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印度尼西亚政府与政治共72页

合集下载

苏哈托执政时期印尼的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966—1998)

苏哈托执政时期印尼的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966—1998)

苏哈托执政时期印尼的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966—1998)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苏哈托执政时期印尼的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966—1998)姓名:庞海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史·东南亚史指导教师:王民同20010501内容提要本文以苏哈托时期印尼的内政与外交作为专题研究。

苏哈托是印尼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总统(1966--1998年),在他任职期间,虽然实行的是军事独裁统治,然而,印尼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印尼在国际舞台上也是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苏哈托对外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争当“东盟”的领导地位。

正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苏加诺时期的印尼与苏哈托军人政权的建立。

印尼独立时,正是美苏两极格局严重对峙时期,新老殖民主义又企图卷士重来,印尼人民被迫重新拿起武器,为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而斗争,并于1950年建立了统一的印尼共和国,但是,新生的共和国却面I}缶着战争结束后各种势力觊觎印尼的严峻形势,国内也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别,印尼国内政府更迭不断,政局不稳。

印尼是通过反对荷兰殖民者的斗争取得独立的。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印尼人民十分珍惜,无论如何也不愿再沦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殖民地。

所以,这一时期,印尼的对外政策重点是反帝反殖。

印尼敌视西方、对抗马来西亚、而与中国和苏联关系较为密切,在50年代中期,印尼还主持召开了世界著名的《万隆亚非会议》,大大提高了印尼的国际地位。

第二部分,叙述苏哈托时期印尼的国内政治情况。

“九?三0”事件后,苏哈托逐渐掌握了国家领导权。

通过改组军队、简化政党等一系列措施,使国内政局渐趋稳定,从而,为印尼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叙述印度尼西亚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这是本文的重点。

在对外关系中,对外经贸关系又占有重要地位。

苏哈托执政伊始,为了稳定国内动荡的政治局面,恢复面临崩溃的经济,调整了印尼的对外政策,致力于改善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西欧国家的关系,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密切同这些国家的关系。

印度尼西亚政治

印度尼西亚政治

印度尼西亚政治政体实行总统内阁制度。

近年来政治上经历了很大变动,现处于民主改革过渡的时期。

宪法现行宪法为“1945年宪法”,规定建国五基(又称“潘查希拉”,即信仰神道、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和社会公正)为立国基础,人民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从1999年10月至今,人协对宪法进行了三次修改,主要包括规定总统和副总统只能连选连任一次、每任五年,减少总统权力、强化议会职能等。

雅加达的轻轨铁路人协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负责制定、修改与颁布国家宪法和大政方针,选举总统和副总统,并对总统实施监督。

如总统违宪,人协可弹劾罢免总统。

共有成员700名,其中包括国会议员500名,地方代表135名和各阶层代表65名。

任期5年。

地方代表由省级权力机构选举,各阶层代表由社会各界推荐。

分为12个派系,即斗争民主党派系、专业集团党派系、建设团结党派系、改革派系、民族觉醒党派系、新月星党派系、民族团结派系、信徒主权党派系、关爱民族民主党派系等政党或政党联盟派系,以及军警、各阶层代表及地方代表派系。

人协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必要时可召开特别会议。

国会全称人民代表会议。

国家立法机构,行使除起草和修改宪法、制定国家大政方针之外的一般立法权。

国会无权解除总统职务,总统也不能宣布解散国会;但如总统违反宪法或人协决议,国会有权建议人协追究总统责任。

共有议员500名,均兼任人协成员。

任期5年。

其中462名经选举产生,另38名为军警代表,由武装部队司令推荐,总统任命。

本届国会1999年10月1日成立,议长阿克巴尔·丹戎(AKBARTanjung)。

共十个派系,即斗争民主党派系、专业集团党派系、建设团结党派系、改革派系、民族觉醒党派系、新月星党派系、民族团结派系、信徒主权党派系、关爱民族民主党派系等九个政党或政党联盟派系,一个军警派系。

司法机构实行三权分立,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独立于立法和行政机构。

《印度尼西亚=印尼》课件

《印度尼西亚=印尼》课件
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政府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私有化进程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与周 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也将为印度尼西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04
印度尼西亚的政治体制
政治制度
总统共和制
印度尼西亚采用总统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印度尼西亚=印尼》PPT课件
• 印度尼西亚简介 • 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环境 •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 • 印度尼西亚的政治体制 • 印度尼西亚的旅游胜地 •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关系
01
印度尼西亚简介
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由多 个岛屿组成,包括爪哇岛、苏 门答腊岛、婆罗洲岛等。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 岛国家,拥“区域综合经济走 廊”和“工业4.0”计划,共同推
动工业合作提质升级。
文化交流
两国在文化、教育、 旅游等领域开展广泛 交流与合作。
两国互派留学生、开 展青年交流等活动, 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
中国在印尼设立孔子 学院和孔子课堂,推 动汉语教学和文化传 播。
THANK YOU
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菲律 宾、新加坡等国家相邻,与澳 大利亚隔海相望。
国家历史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 世纪,当时爪哇岛上建立了强大的王 国。
1942年,日本侵略印度尼西亚,直到 1945年独立战争胜利后,印度尼西亚 才获得独立。
16世纪,荷兰殖民者入侵印度尼西亚 ,统治了该地区长达300多年。
监管机构
印度尼西亚设有各种监管机构,如国家审计署、 反贪腐委员会等,负责对政府机构进行监督。
政党与社会团体
主要政党
印度尼西亚的主要政党包括民主斗争党、民族复兴党、大印尼运 动党等。

印尼政治制度介绍

印尼政治制度介绍

印尼议会一、议会简史印尼议会由人民协商会议(简称人协)、人民代表会议(通称国会)和地方代表理事会三部分组成。

1945年8月印尼独立后不久,成立中央国民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和制定国家大政方针。

1950年,成立临时国会。

1955年,首次举行全国大选,正式组建制宪国会。

1959年,苏加诺总统宣布实行“有领导的民主”,解散制宪国会,成立由其本人指定议员的互助国会。

1960年,互助国会议员加上社会各界人士、地方代表组成临时人协。

1965年苏哈托掌权后,临时人协继续工作。

1971年印尼大选后,人协正式成立。

在苏哈托执政的32年间,人协由政党、军警、行业及地方代表等组成,成员由920人增至1000人。

在1000名人协议员中,有500名为国会议员,其中400名由专业集团党、建设团结党和民主党三大政党按选举得票比例分配,另100名为军人代表,由总统根据军方推荐任命。

