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行为与疾病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听课记录: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听课记录: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1.生命观念:通过病毒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病毒这一类无细胞结构生物的生命观念,理解其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病毒的结构、繁殖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

4.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病毒研究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并形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二、导入教师行为:1.播放一段关于新冠病毒疫情的视频,展示全球抗击疫情的场景和成果。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中的‘敌人’是什么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活动:1.认真观看视频,感受疫情带来的震撼和影响。

2.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是新冠病毒”、“它让我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过程点评:通过视频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过程(一)病毒的发现教师行为:1.展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分组讨论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学生活动:1.观看实验图片和视频,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如“伊万诺夫斯基通过过滤实验发现了病毒”。

过程点评:通过展示实验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分组讨论和分享活动则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教师行为:1.展示病毒、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2.播放病毒繁殖过程的动画视频,并讲解病毒的繁殖方式。

学生活动:1.观察示意图并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

2.观看动画视频并思考病毒的繁殖过程,记录关键信息。

ICD-10第5章:精神和行为障碍

ICD-10第5章:精神和行为障碍
疾患。
器质性精神障碍:因身体的病理改变引起的
精障碍。如肿瘤、感染或外伤所致。
依赖: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俗称成瘾。 滥用:胡乱地、过度地使用
2018/6/12
二、编码规则
规则一:
精神和行为障碍在许多情况下不能通过实验 室的理化检查手段来诊断,因此本章中的类目标 题和亚目标题下通常都附有定义,它是供医师作
例如:
吗啡型药物瘾 F11.2 抗抑郁剂药物非瘾性滥用 F55
2、心因性功能性疾病或器质性损害编码规则
心因性疾病是指患者明显的生活事件或困难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中
起重要作用。 F45.3-F45.8的心因性疾病都是功能性F54中的心因性疾病 则产生了器质性的损害,在编码 时用本章的编码强调精 神障碍,其他临床表现可作为附加编码。 例如:心因性呃逆编码是F45.3; 心因性哮喘可编码F54和J45.-;
本章提供的星号类目如下:
F00* F02*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
2018/6/12
知识回顾
精神:外在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 认识、思维、情 感、意志等。 精神病: 精神障碍已发展到自知力、洞察力
的丧失,不能
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已与
现实不能保持适当的接触。
器质性疾病:人体组织结构上有病理变化的
第五章 精神和行为障碍
(F00-F99)
一、编码范围
本章包括下列各节:
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30-F39 心境[情感]障碍 F40-F48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 F50-F59 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 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 F70-F79 精神发育迟缓 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 F99未特指的精神障碍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第五章、第六章-2013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第五章、第六章-2013

G0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炎、脊髓炎 和脑脊髓炎 (结核性脑炎) A17.8+ G05.0*
G0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颅内、 椎管内脓肿和肉芽肿
A17.8+ G07* (脑结核瘤)
G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主要影 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
C00-C97+ G13* (癌性神经肌病) G5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神经疾患 B02.2+ G53.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编码分析与练习(4)
精神性胃肠道反应 查 疾患 —胃(功能性)K31.9 —胃肠(功能性)NEC K92.9 — —心因性 F45.3 核对第一卷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 查 神经症 —胃 F45.3 —胃肠 F45.3 —心脏(反射) F45.3 核对第一卷
编码分析与练习(5)
编码分析与练习(7)
心因性拒食 查 拒绝(P562) —食物,心因性 F50.8 核对卷一 判断题(2008年考题) 鸦片、吗啡吸食者分类中毒的第十九章。
编码分析与练习(8)
1、脑性精神病 2、用缓泻剂习惯 3、酒精依赖 4、多动行为疾患 5、文化休克 6、酒精戒除综合征 7、心因性皮炎 F54 8、胃神经症 9、心因性呕吐 F09 F55 F10.2 F90.9 F43.2 F10.3 L23-L25 F45.3 F50.5
F55 与 F10-F19的区别
F55 非依赖性物质滥用 主导词:滥用
F10-F19
精神活性物质 成瘾性 主导词:依赖 戒断
F20与F23.2、F21与F60.1的区别
F20(精神分裂症) 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
F23.2(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 精神病性症状持续时间尚不足一个月时。

护理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健康与疾病

护理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健康与疾病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 材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 身疾病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心理应激的应 对、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的致病 因素。
2.熟悉:应激的结果、临床上常见心身疾 病的护理。
3.了解:应激反应。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一种察觉到的威胁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1.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2.某些心理社会因素的存在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心身疾病概述
所谓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 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 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 躯体功能性障碍。目前对心身疾病的认 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一)社会因素 (二)心理因素
1.情绪 2.人格特征与行为类型 3.生理因素
三、临床上常见心身疾病
1.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适度的应激是维持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 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应激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
2.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三、心理应激的应对
应对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 境、保持心理的一种手段,是个体减轻 或消除应激状态及伴随的情绪痛苦的认 知性和行为性措施。
第二节 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病:
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
1.情绪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3.人格特征 4.不良行为因素
三、临床上常见心身疾病
(二)冠心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
1.心理社会因素 2.人格特征 3.不良行为习惯
三、临床上常见心身疾病
(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四)支气管哮喘 (五)癌症

第五章精神疾病精品PPT课件

第五章精神疾病精品PPT课件
症状:分三类:一是单纯型恐怖:如恐高症、黑暗恐 怖、 动物恐怖等。二是广场恐怖:恐怖出现在公开场合和人群聚 集的地方,如操场、车站、市场等。三是社交恐怖:在社交 场合局促不安,如对视恐怖、学校恐怖等。
11
五、焦虑症
病因:与遗传素质有关,与早期冲突经验也有关。 症状:经常表现出毫无理由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常有莫 名其妙的“大祸临头”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广泛性 焦虑:经常性地对客观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或危险感到不 安与害怕,明知是“杞人忧天”,但不能控制。二是急性 焦虑,又称“惊恐发作”:在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突 然感到大祸临头,立即出现躲藏、发抖、大声呼救等惊恐 万状行为。
癔症中女性患者远远多于男性患者,青少年中有群体 爆发现象。
17
案例:学生群体癔症发作
我国有多起学生群体癔症爆发的报道。多与迷信或对 疾病的恐惧有关。如某校对学生进行乙脑疫苗接种,接种 前老师提醒学生说“这种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 反应,接种后30分钟内不要离开教室”。不想这种关怀成 为一种不良暗示,结果在此批接种的152名学生中诱发108 名学生群体癔症发作,纷纷出现了头痛头晕、甚至胸闷、 恶心、哭闹、肢体麻木等症状。
9
强迫行为主要有:
强迫性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洗澡,明知没必要,但不 能自制。
强迫性计数:见到可计数的东西(电杆、楼窗等)便不 由自主地反复数数,否则会感到烦躁。常为此误事。
强迫性仪式动作:如进门必先迈左腿,否则不安。上 床前 要围绕床转几圈,否则难以入睡等等。
10
四、恐怖症
病因:患者的遗传素质及幼年受到父母过于保护早期的 不良体验等因素导致其胆小、害羞、被动、依赖、焦虑等人 格特质成为发病基础。
症状:经常不由自主出现某种固定的莫名其妙的念头或重 复毫无意义的行为,患者明知没必要但又不能控制,为此苦 恼不已。分两大类: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ICD-10精神科疾病诊断指导手册

ICD-10精神科疾病诊断指导手册

ICD-10精神科疾病诊断指导手册ICD-1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包括各种精神和行为障碍,但不包括心理发育障碍和症状、体征和临床试验异常所见,无法归类在其他章节(R00-R99)的障碍。

本章分为十个节,分别是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性障碍和妄想性障碍、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征、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以及未特指的精神障碍。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F09)是由大脑疾病、脑损伤或导致大脑功能紊乱的其他伤害引起的一组精神障碍。

这些障碍具有可证实的病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功能紊乱。

痴呆(F00-F03)是其中一种综合征,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加重的性质。

该综合征表现为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的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研究能力、语言和判断能力的障碍,但意识并不模糊。

