的问题 划定海上边界线 孟加拉边界:迎难而上 政治朝圣者:莫迪在加德满都 重新考虑与尼泊尔的条约 印度的斯里兰卡机会 南盟:迈向积极的单边主义
为巴基斯坦问题创造空间 莫迪眼中的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悖论 强大与不安全 没有三方对话 莫迪的板球外交 阿富汗:避免与巴基斯坦对抗 继美国之后:中巴在阿富汗联盟?
读书笔记
印度学者评估莫迪上任第一年的外交政策实践,虽然过去好几年,对了解印度外交也能够所有启发。 作为南亚大国,印度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读完感觉印度内部处处充满着矛盾,政党之间、种族之间、教派之间、内阁和各邦之间、传统和现代之间, 这样的矛盾在外交政策方面完成了深层次的影响。 不管怎样从书中可以看出印度对于中国的成就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 一直以来,非常印度的外交政策。 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选中,对外政策几乎都不是重心。 莫迪在外交政策上真是为印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他的极限取决于印度自身的实力,或者短期内他能把印 度实力增强到什么程度。 和了解人一样,需要不同的视角。 从印度籍的作者视角看待莫迪的外交政策,作者在一些问题上比较坦诚但是由于出版时间的限制从近来的 Aukus和疫情期间中资公司遭遇的问题以及日趋紧张的中印边境问题这些和书中作者描述的莫迪的观点并不一致。

谁为印度解渴?

谁为印度解渴?

观察 国际World/徐菁菁谁为印度解渴?执政三年的印度总理莫迪困于一个难题:如果他无法为干涸的印度注入水源,那么“印度梦”终将只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空中楼阁。

班加罗尔的生与死2017年5月22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出席了一座水利工程的竣工仪式。

这项工程是纳尔马达河(Narmada)运河网络工程的一部分。

莫迪在仪式上号召印度人“像珍惜血液一样珍惜水”。

2001—2014年,莫迪在古吉拉特邦担任首席部长,曾花费大量精力完成了一项将纳尔马达河水从古吉拉特南部引向干涸北部的工程。

总理的演讲发生在6—9月的西南季风季即雨季来临之前。

这或许是这个国家最难熬的日子。

白天的最高气温直击50摄氏度,数以百计的印度人死于热浪,而数以百万计的印度农民不得不暂时丢弃极度干旱的土地到城市中去寻找工作。

2014年,莫迪成功当选印度总理时,人们期望他能够在全印度复制他在古吉拉特取得的经济成就。

如今,任期过半,总理困于一个难题:如果他无法像在古吉拉特一样,为干涸的印度注入水源,那么“印度梦”终将只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空中楼阁。

作为印度现代化火车头的大城市的喉咙被扼住了。

总理演讲的一周前,德里副首席部长马尼什·西索迪亚(ManishSisodia)在推特上公开向哈里亚纳邦政一个小女孩头上顶着大大的水壶去寻找稍微干净的水源。

快的话需要花费4个小时,慢的话则需要8个小时 ▲World 国际府发炮,指责该邦减少向首都供水8000万加仑,造成了德里用水入不敷出。

此前德里市政府已经发出警报,用水紧张很快就会影响到包括总理府在内的首都核心区域。

西索迪亚威胁说,他将把哈里亚纳邦政府告上法庭,并向总理办公室寻求帮助。

在印度南部,担负着经济“弯道超车”重任的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的情况更加糟糕。

和印度其他地区一样,班加罗尔所在的卡纳塔克邦已经连续四年遭遇干旱,去年的降水量更是降至42年来的最低点。

班加罗尔50%的供水来自高韦里河(Cauvery),但该河流域位于卡纳塔克邦内的四个主要水库的储水量在今年3月便只有水库容量的10%。

印度雄心:25年成为发达国家

印度雄心:25年成为发达国家

印度雄心:25年成为发达国家作者:来源:《新传奇》2022年第34期近日,印度总理莫迪为印度定下了25年内成为发达国家的“小目标”。

然而,按照世界银行的测算,印度目前GDP还没有跻身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之所以能有如此雄心,或许是基于当前诸多有利條件。

8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首都新德里红堡前慷慨激昂地发表了80分钟的演讲,并为印度定下了25年内成为发达国家的“小目标”。

