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怎么做计算题?计算地理区时的巧妙方法!

合集下载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汇总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注意:a. 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题解题技巧一、条件转化1、同一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点的地方时,那么与其经度数相同的各地时间(地方时)也已知。

2、同一纬线各地日出地方时相同。

这条的用处不如前一个大,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候,用于转化条件,也比较好用。

二、对称法则对称法则,就是说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是对称的,掌握这种对称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地理问题。

比如,地球是对称的,南北半球是对称的,东经西经是对称的,气压带风带是对称的,洋流是对称的,昼夜半球是对称的,白昼关于正午对称,黑夜关于子夜对称,一天二十四小时关于12点对称等等。

三、同步练习1、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建国以来,继唐山地震以后我国发生的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

据此回答: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中较符合实际的是()A. 小学生正在吃早饭B. 气温为这一天最高C. 太阳位于当地西南方D. 地面辐射为一天中最强2、当全球9月1日和9月2日的范围各占一半时,北京时间为()A. 9月1日16时B. 9月1日8时C. 9月2日16时D. 9月2日8时3、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为0°、地方时为8点的点M。

(2)图中AB为________线(晨或昏)。

图中D点大约再过_________小时日落。

(3)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点,图示各点中,与A点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__点,比A点早2个小时的点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C2. D3. (1)如下图所示(2)晨 11 (3)0(或24) H C。

地理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技巧

地理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技巧

地理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技巧河北唐山乐亭二中高三文综教研组赵晓华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一、考点精讲(一)时间计算1.地方时。

掌握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原则,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注意:①某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该地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越往东时刻越早。

③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④日照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⑤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或0时。

2.区时。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

①已知经度,求时区。

时区数=(该地经度+7.5)/15°(所得整数商,即为时区数)。

②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的度数。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³15°(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③已知某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3.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为北京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东经120º 的地方时,东八区的区时。

注意: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4.标准时间。

国家统一使用的时间,绝大多数国家只有一个标准时,且多采用这个国家东部时区的区时,也有采用半时区的国家,如印度等 ;少数国家有两个标准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注意: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所使用的时间都为标准时,除非有特殊说明是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在地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是零时区的区时。

(二)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1.求昼长:可以利用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计算昼长。

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①昼长=昼弧÷15°;②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③昼长=24-夜长;④昼长=(12-日出地方时)³2;⑤昼长=(日落时刻-12)³2。

高中地理地方时和区时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地方时和区时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地方时和区时的解题技巧在高中地理中,经常会有与地方时和区时有关的考题。

地方时和区时是指距离本初子午线东西两侧每15°的带状区域内当地所使用的时间,主要为了便于人们商谈和交流。

对于学习者而言,如何正确应用地方时和区时,解题技巧必不可少。

一、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地方时是指某一地方的太阳时间,也就是直接根据地球自转速度计算得到的时间。

而区时则是指分区时,同一经度带内使用的标准时间,比如中国东八区就是北京时间(GMT+8),适用于很多省份。

清楚了这两个概念后,我们才能准确应用它们进行计算。

二、计算地方时计算地方时的关键是了解太阳时角的概念,太阳时角是指太阳和某一个经线交点所在的大圆弧的圆心角,等于太阳的本地时和当地正子午线中太阳通过的时角差(15°的整倍数),当太阳在本地子午线、正午前或正午后都会产生影响。

计算太阳时角要考虑具体的经度和地球自转速度等因素,而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时差表等查询工具得到,最终得出地方时间。

三、利用时区计算区时计算区时要先明确所在的时区,确定时区后就可以直接计算出区时,比如如果我们所处的是中国东八区,那就将标准时间加上8个小时。

但是在计算区时时还要考虑夏令时的问题,有些国家在夏季会将时钟拨快一小时,这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才能保证得到正确的答案。

四、学习实用应用技巧学会了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后,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实用技巧,比如可以将计算公式进行化简,可以使用时差表辅助计算,还要注意单位的转化等。

此外,在选择答案时也要注意理解问题,考虑能否用所学地理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能只是机械地套公式。