国会之外的其余500名议员中,有50名为军队代表,100名为社会名流和各界代表,均由总统任命。

另外350名为政党代表和地方代表,由三大政党和地方省代表按规定比例产生。

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印尼通过四次修宪确立新的议会制度,规定人协由全民直选的国会议员和地方代表理事会成员组成。

2004年,印尼首次选出550名国会议员和128名地方代表理事会议员。

2009年4月9日,印尼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

选举将产生560名国会议员和132名地方代表理事会议员,新一届国会议员和地方代表理事会议员已于10月1日宣誓就职,并组成新一届人协。

二、议会地位及职权印尼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度。

议会职权及其与国家元首、政府、最高司法机关、宪法监督等机构之间的关系如下:(一)人协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制定、修改和颁布宪法;根据大选结果任命总统、副总统;在总统、副总统被宪法法院判定违宪时,根据国会建议决定是否进行弹劾;在总统、副总统其中一人或两人均无法行使职能时,根据相关规定选举、任命接替者。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政治制度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政治制度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坐落于亚洲东南部的国家。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

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印度尼西亚被不同的种族和文化所占领过。

这个国家也经历过无数的战争和统治。

在今天,印度尼西亚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国家,它的政治制度也越来越稳定。

早期历史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4世纪期间,印度尼西亚的领土被占据了许多不同的民族。

其中最著名的是马来人和印度教和佛教信徒。

马来人自称为马来西亚人,他们是最早在印度尼西亚定居的族群之一。

印度教信仰同时也流入了印度尼西亚,并造成深远的影响。

公元9世纪之后,印度尼西亚逐渐转向佛教,并从印度和斯里兰卡引进了大量的佛教教义。

从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印度尼西亚出现了若干个强盛的王朝和王国,比如雪兰莪和马来亚。

这些王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围绕这些王朝,也产生了许多文化和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音乐、戏剧等。

这些作品在当地和亚洲其他地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荷属东印度公司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进入印度尼西亚,并在此建立了殖民地。

他们把整个印度尼西亚的许多岛屿都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

荷兰人在这里建造了许多城市和港口,促进了贸易和经济发展。

但同时也残酷地剥夺了当地人的权利和自由。

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开始兴起。

那时的印度尼西亚政治领袖辛迪克·哈达里和索卡诺牵头发起了独立运动,并建立了印度尼西亚国家党。

荷兰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对这些独立运动加以镇压。

直到1942年,日本入侵印度尼西亚,将荷兰人赶出了该地区。

在日本统治时期,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运动进一步壮大,成为独立的契机。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成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由于印度尼西亚仍然受到日本和荷兰的影响,它的独立并未得到普遍承认。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尼西亚走向了一条艰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印度尼西亚政府开始采取社会主义的措施。

第三章 外交机构的组成及其职能

第三章  外交机构的组成及其职能

东欧中亚
• 驻波德戈里察总领馆(塞尔维亚和黑山) • 驻革但斯克总领事馆(波兰) • 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俄罗斯) • 驻康斯坦察总领馆(罗马尼亚) • 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俄罗斯)
西欧
• 驻爱丁堡总领事馆(英国) • 驻巴塞罗那总领馆(西班牙) • 驻佛罗伦萨总领馆(意大利) • 驻哥德堡总领馆(瑞典) • 驻汉堡总领馆(德国) • 驻马赛总领事馆(法国) • 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英国) • 驻米兰总领事馆(意大利) • 驻慕尼黑总领馆(德国) • 驻斯特拉斯堡总领馆(法国) • 驻苏黎世总领事馆(瑞士)
北美大洋洲
• 驻奥克兰总领馆(新西兰) • 驻多伦多总领馆(加拿大) • 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美国) • 驻卡尔加里总领馆(加拿大) • 驻洛杉矶总领事馆(美国) • 驻墨尔本总领馆(澳大利亚) • 驻纽约总领事馆(美国) • 驻珀斯总领事馆(澳大利亚) • 驻温哥华总领馆(加拿大) • 驻悉尼总领馆(澳大利亚) • 驻休斯敦总领馆(美国) • 驻芝加哥总领馆(美国)
1950年10月中国外交部人员情况表
• 部长 周恩来 • 副部长 王稼祥 李克农 章汉夫 • 部办公厅主任 王炳南 • 苏东司 伍修权 亚洲司 沈端生 西欧非洲司 宦乡 美洲澳洲司 柯柏年 • 情报司 龚澎 • 国际司 董越千 副司长 龚普生 • 条约委员会主任 章汉夫 梅汝傲 是成员之一 • 外交委员会主任 周恩来 副主任 乔冠华 梅汝傲为顾问 • 交际处 王绰如 (交际处与中央人民政府的礼宾司关系密切)
第三章 当代外交机构的组成 和职责
一、 近代外交机构在中国的发展
• 1、东亚古代的外交体系是朝贡体系
2、东西方外交 的第一次撞击
—— 1793年英国马
戈尔尼访华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
原以农业为主.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
然气、锡、镍、铜、铝土、煤等。采矿业是工业部门的支
柱产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居主导地位.是世界主要石油 生产国之一。
重要作物有水稻、胡椒、木棉、金鸡纳霜、
藤、天然橡胶、椰子、咖啡、油棕等,其中胡
椒、木棉、金鸡纳霜、藤的产量均世界首位。 印尼重视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印尼创汇 的主要行业。 货币名称:印度尼西亚卢比 (参考汇率:1美元= 11540卢比(盾) 1元人 民币=1684卢比(盾)。(2009年3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知识目标:
了解并掌握印度尼西亚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基本国情概况。
掌握印度尼西亚的民俗风情,重点掌握其习俗和禁忌。 熟悉并掌握印度尼西亚的旅游发展状况,以及在带团实践中有关出(入)境 等知识等。
能力目标:
根据所学知识,能按客人的要求,帮助其能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 全面掌握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接待 和服务当中,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导游。
三、文化教育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著名大学有雅加达 的印度尼西亚大学、日惹的加查马达大学、泗 水的艾尔朗卡大学、万隆的班查查兰大学等。
主要印尼文报纸有《罗盘报》、《专业之声 报》、《印尼媒体报》、《共和国日报等》、 《革新之声报》和《印尼商报》。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四、民俗风情——主要节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一、国情概述
国名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人口 2.15亿(2004年)。 民族 100多个民族,爪哇族 占45%,巽他族占14%,马都 拉族占7.5%。其他主要有米南 卡保族、马达族、马来族、亚 齐族以及华人、印度人、阿拉 伯人等。 语言 印尼语为国语,英语为 第二语言,民族语言和方言约 300种。 宗教 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 多的国家,伊斯兰教占90%、 基督教新教占6%、天主教3.6 %。其余人信奉印度教、佛教、 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亚概论