痴呆常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偶尔以情绪失控、社会行为或动机力的衰退为前驱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具有神经病理和神经化学特征的病因不明的原发性退化性大脑疾病,通常在不知不觉中起病并在几年的周期内缓慢而稳固地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F00)分为早发和晚发两种类型,另有非典型或混合型和未特指的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F00.2)是由于血管性疾病包括高血压脑血管病引起的脑梗死的结果,通常在晚年起病。

总之,ICD-10第五章详细描述了各种精神和行为障碍,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等。

这些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患者的病情。

言方面的障碍相对较少,但可能出现猜疑、敌对和冷漠等。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病程通常是慢性的,但也可能出现急性发作。

该障碍需要与其他精神疾病,如躁郁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等进行鉴别。

ICD-10精神科疾病诊断指导手册

ICD-10精神科疾病诊断指导手册
一种近期和远期的记忆收到显著的损害二能保持瞬时记忆的综合征,伴有学习新内容的能力下降及时间定向障碍。虚构可以是本病显著的特征,但知觉和其他认知功能,包括智能往往保持完整。预后取决于根本病变的病程。
不包括:遗忘症:NOS
F04
谵妄,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一种非特异性病因的器质性大脑综合征,其特征为同时存在意识、注意、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行为、情绪和醒—睡周期的功能紊乱。持续时间不定而严重程度的范围可以从轻微到极重度。
F07
器质性人格障碍
一种以患者病前表现的习惯行为模式,包括情感、需要和冲动的表达,发生显著改变为特征的障碍。认知和思维功能的损害以及性行为的改变可能也是临床的一部分。
F07.0
脑炎后综合征
病毒或细菌脑炎恢复后残留的非特异性的和易变的行为改变。这种障碍和器质性人格障碍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可逆的。
F07.1
脑震荡后综合征
一种在头部外伤后发生的综合征。
包括:脑挫伤后综合征(脑病)
脑外伤后综合征,非精神病性
F07.2
脑部疾病、损害和功能障碍引起的其他器质性人格和行为障碍
F07.8
脑部疾病、损害和功能障碍引起的未特指的器质性人格和行为障碍
F07.9
未特指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
精神病:器质性NOS
症状性NOS
F09
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0
使用阿片样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1
使用大麻类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
F12
使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3
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4
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心身疾病练习题及答案

心身疾病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心身疾病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群体中心身疾病患病率最高的是(C)A.65岁以上的老人B.15岁以下的青少年C.老年前期D.中年期2.以下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D)A.冠心病B.白癜风C.慢性疲劳D.抑郁症二、填空题1.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2.A型行为者更容易患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

3.心理动力理论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特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

三、名词解释1.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又称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s)或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是指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疾病。

四、简答题1.请列举八种典型的心身疾病。

(1)溃疡病(2)甲状腺机能亢进(3)局限性肠炎(4)原发性高血压(5)支气管哮喘(6)癌症(7)冠心病(8)糖尿病第六章异常心理与异常行为一、选择题1.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C)A.医学标准B.社会适应标准C.道德标准D.时间标准2.“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属于以下哪种异常心理类型的症状(B)A.焦虑性障碍B.抑郁性障碍C.强迫性人格障碍D.药物依赖3.以下哪种人格障碍的人行为与整个社会规范相背离,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A)A.反社会型人格障碍B.分裂型人格障碍C.冲动性人格障碍D.依赖性人格障碍4.以下哪个理论认为抑郁是由习得性无助引起的(D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应激理论D.学习理论二、填空题1.弗洛伊德(Freud)把焦虑分为三类:现实性焦虑、本我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2.认知心理学派认为,焦虑是由知觉、态度与信念的冲突引起的。