按照世界银行的测算,印度目前GDP排名还在英国之后,还没有跻身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之所以能有如此雄心,或许是基于当前诸多有利条件。

底气何在早在2017年,莫迪便提出要在2022年建成“发达的印度”。

今年已过半,印度显然不够“发达”。

眼看莫迪政府进入第二任期后段,索性把饼画得更大:独立百年之际必将“发达”。

如果从莫迪上台后印度的发展来看,他确实有自信的条件。

在人口方面,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显示,印度或将于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未来数十年都将保持这一地位。

更重要的是,印度人口平均年龄不到29岁,远低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欧美日韩,也低于中国。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印度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将获得显著动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胡仕胜表示,印度庞大的人口资源、过去40多年来积累的信息产业软硬件条件、人才储备和实践经验等,使其具备借助数字经济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诸多优势。

在经济方面,2015年以来,印度的GDP一路保持较高水平,经济总量在2021年达到3.08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六,仅落后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与英国的差距极小。

有数据预测,到2047年,印度经济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约合105万亿元人民币)。

此外,印度的政治吸引力也在逐渐增强。

在大国竞争态势下,近年来,印度获得了新的地缘战略优势,这为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全球政治影响力。

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一直“左右逢源”,一边从俄罗斯大量购入廉价石油,印俄经贸关系不断升温;另一边与欧美开展合作,成为所谓“印太经济框架”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新印度”愿景与中印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构建

“新印度”愿景与中印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构建

交,为莫迪政府赢得了国内支持,激发经济增长并在国际上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

但如今也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宗教民族主义上升等挑战,特别是受印度国情所限,在加快开放与保护国内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矛盾。

伴随着中印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战略目标,下阶段中印关系的重要课题,就是要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进安全及人文对话,使“龙象共舞”成为中印关系“唯一选择”。

〔关 键 词〕“新印度”愿景、中印更紧密发展伙伴关系、印度崛起〔作者简介〕荣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蕾,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教授〔中图分类号〕D822.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2 8832(2019)6“新印度”愿景是印度总理莫迪首次当选后提出的施政目标,其已转化为印度崛起的大国战略。

该战略的实施,不仅将改变印度自身和印度与外部世界关系,而且将影响甚至重构中印关系未来。

一、莫迪“新印度”愿景:从施政目标到大国战略2014年5月,印度人民党(BJP)时隔十年后赢得大选,莫迪当选后提出“新印度”愿景,宣布要把印度建成一个“没有贫困、腐败、清洁的国家,没有恐怖主义、教派主义的‘新印度’”。

莫迪随后对“新印度”愿景制定了详细规划并进行具体落实。

2019年5月,印度人民党在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莫迪也因此实现连任,“新印度”愿景推进速度加快。

同年10月,莫迪在甘地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讲话,再次向印度人民描绘了一个全新印度的美好愿景。

[1] 五年来,“新印度”愿景正从莫迪的施政口号,嬗变成印度崛起的大国战略和行动纲领,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提出宏伟的增长目标。

[2]莫迪认为,“新印度”愿景是助推印度民族崛起和伟大复兴的战略和规划,印度将在2030年以前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并有望成为第三大经济体;印度经济总量用了70年时间增长到2万亿美元,但从2万亿美元增长到3万亿美元只用了1年,未来5年印度经济总量再增加2万亿美元不是幻想。

莫迪的“印度梦”:印度国家能力建设的三重任务

莫迪的“印度梦”:印度国家能力建设的三重任务

6465后发国家发展道路可贵的分析框架。

印度与中国同样面对“如何将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问题。

因此,“国家能力”为我们观察印度改革发展的历程提供了一个绝佳视角。

王绍光与胡鞍钢在提出“国家能力”这一概念时,着眼于90年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国家经济调控能力衰弱的问题,聚焦于中央政府的经济资源动员能力,这是因为中国中央政府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已经积累形成了强大的国家能力。

与中国相比,印度政府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国家能力也相当薄弱。

因此,本文对“国家能力”这一概念进行扩展,采用涵盖社会整合能力、政治治理能力、经济调控能力的广义国家能力概念来审视印度的问题。

就印度来说,国家能力的缺失一直是阻碍其实现大国抱负的最大障碍。

代表国家的印度中央政府长期在国家能力的软弱无力中挣扎,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均受到重重掣肘。

