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_2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 暴风雨 (鄂教版)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暴风雨 (鄂教版)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暴风雨(鄂教版)教案
暴风雨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认真阅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揣摩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
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夏季暴风雨前后的景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分小组进行学习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作顺序。

3.检查第一次自学情况:
(1)每个小组成员任选一部分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评议。

(2)讨论每段内容:
①暴风雨之夜的情景(时间先后顺序)
②黎明雨过天晴的景象(由近及远)
4.第二次进行小组学习:
要求:
这一次主要是品位、感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几点在讨论时师注意点拨:)
①第一自然段写雨前,突出“闷热”“闪电”“雷声”
②雨来时的势头。

“瓢泼”“撕开”“倾注”等写出了雨势之凶猛。

③写狂风
声音—力量(震撼人的心灵)
④写雨(有何不同?)
由惊恐—放松、舒展。

⑤将雨后的景色与雨前相比较来学习,讨论
5.进行朗读比赛:
①小组开展自读比赛,读好每一句话。

(根据课文景物环境氛围和人物心情的变化,采用合适的语调)
②班级比赛,每小组推出一名代表。

6.作业
①背诵文中的优美语句。

②阅读一篇同类文章。

第 1 页。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与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情景。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暴风雨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暴风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4.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3 生字词学习与运用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请学生课后复述课文内容,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请学生收集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资料,下节课分享。

5.2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2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如彩虹、雷声等)。

每组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展示自然现象的特点和美丽。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进行拓展思考。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暴风雨》。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利用多媒体展示暴风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变化。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拓展思考:(1)学生谈谈自己对暴风雨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进行拓展思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朗读情况。

3. 观察大自然,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暴风雨的图片和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描绘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表达和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暴风雨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暴风雨的特点和意义。

2. 朗读课文: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小组竞赛,巩固学习效果。

4.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欣赏和讨论。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评价:1. 朗读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朗读和情感表达能力。

2. 生字词测试:进行生字词测试,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写作评价: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寓意。

2. 学会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暴风雨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暴风雨的气势。

(2)引导学生谈论对暴风雨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寓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关爱自然、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4. 拓展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关于暴风雨的小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故事心得。

5.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自然、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探讨如何将关爱自然、勇敢面对困难等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暴风雨》教案

《暴风雨》教案

暴风雨一、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想考考大家,猜猜它出自哪首乐曲?听!2、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羊肠小道》不仅音乐优美,而且还通过音乐使我们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美丽风光。

同学们想不想再去看一看大峡谷呀?那好,今天就让我们也骑着驴,去欣赏美丽的大峡谷吧。

(骑驴律动)二、聆听暴风雨时1、可是正当我们玩得尽兴的时候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细细地聆听吧。

2、同学们都有双灵敏的耳朵,想象力都很丰富,是的这段音乐是描绘了暴风雨时的情景,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暴风雨时的情景。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惊心动魄、山崩地裂)3是的,暴风雨十分可怕,狂风怒吼、电闪雷鸣、山崩地裂真让人惊心动魄啊。

4现在让我们一起在来听一听这段音乐,一起去找一找,哪里出现了风、雨、雷、电,当你听到了其中任何一个,就请举手。

A风。

对了,我们一起听下。

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模仿风声吗?你能用嘴来模仿下风声吗?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试一试。

B闪电。

对了,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模仿风声吗?是大擦,你来试一试?其他同学可以bia来模仿。

C雨。

对了,我们一起听下。

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模仿风声吗?钢琴,平时钢琴是这样演奏的,这里用了不同的演奏方法,是刮奏,瞧。

我们也可以用这瓶子模仿雨声,谁来试一试。

跟老师一起来。

D雷。

对了,是什么乐器在模仿雷声吗?是定音鼓,谁来敲一敲?(一个学生敲,其他学生可以用指尖瞧凳子。

5同学真厉害一下子就找了风雨雷电,而且也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风雨雷电。

我们分小组一起也来演绎下暴风雨时的情景吧。

这组是风,这组是雨,这组是雷,这组是电。

你们两位同学用乐器来演奏。

6同学们真厉害,演绎得可真像!给自己一点掌声。

三、暴风雨前,感受寂静1真令人赞叹作曲家驾驭音色的能力,他用各种乐器把大峡谷暴风雨来临时那变幻无穷,气势磅礴的景象,让人身临其境,那么暴风雨前又是又是用怎样的音乐来描绘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