3.强迫型人格障碍以刻板固执、墨守成规、缺乏应变能力为特点。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第二章肿瘤(C00-D48)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 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第十八章症状、体症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第二十二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肠道传染病(A00-A09)A00霍乱A01伤寒和副伤寒A02其他沙门菌感染A03细菌性痢疾A04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A05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06阿米巴病A07其他原虫性肠道疾病A08病毒性和其他特指的肠道感染A09其他传染性和未特指病因的胃肠炎和结肠炎结核病( A15-A19)A15呼吸道结核,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A16呼吸道结核,未经细菌学或组织学证实A17神经系统的结核A18其他器官的结核A19粟粒性结核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A20-A28)A20鼠疫A21土拉菌病[兔热病]A22炭疽A23布氏菌病A24鼻疽和类鼻疽A25鼠咬热A26类丹毒A27钩端螺旋体病A28其他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9)A30麻风〔汉森病」〕A31其他分枝杆菌感染A32利斯特菌病A33新生儿破伤风A34产科破伤风A35其他破伤风A36白喉A37百日咳A38猩红热A39脑膜炎球菌感染A40链球菌性败血症A41其他败血症A42放线菌病A43诺卡[放线]菌病A44巴尔通体病A46丹毒A48其他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49未特指部位的细菌性感染主要为性传播模式的感染(A50-A64)A50先天性梅毒A51早期梅毒A52晚期梅毒A53其他和未特指的梅毒A54淋球菌感染A55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A56其他性传播的衣原体疾病A57软下疳A58腹股沟肉芽肿A59滴虫病A60肛门生殖器的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A63其他主要为性传播的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64未特指的性传播疾病其他螺旋体病(A65-A69)A65非性病性梅毒A66雅司病A67品他病A68回归热A69其他螺旋体感染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A70-A74)A70鹦鹉热衣原体感染A71沙眼A74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立克次体病(A75-A79)A75斑疹伤寒A77斑疹热〔蜱媒介的立克次体病〕A78 Q热A79其他立克次体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感染( A80-A89)A80急性脊髓灰质炎A81中枢神经系统的非典型病毒感染A82狂犬病A83蚊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4蜱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5其他病毒性脑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6未特指的病毒性脑炎A87病毒性脑膜炎A88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9中枢神经系统未特指的病毒性感染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和病毒性出血热(A90-A99)A90 登革热[古典登革热]A91 登革出血热A92 其他蚊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3 其他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4 未特指的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5 黄热病A96 沙粒病毒性出血热A98 其他病毒性出血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9 未特指的病毒性出血热特征为皮肤和粘膜损害的病毒性感染(B00-B09) B00 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B01 水痘B02 带状疱疹B03 天花B04 猴痘B05 麻疹B06 风疹B07 病毒性疣B08 其他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09 未特指的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肝炎 (B15-B19)B15 急性甲型肝炎B16 急性乙型肝炎B17 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B18 慢性病毒性肝炎B19 未特指的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 (B20-B24)B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Ⅳ]病造成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B2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恶性肿瘤B2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特指的疾病B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情况B24 未特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其他病毒性疾病(B25-B34)B25 巨细胞病毒病B26 流行性腮腺炎B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30 病毒性结膜炎B33 其他病毒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34 未特指部位的病毒性感染真菌病(B35-B49)B35 皮肤癣菌病B36 其他浅部真菌病B37 念珠菌病B38 球孢子菌病B39 组织胞浆菌病B40 芽生菌病B41 副球孢子菌病B42 孢子丝菌病B43 着色真菌病与棕色真菌病性脓肿B44 曲霉病B45 隐球菌病B46 接合菌病B47 足菌肿B48 其他真菌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49 未特指的真菌病原虫性疾病(B50-B64)B50 恶性疟原虫疟疾B51 间日疟原虫疟疾B52 三日疟原虫疟疾B53 其他经寄生虫学证实的疟疾B54 未特指的疟疾B55 利什曼病B56 非洲锥虫病B57 查加斯病B58 弓形虫病[弓形体病]B59 肺孢子虫病B60 其他原虫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64 未特指的原虫性疾病蠕虫病(B65-B83)B65 血吸虫病[裂体吸虫病]B66 其他吸虫感染B67 棘球蚴病B68 绦虫病B69 囊虫病[囊尾蚴病]B70 裂头绦虫病和裂头蚴病B7l 其他绦虫感染B72 龙线虫病B73 盘尾丝虫病B74 丝虫病B75 旋毛虫病B76 钩虫病B77 蛔虫病B78 类圆线虫病B79 鞭虫病B80 蛲虫病B8l 其他肠道蠕虫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82 未特指的肠道寄生虫病B83 其他蠕虫病虱病、螨病和其他病虫侵染(B85-B89)B85 虱病和阴虱病B86 疥疮B87 蝇蛆病‘B88 其他病虫侵染B89 未特指的寄生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B90-B94)B90 结核病后遗症B9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B92 麻风后遗症B94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B95-B97)B95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6 其他细菌性病原体作为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7 病毒性病原体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其他传染病(B99)B99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第二章肿瘤 (C00-D48)恶性肿瘤(C00-C97)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C00-C14)C00 唇恶性肿瘤C01 舌根恶性肿瘤C02 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3 牙龈恶性肿瘤C04 口底恶性肿瘤C05 腭恶性肿瘤C06 口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7 腮腺恶性肿瘤C08 大涎腺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09 扁桃体恶性肿瘤C10 口咽恶性肿瘤C11 鼻咽恶性肿瘤C12 梨状窦恶性肿瘤C13 咽下部恶性肿瘤C14 唇、口腔和咽其他和部位不明的恶性肿瘤消化器官恶性肿瘤(C15—C26)C15 食管恶性肿瘤C16 胃恶性肿瘤C17 小肠恶性肿瘤C18 结肠恶性肿瘤C19 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C20 直肠恶性肿瘤C21 肛门和肛管恶性肿瘤C22 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C23 胆囊恶性肿瘤C24 胆道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25 胰恶性肿瘤C26 消化器官其他和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C30-C39)C30 鼻腔和中耳恶性肿瘤C31 鼻旁窦恶性肿瘤C32 喉恶性肿瘤C33 气管恶性肿瘤C34 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C37 胸腺恶性肿瘤C38 心脏、纵隔和胸膜恶性肿瘤C39 呼吸系统和胸腔内器官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0-C41)C40 四肢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1 骨和关节软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皮肤黑色素瘤和其他恶性肿瘤(C43-C44)C4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44 皮肤其他恶性肿瘤间皮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C45-C49)C45 间皮瘤C46 卡波西肉瘤C47 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C48 腹膜后腔和腹膜恶性肿瘤C49 其他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C50)C50 乳房恶性肿瘤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51-C58)C51 外阴恶性肿瘤C52 阴道恶性肿瘤C53 宫颈恶性肿瘤C54 子宫体恶性肿瘤C55 部位未特指的子宫恶性肿瘤C56 卵巢恶性肿瘤C57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58 胎盘恶性肿瘤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60-C63)C60 阴茎恶性肿瘤C61 前列腺恶性肿瘤C62 睾丸恶性肿瘤C63 男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恶性肿瘤(C64-C68)C64 肾(除外肾盂)恶性肿瘤C65 肾盂恶性肿瘤C66 输尿管恶性肿瘤C67 膀胱恶性肿瘤C68 泌尿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眼、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C69-C72) C69 眼和附器恶性肿瘤C70 脑脊膜恶性肿瘤C71 脑恶性肿瘤C72 脊髓、脑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和其他内分泌腺恶性肿瘤(C73-C75)C73 甲状腺恶性肿瘤C74 肾上腺恶性肿瘤C75 其他内分泌腺和有关结构的恶性肿瘤不明确、继发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76-C80)C76 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C77 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78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79 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80 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C81-C96)C81 霍奇金[何杰金]病C82 滤泡性[结节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3 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4 周围和皮的T细胞淋巴瘤C85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和未特指类型C88 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C90 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C91 淋巴样白血病C92 髓样白血病C93 单核细胞白血病C94 特指细胞类型的其他白血病C95 未特指细胞类型的白血病C96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C97 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原位肿瘤(D00-D09)D00 口腔、食管和胃原位癌D01 消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2 中耳和呼吸系统原位癌D03 原位黑色素瘤D04 皮肤原位癌D05 乳房原位癌D06 宫颈原位癌D07 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9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良性肿瘤(D10-D36)D10 口和咽良性肿瘤D11 大涎腺良性肿瘤D12 结肠、直肠、肛门和肛管良性肿瘤D13 消化系统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良性肿瘤D14 中耳和呼吸系统良性肿瘤D15 胸腔内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16 骨和关节软骨良性肿瘤D17 良性脂肪瘤样肿瘤D18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任何部位D19 间皮组织良性肿瘤D20 腹膜后腔和腹膜软组织良性肿瘤D21 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的其他良性肿瘤D22 黑素细胞痣D23 皮肤其他良性肿瘤D24 乳房良性肿瘤D25 子宫平滑肌瘤D26 子宫其他良性肿瘤D27 卵巢良性肿瘤D28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29 男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D30 泌尿器官良性肿瘤D31 眼和附器良性肿瘤D32 脑脊膜良性肿瘤D3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D34 甲状腺良性肿瘤D35 内分泌腺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36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肿瘤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38)D37 口腔和消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8 中耳、呼吸和胸腔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9 女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0 男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1 泌尿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2 脑脊膜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4 内分泌腺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4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47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其他肿瘤D48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营养性贫血(D50-D53)D50 缺铁性贫血D51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D52 叶酸盐缺乏性贫血D53 其他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D55-D59)D55 酶代谢紊乱性贫血D56 地中海贫血D57 镰状细胞疾患D58 其他遗传性溶血性贫血D59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及其他贫血(D60-D64)D60 后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幼红细胞减少症] D61 其他再生障碍性贫血D62 急性出血后贫血D63 分类于他处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D64 其他贫血凝血缺陷,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D65-D69)D65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66 遗传性因子Ⅷ缺乏D67 遗传性因子Ⅸ缺乏D68 其他凝血缺陷D69 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其他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D70-D77)D70 粒细胞缺乏D71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紊乱D72 其他白细胞疾患D73 脾疾病D74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75 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病D76 涉及淋巴网状组织和网状组织细胞系统的某些疾病D7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患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80-D89)D80 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D81 联合免疫缺陷D82 与其他严重缺陷有关的免疫缺陷D83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D84 其他免疫缺陷D86 结节病D89 涉及免疫机制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甲状腺疾患(E00-E07)E00 先天性碘缺乏综合征E01 碘缺乏相关性甲状腺疾患和有关情况E02 临床症状不明显[亚临床]的碘缺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3 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4 其他非毒性甲状腺肿E05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06 甲状腺炎E07 甲状腺的其他疾患糖尿病(E10-E14)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2 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E13 其他特指的糖尿病E14 未特指的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E15-E16)E15 非糖尿病低血糖性昏迷E16 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其他内分泌腺疾患(E20-E35)E20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E2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旁腺的其他疾患E22 垂体功能亢进E23 垂体功能减退和其他疾患E24 库欣[柯兴]综合征E25 肾上腺性征疾患E26 醛固酮过多症E27 其他肾上腺疾患E28 卵巢功能障碍E29 睾丸功能障碍E30 青春期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31 多腺体功能障碍E32 胸腺病E34 其他内分泌疾患E3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内分泌腺疾患营养不良(E40-E46) E40 夸希奥科病[恶性营养不良病]E41 营养性消瘦E42 消瘦性夸希奥科病E43 未特指的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4 中度和轻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5 继后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育迟缓E46 未特指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其他营养缺乏(ES0-E64)E50 维生素A缺乏病E51 硫胺素缺乏E52 烟酸缺乏[糙皮病)E53 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病E54 抗坏血酸缺乏E55 维生素D缺乏病E56 其他维生素缺乏病E58 饮食性钙缺乏E59 饮食性硒缺乏E60 饮食性锌缺乏E61 其他营养元素缺乏E63 其他营养缺乏E64 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肥胖症和其他营养过度(E65-E68)E65 局部多脂症E66 肥胖症E67 其他营养过度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代谢紊乱(E70-E90)E70 芳香氨基酸代谢紊乱E71 支链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紊乱E72 其他氨基酸代谢紊乱E73 乳糖不耐受E74 其他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E75 (神经)鞘脂类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贮积疾患E76 糖胺聚糖代谢紊乱E77 糖蛋白代谢紊乱E78 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血症E79 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E80 卟啉和胆红素代谢紊乱E83 矿物质代谢紊乱E84 囊性纤维化病E85 淀粉样变E86 血容量缺失E87 液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其他紊乱E88 其他代谢紊乱E89 操作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90 分类于他处疾病引起的营养和代谢疾患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F09)F00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G30)F01 血管性痴呆F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F03 未特指的痴呆F04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5 谵妄,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6 脑损害和功能障碍及躯体疾病引起的其他精神障碍F07 脑部疾病、损害和功能障碍引起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09 未特指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0-F19)F10 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1 使用阿片样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2 使用大麻类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3 使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4 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5 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6 使用致幻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7 使用烟草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8 使用挥发性溶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9 使用多种药物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20-F29)F20 精神分裂症F21 分裂型障碍F22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3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F24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F25 分裂情感性障碍F28 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F29 未特指的非器质性精神病心境[情感]障碍(F30-F39)F30 躁狂发作F31 双相情感障碍F32 抑郁发作F33 复发性抑郁障碍F34 持久的心境[情感]障碍F38 其他心境[情感]障碍F39 未特指的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 (F40-F48)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F41 其他焦虑障碍F42 强迫性障碍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F45 躯体形式障碍.F48 其他神经症性障碍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征 (F50-F59)F50 进食障碍F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2 性功能障碍,非由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F53 与产褥期有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F54 与归类在他处的障碍或疾病有关的心理和行为因素F55 非致依赖性物质滥用F59 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未特指的行为综合征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F60-F69)F60 特异性人格障碍F61 混合型和其他人格障碍F62 持久性人格改变,非由脑损害和疾病所致F63 习惯和冲动障碍F64 性身份障碍F65 性偏好障碍F66 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F68 成人人格和行为的其他障碍F69 未特指的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F70-F79)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缓F71 中度精神发育迟缓F72 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3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8 其他精神发育迟缓F79 未特指的精神发育迟缓心理发育障碍(F80-F89)F80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F81 特定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F82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F83 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F84 弥漫性[综合性]发育障碍F88 其他心理发育障碍F89 未特指的心理发育障碍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F90-F98)F90 多动性障碍F91 品行障碍F92 品行和情绪混合性障碍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F94 特发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F95 抽动障碍F98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其他行为和情绪障碍未特指的精神障碍(F99)F99 精神障碍,其他方面未特指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G00 细菌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G01 分类于他处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G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脑膜炎G03 其他和未特指原因引起的脑膜炎G04 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6 颅内和椎管内脓肿及肉芽肿G0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颅内、椎管内脓肿和肉芽肿G08 颅内和椎管内的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G10-G13)G10 亨廷顿病G11 遗传性共济失调G12 脊髓性肌萎缩和有关的综合征G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0-G26)G20 帕金森病G21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G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G23 其他的基底核变性疾病G24 张力失常G25 其他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G30 阿尔茨海默病G31 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C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其他变性性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G35 多发性硬化G36 其他急性播散性脱髓鞘G37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脱髓鞘疾病发作性和阵发性疾患(G40-G47)G40 癫癎[癫痫]G41 癫痫持续状态G43 偏头痛G44 其他头痛综合征G45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G4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I60-I67)G47 睡眠障碍神经、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0-G59)G50 三叉神经疾患G51 面神经疾患G52 其他脑神经疾患G5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神经疾患G54 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根和神经丛压迫G56 上肢单神经病G57 下肢单神经病G58 其他单神经病G5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单神经病多神经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60-G64)G60 遗传性和特发性神经病G61 炎性多神经病G62 其他多神经病G6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多神经病G64 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疾病(G70-G73)G70 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肌神经疾患G71 肌肉的原发性疾患G72 其他肌病G7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的疾患大脑性瘫痪和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G80-G83)G80 大脑性瘫痪[脑瘫]G81 偏瘫G82 截瘫和四肢瘫G83 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0-G99)G90 自主神经系统的疾患G91 脑积水G92 中毒性脑病G93 脑的其他疾患G94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的其他疾患G95 脊髓的其他疾病G96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7 神经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8 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H00 睑腺炎和睑板腺囊肿H01 眼睑的其他炎症H02 眼险的其他疾患H0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睑疾患H04 泪器系疾患H05 眼眶疾患H0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泪器系和眼眶疾患结膜疾患(H10-H13)H10 结膜炎H11 结膜的其他疾患H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结膜疾患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 H15 巩膜疾患H16 角膜炎H17 角膜瘢痕和混浊H18 角膜的其他疾患H1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巩膜和角膜疾患H20 虹膜睫状体炎H21 虹膜和睫状体的其他疾患H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虹膜和睫状体疾患晶状体疾患(H25-H28)H25 老年性白内障H26 其他白内障H27 晶状体的其他疾患H2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和晶状体的其他疾患脉络膜和视网膜疾患(H30-H36)H30 脉络膜视网膜炎H31 脉络膜的其他疾患H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脉络膜视网膜疾患H33 视网膜脱离和断裂H34 视网膜血管阻塞H35 其他视网膜疾患H3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疾患青光眼(H40-H42)H40 青光眼H4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青光眼玻璃体和眼球疾患(H43-H45)H43 玻璃体疾患H44 眼球疾患H4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玻璃体和眼球疾患视神经和视路疾患(H46-H48)H46 视神经炎H47 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的其他疾患H4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疾患眼球外肌、双眼运动、调节和屈光疾患(H49-H52)H49 麻痹性斜视H50 其他斜视H51 双眼运动的其他疾患H52 屈光和调节疾患视觉障碍和盲(H53-H54)H53 视觉障碍H54 视力缺损,包括盲(双眼或单眼)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5-H59)H55 眼震和其他不规则眼运动H57 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9 眼和附器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

