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隆师中学高考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感悟》

合集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感悟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感悟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感悟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经验。

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有幸加入了课改实验之路,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随着近几年的尝试,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一、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学会“再创造”数学家弗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能养成自主探究习惯,不实行“再创造”,它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例如学习完了“圆的面积”,在教学中出示:一个圆,以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8厘米,求圆的面积。

表面看,学生开始不知所措,但经过学生自主探究。

便想到:长方形的周长只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即多画条半径;一条半径为4厘米,问题解决。

从该教学细节中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内容,尽量少给学生一些干预,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创设学习情境,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年龄出发,始终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及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9的组成”时,让学生拿出9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9根小棒分成两堆。

我就问孩子们有几种方法?然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摆小棒,很快就得出了八种方法,就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很快得出了9的组成。

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回龙镇中梁涛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教学体会论文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了几点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

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

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论文]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论文]

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体会新课程改革,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它追求教学中的创新性、民主性和平等性。

由此,我们对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愉快地学习。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笔者拿了一张纸进入课堂,对学生说:“这张纸约厚0.1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说10米。

笔者说:“经过计算,其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

”学生都惊讶不已,纷纷要求教会他们计算方法。

全班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良好。

又如,笔者在习题中设置了“以人体体重估计人体血液质量”和“人体健康指数是人体质量(千克)与人体身高(米)平方的商”的问题,这些习题特别贴近生活,学生回家后都饶有兴趣地测量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双亲的健康指数和血液质量。

学生反映:父母普遍对此感兴趣,并纷纷夸奖自己。

显然,这是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尝试成功的良好机遇,也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接下来的一次家长会上,笔者第一句话就说:“虽然我们没见过面,但你们的身高、体重、健康指数我都知道。

”这句话使会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后面的交流就容易多了。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

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

如,在讲授“字母能表示什么”中,我们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现用火柴棍摆成的各种图案与用火柴的总数的规律,用桌子、椅子摆成的图案与用椅子的总数的规律,还鼓励学生去探索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由此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从而主动去寻找各种规律。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通过新课程标准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引导者,促进者。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倡导有效地合作学习。

这里,我将自己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些做法和认识告之于同行。

一、重视情景创设,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引导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体会

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体会

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体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我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

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

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

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三种角色。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

这要求我们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反思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已逐渐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背景下,我深入思考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一、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不足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导致了课堂的僵化和缺乏灵活性。

无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可以将课堂变为学生的探究空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课程内容不贴近生活实际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注重传授抽象概念和解决抽象问题的方法,很难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形成了一种孤立的认识,也难以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有实际意义。

三、评价方式过于依赖考试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评价主要依赖考试成绩,学生学习的目标往往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不是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评价方式需要改变。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师角色需要转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和指导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课堂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课堂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课堂体会内容提要:本文自新课标的教学本质出发,论述了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通过引导学生从实践到思考、从思考到探索、从探索到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的观点。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样式的创新。

应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学生要结合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学的师生互动。

二、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课堂教学模式1、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无疑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前后》时,我创设了小朋友跟陶陶、笑笑一起去动物园报道“森林运动会”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来做小记者报道一下比赛情况。

这样的设置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都积极投入到当堂要学习的内容中去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不会提问或不能提出很好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要求教师要随时创造条件,营造机会,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经过一年多的新课改教学工作实验,略有收获,现把我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总结的教学体会整理如下:一、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行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变了。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新课改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但是我们知道,纯粹的“探究”或“讲授”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还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好。

讲授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研究,在讲授法中融入学生探究,少讲一点,留点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并想法使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学生学会探究,自己能获得一部会知识了,不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了吗?老师讲得少了,老师自己的负担也减轻了,上课轻松了,两全齐美。

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只要我们上课感觉很累,我们就得反思,是不是自己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太少了,这节课的某些环节是否能够改进一下,改成学生活动,让学生去探究。

思想一变,方法自然会有。

教学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我在慢慢转变我自己,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朝学生学习组织者、合作者转变。

课堂气氛开始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示。

二、学生学习风格的变化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于接受学习,不会动手实践与探究。

但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最终是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一开始,学生们不会去探索。

我们可以先演示,然后让学生探索。

例如,在对数运算性质的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证明乘积的对数等于两个因子的对数之和,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类比探索和证明其他方面的运算性质。

最后,交换结果。

学生不仅得到了书中的运算性质,而且得到了平方根的对数运算性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积极探索和合作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的变革和成功感。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课反省新课程倡导培育学生独立思虑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式学习的习惯。

假如数学教师关于教课不做任何反省,既不注意实时汲取他们的研究成就,又不对教课做仔细的思虑,上课时,不过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舞他们去思虑剖析问题,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学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第一要在教课中不停反省。

