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和报告听后感 学思结合做教研
书评“天使”教师 刘永和
大爱的智慧——“天使”于洁的班主任之旅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刘永和一本书看了几个月,这在我还是第一次。
因为,感动却不知从哪里开始的,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于是,一本书带上班,带回家,带出差,几乎一直在我的包里,在我的手提电脑旁边。
《“天使”教师——一个班主任的教育传奇》写的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一名班主任于洁,该书主编赵国忠认为,于洁老师是“天使”,而她的魅力在于天使的气质、天使的才情、天使的仁心、天使的慧心和天使的宽容心。
南京市教育局和南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请于洁给骨干班主任讲课,她自己课件的题目叫“智慧入心”,主要讲述自己对于学生教育思想的智慧和行为的智慧。
更多的家长与同行却深深地为于洁的一颗善良的爱心所感动,所以她也是“昆山好人”,是“2011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
“爱”与“智慧”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于洁的班主任工作兼而有之,但是,孰先孰后,孰轻孰重?或者“爱”在首位,还是“智慧”为本?抑或如赵主编所言“天使”,把“爱”和“智慧”融在其中,然后兼顾其它?犹豫至今,难以决断。
今天再看南京陈宇的《班主任工作十讲》,以及我的“书评”,我忽然感觉这样两位全国知名班主任,和其他所有优秀班主任一样,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规律,一直践行班主任工作理念,全心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除了这些,陈宇在热爱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多一些;于洁则是在智慧的基础上爱心实践多一些。
而这样区别也许与两位班主任的性别有关,但是,确实有着显著的不同。
于是,我想,于洁的特点能否这样归纳:大爱的智慧——“天使”于洁的班主任之旅。
之所以要说“大爱的智慧”,是因为在于洁的班主任工作中,“爱”是第一位的,是基础,是全部,是出发点和归宿;而于洁的“爱”又与其它的“爱”不同,不是那种一往无前、地动山摇、轰轰烈烈的“爱”,而是基于慈善、依于诚信、落于行动的爱,是一种智慧的“大爱”。
“智慧”,需要“爱”,没有“爱”的“智慧”会迷失方向;“爱”,更需要“智慧”,没有“智慧”的“爱”是苍白无力的。
刘永和讲座听后感
有“思想”新“思想”会“思想”——刘永和讲座听后感7月23日上午,我们听了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永和老师题目为“三思而后行”的讲座。
刘老师的讲座深刻新颖,颇具思想性,引导我们跳出平常的琐碎,从理论的高度来看我们的工作。
有思想就是我们要去思考,去研究,去分析我们的教育工作以及我们的教育环境,尤其是面临的一次次的教育改革,我们如何能够不盲从,不迷失,能够对教育现状有清晰的认识。
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也要思考老师要如何教。
刘永和老师认为研究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毛病是中断了我们的思维让思维没有体系,他认为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型学习是不可思议的。
一个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门课程。
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思考,努力实践!新思想就是我们要做一名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善于从平常工作中发现闪光的东西。
就像刘老师所说,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精彩的东西,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育现象找问题,问题就是课题,就可以去分析研究。
比如我们常做的练习题,练习题的关键在典型性,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对练习题加以分析研究,找到典型的例题,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会思想就是我们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发散性思考。
唯有学习和思考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思考的过程中要质疑,要从不同的角度,要善于问问题,要善于借鉴等等。
刘老师一直在强调他所说的只是个人的见解,欢迎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必须要说出理由。
是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都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就是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很喜欢他最后的结束语,是一首小诗《我和小鸟、铃铛》虽然我伸开双臂也不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但会飞的小鸟却不能像我在地上欢快的奔跑虽然我晃动身体也不能像铃铛那样发出美妙的声音但会响的铃铛却不能像我唱好多好听的歌铃铛、小鸟、还有我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都是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思考的,也是刘老师的讲座给予我的最深感受。
2024年“双学双思”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双学双思”心得体会范例“双学双思”是指双向学习和思考的意思,意味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要学习知识,而且教师也要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和启发,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双学双思”的研讨班,并且对这个理念有了一些深入的认识。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双学双思是一种理念和态度。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主动寻求学生的反馈和意见。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但是在双学双思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合作、共同成长的伙伴。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寻求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学习和思考。
其次,双学双思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要实施双学双思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反思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也要保持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和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其次,教师还需要具备与学生合作的能力。
双学双思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最后,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和开放的精神。
双学双思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创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接受学生的建议和批评,并加以改进。
再次,双学双思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双学双思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双学双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与学生合作、共同成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刘永和报告听后感--学思结合做教研
行走在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2014/12/30 14:29:21 阅读数:357行走在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江宁区首届教科研新秀班学习心得摘录江宁区首届教育科研新秀班是江宁区教育科研的一股新生力量,11月末举行了首次培训,聆听了省特级教师刘永和老师《“学思结合”做教研》的专题讲座,全体学员会后认真思考,并结合自己平日的工作,撰写了学习心得,为自己成长为有思想,有思路,会思考的科研型老师迈近了一步。
现选取编辑12篇心得文章,以供大家深入交流,携手进步!叩开教科研的大门江宁区淳化小学吴施华带着一丝激动,怀揣一颗梦想,我加入了江宁区教科研新秀班。
对于一位刚入职三年的教师而言,“教科研”还仅仅停留在尝试的阶段。
如今有了这么一个专门的学习平台,无疑给自己赢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初次培训,就有幸聆听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和先生的讲座——“学思结合”做教研。
短短两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给我们以后的教科研之路指明方向。
心向往之——做教科研的有心人。
忙忙碌碌干教育,平日的工作常常是繁琐的,人心亦会波澜起伏。
然而做教科研,需要静心。
带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携一个嗅觉敏锐的鼻子,加一双勤于动笔的手。
刘老师用一句古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诠释教科研的精髓。