总之,正确应用地方时和区时,在地理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解题技巧,才能适应考虑要求,有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地方时和区时,为地理知识的学好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方法及题目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方法及题目

地理时间篇⼀:⾼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时间计算专题 ⼀、地⽅时 1、地⽅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条经线地⽅时相同 2、地⽅时计算 T求=T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反之⽤“-”) 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时 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为某⽇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地⽅时为多少? ⼆、区时 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 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7.5° 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时 5、区时计算 T求=T已知±时区差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反之⽤“-”) 三、国际⽇期变更线 1、国际⽇期变更线180°(⾃西向东过180⽇期减⼀天) 2、两天分界线 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转⽅向到国际⽇期变更线180°为今天。

从国际⽇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转⽅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 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采⽤东⼋区区时,也是东经1200地⽅时。

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 1、不管是剖⾯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道,晨线与⾚道交点的地⽅时为6时,昏线与⾚道交点的地⽅时为18时。

2、平分⽩昼的哪条经线为12时,平分⿊夜的哪条经线为0时。

A K 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 1.经度相同,地⽅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期变更; 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时12时。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时0时或24时; 4.晨线与⾚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时为6时。

昏线与⾚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时为18时; 5.⽇出时间为:夜长,⽇落时间=24-夜长; 6.地球上新旧⽇期分界线:地⽅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界线与实际⽇界线不完全重合; 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午线(0度经线)的地⽅时; 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点的昼长等于另⼀点的夜长; 9.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午线(0度经线)的地⽅时; 10.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点的昼长等于另⼀点的夜长; ⾼考计算题归纳 ⼀、由经度差计算地⽅时或地⽅时 例1(2004年北京卷):读图1回答1—2题 1.2002年11⽉20⽇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19时B.20⽇5时 C.19⽇21时D.20⽇21时 2.9⽉23⽇,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出。

地理计算方法和技巧

地理计算方法和技巧

地理计算不仅是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在历次高考中均占有一定比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

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

本文对中学地理涉及的地理计算进行了归纳,整理了各类与计算有关的地理原理,公式、以及解题方法。

一、应掌握的基本原则1、懂:要懂得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理解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会运用公式或图解法计算数据。

3、熟:即能熟练掌握各种计算公式。

4、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5、准:是计算的核心,要求判断和计算准确,在审题中切忌死记硬套公式。

二、考题呈现方式近年考试试题中的地理综合计算题,从解题思维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提供信息材料,运用教材中相关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

1、图形计算综合题该类试题大多以示意图或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图中提取有效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计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判断、评价相关地理信息。

-2、表格型计算综合题该类试题以表格形式展示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概念、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物。

3、图表结合型计算综合题该类试题以图像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图、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项,是上述两种题型的综合。

4、文字材料型综合题该试题以文字形式展示有关地理计算信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或材料中提供的有效计算信息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的数据;或根据所得的相关数据推断地理结论。

三、知识要点梳理1、比例尺的计算(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① 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② 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③ 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④ 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地理考试中通过光照图上时间计算,是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认识空间差异是这几年高考题常用的手法。

本考题常为套环题,首题是关键,开题红将为后几题创佳绩。

高考地理题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时间、季节要求信息,如何准确地提取信息,常常困惑着我们,本文就此作个小结。

基本知识点:1、全球分成24个时区;150/小时,151/分钟;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2、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3、区时规定全球各地以所在地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共同使用的时间,如:北京东八区以8*150=1200E的地方时刻为准4、昼半球中央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12:00 夜半球中央经线=0:00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6:00 (晨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18:00 (昏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落时间)5 、日出时间=12-L/2,日落时间=12+L/2,L(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6 、新旧一天分界线:0:00经线与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新一天的起点)7 、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南北半球天文现象对称,季节相反9、天文四季--中国传统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起点--欧美四季:二分二至为四季起点--气候四季:北半球: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10、周期:恒星日、恒星年;太阳日、回归年;太阳活动周期;哈雷彗星回归周期。