印度尼西亚概论

第六节政党与 大选
第二节当前经济发 展概况
第一节经济发展简 史
第三节经济发展前 景
第一节军队简史
第二节国防体制与军 事制度
第三节当前军情概述 第四节对外军事关系
第一节与中国 的关系
第二节与东盟 其他国家的关 系
第三节与世界 主要国家和组
织的关系
第四节与东帝 汶、巴布亚新 几内亚及南太 平洋国家的关 系
第三节传统节会
第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巴厘印度教
第一节原始宗教
第三节佛教
第四节伊斯兰 教
第五节天主教 和基督教
第二节音乐舞蹈
第一节语言文学
第三节电影戏剧
第四节建筑艺 术
第五节传统工 艺
第二节文化事业
第一节科学技术
第三节教育事业
第一节国旗、国徽、 国歌
第二节宪法
第三节代议机构 第四节行政机构
第五节司法机 构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人口2.4亿,号称万岛之国。 真是文章一抄啊,大段大段的的雷同,不过正好复苏下我的记忆,东南亚各国刚好不了解,这样相当于二刷 了,纵横线也更明了了。
目录分析
第二节自然资源
第一节地理状况
第三节人口与行政 区划
第二节近代部分
第一节古代部分
第三节现代部分
第二节风俗习惯
第一节民族
第二节近代中印尼 友好关系
第一节古代中印尼 友好往来
第三节现当代中印 尼友好关系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印度尼西亚概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印度尼西亚概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权与民主改革

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权与民主改革

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权与民主改革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社会背景复杂。

历史上,印度尼西亚曾经历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和不稳定时期,直到20世纪60年代,苏哈托上台并建立了他的政权。

然而,在苏哈托政权的统治下,印度尼西亚遭受了重重困境与批评。

为了理解苏哈托政权与民主改革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政治、社会和经济层面来探讨。

苏哈托政权在1966年掌权后,以镇压共产主义的名义进行了大规模屠杀,估计共有50万人丧生。

随着政权的巩固,苏哈托采取了一系列专制措施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政府强制实行意识形态的单一化,限制媒体和表达自由,并且打击政治反对派。

这些措施严重地压制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在经济方面,苏哈托政权采取了一种称为“巨型企业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即政府与大企业家紧密合作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这种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导致许多平民无法分享经济的红利。

同时,腐败和贪污在政府和企业界广泛存在,这更加扩大了社会的不公正。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印度尼西亚人对苏哈托政权的专制统治感到不满。

这种情绪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达到了顶峰。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崩溃,失业率上升,物价飞涨。

人们开始大规模抗议,并呼吁政府进行改革。

在这个关键时刻,民主力量的崛起为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础。

学生运动、工会和民间组织成为了社会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他们要求言论自由、多党制和公正选举。

苏哈托政权试图压制这些运动,但无济于事。

最终,苏哈托在1998年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印度尼西亚进入了民主改革的新时代。

这一时代的特点是政治的多元化,民主体制的建立,当选总统的权力下放以及言论自由的实现。

新的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经济问题,并试图减少社会的不平等。

然而,民主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在过渡时期,印度尼西亚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腐败问题、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宗教和种族问题的紧张以及民主制度的巩固等。

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需要政府和社会不断努力解决。

《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202x)》读书笔记模板

《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202x)》读书笔记模板
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202x)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外交
政治
印尼
情况
关系
印度尼西 亚
社会
报告
方面
经济 印尼
报告
国情
经济
大事记
外交
数据
中国
经济社会
内容摘要
本书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教育、印尼-中国关系等领域对2017~2018年印尼国情做全方位的透视。 书中重点分析印尼大选、民主化进程、反腐败工作等,以反映最近的印尼政治生态;从印尼的海洋经济、中资企 业在印尼的投资情况等方面展开,以反映印尼最近的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以及印尼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发 展情况;从印尼外交对世界的贡献、多边外交、双边外交等方面开展研究;在社会文化教育方面,根据印尼的客 观国情展开研究。
第一节印尼外交的世界贡献 第二节印尼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 第三节印尼的多边外交 第四节印尼的双边外交
第一节社会发展 第二节文化教育发展
第一节印尼—中国政治关系 第二节印尼—中国经济关系 第三节印尼—中国人文关系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联合声明
二 2017年印度尼 西亚—中国关系大
读书笔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印尼(2018)人文:人口:2.6亿(大部分为伊斯兰教教徒);地理:万岛之国,岛块越大民主水平可以说越高 宗教:伊斯兰教,不是伊斯兰国,但宗教广泛影响政治、经济、教育等;政党:十个左右,没有独大的,裙带利益 关系自由组合互相制衡;教育:普及度不高,初中主体庞大,职高/大学体量断层(限制经济发展);传统文化: 昂格隆竹筒(乐器),皮影戏,纱笼(蜡染法/类似筒裙),克里斯短剑。货币单位不统一看的太难受。

第三章 印度尼西亚政府与政治

第三章 印度尼西亚政府与政治

• (3)来自议会的监督与制衡。 • 法律上总统向人民协商会议负责,接受其监督, 受到议会的制衡。但实际政治过程中总统与人 民协商会议的关系并非如此。苏哈托时期苏哈 托控制了议会成员的任命,从而控制了人民协 商会议。不过,1998年后议会独立性日益增强, 总统开始受到议会更多的制衡。瓦希德下台就 是一例。
• 2、军人干政的基础 • (1)历史基础:独立战争时期军队发动游击战争,在 控制区担负起地方政权职能;军队抗荷战争中积累了 直接干预政治的资本 • (2)政治基础:印尼是一个在1万3千多个岛屿上分布 着366个种族的“分散式”国家,经济水平较低,社会 动荡始终是困扰政府的一个大问题。 • (3)经济基础:军队控制了大量国有企业和经济部门, 许多军管成为厂长、经理。军队不仅经济上自给,而 且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西方国家曾有记者报道说:“群岛之上没有一个村子 不是由中士或上士领导,全国没有一个国有企业不是 由上校或将军担任经理的。”
• 1959年苏加诺进一步提出“纳沙贡”概念来解 释潘查希拉。“纳沙贡”包括:民族主义、宗 教、共产主义,它不仅意味着三大意识形态的 融合,还意味着三大政治势力的合作,其实质 则是以苏加诺为核心的“有指导的民主”。 • 苏哈托时期重新解释潘查希拉,废弃苏加诺将 含有三大政治势力合作的“互助合作”作为潘 查希拉核心的思想,强调协调、平衡、团结, 实际上是实行“新秩序”的威权统治 • (参见张锡镇《东南亚政治》)
印度尼西亚政府与政治
一、印度尼西亚:群岛、种族、 宗教、历史、建国
• 东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与陆地面积 • 与中国曾有一段蜜月期的交往(中国印 尼外交史) • 东南亚影响最大的国家:第一次亚非会 议的举办国,不结盟运动的重要国家, 对缅甸政治发展产生影响

