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一)_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如何防治
小麦锈病如何防治小麦锈病又叫黄疸,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发生广、为害大的一类病害。
为了控制其为害,介绍其发病特点与防治方法。
一、发生特点1.为害症状小麦感染锈病后,初期在麦叶或麦秆表面出现褪绿斑点,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疱,叫做夏孢子堆。
后期又长出黑色的疱斑(条锈、叶锈)或粉疱(秆锈),叫作冬孢子堆。
3种锈病的通常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2.传播途径小麦3种锈病的病原菌都属于担子菌类,亲缘关系很近,随气流传播。
孢子成熟遇到轻微气流,就会向外飞散传播,可刮上1500~4300米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甚至更远以外,造成小麦受害。
3.发病条件①小麦品种自身的抗病性强弱。
②锈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要求叶面有水滴或空气中湿度饱和,因此,结露、降雾、下雨有利于锈病发生,以结露为有利。
适于发病的温度条锈为9~16℃、秆锈18~25℃、叶锈15~22℃。
因此在春季,条锈发生最早,叶锈次之,秆锈最晚。
③空气中孢子初期数量多,易大发生。
④小麦生育期的早晚,冬小麦播种越早,秋苗发病越早越重。
二、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鲁麦21、烟农19、烟农23等抗锈丰产良种。
2.药剂防治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0.5公斤加水250~300公斤,进行喷雾;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每亩用药量60~80克;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
3.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旅顺口区冬小麦以9月末播种为宜,在秋苗容易发生条锈、叶锈病的地块避免过早播种,对减轻秋苗发病有显著作用。
合理施肥,避免氮肥过多,特别避免过晚施用,以防止贪青晚熟。
重锈病,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抗病高产。
4.消灭自生麦苗小麦自生苗是3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
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可以减少大量越夏菌源,压低秋苗发病率,可减轻锈病为害。
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常见于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严重威胁农民的小麦产量和品质。
针对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1. 季节性:小麦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期的春季和夏季,特别是气温适宜,湿度较高时易发病。
2. 土壤条件:小麦锈病多发生在酸性土壤、土质较重的田地,这种土壤有利于锈菌的繁殖和生长。
3. 小麦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抗性有所差异,通常抗病性较差的品种更容易受到锈菌的侵袭。
4. 病菌源头:小麦锈病主要的病菌源头是来自前一季的麦田残留物,这些残留物里包含了大量的锈菌,容易传染给新一季的小麦。
二、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小麦:在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要优先考虑那些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正确使用化肥,加强对小麦的施肥管理,使小麦生长健康,提高其抗病能力,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3. 农业生态治理:采取农业生态治理方法,包括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农家肥料,合理制定施肥计划等,可以有效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4. 清除病菌源头:在农业生产中,要及时清理麦田残留物和枯草落叶等病源,以免影响新一季小麦的生长。
5. 病害防治药剂:在小麦长势稳定后,可以采用定期喷药的方法进行病害防治,防治药剂要选择效果好、安全无毒的药剂。
6. 科学防治:针对不同的病害,要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加强病害的监测和研究,及时进行病害防治,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三、小麦锈病的预警和监测小麦锈病的防治,除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要进行预警和监测。
一旦发现小麦锈病的病例,就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小麦病害的预警和监测,提前发现和处理小麦锈病,预防和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以保障小麦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总之,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给小麦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科学防治措施,并及时进行预警和监测,从而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
小麦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小麦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近年来,小麦病害呈加重发生的趋势。
加上去年冬季的异常天气情况,小麦普遍受冻害严重,苗情不是太好,致使今年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随着气温的升高,小麦生长进入拔节生长旺盛期,小麦的病害也进入了蔓延扩散期,危害将日益加重,所以农民朋友应该及时地做好防治工作。
在小麦病害当中,主要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四种最为重要。
一、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属真菌病害,它分为条锈、叶锈、秆锈三种。
三种锈病的区别可用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来概括。
小麦锈病是气传病害,在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其中以条锈较为普遍,感病小麦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小麦对水分的吸收,严重时小麦叶、秆干枯,穗小,秕粒,导致减产。
小麦条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小麦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
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橘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小麦秆锈病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面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防治方法:防治锈病要因地制宜,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进行集中防治,切实控制其传播蔓延;大田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每亩可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克,20%三唑酮乳剂45~60克进行喷雾防治,一般使用两次。