何为学?要关注平时的学习,报刊杂志、科研书籍、学术报告、网上科研······留心处处皆学问。
这给我很大的启示,要做教科研的有心人,课堂上的一个插曲,可能就是一个研究的问题。
化解一场学生纠纷,可能就是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
关注一个教学问题,可能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总之,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需要善于观察,勤于动笔。
心向往之,科研亦可多姿多彩。
思而不倦——做教科研的行动者。
诚如刘老师所言“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同时,一定需要做一名思考者。
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文章千千万,自己说来口难开,说明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思考,只是简单的表层阅读,这样根本达不到研究的程度,充其量只能算得上一种阅读积累。
2024年“双学双思”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双学双思”心得体会范文双学双思是我们学校推行的一项新的教育改革措施,在2024年我作为一名高中生,也参与了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双学双思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新模式,主要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相互促进。
在以前的教育中,我们注重的更多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通过双学双思的改革,学习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双学双思的学习中,我们通常会从一个主题出发,去探索和思考相关的问题。
比如,我们有一个主题是科技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我们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研究报告,深入了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讨论和小组活动,这些活动使我们能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不仅加深了对科技与人类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其次,双学双思的学习方式给予了我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导向者,而在双学双思的学习中,老师更多的是起到指导和辅导的作用。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而不再被课本和教材所限制。
例如,有一次我们的主题是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我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于是我选择了读一本文学作品并写一篇书评。
在整个过程中,我需要独立地进行图书选择、阅读、写作和反思。
这个过程不仅是对我学习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让我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双学双思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我们与老师之间更加紧密的互动和交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和寻求帮助,老师也会及时给予我们反馈和建议。
这样的互动和交流使我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更有动力去深入学习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再把老师看作是知识的管道,而是视其为我们的伙伴和导师,我们共同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奥秘。
参加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201x年xx月xx日~xx月x日,在中教科的组织下,全区副校长参加了在xx组织的全国典型特色名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专题研讨会。会议期间有幸聆听了xx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的精彩报告以及xx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永和关于《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报告,xx师大教育科学院吴永军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的报告,并深入洋思中学、东庐中学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听取两所学校校长的汇报。虽然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暂,但对于我来说,收获是巨大的。一、东庐中学的特色是两案合一的“讲学稿”。东庐中学的讲学稿集“教案、学案、练习、作业”于一体,有班级、学科、授课时间、执笔人、审核人、教学重难点,有课前预习、课堂巩固、想一想、试一试、自我测评、课后练习等内容。它来自于“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讲学稿”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课辅资料,减少了学生课堂书写笔记的时间,增加了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减轻了书包,提高了效率。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东庐中学讲学稿的编制和使用,以及“教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体现在一张纸上,让学生预习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都清清楚楚写出来,便于家长督促、老师检查;上课要讲什么也不需要遮遮掩掩的,明明白白告诉学生,学生能做就做,不会做就讨论,就听,下课后还不会,就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教学合一”的思想下形成的讲学稿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在“讲学稿”教学模式中,考教合一评价过程的运用,使学生知道预习的问题、课堂的练习都是教学的重点,这些问题在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的讲解、巩固练习中都被学生消化吸收,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信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学生试题,包括课堂练习都是通过学科组认真讨论、精选、重组而成,他们提倡“宁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废题,教师下海,学生上岸”。全体工作人员重实效,讲效率,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不走场,而是抓住了一个字“实”,做任何工作追求实际、实在,追求更好,最好。二、亲临洋思中学学习受益匪浅,洋思人执着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探究精神无不闪现在我的脑海中,令人信服。下面先谈三点感受:一、看校园,感受校园文化的教育魅力走入洋思中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无处不在的学校标语。一进门便是书法家所写“真、善、美”的校训篆刻于巨石之上。“洋思中学”巨幅校名四个大字直立于教学楼顶,大门左边的教学楼上写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大门右边的餐厅上写着“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用醒目的字眼展示着洋思的办学理念,展示着洋思的信心;不仅如此,每条路旁、楼前、餐厅、操场、洗手间的各个角落,都有一些写着名人名言的牌子。每一句都有所指,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的体现,时刻提醒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足以看出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从这些标语中,让人很直观的能够感受到洋思人的自信与自豪,以及洋思人对教育的理解。走进教学楼,校园文化氛围极其浓厚,教学楼内外随处可以见到数学公式、英语单词、词组,语文名人名言等,使孩子们不管走到哪里,无时无刻不处在知识的海洋里,真正的实现着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校园的一切都是教育的资源。这一条条标语正如一面面镜子,时时刻刻让洋思的每一个师生看清自己正在做什么。洋思正是细致的把文化点缀到了每一个角落,使得学生拥有一个既气派又具备学习氛围的读书环境。如此浸入内心的文化教育,自然会让学生在感受中化为自觉的行动。二、看课堂,体会生机教学的真实走进洋思,走进课堂,让我看到洋思人创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教学结构。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发言活跃,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得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点拔,指导,释疑。凡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内容就大胆地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下面是这节数学课简单的教学模式1、出示学习目标时间为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此环节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从而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探索,追求。