印度尼西亚中央与地方关系探究

印度尼西亚中央与地方关系探究
文 史博览 ( 理论 )
20 0 9年 s n T e r) ut eA dHioy i o ( h o u t i y O t2 0 c. 0 9
印度尼西亚 中央与地方关系探究
李 文俊
[ 摘
王 坚 德
要 ]印尼是个文化 多元、 族群丰富和地理支离破碎的国家, 因此 中央权威延伸到所有群 岛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 印尼独
制并不 可能让 民族 自觉与独立 的愿望真正实现 。 哇的 爪
领导人 防堵分而治之的策略 , 到唯有在 中央集权下 体会
印尼政治地理疆界 的形成是荷兰殖 民者与英 国、 西 班牙 、 葡萄牙 、 澳洲等 国家殖 民谈判 的结果 。一般而言 , 殖民者在爪哇与苏门答腊采取 的是直接统治 , 除建立殖 民的官僚制度外 ,在教育体系 中侧 重西化教 育的发 展 ,
立初期 曾经实施过短期的联邦制, 在指导民主与新秩序政权 时代 , 透过爪哇 中央集权造成与外 岛的对立, 引发的抗争冲 突使 一些地
方族 群 的地 域 主 义转 变为 分 离主 义 运动 。 何 处理 中央 与地 方的 关 系变得 尤 为 重要 。目前 , 于短期 内不 可能 实施 联 邦制 , 如 由 印尼 中
等 到结束 16 0年代混乱 的政治经济局 面 ,苏哈托 9
在 17 9 4年颁布 17 年 第 5号法案 , 94 宣称 印尼的 中央政
彻底执行 , 但联邦主义 的想法 已逐渐在爪 哇与苏 门答 腊
以外的区域生根 。
央政府透过地方代表理事会 的机制设置 , 为中央与地 方之 间建立了制度性 的对话渠道。未来如果 印尼政府能够实际履行去中心化 的承诺 , 重新获得外岛居 民的信任 ; 长远 来看 , 即使不实施联邦制, 印尼 并不会像 南斯拉夫一般解体。 [ 关键词 ]印尼 中央; 印尼地方 ; 联邦制; 共和制 中图分类号: 7 /7 D 3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9 1 - 0 4 0 1 7 — 6 3 2 0 )0 0 2 - 5

浅析印尼新秩序时期的腐败问题

浅析印尼新秩序时期的腐败问题

浅析印尼新秩序时期的腐败问题印度尼西亚新秩序时期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对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浅析印度尼西亚新秩序时期的腐败问题。

政治方面的腐败问题是印度尼西亚新秩序时期腐败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总统苏哈托手中,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行政和立法职能不够独立,导致腐败问题在政府机构中泛滥。

政府内部的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和腐败交易等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决策和资源分配容易受到个人或特定集团的影响,经常出现以权谋私、拉帮结派的现象,导致了政府效率低下和社会不公正的问题。

经济领域是印度尼西亚新秩序时期的腐败问题的重灾区。

经济腐败问题主要包括贪污腐败、挪用公款、黑市交易等形式。

在苏哈托政府下,政府官员和商界精英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交换关系,形成一个利益共谋的腐败网络。

政府官员通过权力寻租、受贿行贿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导致国家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政府的失职和监管不力,经济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损害了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方面也是印度尼西亚新秩序时期腐败问题的重要表现。

社会腐败主要包括司法腐败、教育腐败、医疗腐败、公共服务腐败等方面。

在这一时期,司法体系长期受到政治影响,司法公正缺失,导致法律不公和腐败现象普遍存在。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也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公平的缺失。

这种情况下,腐败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公共道德和公平原则,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印度尼西亚新秩序时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腐败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给印度尼西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消除腐败、维护社会公正,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推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印度尼西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三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三章



1960年4月,列宁诞辰9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发表 了《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中 国对一些列重大原则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大大激 怒了赫鲁晓夫。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决定在一个月内撤走全 部1390名在中国工作的专家,片面撕毁了中苏之 间343个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废除了257个科 技合作项目,造成中国许多重要工矿企业的瘫痪, 打乱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
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 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三章 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

苏共20大 时间:1956年2月14日至25日 地点:苏联克里姆林宫 焦点:秘密会议上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 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赫鲁晓夫提出了国际关系的几个根本问题: 1.关于两个体系和平共处问题。
“对你我两国来说,现在都有一个机会在这里, 一个明确的、光彩夺目的机会。如果拒绝、忽 视或糟蹋这个机会,我们将受到后世长期的责备。” “不久刚被盟国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又已经罩上了阴影。 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 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 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但是,我有责任把 ··· 有关当前欧洲形势的某些事实摆在你们面前。”
第三章 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


乔治· 凯南“遏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1)苏联对世界看法和政策; 看法:苏联认为自己生活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 资本主义世界受它本身固有的种种困扰,苏联与资 本主义的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 政策:苏联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 要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影响。
第三章 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

第01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

第01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

第一章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政治差距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

有的国家政通人和,具有合法性、组织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另一些国家在政治上则缺乏这些素质;这两类国家之间的差异比民主国家和独裁国家之间的差异更大。

共产主义集权国家和西方自由国家一般都可归入有效能的国家的范畴,而不属于衰微的政治体制。

美国、英国和苏联各具不同的政府形式,但这三种体制的政府皆能安邦定国;每个国家自成一个政治共同体,人民对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有举国一致的共识。

每个国家的公民及其领导人对社会公益和他们的政治共同体赖以立足的那些传统和原则,观点是相同的。

三个国家都具备强大的、能适应的、有内聚力的政治体制:有效的政府机构、组织完善的政党、民众对公共事务的高度参与、文官控制军队的有效系统、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广泛活动、控制领导人更替和约束政治冲突的一套合理而行之有效的程序。

这三家政府享有公民的忠诚,从而有能力去开发资源,征用民力,创制并贯彻政策。

大凡苏共政治局、英国内阁或美国总统作出某项决定,通过国家机器来付诸实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就上述诸点而言,美国、英国和苏联的政治体制,较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多数——如果不是大多数——国家的现政府,区别是显着的。

这些国家缺乏很多东西。

它们委实苦于缺乏食品、文化、教育、财富、收入、健康水准和生产效率。

不过,这些问题已被认识,也已被着手去解决。

然而,在这些短缺的深层和背后,还存在着一种更为严重的短缺,即缺乏政治上的共同体和有效能的、有权威的、合法的政府。

沃尔特?李普曼说过,“我确实知道,对同居于一国或一地的人群来说,最大的必需品莫过于被统治,如有可能便实行自治;如蒙天赐,便受廉明政府统辖;但无论如何,非被统治不可。