11、时期:三次社会分工、三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前后、二战前后、改革开放前后、地质年代12、夏令时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本为6点的调为7点),冬令时是在冬天把时间调慢了一些(18点调为17点)。

一、时间(时刻)信息条件的提取(一)、光照图、日界图上时刻信息条件的提取:1光照图(1)、光照图的经纬网格一般有3种。

高考备战—高中地理计算题通关公式汇总

高考备战—高中地理计算题通关公式汇总

高考备战—高中地理计算题通关公式汇总一、距离计算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二、地方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三、区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

高中一年级地理时区计算

高中一年级地理时区计算

一.高中地理第方式的计算: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区区时早于西区区时;东西时区越往东区时区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秋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

东经为东市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六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十三个时区。

(3)计算时区: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减。

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七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4.四个注意:(1)时区与地方时的关系。

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

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蚀刻叫区时。

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区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个时间称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随着高中地理教育对实践性的强调,地理计算题逐渐成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就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一、理论基础知识在解决地理计算题的过程中,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非常重要。

常见的地理计算题考点包括比例尺、尺度、地图距离计算、经纬度计算以及时间计算等。

其中,比例尺和尺度是地理计算题的基础,学生需要记住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例如,对于1:5 000的比例尺,表示地图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例为1:5 000;而尺度是指地图上显示的空间范围与真实空间范围的比例关系。

对于地图距离计算,需掌握使用比例尺和计算公式的方法。

例如,当真实距离为200公里,比例尺为1:10 000时,地图上的距离为多少呢?运用比例尺公式可得:200 ÷ 10 000 = 0.02(1),而0.02 x 100 = 2,所以地图上的距离为2厘米。

另外,经纬度的计算也是地理计算题的难点。

它要求学生掌握经纬度的度(°)、分(’)和秒(”)的转换,运用纬度、经度计算公式求解距离问题。

例如,两个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132°30’E, 46°20’N)和B(138°05’E,40°20’N),求它们之间的距离。

首先,要将度分秒格式转换为数字格式:132°30' =132 + 30/60 = 132.5;46°20' = 46 + 20/60 = 46.33;138°05' = 138 + 05/60 = 138.08,40°20' = 40 + 20/60 = 40.33。

然后,根据公式可以得到AB之间的距离为:1168.44公里。

二、理解题意,认真分析在解决地理计算题时,首先要对题目仔细阅读和理解,搞清楚有关数据和计算过程,对各项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和半定量评估,挖掘出可能存在的数据问题和分析方向,帮助更好地分析计算。

巧用四步法 妙解地方时

巧用四步法 妙解地方时

··Ovwxy zM{|}◇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杨丽丽一、四步法计算方法地方时的计算是高中地理的难点,初学者可采用四步法的计算方法。

第一步,计算两地经度差。

根据题目呈现的已知条件,求出两地的经度差。

两地经度一般会有三种情况:同在东经度、同在西经度、一地在东经度一地在西经度。

计算遵循用的原则是“同减异加”。

图1中C地经度为135°E,E地经度为45°E,两地均为东经度,计算两地经度差用减法,因此C、E两地经度差为90°。

B地经度为45°W,D地经度为135°W,两地均为西经度,计算两地经度差用减法,因此B、D两地经度差为90°。

B地经度为45°W,E地经度为45°E,两地中E地为东经度,B地为西经度,计算两地经度差用加法,因此B、E两地经度差为90°。

图1第二步,换算成时间差。

依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时。

方法:用经度差除以15,所得整数商代表小时。

35图1中B、E两地经度差为90°,则两地时间差为6小时。

第三步,判断两地相对位置。

根据两地的经度,来判断两地的相对位置。

判断两地相对位置有三种方法。

1.两地同为东经度,经度数大的地方在经度数小的地方的东方。

图1中C地经度为135°E,E地经度为45°E,两地均为东经度,C地经度数大,C地位于E地的东方。

2.两地同为西经度,经度数大的地方位于经度数小的地方的西方。

3.一地为东经度,一地为西经度。

(1)两地经度差小于180°,且两地在国际日界线同侧,则东经度所在地位于西经度所在地的东方。

(2)两地经度差大于180°,且两地位于国际日界线两侧,这样会出现日期的变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减少失误,可直接规定东经度所在地位于东方。