在社会方面,印度长期陷入尖锐对立的社群矛盾中,以种姓、民族、宗教、阶层划分的群体各为其政、各谋其利,凝聚力孱弱,难以就形成国家前进方向达成广泛共识。

在政治方面,印度政府陷入机能失灵的治理困境中,政治理想泯灭,各级政府依赖选票割据,机制性腐败滋生,难以形成足以支持国家前进的政策执行力。

在经济方面,印度陷入错配的畸形结构中,“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错位发育,各类经济主体固守既得利益,比较优势无法发挥,经济运行效率低下,难以培育足以推动国家前进的经济原动力。

如何进行社会整合、政治改型、经济转型以综合提高印度国家能力,是历届印度中央政府面临的紧要任务。

国家能力的缺失一直是阻碍印度实现大国抱负的最大障碍。

代表国家的印度中央政府长期在国家能力的软弱无力中挣扎,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均受到重重掣肘。

如图所示,社会整合为政治改型提供了党政重构的社会原料和资本,政治改型则为社会整合提供了社会动员所需的政治载体和平台;政治改型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冲破既得利益藩篱的政治资本,经济转型则为政治改型提供了增量分配带来的合法性支持;经济转型为社会整合提供新社会结构形成的土壤和空间,而社会整合则为经济转型提供市场化大生产所需的社会准备。

莫迪当选与转型印度

莫迪当选与转型印度

2014年5月16日,在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的选举中,印度人民党(BJP)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选举胜利,首次单独成为议会多数党。

这意味着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将组建下届印度联邦政府,成为印度新任总理。

十天后,在印度总统慕克吉的主持下,印度新任总理莫迪宣誓就职。

此次选举受到了广泛关注,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这是过去25年来,印度政坛首次出现单一政党成为议会多数,并在此条件下组建新的联邦政府;第二,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及“古吉拉特”模式有可能在全印度全面实施。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政党政治上,尼赫鲁—甘地家族数十年来主导印度政治的局面将被终结?经济发展上,印度从建国以来实施的“偏左”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将有所转向?归根结底,人们关注的是,莫迪的当选是否是印度在广阔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背景下所产生的“钟摆效应”的结果。

莫迪当选与转型印度□ 杨晓萍/文印度民主中的政党与“家族政治”在印度民主中,议会是其民主政治的核心,由总统、联邦院(Rajya Sabha,又称上院)和人民院(Lok sabha,又称下院)组成。

联邦院由总统指定的议员和各邦及中央直辖区的代表组成,副总统为该院议长;人民院为国家主要立法机构,有权弹劾总统,由法定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共有席位543席。

根据印度宪法规定,在大选中获得人民院超过法定半数议席(即272席)的为多数党,可以单独组建政府。

如无一党的议席超过半数,即无多数党,就是所谓的“悬浮议会”,需由总统邀请议会第一大党联合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

纵观印度选举,不难发现印度政党政治中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

国大党及其背后的“尼赫鲁—甘地”家族,是印度固有种姓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缩影。

一方面,国大党通过“民主主义、民族主义和世俗主义”等观念聚集了印度社会主要精英团体;另一方面,对于印度选民而言,基于尼赫鲁家族几代人为印度独立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以及“尼赫鲁—甘地”符号所赋有的近似“神性”的认同力量,人们笃信“在印度,只有尼赫鲁家族能够跨越种姓、宗教、区域甚至阶级的利益,代表全印度”。

莫迪是什么种姓

莫迪是什么种姓

莫迪是什么种姓
低种姓,贩茶出身,草根家庭,当上印度总理。

作为一个怀揣巨大梦想,一路从印度最底层奋斗攀爬上来的印度最高领导人,印度人民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和支持。

莫迪是印度少有的有作为的总理,他是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始终有着让印度变成世界大国的梦想。