”李普曼先生是在对美国感到绝望之际讲出这番话的。

但这番话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来说,更是切中要害。

在这些地区,政治共同体因分崩离析而危害其自身;政治机构权力微弱,威望更差,不堪一击,——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地区的政府压根儿就不在进行统治。

印度尼西亚概况简介教学课件

印度尼西亚概况简介教学课件
独立后经济重建
1945年独立后,印度尼西亚经 历了长时间的政治和经济动荡 ,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经济改革与开放
1980年代开始,印度尼西亚实 行经济改革,逐步开放经济领 域,吸引外资和技术。
全球化与经济增长
进入21世纪,印度尼西亚积极 融入全球经济,经济增长迅速 ,成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
体。
主要产业
日惹市
总结词
日惹市是印度尼西亚的文化中心,以其古老 的建筑、博物馆和历史遗迹而闻名。
详细描述
日惹市有许多古老的宫殿、庙宇和博物馆, 如普兰巴南寺和日惹博物馆。此外,日惹市 还是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和舞蹈的重要中心 。
雅加达市
总结词
雅加达市是印度尼西亚的首都和经济中心, 以其繁华的商业区、博物馆和历史遗迹而闻 名。
农业
农业是印度尼西亚的传统 产业,主要种植稻米、棕 榈油、橡胶等作物。
制造业
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制造 业发展迅速,主要产业包 括纺织、鞋类、家具、电 子等。
服务业
服务业是印度尼西亚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旅 游业、金融业、教育等。
投资环境与贸易关系
投资环境
印度尼西亚政府积极吸引外资, 提供税收优惠和土地租赁等政策
生物资源
印度尼西亚的生物资源丰 富,包括热带雨林中的动 植物种类。
海洋资源
印度尼西亚拥有广阔的海 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包 括鱼类、贝类、珊瑚礁等 。
生态多样性
热带雨林
印度尼西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是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
珍稀物种
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许多珍稀物种,如猩猩、长鼻猴、犀鸟等。
THANKS
[ 感谢观看 ]
季风气候
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分为雨季 和旱季,雨季降水丰沛,旱季相 对干燥。

