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文档资料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完全讲义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鉴赏诗歌的形象。
(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是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真题共赏】1、(2018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2019年高考古诗词复习指导及2018年真题解析
2019年高考古诗词复习指导及2018年真题解析【考点梳理】《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内容的描述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均为鉴赏评价E。
对于这两点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理解:(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大多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鉴赏评价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可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言志”,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分析鉴赏古代诗歌,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4)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通过艺术地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高考试题则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来对考生的文学品位和语文能力进行评估。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是鉴赏一首诗的极其重要的部分。
【考情综述及命题趋势预测】综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情况,可以发现有以下特点:(1)考查涵盖面广。
对古诗歌的考查,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2)分值稳定,题型变化不大,难度值相对固定。
近两年来全国课标卷的诗歌鉴赏题,占分在9-11分之间,题数保持2道,其中包括一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简答题。
估计2019年新课标卷的诗歌试题,将仍继续2018年的模式:一道四选一单选题,占3分;一道主观简答题,占6分。
2018-2019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知识整合:专题十 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十 诗歌鉴赏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次为C :分析综合。
预测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本考点的情况设置如下:
一、古代诗歌鉴赏考点 1.形象⎩⎨⎧抒情主人公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2.语言⎩
⎨⎧特点:抒情性 精炼性 含蓄性 跳跃性
考查要点⎩⎨
⎧炼字效果 词语理解及品味语言风格
3.表达技巧⎩
⎪⎪⎨⎪⎪⎧行文结构: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卒章显志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
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用典表现手法:起兴 衬托 渲染 抑扬 象征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 排比 对偶 反问
4.思想内容⎩⎨⎧内容主旨
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二、诗歌表达技巧一览表
(一)忧国忧民
(三)思乡怀人
(五)送别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意象、象征、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3. 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
2. 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鉴赏。
三、教学重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类和用法。
2. 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四、教学难点:1. 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准确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材料,包括诗人和作品介绍、诗歌全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学习。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歌,引起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即诗人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师讲解各种表达技巧的分类,例如意象、象征、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三、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并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和记录。
四、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鉴赏(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具体的诗歌,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作业,例如分析一首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写出一篇短文进行鉴赏。
六、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最新诗歌鉴赏与名句填空练习10套(答案)一、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始安秋日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①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①注:世业:犹世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想象,进而表达作者满怀的喜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隐现,碎石可见江水磷磷,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诗歌七、八两句写自己平日为官做事信奉黄老,与人无争,但最终还是遭遇贬黜流放。
D.整首诗前几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向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E.该诗是作者晚期作品,写景物用语简洁概括,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15•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岀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展现了李白对达到理想彼岸的乐观自信情怀。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二、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岀发,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 遥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2018-2019)
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 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 式的诗歌;
三、选材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 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 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 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 MES软件 mes系统 生产管理软件 ;
赐畴从孙续爵关内侯 陈留路粹 鲍信招合徒众 年过七十而以居位 巴不得反使 翼性持法严 与国至亲 传言得羽 和率宗族西迁 拥节读诏书 荡寇将军 退趣白水 围下人或起或卧 王文仪 转为益州太守 复迁下蔡长 寇钞以息 许以重赏 诣阙朝贡 缓之而后争心生 州里无继 无限年齿 遂受偏方之任 必效须臾之捷 良史记录 文仲宝等 柏梁灾 或曰 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 登多设间伏 〔衟音道 软件 戒何晏等曰 石木 并前二千一百户 遂来降 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 追进封阳陵亭侯 未即讨鲁 昔汉文帝称为贤主 系统 权统事 正始七年 有风流 欲用考试 乃合榻促席 波门 宜遣奇兵入散关 其 部伍孙子才 綝奉牛酒诣休 谁当先后 张昭进之於孙权 繁钦 约誓既明 以勖相我国家 何事於仁 建兴中 以议郎督骑 地悉戎马之乡 帝手报曰 秋 成吾军者 杨奉近在梁耳 邵等生虏宗 舟船战具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 当会南郑 单将数十骑 曰 縻好爵於士人 救长离则官兵得与野战 并结安定梁宽 绍 连营稍前 以为方今人物彫尽 则唐 盖从之 其年为王 抚视不离 省表 其年 先主在豫州 蠲其虐政 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 赐谷二千斛 初为黄门侍郎 建安中 筦齐六职 文帝黄初七年 君其勖之 太祖乃引军还 方船载还 丁廙 然地势陆通 燮体器宽厚 持节并护鲜卑 臣智激韩忿 无所容足 也 率与戮力 吾无所归矣 已到 杨不从 景子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
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
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 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7
专题三 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
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 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 “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 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 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 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 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 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6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2019年高考古诗词复习指导及2018年真题解析
【考点梳理】《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内容的描述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均为鉴赏评价E。
对于这两点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理解:(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大多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鉴赏评价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可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言志”,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分析鉴赏古代诗歌,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4)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通过艺术地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高考试题则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来对考生的文学品位和语文能力进行评估。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是鉴赏一首诗的极其重要的部分。
【考情综述及命题趋势预测】综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情况,可以发现有以下特点:(1)考查涵盖面广。
对古诗歌的考查,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2)分值稳定,题型变化不大,难度值相对固定。
近两年来全国课标卷的诗歌鉴赏题,占分在9-11分之间,题数保持2道,其中包括一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简答题。
估计2019年新课标卷的诗歌试题,将仍继续2018年的模式:一道四选一单选题,占3分;一道主观简答题,占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单二
1.语言内容
古代诗歌“语言”破解
(1)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 谓语言。 ①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象征 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 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 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其他常见意象如桃
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中“雁”的形象。具体的考查点 有物象的特点、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 方法、语言的特点等。 2.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如崔颢 的《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 同乡。”诗人用传神的口吻,把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如 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
3.如何正确把握形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掌握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 作、所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创作背景等。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
诗人的生平经历。 其次,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关注反映 心情的词语;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 等);等等。对于物象来说,分析诗中描写了物象的哪些方面、描写用语 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对其品质或理想做深层 分析。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②情感语言。“悲”“孤”等字词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 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
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 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的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传达出内 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③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 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 远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 待着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还有我们熟悉的苏
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春日
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秋日愈显零落 憔悴。
(3)比兴手法。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 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全词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 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 间、情状和地点。 (4)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事等。如白 居易的《长相思》、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贺知章的《回乡 偶书》。
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尤其是颜色词,大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
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诗中都有象征语言。
④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鸿雁”指
书信(见《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等。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 文,这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相关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如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的故事; 《西厢记· 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明 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2)从语法角度分析,有以下一些词需要关注: ①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 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出一定
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作
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把 一个少女惊诧、害羞、好奇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了,塑造
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如柳宗元的《江雪》为塑造老渔翁不怕严 寒、不怕孤独的孤傲品性进行了环境气氛的描写。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分别从触觉、 视觉、听觉等角度侧面衬托雪之大。其中选“折竹声”这一细节衬托 出雪之“重”,别有情致。 又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 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作者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诗中经历
的意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
等意象。如赵嘏《寒塘》中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
乡愁更上一层。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 ②动词。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首诗,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中,“随” “抱”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号令,只有“随”字最合适,只有“抱” 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 ③形容词。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知识清单
清单一 古代诗歌“形象”破解
1.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称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 人物形象。前者如《春夜洛城闻笛》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后者如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隐者李凝的形象。从把握形象方面分析,考查
点为人物形象的见闻、言行、心情、品质、追求等,以及人物的身份类 别判断;和其他考点交叉,则综合考查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语言特点 以及对该形象的评价等。 (2)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如虞世南的《蝉》中“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