第5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第6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

第5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第6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

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11节-78类目1、本章包括:精神和行为障碍和心理发育障碍例如: 创伤性脑病F07.2例如: 婴儿性孤独症F84.02、本章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例如:神游症R68.83、本章的特点精神和行为障碍在许多情况下不能通过试验室的理化检查手段来诊断。

因此本章中的类目标题和亚目标题下通常都附有定义,定义主要提供医生下诊断时参考的。

编码应在诊断的基础上加以指定,即使在医师的诊断与类目或亚目标题下的定义之间出现冲突,也要以诊断为主。

类目标题和亚目标题下定义, 编码员编码时不要使用它们。

4、本章的规定:(1)F00-F09分类方法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由躯体疾病造成精神问题“需要时,使用附加编码标明根本疾病”。

例:动脉硬化性痴呆F01.9 I67.2(2)本节的一些疾病编码采用了星剑号,此时不需要附加编码。

病因是明确的例如1:混合型阿尔茨海默病G30.8+ F00.2*例如2:阿尔茨海默病G30.9+ F00.9*例如3:帕金森病性痴呆G20+ F02.3*当诊断中只有阿尔茨海默病,没写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时,应假定痴呆是存在的,痴呆是此病必然的临床表现。

G30.-剑号类目和F00星号类目一一对应,说明这两个编码总是成对应用,形影不离的。

5、编码规则:(1)当临床强调精神疾患时,本章为主要编码。

例如: 抑郁状态F32.9多发腔隙性脑梗塞I63.9(2)当需要指明本章疾病的病因或由于本章疾病引起的其它临床表现时,则需使用附加编码补充说明病因和被引起的其它疾病。

例如:高血压所致的精神障碍F06.9 I10 (3) 编码应在诊断的基础上加以指定,即使在医师的诊断与类目或亚目标题下的定义出现冲突,也要以医师诊断为主。

6、编码方法A:不涉及组织损害的心因性疾病,只采用F45.3-F45.8。

B:涉及组织损害的心因性疾病,F54为主要编码,强调为精神性的,其它临床表现作为附加编码。

ICD-10精神科疾病诊断指导手册

ICD-10精神科疾病诊断指导手册
F20.4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具有明确的由早期进展到晚期阶段的精神分裂性疾病发展的慢性阶段,以长期、但并非是不可逆的“阴性”症状为特征。如精神运动迟滞、活动过少、情感迟钝、被动或缺乏始动性、语汇的数量和内容的贫乏、面部表情、目光接触、音调顿挫以及姿势等非言语性交流贫乏、生活自理及社交能力不佳。
慢性未分化型的精神分裂症
F09
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0
使用阿片样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1
使用大麻类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
F12
使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3
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4
使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5
使用致幻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6
使用烟草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ICD-1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
包括
心理发育障碍
不包括
症状、体征和临床试验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R00-R99)
本章包括下列各节:
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性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30-F39
潜隐性精神分裂性反应
精神分裂症:
边缘状态
潜伏性
潜隐性
前驱型
假性神经症
假性病态人格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不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
分裂样人格障碍
F21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包括不可归类在器质性、精神分裂性或情感性障碍中的以长期存在持续性妄想为唯一或最突出临床特征的各种障碍。持续时间少于几个月的妄想性障碍应至少暂时分类于F23.-

