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1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5e8fcdf242336c1fb95e30.png)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3.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二单元(2——5课)1.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2.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5.识读地图的三要素为:(比例尺、判定方向、图例)。
“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6.地图的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7.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8.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9.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0.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11.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2.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13.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青藏高原)14.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陆地、海洋、动植物、物产、矿藏、人类和环境等资料)第三单元(6-9课)1.“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知识点复习提纲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b8b85b3c1ec5da50e270c5.png)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知识要点第一课一、填空1、人的一生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中(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最快。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特征之一,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问题1、你现在处在什么生长发育时期?应该注意什么?答、我现在处在青春发育期。
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合理休息等。
2、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男女生长有什么规律?答、青少年发育期女生从12岁开始发育,男生从13岁—14岁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女生比男生早发育2年,10岁以前男同学平均身高略大于女同学的身高,12岁开始女孩的身高、体重超过男孩。
3、举例说说你遗传你父母的哪些特点?有哪些变异(植物也举例说明)3、什么叫遗传现象?什么事变异现象?答、自己与爸爸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妹姐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第二课一、填空。
1、(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它是一个(水)球。
人类认识它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
2、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3、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4、(哥伦布)是地理发现的先驱者。
5、(麦哲伦)是航海家,探险家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
二、问题1、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答、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2、古希腊人通过什么现象提出地球说?答、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第三课一、填空。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指示(南北方向)。
4、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二、问题1、什么叫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答、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叫地球仪。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36a35401f69e3143329453.png)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2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3课地球仪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d09cf3650e52ea54189878.png)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X|k | B| 1 . c|O |m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 . 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108497770bf78a652954a4.png)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括号内为参考答案,下同。
)、(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6、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进行过几次体检,一般在哪里检查的?(据实回答)6、说一说你与去年相比,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据实回答)8、你的形态特征等方面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9、你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形态特征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10、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二单元(2——5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下册知识梳理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下册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f7c93425c52cc58bd6beed.png)
地球自身不发光, 科学家研究
也不透明,太阳在 发现,地球
同一时间只能照亮 围绕太阳公
地球的一半,产生 转一周约为
昼夜。
365天,地
只转有变化有,昼,“同夜而地时变且球自化才围转,符绕”又合太才有实阳会四情公既季。球一小交约绕 周 时 替 为2轴 约 , 一4自 为 昼 次小2转 夜 也时4。
以希腊亚里 士多德为代 表,认为地 球是宇宙的 中心。其它 天体则以地 球为中心, 在不停地运 动。这种观 点,就是 “地心说”。
纬度: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
分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
1、度数范围:
0°(赤道)~90°(两极点) 2、表示:
北纬-#°N ,南纬-#°S 南北半球分界线: 南极圈 0°纬线(赤道)
重要纬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越
向
北
度
数
越 大
越
西
向
南
度
数
越
大
66.5°N
90°N 北极圈 高 纬 60°N
30°N
读“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时区数*15=中央经线数
(1)西八区的中央经线是
。东十一区的中央经是 。
(2)中时区的经度范围是7.5°W─7.5°E,东十区的经度范围是
。
西六区的经度范围
。
(3)纽约所在的时区是
,莫斯科所在的时区是
,
两地的时差是
小时。
(4)若太平洋标准时间(西八区区时)是2时,则北京时间是
A、什么叫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并垂
直于纬线的弧线。 B、经线的特征:
半圆;相交于极点;长度都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a 概念: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分 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 b 经度的标定: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8d18520b7360b4c2e3f6466.png)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1.①人一生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②遗传现象:像这样,自己与妈妈或者爸爸在形态特征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③变异现象:像这样,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①地球是人类居住地。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②在古代,人类活动的地域非常有限,每一个地区的人都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当地的自然环境就是世界的面貌。
③我国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大地是一个平的大托盘,坚如磐石,恒久稳定,而天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的盖子罩在大地上。
④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发现进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