二、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禾谷类白粉菌的转化型,有性态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无性态为串珠粉状孢,属半知菌亚门粉孢属。
该病发生后,可致叶片早枯,分蘖数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严重的减产50%。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典型病状为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组织受侵后,先出现白色绒絮状霉斑,逐渐扩大相互联合成大霉斑,表面渐成粉状,后期渐变成灰色或灰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闭囊壳)。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锈病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广泛分布的真菌病害,由锈菌引起。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各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病原菌的存在、气候条件、寄主易感性和人为因素等。
在防治小麦锈病时,可以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合理种植、病原菌检测、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等。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菌的存在:小麦锈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锈菌,包括条锈菌、褐锈菌和白锈菌等。
这些病原菌可以通过种子、秸秆和感病植株等方式长时间存活并传播。
在田间种植小麦时,如果种子或秸秆中含有病原菌,则有可能引发小麦锈病的发生。
2.气候条件:小麦锈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特别是春季和夏季的高温潮湿天气是锈病的主要流行期。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病原菌的繁殖速度加快,感染小麦的几率增加。
3.寄主易感性:小麦品种的抗性差异也是导致小麦锈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抗锈病基因缺失或不完整的小麦品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从而发生锈病。
4.人为因素:不合理的种植措施和管理不善也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几率。
连作小麦、密植、迟播、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等都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风险。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策略来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1.合理种植:选择抗性好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通过优化农艺措施,如合理密度、合理施肥和适时浇水等,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2.病原菌检测:在种子保存和使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病原菌检测,及时发现携带病原菌的种子,并进行处理或淘汰,防止病原菌传播。
3.化学药剂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使用相应的农药进行防治。
多菌灵、融雪灵等化学药剂可以喷洒在叶面上进行防治,有效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
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小麦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寄生真菌或寄生线虫等生物防治剂,有效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
小麦锈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通过合理的种植措施和适时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一、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
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也是我国冬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
在我县主要发生的有条锈病和叶锈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一旦流行,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1、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1)症状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椭圆形的夏孢子堆,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常几条结合在一起成片着生。
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鲜黄的粉未,即夏孢子。
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的黑色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有关,造成春季小麦锈病流行的条件有四:1、有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2、有大面积感病品种;3、3-5月份雨量较多;4、早春气温回升快,外来菌源多而早时,则小麦中后期突发流行。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现在市面比较好的拌种剂:先正达的锐胜、福戈+亮盾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
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
或是三唑酮、腈菌唑、烯唑醇等2、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
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
小麦锈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的防治技术小麦锈病又叫黄疸,有条锈病、秆锈病和叶锈病三种,是香格里拉县小麦主要病害之一。
小麦发生锈病后,体内养分被吸收,叶绿素被破坏,大量孢子堆突破麦叶、麦秆表皮,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严重时条锈可减产73%-85%、叶锈49%-47%、秆锈74%-84%,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是在受侵叶或茎杆上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褐色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孢子飞散,呈铁锈状而得名。
后期病部还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
群众对三种锈病夏孢子堆作了概括描述,称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一)发生规律小麦锈菌的冬孢子一般不起作用,主要以夏孢子或菌丝体在小麦上越夏,越冬。
三种锈菌夏孢子耐高温和耐低温的能力不同,因此越夏,越冬的地区也不同。
条锈病菌夏孢子能耐低温,不耐高温,一般旬平均温度超过23℃时既不能存活,因此在广大冬麦区不能越夏,麦收前,夏孢子随风传播到海拔高的地区(7月份平均温度在19℃以下),在冬麦区自生麦和春麦上越夏。
到秋季夏孢子随气流传播到平地冬麦区,危害早播麦苗,并以菌丝体在麦苗体内潜伏,春季产生夏孢子辗转传播为害。
叶锈病菌的夏孢子比秆锈病菌耐低温,比条锈病菌耐高温,即在适宜范围内,能耐高温,又耐低温,因此在广大冬麦区可随自生麦苗越夏,并能就近侵染秋苗。