第四步,时间计算。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采用的方法是“东加西减”,可具体细化成“知西求东用加法,知东求西用减法”。

高考地理利用地理计算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利用地理计算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利用地理计算解题方法利用地理计算1.方法概述地理计算类试题在以往高考中时隐时现,让人“捉摸不透”,但是近年来随着地球运动相关试题在全国卷强势回归,地理计算类试题已不容忽视。

地理计算类试题通常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内容集中在地球运动和等值线图的应用方面。

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是在熟练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和等值线相关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和相关公式进行推算。

2.增分策略(1)利用数形结合法解决地球运动相关计算问题关于地球运动的计算类试题主要考查时间计算(含地方时、区时、日期)和影子问题(含朝向、影长)。

解答影子类问题时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如计算旗杆影长,可以先将旗杆、杆影和太阳光三者构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数学三角函数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旗杆影长。

典题试做(2018·天津文综)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A.5:00~7:00B.8:00~10:00C.12:00~14:00D.15:00~17:00(2)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A.1月15日到2月15日B.3月1日到3月30日C.5月15日到6月15日D.10月1日到10月30日【解析】本题以天津广播电视塔景观创设试题情境,以影子问题为设问切口,考查地球运动规律的应用。

先从图中提取塔影的朝向和塔影的长度两项信息;然后根据太阳方位与塔影朝向相反的关系推知此时太阳位置,由此时太阳位置推断时间,最后根据塔影长度与塔高的数量关系估算出此时太阳高度,再由此时太阳高度推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

第(1)题,结合“天塔”位置示意图和“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形状,可判断此时影子朝向西北,故太阳应位于东南,时间为上午,排除C、D;5:00天津冬季尚未日出,而8:00~10:00无论冬季夏季天津均已日出。

高考教辅如何备考地理计算题

高考教辅如何备考地理计算题

高考教辅如何备考地理计算题高考地理考试中,地理计算题是一类常见的题型,必须重视备考。

合理的备考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备考地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题型特点地理计算题主要考察考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包括计算地理数据、制表和图表分析、地图读图和运算等。

备考地理计算题需要考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熟练,并且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备考地理计算题首先要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规律等。

建议考生通过复习地理教材内容,结合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三、掌握常见计算方法和技巧备考地理计算题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比如,计算地球上两地的距离时可以利用近似计算方法,根据经纬度差值进行估算;制表和图表分析时可以运用平均值、百分比、比例等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考生可以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来熟悉和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和技巧。

四、多做题,多总结备考地理计算题还需要考生多做题,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地理计算题,熟悉题目的出题方式和解题思路。

做题时可以注意一些解题技巧,比如抓住题目关键信息,化繁为简等。

每做完一道题,可以总结归纳一下解题思路和方法,为以后遇到类似题目做好准备。

五、刷真题提高应试能力备考地理计算题时,参考历年高考真题是提高应试能力的好方法。

通过刷真题,不仅可以了解考试趋势和难度,还可以熟悉各种出题方式和题目类型。

考生可以在做真题的同时,注意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归纳解题技巧。

六、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计划备考地理计算题需要考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计划。

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复习,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复习。

可以通过制定每周或每天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内容和任务,提高复习效率。

七、查漏补缺,及时复习备考地理计算题时,考生要不断查漏补缺,及时进行复习。

遇到复习中的疑惑和困难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或者通过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进行补充学习。

如何进行有效的地理计算

如何进行有效的地理计算

如何进行有效的地理计算地理计算是地理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在各种地理研究和应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有效地进行地理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其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地理计算,包括常用的地理计算方法和工具,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地理计算方法1.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地理计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空间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如距离、方位、聚类等。

常见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2. 地图代数地图代数是一种对地理数据进行代数运算的方法。

地图代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和计算。

常见的地图代数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可以对不同地理要素进行运算得到新的地理数据。