于是他们提出了“地球说”。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像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壳、蛋清就是天。
⑤1492年8月3日清晨,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由约90名船员操纵的三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开始远征海洋。
2个月零9天之后,他们看到了新大陆,也就是美洲的一个岛。
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即“救世主”。
⑥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由约5艘帆船、200多人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
他们向西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段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之后船队继续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后于1522年9月回到了原出发地西班牙。
历时三年,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⑦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3.①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②地轴:我们用手拨动地球仪,它便会绕一根倾斜的轴自转,地球在宇宙空间是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的,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
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有一根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我们称它为赤道,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3e8eb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2.png)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 1 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一生经受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我们觉察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像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肯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觉察?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样,女同学在9 岁到12 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 2 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围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 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局部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外表积的29%;海洋局部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 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外表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 3 课地球仪1、人们依据地球的外形,按肯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局部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8ed64d3c1ec5da50e270a5.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6、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7、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8、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9、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0、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1、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12、“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往东)自转。
13、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分单元)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分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579c9cf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7.png)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世界由各种物质构成,物质总在发生变化。
2.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构成的混合气体,氮气约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占1%。
3.铁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更容易生锈。
铁是灰白色,铁锈是红棕色,它们的颜色不同。
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
4.铁制品生锈会使铁制品缩短使用寿命,并且有潜在危险。
5.紫甘蓝汁有什么作用?答: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会变成绿色。
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发光、发热、颜色改变、形成沉淀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变质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形态改变水结冰、蜡烛熔化、弹簧拉伸7.▲铁和铁锈的性质有什么不同?答:铁是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可以被磁铁吸引,可以导电;铁锈是红棕色,质地疏松,表面粗糙,不能被磁铁吸引,不能导电。
8.▲怎样给金属防锈?答:使金属表面隔绝空气和水分,例如:刷漆、涂油、电镀9.▲蜡烛燃烧实验中有什么变化?哪些产生了新物质,哪些没有?答:蜡烛燃烧实验中的变化:①蜡油熔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②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10.拓展:变色现象:铁生锈变红棕色切开(剥开)后的苹果、马铃薯会变黄褐色,香蕉会变黑。
加热白糖:白色-黄褐色-黑色紫甘蓝汁遇酸变红,遇碱变绿碘酒遇淀粉变蓝酸性物质:醋、苹果。
碱性物质:小苏打、香蕉。
11.蜡烛燃烧实验:①烧杯罩在蜡烛上方,现象: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②蜡烛在封闭的瓶中燃烧:现象:开始时正常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③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或者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12.危险化学品标识:爆炸品、易燃品、剧毒品、放射性物品13.常见的含有淀粉的食物:面包、馒头、米饭、土豆、红薯、未成熟的苹果、玉米第二单元:1.田野里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小生物。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课堂PPT)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0dee6383c4bb4cf7ecd1f1.png)
士多德为代 白尼经过近四年的
表,认为地 观测和计算,于
球是宇宙的 1543年出版了“天
中心。其它 体运行论”正式提
天体则以地 出“日心说”。
球为中心,
“日心说”认为,
在不停地运 太阳不动,处于宇
动。这种观 宙的中心,地球和
点,就是 其它行星公转还同
“地心说”。 时自转。
27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 由西向东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地球是目前所 知道的唯一有 生命存在的星 球,大量的植 物、动物等构 成一个生机勃 勃的世界。
5
(4)、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
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
亚洲
太
西半球
北冰洋
北
6美 洲
大A
洋 洲
平 洋
大
B西
南
美7
洲
东半球
北D冰 洋
欧2 洲
1
亚洲
3非
洋
洲
印度洋
C
南极洲
南 极5 洲
太 平 洋
大
4洲 洋
比一比:1.看谁最快说出图中代号或字母表示的大洲、大洋名称 6
第一单元 我们居住的星球
• 1、我们的生长发育
• 1、要让学生了解,人在生长过程中人体的 哪些地方容易变化?哪些地方不容易变化?
• 2、让学生第一单元 我们居住的星球 了解人有遗传现象与变异现象,动物也有遗 传现象与变异现象。
• 3、让学生了解人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 4、让学生会利用测量的数据绘制表和折线
地球自身不发光, 科学家研究
也不透明,太阳在 发现,地球
同一时间只能照亮 围绕太阳公
地球的一半,产生 转一周约为
昼夜。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与习题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be6c8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9.png)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1我们的生长与发育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我们现在处于少年期。