经越冬后,来年气温回升,越冬菌源继续产生夏孢子堆传播为害。
秆锈病菌的夏孢子对高温和低温都很敏感,在南方不易越夏,在北方不易越冬,因此秆锈病菌是以夏孢子传到晚熟春麦和自生苗上越夏,到秋季传到冬麦区,浸染麦苗,越冬后,春季又逐步传到春麦区。
(二)发病条件小麦锈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主要取决于寄主,病原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
1 、寄主小麦品种不同,感病性也有差异。
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引起锈病流行的基本因素。
一个小麦品种对一个地区的锈菌生理小种具有抗性,对其他地区生理小种不一定有抗性。
此外,由于病菌的变异还会产生新的生理小种,往往引起抗病品种抗病能力衰退或消失,因此,要进行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及其变化的调查,进行经常性的研究。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锈病是小麦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小麦锈病的主要病原是锈菌,主要包括叶锈、条锈和黑锈三种。
锈病的发生主要受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传播途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小麦锈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进行剖析,以期为小麦种植者提供参考。
一、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1.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麦锈病主要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发生。
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小麦锈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温在15℃-25℃之间时,锈菌的生长繁殖速度较快,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土壤条件对小麦锈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过于肥沃或施用了大量氮肥的地块,易造成小麦生长过旺,使得小麦植株过于茂盛,透风性差,从而增加了小麦锈病的发生几率。
1.3 传播途径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两种。
在高温高湿的气候下,锈菌通过空气传播,传播范围较广。
当小麦种子携带有锈菌孢子时也可以传播。
人为传播也是小麦锈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1.4 病原菌侵染病原菌侵染是小麦锈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小麦叶片被锈菌侵染,锈病将向整个小麦田迅速蔓延。
及早发现并控制病原菌的侵染对于防治小麦锈病至关重要。
二、小麦锈病的防治策略2.1 选用抗病品种小麦种植者在种植时应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
选择对小麦锈病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可以大大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2.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治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量施用氮肥会使小麦茎秆过于茂盛,透风性差,从而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几率。
小麦种植者在施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2.3 喷施农药小麦锈病的防治也可以采用喷施农药的方法。
在小麦叶片初期发病时,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施,以阻止病害的扩散。
农药的选择应合理,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喷施,切勿滥用农药。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微生物农药防治
要点一
微生物制剂
针对小麦病虫害,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如苏云 杆菌、白僵菌等,这些微生物可以产生毒素,使害虫 感染后死亡。
要点二
使用方法
微生物农药一般采用喷雾方式施用,需要注意用药时 机和用药量,确保微生物在田间存活并发挥防治作用 。
性诱剂防治
性诱剂
针对小麦害虫如玉米螟、黏虫等,可以使用性诱剂进行 防治。性诱剂可以吸引雄虫并使其失去交配能力,从而 降低繁殖率。
金针虫
物理防治
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
使用敌百虫、辛硫磷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蛴螬
物理防治
在成虫羽化期使用黑光灯诱杀成 虫。
化学防治
使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杀虫 剂进行土壤处理。
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连作, 减少蛴螬的繁殖场所。
03
农业防治措施
在选择抗病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 壤环境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抗 病性强的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 之一。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改善土壤肥力, 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并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栽培管理包括合理密植、及时浇水施肥、清 除杂草等措施。此外,定期进行田间检查,
提高作物品质
熏蒸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
05
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防治
天敌昆虫
小麦病虫害的天敌昆虫主要有瓢虫、草蛉虫 等,这些昆虫以蚜虫、红蜘蛛等为食,可以 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保护和利用天敌
通过增加天敌数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更 好地发挥天敌的防治作用。例如,在田间设 置人工巢箱或投放天敌昆虫,提供良好的生 存环境。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摘要:小麦锈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在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其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出现红色小斑点,形成锈斑。
小麦锈病属于专性寄生菌,主要传播媒介是空气中的孢子。
小麦锈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在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地发生较为严重。
小麦锈病发生后,不仅会对小麦造成较大的损失,而且也会对我国的其他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防止小麦锈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其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麦锈病;防治技术小麦锈病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分布广,危害重。