国际疾病分类ICD-10查询目录

国际疾病分类ICD-10查询目录

ICD-10编码查询第一章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二章 肿瘤第三章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第四章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第五章 精神和行为障碍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第七章 眼和附器疾病第八章 耳和乳突疾病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十二章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第十三章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第十四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第十五章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第十六章 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第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第十八章 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十九章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第二十章 疾病及死因的外因第二十一章 疾病及死因的外因第二十二章 影响健康状态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A00-A99.999 B00-B99.999 C00-C97.999 D00-D48.999 D50-D89.999E00-E90.999F00-F99.999G00-G99.99.999H00-H59.999H60-H95.999I00-I99.999J00-J99.999K00-K93.999L00-L99.999M00-M99.999N00-N99.999O00-O99.999P00-P96.999Q00-Q99.999R00-R99.999S00-S99.999、T00-T98.999 V00-V99.999、W00-W99.999 X00-X99.999、Y00-Y98.999 Z00-Z99.999返回顶部。

第五章 行为决策理论

第五章 行为决策理论
不难看出,人们对第二套方案(第二种叙述方式)的反应 是风险爱好,明显不同于对第一套方案(第一种方式)的 反应风险厌恶。
案例二: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 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 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 干线飞机。2019年项目全面展开,201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 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 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 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 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5.1.2 确定性效应的多种形式
我们再看一个与之相似的例子,下面这个例子较上面那 个例子更加简单,也许也更具代表性。 实验2 博彩1: 博彩A:80%的机会得到4000,20%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 博彩B:100%的机会得到3000;
博彩2: 博彩C:20%的机会得到4000,80%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 博彩D:25%的机会得到3000。
教学难点
确定性效应在实际中的表现形式,期望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与 应用。
课程引入
理性决策的规范模型在应用中出现一些和实 际行为相悖的现象,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 决策科学研究,一方面沿着理性决策的轨道 发展,这包括对现有的期望效用值理论的改 进,也包括探索新的理性决策模型;另一方 面则朝着行为决策理论的轨道发展,即研究 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的机理。
博彩1
博彩A
20%
博彩B
80%*
博彩2
博彩C
65%*
博彩D
35%
注:1参加实验总人数为95人;2加*数据在 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第二章肿瘤(C00-D48)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第十八章症状、体症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第二十二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肠道传染病(A00-A09)A00霍乱A01伤寒和副伤寒A02其他沙门菌感染A03细菌性痢疾A04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A05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06阿米巴病A07其他原虫性肠道疾病A08病毒性和其他特指的肠道感染A09其他传染性和未特指病因的胃肠炎和结肠炎结核病(A15-A19)A15呼吸道结核,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A16呼吸道结核,未经细菌学或组织学证实A17神经系统的结核A18其他器官的结核A19粟粒性结核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A20-A28)A20鼠疫A21土拉菌病[兔热病]A22炭疽A23布氏菌病A24鼻疽和类鼻疽A25鼠咬热A26类丹毒A27钩端螺旋体病A28其他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9)A30麻风〔汉森病」〕A31其他分枝杆菌感染A32利斯特菌病A33新生儿破伤风A34产科破伤风A35其他破伤风A36白喉A37百日咳A38猩红热A39脑膜炎球菌感染A40链球菌性败血症A41其他败血症A42放线菌病A43诺卡[放线]菌病A44巴尔通体病A46丹毒A48其他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49未特指部位的细菌性感染主要为性传播模式的感染(A50-A64)A50先天性梅毒A51早期梅毒A52晚期梅毒A53其他和未特指的梅毒A54淋球菌感染A55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A56其他性传播的衣原体疾病A57软下疳A58腹股沟肉芽肿A59滴虫病A60肛门生殖器的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A63其他主要为性传播的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64未特指的性传播疾病其他螺旋体病(A65-A69)A65非性病性梅毒A66雅司病A67品他病A68回归热A69其他螺旋体感染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A70-A74)A70鹦鹉热衣原体感染A71沙眼A74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立克次体病(A75-A79)A75斑疹伤寒A77斑疹热〔蜱媒介的立克次体病〕A78 Q热A79其他立克次体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感染(A80-A89)A80急性脊髓灰质炎A81中枢神经系统的非典型病毒感染A82狂犬病A83蚊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4蜱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5其他病毒性脑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6未特指的病毒性脑炎A87病毒性脑膜炎A88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9中枢神经系统未特指的病毒性感染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和病毒性出血热(A90-A99)A90 登革热[古典登革热]A91 登革出血热A92 其他蚊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3 其他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4 未特指的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5 黄热病A96 沙粒病毒性出血热A98 其他病毒性出血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9 未特指的病毒性出血热特征为皮肤和粘膜损害的病毒性感染 (B00-B09)B00 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B01 水痘B02 带状疱疹B03 天花B04 猴痘B05 麻疹B06 风疹B07 病毒性疣B08 其他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09 未特指的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肝炎(B15-B19)B15 急性甲型肝炎B16 急性乙型肝炎B17 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B18 慢性病毒性肝炎B19 未特指的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B20-B24)B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Ⅳ]病造成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B2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恶性肿瘤B2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特指的疾病B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情况B24 未特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其他病毒性疾病(B25-B34) B25 巨细胞病毒病B26 流行性腮腺炎B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30 病毒性结膜炎B33 其他病毒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34 未特指部位的病毒性感染真菌病(B35-B49)B35 皮肤癣菌病B36 其他浅部真菌病B37 念珠菌病B38 球孢子菌病B39 组织胞浆菌病B40 芽生菌病B41 副球孢子菌病B42 孢子丝菌病B43 着色真菌病与棕色真菌病性脓肿B44 曲霉病B45 隐球菌病B46 接合菌病B47 足菌肿B48 其他真菌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49 未特指的真菌病原虫性疾病(B50-B64)B50 恶性疟原虫疟疾B51 间日疟原虫疟疾B52 三日疟原虫疟疾B53 其他经寄生虫学证实的疟疾B54 未特指的疟疾B55 利什曼病B56 非洲锥虫病B57 查加斯病B58 弓形虫病[弓形体病]B59 肺孢子虫病B60 其他原虫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64 未特指的原虫性疾病蠕虫病(B65-B83)B65 血吸虫病[裂体吸虫病]B66 其他吸虫感染B67 棘球蚴病B68 绦虫病B69 囊虫病[囊尾蚴病]B70 裂头绦虫病和裂头蚴病B7l 其他绦虫感染B72 龙线虫病B73 盘尾丝虫病B74 丝虫病B75 旋毛虫病B76 钩虫病B77 蛔虫病B78 类圆线虫病B79 鞭虫病B80 蛲虫病B8l 其他肠道蠕虫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82 未特指的肠道寄生虫病B83 其他蠕虫病虱病、螨病和其他病虫侵染(B85-B89)B85 虱病和阴虱病B86 疥疮B87 蝇蛆病‘B88 其他病虫侵染B89 未特指的寄生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B90-B94)B90 结核病后遗症B9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B92 麻风后遗症B94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B95-B97)B95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6 其他细菌性病原体作为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7 病毒性病原体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其他传染病(B99)B99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第二章肿瘤(C00-D48)恶性肿瘤(C00-C97)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C00-C14)C00 唇恶性肿瘤C01 舌根恶性肿瘤C02 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3 牙龈恶性肿瘤C04 口底恶性肿瘤C05 腭恶性肿瘤C06 口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7 腮腺恶性肿瘤C08 大涎腺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09 扁桃体恶性肿瘤C10 口咽恶性肿瘤C11 鼻咽恶性肿瘤C12 梨状窦恶性肿瘤C13 咽下部恶性肿瘤C14 唇、口腔和咽其他和部位不明的恶性肿瘤消化器官恶性肿瘤(C15—C26)C15 食管恶性肿瘤C16 胃恶性肿瘤C17 小肠恶性肿瘤C18 结肠恶性肿瘤C19 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C20 直肠恶性肿瘤C21 肛门和肛管恶性肿瘤C22 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C23 胆囊恶性肿瘤C24 胆道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25 胰恶性肿瘤C26 消化器官其他和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C30-C39)C30 鼻腔和中耳恶性肿瘤C31 鼻旁窦恶性肿瘤C32 喉恶性肿瘤C33 气管恶性肿瘤C34 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C37 胸腺恶性肿瘤C38 心脏、纵隔和胸膜恶性肿瘤C39 呼吸系统和胸腔内器官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0-C41)C40 四肢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1 骨和关节软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皮肤黑色素瘤和其他恶性肿瘤(C43-C44)C4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44 皮肤其他恶性肿瘤间皮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C45-C49)C45 间皮瘤C46 卡波西肉瘤C47 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C48 腹膜后腔和腹膜恶性肿瘤C49 其他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C50)C50 乳房恶性肿瘤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51-C58)C51 外阴恶性肿瘤C52 阴道恶性肿瘤C53 宫颈恶性肿瘤C54 子宫体恶性肿瘤C55 部位未特指的子宫恶性肿瘤C56 卵巢恶性肿瘤C57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58 胎盘恶性肿瘤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60-C63)C60 阴茎恶性肿瘤C61 前列腺恶性肿瘤C62 睾丸恶性肿瘤C63 男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恶性肿瘤(C64-C68)C64 肾(除外肾盂)恶性肿瘤C65 肾盂恶性肿瘤C66 输尿管恶性肿瘤C67 膀胱恶性肿瘤C68 泌尿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眼、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C69-C72) C69 眼和附器恶性肿瘤C70 脑脊膜恶性肿瘤C71 脑恶性肿瘤C72 脊髓、脑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和其他内分泌腺恶性肿瘤(C73-C75)C73 甲状腺恶性肿瘤C74 肾上腺恶性肿瘤C75 其他内分泌腺和有关结构的恶性肿瘤不明确、继发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76-C80)C76 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C77 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78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79 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80 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C81-C96)C81 霍奇金[何杰金]病C82 滤泡性[结节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3 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4 周围和皮的T细胞淋巴瘤C85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和未特指类型C88 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C90 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C91 淋巴样白血病C92 髓样白血病C93 单核细胞白血病C94 特指细胞类型的其他白血病C95 未特指细胞类型的白血病C96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C97 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原位肿瘤(D00-D09)D00 口腔、食管和胃原位癌D01 消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2 中耳和呼吸系统原位癌D03 原位黑色素瘤D04 皮肤原位癌D05 乳房原位癌D06 宫颈原位癌D07 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9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良性肿瘤(D10-D36)D10 口和咽良性肿瘤D11 大涎腺良性肿瘤D12 结肠、直肠、肛门和肛管良性肿瘤D13 消化系统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良性肿瘤D14 中耳和呼吸系统良性肿瘤D15 胸腔内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16 骨和关节软骨良性肿瘤D17 良性脂肪瘤样肿瘤D18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任何部位D19 间皮组织良性肿瘤D20 腹膜后腔和腹膜软组织良性肿瘤D21 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的其他良性肿瘤D22 黑素细胞痣D23 皮肤其他良性肿瘤D24 乳房良性肿瘤D25 子宫平滑肌瘤D26 子宫其他良性肿瘤D27 卵巢良性肿瘤D28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29 男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D30 泌尿器官良性肿瘤D31 眼和附器良性肿瘤D32 脑脊膜良性肿瘤D3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D34 甲状腺良性肿瘤D35 内分泌腺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36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肿瘤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38)D37 口腔和消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8 中耳、呼吸和胸腔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9 女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0 男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1 泌尿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2 脑脊膜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4 内分泌腺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4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47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其他肿瘤D48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营养性贫血(D50-D53)D50 缺铁性贫血D51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D52 叶酸盐缺乏性贫血D53 其他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D55-D59)D55 酶代谢紊乱性贫血D56 地中海贫血D57 镰状细胞疾患D58 其他遗传性溶血性贫血D59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及其他贫血(D60-D64)D60 