4、孩子与父母在身体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在生理学上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在身体形态等方面如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生物都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5、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答:都有遗传现象。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6、三——六年级时,男女同学生长发育有什么特点?答:女生在10岁左右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身高逐渐会超过男生。
男生在12岁左右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身高逐渐会超过女生。
2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人们认识地球经历的过程: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3、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我国属于亚洲,位于东半球或者北半球。
5、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6106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70.8%;陆地总面积约1495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29.2%。
6、想一想有哪些事物或者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答:①带有桅杆的船在海面上远远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而离去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②麦哲伦探险从西班牙出发往西行,最后船只顺利回到西班牙。
③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上地球是球体。
④日食时,太阳遮住的边缘是弧形的。
7、是谁证实了“地圆学说”?他是用什么办法证明的?答:是麦哲伦证实了“地圆学说”?他是用环球航行的办法证明的。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04124a10661ed9ad51f3a2.png)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1、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要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
人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人有两个生长高峰期:①由胎儿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②女孩约10-12岁,男孩约12-14岁。
2、10岁以前,男孩在身高、体重稍高于女孩。
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14岁男孩身高、体重又超过女孩。
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
3、(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2、地球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历时(三年)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3、地球仪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其中北半球有条纬线叫北回归线,在南半球,与北回归线对应的一条纬线叫南回归线。
在地球仪上,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
4、地图看地图要注意哪三要素?首先要知道比例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
其次,要判断方向:或根据经纬线定向;或根据指向标定向;或面对地图,定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
最后,地图上附有图例,每个符号都代表具体的地理事物。
知道了标志的作用,我们就能够通过读图来了解一个地方的状况了。
5、建立“地球档案”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6、昼夜交替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太阳中心”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约为24小时。
地球的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7、谁先看到日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是自西向东。
在我国是东边先看到日出,最后是西边地方。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20200812025712)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20200812025712)](https://img.taocdn.com/s3/m/0ff1ab8431126edb6e1a10aa.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和。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地球是,蛋清、蛋壳就是。
4、1519年9月,航海家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和、、、。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叫。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
8、我国的首都是,我省的首府是,我市的市府是。
9、地球的表面积约,半径平均约,地球赤道周长约。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 2日定为。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15、“太阳中心”学说是的天文学家于1 5 4 3年在中提出来的。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引起的。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小时。
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转。
16、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
17、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左右。
18、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一下午12点,下午12点一早晨6点。
19、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
20、大多数植物是白天夜晚。
2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2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23、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 8 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2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5、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26、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27、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28、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29、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1、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要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
人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人有两个生长高峰期:①由胎儿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②女孩约10-12岁,男孩约12-14岁。
2、10岁以前,男孩在身高、体重稍高于女孩。
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14岁男孩身高、体重又超过女孩。
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
3、(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2、地球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历时(三年)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3、地球仪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其中北半球有条纬线叫北回归线,在南半球,与北回归线对应的一条纬线叫南回归线。
在地球仪上,很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
4、地图看地图要注意哪三要素?首先要知道比例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
其次,要判断方向:或根据经纬线定向;或根据指向标定向;或面对地图,定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
最后,地图上附有图例,每个符号都代表具体的地理事物。
知道了标志的作用,我们就能够通过读图来了解一个地方的状况了。
5、建立“地球档案”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6、昼夜交替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太阳中心”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约为24小时。
地球的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7、谁先看到日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是自西向东。