在四川广元农村,每年的10~5月份是小麦锈病的高发期,对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小麦锈病的症状:夏孢子堆为褐色,具有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黄色斑点。
在叶背上产生有光泽的小圆点,后逐渐变为褐色并凸起,形成夏孢子堆。
广元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无霜期250天以上。
一、小麦锈病发病症状小麦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片上,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的病斑为暗绿色椭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大小为1~2毫米,边缘呈褐色。
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变成黄色、浅绿色或者是近于白色,最后变成黑色。
小麦锈病的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一般只有1个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多个病斑。
病斑多了之后就会互相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叶片呈褐色、褐色或者是暗绿色。
小麦锈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病。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病比较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生长不齐、穗小、穗少、籽粒不饱满等现象发生;如果病情比较轻的话,则会导致小麦叶片扭曲、发黄或者是干枯死亡。
小麦锈病不仅对小麦造成了危害,还会对其他农作物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小麦锈病发生后会对麦秆、麦穗产生影响,使其发生霉变。
同时,也会影响到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
小麦锈病在侵染之后还会影响到小麦的生育期情况,从而使小麦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小麦锈病防治
图4.1.4-2 小麦叶锈病 叶锈乱
图4.1.4-3 小麦秆锈病 秆锈是个大红斑
二.病原特征
条锈病菌为条 形柄锈菌,叶锈病 菌为隐匿柄锈菌, 秆锈病菌为禾柄锈 菌,三种锈菌均属 担子菌亚门,锈菌 目。
图4.1.4-4 小麦条锈病菌 A.夏孢子堆 B.冬孢子堆
图4.1.4-5 小麦叶锈病菌 A.夏孢子堆 B.冬孢子堆
一.症状识别
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是在受害的叶片或秆上出 现鲜黄色、红褐色或深褐色的疱状小突起,这是病 菌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状物质, 故称锈病。后期病部形成黑色疱状小突起,是病菌 的冬孢子堆。
三种锈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孢子堆的分布、大 小、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上,可以简单形象地概 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小麦锈病
一、症状识别 二、病原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综合防治
概述
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病害, 是小麦上分布最广、为害最大的一类病害,其特点 是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流行。
锈病为害主要导致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下 降,呼吸作用加强,蒸腾量增加,失水严重,从而 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小麦秆锈菌与条锈菌相反,其周年循环的关键 是越冬问题。在我国小麦秆锈菌主要在1月份平均 最低气温6℃以上的地区越冬,并可不间断繁殖。 其越夏则主要在西北、西南等高海拔地区的冬春麦 区,以及晚熟春麦区。
三种锈菌都是典型的气传病害,传播范围广, 流行速度快,为害严重。
四.综合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化学防治 ①小麦播种时采用戊唑醇等三唑 类杀菌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可有效控制锈病的 发生为害。 ②小麦拔节后,如雨水较多,田间又 有病害发生,则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氟环唑、 丙环唑、三唑酮等,加水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 续喷2~3次。
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综合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综合防治方法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三大主要病害。
锈病又分为条锈、叶锈和杆锈三种,其特点均是以孢子堆分别在叶面、叶鞘和茎杆、麦芒上出现锈斑。
条锈病一般发生在小麦拔节至抽穗阶段,防治重点应是产量较高、发病较早或发病虽晚但成熟迟的感病品种麦田。
叶锈病一般在小麦孕穗至抽穗期发生。
杆锈病从开花至乳熟阶段出现,以晚播、产量水平较高的感病品种麦田为防治中心。
赤霉病菌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能危害,在苗期造成苗腐和茎腐,在开花期至成熟期造成穗腐,尤以穗腐危害最重。
白粉病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叶鞘、茎杆、穗部均能发生,以地势低凹、湿度大、偏施氮肥、群体过大的麦田为防治重点。
根据上述发病规律,必须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耐肥高产良种。
(二)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①晒种,经阳光紫外线照射,杀死附在种子表面上的病菌,减少菌源基数。
②用种子量的0.2~0.3%粉锈宁拌种,可减少菌量而推迟发病;或用0.3%的三唑酮拌种,对条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实行保健栽培,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四)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田间湿度大时,应及时清沟排渍,中耕松土,降低湿度,改善土壤通透条件。
(五)药剂防治:在孕穗至抽穗期,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应及时施药防治。
以下农药可任选一种,交替使用,每隔7~10天施药一次,连用2~3次。
1、亩用0.5度石硫合剂悬浮液60公斤喷雾;2、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3、亩用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4、亩用50%多菌灵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由于小麦锈病的侵袭,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小麦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孢子传播,对小麦的叶片和穗部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小麦作物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小麦锈病防治方法,以期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 基础防治措施1.1. 地选区域合适的土地种植小麦,避免在长期沾泥或积水的地方种植。
1.2. 选择健康的种子,以确保种子的良好品质和较低的病原体含量。
1.3. 实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适时翻耕、杂草清除和间断轮作等,以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2. 生物防治措施2.1. 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来降低病原体的种群密度。