后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幼红细胞减少症]D61 其他再生障碍性贫血D62 急性出血后贫血D63 分类于他处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D64 其他贫血凝血缺陷,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D65-D69)D65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66 遗传性因子Ⅷ缺乏D67 遗传性因子Ⅸ缺乏D68 其他凝血缺陷D69 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其他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D70-D77)D70 粒细胞缺乏D71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紊乱D72 其他白细胞疾患D73 脾疾病D74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75 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病D76 涉及淋巴网状组织和网状组织细胞系统的某些疾病D7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患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80-D89)D80 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D81 联合免疫缺陷D82 与其他严重缺陷有关的免疫缺陷D83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D84 其他免疫缺陷D86 结节病D89 涉及免疫机制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甲状腺疾患(E00-E07)E00 先天性碘缺乏综合征E01 碘缺乏相关性甲状腺疾患和有关情况E02 临床症状不明显[亚临床]的碘缺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3 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4 其他非毒性甲状腺肿E05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06 甲状腺炎E07 甲状腺的其他疾患糖尿病(E10-E14)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2 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E13 其他特指的糖尿病E14 未特指的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E15-E16) E15 非糖尿病低血糖性昏迷E16 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其他内分泌腺疾患(E20-E35)E20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E2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旁腺的其他疾患E22 垂体功能亢进E23 垂体功能减退和其他疾患E24 库欣[柯兴]综合征E25 肾上腺性征疾患E26 醛固酮过多症E27 其他肾上腺疾患E28 卵巢功能障碍E29 睾丸功能障碍E30 青春期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31 多腺体功能障碍E32 胸腺病E34 其他内分泌疾患E3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内分泌腺疾患营养不良(E40-E46)E40 夸希奥科病[恶性营养不良病]E41 营养性消瘦E42 消瘦性夸希奥科病E43 未特指的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4 中度和轻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5 继后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育迟缓E46 未特指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其他营养缺乏(ES0-E64)E50 维生素A缺乏病E51 硫胺素缺乏E52 烟酸缺乏[糙皮病)E53 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病E54 抗坏血酸缺乏E55 维生素D缺乏病E56 其他维生素缺乏病E58 饮食性钙缺乏E59 饮食性硒缺乏E60 饮食性锌缺乏E61 其他营养元素缺乏E63 其他营养缺乏E64 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肥胖症和其他营养过度(E65-E68)E65 局部多脂症E66 肥胖症E67 其他营养过度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代谢紊乱(E70-E90)E70 芳香氨基酸代谢紊乱E71 支链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紊乱E72 其他氨基酸代谢紊乱E73 乳糖不耐受E74 其他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E75 (神经)鞘脂类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贮积疾患E76 糖胺聚糖代谢紊乱E77 糖蛋白代谢紊乱E78 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血症E79 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E80 卟啉和胆红素代谢紊乱E83 矿物质代谢紊乱E84 囊性纤维化病E85 淀粉样变E86 血容量缺失E87 液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其他紊乱E88 其他代谢紊乱E89 操作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90 分类于他处疾病引起的营养和代谢疾患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F09)F00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G30)F01 血管性痴呆F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F03 未特指的痴呆F04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5 谵妄,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6 脑损害和功能障碍及躯体疾病引起的其他精神障碍F07 脑部疾病、损害和功能障碍引起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09 未特指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0-F19)F10 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1 使用阿片样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2 使用大麻类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3 使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4 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5 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6 使用致幻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7 使用烟草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8 使用挥发性溶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9 使用多种药物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F20-F29)F20 精神分裂症F21 分裂型障碍F22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3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F24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F25 分裂情感性障碍F28 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F29 未特指的非器质性精神病心境[情感]障碍(F30-F39)F30 躁狂发作F31 双相情感障碍F32 抑郁发作F33 复发性抑郁障碍F34 持久的心境[情感]障碍F38 其他心境[情感]障碍F39 未特指的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F40-F48)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F41 其他焦虑障碍F42 强迫性障碍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F45 躯体形式障碍.F48 其他神经症性障碍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征(F50-F59)F50 进食障碍F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2 性功能障碍,非由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F53 与产褥期有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F54 与归类在他处的障碍或疾病有关的心理和行为因素F55 非致依赖性物质滥用F59 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未特指的行为综合征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F60-F69)F60 特异性人格障碍F61 混合型和其他人格障碍F62 持久性人格改变,非由脑损害和疾病所致F63 习惯和冲动障碍F64 性身份障碍F65 性偏好障碍F66 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F68 成人人格和行为的其他障碍F69 未特指的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F70-F79)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缓F71 中度精神发育迟缓F72 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3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8 其他精神发育迟缓F79 未特指的精神发育迟缓心理发育障碍(F80-F89)F80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F81 特定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F82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F83 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F84 弥漫性[综合性]发育障碍F88 其他心理发育障碍F89 未特指的心理发育障碍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F90-F98)F90 多动性障碍F91 品行障碍F92 品行和情绪混合性障碍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F94 特发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F95 抽动障碍F98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其他行为和情绪障碍未特指的精神障碍(F99)F99 精神障碍,其他方面未特指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G00 细菌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01 分类于他处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G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脑膜炎G03 其他和未特指原因引起的脑膜炎G04 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6 颅内和椎管内脓肿及肉芽肿G0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颅内、椎管内脓肿和肉芽肿G08 颅内和椎管内的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G10-G13)G10 亨廷顿病G11 遗传性共济失调G12 脊髓性肌萎缩和有关的综合征G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0-G26)G20 帕金森病G21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G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G23 其他的基底核变性疾病G24 张力失常G25 其他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G30 阿尔茨海默病G31 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C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其他变性性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G35 多发性硬化G36 其他急性播散性脱髓鞘G37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脱髓鞘疾病发作性和阵发性疾患(G40-G47)G40 癫癎[癫痫]G41 癫痫持续状态G43 偏头痛G44 其他头痛综合征G45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G4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 (I60-I67)G47 睡眠障碍神经、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0-G59)G50 三叉神经疾患G51 面神经疾患G52 其他脑神经疾患G5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神经疾患G54 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根和神经丛压迫G56 上肢单神经病G57 下肢单神经病G58 其他单神经病G5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单神经病多神经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60-G64)G60 遗传性和特发性神经病G61 炎性多神经病G62 其他多神经病G6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多神经病G64 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疾病(G70-G73)G70 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肌神经疾患G71 肌肉的原发性疾患G72 其他肌病G7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的疾患大脑性瘫痪和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G80-G83)G80 大脑性瘫痪[脑瘫]G81 偏瘫G82 截瘫和四肢瘫G83 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0-G99)G90 自主神经系统的疾患G91 脑积水G92 中毒性脑病G93 脑的其他疾患G94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的其他疾患G95 脊髓的其他疾病G96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7 神经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8 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H00 睑腺炎和睑板腺囊肿H01 眼睑的其他炎症H02 眼险的其他疾患H0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睑疾患H04 泪器系疾患H05 眼眶疾患H0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泪器系和眼眶疾患结膜疾患(H10-H13)H10 结膜炎H11 结膜的其他疾患H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结膜疾患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 H15 巩膜疾患H16 角膜炎H17 角膜瘢痕和混浊H18 角膜的其他疾患H1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巩膜和角膜疾患H20 虹膜睫状体炎H21 虹膜和睫状体的其他疾患H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虹膜和睫状体疾患晶状体疾患(H25-H28)H25 老年性白内障H26 其他白内障H27 晶状体的其他疾患H2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和晶状体的其他疾患脉络膜和视网膜疾患(H30-H36)H30 脉络膜视网膜炎H31 脉络膜的其他疾患H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脉络膜视网膜疾患H33 视网膜脱离和断裂H34 视网膜血管阻塞H35 其他视网膜疾患H3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疾患青光眼(H40-H42)H40 青光眼H4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青光眼玻璃体和眼球疾患(H43-H45)H43 玻璃体疾患H44 眼球疾患H4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玻璃体和眼球疾患视神经和视路疾患(H46-H48)H46 视神经炎H47 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的其他疾患H4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第二] 神经和视路疾患眼球外肌、双眼运动、调节和屈光疾患(H49-H52)H49 麻痹性斜视H50 其他斜视H51 双眼运动的其他疾患H52 屈光和调节疾患视觉障碍和盲(H53-H54)H53 视觉障碍H54 视力缺损,包括盲(双眼或单眼)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5-H59)H55 眼震和其他不规则眼运动H57 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9 眼和附器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外耳疾病(H60-H62)H60 外耳炎H61 外耳的其他疾患H6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外耳疾患中耳和乳突疾病(H65-H75)H65 非化脓性中耳炎H66 化脓性和未特指的中耳炎H6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中耳炎H68 咽鼓管炎和阻塞H69 咽鼓管的其他疾患H70 乳突炎和有关情况H71 中耳胆脂瘤H72 鼓膜穿孔H73 鼓膜的其他疾患H74 中耳和乳突的其他疾患H7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中耳和乳突的其他疾患内耳疾病(H80-H83)H80 耳硬化H81 前庭功能疾患H8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眩晕综合征H83 内耳的其他疾病耳的其他疾患(H90-H95)H90 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H91 其他听觉丧失H92 耳痛和耳渗出液H93 耳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H94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耳的其他疾患H95 耳和乳突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急性风湿热(I00-I02)I00 风湿热,未提及心脏受累I01 风湿热伴有心脏受累I02 风湿性舞蹈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I05-I09)I05 风湿性二尖瓣疾病I06 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I07 风湿性三尖瓣疾病I08 多个心瓣膜疾病I09 其他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I10-I15)I10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I11 高血压心脏病I12 高血压肾脏病I13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I15 继发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I20-I25)I20 心绞痛I21 急性心肌梗死I22 随后性心肌梗死I23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某些近期并发症I24 其他急性缺血性心脏病I25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I26-I28)I26 肺栓塞I27 其他肺源性心脏病I28 肺血管的其他疾病其他类型的心脏病(I30-I52)I30 急性心包炎I31 心包的其他疾病I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心包炎I33 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I34 非风湿性二尖瓣疾患I35 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疾患。