印度尼西亚政治整合的实践进程与效绩评析

印度尼西亚政治整合的实践进程与效绩评析

2017年第2期南洋问题研究No.22017(总第170期)SOUTHEAST ASIAN AFFAIRS General Serial No.170印度尼西亚政治整合的实践进程与效绩评析于春洋(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收稿日期:2016-01-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路径选择研究”(13MZA0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2015M58028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九批特别资助项目(2016T90327) 作者简介:于春洋,男,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㊂摘 要:独立建国以来,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发展经历3个主要阶段㊂与此相联系,可以把该国的政治整合实践进程概括为3个时期:建国初期苏加诺通过凝聚意识形态共识㊁推进民主制度转换等方式进行国家政治整合的早期基础性实践,而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的提升为苏哈托军人政权的建立写下伏笔;随后,官僚威权体制得以确立,苏哈托通过 双重职能”提升军队地位㊁限制政党政治发展㊁领导经济建设等方式进行威权政治整合实践,该实践带有鲜明的聚合性㊁自主性和脆弱性;及至后苏哈托时代,印尼进入民主政治转型时期,其政治整合实践路径也随之转换为民主政治整合㊂在该国政治民主化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其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深层问题也得以暴露㊂目前印尼在政治整合方面还有非常繁重的任务要去完成,政治整合效绩对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㊂关键词:印度尼西亚;政治整合;威权政治中图分类号:D73/77.3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56(2017)03⁃0059-10一㊁选题缘起: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的国别个案视角从国内民族构成情况来看,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而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在多民族国家之中,发展中国家又占据相当大的比重㊂由于这些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构成情况多样㊁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并且一般都经历过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或资源掠夺,在进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方面也面临着许多带有共性的问题,比如政治整合(Political Integration)㊂对于政治整合,目前较具代表性的定义有:是 居于社会优势地位的政治主体,在统一的中心框架之内纳入不同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以此维持国家认同与社会稳定,实现政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1]是 要建立民族认同和单一领土单位的过程,这一过程试图把原本分离的文化集团和社会㊃95㊃集团彼此结合,关注社会个体主观感受,强调建立领土民族群体并以此超越对于地方的狭隘忠诚”;[2]是 社会内部不同群体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结合的过程”㊂[3]而将这个过程放置在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单位之下,政治整合则是 国家内部不同族群之间,以及这些群体与国家之间形成为一种国族国家的状态和过程㊂”[4]尽管上述定义对于政治整合的主体㊁目标㊁方式和途径做出了不同概括,依托的学科背景也不尽相同,但其中的共性都是要从多元走向一体,并且在多元与一体的互动中努力维持一体的统领性与稳定性㊂本文所强调的政治整合主要指多民族国家内部基于一定的秩序和权威影响下形成的国家与民族群体㊁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一种和平共存与合作的状态和进程㊂这一进程完成得好与坏,将极大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㊁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甚至关乎国家的统一以及历史命运㊂从经验事实的角度判断,目前真正完成政治整合任务的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是非常罕见的㊂正如莱斯利㊃里普森(Leslie Lipson)指出的那样, 必须承认,能在国家与民族之间达成和谐关系的只是少数㊂哪怕国家一直在努力建构民族,民族也一直在努力整合国家㊂”[5]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一个多民族㊁多宗教共生并存的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在获得独立建国之前的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多在荷兰的殖民统治之下㊂这种殖民统治开始于1619年,①以荷兰殖民者将其占领的雅加达更名为 巴达维亚”,并在其地建立东印度公司的总部为标志㊂为了维持自己的殖民统治,荷兰殖民者在当地实施了包括鼓励和迫使大批华人移民巴达维亚和周边岛屿㊁以 强迫种植制”为代表的掠夺性殖民经济㊁以社会等级制为典型特征的种族歧视在内的一系列殖民政策措施,以及 以夷制夷” 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理念,这些政策和理念对于独立建国之后的印尼政治发展产生了强烈而深远的影响㊂随着1945年宣布独立建国,特别是在几经周折之后的1950年8月宣布正式成立统一的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尼开始走上了现代民族国家建构㊁着手进行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发展道路㊂概括而言,可以把独立建国以来的印尼政治发展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分别是:1945年到1965年建国初期在苏加诺领导下的 多党议会民主”与 有领导的民主”探索阶段;1965年到1998年苏哈托统治之下的官僚威权体制实施阶段;以及1998年5月苏哈托下台之后,由哈比比开启的㊁至今尚未完成的政治民主化转型阶段㊂本文以印尼作为 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的分析样本和研究个案,旨在梳理印尼独立建国以来的政治整合实践探索走向,并对该国政治发展不同阶段的政治整合效绩情况进行尝试性评析,为国内方兴未艾的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问题研究提供来自国别分析与个案描述视角的支撑和启示㊂二、苏加诺与印尼建国初期的基础性政治整合实践关于印尼以何种方式建国的问题,有两种相持不下的争论: 一是建立联邦制还是单一制国家的问题;二是建立世俗的国家还是伊斯兰教国家的问题”㊂[6]这种争论在建国之初的印尼政治发展进程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㊂关于第一个问题亦即政体问题,其实早在1945年8月印尼独立建国不久,荷兰殖民者不甘心失去自己的殖民统治权而对印尼进行了粗暴的武装干涉,成立所谓的 临时联邦政府”,并在此后3年时间陆续建立了15个 联邦区”,试图以此对抗独立建国的印尼政府㊂及至1949年11月,荷兰殖民者更是逼迫印尼与之签订‘圆桌会议协定“,该协定不仅规定印尼要采取联邦制政体,也让印尼在事实上沦为荷兰王国的一个自治邦㊂在这一背景之下,联邦制被普遍㊃06㊃①另有研究指出,1596年6月荷兰人德㊃豪特曼(de Hotman)率领4艘船只抵达西爪哇港口万丹,由此开始了荷兰对印尼群岛的殖民征服㊂参见H.Sjaaedema, One View on the Position of the Eurasian in Indonesian Socie⁃ty”,The Far Easetern Quarterly,Vol.5,No.2(Feb.,1946),p.172.认为是荷兰殖民者分化印尼㊁维持宗主国既得利益的政体安排㊂由此,印尼民族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主要是苏加诺和哈达)和民众最终达成了建立统一单一制国家的政体共识㊂1950年,印尼更是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此前建立的 临时联邦政府”和 联邦区”纷纷瓦解㊂于是在1950年8月,统一的单一制印尼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㊂关于第二个问题,即建立世俗国家还是伊斯兰教国家的问题,尽管印尼是世界上拥有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穆斯林在印尼国家人口中的比重也高达85%,但几经权衡,印尼最终做出了建立世俗国家的选择㊂做出这种选择的主要原因在于印尼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及该国的伊斯兰教弱政治化特点㊂其一,印尼共和国的立国思想是潘查希拉(Pancasila),而不是伊斯兰教㊂苏加诺提出,新生共和国实行的是政教分离的自由民主制度,宗教信仰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平等㊁尊重和宽容的基础之上㊂而这一 潘查希拉原则”被印尼历届政治领袖所认同和遵循,成为立国之基㊂其二,伊斯兰教在印尼社会中的政治动员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也不构成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来源㊂苏加诺时期,印尼政权的合法性主要来自于革命运动㊁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㊂其三,伊斯兰教政党长期无法左右印尼政治生活,事实表明,只有那些遵循 潘查希拉原则”和以民族主义作为立党思想的政党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㊂回顾苏加诺领导下的印尼建国初期基础性政治整合实践,可以将其主要做法及其政治整合效绩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㊂(一)意识形态共识:塑造潘查希拉 国家思想观”作为一个 千岛之国”,印尼地理空间的分散性与碎片化特征鲜明,加之该国的多民族结构和多宗教构成,文化多样性也是该国的典型特征㊂早在印尼民族独立运动之中,信奉民族主义㊁马克思主义和伊斯兰教的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碰撞与交锋就已然存在,获得独立之后的印尼,迫切需要摆脱无休止的争论, 努力使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情感转变成对国家的强烈忠诚”,[7]达成意识形态共识,为国家政治整合提供思想资源㊂在这一背景之下,苏加诺创造性地提出将 潘查希拉”作为印尼立国思想基础的主张㊂潘查希拉亦称建国五基,包括民族主义㊁人道主义㊁代表制之下的民主协商㊁实现社会正义,以及信仰神道5个相互依存的方面㊂进而苏加诺指出, 潘查希拉原则”可归结为一项核心原则,即 互助合作”,并倡导以此作为印尼的 国家思想观”,是印尼 新国家的哲学基础”㊂[8]值得注意的是,这一 建国五基”被后来的印尼历届领导人所遵从,逐渐生长成为名副其实的 国家思想观”㊂(二)民主政治转向:从 多党议会民主”到 有领导的民主”建国初期的印尼尝试移植西方民主制度,实行议会制和多党制㊂虽然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这种议会制与多党制的传统却一直被保持下来㊂在苏加诺统治的初期,总统没有实权而政党权力较大,在20世纪50年代,印尼的政党一度达到46个㊂代表各个不同阶层㊁不同种族与政治集团的政党之间的频繁党争和内阁更迭成为这一时期印尼政治生活的常态㊂有资料显示,仅从1950年到1960年,印尼相继就有8个内阁倒台㊂这种状况表明, 多党议会民主”会导致印尼政局动荡,西方民主制度的尝试无法在印尼获得成功㊂回顾这段历史,苏加诺不无感慨地指出, 回想过去的11年,我认为我们所经历的民主不是印尼想要的民主,她显然与印尼的民族灵魂不相协调㊂”[9]鉴于这种岌岌可危的状况,苏加诺着手改进印尼的民主政治,提出用 有领导的民主”(Guided Democracy)进行国家政治整合,只允许10个政党存在,以此来防止多党议会民主可能引起的政治分裂风险㊂随着 有领导的民主”的推进,印尼总统的权力扩大并处于强势地位,政党的权力则开始逐步萎缩,直至1960年解散国会,将国家权力集中于总统㊂当然,这种努力也造成印尼朝 极限政府迈进了一步”,[10]为官僚威权体制的实施与苏哈托军人政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㊂(三)军队力量溢出:主导国家政治生活走向印尼军队主要由3个部分共同构成: 抗荷战争”中被青年志愿军和非正规的穆斯林游击队招㊃16㊃募的印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被日本侵略者招募的 卫国军”(Peta)与 兵补”(Heiho),以及荷兰殖民统治时期被皇家荷属印尼军队招募的印尼人㊂[11]在 抗荷战争”的刺激之下,上述3个部分的力量逐渐合并成统一的 