《暴风雨》 教学设计完美版

《暴风雨》 教学设计完美版

《暴风雨》教学设计完美版暴风雨教学设计完美版目标: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暴风雨》。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暴风雨》的背景和主题。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音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角色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戏剧中的各个角色。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以及他们在剧中的作用。

3. 剧情分析:通过剧情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暴风雨》的情节发展和主题。

教师可以选择关键场景或对话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戏剧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4. 观看表演:组织学生观看《暴风雨》的相关表演或电影版本。

观看后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5.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创作,例如编写原创剧本、演出精彩片段,或设计舞台布景等。

学生可以在班内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进行同伴评价。

6. 总结回顾: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课堂总结,回顾学生在研究《暴风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也可以提供最后的点评和指导。

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 创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创作展示环节中的表现和成果。

3. 笔试评估: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或写作题目,以评估学生对《暴风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暴风雨》的文本资料和相关研究资料。

2. 视频或音频资源,展示《暴风雨》的表演或解读。

3. 创作材料:纸张、笔、绘画工具等。

4. 评估工具:参与度观察表、创作评估表、笔试题目。

附加活动:1. 科普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或文化人士进行关于莎士比亚和《暴风雨》的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剧本演出:组织学生进行《暴风雨》的剧本演出,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观看。

3. 观摩活动: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戏剧演出或剧院,增加对戏剧艺术的了解和欣赏。

4. 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莎士比亚作品阅读或戏剧表演比赛,提升学生的研究动力和竞争意识。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暴风雨》。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暴风雨”、“电闪雷鸣”、“狂风呼啸”等。

(3)掌握课文中描述暴风雨的顺序和描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感知和描述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暴风雨》。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描述暴风雨的顺序和描绘方法。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描述暴风雨的顺序和描绘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暴风雨》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 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暴风雨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暴风雨的认知和经历。

2. 朗读与理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暴风雨》。

(2)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如“暴风雨”、“电闪雷鸣”、“狂风呼啸”等。

(3)讨论课文中的描述顺序和描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暴风雨的发展过程。

3. 实践与拓展:(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人物和情景。

(2)邀请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描述其他自然现象,如“阳光明媚”、“大雨倾盆”等。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暴风雨》给家长听,并签名确认。

(2)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现象的短文,可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

2. 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写作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暴风雨》教案设计

《暴风雨》教案设计

《暴风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暴风雨》这篇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勇敢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勇敢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造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氛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情感教育:(1)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面对困境勇敢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四、课后作业: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编写一个短故事。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面对困境,勇敢挑战自我。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在合作探讨、情感教育等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暴风雨》教案设计

《暴风雨》教案设计

《暴风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暴风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和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情节的理解,写作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分析。

3. 通过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暴风雨》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拓展阅读材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暴风雨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暴风雨有什么印象?”。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 内容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写作技巧,并展示讨论结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编写一份关于课文《暴风雨》的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练习:布置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暴风雨》的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

2.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的课后作业,如描写一段暴风雨的场景。

八、课程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2. 举办一次小组辩论赛,辩论题目与课文内容相关,如“暴风雨对人们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九、教学反思:十、课程资源整合:1. 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如美术、音乐等,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创作音乐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暴风雨》教案设计

《暴风雨》教案设计

《暴风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暴风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能够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学术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联系现实等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朗读、表演等表达技巧,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与社会现象,提升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暴风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学术语。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2)联系现实,对作品进行深度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暴风雨》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让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和文学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联系现实:(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品进行深度剖析;(2)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2)强调重点、难点,为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1)梳理《暴风雨》的故事情节,绘制人物关系图;2.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其他有关暴风雨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感受不同作者对暴风雨的描绘和表达。

3. 演出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暴风雨》剧本的朗读、表演等活动,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暴风雨》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暴风雨》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主题思想。

2.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暴风雨的文学作品,如《雷雨》、《风雨同舟》等。

(2)提问:同学们对暴风雨有什么印象?暴风雨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暴风雨》,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主人公小明等。

(2)学生讨论课文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表演课文情节,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五、作业布置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3. 表演评价:根据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

暴风雨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暴风雨的情景及作者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自然界的力量。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通过课文描述,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自然界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暴风雨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对暴风雨的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小组讨论,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暴风雨的情景及作者的感受。

(2)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

四、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经历的暴风雨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暴风雨的理解和感受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暴风雨的情景及作者的感受。