一、教课理念新课程标准理念要讨教师从片面侧重知识的教授转变到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教师不单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指引学生研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觉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育学生的数学修养和创新思想能力,重视学生的可连续发展,培育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应当更新教育观点,真实做到变注入式教课为启迪式,变学生被悦耳课为主动参加,变纯真知识教授为知能并重。

在教课中让学生自己察看,让学生自己思虑,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着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讲堂教课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拟—练习转变为研究—研究—创新,逐渐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剖析第1 页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在反省自己教课行为的同时,察看并反省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碰到了什么,形成了如何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类反省有益于学生察看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课方法、教课手段1.要做到要点突出,难点破之有效教师在上课开始时,能够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洁地写出来,以便惹起学生的重视。

解说要点内容,教师应当采纳一种最平时易懂的,最合适自己学生的教课方法来解说,也能够从多个方面来解说,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自然合适地插入与此类知识相关的笑话那是最好可是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思考与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思考与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思考与认识2009年,河北省高中实行新课程改革。

这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是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教科书的更换,更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是教学思想的更新。

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能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要求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新课程改革的巨大变化,昭示着我们的高中教学走进了新的时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学习新课程理论,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头脑。

在业务上,学习新知识,接受专业知识培训。

在学生发展的同时,努力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新课程的改革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面临着诸多挑战。

比如,教师并不是因为课程改革了,教学思想就会随之而改变。

有些教师的课程意识还没有形成,在他们的心目中尚没有学生意识,教学过程中更缺少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

即使是课程改革进行了五个年头,很多教师脑子里依然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离不开课本,离不开教学参考书。

那种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做法依然统治者教师的思想,课堂上眼睛盯着知识点,目中没有学生。

试卷讲评,强调的是标准答案,而不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是应对统一考试,而不是学生的终身发展。

新课程理念一再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有问题意识,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发现问题。

要将把教材里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去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

就新教材与现行教材相比,我们会发现新教材注重知识和呈现方式多样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仅是一种方式,可以多样化。

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隆师中学高考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感悟》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隆师中学高考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感悟》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感悟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

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

我一直很困惑……我们老旧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

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

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第三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第二道题的记录。

……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曾有一次,一位特级教师上公开课,听完后我有两个感触很深:一是他把课本里的“例题”都用“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老师讲解之前先思考;二是他的学生居然想出了这么多我在以往的教学中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方法(须知我们在此之前已经不知道讲过多少遍这道题了)!我就是从他身上得到了启发。

大家知道,老师只有一个脑袋,而一个班上却有几十个学生,老师的思维怎能涵盖所有学生的思维呢?何况,老师的思维就真的比学生思维好吗?就真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吗?如果老师总觉得自己比学生行,总是让学生做自己的跟屁虫,那我们的人类又怎能向前发展呢?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有感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_0

有感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_0

---------------------------------------------------------------最新资料推荐------------------------------------------------------ 有感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有感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从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在教学的第一线,参与了本次教改,多年的教学实践,感受颇深,学到了新理论,进行了新探索,带来了新困惑。

1 新教材更新了观念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学面向全体,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1 / 5性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来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 新教材更贴近生活,更注重实用性新教材删去了一些陈旧的,落后于时代的内容,并考虑到数学的现实需要,增加了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房间里,教室里,大街上都会认识许多新的图形,使孩子们在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发现这些图形的奇妙性质,用他们去设计精美的图案,比如学习了神秘的七巧板以节后,学生兴趣很高,自己动手拼出了许多奇性怪状,漂亮的图案,并展示在教室的一角。

还有正方形的截面一节,我让学生用白萝卜,红薯等实现切好一些正方体,然后三人一组,自己动手去截,并把截面用彩泥印在纸上,最后各组结果汇总得出正方形的所有截面,是学生感到数学课就像手工制作课,一节课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就完成了,效果很好,使一些原来惧怕数学的同学也体会到了数学课的乐趣,自然有乐学就变成了爱学。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永年四中马艳丽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发展要求,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我通过多次新课程培训和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生活出发
坚持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并具有挑战性,让学生充分经历、感知、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演示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阳,观察太阳与地平线的位置关系,从而导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在“做”中学
坚持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有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用硬纸片事先剪好两个圆,将两个圆平放在桌面上,从两个圆同心的位置开始,一个圆不动,平移另一个圆。

在这个过程中,认真观察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并画出圆与圆之间的不同的位置关系,从中认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真正经历一个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来自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三、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坚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学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让学生亲手去测量各种位置关系下点与圆心之间的距离,并探索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利用数量关系来判断位置关系,进而提炼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最后,在课堂中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感悟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感悟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感悟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感悟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也进行着一场大革命。