印度尼西亚国军”㊂在这一过程之中,由于国力有限迫使军队要寻求自给自足的方式,这让很多军官的实际指挥权也从军事领域逐渐扩展到财政(甚至侵吞国家财产)㊁外贸(甚至走私)㊁粮食种植与给养等多个领域㊂而获得自给自足能力的军队也随之滋生出了独立自主的倾向,1947年到1949年,以 警卫行动”和 茉莉芬事件”为标志,军队不但可以拥有行政管理能力,而且还可以作为独立的经济力量㊂这些导致一些印尼军官认为他们是有政治领导能力的㊂印尼独立建国之后,军人左右国家政治走向以及军人专政的迹象开始出现㊂1952年,因一些军官对于议会通过的军队整编改革议案不满而发生了军队出兵逼迫苏加诺解散议会的事件,该事件虽然没有成功,却为印尼军人干政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㊂及至1957年,频繁发生的武装叛乱和地方分裂活动迫使印尼政府宣布实施军事管制,进一步在事实上承认了军队力量非军事化发展的合法性㊂随着1963-1964年收复西伊里安和 对抗马来西亚运动”的相继发生,表明高级军官已经开始直接参与甚至主导政府决策了㊂所有这一切,都为1965年苏哈托通过镇压 9㊃30军事政变”,建立军人独裁统治的官僚威权体制铺平了道路㊂(四)喜忧参半的国家奠基:苏加诺基础性政治整合效绩评析苏加诺领导下的基础性政治整合实践为建国初期的印尼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政治意识形态共识和国家民主制度探索的宝贵经验㊂关于印尼这一时期基础性政治整合的效绩问题,至少有如下两点内容需要强调:其一,通过大力倡导政治意识形态共识,逐渐让 潘查希拉”成为印尼立国的思想基础,而这一 国家思想观”也被其后的历任印尼国家领导人很好地坚持下来并且有所发展㊂这种政治意识形态共识作为一种 社会粘合剂”,为刚刚独立的印尼国家政治整合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与 最大公约数”话语,对于建国之初的印尼能够很快摆脱不同政治派别㊁宗教派别之间无休止的争论,凝聚人心,汇聚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可乃至忠诚等方面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二,从照搬西方多党议会制民主到推行 有领导的民主”来进行国家政治整合,建国初期的印尼政治生态也经历了由多党林立㊁总统权力式微㊁政局动荡到国家权力逐渐向总统集中㊁政党权力萎缩以及政局趋于稳定的转换㊂这种转换是非常必要的,总体来看也算成功,因为它可以让民主从简单 移植”转向 根植”于印尼的文化传统,与 印尼的民族灵魂”相匹配㊂在这一转换过程之中,议会制与多党制传统被很好地保持下来,为印尼政治生活的常态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印尼政治整合提供了可资凭借的政治制度资源㊂然而这种转换的问题在于,随着 有领导的民主”的推进,先前宣称能够代表印尼人民的代议制被总统制取代,总统拥有了更大的权力,苏加诺也因此在事实上对印尼实施了独裁统治:他的卡里斯马型(Christmas)领袖气质被极大激发,强力推行企业国有化改革,通过操纵和获取 专业集团”的支持来平衡国家政治生活对于军队的过分依赖,等等㊂然而正如上文所述,印尼军队还是逐渐获得了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这种情势为后来印尼官僚威权体制的实施与苏哈托的军人独裁统治写下了伏笔㊂显然,这种后果明显背离了苏加诺政权的本意和初衷㊂三、苏哈托与印尼军政时期的威权政治整合实践从1965年镇压 9㊃30军事政变”让自己一举成为印尼国家最高权力的实际掌控者,到1968年3月当选印尼国家总统,再到1998年5月被迫辞职,苏哈托统治印尼的时间长达32年之久,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总统任期最长的一个人㊂在位期间,苏哈托在印尼建立起了带有鲜明军人主政色彩的官僚威权体制,而 威权政治整合”也成为描述这一时期印尼政治整合的关键词㊂㊃26㊃总体而言,可以将苏哈托领导下的印尼威权政治整合实践及其效绩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㊂(一)军队的 双重职能”:统领威权政治整合的 基石”和任何一种军人政权一样,军队自然也是苏哈托掌控国家权力的最好工具㊂正因为如此,军队也成为推进这一时期印尼政治整合的关键力量㊂为了发挥军队力量的最大功效,苏哈托抛出了所谓的 双重职能”(dwifungsi)论调,强调 陆军 不但要对军事战术负有责任,同时也要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负有责任㊂”[12]在 双重职能”的指引下,苏哈托敦促国会制定法律,明确规定军队既是军事力量,也是社会力量㊂在苏哈托的大力推进下,军队转变成为 惟一负有安全和政治双重职能的机构”,[13]进而全方位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㊂有资料显示,这一时期印尼军人无论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㊁中央机构还是地方政府之中,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500位人民协商会议的人民代表之中,有100位是由总统从军队之中选定的;在1966年成立的由27位部长组成的内阁成员之中,军人为12位,并且这12位军人占据了包括国防部㊁经济部和内政部在内的关键职位;经由1971年大选之后产生的26位地方行政首长(省长)之中,军人为22位㊂在市㊁县两级行政首长之中,军人所占比例也长期稳定在三分之二左右㊂[14]此外,军队还直接参与国家经济管理,以至于在 群岛之内,找不到哪个村子不是由上士或中士领导;全国找不到哪个国家企业不是由将军或上校担任经理㊂”[15]为了确保自己能够长期掌控军队领导权,苏哈托更是采取了诸如让独立战争时期的军队高级将领退出现役㊁在军队之中大量安排自己的心腹与亲信㊁以改革军事体制为名取消三军司令㊁现役高级将领定期轮换等一系列方式手段㊂由此我们看到,在苏哈托治下的印尼威权政治整合过程之中,军队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 基石”发挥了主导性作用㊂(二)限制政党政治发展,建立官僚威权政治体制为了避免在自己执政时期出现建国初期的政党林立㊁内阁频更㊁政局动荡局面,苏哈托着力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监控政党和抑制党争的政策措施㊂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实现印尼的政治整合㊂其一,以共产党支持 9㊃30军事政变”为由,对印尼共产党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与屠杀㊂苏哈托明确表示, 任何试图在印尼恢复共产党活动的行径,都会遭到国家机器的坚决打击㊂”[16]有资料显示,在苏哈托统治时期,约有50万印尼共产党党员遭到屠杀和处决,[17]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因此在印尼遭遇灭顶之灾;其二,将印尼林立的众多政党简化合并为先物质后精神的 印尼民主党”(PDI)和先精神后物质的 团结建设党”(PPP),并对这两个主要政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改造㊂其结果是政党政治在印尼失去了蓬勃发展的土壤,政党内部矛盾斗争不断,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而政府力量则得以强化,官僚威权体制的基础得以生成;其三,大力扶持和发展自己掌控的专业集团党(Golkar),[18]以此对抗印尼仅存的两个反对党 印尼民主党”和 团结建设党”㊂显然, 对于反对党的重重打击和对专业集团的大力扶植,会让苏哈托在政党斗争中占尽先机”;[19]其四,大力推进苏加诺提出的潘查希拉原则,用潘查希拉凝聚共识㊁打造印尼官方意识形态㊂经过上述努力,仅从实施的客观效果来看,以往软弱无力的印尼政府形象得以改观,一个强有力的官僚威权体制得以确立㊂(三)经济建设成效:威权政治整合的合法性来源苏哈托掌控国家政权以来,先是用了大约3年的时间让濒危的印尼经济得以稳定和恢复,之后在1969年初开启了全面的经济建设努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发展成效,为威权政治整合的实践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合法性资源㊂必须承认,这也是苏哈托被誉为印尼 建设之父”㊁长期掌控印尼国家政权的重要原因㊂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20世纪70年代,印尼积极倡导和培育国内替代进口工业的发展,及至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则又以出口导向型工业为重点㊂具体而言,苏哈托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政策措施,引进外资㊁鼓励民族私有工业企业发展㊁开发油气资源㊁发展稻米产业和林业,尤其是大力发展进口替代型工业,以及出口加工制造业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印尼经㊃36㊃济发展成效显著㊂数据显示,在1969年到1994年的25年间,印尼国民经济实现了年均6.8%的高速增长,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更是达到了12%㊂[20]1997年,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0亿美元,在全球180多个国家与地区中排名第23位㊂[21]印尼也因此而被世界银行列为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10个发展中国家之一㊂(四)脆弱的多样统一:苏哈托威权政治整合效绩评析总体而言,印尼的威权政治整合是在苏哈托的直接领导之下主动开启并持续进行的聚合性整合,带有鲜明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强调 多样性中的统一,力求国家的稳定与发展㊂”[22]为了实现这一点,苏哈托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政治整合的政策措施,其政治整合效绩主要体现在:苏哈托为发展印尼经济进行了不懈努力并且取得显著成效,为其实施统治(即使是军事独裁统治)提供了丰富的执政合法性资源,赢得了民众的普遍认同㊂这一点为维系印尼政治整合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军队作为苏哈托巩固和实施官僚威权政治统治的关键力量,在客观上也为国家政治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国家政治整合的维持㊂然而,印尼威权政治整合却也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误,致使这一阶段的印尼政治整合带有明显的脆弱性 正是这种脆弱性造成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彻底击垮了印尼国民经济,引发了苏哈托执政以来最为严重的政治危机,最终致使统治印尼32年之久的苏哈托政权一夜之间土崩瓦解㊂印尼威权政治整合的脆弱性体现在:其一,屠杀和腐败这两宗罪名成为苏哈托独裁统治不能承受之轻㊂在苏哈托统治时期,约有50万印尼共产党党员遭到屠杀,针对当地华人的国家恐怖主义暴行更是比比皆是㊂而苏哈托家族运用手中的权力垄断国民经济,横征暴敛,家族资产高达450亿美元并且绝大部分已经转移到国外㊂[23]腐败问题导致民怨沸腾,要求苏哈托下台的呼声此起彼伏㊁绵延不绝;其二,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地区间㊁民族间的平衡发展与利益共享,工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外债负担沉重㊂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时印尼经济体系于顷刻间断裂,也为印尼国内的民族矛盾和地区分离运动埋下了巨大隐患;其三,以东帝汶问题㊁亚齐分离运动①以及华人问题为代表,苏哈托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㊁制定民族政策方面存在重大失误,成为影响 后苏哈托时代”国家政治整合的重大隐患㊂四、后苏哈托时代②的印尼民主化转型与民主政治整合实践1998年5月苏哈托宣布辞去印尼总统职务,也宣告了官僚威权体制在印尼统治的终结㊂此后,印尼进入到民主政治转型时期,其政治整合路径选择也随之从威权整合向民主政治整合迈进㊂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学界似乎对于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尼民主政治转型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㊂比如有研究指出 从苏哈托下台到1999年6月第一次多党选举,再到2004年10月印尼产生第一位直选总统 印尼民主化速度相当快也相对成功,甚至让世界感到震惊”;[24]也有研究认为, 在印尼,权威政治体系终结了,但是,真正民主的政治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由于许多条件的限制,印尼恐怕在短期内很难顺利完成过渡,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㊂”[25]稍加分析可以发现,上述两种判㊃46㊃①②苏哈托下台后,在亚齐发现了12个印尼军队镇压反抗时残杀亚齐人的乱葬岗,从而激起了亚齐新一轮的民族分离情绪,要求独立的呼声不断高涨㊂参见John Mcbeth, An Army in Retreat,”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November1999,p.19.本文关于 后苏哈托时代”的提法涵盖了苏哈托下台直至今日的印尼政治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哈比比(1998-1999)㊁瓦希德(1999-2001)㊁梅加瓦蒂(2001-2004)㊁苏西洛(2004-2014)㊁佐科㊃维多多(2014至今)等几任国家总统㊂。