对于学生的作文,要注重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经历的暴风雨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七、课堂小结:2. 教师强调课文中所描述的暴风雨的情景及作者的感受,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暴风雨》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暴风雨》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暴风雨》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碾,眠”等12个生字,理解“窒息”“惊悸”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好处,并会仿写比喻句。

4.感受文中描写的暴风雨的景象,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懂得要全面看待事物的道理。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好处,感受暴风雨的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懂得全面看待事物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熟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春雨细如毛牛”“春雨淅淅沥沥”可今天我们所见的春雨却是一场暴风雨,他和我们平日所见的春雨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学习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歇的《暴风雨》。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

1.请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生字表和工具书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书,及时正音,重点点拨下列读音“沉闷”,“囱”,“绮”“哽咽”3.再读课文,看看是否通顺流利,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惊悸:因惊慌而心跳得厉害。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的发声。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可以同等匹敌。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选择读的好的段落学生互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在认真读课文,看看课文只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主要写暴风雨的景象,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2.指导学生划分段落。

(1):雨前的闷热天气,闪电和闷雷。

(2—6):狂风大作,飘波大雨下下来了。

(7—11):雨后的美丽春景。

(12—13):抒发作者的感受,阐明哲理。

四、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天气闷热,闪电大,闷雷响)2.重点理解“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悸”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做什么?齐读,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过度导入。

暴风雨的第2课时教案

暴风雨的第2课时教案

暴风雨的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认真阅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揣摩文章的思路。

3、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一、导入回顾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背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1、作者在描写了暴风雨当时的“狂暴”情景之后,紧接着有描写了什么?和第一部分比起来,这一部分主要是写的什么?2、找出文中能感受到雨后黎明“美”的句子或是词语。

3、反复朗读,思考作者是用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一部分的?(由近及远)4、学生交流,并读出“美”的感受。

5、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三、学习第三部分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2、引导学生体会:(1)昨晚的狂风暴雨似乎要毁灭一切,为什么会带来更加绚丽的早晨?仅仅是风雨洗礼之后,万物更新了吗?(主要是作者经历了暴风雨的考验,心态发生了变化,更深刻地感受到风雨之后的美好。

)(2)作者在暴风雨横行时那最紧张、最难熬的时刻,想到了雨后的美好吗?“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是指的暴风雨来临之时表现出雄壮之美,暴风雨过后则表现出柔和之美;么样昨夜的暴风雨,今天的柔和之美就可能体会得不够深刻,“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的阳光才显得更加灿烂。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4、熟读成诵。

四、课文小结这篇课文通过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雨夜和笑语花香、绚丽明媚的雨后清晨的景色对比,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暴风雨的喜爱之情,也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有阴暗又有光明,但终究会走向光明;而这阴暗和光明的对立变化,才是世界辩证和谐的美,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

五、课文拓展我们人生道路上是否遭遇国暴风雨?你是如何对待的?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启发?六、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2、暴风雨雨夜狂风暴雨;雨后绮丽华美;事物有阴暗又有光明;但终究会走向光明。

《暴风雨》教案设计

《暴风雨》教案设计

《暴风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暴风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欣赏作品的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3)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困难,勇敢面对生活的品质;(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人生价值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暴风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欣赏作品的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2)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中的氛围;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4. 朗读、表演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暴风雨》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作品主题;2. 学生准备:预习《暴风雨》,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3. 教学资源:教学PPT、相关论文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暴风雨》的作者、背景和作品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6. 朗读、表演: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进行朗读或表演,感受作品的魅力;7.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欣赏作品的文学价值;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暴风雨 音乐 教案

暴风雨 音乐 教案

暴风雨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暴风雨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音乐中的暴风雨主题,并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出相关情感和意象。

2. 学习和掌握音乐中的节奏、动态和音色变化,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描绘暴风雨的氛围。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选择一首与暴风雨有关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暴风雨》交响乐或柴可夫斯基的《暴风雨》序曲。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暴风雨主题,并讨论他们对音乐中的表达感受和意象。

2. 节奏练习:使用打击乐器或身体敲打等方式,让学生模仿暴风雨中的雷声和雨滴声的节奏。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节奏模式和强弱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动态表达。

3. 音色练习:使用不同乐器或声音效果,让学生模仿暴风雨中的风声、雨声和雷声等音色。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如何运用不同音色来描绘暴风雨的氛围和情感。

4. 创作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以暴风雨为主题创作一段音乐作品。

鼓励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节奏、动态和音色变化等元素,表达出对暴风雨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暴风雨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暴风雨主题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讨论暴风雨的特点和感受。