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时间约6分钟左右。他们的自学指导很详细,包含了自学内容,自学的方法以及自学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不提示,不说话,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黑板演示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时间约5-8分钟。这环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一环节体现了出洋思课堂教学“兵”教“兵”的一种有效的“教法”。也起到了相当好的一种效果。4、当堂训练布置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其目的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力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从课堂教学看,洋思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三、看学生,体验教育管理的严、细、实第一眼看到洋思的学生,给我感觉就是规矩。虽然看到的是期中考试的身影,但从他们的坐姿、书写姿势、考试间隙的休息,不管到什么地方,都是整整齐齐的,学生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可这一切都在为学习做准备。另外我们也观看学生一日活动的录像,学校的管理在各时间段都安排相应的负责教师进行指导、考核,每个时间段学生都会按照一定的规矩安排自己的活动,从学生的起床就寝、用餐到洗衣、管理钱物,学校都有相应的制度做保证,学生进校后按照《四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学习规范,逐渐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四点反思:1、相信差生是可以转化的。差生的产生是我们教师忽视教育、放弃的结果。学习洋思,就是学习他们坚决不放弃、不抛弃、不遗弃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学会对差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分析、综合,做工作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对学习差的学生在课堂、辅导、作业批改等方面要关注,通过个别教育,集体影响、家校联系等方式强化他们的组织纪律,让他们树立信心,化被动为自觉。2、学生发展首先应关注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1)学生从一踏进校门的那天起,就必须确立“我能行,我能干好”的信念。早一天确立这种独立自主的意识,他们就能早一天适应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所以重视初一年级整体培养是我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则是初一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位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都能树立起相信自我、依靠自我的独立信念。(2)重视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发挥,激发学生“相信自我、依靠自我”的信心培养学生依靠自我的力量去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最终达到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3、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充满学生活动的教学过程是最关键。(1)在教与学的顺序安排上,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基础。一节课的开始,首先是学生自学后疑难的产生,然后才有教师有效的点拨、质疑。下一步我们要努力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2)在教与学的时间安排上,变以往的“教为主、学为辅”为“学为主、教为辅”。(3)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变以往简单、机械地将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逐一讲解为只讲学生自学后仍不能理解的教学内容。(4)在教学对象的指向上,变以往很含糊的所谓“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具体的面向在课堂上自学出现问题的学生。4、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主体性养成的保障教师敢于放手,对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重复讲的前提是要求教师备课要非常认真,这不仅体现在教案上,还要体现课本的标识上。另外,教师要对课堂突发问题要有预见性,要随堂拿出相应的对策借此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几天的学习和考察,虽然浮光掠影,但对东庐、洋思中学了解、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依然在心中回味。我坚信只要我们人人有一种态度,有一份爱心,相信也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事迹来。
“教师教科研”的光荣与梦想
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的分类
从研究内容分: 德育案例(反映德育工作),有别于“教育案例” 教学案例(反映教学工作) 教育管理案例(反映教育管理工作) 从展示主题分: 主题式教育案例(主题引领下案例的展示) 意外式素
“背景”、“故事”、“评析”。 “背景”为故事的叙述进行必要的铺垫; “故事”则应该有起因、经过、结果; “评析”是对故事进行理性分析。 “故事”是评析的基础, “评析”是故事的升华。
教育案例
• • • • •
教育案例的定义
教育案例的分类
教育案例的结构
教育案例的写作
优秀教育案例的特征
教育案例的定义
——教育案例的定义
教育案例是对具有问题性、故 事性、典型性的教育教学、教育管 理的实例进行理性分析。
教育案例
“问题性”是说案例需要解决问题;《别让生活搅了学科的局》 “典型性”是说案例具有普遍意义;《格格的故事》 “故事性”是说案例必须生动可读;《全班集体“怀孕”》 “教育教学”是说案例表现学校的中心工作; “实例”是说案例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例子,表现为教育教 学的过程或者片断;《感受“嫩生生”》 “理性分析”指要求对典型实例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 学 等教育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从而给读者以 启示。《一节英语课的成功导入》
南京市“个人课题”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 “个人课题”申报指南》
南京市“个人课题”
“个人课题”申报表范例:
1.例一:音乐图谱开发利用(吴静)
2.例二:农生普通话困难调查(许小花)
3.例三:课堂沉默的调查与对策(许小花)
南京市“个人课题”
“个人课题”的发展:
2009年对外推广:
第一届“全国‘个人课题’研讨会” 主办:《中国教师报》、南京市教育局; 承办: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 参与:全国40个城市的代表。南京市,上海市,乌鲁木 齐市介绍。 宣言:《“个人课题”研究协作体宣言》。
听陈锁明教授和刘永胜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教授讲座引共鸣教书育人收获多——听陈锁明教授和刘永胜教授讲座心得体会杭锦旗中学李彩虹这次教育局组织全旗教师到蒙古族中学听课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
8月16日,在旗蒙古族中学阶梯教室,我有幸听取了陈锁明教授和刘永胜教授所作的两堂深刻的教育讲座,从中吸取了精华,净化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感谢旗教育局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受益非浅。
两位教授的讲座内容,分别围绕教育的追求和教师的人生观展开。
针对教授的侃侃而谈,我觉得句句都是精华。
教育应该追求什么,陈锁明教授的一句话,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巨大的共鸣,他说“乐观的人像太阳,照到哪哪就亮,悲观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是啊,悲观的人像面镜子,你笑了,全世界都笑了,你哭了,全世界都哭了。
当你选择一份事业,并为之奋斗的时候,应以积极的思想、宽广的心胸、乐观的心态去善待它,并从工作中找到快乐。
这样,你心里就处处充满阳光,照到到哪儿,哪儿就亮。
重新审视我所从事的这份职业,我教书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幸福、尊严的活着”,如何打造这样的生活,离不开四个词“快乐”、“健康”、“奋斗”、“成功”。
快乐让人有好心态去做事,健康让人有好身体去奋斗,成功让人有信心去追求幸福和尊严。
那么,初次之外,还有什么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憧憬和向往的吗?有,就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听了一天的讲座,夜晚总结这一天的收获,内心涌动着无数的思想火花。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比以前更加强烈。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想他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要热爱教育事业,无愧教师人生。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有感于陈教授讲的“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必会长眠”。