政治学教程课件 第三章 政府

政治学教程课件 第三章 政府

第三节 政府的类型
一、政府分类
• 亚里士多德的政府分类体系
第三节 政府的类型
• 【美】B.盖伊•彼得斯的分类
主要的诊断 结构
市场式政府 垄断
分权
参与式政府 层级节制
扁平组织
弹性式政府 永久性
虚拟组织
解制式政府 内部管制
没有特别的建 议
管理
按劳取取;运 用其他私人部 门的管理技术
团队
管理临时雇员更多的管理自 由第二节 政府的历史二、政府的能力
• 政府能力定义及其构成 • 影响政府能力的基本要素 • 提高政府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二节 政府的历史
三、政府发展
• 政府发展与政治发展、社会发展 • 政府发展动力系统:政府系统外动力与内动力的合力 • 制约政府发展的基本因素:推动性因素;阻碍性因素;
“两栖性”因素 • 政府发展的基本形态:国家型政府→行政型政府→治理型
第三节 政府的类型
三、现代型政府
• 现代型政府行政模式的特征 • 现代型政府的四种改革模式 • 现代型政府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政府的类型
四、过渡型政府
• 过渡型政府的特征 • 过渡型政府管理行为的突出特点:“异质性”、“重叠性”、
“形式主义”。 • 后现代政府:马克思主义的设计
第四节 政府的职能
•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行为方向和历史任务的重大变化 • 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 • 政府职能的政治性质、管理性质的转变 • 政府职能转变方式:突变式——阵变式——渐变式 • 不同的政府历史类型决定着不同的政府职能转变模式 •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政府职能重心转变;政府职
能行使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关系的转变。 • 政府职能转变主、被动因素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