ICD-10第5章:精神和行为障碍

ICD-10第5章:精神和行为障碍

编码应在诊断的基础上加以指定,即
使在医师的诊断与类目或亚目标题下的定义之间
出现冲突,也要以诊断为主。
精选ppt课件
6
规则二:
在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00-F09下有一注释,指示“需要时,使用附加编 码标明根本疾病”。本节中有部分类目明确指出 是星剑号编码,也就是说已经指明了病因,不需 要再指出病因,所以注释不是对这些明确的类目 而言,而是对没有给出病因编码的类目的指导。
精选ppt课件
10
4、多动性障碍与抽动障碍的编码区别
多动性障碍编码于F90.-。是一组活动与注意 力失调,不受管教,缺乏正常的谨慎和克制的 疾患。它不同于抽动障碍F95,后者常见简单运 动性抽动,如眨眼、耸肩、怪叫等,有时还伴 有秽语。多动秽语综合征就属于后者,编码为 F95.2。
精选ppt课件
11
F55是非依赖性物质滥用。
查找相应疾病的编码时,主导词“滥用”
例如:
吗啡型药物瘾
F11.2
抗抑郁剂药物非瘾性滥用 F55
精选ppt课件
8
2、心因性功能性疾病或器质性损害编码规则
心因性疾病是指患者明显的生活事件或困难 在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F45.3-F45.8的心因性疾病都是功能性F54中的心因性 疾病则产生了器质性的损害,在编码 时用本章的编码强 调精神障碍,其他临床表现可作为附加编码。
例如:心因性呃逆编码是F45.3; 心因性哮喘可编码F54和J45.-;
精选ppt课件
9
3、精神病与器质性精神病的区别
精神病(或称做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理病), 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 神经系统疾病。没有明确 的病理改变的精神障碍, 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 合物。这类物质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分为脂溶 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各种维生素的功能、来源及缺 乏症见表4-2。
脂溶性维生素
名称
肝、蛋黄、鱼 (1)与眼的暗视有关 维生素A 肝、油、奶汁、(2)维持上皮组织的结构完整 绿叶蔬菜、胡 (3)促进生长发育 萝卜、玉米 鱼肝油、肝、 维生素D 蛋黄;日光照 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吸收 射皮肤可制造 D3 (1)动物实验观察发现:① 与性 植物油、莴苣 器官的成熟及胚胎发育有关② 与肌 肉细胞营养有关 维生素E (2)与营养性巨红细胞贫血有关 (3)抗氧化作用
“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 学
塔尖: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第四层: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 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 及豆制品50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 性食物,每天应吃125~200克 (鱼虾50克,畜、禽肉50~100 克,蛋类25~50克); 第二层: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 400~500克和100~200克; 底层:谷类食物,每人每天应吃 300~500克。
1.耐力性(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属于耐久性运动项目,是保持全面身心 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 即在整个运动过 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等于所需要的氧气。 特点: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长,并且 方便易行,容易坚持。
耐力性(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常用项目包括步行、慢跑、走跑交 替、上下楼梯、游泳、骑自行车、跳绳、划船、球 类运动等。
第五章 行为与疾病
李海红
行为的定义
行为是人类各级神经细胞对外界刺激共同参与、 相互作用的表现,是人类内在生理、心理的需要 和外部自然、社会的环境互相作用而产生的能被 观察和被体会到的各种活动。
行为与健康