人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人活着就是要不断的努力,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那么,教师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呢?第一要爱生活,第二要爱事业,就要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爱,积极向上、努力进取。
刘永和报告听后感学思结合做教研
刘永和报告听后感学思结合做教研刘永和报告听后感学思结合做教研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教育研讨会,听到了著名教育家刘永和的报告,并在自己的教研中加以应用,得到了卓越的效果。
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入手,总结刘永和的报告,对其理念进行探讨,并提出我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刘永和的报告有很多可取之处,首先是深挖教学,从教学的本质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这是尤其值得教师们深入思考的。
然后,刘永和的报告系统性强,从理论、实践、方法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思想得以落地到课堂实践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我觉得刘永和关于学生角色的思考非常有道理。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但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环境。
现在的学生更加独立、思考,他们需要有机会表达自己,而教师则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以便能够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
那么,如何将刘永和的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变得更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要地位,实现差异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我们也要了解,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灌输,还包括培养个性化、全面发展的独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使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兴趣和个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涵盖知识管理、项目管理、社交能力等方面,通过组织讨论、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教学方式。
使用科技教学,利用视频、动画、教程等多种教学手段,更好地衔接旧知和新知,保证教学内容质量,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让有效的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殿堂
让有效的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殿堂----学习刘永胜报告有感8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邱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名家讲坛”活动。
聆听了原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关于有效课堂的思考》的讲座,体会颇深。
怎样才能使每堂课都呈现出活力与实效,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
我认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两段四步”作为我中心课堂教学的“主推模式”和“入轨模式”,其基本理念同刘永胜校长概括的“生命的课堂、学生的课堂、幸福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四类有效课堂不谋面合,都可以通过“两段四步”的课堂模式来实现。
但一年下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差强人意,反思我们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结全刘校长的报告我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现将问题与解决策略一一列出与众分享: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不管需不需要合作,不管需不需要讨论,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
形式和本质的关系。
参与不是越热闹越好,不仅仅是行为上的参与,更重要是思维上的参与。
自已能解决的不讨论,讨论了也解决不了的不讨论。
似懂非懂才讨论。
讨论一定要给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不能蜻蜓点水。
2.教师专业素质与高效课堂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是观念陈旧。
面对新的高效课堂要求不能尽快进入角色,没有彻底转变教学方式,没有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意识。
对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放心,不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小组积极性。
课堂沉闷没有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效果。
二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差要么放任要么仍然控制课堂。
在学生学习产生障碍提升出现困难产生歧义甚至出现错误时教师点拨不到位,错过拓展升华的时机。
三是教师缺乏激情不能点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激情。
对此应加强教师培训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
现在教育急需要重建两个关系即教服务于学师服务于生。
围绕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引导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2024年《学案教学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案教学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的《学案教学交流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中,我收获颇丰,深感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这次会议的心得体会,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会议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
会议上,与会教育专家和学者们分享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和经验,尤其是关于学案的编写与运用。
学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通过与会者的分享和研讨,我了解到了不同学校和教师在学案编写与运用方面的做法和创新,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其次,会议中的互动和交流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会议期间,我们与会者进行了小组讨论和集体研讨,通过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问题,向其他教师提出疑问和困惑,相互交流和探讨,从而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互动和交流不仅让我们从其他教师的经验中受益,还提高了我们的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会议还设置了专题报告和座谈讨论环节,教师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与专家进行对话和思维碰撞。
这种互动与碰撞激发了我们的思维活力,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
再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成果和分享经验的平台。
会议期间,我们有幸参观了一些优秀的学案展示,了解了其他学校和教师在学案编写与运用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同时,我们也有机会向其他教师展示我们自己的学案和教学成果,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种互动和展示让我们更加自信,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了我们不断提升的动力。
最后,会议还提供了一些教育资源和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会议期间,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同时,会议还提供了一些教育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这些资源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之,2024年《学案教学交流研讨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4年《学案教学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学案教学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尖草坪区第六中学任红梅本人荣幸地参与了由本区教研室组织的赴都江堰的学案教学交流研讨会。