例如,可以引入天敌蚜虫来控制可能传播锈病的麦蚜。
2.2. 使用抗病品种或病害抗性基因改良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小麦对锈病的抵抗力。
2.3. 利用拮抗菌或真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例如,可以喷洒含有拮抗菌的生物制剂来保护小麦免受锈病的侵袭。
3. 化学防治措施3.1. 使用化学杀菌剂进行喷洒来防治小麦锈病。
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频率进行施药,以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2. 结合田间管理措施,采用化学防治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 首次发现与隔离4.1.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发现锈病的病斑,避免其继续传播并迅速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4.2. 将疑似感染锈病的植株迅速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扩散,并对这些植株进行及时的治疗。
总之,小麦锈病的防治对于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全面、综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需要加强对小麦锈病的监测与研究,以及加强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培训。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小麦作物的生长,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小麦病虫害有哪些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小麦病虫害有哪些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经常发生,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小麦减产和绝产。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麦病虫害有哪些,以及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小麦病虫害有哪些小麦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矮病、红矮病、全蚀病、赤霉病、叶斑病等。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真菌病害:如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
细菌病害:如细菌性条斑病、黑节病等。
病毒病害:如土传花叶病毒病、黄矮病毒病、丛矮病等。
线虫病害:如禾谷胞囊线虫病、根腐线虫病等。
生理病害:如缺素症、湿害、冻害、旺长等。
虫害有小麦蚜虫、麦种蝇、吸浆虫、红蜘蛛、叶蝉、蛴螬、金针虫、蝼蛄、麦叶蜂、麦秆蝇等。
二、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本文主要针对小麦种植过程中几种小麦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以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下:1、小麦锈病的防治主要危害的是小麦的叶片和叶鞘以及茎秆等位置,小麦条锈病呈现规则的性状,而叶锈病呈现混乱的性状,秆锈病主要呈现一个大红斑。
其中发病种类最为常见的是小麦叶锈病,其次是条锈病,秆锈病的发病情况较少。
防治对策:一般在三月中下旬用药控制发病中心,四月初对发病麦田进行全面的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的粉唑醇可湿性粉剂,或者25%的粉唑醇悬浮剂。
或者三唑酮粉剂每平方公顷兑水750~112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其中药物的使用量分别问600m1、450m1、375m1、1500g。
2、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小麦纹枯病有被称为立枯病、尖眼病。
最近几年来,小麦纹枯病危害逐渐加重,如果该种疾病得不到及时的防治一般会导致减产10%~20%左右,严重的地区可以导致减产达到50%以上。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关键技术是药物喷剂。
施药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小麦拔节初期,以组织病害侵入茎秆,所用药剂可以是23%的宝穗乳油、20%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的三唑酮乳油、20%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者使用12.5%的烯唑醇悬浮剂等药物。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探究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探究小麦锈病是由小麦锈菌引起的一种主要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锈病,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本文将从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病原菌传播途径、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究。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菌感染:小麦锈病的病原菌主要有条锈菌、黑锈菌和黄锈菌,它们都能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引起小麦锈病。
这些病原菌通常通过二孢子形式进行传播,侵入小麦植株的叶片、茎秆等部位,形成病斑并释放新的病原孢子,完成病害的传播。
2. 气候条件: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高湿、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小麦锈病最适宜的发生条件,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和病害的发展。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小麦锈病的发生也有影响,例如连续多日的低温和高温都会对小麦锈病的流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小麦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小麦锈菌的抗性有所差异,一些品种对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抗性,能够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和病害的发展。
由于病原菌的变异性,一些传统品种的抗性逐渐丧失,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频率增加。
1. 合理轮作:小麦作为冬季作物,可以与夏季作物进行交替种植,从而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轮作中的夏季作物可以提供一个不利于病原菌孢子萌发和繁殖的环境,减少病原菌的数量,降低小麦锈病的风险。
2. 选用抗病品种:在种植小麦时,应选择具有一定抗锈病能力的品种。
目前,有一些抗锈病基因已经被研究出来,可以通过育种选择或基因转化技术将这些基因导入小麦品种中,提高小麦的抗锈病能力。
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3.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一方面,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小麦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提高植株的健康状况,减少受病原菌侵染的概率。