在这种被背景下,要求“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便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一个主旋律,一个新亮点。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便应用而生,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向,走在教学理论的前列。

尽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代表的新理念可能还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被老师所接受。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都意识到,教学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体现新思路。

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界推广新课标、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场大考验。

传统那种枯燥无味,既严要死的教学方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唯有不断探索、不断寻求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数学课堂的活力。

下面,我就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谈谈几点我的看法:一,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情景来组织教学创意设计,是每一位教师数学探索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而情景设计又是创意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充要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新颖、巧妙的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一方法历来都被教育者所重视。

①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

著名专家皮亚杰说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兴趣。

”有了兴趣,我们做每件事才能更加投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

如果我们教学是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那么我们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抽象而枯燥的,这也是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感悟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

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

我一直很困惑……
我们老旧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

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

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第三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第二道题的记录。

……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曾有一次,一位特级教师上公开课,听完后我有两个感触很深:一是他把课本里的“例题”都用“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老师讲解之前先思考;二是他的学生居然想出了这么多我在以往的教学中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方法(须知我们在此之前已经不知道讲过多少遍这道题了)!我就是从他身上得到了启发。

大家知道,老师只有一个脑袋,而一个班上却有几十个学生,老师的思维怎能涵盖所有学生的思维呢?何况,老师的思维就真的比学生思维好吗?就真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吗?如果老师总觉得自己比学生行,总是让学生做自己的跟屁虫,那我们的人类又怎能向前发展呢?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

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与此类比,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可以“不教而学”呢?如果是这样,哪上课讲什么呢?
先打一个比方: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一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他会非常详细地讲解每一步;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两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两道题时所用到的共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而他在讲课时就会重点讲授这些共同的方法,这位老师如果站在系统的高度去讲解这两道题,他所需要的讲课时间也许并不比第一位老师多;……依此类推,一个教师会解决的问题越多,他就越能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要讲的东西就会越少。

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主要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主干知识。

更为形象地说,传统备课我是在做“加法”,现在的备课我是在做“减法”。

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有一位数学教育专家曾经总结过这样一个经验:静看3分钟。

意思是指一道题拿出来以后,应先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看看、想想、做做,再由老师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领悟。

这个经验好不好?我认为这个经验有进步的一面,它比起那种套题型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比起那种一道题拿出来以后,急急忙忙地进行挤牙膏式的“启发”教学更能让学生去探究问题。

但是,我认为“静看3分钟”的教学观念还不够到位,应该是“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为什么?
这要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如何?我们的老师现在都会这样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

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打一个不一定很恰当的比方:有一种职业叫做导游,他们的任务就是带旅游者去参观。

实际上,大多数喜欢旅游的人都不喜欢导游。

原因是,如果有导游的存在,那么他指你去东,你不能去南,不能去北,更不用说去西了。

你的行程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你的旅游也就失去了自主性。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导游”就是你跟在他的后面去游。

那我们对教学中的“导”字会不会也这样去理解呢?
大家知道,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逆反的天性。


们希望尝试,他们希望创新,他们希望走出自己的路!但是,我们的教学却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我们事先预设好的轨道,学生甘心吗?情愿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魅力吗?难怪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类似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我这样做不行?这样做行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真正理解教师的“主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真正“主体”。

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如何理解这种观念?我认为: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只要练在讲之前,哪怕是以老师的讲为主要形式,它也是一种交往。

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

何况,我们现在还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答疑等多种形式,使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交往呢!
“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乐趣。

我们要用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每一个学生。

大家知道,学生学习数学最兴奋的时候就是他们通过苦思冥想终于“做出来了”!
4、“内部问题内部解决”。

我现在带了两个班,有一个班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虽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但在晚自习的时候却很少有学生来问我问题。

有一次,我问了数学课代表。

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一句:“内部问题内部解决”。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

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一种做法是比较特别,效果也不错:当学生刚进入高中的时候,他们由于习惯了那种长期的“就范”式的教学,一下子要过渡到没有“拐杖”的独立思考,因而感到很不适应。

于是他们产生了很多学习上的问题,特别是三五个学生一起来问问题时,我总是力争不直接地回答,尽量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尽量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畅所欲言。

对于A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让B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对于B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又让C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对于C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反过来让A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

偶尔的,当他们的解答有不正确或不严谨的地方时,我会装着不懂的样子提出疑问,以便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

久而久之,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了自己是能够学好数学的观念,逐渐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

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探讨的风气,在班级里形成了学习型的小“社会”。

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
使课堂内外充满了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在进行时,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
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发现规律;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 ttp://w /wxt/list.aspx?ClassID=3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