在“导学讲评式教学”专题讲座中,我深入学习了“导学案”的概念、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要素与要求,以及学习过程设计与“导学案”问题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从培训形式来看,首先通过优质导学案例设计者的自述设计流程,进而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与全国参训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将此次培训推向了高潮,并为农村一线数学教师指明了未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与优化“导学案”的实际方向。
当前,多数教师秉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致力于通过学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结合此次“学案教学交流研讨”专题培训内容及个人在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现就“导学案”的使用体会进行简要阐述:一、收获:1. “导学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设计原则,实现了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
它集“导案”、“学案”、“练案”为一体,旨在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坚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建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2. “导学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练习需具备分层性。
学习过程中强调先学后交流,通常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约XX%的学习内容。
3. 基于“以学定教”的考量,设计时应考虑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方面。
从学生视角出发,还需关注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习路径的可行性及学习成果的可评估性。
4. “导学案”的设计应遵循目标性、主体性、导学性、问题性、层次性、探究性、创新性及规范性等原则。
5. “导学案”的设计要素应虚实结合,其中“实”体现在重难点预测、学习内容选择、文本解读、学情分析、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等方面,具备主观倾向性。
6. “导学案”的基本版式包括普通式、表格式、混合式等,其中表格式可添加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2024年初中语文研修总结与反思范本(二篇)
2024年初中语文研修总结与反思范本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研修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近段时间我参加了一次初中语文研修,从中我受益匪浅,下面将对这次研修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总结:通过这次研修,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我明确了学科建构主义教学法的重要性。
学科建构主义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研修中,我了解了学科建构主义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和特点,并学会了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通过在实践中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我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学习风格,设计和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学到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比如,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趣味性;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有趣。
另外,我还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和工具的应用。
比如,互联网、多媒体教具和实物展示等。
这些教学资源和工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通过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和工具,我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更多的教学活动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反思:在这次研修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发现自己对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虽然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困难。
有时候我仍然会固守自己过去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学科建构主义教学法及其他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高三作文:做善于思考的教师_2000字
做善于思考的教师_2000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部《论语》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理论,至今仍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而南京市教学研究室调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永和则从学思结合这个教育的经典命题阐述了教育思考的重要性,他将“学思结合”浅显地用“学而不思则浅、思而不学则空”形象地突出了学思结合在教育实践中的突出地位。
从教书匠式的教师向研究型的专家学者式的教师的突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是否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做一名善于思考的教师。
做善于思考的教师,不仅关乎自身的职业发展,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关乎教师的教育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学生快乐全面的发展,更关乎教育的当下和未来。
2015年12月27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有幸聆听了刘永和先生的《“学思结合”做研究》的专题报告,他的精彩报告让我对教育思考有了更多的认识,给了我在教师发展等方面不少有益的启发。
刘永和先生从有思想、会思考和有思路等几个维度阐述了教师对教育的思考的意义、价值、方法和作用。
他认为,“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是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自古至今其宝贵的教育思想对教育都有着高度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而“学思结合”的重要性首当其冲。
“路边风景无限好”——教育关注生成,关注过程,一个受教育者从启蒙开始一直行走于求知的路上,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翻越一个个“山峰”,登临一个个“绝顶”,在这一系列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我们的家长,都倾其心力,为升学计,为考入好学校计,很辛苦,也很疲乏,当我们回头再看看,我们的学子,很多无意识地被逼进了现实的尴尬境地,在智力发展有差异、特长兴趣有不同的大群体中,更多的学生是无奈地被“全面发展”,导致“跛腿”多、自信心减弱、创新能力丧失,并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的生活。
“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但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我们有意无意的漠视了,忽略了。
刘永和:学思结合做教研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调研员 江苏省特级教师 刘永和
“学思结合”做研究
你想幸福一天吗? 你想幸福一月吗? 你想幸福一年吗? 你想幸福一生吗?
成功:第一,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职业, 第二,一辈子认真做到底。(人民大学教授唐鑛)
“学思结合”做研究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学习,再学习。”列宁、毛 泽东、江泽民都强调过。可是,我们的教 师因为工作忙,时间紧,负担重等原因, 没有很好地学习。于是,写文章就成了无 源之水,无本之末了。
学而不思则罔(三)会思考
(2)缜密性思考
缜密性思考的特征是周密性和细致性,强调思 考的完整和周密。对于思考的对象,无论是一个事 物的若干方面,还是一种现象的诸多原因,还是一 种结果的许多可能,要求一个不漏地找出来。 操作方式是多问几个“还有什么”。要点是穷 尽一切可能。 教育现象——什么原因?——找到原因之一— —还有什么?——找到原因之二——还有什么?— —找到原因之三„„ 比如:德育低效。
1.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的关系
(2)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式学习
(3)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一)有思想
2.关于教育手段的改革
粉笔——幻灯——投影器——计算机——多媒体 先进与落后,好与坏 手段与目的,形式与内容 教育信息技术的追问(质量提高了吗?课件必要吗? 人人要用吗?)