科学施肥可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
4. 病害监测与防治:对小麦锈病进行及时监测和预报,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的危害程度。
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选用抗病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因此,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预防锈病的有效措施。
2.农业防治:合理密植,避免过度密植导致通风不良,增加锈病的发生概率。
合理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同时,及时清除田间的自生麦苗,减少菌源。
3.药剂防治:在锈病发生初期,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可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喷洒。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建议在晴天下午进行喷药,并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4.春季预防:春季是锈病的高发期,因此,在春季来临之前,应加强田间管理,提前喷洒药剂进行预防。
如果春季雨水较多,应注意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减轻锈病的发生。
5.定期监测: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监测,观察锈病的发病情况。
一旦发现有锈病发生,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情扩大。
6.统防统治:对于锈病高发地区,可以采用统防统治的方式进行防治。
通过组织专业的防治队伍或合作社等形式,统一进行药剂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总之,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药剂防治、春季预防、定期监测和统防统治等。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种植情况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小麦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产量。
小麦锈病用什么药,对小麦的影响,最佳防治时期是什么时候
小麦锈病用什么药,对小麦的影响,最佳防治时期是什么时候1、播种前,使用20%粉锈宁进行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或使用2%立克秀进行包衣,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5%。
2、大田病叶率达到0.5-1%的时候,每亩地使用30-35g的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或8-9g的25%丙环唑乳油兑水稀释喷雾。
一、小麦锈病用什么药1、播种之前,使用20%粉锈宁进行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或者是使用2%立克秀进行包衣,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5%。
需注意,使用粉锈宁拌种后,需要在拌种结束的6-8小时左右进行播种。
2、当大田内病叶率达到0.5-1%的时候,每亩地使用30-35g的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或8-9g的25%丙环唑乳油,或45-60ml的20%粉锈宁乳油兑水稀释喷雾,如果是病情较为严重的地块,需要喷洒2次。
3、当大田病叶率达到1%以上,严重度在10%以下的时候,每亩地使用50g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40ml的20%粉锈宁乳油,或15-30g的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兑水50-75kg稀释喷雾。
如果大田病叶率达到15%以上,严重度在10%以上,同样可以使用上述药物进行防治,但是使用浓度需要提高至2-4倍。
二、小麦锈病对小麦的影响,最佳防治时期是什么时候1、影响(1)症状:小麦锈病分为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均会导致小麦的叶秆、叶鞘、叶片等处出现大片黄斑,后续随着时间推移,黄斑连接成片,形成铁锈色的粉疮(夏孢子聚集),病害进入后期后,会出现黑色的斑疮(冬孢子聚集)。
(2)具体影响:小麦锈病会引起叶片早衰,降低小麦的光合作用,并且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降低籽粒的饱满度,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
2、最佳防治时期(1)小麦锈病在播种前,以及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时候进行防治为宜。
(2)如果是控制小麦锈病大流行,最佳防治时期应当是中心病团开始出现的时候。
小麦病害主要有哪些
小麦病害主要有哪些小麦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以下将对这些病害进行详细介绍:1. 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及华南等省(自治区),是一种气传病害。
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可波及全国。
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清除落粒自生苗等。
2. 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
病菌在叶片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导致叶片功能减退,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等。
3. 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叶鞘上,病菌生长导致叶片出现褐色斑纹,最终导致小麦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排灌水、清除落粒自生苗等。
4.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穗部和茎部,病菌生长导致小麦穗部结实不良,严重时可导致小麦减产50%以上。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降低麦田湿度等。
5. 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主要发生在根部和茎部,病菌侵入导致小麦生长缓慢,严重时可导致小麦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排灌水、清除落粒自生苗等。
6. 小麦黄矮病:小麦黄矮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生长导致叶片变黄,严重影响小麦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等。
7. 小麦丛矮病:小麦丛矮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病菌侵入导致小麦植株矮化,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排灌水、清除落粒自生苗等。
8.土传花叶病:土传花叶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花器上,病菌生长导致小麦叶片出现花叶状,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等。
9. 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主要发生在根部,病菌生长导致小麦根部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生长。
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是一种对小麦造成严重影响的病害,主要表现在小麦叶片、茎和穗上,形成锈迹,导致小麦品质下降、减产严重。
下面是小麦锈病防治方法的正文和拓展:
一、症状及危害
小麦锈病主要由锈菌(Puccinia sp.)引起,是一种以锈蚀为特征的真菌病。