从废除货币,统一国内税率,吞并克什米尔法案等,这些措施都是凝聚印度教徒,改革国内市场。

为印度的大国之路奠定了基础。

他的童年既没有圣徒传中的那种神迹,也没有好奇的读者希望看到的那种特别的传奇。

实际上,童年时代的莫迪只是一个平民之家的孩子,他儿时的生活就是他那个社会阶层的普通孩子的普通生活。

他帮助父亲在瓦德纳加尔火车站卖茶水,后来又和他的兄弟在一个公共汽车站附近经营一个茶摊的生意。

但是,多少让人有些啼笑皆非的是,莫迪儿时这种并不令人羡慕的生活经历却在他成为印度总理后给他带来了耀眼的光环。

“草根总理”成为他的一枚标志性徽章。

据说,在印度乡间,许多孕妇希望能够弯腰触摸莫迪的脚,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像莫迪那样实现从“屌丝”到“高富帅”的华丽转身。

康复总理留言

康复总理留言

康复总理留言印度康复总理莫迪(NarendraModi)在经历了艰苦的一天后,他发表了自己的“改变印度”留言,这种信息有助于唤醒印度国内各方面的人以相同的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来实现印度的梦想和目标。

莫迪总理首先谈到了面临的挑战。

他表示,印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贫穷、贫困、犯罪、腐败、贫穷和不安全。

他说,这些问题需要印度政府、机构和所有公民共同努力,以解决这些问题。

莫迪总理还表示,应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印度,让印度人民赚取更多的报酬,让印度有更多可以投资的资源,并且让印度有能力抵御任何形式的全球挑战。

他说,把印度建设成一个更强大的国家,一个更可持续的社会,通过加强各种技术来提高实施能力,这将是印度未来发展的基石。

莫迪总理也强调了印度社会的多元性、受迫害群体的尊重,以及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使所有人都能共同参与发展的重要性。

他还指出了印度经济的潜力,表示印度必须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投资率和技能发展水平,并在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他还号召印度全国各地居民要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共同改善印度的表现,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莫迪总理的这番讲话,充分体现了他对印度的憧憬和信念,也体现了他深刻的思想与抱负。

在许多时候,他用自己的引导和鼓励,将全国民众的共同精神融于他的改变印度的理念之中。

他强调,社会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大家在一起努力,才能实现印度未来之梦。

总而言之,康复总理莫迪的留言无疑是在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把印度建设成一个更强大、更美好的国家,实现印度未来之梦。

因此,我们要在所有的行动中记住康复总理的留言,并以此激励我们去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让印度的梦想成真。

印度总理拟重振制造业 望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印度总理拟重振制造业 望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印度总理拟重振制造业望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机电工业》
【年(卷),期】2016(0)3
【摘要】和讯网消息,据外媒报道,印度总理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誓言重振其“印度制造”旗舰政策,将该国发展为一个中国式的全球制造和出口大国,这是巩固印度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地位的努力的一部分。

【总页数】1页(P23-23)
【关键词】制造业;印度;全球制造;中国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6
【相关文献】
1.工业4.0给了印度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机会 [J], 王喜文
2.印度如何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强国 [J], 周路菡
3.印度尼西亚设法重振制造业雄风 [J], Randy Fabi;Jonathan Thatcher;胡溦
4.工业4.0给了印度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机会 [J], 王喜文
5.印度与埃及拟加强贸易合作聚焦纺织业和皮革制造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迪政府的“印度梦”作者:卫灵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15期【摘要】印度一直怀揣梦想,要建成世界一流强国。

这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意识和印度国民的共识。

莫迪版的“印度梦”更是雄心勃勃:要把21世纪变为印度的世纪。

而“印度梦”说到底,其核心就是“大国梦”。

【关键词】印度梦国家意识大国梦想【中图分类号】K351 【文献标识码】A印度的“大国梦”由来已久印度自独立后近70年来,历任政治领袖都为把印度建成世界性大国而努力奋斗。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印度具有建立区域性大国的地缘优势,“一强多弱”的南亚格局为“大印度”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发展空间,印度在综合国力对比中,成为南亚的超级大国。

由于印度雄踞次大陆中央,国土面积占南亚面积的70%,三面环海,国土南端伸入印度洋1600公里,因此印度并不甘于充当南亚次大陆霸主,还要雄踞印度洋。

早期领导人尼赫鲁在印度独立之前就设计了“大印度联邦”的战略构想,谋求把南亚次大陆和中国西藏统统纳入印度势力范围,使之成为亚洲的中心;在此基础上,要把印度建成世界一等强国。