(4)建设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城市” “学习型学校” “学习型单位” 学习型文化:学习力文化、创新文化、速 度文化、反思文化、快乐文化(《五种文化带 你进入新境界》)
学而不思则罔
有没有闻到苹果的味道?
2019年5月14日周二听颜老师报告有感
2019年5月14日周二听颜老师报告有感很幸运一次相遇,我认识了佛山名师刘永要老师,有幸进入了他的“永要德育联盟讲座群”,有幸在每周三晚上微信上收听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大咖们的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让我的班级管理思想不断升华进步,班级管理理念不断在更新中,让我的工作一直在反思,我的工作一直在改进,一直在追求更好中。
以前听老师们的讲座我都是写笔记,但是我发现当时都很详尽了记录了老师讲座的要点,但是过后再看时候很少。
后来我干脆把老师们的讲座在半夜十二点之后用两个手机给他录下来,每天锻炼身体或者是在路上的时候来回播放着听。
每天都给自己新能量。
后来承蒙永要老师看得起,又加入了他们的审稿团队,老师们的稿子我得以在第一时间看到。
我总是把老师们的稿子打印下来,一遍一遍的读,读过之后再给出自己建议。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听颜凤萍老师(楚雄州第一届骨干教师,楚雄州名师,云南省优秀班主任)的《班主任要学会引导“花”开》的讲座,围绕“陪伴、倾听、引领”三个主题,给我们分享怎么做才是引导“花”开。
她说“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和谐时代”,是呀,花苞心态,才是真爱!倾听,听孩子们的心声,颜老师的办法是让孩子们写小纸条,写写自己这一天的所作所为,写写自己这一段时间进步或是退步的原因,写写自己的心理,写写自己的班级中发生的事,通过孩子们的写发现孩子的问题,好帮助孩子解决。
我真的是没有想到,也没有这样做过。
孩子们怎么想的知道的很少。
所以有时候都是自己主观臆断,学会颜老师的倾听方法,让他们做班级的小主人。
在班级管理上,颜老师用到了课代表。
在我看来,课代表仅仅是收发作业的,和班级管理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听颜老师的方法介绍,让我恍然大悟,哦,原来小小课代表还可以这样做,这样做不仅可以协助科任老师,还可以维护班级稳定,还可以让学生及时明确自己的不足。
五分钟的总结和反思,课代表的培养,原来这么重要!原来可以这样做!其实不管是颜老师,还是之前讲座的老师,都提到了课后五分钟的反思总结,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倒可以试一试。
研修日志四 学思结合
研修日志四学思结合,开阔视野保定一中吴永彬研修的学习培训收获颇丰,对新课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了自基本技能,提高了对教学的认识:1、通过观看专家讲座,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要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在今后的课堂让学生更加充分展示自己,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自己的课堂更精彩。
2、通过观看名师讲课,认识到了自己与名师间的差距,从名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他们的创新能力与技能;他们开阔的知识;教学资料的丰富;导入的精彩,过渡的巧妙,总结的到位与注重情感升华。
3通过交流平台与同行们交流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交流对学生的管理,交流教材与教法,交流经验与体会,丰富了自己的头脑,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4、通过做作业上网查资料,从而丰富了自己知识,通过阅读众多同行门的作业、拜读他们的精彩文章,认真体会他们的苦于乐,同时也享受他们的成功的喜悦。
总之,通过研修,我收获很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一定程度是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学习中不断丰富提升自己通过历史培训学习活动,使我收获不小,这次培训为打造一名优秀历史老师设置了学习的平台,让我从中了解到平时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多渠道多领域的传授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信息。
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听了历史专家的讲课,看了他们的案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怎样提升教学水平,对我影响很大。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就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因此,实际工作中,我要想做个称职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护、尊重学生。
因此,在课间、课后我都注意做到鼓励学生为主,并用善意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位学生,批评学生注意自己的措辞,做到既严肃又活泼。
这样,学生感受到了你的真诚,自然就喜欢与你一起共同交流学习。
上课期间,要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
改革求发展---反思促成长
改革求发展反思促成长——参加山西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固隆中学刘卫军2013年11月20日上午到21日中午,我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山西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历史学科的学习培训。
会议的日程是这样安排的:20日上午,四位名师分别就他们的获奖课进行说课,这四节课分别是太原市十二中的杨清河老师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阳泉三中吕瑶老师的《美国南北战争》、大同七中李月文老师的《祖国的统一大业》、实验中学徐雪莲老师的《科学技术的成就》。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聂幼犁教授应邀请前来作了题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立意》的专题讲座。
21日上午,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的周继荣老师作了题为《关于有效教学的几个话题》的报告。
山西省教科院的梁爰如老师针对《如何使用旧教材实施新课标教学》进行了指导。
通过本次学习,结我教历史学科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经历,有以下几点感触: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什么?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现在的课改活动都注重了前者。
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都是学生忙的不亦乐乎,教师在教室里巡视,一节课教师没说几句有用的话。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没有表达。