锈菌在病穗、病叶、病茎和病块上产生锈褐色的锈迹,使叶片失去光泽,茎、穗部位变硬,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锈病在小麦生长期间传播迅速,病菌通过雨水、空气和土壤等途径进行传播,严重的锈病区域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品质下降,甚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
1. 选用抗锈病品种:选择抗锈病品种可以减少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2. 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病菌滋生环境。
3. 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干。
4. 选择适当的肥料: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5. 化学防治:使用锈病专用药剂,如甲霜灵、菌锈宁、嘧锈菌钠等,喷雾或浇灌。
6. 生物防治: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调节土壤生态系统,降低病菌滋生数量。
7. 发病初期喷药:使用药剂如奥普唑、嘧锈菌酯、锈锈宁等,发病初期使用越早越好。
8. 收获前处理:在小麦收获前,对病穗、病叶、病茎和病块等进行彻底的处理,以减少病菌再次传播。
以上是小麦锈病防治方法的正文和拓展,希望有所帮助。
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DOI:10.19904/14-1160/s.2022.06.033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孙新华,尹爱玲(汶上县刘楼镇农业农村事务中心,山东济宁272505)摘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小麦种植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提升,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实现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但在种植的过程中也出现一系列病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以小麦主要的病害类型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病害的发病规律和原因,提出了防控小麦病害的一系列措施,以期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害类型;发病原因;防治措施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099-03中国图书分类号:S453.121文献标志码:B1小麦的主要病害种类1.1穗部病害1.1.1小麦赤霉病近些年,小麦赤霉病的危害逐渐加重,已经成为制约小麦产业发展的一种常发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1]。
小麦赤霉病主要为害小麦的穗部、麦粒、茎秆、茎基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苗腐。
主要由种子带菌或者土壤中病残体感染导致,小麦芽变成褐色,之后根部逐渐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则死亡,若田间湿度比较大,会产生粉红色的霉状物。
第二,茎基腐。
小麦从出土到成熟期都能发病,小麦的基部组织感染病害之后变为褐色腐烂,甚至全株枯死。
第三,秆腐。
在发病初期阶段主要为害叶鞘,出现水渍状斑点,之后演变为淡褐色或者红褐色,形成不规则的病斑。
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患病部位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者抽出枯黄穗。
在气候潮湿条件下,患病部位出现粉红色霉层。
第四,穗腐。
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在小麦穗部出现水渍状的褐色斑点,之后扩大到整个小穗,造成穗部枯黄,湿度比较大时,患病部位出现粉红色的霉状物,发病后期产生蓝黑色的小颗粒,用手触摸有凸起感,造成籽粒干瘪。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品种选择、生育期、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水多和湿度大很容易发生和流行病害,有些小麦品种容易感染该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杆锈病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小麦杆锈病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一、小麦锈病
3. 发病规律
3种锈病均靠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为害,传播范围广,并 可形成多次再侵染。其病害循环包括越夏、秋苗感染、越冬和 春季流行4个环节。 条锈病病菌喜凉怕热,因此5~6月小麦收获时节,旬均 温>22℃时就不能侵染,麦收后夏孢子随气流远距离传播到甘 肃、青海、四川西北等高寒地区的小麦上越夏,秋季再随气流 传播到平原冬麦区为害早播秋苗,当气温降至1~2℃时,条锈 菌开始越冬。翌年小麦返青后,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产生孢 子进行再侵染。
偏重发生地区
西南四省、甘肃南部和东部 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江苏淮北、湖北北部、陕西 秦岭北麓和渭北塬区、贵州西南部
赤霉病在湖北东部和江汉平原、江苏沿江和苏南、安 徽沿淮及其以南、浙江中北部、上海
纹枯病在河南大部、江苏淮北、安徽淮北北部
2012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病虫害 穗蚜 发生面积 2.4亿亩 偏重发生地区 河北、山东大发生,华北、黄淮的其他 麦区、西北麦区和江苏、云南
小麦锈病一直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历史上曾经几度大 流行,损失惨重。 随着栽培制度的改进和肥水条件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 前后,小麦白粉病曾频频流行,损失很大。尽管利用三唑类 杀菌剂防治麦类白粉病效果很好,但研究表明白粉菌对三唑 类杀菌剂的抗性日益突出,问题十分严重。 小麦赤霉病一直是长江流域麦区的主要病害。该病不仅 造成产量损失,更为重要的是赤霉菌所产生的很多毒素对人 畜具有毒性。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和小麦叶枯病发生日趋严 重,已经成为许多麦区的重要病害。由于目前缺乏抗病品种, 危害还在加剧。病毒病、黑穗病在局部地区仍有一定危害。
麦蜘蛛 地下害 虫
吸浆虫
1.1亿亩
9500万亩 3500万亩
河北、山西中南部、河南西北部
华北、西北 陕西关中中东部、河北中南部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一、小麦锈病
二、小麦白粉病
三、小麦赤霉病 四、小麦其它病害
一、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
分布广、传播快、为害面积大的一类病害,流行年
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小麦条锈病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一、小麦锈病
② 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为隐匿柄锈菌,夏孢子单胞,黄 褐色,球形至近球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双胞,暗褐色,棍 棒状,上宽下窄,顶部平截或稍倾斜,柄极短无色。
小麦叶锈病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小麦叶锈病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一、小麦锈病
③ 小麦秆锈病的病原菌为禾柄锈菌,夏孢子单胞,暗黄色, 长椭圆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双胞,黑褐色,椭圆形或棍棒 形,表面光滑,顶端壁厚,横隔处稍缢缩,柄很长,上端黄褐 色,下端无色;转主寄主是小蘖和十大功劳。
不穿透叶片
开裂不明显 幼苗上呈多重轮状,在 成株上沿叶脉呈条状 小,疱状,黑色 基本成行 不开裂