尼赫鲁政府的外交战略深深地打上了追求大国梦、强国梦的烙印。

尼赫鲁的战略目标是: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他要求印度向美国、苏联、中国看齐,认为中国人所具有的某种能量印度人身上也具备。

以后历届印度政府的对外战略虽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不断调整,但都表现出追求大国地位的强烈欲望。

军事强国是实现大国梦想的基础。

印度在发展进程中,军事立国色彩浓厚,一心打造军事强国。

由于其三面临海,印度全面提高海洋控制力的愿望强烈。

拉·甘地曾经讲:“我们印度人如果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完全控制周围的海域,控制从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直至印度洋的数千公里的海岸线。

”印度长期以来对国人灌输的思想是,印度洋是命运之洋,是印度的海洋。

实现大国梦就要在称霸南亚的基础上,称雄印度洋。

在印度洋水域,印度实行“发展自己,阻遏他国”的战略方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明确了“沿海防御—区域控制—远洋进攻”的海上发展思路,政府逐年加大国防预算,积极发展海上力量,提高远海作战能力。

核武器被视为世界性大国的标配。

上世纪末,印度政府出台《核构想草案》,努力构建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

被誉为“印度导弹之父”的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的信条就是:“只有强大才能得到尊重。

”为此,印度政府不惜财力制造核武,以期提高其国际地位,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并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握有冲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敲门砖”。

今年2月新德里媒体报道,印度经过长时期的研发,印度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将正式服役,“印度将成为全世界第六个拥有现役核潜艇的国家”,印度也将由此完成三位一体核威慑部署,而“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具备全面的核三位一体力量”。

2014年5月,印度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纳伦德拉·莫迪当选印度总理。

莫迪在大选中信心满满地表达了他的愿望:“我希望把21世纪变成印度的世纪。

这需要10年,不会很长。

”他就职后表示,要把印度建成强大、发达、包容的国家,以实现他的印度梦。

莫迪政府追求“印度梦”莫迪在2015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再次提醒人们,“21世纪是印度的世纪”,强调自他上台以来,世界对印度的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印度成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

第一,发展经济是莫迪实现“印度梦”的根本。

莫迪上台前曾在古吉拉特邦取得了经济改革的突出成就,办事素以“高效、果断、廉洁”著称。

他上台时,面对的却是印度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

莫迪竞选的口号就是:“等我当上总理,印度就跟古吉拉特邦一样。

”莫迪政府执政后,“莫迪经济学”备受期待,国民希望新政府实施经济改革,扭转经济下滑局面,打击贪腐。

莫迪政府以国内经济建设为执政首要,在打破繁文缛节、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改变政府形象的同时,推出经济改革措施,其施政要点包括改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高铁项目的投资;促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使印度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心等。

在吸引外资方面,莫迪政府以时不我待之紧迫感,打破以往政府对外资所持的小心谨慎态度,一上台就批准了一系列国外投资项目,金额高达232.7亿卢比,并大幅上调外商投资保险业和国防工业参股比例的上限,加大市场开放力度。

在推进制造业方面,莫迪发起“印度制造”运动。

英国《金融时报》称之为“中国式经济振兴计划”,目标是把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5%提高到25%,为国内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莫迪政府重视中国发展制造业的经验,效仿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走制造业兴国之路。

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方面,为了提升印度的国际形象,莫迪政府推出打造100座“智慧城市”计划,并为500个城市提供洁净用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以期加快印度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体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要使印度的形象改头换面,尽快拿掉“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等不良标签。

莫迪的经济改革面临诸多困难,许多问题的解决绝非一蹴而就。

但是,莫迪的大刀阔斧使经济改革还是见到成效。

根据印度央行的统计,到2015年11月,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3成,鼓励外国对印直接投资成绩较为显著。

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印度经济增长则好于预期。

印度中央数据统计署表示,2015-2016财年的增长率将达到7.6%,印度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6-2017财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5%左右,继续超过中国的速度。

第二,大国外交是莫迪实现“印度梦”的舞台。

印度近年来活跃于亚太及世界外交舞台,推进“向东行动”,大国外交积极主动。

莫迪政府一方面借助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大国经济外交促进国内经济改革,获取外国投资;另一方面经济外交与军事外交并重,在扩大经贸合作的同时,通过与俄罗斯、美国、日本、欧盟国家等开展防务合作、军事交流,海上军演,强化其海上力量。