2. 音乐欣赏:播放选定的暴风雨音乐作品,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下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意象。

3. 节奏练习:教授暴风雨中雷声和雨滴声的节奏模式,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4. 音色练习:介绍不同乐器或声音效果,并示范如何模仿暴风雨中的风声、雨声和雷声等音色。

让学生跟随示范并练习。

5.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节奏、动态和音色变化等元素,创作一段表达暴风雨的音乐作品。

6.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并互相分享彼此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7. 总结: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对暴风雨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评估:1. 学生对音乐欣赏中的暴风雨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暴风雨音乐教案

暴风雨音乐教案

暴风雨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暴风雨音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演奏《暴风雨》这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音乐元素和音乐结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教案目标:1. 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暴风雨》。

2. 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元素。

3. 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音乐作品《暴风雨》的学习和欣赏。

2. 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元素的理解。

3. 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暴风雨》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和乐谱。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4. 音乐创作工具,如乐器、音乐软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作品《暴风雨》,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情感和表达。

2. 引导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音乐分析:1. 分析音乐作品《暴风雨》中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愤怒、悲伤等,并分析音乐中的表现手法。

演奏实践:1. 分发乐谱,并指导学生学习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2. 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演能力。

3.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演奏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音乐创作: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手法,创作自己的音乐片段。

2.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音乐创作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成果。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对学生的音乐创作进行评价,包括创意、表达和技巧等方面。

拓展活动:1.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或乐团进行现场演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展览或音乐会,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暴风雨》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元素,并能够通过演奏和创作来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风雨》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抄下来。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2)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具准备:
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暴风雨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们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场景呢?(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暴风雨的景象。

)
2、教师板书:启示。

让学生说说“启示”的意思。

3、那么,一场暴风雨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领悟作者从暴风雨中获得的启示吧!
二、初读课文,探究新知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读给同桌听。

(3)用“——”画出暴风雨带给作者的启示。

2、检查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读。

(2)出示词卡,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理解。

(3)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齐读。

(4)教师小结:读了这些描写景物的词语,我想你们对作者所描绘的暴风雨的场景有了初步的印象,那么暴风雨带给作者一个什么样
的启示呢?
三、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按照暴风雨来之前、暴风雨来之时、暴风雨来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说说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读,让学生充分地走进文本,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来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四、作业
有感情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板书:暴风雨的启示
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课文一、二段,感受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景物特点。

二、感受暴风雨,悟作者情感
1、仔细品读一、二段,画出描述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景物特点的词句,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2、集体交流
(1)“窗外,一道闪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齐读后思考:你从“划破”、“轰鸣”、“使人恐惧”这几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教师过渡:你们听——暴风雨来了!一学生感情朗读第二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暴风雨刚来时的猛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2)“大雨猛烈地敲打着玻璃窗,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你还感受到暴风雨的什么特点?
(感受暴风雨结束时的温柔。

)
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一小股的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齐读后思考:这句话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情景?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这句话。

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

(4)“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感悟到什么?
(5)师小结: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用饱含蘸情感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美。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放手自读自悟,然后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抓住要点进行品读,感悟暴风雨惊心动魄的美。


三、欣赏雨后美景
师过渡: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暴风雨过后,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加美丽的画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想象画面。

1、读后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结合课文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
这么美的图画,你能用上不同的写景成语,说句感叹的话啊?
这么美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自由练读。

同学们,谁能怀着一种赞美之情把它读下来?指名读。

2、小结:
是啊,作者用了优美的词语,贴切的修辞,为我们展现了暴风雨过后美妙的景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在想象中充实文本所描绘的画面,再整体感悟暴风雨后景色的美。

入文
入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赞叹之情。


四、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1、教师过渡:
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

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花草、露珠,是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的闪电、雷声,来之时的狂风、暴雨,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因此作者不禁感叹道:
教师出示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毁灭”、“绚丽”分别表现在哪里?
3、教师过渡:
昨晚到早晨,短短几个小时,可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似乎即将被毁灭的大自然,竟然变得绮丽无比,难怪作者会发出:出示句子:“有时,人们受到了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的感叹。

4、齐读,引导联系实际,小组内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5、集体反馈,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哲理,对本文有一个新的认识。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不同景物特点,体会到了不同景物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待问题都应该全面,切不可有“窥一斑而见全貌”的观点,这就是暴风雨的启示。

六、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来之前:使人恐惧
暴风雨的启示来之时:猛烈、温柔和谐美
去之后:风景如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