表皮开裂情 况
一、小麦锈病
2. 病原 三种锈病的病原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柄锈菌属,锈菌均 为专性寄生,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①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夏孢 子单胞,鲜黄色,球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双胞,褐色,棍棒 形,顶部扁平或斜切,柄短,有色,转主寄主不明。
一、小麦锈病
小麦三种锈菌对湿度 的要求基本相同,都需要 有饱和湿度。小麦叶片及 孢子表面必须有持续4~6h 的水膜存在,病菌才能侵 入寄主。故多雨、多雾或 田间湿润、结露的情况下, 锈病容易发生。
一、小麦锈病
4.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川育14、川育16、绵阳29、30号等 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抗性较强,但应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布 局,避免品种单一化。 (2)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播种,适当晚播,可减轻秋苗 期锈病发生;清除自生苗,减少越夏菌源;施足基肥,早施追 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灌溉,南方多雨麦区 及时排水,北方干旱麦区及时灌水,可减轻损失。
2012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据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12年小麦病虫 害整体偏重发生,发生程度远远超过2011年,发生面积在 10亿亩次,同比增长10%,其中病害发生面积是4.5亿亩次, 虫害发生5.5亿亩次,同比增长28%和2%。
病虫害
条锈病 白粉病 赤霉病 纹枯病
发生面积
4500万亩 1亿亩 近1亿亩 1.3亿亩
一、小麦锈病
(3)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 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 条锈病和叶锈病在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病叶率达2%~5%时, 杆锈病在小麦扬花灌浆期,病杆率达1%~5%时,即达防治指 标。常用药剂有: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12.5%烯唑 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25%敌力脱 (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等。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麦锈病
一、小麦锈病
1.症状识别
①条锈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在叶鞘、茎秆和穗上 发生。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与叶脉平行, 成株期排列成行,幼苗期不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小麦近成 熟时,病部产生短线状黑色冬孢子堆埋伏于表皮内,成熟时表 皮不开裂,有别于杆锈病。
一、小麦锈病
②叶锈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茎秆、叶鞘上很少发生。 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橘红色,不规则散生,周围表皮开裂。 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散生圆形或长椭圆形的黑色冬孢子堆, 表皮不破裂。
一、小麦锈病
杆锈病病菌对低温、高温都比较敏感,侵入适温18℃~ 22℃。夏孢子主要在福建、广东及云南等麦区越冬。翌年春季, 夏孢子由越冬地逐渐北移,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 西北和内蒙古春麦区造成全国大范围的春、夏季流行。麦收后 又传至西北、西南等高寒地区越夏。 叶锈病病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其越冬和越夏的地区都 比较广。在我国大部分麦区,麦收后病菌转移至自生麦苗上越 夏,冬小麦秋播出土后,病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秋苗上为 害并越冬,来年小麦返青后继续侵染为害。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概述 小麦是我国,尤其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 一,年种植面积4.5亿亩,仅次于水稻,位居第二。 小麦病害问题严重,且此起彼伏。 我国小麦主要病害种类:常见小麦病害39种,其 中真菌病害27种,病毒病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 1种。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三种锈病的症状区别
种类
症状特点 为害部位 形态 夏 孢 子 堆 叶片穿透情 况 表皮开裂情 况 在叶片上排 列的形式 冬 孢 子 堆 形态 排列的形式 条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为害 叶鞘、秆和穗 最小,黄色疱状 叶锈病 夏孢子堆主要在叶面上产生,冬孢 子堆主要在叶背面及叶鞘上产生 比秆锈小而比条锈大,橘红色 偶尔叶锈病也可穿透叶片,在叶片 正反两面同时形成夏孢子堆,但叶 背的孢子堆比正面的小 开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堆粉 排列不规则 小,椭圆形,黑色 不规则 不开裂 秆锈病 主要发生在茎秆及叶鞘上, 严重时,叶及穗上也可产生 最大,长椭圆形,深褐色 叶片的同一侵染点正反面均 出现孢子堆,且背面的孢子 堆比正面大 表皮很早开裂并外翻 排列不规则 较大,长椭圆形或长条形, 黑色 不规则 开裂,散出冬孢子
一、小麦锈病
③杆锈病 主要 发生在茎秆和叶鞘上。 夏孢子堆较大,长椭 圆形,深褐色,排列 不规则,散生,常数 个连接成大斑,周围 可见破裂向外翻卷的 表皮。小麦成熟时, 在夏孢子堆及其附近 出现黑色椭圆至长条 形冬孢子堆,后期表 皮破裂。
一、小麦锈病
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 被害处产生夏孢子堆,后期在病部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 根据孢子堆的大小、颜色、形状、着生的部位、排列的情况和表 皮穿透的特点区分三种锈病,农民形象地说:“条锈成行、叶锈 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份减产可达20%~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包括条
锈病、秆锈病和叶锈病3种,其中在川渝两地以小麦 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
一、小麦锈病
三种锈病在中国各地的分布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我国是小麦三种锈 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西北、西南、黄 淮海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 小麦叶锈病是禾谷类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 小麦病害,全世界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以西南和长江流域一 带发生较重,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也较重。 小麦秆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种植小麦的国家和 地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和福建、广东、 广西的冬麦区及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发生流行,给小 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