苏联解体后,印俄两国很快修复了传统友好关系,在经济、国防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2014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遭受西方制裁的情况下,赴新德里访问,以维系和强化俄印两国“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

莫迪总理热情洋溢地表示,“俄罗斯是印度的首选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印度最亲密的朋友”。

双方在经济、军事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协议,重点为能源合作、军工生产与武器出口、核电站建设等。

2015年12月,莫迪总理访问俄罗斯,依然是经济外交与军事外交并重,深化能源与防务合作,落实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

普京总统给予了莫迪此行所期待的政治承诺。

他表示,俄罗斯支持印度“在解决全球及地区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肯定,印度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最值得尊重的候选国之一”,这正是莫迪政府实现印度“大国梦”所需要的。

美国近年来实施所谓“亚洲再平衡”战略,力推“印太”泛亚太概念,印度被美国视为牵制中国、保持亚洲力量平衡的一支重要力量。

莫迪任总理前与美国之间存在龃龉,走马上任后,美国派出国务卿克里、商务部长普里茨克、国防部长哈格尔先后访问印度,修复和改善双边关系。

之后莫迪受美国邀请访问华盛顿,奥巴马则于2015年年初高调到访新德里,参加印度阅兵仪式,发表《美印联合声明》,签署《美印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联合战略展望》等文件,在核能利用、防务、反恐等领域深化与印度的合作。

美国期待莫迪政府在“印太”地区发挥所谓大国作用。

在印度来看,在大国外交中拉近与美国的关系极其重要,欲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获取美国的支持是必须的。

然而,印度的大国梦想也决定了它不会受任何一个大国的左右,它只是借力美国发展自己,获取更大外交空间,但不会以牺牲印中关系为代价去服务于美国的“拉印抑中”策略。

在亚太地区,莫迪政府还积极开展与日本的外交。

2014-15年间,两国领导人莫迪与安倍实现互访,将印日伙伴关系提升到“特殊战略性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在经济上,安倍政府承诺加大对印度投资力度,莫迪政府则计划引进日本新干线,让日企承接高铁项目,并由日本提供巨额贷款,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防务合作上,加强两国外长和国防部长“2+2”对话机制,并同意日本继续参加美印“马拉巴尔”海上联合军演,使美印日联合军演常态化。

莫迪政府充分利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与大国相互打牌,以加速“印度梦”的实现。

印度赶超中国之梦印度早就抱有赶超中国的梦想。

首先,是印度人喜欢与相邻的中国比较。

他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前经济基础也很薄弱,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只是两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

因此印度紧盯中国的发展,对中国21世纪以来的快速崛起不服气、更不服输,甚至以“龟兔赛跑”比喻印中两国的竞争关系,表明信心,平衡心态。

这使得“印度梦”具有了一个重要特点:赶超中国。

如今莫迪政府的赶超意识依然强烈,国防建设仍然具有瞄准中国的色彩,但是也更显务实的一面。

印度紧盯中国,以中国的国力和发展速度为尺度和标杆,争做21世纪最强大的国家。

其次,国际舆论在这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早在十多年前,国际社会就开始拿印度与中国作比较,西方国家说到中国必提印度,认为两个人口大国、发展中大国具有可比性,纷纷预测所谓“龙象之争”。

西方舆论认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所以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然而事实是,十几年后两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明显拉大。

2014年中国GDP达到10.4万亿美元,印度GDP虽然世界排名上升,并增加到2.1万亿,但是与中国比却相差了8万多亿。

短短数年,相差额几乎翻了一番。

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印度显然也逊色于中国,印度上个世纪90年代就正式提出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梦想,也一直没能实现。

中印两国在全球与地区治理、反对大国强权政治、推进世界多极化、坚持独立自主、主张南南合作、反对恐怖主义等领域,有着相近的主张和共同利益。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搞好中印关系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莫迪政府有迈向世界强国的“印度梦”,中国也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追逐民族梦想的路上,两国之间虽然存在矛盾和竞争,但是合作领域极其广阔。

如果说,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那么中国与印度两个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合作至关重要。

中国和印度的健康合作,将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参考文献】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责编/高骊美编/于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