课改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但不是让教师在课堂上闲下来当观众。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好以下四点:1、做好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让学生有序学习;2、做好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适时、有效的评价,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3、做好对重、难点知识的点拨、引导或讲解,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4、引导学生做好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表达,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发挥。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去表达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课改要有明确的方向,要有历史的味道,表达历史学科的特点,形成历史的思维,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思想。
把这一切落实到具体的一节课上,就是让学生通过研读史料,看地图,看历史图片,看历史的影视资料等,从中去感知、领悟、体会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刘永和老师的在开班仪式上的那场讲座则更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现实,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动情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学思结合”做教研。的确,作为一线教么的时候,却发现不知从何处下笔。面对不断发展的学生,我们忘了留心,忘了研究,忘了去记录、去分享和反思。
我想“受益匪浅”这四个字已经远远不能够表达我内心持久的震撼、感动和更多的激动。刘书记的讲座从非常专业而又贴近我们生活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才是教育科研、如何进行科研。之后又用讲故事,举例子等互动方式,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学和思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引导我们从一个小小的事情,小回忆反思着如何写好教育叙事。满满的是收获:(1)处处皆学问。这是刘书记的指点,有突如其来的感悟,原来研究离我们很近很近,只要我们放下浮躁的心,放慢节奏,只要我们能在日常繁琐的事务中留心,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常事就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所在。(2)观察,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有一直追求的久违的灵感,更有激励,让我信心满满去从事我爱的事业,去探索我热爱的研究。(3)要有“思想”,有“思路”。学会研究性学习,有思想而又善于整理自己的思路。(4)善于反省,做到正真的学和思相结合。
作为一位新老师,欠缺的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但是这样是不是就不能搞教科研?是不是就不能搞好教科研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刘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教育目标中可以找到研究课题,教育现象中可以找到研究课题,教育方法中可以找到研究课题,教育经验中也能找到研究课题。在这里,刘老师给我们举了陆一鹏校长“考试备忘录”的例子和他的同事马老师的例子。这些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就藏在生活的细节当中,只要你用心去发掘用心去体会,留意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发现留心处处皆学问。教育教学中、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研究的课题。我们应该在积累经验和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时,关注路边的风景。那么这么多的课题该如何选择呢?我认为,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有理论和实际的支撑,不能空讲大道理也不能只是单纯的叙述事情。搞科研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就像种南瓜一样,急功近利就只会落得跟揠苗助长里面的主人公一样的下场。
思而不倦——做教科研的行动者。诚如刘老师所言“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同时,一定需要做一名思考者。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文章千千万,自己说来口难开,说明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思考,只是简单的表层阅读,这样根本达不到研究的程度,充其量只能算得上一种阅读积累。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自己探索教育时,一个重要的品质就是反思。刘老师从大的方面来说,反思四大教育改革。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教师可以从小的方面入手,反思一堂课,反思一次教育实践,反思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次讲座我收获了很多,值得用更多的时间去回味、去思考、去消化,相信肯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相信在以后新秀班的活动中会有更多的收获,会对我的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更多的帮助。
照进心灵的阳光
横溪中心幼儿园郭芸芸
如潺潺的溪水,清凉滑过我的内心;如温和的阳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如挺拔的劲松,傲立于岩石之上;这些都是刘永和书记的《“学思结合”做科研》讲座给予我的感受。当预示讲座已经结束的音乐响起时,我还恋恋不舍的沉浸在刘书记带给我们的那轻松、幽默、形象生动及深刻的氛围里,还在感悟着博闻广知的刘书记交给我们的“思”和“学”结合做科研的方法。
留心处处皆学问。刘老师用一个有关爱迪生考助手的小故事将我们带进了报告的第一个主题。刘老师睿智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尽皆知却恰恰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留心。作为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每天我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很多,往往学生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语言会触动到我,但是转眼间一些琐碎的小事的发生就让我们忽略了刚刚的发现。听了讲座,我想可以试着准备一本班级日志本,记录我们和学生相处的点滴,记录我们的发现。这既是以后写论文的一个素材,同时也是一本情感的回忆录,是自己一步步成长的脚印。除了平时接触到的鲜活事例,我们也可以通过剪贴、摘抄报刊杂志、阅读科研书籍撰写笔记、研读学术报告,借助专家的头脑思考自己的问题、以及网上搜索、下载科研资料。
行走在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
2014/12/30 14:29:21 阅读数:357
行走在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
——江宁区首届教科研新秀班学习心得摘录