我们常常根据某人的言谈举止来判断此人 是否健康;也常常根据某人的生活习惯和近 期表现来判断此人是否患上了疾病。 可见,人类不同的行为反映了不同的健康 状况,不同的行为又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 的影响。即行为和健康是互相影响,互为因 果的关系。
记忆的检索能力培养:要想在考试中充 分发挥记忆的检索能力,就必须在平时的 学习中把各种知识归类,并找出它们之间 的联系,使学过的知识井然有序地储备在 大脑中。
考试复习期间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足够的睡眠和户外活动; 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加强营养,主要是增加蛋白质、 糖类和维生素高的食物; 注意气候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行为 反射(反应)
感觉器官
运动器官
人类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理因素: 摄取食物和性活动构成了人类最具生物性 和最具本能特色的一种行为。 心理因素:人类除了进食、性活动等基本生理要求外, 还有复杂的心理要求,如爱和被爱、名和利等等。 社会因素: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团体,章程、规定、 法律等等,使得人类的行为表现出错综复杂的性质。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决定了人的行为和表现。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时间:一般情况下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以15~60 分钟为宜,每周锻炼3~4次; 强度:锻炼的强度以心跳快慢来衡量,运动中 适宜的心率=(220-年龄)× 65%~85%; 方式: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坚持,采取正确的呼 吸方式和节奏.运动中避免损伤。
戒除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戒烟
香烟烟雾中含有2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危 害最大的有害物质是一氧化碳、尼古丁、烟焦 油,以及多种致癌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戒烟


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都为时不晚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保护人们免受被动 吸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依靠通风技术来 消除二手烟雾的危害是不可能的。
限酒

建议成年男性一天引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 相当于白酒1两,红酒250ml,啤酒450ml,成 年女性减半。
结束语
人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 有关。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意 均衡饮食,合理运动,科学用脑,养成良好 的生活方式。只有今天重视健康,明天才会 拥有健康。
一、如何学习才能做到科学用脑 ?

各种脑力活动交叉进行 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合理饮食,适当营养
(一)各种脑力活动交叉进行



根据大脑皮质的“镶嵌法则”兴奋区和抑制区交错镶嵌,科学 地安排不同学科的学习时间,防止大脑皮质的某一区域因持久 兴奋而疲劳,降低学习效率。 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拓宽知识面,利用多种“通道”来激发大 脑的活动机能,如右利手的人偏重于利用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和 逻辑分析功能,若能同时培养对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多 参加文娱活动,则可以调动大脑右半球的作用,使两半球的活 动互补,从而使思维更为活跃。 同样学习外语能把读、听、说、写结合起来,使信息分别到达 大脑的视区、听区和运动区,在各区留下“痕迹”,这些痕迹 之间可形成联系,为以后的回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各种脑力活动应交叉进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维生素B2
维生素C
(1)与细胞间质形成有关 新鲜水果、蔬菜、 (2)参与组织细胞的氧化、 特别是番茄、橘 还原反应 坏血病 子、等含量较高 (3)有解毒作用 (4)参与体内的其他代谢
5.水
水是机体中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体 重的2/3。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营养物 质之一。 成年人每天需要喝水1500~2000ml。
表4-1 各种食物的氨基酸值*与缺少5 100 100 100 67 65 63 56 54 49 38 35
缺少的必需氨基酸
无 单氨酸+光氨酸 无 无 无 赖安酸 赖安酸+苏安酸 赖安酸 亮安酸 蛋安酸+胱安酸 赖安酸 赖安酸 蛋安酸+胱安酸
。人奶
牛奶 鸡蛋 鱼肉 牛肉 精米 花生 甘薯 木薯粉 一般豆类(不包括大豆) 全玉米 精白米面 绿豆
(二)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但耗氧量却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 另外脑组织的氧储备量很少,对缺氧非常敏感。人在紧张的脑力劳动时, 为保证大脑的兴奋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是非常旺盛的,需消耗大量的 氧气和葡萄糖,同时产生大量的有害的代谢废物。脑细胞在缺氧和废物 堆积的情况下其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人就会出现头昏脑胀、反映迟钝、 记忆力下降。 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须的过程,睡眠可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 睡眠后可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青年人一般每天需要睡眠7~9小时,睡 眠时脑细胞处于高度抑制状态,机体代谢率下降,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 谢,有利于能量的储备和废物的排除。睡醒后会感觉头脑清醒、精力充 沛、周身舒适。 保持教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参加户外活动同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 础。 氨基酸在人体中可以互相转化合成,但有8种氨基 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来提供,人们称之 为必需氨基酸。含必需氨基酸高的蛋白质称为优 质蛋白,见表4-1。 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人体将分解自身的蛋白质 来补充生理需要,人体将出现生长缓慢、消瘦、 疲劳、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三)合理饮食,适当营养

葡萄糖的有氧代谢是脑细胞活动所需能量的 主要来源,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是神经细胞 代谢的重要物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合 理饮食,适当营养。
二 如何增强记忆力
学习和记忆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神经过 程。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 记忆则是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就是经验在 大脑中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根据食物每克氮中氨基酸的毫克量计算
2.碳水化合物(糖)
它是人类食物中的主要的能量来源。人们每天 摄入的谷类主要成分为淀粉,它在人体内转换成葡 萄糖。葡萄糖经过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 放出能量供人体需要。
3.脂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我们日常摄入的植物油和 动物油均属于脂肪;动物性食物如鸡蛋、肉、贝类和动 物内脏等含胆固醇、磷脂等属于类脂。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氧化1克脂肪能释放9千 卡的能量。 类脂的主要功能是组成细胞膜结构,尤其是神经细胞 膜和神经细胞髓鞘,类脂还是许多激素和神经递质重要 组成部分,还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二)合理营养和膳食平衡
随着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已从温 饱型转向营养型。 饮食禁忌: 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 急性胃肠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脑血 管病; 偏食、挑食; 不吃早餐。


食物中的营养素如何搭配? 大学生以中等体力劳动、平均体重(55公斤) 计算,每天每公斤体重需消耗40千卡热量,总热 量为40× 55=2200千卡,其中50%-60%为碳水化 合物(粮食),约6~7两主食;15%~20%为蛋白质, 约半斤,(可分为一袋牛奶、一个鸡蛋、二两 肉);25%~30%为脂肪,约60克油。 另外,每天应有500克左右的蔬菜水果。
二、运动与健康
运动的好处: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不 仅道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同时也为人们指明 了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的重要途径。
(一)运动的分类


随着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的日增,每个人都承 受着一定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缓解这种压 力,如何来制定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运动处方。持 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呢?锻炼有哪几种方式呢? 一般来说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影响记忆力的因素


主观因素:1.学习的兴趣和动机;2.情绪和健 康等。 客观因素:1.教材、学习环境、师资的情况等 。
(二)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近的事物容易记住。 突出的事物容易记住。 联想有助于记忆 适当反复容易记住。 多渠道的信息刺激有助记忆。
(三)考试期间的科学用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