在我国是东边先看到日出,最后是西边地方。
(1)8、昼夜温度的变化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的(照射的距离、角度、面积)等因素相关。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引起的。
9、一天中的动植物昙花夜晚开放;蒲公英5时开花,夜晚合拢(牧人钟),另外夜合欢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牵牛花清晨三四点开花;向日葵的花盘追随着太阳从东向西,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了。
所以我们这种植物节律称为“生物钟”。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蝴蝶是白天活动,猫头鹰、青蛙是夜晚出来活动。
以上现象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带来了地球上日出日落和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动植物的生活和行为。
长期生活在这种昼夜变化环境中的动植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种生物所特有的对日出日落和温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适合性。
10、卵石的形成实验:烧石头。
现象:岩石破裂。
结论: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
卵石是怎样形成的?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在重力和其他外力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河水通过(搬运作用)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
在河水长期的(磨圆作用)过程中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了。
11、溶洞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
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实验一:盐酸滴石灰岩。
盐酸对石灰岩具有腐蚀作用。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自然界的雨水和地下水常常带有酸性,当它流经石灰岩面或者沿裂隙到岩石中去时,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
天长日久,石灰岩就会在这种酸性地下水的侵蚀下形成很多洞穴,而且相互连通,持续扩大。
一旦地下水退却,在石灰岩构成的山中就形成了奇妙的溶洞。
实验二: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形成了沉淀物。
继续往浑浊的石灰水里吹二氧化碳,水又慢慢变清了。
这是因为沉淀物吸收了二氧化碳之后溶解了。
如果将这种澄清的水实行加热,使水分蒸发,就会看到白色沉淀物出现。
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在溶洞中,含有溶解了的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为温度的变化,生成的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二使水中的物质又沉淀出来,并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形成钟乳石。
石笋是怎样形成的?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或钟乳石上滴落到洞底时,因为水分的蒸发和二氧化碳的逸出,使水中的石灰岩物质沉淀出来,并自下而上逐渐增长形成石笋或石柱。
(2)12、升高的河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水冲土的实验结论:有草皮覆盖的“坡”上流到水槽里的土和水较少,水较清澈;“坡”上土中含有较多的水。
只有土的“坡”上,流到下面的水和土都较多,而且水很浑浊,“坡”上的土也较少。
说明:黄河下游河床的升高与上游水土流失相关。
水、土、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植物能保护土,土能蓄水,水土能保证植物生长;水能把土冲走,土如果被冲走了,水也不能保住了,植物也无法生存了。
黄河两岸大量的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的原因:上游地区人类的(过度放牧)和(植被破坏)。
13、沙尘暴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
形成沙尘暴一般要有(丰富的沙尘源)、(强风作用)等条件。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沙尘暴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空气容易受热,而其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就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
当出现长时间大风天气时,就易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并被强风吹到其他地方,形成沙尘暴天气。
人类怎样防治沙尘暴?多植树;造防护;城市绿化;科学放牧,保护草场。
14、唐山地震地震、火山喷发都是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现象:地表塌陷,公路扭曲,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河道堵塞,大量人员伤亡。
实验:挤压纸片或木片。
现象,纸片凸起或木片折断。
结论,外力挤压容易使物体变形或破裂。
实验现象说明地震的产生是因为:地表下有很多岩石层,而地壳内部物质是不停运动的。
当坚硬的岩石层受到一种巨大力量的推动并且承受不住时,岩石层就会发生弯曲,有时甚至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以后,就会发生地震。
当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怎么办?①感觉地面摇动或灯泡等悬挂物晃动时,要迅速关掉火源或电源。
②邻里之间要互相呼唤。
③根据准确的指示迅速撤离到宽阔地带。
不要靠近围墙或建筑物。
④来不及撤离的要躲到牢实的家具下或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⑤要协助受伤的人员。
15、庞贝城的毁灭挤压装有红墨水的塑料瓶的实验现象:红墨水会从瓶内喷射而出。
结论:火山爆发的成因:地球内部充满着火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最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形成火山爆发。
16、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现在的地质学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把世界分为六大块,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岩石圈活动很活跃。
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才形成现在的地貌。
(3)17、四季星空1、不同的季节里,我们所能见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
春季主要星座有(狮子座),夏季主要有(天鹅座),秋季主要有(飞马座),冬季有(猎户座)。
2、天空中,星座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但不同的季节,看到的星座不一样,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转一圈,不同季节转到了不同的位置上,所以看得星空不一样。
3、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也与(地球公转)、(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相关。
4、利用大熊座的(北斗七星),我们能够找到北极星。
方法:北斗七星的形状像一把勺子,将勺口的两颗星连成一线,并向前延长5倍,在延长线终点处有一颗星就是北极星。
(北斗七星每天绕北斗七星转一圈,但它勺口的两颗星总是对着北极星,地轴或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
5、找到北极星后,面向北极星,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就能够确定东南西北。
19、水结冰了1、霜的形成:空气中的水汽受地面或物体热量辐射的影响(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而凝华在其上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2、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0℃.3、冰和霜都是固体状态的水。
水有液态(水)、固态(冰)和气态(水蒸气)的变化。
4、雪的形成:在混合云中,因为冰水共存使水晶持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
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雪花能够直接落到地面形成降雪。
5、清晨的露珠来自于(空气中水蒸气)。
在温暖的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有水汽析出凝结成水滴附在地面的物体就是露。
20、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1、植物过冬的方法:像松树,它的叶子像针一样,能够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能够抵御冬天的干旱,让松树顺利过冬;像梧桐树,到了冬天,叶子脱落,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同时它的芽外面包有很厚的鳞片,保护新芽,让植物过冬。
2、动物过冬的方法:像狗一样的动物,到了秋天,它们身上会长出很多细细的、厚厚的绒毛,到了冬天让它们度过寒冷的冬天;冬天的麻雀长得胖乎乎的,遍身长满了毛茸茸的绒毛让它们越冬;大雁是候鸟,它们会千里迢迢飞到南方过冬,这叫迁徙过冬;青蛙到了冬天,就会不吃不喝,躲在洞里度过冬天,这叫冬眠。
①冬眠过冬:蛇、青蛙、乌龟。
②迁徙过冬:大雁、燕子、黄鹂。
③加厚皮毛或羽毛过冬的:兔子、禄、狐狸、麻雀、乌鸦。
④贮存食物过冬的:松鼠、蜜蜂、蚂蚁。
⑤产卵过冬的:螳螂、蝗虫。
⑥躲在安全地方过冬的:苍蝇、蚊子。
3、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生前坚持每天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自然日记。
他发表了著名的《物候学》。
给大自然记日志要注意一下几点:①记天气情况;②记自己发现的随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③记人们生产生活在随季节变化出现的新活动。
(4)。