江宁区首届教育科研新秀班是江宁区教育科研的一股新生力量,11月末举行了首次培训,聆听了省特级教师刘永和老师《“学思结合”做教研》的专题讲座,全体学员会后认真思考,并结合自己平日的工作,撰写了学习心得,为自己成长为有思想,有思路,会思考的科研型老师迈近了一步。现选取编辑12篇心得文章,以供大家深入交流,携手进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我来到了教科研的大门口,打开门,就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年轻的我,没有理由畏惧,因为拥有如此优越的机会,有江宁区教科研新秀班这个强大的集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个集体中,只要“敏而好学”相信收获肯定会颇丰的。行笔于此,说再多的豪言壮志都是单薄的,最好的还是付诸实践,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教科研的大门,开了,踏进去。在新秀班这个大家庭中,享受集体的智慧。
学思结合做科研,学与思,从小时候起就天天接触的两个字,做起来却并不是非常容易的。学,不仅要有一颗学习之心,而且要有学习之法。没有灵活的学习、研究方法,就如折翅的小鸟,无法展翅飞翔,教科研无从做起。审视自己的教科研,发现还有许多的不足。
课题研究,浅尝辄止。工作至今,虽然已有两项区级课题,但是从研究的问题,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的展示来看,自己的课题研究,停留在真问题,假研究,无成果的阶段。没有像刘老师指点的那样,真正的从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现象、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来寻找课题。
心向往之——做教科研的有心人。忙忙碌碌干教育,平日的工作常常是繁琐的,人心亦会波澜起伏。然而做教科研,需要静心。带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携一个嗅觉敏锐的鼻子,加一双勤于动笔的手。刘老师用一句古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诠释教科研的精髓。何为学?要关注平时的学习,报刊杂志、科研书籍、学术报告、网上科研······留心处处皆学问。这给我很大的启示,要做教科研的有心人,课堂上的一个插曲,可能就是一个研究的问题。化解一场学生纠纷,可能就是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关注一个教学问题,可能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总之,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需要善于观察,勤于动笔。心向往之,科研亦可多姿多彩。
合作研究收获更大。有时候一些小问题、小观点独自思考往往寻求不到答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学校的老师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我相信集体的智慧一定能让自己茅塞顿开,有时候即使找不到直接的答案,但也许众人的观点也会为我打开不一样的思路。作为我们自身首先要大量研读有关的教科研书籍,特别是我们的课程标准,有时候一种发现、一种质疑甚至是一种不解,只要你去搜集资料、思考了,从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在做研究了,不管结果怎样,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大大的收获。
刘老师所讲的真的很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思考提炼出自己的想法并形成理论文字,这些思想凝练的文字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教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另外刘老师还向我们表达了一个理念:坚持真理。这不管对于我们做人还是做事都是极其重要的。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有多少人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往往跟着所谓的专家跑,撞得头破血流也不知为何走了弯路。教学和教学研究需要一些坚持。这使我想到了一次听课的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掌声》之后,分管语文教学的领导专家提出可以将文中的“慢吞吞”改成“急匆匆”比较阅读,这样可能学生体会更深。但是这位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上文已经提出主人公小英心里很犹豫,加上小英的腿是有残疾的,小英不可能“急匆匆”,三年级的学生能够领悟,所以这样的比较阅读是没有必要的。这位老师最后的课也是按照她原来的思路进行的。且先不论谁的教学思路更具智慧,这位老师的坚持让我佩服,试想自己也许就随着别人的思路了。其实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思考,坚持自己思考后的成果,而不是随着教参的思路。这也是我从这个讲座中学到的最珍贵、最可贵的精神。
论文撰写,思路狭隘。虽然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撰写了许多论文,也有几篇获奖,但是从撰写的思路和选材等方面来看,还是比较狭隘的。主要倾向于经验总结。每年都有许多的论文评比,这无疑给了我们锻炼自己的平台。但每次评比来临,心中却总是觉得很空,有种无从着手的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自己的思路不够宽泛,还在于没有厚实的积累。许多的教育事例在不经意间溜走了,许多的研究问题一不留神忽视了。所以在撰写论文时,会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现象。
在我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她几乎会出现在我的每一篇教育叙事里。开学第一天,所有小朋友乖巧的坐在教室里午休的时候,那个看似柔弱文静的小姑娘居然在操场上和一帮小男子汉们捉青蛙;阳光体育活动时所有的孩子都在热火朝天的跳绳,可是,只有她把绳子扔在一边问我能不能不参加集体活动;每天收作业,一数少一本,不用看就知道她没交……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束手无策的小姑娘,在记录下她怪异的一举一动以后,我自以为是的开始研究起来,甚至做了一个一周改造计划并付诸实践了。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孩子并没有太大变化,而我所做的一切都仿佛是徒劳的。我茫然生气甚至对孩子发火,这时我们学校的一位校长知道了这个情况,笑着跟我讲,深入的去研究孩子,观察她的行为,找出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付诸实践,最后进行总结,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吗?以后不管是对自己的教育之路还是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段宝贵的财富。教育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妄图在很短的时间让她变成你所期望的样子。越是急功近利,越是徒劳无功。
叩开教科研的大门
江宁区淳化小学 吴施华
带着一丝激动,怀揣一颗梦想,我加入了江宁区教科研新秀班。对于一位刚入职三年的教师而言,“教科研”还仅仅停留在尝试的阶段。如今有了这么一个专门的学习平台,无疑给自己赢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初次培训,就有幸聆听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和先生的讲座——“学思结合”做教研。短短两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给我们以后的教科研之路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