3.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地理计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平均值计算、标准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地理计算工具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进行地理计算的重要工具之一。

GIS可以帮助我们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提供强大的地理计算功能。

常见的GIS软件包括ArcGIS、QGIS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地理计算工具和功能模块。

2. 数学软件数学软件如MATLAB、Python和R语言等也是进行地理计算的常用工具。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和统计分析函数,可以方便地进行地理计算和数值模拟。

在进行复杂的地理计算时,数学软件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计算效率。

3.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地理计算中用于存储和管理大规模地理数据的工具。

常见的DBMS包括MySQL、Microsoft SQL Server等,它们提供了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便于进行大规模地理计算和数据分析。

三、地理计算注意事项1. 数据质量进行地理计算时,首先要确保输入的地理数据质量良好。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地理中的计算题可谓难倒〔理性思维〕较为差的同学,但是不要认为就挽救不了,有〔方法〕可循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依据(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依据各时区中心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留意东加西减; ③依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留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高中地理学习:区时的计算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区时的计算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区时的计算方法高中地理学习:区时的计算方法一.直线法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

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

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

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

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

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最好避开日界线。

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

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结果非常可靠。

所以这种笨方法可以为学生挣得3~4分,甚至更多。

但是这种方法有时也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二.公式法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

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

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

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

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

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

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

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0°,夜半球h 地理的答题技巧二、地理知识整合能力复习时精读课本,归纳地理知识之间内在逻辑联系,提高知识迁移速度。

如气候知识,就可根据气候的具体分布、气候的主要特点、影响气候的成因、各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对工农业的影响、气候资源的利用与评价这一线索进行知识串联;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

地理主干知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二是区位因素类。

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三是措施和意义类。

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地理的答题技巧三、地理读图能力地理各类图表归根结底都是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数量和逻辑关系,所以复习地图要总结共性规律,提升读图能力。

(1)读图步骤第一步,先看所给地图的图名。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怎么做计算题?计算地理区时的
巧妙方法!
在中学地理中时区和区时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很难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和应用。

因而,如何使同学们能够在短时间里快速、准确的掌握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成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之处。

一位老师根据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对该节内容做了分析。

首先我们要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
是说东边的地点要比西边的地点的时刻早。

2.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球体(360度)每24小时自转一周。

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度,
那么每隔15度就划1个时区。

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到东经7.5
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
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

3.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
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

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4.分清一天24小时的时间表示方法:
凌晨、上午用0:00~12:00点表示,
下午、晚上用13:00~24:00点表示。

5.区时计算用东”加”西”减”法。

当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后:
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参照以下方法进行:
(一)知道“西”求“东”,用西的时间“加”上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但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和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
已知:A:东四区为3月24日,下午15:00点;
求:B:东九区的区时。

(3月24日晚上20: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5个时区,即两地相差5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 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5:00)“+”相隔时区(5),即15:00+5=20:00点。

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0: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24日。

2.如果两数之和大于24:00,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时间为:两数之和减去24的差。

例如:
已知:A:西九区为3月24日,上午9:00点;
求:B:东八区的区时。

(3月25日凌晨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9:00)“+”相隔时区(17),即9:00+17=26:00点。

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6:00)大于(24:00),故B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即为3月25日;时间为:26:00-24:00=2:00,即凌晨2:00。

(二)知道“东”求“西”,用东的时间“减”去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同样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差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
已知:A:东三区为3月5日,晚上19:00点;
求:B:西四区的区时。

(3月5日上午1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9:00)“-”相隔时区(5),即19:00-7=12:00点。

由于两数之差(12: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5日。

2.如果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时间应为:两数之差加24的和。

例如:
已知:A:东八区为3月5日,下午13:00点;
求:B:西十区的区时。

(3月4日晚上19: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8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8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 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3:00)“-”相邻时区(18),即13:00-18=-5:00点,由于两数之差(-5:00)为一个负数,故B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即为3月4日;时间为:-
5:00+24:00=19:00,即晚上19:00。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所求区时稍有难度的是:两数之和大于24:00和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的情况,只要实践中多练习,我们便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应用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